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结构(原子、分子、晶体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原子、分子、晶体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原子、分子、晶体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周期表

1.(201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中毕业班第二次模拟考试)右图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

E原子的电

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C和E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Array B.A与B形成的阴离子可能有AB32-A2B42-

C.AD2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结构

D.A、D、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正确的是

A.a、b两元素的单质构成原电池两极时,a—定为负极

B.e的氢化物分子和d的氢化物分子不可能含有相同的电子数

C.六种元素中,c元素与其它三种非金属元素均能形成化合物

D.c、e、f的含氧酸的酸性依次增强

3.(河南省开封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X、Y、Z、W、Q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其中只有Z是金属,W的单质是黄色固体,X、Y、W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W

B.Y与Z形成的化合物都可以和盐酸反应

C.Y的简单阴离子比W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强

D.Z与Q形成的化合物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4.(河南省六市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化学试题)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它们

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W与Z、X和Y分别同主族,Y、Z同周期。Z能与X形成两种常见的离子化合物,离子个数比均为2: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Y、Z、X、W的原子序数依次减小

B.W与X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C.由W、X、Y、Z四种元素组成的常见化合物一定显酸性

D.X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低于Y的简单氢化物的沸点

5.(江西省南昌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的原理类似太阳发光发热,即在上亿摄氏度的超高温条件下,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的聚变反应释放出核能。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D.T与16O、17O、18O构成双氧水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36个

B.H、D、T互为同素异形体

C.H2、D2、T2在同条件下密度之比为1:2:3

D.氘、氚聚变反应生成其它元素,属于化学变化

考点:考查原子组成、同位素判断以及阿伏伽德罗定律推论等

6.(陕西省宝鸡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模拟理综化学试题)X、Y、Z、R、W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短周期元素。Y和R同主族,可组成共价化合物RY2,Y和Z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与W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25℃时,0.1mol/L X和W形成化合物的水溶液pH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非金属性Y>R,所以X、Y组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X、R组成的化合物

B.Y和其他四种元素均可形成至少两种的二元化合物

C.RY2能与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Y2

D.Y、Z、W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7.(陕西省西安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质检化学试题)甲、乙、丙、丁4种物质均为只含有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分于中均含有18个电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气体甲的水溶液在常温下的PH<7,则甲一定为HCl

B.若乙的摩尔质量与O2相同,则乙一定为N2H4

C.若3.0g的丙的物质的量为0.lmol,则丙一定为甲烷的同系物

D.若丁为四原子分子,则丁一定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答案】C

【解析】

8.(河南省中原名校2013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几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及主要化合价如下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其中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A.X、N元素的金属性:X>N

B.Y、M元素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工业冶炼Y的原料

C.X单质在M单质中燃烧生成的化合物39g中共含有0.5N A个阴离子

D.标准状况下1L1mol·L-1的YP3溶液中含有N A个Y3+离子

故C正确。D.1molAlCl3溶液中,Al3+会发生水解,所以Al3+<N A,答案选D。

考点:元素周期表及周期律,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N A的判断

9.(河北省邯郸市2013年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2倍,Z2-比X-多8个电子,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一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r w>r z>r y>r x

B.元素Y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强

C.含X、Y、Z三种元素的化合物的水溶液一定显酸性

D.化合物Y2X4能发生加成反应和氧化反应

10.(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第三次测验)下表是部分短周期元素的相关信息: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沸点:H2Q>H2R

B.碱性:T(OH)3>M(OH)2

C.T和Q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发生反应

D.L与R形成的化合物中只能含有离子键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最高正价等于其主族序数,最高正极和负价代数和为8,可以推知L、M、T分别为第ⅠA、ⅡA、ⅢA族,Q、R为ⅥA族,又因为同周期从做到右半径依次减小,可以确定R 为第二周期,其余为第三周期从而确定分别为L是Na, M是Mg, T是Al,R是O,Q是S,A 中H2O中有氢键,沸点高,错误;B中NaOH碱性强,错误;C中Al(OH)3和H2SO4反应,正确;

D中可以形成Na2O2有离子键和共价键,错误。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

11.(湖北省武汉市2013届高三二月调研测试)A、B、C、D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辛是由C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乙=丁 +辛,甲+ 丙=戊+辛;常温下0.1mol/L丁溶液的pH为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B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二周期第VIA族

B.元素B、C、D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r(D) > r(C) > r(B)

C.1.0L0.1mol/L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的物质的量小于0.1mol

D.1mol甲与足量的乙完全反应共转移了约6.02X1023个电子

12.(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3届高三5月第二次联考)甲、乙、丙、丁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价电子数依次增大,乙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丁的原子序数,丙和乙位于同一周期,丁和乙位于不同周期。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乙、丙形成的化合物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B.乙、丙、丁形成的氢化物常温下均为气体

C.原子序数由小到大顺序为:甲<乙<丙<丁

D.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丁>甲>乙>丙

A.单质A在O2中加热,生成A2O2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G>HF>H2E

C.B2+、D3+、E2-、G-四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D.单质的活泼性顺序为:A>C>B>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以及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可知,A是Li、B是Mg、C是Be、D是Al、E是S、F是Cl、G是F。A、单质A在O2中加热,生成Li2O,A不正确;B、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则根据非金属性是G>F>E可知,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G>HF>H2E,B正确;C、B2+、D3+、G-三种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都是10电子微粒,氮E2-是18电子微粒,C不正确;D、Be 的金属性强于Mg,所以D不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

