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传播
传播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对外汉语教学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然而,长期以来,文化传播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教师在汉语教学课堂上往往局限于语音、词汇、语法、文字等基础理论教学,忽视了文化的渗透和传播。
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文化的传播指的是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将涉及文学、历史、哲学、地理、民俗等一切与文化有关的因素贯彻到教学过程之中,在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增加文化传播力度。
全面树立文化教学理念,坚持语言和文化并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借语言文化的渗透,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了解更多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文化传播在对外汉语教育教学中的必要性
1文化教学是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作为语言交际能力一部分的社会语言能力、话语能力和策略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文化教学。
文化教学要紧密结合语言教学,着重解释语言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介绍目的与国家的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为语言教学服务。
2要想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中华文化
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
是语言的内核。
马林诺夫斯基指出:“语言是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但是它并不是一个工具的体系,而是一套发音的风俗及精神文化的一部分。
”千百年来,汉语的学习和传播始终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在汉语教学中,学生要真正理解中华文化,必须掌握作为该文化载体的汉语;学好汉语,必须同时学习汉语所负载的中华文化。
越是深刻细致地了解中国的文学、历史、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准确地理解和使用汉语。
3当前对外汉语教学与文化教学出现脱节,因此必须强调结合进行
外国人学习汉语的根本目的往往不只是掌握一种语言而已,而是在掌握汉语的基础上,去深刻地理解和领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以及相应的其他自然和社会科学。
对文化的了解和掌握,亦即文化适应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长期以来,文化教学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汉语教学变成了仅限于传授学生字词句、说话、写作等基本应用知识的技能课,文化内涵的缺失导致了学生对汉语之美认识的严重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习的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不断下降。
教学实践证明,汉语教学必须也只能植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同时,积极倡导现代教学理念,才能重新激发其活力,展现其魅力,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原则
语言教学本质上是交际文化的传授。
交际文化的教学必须考虑到四方面的原则:适时性原则,即交际文化教学必须与语言教学的阶段
性相适应;适度性原则,即交际文化教学必须与文化教学服务性相适应;针对性原则,即文化因素教学与学习者的真正需要相适应;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看,文化教学中教师还要注意引导学习者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宽容性。
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原则:
1主流原则
文化的最大特点就是它自身的多元化。
一个国家的文化常常不单内容丰富,而且非常复杂。
不同国家的不同民族或群体由于所受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条件、经济基础、宗教信仰等因素影响不同,其生活方式也相差很大,从而产生出不同类型的亚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中所说的主流性原则,是指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把文化教学的重点放在目的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即该社会的大多数成员的世界观、思维方式、是非取向、生活方式、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使之成为学生对该文化的主体认识,避免以次代主,以偏概全,形成偏紧和误解。
此外,在学生学习主流文化的同时,也应该对文化的多元性、对亚文化之间可能有的区别有清醒的认识。
2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所要教授的目的语国家的文化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国外学生。
目前在我国,语言教学已经有自身较为独立和完善的系统,但在文化教学方面还没有进入大纲设计层面。
教学过程中文化导入的随意性很大,对于文化教学的内容缺乏统一和具体的要求。
学生所学到的“文化点”主要来源于授课教师本人对文化内涵的把握,文化导入过程存在盲目和混乱现象。
在这种情况下,对
外汉语教学的文化导入的大纲亟待制定出台并付诸执行。
文化导入大纲的制定首先应该以语言教学大纲为基础,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具体明确文化导入的原则、内容、方法和途径,以及对学生所应达到的水平的具体要求,使文化教学实践有章可循。
3客观性原则
文化差异是普遍存在的。
不同国家和地区由于客观情况不同,因而所衍生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各具形态。
但是,所有这些不同的文化表现之间没有绝对的“是非优劣”之分,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他们自己的价值观、传统和情感,也都有足以使自己民族引以为骄傲、自豪的方面,而这些方面是理应受到其他国家和民族尊重的。
在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客观、辩证地对待这些差异,冷静地分析其文化的成因;在坚持和弘扬本族文化的同时,应该引导学生多视角地理解、尊重、适应现实中存在的文化差异,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对其他文化的理解、尊重、宽容和吸收。
三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策略
1课堂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一般分为两种形式:语言课中的文化因素教学和专门的文化课教学,也被称为“分散式文化教学”和“集中式文化教学”。
语言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交际,而学好语言的目标之一就是使学习者可以使用目的语进行交流。
两种形式的教学在性质上有所不同:文化课教学侧重于一般综合性的和某些特定性的文化内容的传授,知识性和学科性明显,是语言之外的东西。
而文化因素教
学则是在教学汉语结构规律的同时,帮助学习者了解以至习得目的语本体结构和使用方法。
也就是说,在对外汉语课中的文化教学是以学习或使用汉语进行交际的文化能力为指归的,具有技能性与实践性的特点。
在课堂教学中对比分析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将学生的母语与目的语进行对比,帮助学员意识到母语语言和文化的干扰,进而把握那些“貌合神离”、大同小异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