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课件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
是以美苏为中心,在 欧洲形成北约与华约两 大军事集团对峙、在全 球形成资本主义阵营和 社会主义阵营全面对抗 的格局。
两极格局与冷战的关系:两极格局是指二战后出现的国际格局。“冷 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 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3.军事上:1949年,美英法等12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北大西洋公 约》。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简称“北约”,总部设在布鲁塞尔。
两极格局
领域 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政治
杜鲁门主义“遏制共产主义”( 1947年)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1947年)
经济
“马歇尔计划”扶植控制西欧( 1948年)
冷战(1947-1991年)
定义 指二战后东西方阵营之间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除直接
军事交战以外,一切敌对行动的总称(特点-全面冷战,局部热战)。
原因 1.直接原因: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美苏双方战时同盟的基础
消失。 2.根本原因: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 3.美苏双方国家战略冲突加剧:美国的全球扩张战略和苏联的保障 国家安全的战略争锋相对,互为对手。 4.二战后,欧洲整体衰落,美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成为 唯一与美国的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欧洲的联合
4.影响: (1)促进了欧洲的发展,极大提高了欧洲在国际上的地位。 (2)加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促使世界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加强了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欧洲经济区域一体化的特点:
1.从单一经济领域扩展到多种经济领域; 2.从经济一体化向经济、政治、军事一 体化方向发展,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 3.成员国数量不断扩大。现有27个成员 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高三一轮复习课
全体学生【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出不同程度的问题】
备注:特点之三 提问的技巧
课堂设问要具有四性——适时性、适度性、适应性和开放性
适应性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水平有3个层次:“已
知区”“最近发展区”“未知区”。 提问要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 课堂设问不宜过多地停留在“已知区”和“未知区”。 原有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同化,使认知结构得到补充完善,并
发。1969年,美国国防部建立了包括四个站点的网
络,促进了互联网的产生。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
实现了长达10年的持续增长。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 机在美国正式诞生,被称为是20世纪
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
材料中资本主义经济出现的新增
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奠定了现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 长点是什么? 信息技术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末, 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 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成为新增长 世界正处于冷战时期,美国加紧了对 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点的? 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969年,美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关于高三一轮复习课的探究
【考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课标要求】 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为例,分析当代资 本主义的新变化。
备注:特点之一 抓住课堂实效 【考点】甘地Δ
考点明确 解析目标
【课标要求】讲述甘地领导印度国民大会党进行“非暴力不合
作运动”的主要事迹,认识其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历史作 用。
意大利(1978年) 法国 联邦德国 比利时 奥地利 爱尔兰 希腊 英国 荷兰 瑞典 发达国家平均 (国营工业 1982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oc
考点3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1)方式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
把一些投资数额大、利润低、私人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企业。
②制定非指令性的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以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③扩大政府开支、政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2)影响①适应了生产社会化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适应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国有企业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2.“人民资本主义”(1)含义股份公司的股票呈现出分散化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资本家无法拥有企业全部的所有权。
(2)影响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资本家扩大生产规模,获得更多剩余价值。
3.“经营者革命”(1)含义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过程的日益复杂,要求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即企业的所有者一般不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而是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从事企业管理。
(2)影响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新中间阶层”崛起,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也有利于完善资产阶级民主体制。
4.“福利国家”(1)含义国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够享受到公认的较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2)特点①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的保证。
②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③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评价①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②“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③福利政策的长期推行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不堪承受,从而造成企业后劲不足。
全国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四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试题1含解析
第十四单元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改变练好题·考点自测1.[2024广东广州高三阶段训练]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运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
