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_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江苏省泗阳实验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江苏省泗阳实验初中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教案人教新课标版一:教学目的1.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种类;2. 理解我国沿海海域辽阔,自然环境多种多样,也使我国生物资源种类也多种多样,数量也及为丰富;3. 理解海洋矿产资源作为陆地矿产资源的补充,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4. 了解海洋矿产资源和海洋化学资源的差异及其开采方式的差别;5. 了解海洋空间利用的广阔前景,理解保护和保卫"蓝色国土"的重要意义,明确新一代肩上应承担的责任.二: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重点: 多样生物资源(优越的海洋生存环境四大海产四大渔场养殖场)丰富的矿产资源难点:海洋化学资源三: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有什么特点?2. 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不足,采取了哪些途径?[展示我国海洋资源图,讲述]我国东部临海图,温度带图,理解我国优越的海洋资源.生物资源地跨多个温带,水温适宜,大陆架宽广,海洋生物资源丰富.让学生说一说我国的四大海产,并找出课文中所提到的几个渔场的名称和位置,尤其是舟山渔场.利用海水养殖业,占海洋水产业产品产量1/3以上.[关于海底大陆架上的石油资源]1. 对照P72"我国近海海洋资源"图,了解我国近海石油,天然气沉积盆地有哪些?2. 提供有关我国陆地石油,天然气储量的数据,让学生通过比较,认识我国近海石油,天然气开发的广阔前景.3. 除了近海石油,天然气外,我国海洋矿产还有哪些?[讲解]目前采矿只能在海深200米以内大陆架上进行勘探和开采,人们随着对海洋开发深入,那时不仅能探索远海,也能探索大洋底.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指从海水中提取海盐.镁.溴.碘等化学元素,还可以从海洋中提取核原料-铀,铀是核电,核能重要原料,简单地讲,海盐是制作过程,而且我国海盐总产量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北方有长芦盐场,南方有莺歌海盐场.[读图]P72依次找到长芦盐场,莺歌海盐场各自的位置和所位于的海域.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海洋空间的利用"1. 海洋空间按利用目的可以分为哪五类?2. 海洋空间按海洋工程结构可以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石油钻井平台. 航空母舰. 潜水艇……."保护蓝色国土"可以先用下列方法(阅读指导)1. 中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面临的严峻问题有哪些?2. 造成局部海域环境污染加剧的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哪些方面?3. 结合阅读材料分析赤潮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它主要是怎样危害我国海水养殖业和渔业的?4. 目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竭的人为原因是什么?课堂总结:综述海洋可利用空间巨大,种类多,但存在的问题突出,应当加强保卫"蓝色国土"的意识课堂巩固地理知道用书63-64页板书设计中国的海洋资源1、生物资源2、矿产资源3、化学资源/4、海洋的保护。
2017年秋学期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教案及反思

《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张乐安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下面我将从背景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这三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稿。
一、背景分析1、说教材本节教材内容包括多样的生物资源、丰富的矿产资源、巨量的化学资源和保护“蓝色国土”。
这节教材虽然内容难度较小,但是对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观都具有重要意义。
2、说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海洋资源中的生物资源、矿产资源和化学资源,理解海洋空间的利用。
(2)方法与过程通过学生观察阅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提取信息能力。
通过对舟山渔场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
通过了解海洋资源利用的现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索,使学生进一步形成自主意识和提高学习兴趣。
通过“保卫蓝色国土”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培养学生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学习任务和学生情况分析新课标指出: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所以我确定更贴近学生生活的生物资源为本课重点,由于内陆地区大部分学生对海洋都比较陌生,而且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是探究性问题,对初中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为此我确定保护“蓝色国土”为本课难点。
4、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借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准备课外搜集信息,以便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激发思维。
二、教学过程设计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流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观察阅读,了解内容;整理信息,深入探讨;拓展延伸,培养情怀;互动小结,布置作业。
下面我将就这五个教学环节作逐一表述:(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进入课堂后我首先出示三幅图片,配上伴音《我爱这蓝色的海洋》,让从未见过大海的学生闻到海洋气息,看到海洋的丰富资源,激发学生探索海洋资源的热情。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等,以及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培养学生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的海陆分布、地理位置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海洋资源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对其认识可能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例理解海洋资源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种类及开发利用现状,学会分析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的资源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海洋、保护海洋资源的自觉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
2.难点: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以我国实际情况为例,分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案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讨论交流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素材。
2.准备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3.准备海洋资源的相关资料,以便于学生查阅。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展示我国海洋资源的美丽景象,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特点及开发利用现状,让学生对我国海洋资源有更直观的了解。
