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两国之低成本景观设计比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地址:中美两国之低成本景观设计比较(图组)上篇作者:顾晞徐晞

徐晞刘滨谊原载于《景观设计》2008年第27期

1.基本概念

景观规划设计行业本身,包涵对形式美感、功能使用、自然生态和社会经济的诸多权衡。从形式美感的“极简主义”,到功能使用的“以人为本”,再到自然生态的“再生设计”,向我们展示了景观界的大势所趋。在全球强调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提出低成本景观规划设计及其建造,可谓景观行业中对社会经济因素的突出强调,以及对于景观可持续发展的进一步的思考。

低成本景观规划设计,从字面上看,就是在景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尽量考虑对项目前期建设投资的最低化,以及项目中后期损耗、能耗、维护等管理运营投资的最低化。与之相反的是高成本景观规划设计,即规划设计形式、选材、植栽、施工、维护、管理等方面,从建设到管理运营需要经济与人工的高投入。

单纯地谈低成本景观毫无意义,难度在于“权衡”,即如何权衡短期成本投资和长期的效果收益,如何不以牺牲形式美感、功能使用、自然生态为代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

简言之,作者提倡的“低成本”景观规划设计,是节约社会经济的低成本,也包括减少自然资源破坏的低成本。

2.低成本景观的可操作性

讲求经济性本是每个景观项目古已有之的基本原则,但之所以一些投资方或设计者会舍弃经济性原则去追求高成本,相当一部分原因是认为成本的提高与景观质量的提高、使用效果的好坏成正比。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K. Fukahori和Y. Kubota(2003)在对街道景观基本元素的造价与环境质量提高的对比研究中发现,提高景观设计元素如植栽、路灯、栏杆和铺地等的造价,并不带来相应的满意度的提高。与此相反,市民对于景观元素形式、材料、色彩的改变表现出了较高的敏感度,而此时的景观造价并未有所改变[1]。

此类研究表明,低成本景观是具有可操作性的。当然,如果认为成本的降低一定意味诸多方面的牺牲,因而提倡所谓廉价景观,这也是不可取的。保证景观的质量与使用效果是低成本景观的前提。

从现成的例证来看,提高项目成本绝非提供高质量景观的万全法宝,一味贪大求洋、劳民伤财的景观建设,带来更多的是庸俗空洞的城市形象和社会、自然资源的巨大浪费。近年来,从各种形式主义的盲目跟风,到“草坪热”、“大广场”和“古树名木移栽”,已为业内外人士所认识批判,在此不再赘述。低成本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的可操作性究竟如何?要解答这一问题,需要综合景观规划设计、前期建造、后期管理,具体景观类型具体分析。为此,作者走访了美国和中国的部分城市和风景区,选取了公园入口、园路山径、校园住区广场和绿化植栽四种量广面大的景观规划设计与建设管理类型,对美中正反两方面建成实例进行分析比较,希望从两国景观局部的比较,求得一些具体的有益启示。

3.四种景观类型的中美比较

3.1 公园入口

从美国首府华盛顿特区,到弗吉尼亚州府里士满(Richmond) ,再到作者所在的小城镇黑堡(Blacksburg)。无论国家公园、州立公园、市级公园还是镇级公园,其入口通常都是简单自然的一个过渡空间,或林带或灌木分隔,加上一个信息详尽的导游图牌,车流一般引入园内偏僻处,或在靠近入口处以绿化或起伏地形来遮挡(图1、2)。反观国内,公园入口的套路都少不了一个体现“文化、艺术和时代特点”的宏伟大门,门前饰以不知所云的花坛喷泉、假山雕塑之类,停车挤在大片的硬质铺地广场上(图3、4)。

图1 美国华盛顿特区罗斯福纪念园入口,树阵和石凳,近人的尺度

图2 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入口,简单清晰的标识

图3 中国云溪生态公园入口

图4 绍兴县兰亭国家森林公园入口

城市公园本身的肌理已可以完全区别于城市的其他空间,并不一定非要通过一个突出的大门实现空间的转换。现今生活的快节奏,也不再适合我们用以往古典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期望通过屏障、围墙、大门创造一个令人惊异的壶中天地。现代城市公园的本质功能是为市民提供一片绿地,让人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尽可能多接触一点自然。公园的边界应适当软化开敞,让即使平日无暇入园的过路行人、车辆,也有机会至少在视觉上吸收绿色。

但是中国目前太多的人工、资金花费在了既不生态又无功能也不定美观的大门上。请看遍及中国九牛之一毛的几个实例:安徽淮北市2007年建的相山公园东门建设、南门改建工程造价分别为119万和139万[2];晋江市2007年八仙山公园主路口广场景观工程造价约181万[3];南昌市2005年建贤士湖公园南大门造价110万(完工四月即出现大面积塌方)[4]…

呼吁投资方,将建设华而不实的公园入口的投资成本节省下来,用于真正为民所用的绿地、休息设施。作为景观师,少一些精力在标新立异的招牌上,多一分平民化的人本思考。同理,一些高校、住区的入口也要“减减肥”了。

3.2 山径园路

风景区、公园、绿地本是人们接近、感受自然的最佳景观空间,而山径和园路伴随了人们寻觅、体验美景的全过程。因此,山径和园路的设计形式和铺装,对景观视觉和触觉感受发挥着相当大的作用和影响。

作者初次登临黄山之时恰逢大雾细雨,远处看不见任何美景,上、下山途中近10小时的时间都是在漫漫无边、单调划一的混凝土石板路上,当时的感受几乎与在建筑里上下10小时的楼梯相仿。纵然在山上领略了一时的风光,但多年后记忆最深的还是那些人造水泥石阶。

图5 黄山石阶

图6 泰山天一门石阶

图7 美国大峡谷国家公园粗犷原始的山路

纵观全国的名山大川与公园绿地,其山径无非都是石块石板、水泥混凝土板等硬质铺装(图5、6、7),园路则多以花岗岩、卵石、地砖为主。大家司空见惯,便也习以为常。但与美国风景区的山径、公园园路一比较,就可看出很大差异。

图8 美国加州半月湾海岸住区的沙土园路

作者走访了美国东部至西部各类国家、州立、市级、镇级公园,大学园区、居住区。凡风景区内全是自然本身的山土、沙砾,只偶见少量的石块垒成的山径(图8、9),从没见过中国漫山大量铺砌的登山石阶和水泥路面。而城市公园、绿地、校园、住区的园路,并未耗费昂贵的材料在铺地上,沙砾、碎石、木屑、碎瓷片、碎贝壳都是常见的园路材料(图10、11),而这些自然素材与人的亲和性,及生态透水性都大大强过硬质铺地。呼吁投资方,当今的精品不在于垒砌昂贵的建材,而在于尊重自然本身的美感、生态系统和人们渴望接触自然的本性。希望景观师扭转规划设计思路,与其绞尽脑汁的“设计”繁琐多样、耗财费力的图案花式,不如让自然本身的肌理打动人心。让人们的自然之旅,始于足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