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13课第一次抱母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法提示:找→画→圈→品→写→议
先自读自悟,再小组交流
4.汇报交流
(1)聚焦三个“没想到”
出示句子: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
到我妈这么轻。”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关注课文表达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体现自学互动,通过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在学生合作交流和教师导学中,相机渗透学习方法,将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入朗读之中。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87.53 KB)
【教师简介】
王晓辉,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深圳市南山区骨干教师,广东省阅读教学比赛特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同时在2008年、2012年代表南山区参加深圳市阅读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也曾到贵州、江西、厦门等地进行微型讲座、课题论坛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作为学校语文学科教研组长,能认真做好科组教研工作,勇挑重担,潜心研究,不断超越自己。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美文。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但由于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已使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加上文中人物所处时代久远,小学生的认知与文章之间有很大差距。因而,努力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他们的真情实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的教学力求引导学生在个体自学、小组研学、同桌互学、整合拓学的过程中走进文本,捕捉课文中的动情点,辅以想象留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与文本进行深层的“对话”,让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在课堂汇流,让课堂容量适度、结构优化、效率提高。从而实现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品读,受到心灵的启迪,感情的共鸣,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这一终极教学目标。
妹妹考上大学,母亲……
哥哥要娶媳妇,母亲……
我在外地工作,母亲……
……
对比母亲变化,深化理解愧疚之情。
出示语段: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
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担子。
导学策略:
抓关键词,体会作者吃惊、难过、愧疚的心情。
顺学而导,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学法。
(2)聚焦“作者的回忆”
出示语段: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
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用语言描述情境,用图画展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母爱的无私伟大,唤起学生对母亲的崇敬、感恩、回报之情。
三、教学准备
1.预习单
2.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读
(二)引导初读,感知课文
结合预习单,明确初读要求
(三)检查初读,认读字词
(三)对比两“抱”,解读泪水的内涵
导学策略:自读自悟,体会两次“抱”的不同
出示句子: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
语用选点:翻山越岭年复一年
导学策略:对比词义朗读想象
雨天,山路泥泞,一步一滑,母亲------;
夜里,摸黑赶路,行走艰难,母亲------;
夏天,烈日当头,酷热难耐,母亲------;
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母亲------;
……
(3)体会母亲的辛劳
语用选点:“我”的回忆。
这篇以语言描写为主的文章中,我回忆母亲过去辛劳的这段语言描写写得最
结合预习单,检查读音词意
(四)再读课文,要求读通
结合预习单,梳理文章内容
(五)布置作业,搜集资料
结合预习单,布置家庭作业
(另附预习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设置开放的自学
1.齐读课题,走进故事。
2.配乐读第一自然段
3.聚焦三处“没想到”,体会作者的心情;聚焦“作者的回忆”,体会母亲的形象。
苏教国标本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3课
第一次抱母亲
深圳市南山区王晓辉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组教材以“爱心”为主题编排,倡导无私奉献、相互关爱、回报母爱和保护弱小等美好品质的教育,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美。就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而言,第二学段是承上启下阶段,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除了肩负着“承上”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启下”的问题。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这个特点,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特别注重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特别注重语文意识、整合意识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品味对话写法,体会文章表达精妙。
(二)多法并用,升华母亲的形象
语用选点:两个反问句
出示句子:母亲笑了源自文库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导学策略:理解护士眼中的母亲联系自己的母亲
小时候……
长大后……
拓展诗词中的母亲,渲染歌曲中的母亲
开掘“瘦”字意象,提示“瘦”字写法,强化“瘦”字书写,促进情感的升华
为详细,最为具体,突出了母亲当年的艰辛劳苦,也让作者的难过愧疚之意跃然纸上,是刻画母亲形象方面的浓墨重彩之笔。学生对这段回忆写了什么,不难理解。但为什么这样写?作者表达方法上的用意是什么?需要在此处停留,引发学生思维扎根,通过同桌互学讨论,解开作者的语言密码。