14. (湖北省黄冈市2013届高三3月质量检测)短周期元素R、T、Q、W、K在元素周期表中的

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及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W

B. 含元素T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C.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沸点和还原性:Q>R

D.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和水溶液酸性:K>

W Array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

15.(河北省邯郸市2013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如图所示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

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R的单质能与W的氢化物反应,可证明非金属性:R>W

B.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R

C.X与Z组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且又具有两性

D.离子半径:Z>Y>X

16.[河南省郑州市2013届高三第一次预测(模拟)考试]X、Y、Z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短周期元素,3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与Ca2+的核外电子数相等,X、Z分别得到一个电子后均形成稀有气体原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

B.Z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高于Z的同族元素与X形成化合物的沸点

C.Na2Y2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Na2Y2只作氧化剂

D.CaX2、CaY2和CaZ2等3种化合物中,阳离子与阴离子个数比均为1︰2

17.(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14届新高三起点调研)下列有关粒子间的作用力,说法正确的是

A.HCI溶于水时.H—Cl键会断裂

B.H2O2分子中只有极性键

C.NH3是以非极性键结合的分子

D.MgCl2中既有离子键,又有共价键

18.(湖北省襄阳市2013届高三元月第一次调研考试)五种短周期元素X、Y、Z、M、N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Z、M是组成蛋白质的基础元素,M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的3倍,N2M2可用于潜水艇中作为氧气的来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Y同主族的短周期元素可与强碱反应生成氢气

B.X和M形成的化合物分子中可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

C.由X、Z、M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D.等物质的量的N2YM3粉末和NXYM3粉末分别与等浓度的盐酸反应,后者反应速率要快

19.(江西师大附中、鹰潭一中2013届高三理综联考试)已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

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rray

A.Z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比Y元素的小

B.W的原子序数可能是Y的原子序数的2倍

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一定比Y的强

D.Z的化学活泼性一定比X强

20.(湖北省黄冈市2013届高三4月调研考试)M、N为短周期的两种元素,M元素原于的最外层电子数≤4,N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下列对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M、N可能为金属

B.若M、N为同周期元素,则原于半径M

C.M、N元素的单质可能与水发生置换反应

D.M、N形成的离子化合物不能体现强氧化性

21. (湖北省黄冈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综化学试题)短周期元素X、Y、Z和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甲、乙、丙、丁、戊是由其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己是Z元素形成的单质。已知:甲+乙→丁 +己,甲+丙→戊+己;0.1mol ?l-1丁溶液的pH 为13(250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W>Z>Y>X

B.Y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第IV A族

C.X元素与Y元素形成的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有多种

D.1.0L0.1mol?l-1戊溶液中阴离子总物质的量小于0.1mol

22.(河北省唐山市2013届高三4月第二次模拟)甲、乙、丙、丁、戊为短周期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五种主族元素。乙、戊同主族,甲与乙的原子序数之和等于戊的原子序数。

丙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金属元素的第一位。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单离子半径:丁>丙>乙>甲

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甲>乙

C.甲与丙形成的化合物仅有一种

D.丙、丁、戊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之间两两均能反应

【答案】D

【解析】

试题解析:短周期元素中,甲的原子序数最小,且乙、戊同主族,则乙、戊分数第二、三周期,二者原子序数之差为8,甲、乙原子序数之和等于戊的原子序数,则甲的原子序数为8,甲为O,乙的原子序数为9,乙为F,则戊为Cl;丙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元素,则丙是Na;丁元素在地壳中含量居金属元素的第一位,则丁为Al。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因此简单离子半径Na>Al,A错;非金属性越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因此稳定性HF>H2O,B错;Na和O可以形成Na2O、Na2O2两种化合物,C 错;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可以和强碱NaOH和强酸HClO4反应,D正确;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物。

23. [ 湖北省七市(州)2013届高三4月联考]X、Y、Z、W为四种短周期元素,有关这四

种元素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A. Y的氢化物与W的氢化物反应的产物只含有共价键

B. 1mol/L的单质参加氧化还原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mol

C. 0.3molCu分别与足量HYO3和H2ZO4的稀溶液反应均产生0.2mol气体

D. X与Z形成XZ2时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S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故D正确,答案选D。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应用等

24.(2013湖北省武汉六中高三11月联考)短周期元素X、Y、Z、W、Q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

置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尽管X与W同族,但W的化合物有多种价态而X的化合物只能形成-2价