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工人共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供应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C.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2.[2024天津高考,8,4分]1930年,美国通过了极端贸易爱护主义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
该法案提高了890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一经实施即有33个国家提出抗议,随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幅度增加关税,引发了全面的贸易战。
当时这种措施 ( )①体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征②加剧了世界经济的下滑③诱发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的崩溃④推动了本国经济的复原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3.[2024海南高考,19,2分]1933年,世界经济会议在伦敦实行,旨在解决经济危机问题。
在会议中,英国强调稳定国际金融,力图以此重新主导世界经济秩序;美国则认为政府的首要责任是复原国内的旺盛,主见降低关税。
会议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果,是因为( )A.国家干预尚未成为西方经济政策的主流B.与会国没有合作意愿C.各国发生危机的根本缘由不同D.经济利己主义的盛行4.[2024湖南四校调研]胡佛政府对苏联的出口商品实行了很多卑视性措施,还极力怂恿一些欧洲国家抵制苏联商品。
1933年,苏联对美国的出口额仅为1929年的32.25%。
胡佛政府的这些措施( )A.缓和了美国的经济危机B.导致美苏两国冷战加剧C.中断了苏联的工业化进程D.破坏了世界经济的整体性5.[2024海南高考,17,2分]作家约翰·斯坦贝克在《生气的葡萄》(1939年)一书中描述了美国贫苦农夫的境况:他们静静地站在那儿看着土豆漂走,听着尖叫的猪被杀死在河沟里,被埋上生石灰。
在这些人的灵魂深处,生气的葡萄正在长成。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更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缘由:⑴干脆缘由:生产与销售的冲突;即资本家盲目生产,超出了人民群众的购买力⑵根本缘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冲突: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个人全部制的冲突。
⑶详细缘由:①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造成虚假消费②狂热的股票投机,掩盖了冲突③美国政府自由放任的政策使危机加剧思索:经济危机从美国扩展到世界说明白什么?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2、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特点3、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影响:(1)使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面临全面危机:①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恶化。
(经济危机)银行倒闭(金融危机)工商企业破产(工业危机)农业衰退(农业危机)对外贸易和资本输出急剧下降。
(外贸危机)工人失业,农夫破产,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社会生活危机)②人民对现有社会制度丢失信念,甚至起先出现要求推翻现有政权的斗争。
(政治危机)(2)对国际形势的影响:①各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紧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使彼此之间的冲突更加尖锐,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更剧烈地抗拒,世界局势变得动荡担心。
②各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摆脱危机,想方设法找寻出路:美国实施了罗斯福新政,短暂缓和了危机,而德、日建立了法西斯专政,成为欧亚斗争策源地。
4、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5、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和特点实质: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特点:(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①新的理论和政策,放弃自由放任传统政策②国家对经济实行干脆干预,但不变更资本主义制度本身6、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经济:①度过经济大危机,经济复原,并为反法西斯斗争成功奠定物质基础.②从长远看,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资本主义新模式和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机制,为二战后欧美各国资本主义的改革和发展供应借鉴。
(最深远)(2)政治:①缓和了社会冲突,遏制了美国法西斯势力,巩固了美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②联邦政府和总统权力扩大。
【高中历史】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一轮复习
工 1950年 34.7% 42.2% 22.2% 业 1990年 25.8% 40.5% 33.6%
“中间阶层”一般不拥有生产资料,
服 1950年 48.9% 务
32.4%
但有较高的收入,有可观的生活资产, 业 1990年 71.4% 54.4%
26.6% 59.2%
如住房、汽车、股票等。20世纪80年
——摘编自陈银娥《现代社会的福利制度》 思考 根据史料,归纳西方国家调整福利政策的原因。指出政府在社会福利体 系中扮演的角色。 提示 原因:政府财政不堪重负;经济增长速度降低;贫困人数增加;社会民 众普遍不满。 角色:福利制度的决策者;福利政策的调整者;福利支出的承担者。
-4.5 -7.2 -18.0
过去对穷人的援助计划已 经失败,这些计划使穷人 堕落,使纳税人受骗。
——尼克松
实际收入
108.6 128.0 151.2
A.消除了社会贫富差距 B.实现了社会的公平与公正 C.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D.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四.加强社会保障,建立福利国家 1.含义:指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过
A.美国严重的滞胀问题 B.福利制度的发展完善 C.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 D.阶级结构的发展变化 解析 题干内容所述及的时间段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 该时间段之内,美国的工业产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蓝领”(产业工人) 的人数却出现了减少的现象,同时,与英国和法国相比,“美国脑力劳动者占 雇佣劳动者总数的50%”,说明美国工业产量的提高,其主要的依靠因素是科 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故选C项。
重商主义
一工后:
自由主义
二战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创新设计】2012届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2-4-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配套课件
3.“新经济”政策的推行能否使美国消除经济危机? . 新经济”政策的推行能否使美国消除经济危机? 提示: 不能 不能。 提示:(1)不能。 (2)“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 “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模式。 新经济”的出现,反映了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经济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模式。“新经济”的出现,反映了美国经济的运行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但 是“新经济”依然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的 新经济” 制约,不能消除经济危机。 制约,不能消除经济危机。
2.“福利国家”的含义、形成原因、实质及影响。 . 福利国家”的含义、形成原因、实质及影响。 提示: 含义 含义: 福利国家” 世纪中叶的欧洲, 提示:(1)含义:“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 19 世纪中叶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 20 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 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 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低收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 (2)形成原因:20 世纪 30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 形成原因: 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 形成原因 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端,因财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3)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 实质: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实质 映。 (4)影响 影响 ①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拉动了经济发展。 ②造成普遍的国家财政赤字。 造成普遍的国家财政赤字。