3.操练(15分钟)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方法。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大家知道,只有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才能提高。
如何进一步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我面前现实而又急需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情况,我有了自己的一些体会和思考:一、发挥学科优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
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密不可分。
从地理知识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特点。
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图片美、文字美、动画美、语言美,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可让课堂动起来,活起来,以兴趣带动学生的学习。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发挥地理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导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中国的海洋资源》一课学习时,先让学生复习《中国的水资源》知识,不但使学生对上一节所学内容进行了复习巩固,,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二、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地理教材中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本课教学时,让学生观察《中国近海海洋图》、《中国四大海产图》、《中国四大渔场分布图》、《中国四大盐场分布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地理事物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我国海域自北而南跨越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大陆架面积宽广,海水温度适中,适宜多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4中国的海洋资源教案与反思2022

【素材积累】
每个人对未来都有所希望和计划,立志是成功的起点,有了壮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迈进。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
3.4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1.海洋资源种类:请列举五种我国常见的海洋资源,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特点。
2.海洋资源分布:请绘制一幅我国海洋资源分布图,标出主要的经济鱼类区和油气区。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请举例说明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4.海洋资源保护:请列举五种海洋资源保护的措施,并简要说明它们的作用。
2.辅助材料:收集海洋资源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直观展示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3.实验器材:准备模拟海洋资源的实验器材,如模型、样品等,以便进行实验教学。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提前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以便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操作。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3.4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教材内容紧密结合我国海洋资源的实际情况,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培养学生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教学过程中,我将结合课本内容,通过讲解、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学生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基本情况,了解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同时,我将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简要介绍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如渔业养殖、海上油气开采等。
4.海洋资源保护:列出海洋资源保护的措施,如休渔期、海洋保护区等。
5.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通过图示或文字,展示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平衡策略。
6.学生互动部分:设计一些与海洋资源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及教案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海洋资源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
2. 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
3.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及特点。
2. 教学难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我国海洋资源的图片和视频。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实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海洋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海洋资源。
2. 教学内容讲解:介绍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海洋生物、矿产资源、海洋能源等)和特点(丰富、多样性、潜力大等)。
3. 案例分析: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实例,如舟山渔场、南海油气田等,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现状。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展开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总结反思: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热爱祖国,珍惜海洋资源的意识。
教学反思:在授课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我国海洋资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但部分学生表述能力较弱,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训练。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掌握知识的也培养了情感和价值观。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我国海洋资源种类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认识和分析能力。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海洋博物馆或开展海洋资源调查活动,加深对海洋资源的了解。