B. 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元素Q、W、Z

C. Y、Z的常见氧化物可通过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来分离

D. Y单质做的容器可盛装W的最高价含氧酸的浓溶液,Y和Q形成的盐溶液水解呈酸性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时间:90分) 一、选择题 1.硼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则硼在自然界中的两种同位素 [ ] (A)1:1(B)10:11(C)81:19(D)19:81 2.原子序数为47的银元素有2种同位素,它们的摩尔分数几乎相等,已知银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则银的这两种同位素的中子数分别是[ ] (A)110和106 (B)57和63 (C)53和66 (D)60和62 3.在同温、同压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和氦气,具有相同的 [ ] (A)原子数 (B)质子数 (C)体积 (D)质量 4.关于同温、同压下等体积的N2O和CO2的叙述: [ ] ①质量相同②碳原子数和氮原子数相等 ③所含分子数相等④所含质子总数相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阴离子X n-含中子N个,X的质量数为A,则W gX元素的气态氢化物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 6.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化合物是 [ ] (A)CO2、NO2、SiO2(B)HCl、NH3、CH4 (C)NO、CO、CaO (D)O2、N2、Cl2 7.根据下列各组元素的原子序数,可组成化学式为AB2型化合物且为原子晶体的是[ ] (A)14和6 (B)14和8 (C)12和17 (D)6和8 8.下列微粒中,与OH-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相同的电子数的是 [ ] 9.元素A、B、C原子核内质子数之和为31,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7,这三种元素是[ ] (A)N、P、Cl (B)P、O、S (C)N、O、S (D)O、F、Cl 10.某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m,中子数为n,则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 (A)不能由此确定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B)这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n (C)若碳原子质量为W g,则此元素原子质量为(m+n)W g (D)该元素原子核内中子的总质量小于质子的总质量

高考化学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高考化学冲刺的核心知识和解题策略 第二讲高考冲刺:物质结构 和元素周期律 1、原子序数为8 2、88、112的属于何族何周期? 2、在元素周期表中,哪纵元素最多,哪纵化合物种类最多? 3、在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空着的有多少个元素? 4、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主族是哪一纵?三副族呢? 5、在元素周期表中,镧系有多少个元素? 6、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差是多少, 同周期的第二主族和第三主族相差是多少?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 2 。 2.核外电子排布符合能量最低原理,能量越低的电子离核越近。 3.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 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 上述几条规律相互制约,应综合考虑。 原子序数为82、88、112的如何排布? ⅡA 族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n ,则与之同周期的ⅢA 族的元素的原 若上一周期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n ,则与之同主族的下一周期的元素的 原子序数可能为n+2、n+8、n+18、n+32。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1.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 (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关系、阳离子在水 溶液中电解时放电的一般顺序); (3)根据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4)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5)根据构成原电池时的正负极。 2.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 (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 (2)根据置换关系判断(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电解时放电的一般顺序); (3)根据与金属反应的产物比较; (4)根据与H 2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 (5)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 同周期,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越来越小,到惰 性气体原子半径突然增大。 2.同主族,从上向下,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离子半径越来越大。 3.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即:阳离子 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4.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微粒,核电荷数(即质子数)越多, 对电子的吸引力越强,微粒半径越小。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①常见的2电子微粒:分子有:H 2、He ;阴离子有: H -;阳离子有:Li +。 ②常见的10电子微粒:分子有:Ne 、CH 4、NH 3、 H 2O 、HF ;阳离子有:Na +、Mg 2+、Al 3+、NH 4+、 H 3O +;阴离子有:F -、O 2-、N 3-、OH - 、NH 2-。 ③常见的18电子微粒:分子有:Ar 、SiH 4、PH 3、

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表

物质结构及元素周期表 为您服务的教育网络 主题一材料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一、审查考试地点 1.考试网站网络建设 (1)元素“位-结构-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推断元素的名称或位置是本节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其方法可以大致概括如下: 2.检查现场解释: 测试地点1:同一时期、同一主体群体性质变化的逻辑衍生关系1。相同周期和相同主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性质原子半径电子层结构电子损失能力获得电子能力金属非金属主价最高价氧化物酸相应水合物碱性非金属气态氢化物形成困难稳定性相同周期(从左到右)具有相同数量电子层的最外层电子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外层电子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外层电子的数量逐渐增加,最外层电子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外层电子的数量逐渐减少,最外层电子的数量逐渐增加,最外层电子的数量逐渐增加,最大正价(+1→+7)非金属负价=-(8族序数)酸度逐渐增加,最外层电子的数量XK碱度 随着主族(自上而下)电子层数的逐渐增加,最外层电子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逐渐减少,逐渐增加,逐渐减少,逐渐减少,逐渐减少,最高正价=族序数(除O,F外)非金属负价=-(8-族序数)酸度逐渐减少,碱度逐渐增加,形成从难到易的稳定性逐渐增加,形成从易到难的稳

