1.4 储层岩石的渗透率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 = Q
'
K=
φr
8
2
⇒r=
8K
φ
(三) 渗透率和比面的关系
K=
φ
3 3
2S
3
=
φ
2S
2 P
=
φ
2 S
3 2
2 S (1 − φ )
3
LLL
φ φ φ K = = = 2 2 2 2 ξS ξ S S (1 − φ ) ξ SP
Kg
b Kg = K∞ (1 + ) p
K∞
P
4C ⋅ λ P b= r
λ=
1 2 2π d n
C.不同气体所测的渗透率不同; 不同气体所测的渗透率不同; D.岩石不同,气测Kg与液测Kw差值大小不同 岩石不同,气测Kg与液测Kw差值大小不同 Kg与液测Kw 4.气测渗透率的校正 气测渗透率的校正 A. 绘制Kg与 绘制 与
3.气体渗透率测定规律
不同气体在不同压力下的渗透率 1000 渗透率,0.001 001um2 800 600 400 200 0 0 2 4 6 1/p,1/MP 8 10
氢气 空气
系列1 系列2 系列3
co2
3.气体渗透率测定规律
A.同一岩石的气测渗透率大于液测渗透率; 同一岩石的气测渗透率大于液测渗透率; 同一岩石的气测渗透率大于液测渗透率 B.平均压力越小,所测气体渗透率越大; B.平均压力越小,所测气体渗透率越大; 平均压力越小 当压力增至无穷大时,接近于液测渗透率, 当压力增至无穷大时,接近于液测渗透率,该渗透 率称为等效液体渗透率或克氏渗透率; 率称为等效液体渗透率或克氏渗透率;
1达西的物理意义义:粘度为1cp的流体 在压差为 达西的物理意义义:粘度为 的流体,在压差为 达西的物理意义义 的流体 在压差为1atm的作用 的作用 通过横截面积为1 长度为1cm的多孔介质 其流量为 的多孔介质,其流量为 下,通过横截面积为 cm2,长度为 长度为 的多孔介质 其流量为1 cm3/s,此时,孔隙介质的渗透率称为 达西。 达西。 ,此时,孔隙介质的渗透率称为1达西
气测渗透率大于液体渗透率的原因: ★ 气测渗透率大于液体渗透率的原因:
液测时孔道壁上不流动的液膜占去了一部分流 动通道。气测时,由于气体滑动现象的存在, 动通道。气测时,由于气体滑动现象的存在,使 得管壁处的气体也参加流动,与液测时相比, 得管壁处的气体也参加流动,与液测时相比,岩 石孔道提供了更大的孔隙流动空间, 石孔道提供了更大的孔隙流动空间,因此气测渗 透率一般比液测渗透率大。 透率一般比液测渗透率大。
设有一块砂岩岩心, L=3cm,截面积A=2 设有一块砂岩岩心,长度 L=3cm,截面积A=2 其中只有粘度为1cp的水通过 的水通过, cm2,其中只有粘度为1cp的水通过,在压差 P=2atm下通过岩石的流量 下通过岩石的流量Q=0.5cm △P=2atm下通过岩石的流量Q=0.5cm3/s,根 据上面所讲的达西定律得: 据上面所讲的达西定律得:
2) 串联地层的总渗透率(多层横向不均匀) ) 串联地层的总渗透率(多层横向不均匀) A.直线渗流: .直线渗流:
P1 Q K1 ∆P 1 L1 K2 ∆P2 L2 L K3 ∆P 3 L3 Q h P2
W
∆P = ∆P + ∆P2 + ∆P3 1
∑L ⇒K = L ∑K
i i i
B.径向渗流: .径向渗流:
K 2π h(P − Pw ) e Q= u ln Re Rw
Re ln Rw ⇒K = Ri 1 ∑ K ln R i i −1
∆ P = ∆ P1 + ∆ P2 + ∆ P3
十.岩石渗透率和其它物性的关系 岩石渗透率和其它物性的关系
一、毛细管束模型及其毛管渗流定律 1.毛细管束模型 .