2. 开展海洋环境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从业人员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及教案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2. 使学生认识到海洋资源的重要性,提高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3.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海洋资源概况2.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 海洋资源的保护4.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5. 学生实践与探究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2. 教学难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学生的实践与探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海洋资源的图片和数据,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实例。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5. 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海洋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 讲解中国的海洋资源概况:介绍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和开发利用状况。
3. 分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讲解海洋资源的开发技术、利用方式及其影响。
4. 探讨海洋资源的保护:介绍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如休渔期、海域使用权等。
5. 讲解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阐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保护的意义。
6. 学生实践与探究:分组讨论,选取一个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案例进行分析。
7.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及保护措施。
9. 课后反思: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10.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和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对海洋资源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设计:1. 知识掌握:评价学生对中国海洋资源的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2. 能力发展:评价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及教案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及教案《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及教案海洋生物的教学反思篇一:海洋资源教学反思反思一:本学期本人接受教学节公开课的任务,第一次有那么多的老师听课,我十分紧张,感觉自己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尽管整个教学过程已在心里过了很多边,可是正式上课时还是有些环节做的不是很周到。
《中国的海洋资源》一课,教学重点是认识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及主要类型。
我配合学案及本人的小课题,制定了教学过程。
着重教会学生运用已学地理知识,课本,地图册,发现地理信息的能力和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能力,让学生学会分析地理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条理清楚,过程明确。
但在实现分析图并能发现信息解决问题这一教学目标时,我讲述的太多,要是采取小组合作,互相提问题,回答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发现的信息就不止几个学生提出的问题了,内容可以更加丰富些。
我的语言还不够精练,有时还会重复用语。
课堂语言是教师重要的武器,这些都是我今后一定要强加练习。
在授课过程在中根据学生的思路的展开,根据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灵活点拨,展示学生在课堂中的思考过程和思维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但整个课堂过于平淡,中规中矩,没有高潮,语言起伏不强,动作可以更为夸张一点,肢体语言、课堂语言可以更有感染力。
学生的有意注意的时间过长,应该在紧张的有意注意后可以适当松弛一下,有个跌宕起伏的过程,注意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
以上是我这次课后的简短反思,当然,这次上课的体会还不止于此,我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课,争取设计出更好的方案。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
每一次公开教学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我会认真反思,会在各位前辈的指点下,不断改进教学,不断进步。
反思二:《中国的海洋资源》这一课主要是通过提问、以图析文,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自主的参与的教学中去,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引导形成正确的资源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
优点:从课堂氛围来看,可以看到课堂上学生们学习积极性非常高,他们能充分利用已有的地理知识来分析、判断地理事物。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及教案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反思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海洋资源种类及分布情况。
2. 使学生掌握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及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的海洋意识,提高他们对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海洋资源概况2. 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分布3.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4. 海洋资源的保护5. 海洋资源的利用与可持续发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中国的海洋资源种类、分布及利用。
2. 教学难点:海洋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2. 使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3.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和视频,增强学生对海洋资源的直观认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海域,提问“你们知道中国的海洋资源有哪些吗?”2. 新课导入:介绍中国的海洋资源概况,让学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丰富性。
3. 课堂讲解:讲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及分布,让学生掌握各种海洋资源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4. 案例分析:以具体案例为例,分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海洋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海洋资源的保护意识。
8.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查看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掌握情况如何,调整教学方法,为后续课程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中国海洋资源的基本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解。