定性逐渐减少2。元素周期表中的“三角形”变化规律 如果元素a、b和c位于元素周期表中图5-1所示的位置,所有相关的性质都可以顺利释放。 1 为您服务的教育网络 订单(但D不能参与安排)。(1)原子半径:碳>氮>硼;(2)金属度:碳>碳>硼;(3)非金属:硼>碳>碳3。元素周期表(1)中的相似性规则与主族元素的性质相似(因为最外面的电子是相同的);⑵元素周期表中对角线位置(如2中的A、D位置)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如锂和镁、铍和铝、硼和硅等。 (3)相邻元素的性质差别不大。 测试点2元素周期定律的普通次定律 1.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且小于8的元素必须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以是主族、次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氦除外)。 2.在元素周期表中,IIA族和IIA族元素的原子数有三种不同:①1-3周期(短周期)1元素的原子数不同;(2)第4和第5周期之间的差异为11;③第6和第7周期的差异为25。 3.在每个周期中排列的元素类型满足以下规则:如果n是周期序数,那么在奇数周期中它是(n?1)222(n?2)物种,物种处于偶数周期。2 4.在元素周期表中,除了第八族元素外,具有奇数(或偶数)原子序数的元素,元素所在的族的序数和主价也是奇数(或偶数)。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易错知识点总结 2011-12-02 10:48:08来源: 作者: 【大中小】浏览:155次评论:0条 【内容讲解】 第一部分物质结构 一.原子组成 1、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11H原子核内就只有一个质子而没有中子。 2、只有呈电中性的原子核电荷数才等于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同类微粒(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 二.概念辨析 1、同位素研究的对象是原子,同系物研究的对象是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研究的对象是化合物。 2、同种元素的不同核素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不同。 3、原子量是相对原子质量的简称,而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量是元素的原子量,是一个加权平均值。 三.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注意原子结构示意图和电子式的区别: 原子结构示意图:描述原子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排布情况的示意图;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X来表示微粒(原子、分子、离子)中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2、特别要注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形成过程的区别。 四.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2、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原子和单原子离子(例如2e-、10e-、18e-微粒)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规律,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顺序。 五.化学键 1、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过程;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区别。 2、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溶解在水中不能电离的化合物通常是共价化合物,但溶解在水中能电离的化合物可能是共价化合物也可能是离子化合物。 3、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有共价键,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极性键和离子键都只有存在于化合物中,非极性键可以存在于单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中。 六.分子间作用力、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度远远小于化学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熔点、沸点、溶解度等物理性质主要由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决定。 2、含有氢键的物质沸点升高;氢键的强弱介于分子间作用力和化学键之间。 【错例解析】 1.下列指定微粒的个数比为2:1的是 A.Be2+离子中的质子和电子 B.21H原子中的中子和质子 C.NaHCO3晶体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 D.BaO2(过氧化钡)固体中的阴离子和阳离子 [注] 答案是A,特别要注意C和D选项中离子化合物是由什么离子构成的。补充:NaHSO4是由Na+和HSO4—构成的,但是溶于水电离成Na+、H+和SO42—。 2.下列各项中表达正确的是 A.F-的结构示意图:B.CO2的分子模型示意图: C.NaCl的电子式:D.N2的结构式::N≡N: [注] 答案是A,特别要注意B选项:CO2分子是直线型的,还有D选项:把结构式和电子式混淆了。 3.某元素构成的双原子分子有三种,其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158、160、162。在天然单质中,此三种单质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专题复习教案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 2、两个关系式: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例 1】某元素的一种核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 g H m X分子中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二、核外电子排布 1、电子运动特点:①较小空间;②高速;③无确定轨道。 2、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几率的大小,而非表示核外电子的多少。 3、电子层:根据电子能量高低及其运动区域不同,将核外空间分成个电子层。 表示:层数 1 2 3 4 5 6 7 符号K L M N O P Q n值越大,电子运动离核越远,电子能量越高。电子层实际上并不存在。 4、能量最低原理:电子一般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然后排布在能量稍 高的电子层,即电子由内而外逐层排布。 5、排布规律:①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个。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K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③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6、表示方法: ①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 ②原子、离子的电子式。

三、电子式的书写 【例 2】下列化学用语中,书写错误的是( )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相同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 这样得到的表就叫做元素周期表。 1、编排依据 (1)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2)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得到。 (3)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纵行,得到。 2、结构 短周期:1、2、3 周期(7个横行)长周期:4、5、6 不完全周期:7 7个主族:ⅠA~ⅦA 族(18个纵行)7个副族:ⅠB~ⅦB 16个族第Ⅷ族 零族(稀有气体) 【例 3】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x+2B.x+4 C.x+8 D.x+18 【例 4】若甲、乙分别是同一周期的ⅡA和ⅢA元素,原子序数分别为m和n,则下列关于m 和n的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n=m+1 B.n=m+18 C.n=m+25 D.n=m+11 【例 5】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零族元素外,短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在数值上都等于该元素所属的族序数 B.除短周期外,其他周期均有18种元素 C.副族元素中没有非金属元素 D.碱金属元素是指第ⅠA族的所有元素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二轮专题复习