【中考历史】2024届第一轮专项复习讲练——专题27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附答案)
【中考历史】2024届第一轮专项复习讲练——专题27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目录【考点过关练】考点01 美苏“冷战”考点02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03 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考点04 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重难创新练】【专题检测卷】考点01 美苏“冷战”1.《新全球史》指出: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对材料解读准确的是()A.美苏冷战加剧了地区冲突的危险B.美苏争霸有利于世界和平C.冷战时期的军事对峙有双重影响D.冷战是美苏对峙的主要方式【正确答案】C根据题干可知,“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和华约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说明冷战时期的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有双重影响,C项正确;题干考察的是对这两种不同观点的解读,美苏冷战加剧了地区冲突的危险对应的是“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美苏争霸有利于世界和平对应的是“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这两种解读均不完整,排除AB项;题干强调的不是美苏对峙的方式,而是影响,排除D项。
故选C 项。
2.斯大林曾于1945年参加雅尔塔会议时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下面最早印证斯大林观点的是()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两极格局的终结【正确答案】B根据所学知识,材料关键信息“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最早”可知,斯大林认为战后由于利益的不同,会使战时的同盟关系破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国家战略的对立、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和的尖锐对立,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冷战开始,B项正确;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与苏联为争夺苏联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进行的战役,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排除C项;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排除D项。
201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福建专用必修二 专题五 第24课时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三者分别是工场手工业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垄断资
本主义时期的资本主义经济思想。 它们的核心内容分别是: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
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府从信
贷、投资、生产、销售各方面干预经济。 4.德国与日本模式的比较 德国侧重市场调节,日本侧重对经济的计划指导。但政府 干预是二者经济发展中的共同之处。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 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 控制加强。 2.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是否是计划经济体制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定经济计划,但不是计划经济体制,
经济计划只是发展经济的手段。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3.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的概念辨析
开始干预经济,是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应用。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B层
1.识图
图1
识图读表——高考命题拓展点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思考1:图中1950~1973年英国政府开支占GDP的比例逐年 上升,其原因是什么?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如
何?
提示:(1)1950~1973年的逐年上升趋势与战后英国政府对经 济的干预有关,扩大政府开支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知识整合
聚焦重点
对接高考
(2)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发展方针 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建设福利国家 特征 措施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 ①提高国有企业比重和制定经济计划 ②利用财政、税收、价格等全面指导和调整社会 经济 ①法国的政府干预模式使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 私有化 ②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法国开始了_______浪 潮
201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达标检测与评估28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讲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选择题1.(原创)有历史学家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
其中美国“对市场经济进行创新和发展”是指( )A.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B.率先推行自由主义经济模式C.创立现代商业金融制度D.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2.(2011·黄桥中学测试改编)下表是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一书关于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的描述,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A.社会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B.低福利较有利于经济发展C.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 D.上述结论都不正确3. (原创)凯恩斯说:“似乎没有强烈理由要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把社会上大部分经济生活包罗在政府权限之内。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但也不完全排斥经济自由B.强制推行国家资本主义C.反对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主张完全的经济自由政策4. (2011·天一中学测试改编)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
材料表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A.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政府干预下私人垄断受到打击B.企业生产科技含量增加和生产过程复杂,出现“经营者革命”C.生产力的发展,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有D.经营管理人员的不断增加,“新中间阶层”出现5. (2011·句容中学测试改编)1965年美国总统经济报告中讲:“一个不受衰退威胁的繁荣时期,使我们能够防止经济活动下降的计划时期的到来,我们相信衰退是不可避免的……国家的措施基本上能够在衰退开始之前予以防止。