3. 评价学生对海洋资源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4. 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海洋资源的图文资料和视频。
2. 准备案例分析所需的详细案例资料。
3.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讨论框架。
4. 准备作业布置的指导和要求。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海洋公园、渔港等。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海洋资源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对于海洋资源这一块,可能还处于较为陌生的状态。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了解和掌握我国的海洋资源。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海洋资源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海洋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图表等资料,分析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表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我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我国海洋资源的图片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海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
3.课堂讲授:教师讲解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5.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初中地理_第四节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的四大海产、四大渔场及分布,会分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2.掌握我国主要盐场的分布,了解我国海洋矿产和化学资源的开发现状。
3.了解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广袤无垠的太空中,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这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它之所以看上去是蔚蓝色,是因为它的表面70%以上为海洋,由此可见,海洋对于地球是多么重要。
我国也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也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今天就让我们好好认识一下我国的海洋资源。
【知识回顾】老师投影问题,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铺垫。
1、我国有辽阔的海洋,你还记得我国的临海吗?2. 我国领海的宽度海里,我国的内海是、。
【新课教学】一、丰富的海洋资源:导入:有人称海洋为“天然的蛋白质仓库”、“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1、海洋生物资源:(1)投影展示我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讲解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概况。
让学生熟悉我国的四大海产。
(2)让学生分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发展的优越条件。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3)海洋生物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就形成了我国的大渔场。
投影展示我国渔场分布,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大渔场,并分析探究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4)沿海的居民不仅可以进行海洋捕捞,还可以利用海水进行水产养殖。
简单介绍我国的海水养殖情况。
2、海洋矿产资源:展示海上钻井平台图片,提问:这跟什么资源有关系?简单介绍我国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3、海洋化学资源:展示海盐生产图片,简单介绍我国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1)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著名的大盐场,了解其分布。
(2)让学生学会分析为什么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4、拓展延伸:当今世界,海洋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与地区争相利用的“蓝色土地”,你觉得海洋空间有什么利用价值?(老师提供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承转:虽然海洋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资源和如此广阔的空间,但人类在利用它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严峻的问题。
初中地理海洋资源(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地理海洋资源第一篇范文:初中地理——海洋资源在地球上,海洋占据了大部分的表面积,它不仅为地球上的生命提供了生存空间,还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在初中地理的教学中,海洋资源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海洋资源,学生可以了解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和利用,以及海洋资源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1. 海洋资源的种类海洋资源可以分为生物资源和非生物资源两大类。
生物资源包括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非生物资源包括海洋矿产资源、海洋能源资源和海洋空间资源。
1.1 生物资源生物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鱼类、贝类、藻类、珊瑚礁等。
这些生物资源在维护海洋生态平衡、提供食物来源、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非生物资源非生物资源是海洋资源的另一大类,包括石油、天然气、钴矿、铀矿等矿产资源,以及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海洋能源资源,还包括海洋空间资源,如海底隧道、海洋公园等。
2. 海洋资源的分布海洋资源的分布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海洋区域都有海洋资源的分布。
但是,不同地区的海洋资源种类和丰富程度是有差异的。
2.1 生物资源的分布生物资源的分布与海洋环境密切相关。
例如,热带海域适合珊瑚礁的生长,而温带海域适合鱼类的繁殖。
2.2 非生物资源的分布非生物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地质因素的影响。
例如,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海洋沉积岩层中,而钴矿和铀矿主要分布在海底表层土壤中。
3.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
通过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为人类社会提供食物、能源、原材料等。
3.1 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包括渔业捕捞、养殖、加工等。
在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维持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非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主要包括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海洋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等。