2014届高三化学高考复习教学案 1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专题 1.(2012福建?8)短周期元素R 、T 、Q 、W 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右下图所示,其中T 所处的周期序数与族序数相等。下列判断不正确... 的是 A .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R>Q B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QQ>R D .含T 的盐溶液一定显酸性 2.(2012山东?9)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只含共价键 B .IA 族金属元素是同周期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C .同种元素的原子均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中子数 D . ⅦA 族元素的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3.(2011山东?13)元素的原子结构决定其性质和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元素的最高化合价 B .多电子原子中,在离核较近的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较高 C .P 、S 、Cl 得电子能力和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均依次增强 D .元素周期表中位于金属和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属于过渡元素 4.(2012四川?8)已知W 、X 、Y 、Z 为短周期元素,W 、Z 同主族,X 、Y 、Z 同周期,W 的气态氢化物的稳 定性大于Z 的气态氢化物稳定性,X 、Y 为金属元素,X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小于Y 的阳离子的氧化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Y 、Z 、W 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B .W 与X 形成的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C .W 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一定高于Z 的气态氢化物的沸点 D .若W 与Y 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二者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一定为Y 2W 3 5.(2011福建?7)依据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H 3BO 3的酸性比H 2CO 3的强 B .Mg(OH)2的碱性比Be(OH)2的强 C .HCl 、HBr 、HI 的热稳定性依次增强 D .若M +和R 2- 的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则原子序数:R >M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基础题练习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基础题练习(五)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建议用时:25分钟) (第162页) 1.(2019·武汉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Z位于同一主族。X的气态氢化物常用作制冷剂。ZYW2能与水剧烈反应,可观察到液面上有雾生成,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该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Y B.原子半径:W>Z>Y>X C.把ZY2通入石蕊试液中先变红后褪色 D.向ZYW2与水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X的气态氢化物常用作制冷剂,所以X是N Y和Z位于同一主族, ZYW2能与水剧烈反应,可观察到液面上有雾生成,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该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即有SO2产生,所以Y是O,Z是S,W是Cl ZYW2是SOCl2,据此回答。] 2.(2019·恩施州模拟)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化合物M、N 均由这四种元素组成,且M的相对分子质量比N小16。分别向M和N中加入烧碱溶液并加热,二者均可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将M溶液和N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溶液变无色,加热该无色溶液,无色溶液又恢复红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Y>X B.简单离子的半径:Z>Y C.X和Z的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都是强酸 D.X和Z的简单气态氢化物能反应生成两种盐 C[依题意可知,M是NH4HSO3,N是NH4HSO4,故元素R、X、Y、Z依次为H、N、O、S,据此分析。] 3.(2019·江西名校模拟)短周期W、X、Y、Z、Q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W和Z 位于同一主族。已知W的氢化物可与Q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多种化合物,且Y、Q形成一种共价化合物,X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与Z单质反应产生常见的还原性气体单质E。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Z的最高价氧化物相互化合,生成的产物可用作防火剂 B.Y、Q形成的化合物是强电解质 C.电解X、Q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的饱和溶液常被用于实验室制备E单质 D.W、X、Q三种元素都能形成多种氧化物 C[短周期W、X、Y、Z、Q五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已知W的氢化物可与Q单质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多种化合物,则W是C元素,Q是Cl元素;W和Z位于同一主族,则Z 是Si元素;Y、Q形成一种共价化合物,Y的原子序数比Si小。则Y只能是Al元素;X的最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1、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性质(元素周期律) 几个等式: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 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电子层数=元素最高正化合价数主族元素最低负化合价=8-主族序数 表1: 2、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强弱比较 3、化学键和用电子式表示化学键的形成 离子键: 化学键非极性键: 共价键极性键:例题1:.某主族元素R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4,由此可以判断( ) A.R一定是第四周期元素 B.R一定是ⅣA族元素 C.R的气态氢化物比同周期其他元素气态氢化物稳定 D.R气态氢化物化学式为H 2 R 例题 2: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变化的比较, 不正确的是: A. 酸性强弱: H 2 SiO 4 <H 2 CO 3 <H 3 PO 4 B. 原子半径大小: Na > S > O C. 碱性强弱: KOH > NaOH > LiOH D. 还原性强弱: F- > Cl- > I- 例题3: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共价化合物中,一定含非金属元素 B.共价化合物中,一定没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D.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 练习4: 下列各表中的数字代表的是原子序数,表中数字所表示的元素与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相符的是( ) 练习5:某元素X原子核外电子数等于核内中子数,取该元素单质2.8 g与氧气充分作用,可得 6 g化合物XO2。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A.第三周期 B.第二周期 C.第ⅣA族 D.第ⅤA族 练习 6:元素X和元素Y在周期表中位于相邻的两个周期,X和Y两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之和为19,Y原子核内质子数比X多3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X和Y都是性质活泼的元素,在自然界中只能以化合态存在 B.X和Y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Y2X C.X的化合物种类比Y的化合物种类多 D.Y能置换酸中氢,放出氢气,但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 练习7:下列物质溶于水中,化学键发生改变的是 A.氧气 B.氯化氢 C.氯化钠 D.氢氧化钠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专题九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考点一原子构成和核外电子排布 1.氕化锂、氘化锂、氚化锂都可作为发射“嫦娥一号”卫星的火箭引燃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H、D+、T2互为同位素 B.LiH、LiD、LiT含有的电子总数分别为3、4、5 C.7LiH、7LiD、7LiT的摩尔质量之比为1∶1∶1 D.它们都是离子化合物,常作还原剂 2.甲、乙、丙、丁是4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甲和丙、乙和丁分别是同主族元素,又知乙、丁两元素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是甲、丙两元素原子核中质子数之和的2倍,甲元素的一种核素核内无中子。 (1)丙、丁组成的常见化合物,其水溶液呈碱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写出两种均含甲、乙、丙、丁四种元素的化合物相互间发生反应,且生成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丁的单质能跟丙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浓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两种正盐的水溶液均呈碱 性,写出该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乙、丁可形成A、B两种微粒,它们均为负一价双原子阴离子且A有18个电子,B有10个电子, 则A与B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4.0 g丁单质在足量的乙单质中完全燃烧放出37.0 kJ热量,写出其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考点二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3.(2010·四川理综,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的元素一定处于周期表ⅡA族 B.主族元素X、Y能形成XY2型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之差可能为2或5 C.氯化氢的沸点比氟化氢的沸点高 D.同主族元素形成的氧化物的晶体类型均相同 4.W、X、Y、Z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同一短周期元素,W、X是金属元素,Y、Z是非金属元素。(1)W、X各自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可以反应生成盐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W与Y可形成化合物W2Y,该化合物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3)X的硝酸盐水溶液显________性,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Y的低价氧化物通入Z单质的水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比较Y、Z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__>________(用分子式表示)。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高考真题)