导学策略:
留白想象重担,体会母亲身轻担重。
先自读自悟,再小组交流
4.汇报交流
(1)聚焦三个“没想到”
出示句子:
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
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
到我妈这么轻。”
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准确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关注课文表达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充分体现自学互动,通过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在学生合作交流和教师导学中,相机渗透学习方法,将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与训练巧妙地融入朗读之中。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3 天前 上传
下载附件(87.53 KB)
【教师简介】
王晓辉,小学语文高级教师,深圳市南山区骨干教师,广东省阅读教学比赛特等奖第一名获得者。同时在2008年、2012年代表南山区参加深圳市阅读教学大赛,均获一等奖。也曾到贵州、江西、厦门等地进行微型讲座、课题论坛和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作为学校语文学科教研组长,能认真做好科组教研工作,勇挑重担,潜心研究,不断超越自己。
《第一次抱母亲》是一篇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的美文。一个非常偶然的抱母亲的机会,引发了母子之间心灵的碰撞和融通。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锤炼语感的好素材。但由于当今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溺爱,已使孩子们对父爱、母爱的认识变得淡化,加上文中人物所处时代久远,小学生的认知与文章之间有很大差距。因而,努力将文章中的母亲与自己的母亲产生关联,从而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产生共鸣,唤起他们的真情实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课的教学力求引导学生在个体自学、小组研学、同桌互学、整合拓学的过程中走进文本,捕捉课文中的动情点,辅以想象留白,谈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体验,与文本进行深层的“对话”,让作者之情、文本之情、教师之情、学生之情在课堂汇流,让课堂容量适度、结构优化、效率提高。从而实现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品读,受到心灵的启迪,感情的共鸣,获得语文能力的发展和语文素养的提升这一终极教学目标。
妹妹考上大学,母亲……
哥哥要娶媳妇,母亲……
我在外地工作,母亲……
……
对比母亲变化,深化理解愧疚之情。
出示语段:
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护士说:“亏你和你妈生活了几十年,眼力
这么差。”我说:“如果你跟我妈生活几十年,你也会看不准的。”护士问:“为什么?”我说:“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担子。
导学策略:
抓关键词,体会作者吃惊、难过、愧疚的心情。
顺学而导,渗透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的学法。
(2)聚焦“作者的回忆”
出示语段:
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
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3.情感与价值目标
通过用语言描述情境,用图画展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体会母爱的无私伟大,唤起学生对母亲的崇敬、感恩、回报之情。
三、教学准备
1.预习单
2.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质疑导读
(二)引导初读,感知课文
结合预习单,明确初读要求
(三)检查初读,认读字词
(三)对比两“抱”,解读泪水的内涵
导学策略:自读自悟,体会两次“抱”的不同
出示句子:
我突发奇想地说:“妈,你把我从小抱到大,我还没有好好抱过你一回呢。让
语用选点:翻山越岭年复一年
导学策略:对比词义朗读想象
雨天,山路泥泞,一步一滑,母亲------;
夜里,摸黑赶路,行走艰难,母亲------;
夏天,烈日当头,酷热难耐,母亲------;
冬天,寒风刺骨,大雪纷飞,母亲------;
……
(3)体会母亲的辛劳
语用选点:“我”的回忆。
这篇以语言描写为主的文章中,我回忆母亲过去辛劳的这段语言描写写得最
结合预习单,检查读音词意
(四)再读课文,要求读通
结合预习单,梳理文章内容
(五)布置作业,搜集资料
结合预习单,布置家庭作业
(另附预习单)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巧妙导入,设置开放的自学
1.齐读课题,走进故事。
2.配乐读第一自然段
3.聚焦三处“没想到”,体会作者的心情;聚焦“作者的回忆”,体会母亲的形象。
苏教国标本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第13课
第一次抱母亲
深圳市南山区王晓辉
一、教材分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组教材以“爱心”为主题编排,倡导无私奉献、相互关爱、回报母爱和保护弱小等美好品质的教育,向我们展示了人性的美。就小学阶段阅读教学而言,第二学段是承上启下阶段,四年级下册的阅读教学,是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学期。除了肩负着“承上”的任务外,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启下”的问题。教材的编排体现了这个特点,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特别注重理解能力、概括能力、自学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特别注重语文意识、整合意识和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形成。
品味对话写法,体会文章表达精妙。
(二)多法并用,升华母亲的形象
语用选点:两个反问句
出示句子:母亲笑了源自文库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导学策略:理解护士眼中的母亲联系自己的母亲
小时候……
长大后……
拓展诗词中的母亲,渲染歌曲中的母亲
开掘“瘦”字意象,提示“瘦”字写法,强化“瘦”字书写,促进情感的升华
为详细,最为具体,突出了母亲当年的艰辛劳苦,也让作者的难过愧疚之意跃然纸上,是刻画母亲形象方面的浓墨重彩之笔。学生对这段回忆写了什么,不难理解。但为什么这样写?作者表达方法上的用意是什么?需要在此处停留,引发学生思维扎根,通过同桌互学讨论,解开作者的语言密码。
导学策略:
留白想象重担,体会母亲身轻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