在开发和利用非生物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3.4《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国的海洋资源》是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中国海洋资源的概况、开发与利用,以及海洋资源的保护。
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高对海洋资源保护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我国的海陆分布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他们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关爱海洋、保护海洋资源的情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掌握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地图、图表等资料,培养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海洋、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2.难点:海洋资源的保护措施及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地图、图表、案例资料等。
2.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海洋资源的图片,如海滨风光、海洋生物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丰富的海洋资源。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吗?它们是如何分布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5分钟)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
在此过程中,教师可通过讲解、展示图表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根据教材提供的案例,分析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措施。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2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实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我国海洋资源的丰富和重要性,同时也认识到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地图、地球和地形等基本地理知识,对我国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海洋资源的认知程度不同,部分学生可能对海洋资源有一定的了解,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进行教学,尽量让所有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列举出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了解其主要分布区域,知道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认识到海洋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保护海洋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分布、开发与保护。
2.教学难点: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辅助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海洋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海洋资源,激发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我国海洋资源的种类和分布。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重要性。
4.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方法和措施。
5.知识拓展:教师介绍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国际合作,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
6.总结归纳: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7.布置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我国的四大海产、四大渔场及分布,会分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2.掌握我国主要盐场的分布,了解我国海洋矿产和化学资源的开发现状。
3.了解我国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树立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广袤无垠的太空中,有一颗蔚蓝色的星球,这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它之所以看上去是蔚蓝色,是因为它的表面70%以上为海洋,由此可见,海洋对于地球是多么重要。
我国也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也有着丰富的海洋资源,今天就让我们好好认识一下我国的海洋资源。
【知识回顾】老师投影问题,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知识,为本节课学习做铺垫。
1、我国有辽阔的海洋,你还记得我国的临海吗?2. 我国领海的宽度海里,我国的内海是、。
【新课教学】一、丰富的海洋资源:导入:有人称海洋为“天然的蛋白质仓库”、“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1、海洋生物资源:(1)投影展示我国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讲解我国海洋生物资源概况。
让学生熟悉我国的四大海产。
(2)让学生分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发展的优越条件。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3)海洋生物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就形成了我国的大渔场。
投影展示我国渔场分布,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四大渔场,并分析探究舟山渔场的形成条件。
(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4)沿海的居民不仅可以进行海洋捕捞,还可以利用海水进行水产养殖。
简单介绍我国的海水养殖情况。
2、海洋矿产资源:展示海上钻井平台图片,提问:这跟什么资源有关系?简单介绍我国海洋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3、海洋化学资源:展示海盐生产图片,简单介绍我国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
(1)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出我国著名的大盐场,了解其分布。
(2)让学生学会分析为什么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学生回答后老师展示)4、拓展延伸:当今世界,海洋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与地区争相利用的“蓝色土地”,你觉得海洋空间有什么利用价值?(老师提供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学生回答后进行总结)承转:虽然海洋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资源和如此广阔的空间,但人类在利用它的过程中却出现了许多严峻的问题。
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二、海洋资源的保护:1、播放关于海洋资源保护的视频或图片展示。
2、面对如此严峻的现实,保护海洋环境已是刻不容缓。
让学生针对如何保护海洋资源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
三、小结本节课内容:(标书或投影展示)四、学生完成本节课达标检测题。
【附件】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我国的四大海产、四大渔场及分布,会分析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
2.了解我国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及主要盐场的分布。