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律(高考真题) (总分:237 考试时间:173.525分钟)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23 题, 共计 97 分) 1、(6分) 下列各组给定原子序数的元素,不能形成原子数之比为1∶1稳定化合物的是 A.3和17 B.1和8 C.1和6 D.7和12 2、(6分) 短周期元素E的氯化物ECl n的熔点为-78℃,沸点为59℃;若0.2molECl n与足量的AgNO3溶液完全反应后可以得到57.4g的AgCl沉淀。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E是一种非金属元素 B.在ECl n中E与Cl 之间形成共价键 C.E的一种氧化物为EO2 D.E位于元素周期表的IVA 族 3、(4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H4比CH4稳定 B.O2-半径比F-的小 C.Na和Cs属于第ⅠA族元素,Cs失电子能力比Na的强 D.P和As属于第ⅤA族元素,H3PO4酸性比H3AsO4的弱 4、(6分)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都是置换反应 B.阴离子都只有还原性 C.与强酸、强碱都反应的物质只有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D.分子晶体中都存在范德瓦耳斯力,可能不存在共价键 5、(6分) 某元素的一种同位素X的原子质量数为A,含N个中子,它与1H原子组成H m X分子。在a g H m X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是 A. mol B. mol C. mol D. mol 6、(2分) 下列化学式既能表示物质的组成,又能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A.NaOH B.SiO2 C.Fe D.C3H8 7、(3分) 在一定条件下,完全分解下列某化合物2 g,产生氧气1.6 g,此化合物是() A.1H216O B.2H216O C.1H218O D.2H218O 8、(2分) 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的教学策略 武汉外国语学校孟凡盛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是化学的重要理论知识,也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通过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元素化合物等知识进行综合、归纳,从理论上进一步理解。同时,作为理论指导,也为学生继续学习化学打下基础。本章内容虽然是理论性知识,但教材结合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史实来引入和解释,使理论知识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相互融合,以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一.用化学史整合三维目标 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在这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 化学家傅鹰曾说:“化学给人以知识,而化学史给人以智慧”。化学史中的智慧就是课堂教学需要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上所选化学史往往受篇幅和文字所限,或所载信息有限,或人文内涵隐含在字里行间,这些都有待于教学中教师的拓展、挖掘和发挥。教师有意识地利用化学史创设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掌握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方法,体验探究过程,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本节从化学史入手,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 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教学难点: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一、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简介 门捷列夫(1834年2月7日~1907年2月2日)出生在俄国西伯利亚。他从小热爱劳动,喜爱大自然,学习勤奋。 门捷列夫长期为的缺乏系统性所困扰,他搜集每一个已知元素的性质资料和有关数据,发现一些元素除有特性之外还有共性。例如,已知卤素元素的氟、氯、溴、碘,都具有相似的性质;碱金属元素锂、钠、钾暴露在空气中时,都很快就被氧化,因此都只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 门捷列夫开始试着排列这些元素。他把每个元素都建立了一张长方形纸板卡片。在每一块长方形纸板上写上了元素符号、原子量、元素性质及其化合物。然后把它们钉在实验室的墙上排了又排。发现性质相似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并不相近;相反,有些性质不同的元素,它们的原子量反而相近。他紧紧抓住元素的原子量与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反复研究,终于在1869年2月19日发现了原素周期律。 在排列元素周期表的过程中,门捷列夫大胆指出当时一些公认的原子量不准确。如那时金的原子量公认为,按此在元素表中,金应排在锇、铂的前面,因为它们被公认的原子量分别为、,而门捷列夫坚定地认为金应排列在这二种元素的后面,原子量都应重新测定。大家重测的结果,锇为、铂为,而金是。实践证实了门捷列夫的论断,也证明了周期律的正确性。

专题一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专题一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 一、选择题 1.元素X的原子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有4个电子。这种元素位于周期表的() A.第4周期ⅢA族 B.第4周期ⅦA族 C.第3周期ⅣB族 D.第3周期ⅣA族 2.在周期表中,第3、4、5、6周期元素的数目分别是()A.8、18、32、32 B. 8、18、18、32 C.8、18、18、18 D.8、8、18、18 3.已知某元素的原子序数,则不能推出该元素原子的()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核电荷数 4.核外电子是有规律地进行排布的,它们分层排布在K、L、M、N、O……层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K层上容纳的电子数只能是2个 B.K层上容纳的电子数可以超过2个 C.L层上最多只能容纳8个电子 D.最外层上容纳的电子数可以超过8个5.据报导我国最近合成多种元素的新同位素,其中一种是(铪),它的中子数是() A.72 B.113 C.185 D.257 6.下列物质中,碱性最强的是() A.NaOH B.Mg(OH)2 C.Al(OH)3 D.KOH 7.下列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的是() A.HF B.HI C.HBr D.HCl

8.下列递变情况中,正确的是 ( ) A .Na 、Mg 、Al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减少 B .Si 、P 、S 元素的最高正价依次降低 C .C 、N 、O 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 D .Li 、Na 、K 的金属性依次减弱 9.下列各组中化合物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 ) A .酸性:HClO 4>HBrO 4>HIO 4 B .碱性:NaOH >Mg(OH)2>A l (O H )3 C .稳定性:PH 3>H 2S > HCl D .非金属性:F >O >S 10.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x ,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 A. x+2 B. x+4 C. x+8 D. x+18 11.某元素原子L 层电子数比K 层的多5个,该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为 ( ) A .+5 B .+6 C .+7 D .无最高正化合价 12.已知某粒子+n A Z R ,则元素+n A Z R 的电子数是( ) A .Z B .A-Z C .Z-n D .Z+n 13.有A 、B 、C 、D 四种金属,投入水中只有D 反应放出氢气,将A 投入C 的盐溶液中可置换出金属C ,B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比A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强,则四种金属的金属性强弱顺序正确的是( ) A .A > B > C > D B .D >B >A >C C .B >A >C > D D .C >A >B >D 14.某元素最高正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是H 2XO 4,这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 ( )

