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_本科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某某某某学校学生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姓名: 000000000000
班级、学号: 00000000
系 (部) :经济管理系
专业:会计电算化
指导教师: 00000000000
开题时间: 2008-11-12
完成时间: 2009-11-12
2009年11月12日
目录
课题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一、课题(论文)提纲
二、内容摘要
三、参考文献
会计电算化的舞弊与对策
000000
摘要: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建立和应用,加快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质量。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质量控制的风险。我们应该看到因会计电算化而引起的损失也与日俱增,尤其是因会计电算化舞弊导致的损失。然而,对因会计电算化舞弊引起的问题却很难解决。因此,针对会计电算化舞弊应采取何种防范措施,已经成为我国多数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必须
重点考虑的课题。本文介绍了会计电算化舞弊的主要手段及危害,分析了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原因,并提出了舞弊相应的防范对策。
关键字:会计电算化;舞弊;防范对策
0.引言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会计信息系统应用程度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事业单位建立起会计信息系统。然而,高科技产品在带给我们巨大便利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负面问题。利用电算化系统的弱点进行贪污、舞弊等违法犯罪活动也从出不穷,给企业和社会经济的良性运转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问题——如何发现财务信息中的虚假资料,怎样建立一整套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措施和控制制度。因此如何防范会计电算化舞弊形成了企业普遍关心的问题。
1.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内涵
会计电算化的舞弊指某些人员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组织内、外人员采用欺骗等违法违规手段,损害或谋取组织经济利益,利用业务便利或者不按操作规程或未经允许上机操作,对会计电算化系统进行破坏、恶意修改、电子偷窃和人工偷窃等故意行为。同时可能为组织或个人带来不正当利益的行为概括为:非法改动业务数据,在经济业务数据输入计算机之前或输入过程中,通过虚构、修改、删除等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非法改动财务软件应用程序或文件;非法修改、销毁输出报表、将输出报表送给公司竞争对手或利用终端窃取机密信息等;其他非法操作,如冒名顶替、盗取密码或磁卡非法进入、仿造或
模拟等。任何舞弊行为都是由某些组织或个人出于某种动机和利用适当的机会精心设计的欺诈行为,舞弊行为是一种包括动机、机会和利益的产物。
2.会计电算化舞弊的特点
第一、智能化程度高。由于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技术性和专业化,使得会计电算化舞弊具有极强的智能性。实施舞弊者必定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需要对计算机技术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并擅长实用操作技术,才能逃避监控。舞弊者一般能掌握高新技术,舞弊的时间短,且舞弊手段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第二、隐蔽性强。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开放性、虚拟性和超越时空的特点,会计电算化的舞弊具有极高的隐蔽性,增加了侦破的难度。据不完全调查,已经发现的会计电算化舞弊案件仅占舞弊总数的5 %~10 % , 且多出于偶然, 如同伙告发等。
第三、损失大,影响范围广。据资料介绍,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操作系统的简化、人机智能的增强,计算机舞弊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危害, 美国每年损失几十亿美元、英国每年损失25 亿美元、德国损失50亿美元。而且随着会计电算化舞弊的网络化发展,会计电算化舞弊也进一步从企业扩展到个人隐私、国家安全、信用卡机密等。美国联邦调查局的统计资料表明,一起刑事案件的平均损失约2000 美元,而一起会计电算化舞弊平均损失高达50 万美元。
第四、内部涉及人员多。企业内部人员对企业网络系统的漏洞和控制要点比较熟悉,那些对企业心怀不满的内部人员利用计算机进行
舞弊就相对显得驾轻就熟,而且也更难发现。
3.会计电算化舞弊的手段
3.1 篡改数据。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常用的计算机舞弊手法, 该方法通过在经济数据录入前或录入期间对数据做手脚以达到舞弊目的。例如: ( 1) 虚构业务数据。操作人员虚构经济业务, 通过输入虚假的数据达到其个人目的。比如操作人员虚构假的验货单据并输入计算机, 造成财务报告中的存货总额增加, 借此实现某种意图。( 2) 修改业务数据。操作人员可以对已有的业务进行篡改, 达到个人的非法目的。比如对工资数据进行修改, 以其增加自己的工资。( 3)删除业务数据。操作人员将输入到计算机内的数据擅自删除。如删除个人应收款项。
3.2 篡改文件。篡改文件是指通过维护程序来修改或直接通过终端修改文件。在电算化会计系统中, 有许多重要的原始参数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文件中, 如存货的零售价、批发价等, 这些参数是计算机程序计算的依据之一, 缺少或修改这些参数, 将得不到正确的结果。篡改文件的方式有如下两种:
第一、直接更改文件中的参数数据。这种方法最直接,但是可以留下许多痕迹。比如, 修改后的日期会被记录下来, 修改者很容易被追踪。
第二、另造结构相同、数据不同的文件覆盖原有文件。一般来讲, 大多犯罪行为都是采取这种手段实现的。实现在私人计算机上构造覆盖文件, 编制自动覆盖指令, 实施时,仅需极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其
犯罪意图而不留痕迹。
3.3 篡改程序。是指通过对程序作非法改动, 以达到某种非法的目的。此方法需要较高的编程技巧, 而这些技术仅少数程序设计员或系统维护员拥有。审计人员要想发现此类舞弊很困难。一方面审计人员无法预知何处可能存在错误; 另一方面舞弊者可通过设置“软开关”使程序随时恢复“正常”。比如, 将小量资金( 比如计算中的四舍五入部分) 逐笔积累起来, 通过暗设程序记到自己的工资账户中, 表面上却看不出任何违规之处。
3.4 舞弊操作。如冒名顶替、盗取密码、磁卡仿造或模拟等。会计电算化舞弊者大多数掌握相当高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 作案时多采用高技术、高智能的计算机手段。同时, 舞弊者大多通过对程序和数据这些无形信息的操作来实现其作案目的,舞弊后对计算机硬件和信息载体不造成任何损害, 不留痕迹, 且作案时间地点不受限制, 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因此,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舞弊带来的经济损失一般都比较大。如果电算化管理系统遭到破坏,企业在恢复系统之前难以进行正常的业务活动, 损失会更大。
4.会计电算化舞弊的危害
具体而言,会计电算化舞弊会对企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1)舞弊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