3.能说出我国在海洋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树立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1、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______海、______海、______海和______海。
2. 我国领海的宽度海里,我国的内海是、。
一、基础学习:1、我国发展海洋生物资源有哪些优越条件?2、我国著名的四大海产是?四大渔场是?最大的渔场是,位于海。
3、我国近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和________资源。
4、我国著名的盐场有哪些?最大的盐场是,位于海沿岸。
5、我国海洋资源在开发利用中,面临着哪些严峻的问题?中国海洋总污染量的80%来自。
二、能力提升:1、当今世界,海洋已经成为各个国家与地区争相利用的“蓝色土地”,你觉得海洋空间有什么利用价值?2、舟山渔场为什么能成为我国最大的渔场?3、我国海盐总产量的85%集中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盐区。
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三、达标检测:1、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有()①大陆架面积广②捕鱼设备先进,产量大③饵料充足④跨多个温度带,适合不同温度类型的鱼生长⑤国家海洋渔业政策落实,渔民积极性高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③④2、某同学到超市购买了一条带鱼和一包紫菜,其产地可能是()A、四川B、重庆C、安徽D、浙江3、我国海洋总污染量80%来自于()A、海上运输B、海上捕捞C、陆上排放D、油轮泄露4、我国海盐产量最多的地区是()A、渤海、南海沿岸B、渤海、黄海沿岸C、黄海、南海沿岸D、渤海、东海沿岸5、在我国四大海中,渔场和油气数量最多、鱼类产量和油气产量也最大的海是( )A.渤海B.东海C.南海D.黄海6、我国每年在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海域实行休渔制度。
其目的不是为了( )A.发展生态旅游B.提高鱼类产量C.保护海洋生态D.发展海洋渔业7、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海洋渔业资源枯竭B.海洋污染严重C.海里太美了,鱼儿不愿离开D.海洋生物种类繁多8、读图回答问题:(1)我国濒临的海洋: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2)我国最大的盐场是位于A处的_______盐场。
其晒盐的有利条件是:___ __。
(3)C处有我国最大的渔场________渔场。
(4)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和________资源。
(5)暑假期间,玲玲乘船从天津到海南岛旅游。
下列所列玲玲沿途的所见所闻,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1.渤海沿岸盐场较多。
2.在渤海中开采海底石油。
3.黄河注入黄海,导致海水大面积泛黄。
4.华南沿海地区有一些工厂把生产污水直接排入大海,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中国的海洋资源》学情分析本节课是这一章的最后一节,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自然资源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很多知识学生生活中难以见到,仍然需要老师的资料补充和及时引导讲解。
《中国的海洋资源》效果分析《中国的海洋资源》是八下第三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毕竟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本节课我注重及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分析、学习。
图片和视频资料的合理利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感官上充分了解了我国的海洋资源,以及海洋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教学效果显著。
《中国的海洋资源》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包括“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海洋资源的保护”2部分内容。
在“丰富的海洋资源”部分,教材正文扼要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的主要类型及其状况,安排了“中国四大海产”、“海洋石油钻井平台”2幅图片和“中国及毗邻海域资源”1幅地图。
“活动”1引导学生将相关知识落实到地图上,并分析四大盐场形成的有利气候条件,以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活动”2引导学生讨论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学习下一个内容作出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在“海洋资源的保护”部分,教材介绍了我国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中面临的一些严峻问题及其危害,扼要讲述了保护海洋资源的主要措施。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海洋污染的危害,教材安排了“赤潮”的“阅读”材料。
“活动”安排了较为开放的任务,引导学生就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的问题进行探究、交流。
这个“活动”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有利于训练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表达交流等多方面能力,也有利于引导学生确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
《中国的海洋资源》评测练习1、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的原因有()①大陆架面积广②捕鱼设备先进,产量大③饵料充足④跨多个温度带,适合不同温度类型的鱼生长⑤国家海洋渔业政策落实,渔民积极性高A、①③⑤B、②③⑤C、①③④D、②③④2、某同学到超市购买了一条带鱼和一包紫菜,其产地可能是()A、四川B、重庆C、安徽D、浙江3、我国海洋总污染量80%来自于()A、海上运输B、海上捕捞C、陆上排放D、油轮泄露4、我国海盐产量最多的地区是()A、渤海、南海沿岸B、渤海、黄海沿岸C、黄海、南海沿岸D、渤海、东海沿岸5、在我国四大海中,渔场和油气数量最多、鱼类产量和油气产量也最大的海是( )A.渤海B.东海C.南海D.黄海6、我国每年在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海域实行休渔制度。
其目的不是为了( )A.发展生态旅游B.提高鱼类产量C.保护海洋生态D.发展海洋渔业7、漫画反映的问题是( )A.海洋渔业资源枯竭B.海洋污染严重C.海里太美了,鱼儿不愿离开D.海洋生物种类繁多8、读图回答问题:(1)我国濒临的海洋:A________ B________C________ D________(2)我国最大的盐场是位于A处的_______盐场。
其晒盐的有利条件是:___ __。
(3)C处有我国最大的渔场________渔场。
(4)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丰富的________和________资源。
(5)暑假期间,玲玲乘船从天津到海南岛旅游。
下列所列玲玲沿途的所见所闻,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1.渤海沿岸盐场较多。
2.在渤海中开采海底石油。
3.黄河注入黄海,导致海水大面积泛黄。
4.华南沿海地区有一些工厂把生产污水直接排入大海,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中国的海洋资源》课后反思《中国的海洋资源》是八下第三章的最后一节,学生对于自然资源的学习已有一定的基础。
但毕竟生活中接触较少,所以本节课我注重及时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图片和视频资料来引导学生的思考、分析、学习。
图片和视频资料的合理利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感官上充分了解了我国的海洋资源,以及海洋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措施,教学效果显著。
《中国的海洋资源》课标分析海洋资源在课程标准中没有明确要求,但通过学习可以促使学生树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观念,确立海洋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