人教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及练习

第一章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一、原子结构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三、化学键 四、背诵前20号元素和七主族和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及其化合价 专题一元素及性质的推断 1.推断元素位置的思路 根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及相关已知条件,可推算原子序数,判断元素在元 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等,基本思路如下: 2.推断元素及物质的“题眼”总结 (1)含量与物理性质 ①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是氧(O),居于第二位的是硅(Si),含高 的金属元素是铝(Al)。 ②金属单质中,常温下呈液态的是汞(Hg)。 ③非金属单质中,常温下呈液态的是溴(Br2)。 ④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单质是金刚石。

⑤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的气态氢化物一般是NH3。 ⑥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氢化物是H2O。 ⑦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C)。 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是HClO4。 (2)化学性质与用途 ①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是氟(F)。 ②气态氢化物与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是氮(N): NH3+HNO3===NH4NO3。 ③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单质的元素是硫(S): 2H2S+SO2===3S↓+2H2O。 ④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雕刻玻璃的元素是氟(F)。 ⑤能导电的非金属单质有石墨(C)和晶体硅(Si)。 ⑥能与强碱溶液作用的单质有Al、Cl2、Si: 2Al+2NaOH+2H2O===2NaAlO2+3H2↑ Cl2+2NaOH===NaCl+NaClO+H2O Si+2NaOH+H2O===Na2SiO3+2H2↑ 专题二化学键类型的判断 (1)化学键与物质 ①并不是所有的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因为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故稀有 气体是没有任何化学键的物质。 ②离子化合物与化学键的关系 a.对于离子化合物而言,因为存在着阴、阳离子,所以肯定有离子键,如NaCl的构成微粒是Na+、Cl-,它们之间唯一的作用就是离子键。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教案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教学目标】 . 理解能量最低原则、泡利不相容原理、洪特规则,能用以上规则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2. 能根据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则和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顺序图完成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和价电子排布; 【教学重难点】 解释1~36号元素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教师具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引导式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 .原子核外空间由里向外划分为不同的电子层? 2.同一电子层的电子也可以在不同的轨道上运动? 3.比较下列轨道能量的高低(幻灯片展示)

【联想质疑】 为什么第一层最多只能容纳两个电子,第二层最多只能容纳八个电子而不能容纳更多的电子呢?第三、四、五层及其他电子层最多可以容纳多少个电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原子轨道有什么关系? 【引入新课】通过上一节的学习,我们知道:电子在原子核外是按能量高低分层排布的,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就好比能层是楼层,能级是楼梯的阶级。各能层上的能级是不一样的。原子中的电子在各原子轨道上按能级分层排布,在化学上我们称为构造原理。下面我们要通过探究知道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 【板书】一、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交流与讨论】(幻灯片展示) 【讲授】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核外电子在原子轨道上的排布是从能量最低开始的,然后到能量较高的电子层,逐层递增的。也就是说要遵循能量最低原则的。比如氢原子的原子轨道有1s、2s、2px、2py、2pz等,其核外的惟一电子在通常情况下只能分布在能量最低的1s原子轨道上,电子排布式为1s1。也就是说用轨道符号前的数字表示该轨道属于第几电子层,用轨道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该轨道中的电子数(通式为:nlx)。例如,原子c的电子排布式为1s2s22p2。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1.原子结构(C) (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⑴原子的组成 核外电子 e = Z 原子核质子 Z 中子 N(A—Z) 核电荷数(Z) == 核内质子数(Z)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序数 质量数(A)== 质子数(Z)+中子数(N) 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电荷数(—) 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荷数(+) ⑵区别概念: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的互称; 也就是说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之间互称为同位素。 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①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同位素质量与12C质量的1/12的比值。 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与它们在元素中原子所占百分数(丰度)乘积之和。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 r == A r1·a%+A r2·b% +… ⑷核外电子的电子排布(了解) ①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电子云(运动特征):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的一定范围内高速、无规则的运动,不能测定或计算出它在任何一个时刻所处的位置和速度,但是电子在核外空间一定范围内出现的几率(机会)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形象地看成带负电荷的云雾笼罩在原子核周围,我们把它称为电子云。 电子层: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根据电子能量的差异和通常运动的区域离核远近不同,把电子分成不同的能级,称之为电子层。电子能量越高,离核越远,电子层数也越大。 电子层符号K L M N O P Q 电子层序数n1234567 离核远近近——→远 能量高低低——→高 每一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2n2; 最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8个,次外层电子数最多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 核外电子总是先占有能量最低的电子层,当能量最低的电子层排满后,电子才依次进入能量较高的电子层。 电子的排布是先排K层,K层排满再排L层,L层排满再排M层,M层不一定排满了再排N 层,后面的也一样不一定排满了再排下一层。(只有前3层) ⑸原子结构示意图的书写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测试题及答案

