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土地规划是对土地利用的构想和设计,它的任务在于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和因地制宜的原则,运用组织土地利用的专业知识,合理地规划、利用全部的土地资源,以促进生产的发展。具体包括:查清土地资源、监督土地利用;确定土地利用的方向和任务;合理协调各部门用地,调整用地结构,消除不合理土地利用;落实各项土地利用任务,包括用地指标的落实,土地开发、整理、复垦指标的落实;保护土地资源,协调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协调城乡用地之间的关系,协调耕地保护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关系。

土地利用规划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土地利用规划的目标是在土地利用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规划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土地资源的供给状况、土地的人口承载潜力和土地的利用战略的研究成果,提供规划年所应实现的土地利用目标。

在日常的土地规划管理中,由于成果资料和档案资料的种类较多,数量较大,沿用常规的手上方式来管理和应用已不能满足当前经济发展对土地管理的需要。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管理信息系统是根据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的具体特点,利用计算机及 GIS 技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工作业务,建立的集GIS和办公自动化(0A为一体的专业化信息系统。该系统以土地规划管理为核心,兼顾

用地计划管理、土地审批管理、图文互查以及项目办案,提高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工作效率,为土地利用规划的动态实施和信息化管理提供科学保障。

2 需求分析

2.1 业务描述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的主要业务包括: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审查、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规划审查、规划调整审查和规划成果管理。

1、建设用地预审

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流程需要在市、县级国土管理部门内部进行审批,需要经过业务受理、项目预审、规划科项目审查、勘测定界、安置补偿等环节。业务受理环节主要是填写项目申请表,上载项目电子材料,打印回执单及业务流转单;项目初审环节主要进行项目的初步审查,浏览、补充项目台账,对明显不符合规划的项目进行退件;项目审查环节主要进行项目的详细审查,用大致的红线图分析出项目现状信息与规划信息,如果通过就拟定预审意见,不通过则退件;勘测定界环节主要是输入勘测定界成果;安置补偿环节主要输入征用补偿方案。

2、建设用地规划审查

建设用地规划审查需要在市、县级国土管理部门内部进行审批后,然后申报市级、省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批准。在县级国土资源局内部分别需要经过组件批次、权属审核、规划审查、组织上报方案(一书四方案)、项目报批、计划核销等环节。组件批次环节从建设用地项目集合中选取。组成新的用地批次,完成批次项目台账;权属审核环节进行项目权属审核,编制土地利用现状权属审核表;规划审查环节进行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查表与农地转用计划通知书;组织方案环节进行一书四方案的编写;项目报批环节进行材料的输出,并进行计划预核销;计划核销环节是项目报批后,如果通

过审批,发出供地传递单,否则取消计划核销。

3、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规划审查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规划审查是指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专题规划,进行申报和组织实施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的过程。在县级国土资源局内部分别需要经过业务受理、规划审查、立项入库、项目验收等环节。业务受理环节主要进行填写项目申请表,上载项目电子材料,打印回执单及业务流转单;规划审查环节主要进行判断是否符合专题规划,确定项目规划位置,若不符合则退件,立项入库环节主要形成项目库,改变项目状态;项目验收主要是完成项目验收,改变项目状态。

4、规划调整审查规划调整审查是乡镇人民政府向县级人民政府提出要求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报告,并按规定提交审报材料,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对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方案进审查,符合要求的由同级人民政府上报市人民政府。规划调整审查在县级国土资源局内部分别需要经过业务受理、项目初审、规划审查、项目报批、修改规划图等环节。

5、规划成果管理规划成果管理是指对经批准的土地利用规划成果及在规划实施中形成的相关规划成果的管理,包括图件成果管理、文档成果管理和指标管理。图件成果管理主要是对总体规划图、专题图或专项规划图的调阅、,文档成果管理主要是对规划文档的查阅、存档以及输出等指标管理主要是对规划指标的年度计划管理。

2.2 功能需求

系统的功能主要是为满足土地利用规划业务需求中的规划、设计、实施、项目验收、监控、管理等多个方面。系统要实现以下 6 方面的功能。

1、基本功能

建设一套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和各项专题规划数据库,以及基础地图数据库。包括地图的编辑、更新、维护、面积计算与分析等基本GIS 功能。同时

系统能够根据资料管理的实际需要,快速地生成利用规划等多种专题图。

2、查询统计功能

系统能以多种形式进行快速查询检索(图形查属性、属性查图形等),提高工作效率。并能根据业务需要按照各种指标进行统计汇总;提供常见的地类分析等功能。

3、土地规划业务审批、审查

系统能按流程实现建设用地预审、建设用地规划审查、开发整理复垦项目规划审查、规划调整审查等功能。

4、规划成果的管理

实现对土地利用规划和在规划实施中形成的相关图件、文档、指标等成果的管理,提供

查询、统计、分析、调整修改以及输出等功能

5、辅助设计与决策支持

系统具有土地利用规划的辅助设计能力,有利于土地规划的合理布局与科学调整。提供缓冲区分析与叠置分析,以便快速理解土地规划的可行性等。

6、系统性能需求性能要求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处理时间、对主存和外存的限制等。系统

具备高度的可靠性。程序设计时充分考虑容错能力,限制不规范的操作。系统维护时完全满足数据的淮确性、一致性和完备性要求。

3 系统建设目标和原则

3.1 建设目标

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基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开发一个县市级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县市级土地规划数据的管理,为规划管理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和信息支持,为土地资源进行深度利用,为用地、法规、监察、档案管理、用地计划和决策等提供更好的服务。

具体目标如下:

(1)建立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标准,利用信息系统对已有的土地规划文档资料和图形资料进行分类管理,提高资料的查询、检索速度和使用效率,为业务工作提供信息保障。

(2)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国土资源局内规划业务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增加行政工作的透明度,为土地利用规划编制、审批、实施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 3)面向多用户,实现土地利用规划成果的数据共享,并辅助于土地利用规划的编制,摸索应用信息系统手段辅助管理的工作模式,利用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动态监测,及时掌握和了解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状况。

3.2 建设原则

1、规范性原则

(1)工作过程的控制,应以规划部门现有的技术规程为基础,确保系统在工作流程上符合规范;

(2)输入 / 输出符合行业标准;

(3)软件工程和数据库建设符合行业规范。

2、实用性原则

(1)市局内业务流转过程实现无纸化;

(2)界面设计尽量模拟人的工作习惯,随时提示;

(3)业务处理的操作功能要简单、易于操作;同时也应提供复杂但功能强大的操作功能,供系统维护人员使用。

3、先进性原则

包括硬件设备、软件和技术方法的先进性:

( 1)硬件设备的先进性:硬件设备应选用性能价格比高的设备,并有很高的可靠性和较长的使用寿命;

(2)软件的先进性:软件应当采用目前国际上通用并符合发展趋势的软件,为以后的

功能扩充打下基础;

(3)技术方法的先进性: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理论,设计实用、可靠、具有先进理论水平的分析模型和应用模型。

4、安全性原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