图2 -24
三.测定绝对渗透率的条件
流体与岩石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 ① 流体与岩石之间不发生任何物理、化 学反应; 学反应; 多孔介质中只存在一种流体 介质中只存在一种流体, ② 多孔介质中只存在一种流体,即岩石 100%的饱和某 种流体; 的饱和某一 100%的饱和某一种流体; ③ 流动必须是在层流范围之内. 流动必须是在层流范围之内.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率
•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 掌握达西定律、岩石的绝对渗透率的 定义及计算;气体滑脱效应、平均渗 透率的计算。 • 教学重点和难点:达西定律,岩石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绝对渗透率,气体滑脱效应。 • 教法说明:课堂讲授 教法说明: • 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
第四节
储层岩石的渗透率
1.气测渗透率计算公式 气测渗透率计算公式
QuL K = A∆ P
图2 直线渗流的岩心中压力分布
2 P0Q0uL 2 P0Q0uL K= = 2 2 A( P + P2 )( P − P2 ) A( P − P2 ) 1 1 1
2.克林肯堡效应
★ 克林肯堡效应 克林肯堡效应(气体滑动效应) 克林肯堡效应(气体滑动效应)表示的是气体在 管道中流动时,管壁处流速不为零, 管道中流动时,管壁处流速不为零,而液体在 管壁处流速为零。 管壁处流速为零。
QµL 0.167× 3× 3 K= = = 0.375 达西 A⋅ ∆P 2× 2
绝对渗透率特点: 绝对渗透率特点
岩石的渗透率K 岩石的渗透率K为岩石自身的性 质,它主要取决于喉道的大小及其分 它主要取决于喉道的大小及其分 而与所通过流体的性质无关。 布,而与所通过流体的性质无关。
四.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 达西定律的适用条件
1 P
的关系曲线
B.利用经验公式和图版校正 利用经验公式和图版校正。 利用经验公式和图版校正
六.按渗透率将储层分类 按渗透率将储层分类
等 级 渗 透
2
率
评 价
um
Ⅰ级 Ⅱ级 Ⅲ级 Ⅳ级 Ⅴ级 > 1 1—0.1
10−3 um2
>1000 1000— 1000—100 100— 100—10 10—1 10— < 1 渗透性极好 渗透性好 渗透性中等 渗透性微弱 非渗透性的
Kv =
∑ K Ah ∑ Ah
i i i i
i
3、按物理过程的要求进行平均 、
1)、并联(多层纵向不均一)地层的总渗透率 )、并联(多层纵向不均一) )、并联 A.直线渗流 直线渗流
∑Kh K = ∑h
i
i i
B.平面径向渗流 .
K
∑Kh = ∑h
i i
i
K 2π h( Pe − Pw ) Q= u ln Re / Rw
①中高渗油藏在临界流速以 下符合达西定律; 下符合达西定律;
3.5uφ 3 2 vc = ρ K
② 低渗油藏在低于启动压 力梯度时不流动, 力梯度时不流动,不符 合达西定律。 合达西定律。
11渗流速度与压力梯度关系 图2 -11 渗流速度与压力梯度关系
五.气测渗透率及滑脱效应 气测渗透率及滑脱效应
0.1— 0.1—0.01 0.01—0.001 0.01— < 0.001
七.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 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
七.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 影响岩石渗透率的因素
5.岩石构造的影响 K'' > K+ 6.外界因素的影响
八、岩石渗透率的确定
1.直接测定法 . 1)常规小岩心液体渗透率测定 )
1、算术平均法 、
n
K
=
∑
K n
n
i=1
i
φ
=
∑
φ
n
i = 1
i
2、加权平均法
按油层厚度加权平均渗透率为; 按油层厚度加权平均渗透率为;
Kn =
∑Kh ∑h
i i
i
按油层面积加权的平均渗透率: 按油层面积加权的平均渗透率:
K
A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K A ∑A
i i
i
按油层体积加权平均的渗透率: 按油层体积加权平均的渗透率:
一、达西定律及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Q h1 − h 2 = K′ A L KA(P1 − P2 ) Q= µ⋅L
比例常数 岩石的绝对渗透率
二、渗透率的单位
L A ∆P µ Q K 达西单位制 cm cm2 atm cp cm3/s darcy CGS cm cm2 dyn/cm2 p cm3/s cm2 PERM ft ft2 psia cp bbl/day perm SI cm cm2 MPa mpa.s cm3/s µm2
QµL 0.5 × 1 × 3 K= = = 0.375达西 A ⋅ ∆P 2× 2
如果上面这块岩心不是用盐水通过, 如果上面这块岩心不是用盐水通过,而是用粘 cp的油通过 在同样压差△P=2atm的条件 的油通过, 度3cp的油通过,在同样压差△P=2atm的条件 下它的流量Q=0.167cm 下它的流量Q=0.167cm3/s,同理
平行毛管束模型
2.毛管渗流定律 .
(r − r )(P − P2 ) 1 v= 4uL
2 0 2
⇒q =
πr (P − P ) 1 2
4 0
8uL
(二) 渗透率和孔隙半径的关系
对于假想岩石,设单位截面积上有n根半径为r的毛细 对于假想岩石,设单位截面积上有n根半径为r 岩石其余几何尺寸, 管.岩石其余几何尺寸,流体性质和外加压差与真实岩 岩石其余几何尺寸 石相同。 石相同。 根据等效渗流原理,两者流量应相等,即 根据等效渗流原理,两者流量应相等,
岩心夹持器 恒速泵 液体容器
2)气测渗透率方法 )
2 Q 0 P0 uL K = 2 2 A ( P1 − P2 )
3)垂直管流量计法
BuL 3 K= × 10 TA
2.间接测定法
1)利用渗透率和孔隙半径的关系计算
φr K = 2 8τ
2)利用测井资料估算 )
2
Cφ K = b S wi
a
九、储层岩性参数的平均值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