二卷强化训练(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2. (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可测定文物年代,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__ (2)元素Y与氢元素形成一种离子YH4+,写出该微粒的电子式(用元素符号表示) (3)元素Z与元素T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常温下Z的单质和T的单质状态不同 B.Z的氢化物比T的氢化物稳定 C.一定条件下Z和T的单质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T、X、Y、Z四种元素的最高价氧 化物的水化物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酸的 是,理由

是 。 3 (1)写出元素X 的离子结构示意图 。 写出元素Z 的气态氢化物的电子式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写出Y 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元素T 与氯元素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表述中能证明这一事实的是 A .常温下氯气的颜色比T 单质的颜色深 B .T 的单质通入氯化钠水溶液不能置换出氯气 C .氯与T 形成的化合物中氯元素呈正价态 (4)探寻物质的性质差异性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T 、X 、Y 、Z 四种元素的单质中化学性质明显不同于其他三种单质的是 ,理由 。 4. (1)上表中的实线是元素周期表部分边界,请在表中用实线补全元素周期表边界。 (2)元素甲是第三周期ⅥA 族元素,请在右边方框中按氦元素(图1)的式样,写出元素甲的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和原子结构示意图。 (3)元素乙的3p 亚层中只有1个电子,则乙原子半径与甲原子半径比较: 甲、乙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强弱为: (用化学式表示)

2020高考化学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1/2 1、原子序数为8 2、88、112的属于何族何周期?2、在元素周期表中,哪纵元素最多,哪纵化合物种类最多? 3、在元素周期表中,前三周期空着的有多少个元素? 4、在元素周期表中,第三主族是哪一纵?三副族呢? 5、在元素周期表中,镧系有多少个元素? 6、在元素周期表中,周期差是多少, 同周期的第二主族和第三主族相差是多少?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为2n 2。 2.核外电子排布符合能量最低原理,能量越低的电子离核越近。3.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超过32个。上述几条规律相互制约,应综合考虑。 原子序数为82、88、112的如何排布? ⅡA 族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n ,则与之同周期的ⅢA 族的元素的原若上一周期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n ,则与之同主族的下一周期的元素的原子序数可能为n+2、n+8、n+18、n+32。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 1.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 (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盐溶液之间的置换关系、阳离子在水溶液中电解时放电的一般顺序); (3)根据单质与水或非氧化性酸反应置换出氢气的难易程度; (4)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5)根据构成原电池时的正负极。 2.非金属性强弱的比较依据: (1)根据周期表中的位置; (2)根据置换关系判断(阴离子在水溶液中电解时放电的一般顺序); (3)根据与金属反应的产物比较; (4)根据与H 2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还原性; (5)根据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1.同周期,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越来越小,到惰性气体原子半径突然增大。 2.同主族,从上向下,随电子层数递增,原子半径、离子半径越来越大。3.同种元素的不同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即: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原子半径。 4.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的不同微粒,核电荷数(即质子数)越多,对电子的吸引力越强,微粒半径越小。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 ①常见的2电子微粒:分子有:H 2、He ;阴离子有: H -;阳离子有:Li +。 ②常见的10电子微粒:分子有:Ne 、CH 4、NH 3、 H 2O 、HF ;阳离子有:Na +、Mg 2+、Al 3+、NH 4+、 H 3O +;阴离子有:F -、O 2-、N 3-、OH -、NH 2-。 ③常见的18电子微粒:分子有:Ar 、SiH 4、PH 3、 H 2S 、HCl 、F 2、H 2O 2、N 2H 4、CH 3F 、CH 3OH 、 C 2H 6、CH 3NH 2、NH 2OH ;阳离子有:K +、Ca 2+;

专题06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解析版)

专题06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自主热身,小试牛刀】 1.有机合成中常用的一种还原剂结构如图所示:,其中W、X、Y均为短周期元素,且W原子半径在短周期元素中最大,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还原性:W+>X- B.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强酸 C.该化合物中Y不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D.WX的水溶液呈碱性 【答案】D 【解析】该化合物由阴阳离子组成,说明它是离子化合物。从该化合物的结构式看出W+为简单金属阳离子,则W为金属元素;[YX4]-为复杂阴离子,1个X原子形成1个共价键,说明X原子最外层有1个或7个电子,根据Y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1.5倍,W元素在短周期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可推知W、X、Y分别为Na、H、B。离子还原性:Na+<H-,A项错误;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硼酸(H3BO3)是弱酸,B项错误;在该化合物中B元素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C项错误;氢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水溶液呈碱性,D项正确。 2.(2020届湖南十二校二调联考)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奇数,且X、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恰好等于Z元素的核电荷数,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常见元素Z的单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元素单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Y、Z形成的一种化合物强度高,热膨胀系数小,是良好的耐热冲击材料,该化合物属于原子晶体 B.化合物YW3遇水能强烈水解,产物之一具有强氧化性 C.离子化合物YX5假如存在,该物质与水反应必然生成气体X2,同时得到一种弱碱溶液 D.因为Z的氧化物熔点很高,不适宜于电解,故工业上常用电解Z与W的化合物的方法制取单质Z 【答案】D 【解析】常见元素Z的单质是目前使用量最大的主族金属元素单质,即Z是铝元素。又因为短周期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它们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互不相等的奇数,且X、Y、W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恰好等于Z元素的核电荷数,X与W的最高化合价之和为8,所以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