”下列哪一史实打破了他们的谎言A.欧共体的成立B.1973年美元危机C.美国世界霸主地位动摇D.1973年经济危机的出现6.阅读下列两幅关于“福利国家”的图片,下列说法正确的()①发达国家福利政策消除了社会矛盾,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②发达国家建立起了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③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己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④“福利国家”容易养出漫画中的“懒汉”,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7.(2011·南通一中测试改编)下图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该变化是指 ( )A.利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B.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C.实行新经济 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8.(原创)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
2025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板块四第十五单元第45讲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
思 考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表内国家在第②和第③时段的经济活 动对世界产生的主要经验和教训。 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 实质
表现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社会结构多层次化现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在生产关系 上的反映 (1)农业和工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逐渐下降,从事服务业 的人口所占比重增加 (2)“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
2.“福利国家” (1)内涵:国家通过构建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通 过加大社会服务开支,保证全体公民享受较好的公共福利。 (2)影响
1. 挖掘 ·教材信息
答案 变化:产业结构上,第一、二产业的就业人口 所占比重下降,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所占比重
阅读教材纲要下第19课第三目,“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 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表,对就业人口分
上升;
布发生的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阶级结构上,农民人数减少,技术管理人员等
“中间阶层”人数急剧扩大。
√A.适当减少对经济的干预
B.巩固布雷顿森林体系 C.缓和与苏联的关系 D.恢复自由放任政策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生死存亡教训
③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冲击与影响
特点
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强化国家干预为核心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增加就业机会,刺激消费
第19课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课件2023届高三人教版历史必修2一轮复习
消极
3、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造成财政赤字。
4、助长惰性,降低劳动积极性,带来社会道德危机。
© 大港区实验中学 2007
模拟演练1
材料一:美国股票持有者增长图
(1)“二战”后,股票 持有者出现了什么趋势 ?起到了什么作用?
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 本家拥有,呈现出分 散化的趋势。 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 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 用,反映了资本社会 化的趋向。
大萧条时期. 特点:经济大幅下降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矛盾
© 大港区实验中学 2007
发展水准
2001年
1993年
1981年 70年代
1945年
1939年
1933年 1929年 19世纪末
②
年代
2.美国在②所处的阶段是美国发展的什么时期?这时期 美国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体现什么本质?
© 大港区实验中学 2007
◇试概括二战后美国不同阶段经济政策的共同点
阶段 经济状况 总统
经济理论
经济政策
主要问题
①经济政策调杜整鲁门的目的黄, 断家金发资干时代展本预经主和艾肯约森济义政尔尼翰豪迪逊威; 高府度调凯府 对发节恩用 经极斯经 济干达手主济 进预义;段手 行) (段 积政都已赤 通普字 货财 膨遍政胀使用,财高通政额货国赤国膨字债胀
© 大港区实验中学 2007
兴起原因
(三)第三产业的兴起
突出表现
①国民经济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 ②产值和就业人数超过物质生产部门 作用
© 大港区实验中学 2007
(四)美国的“新经济”
出现标志 背景 基础 主导 内容
“新经济” 1996年美国《商业周刊》 经济全球化 知识经济 信息技术 三个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
一轮复习: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之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法国的计划指导型经济
1.形成: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加大了政府干预经济的力度。
(2)1946年,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化和 建立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
(2)弊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造成财政赤字,引起中产阶 级普遍不满;同时带来社会道德危机,助长惰性,降低劳动积极 性。
(三)产业结构: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1.发展原因: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 ②生产力发展 ③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多样化。
2.表现: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力比重都 迅速上升,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1、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使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更加容纳其 生产力的发展。
二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以凯恩斯主义为指 导,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控,从而促进了经济增长。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利用货币学派与供给学派理论为 指导,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将国家宏观调控与市场机制更 好地结合,让市场机制更多地发挥作用。
4.特点: 知识化、网络化、全球化
在克林顿统治时期,美国就出现了“新经济”革命。 其主体是私有资本和创业企业,像微软、英特尔、Yah oo、Google就是显著例子。另一个就是在20世纪后期, 全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美国人几乎占了2/3,甚至 是3/4。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震惊的现象。
正确认识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80年代
走出衰 退(复
苏)
(1)根据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理论,里 根总统采取措施减少政府开支,紧缩 货币以抑制通货膨胀;(2)削减税收, 加大国防开支以刺激投资;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件-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苏联社会主义改革
劳动者 地方、企业和个人的 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地方、企业和个人的生
态度 生产积极性不高
产积极性
分配制度 平均分配
实行物质奖励和多劳多得政策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 下放权力到地方,在一定程度上放松经济管
管理体制
体制
理
考点深化探究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
苏联经济改革的措施
产业 结构
重点发展重工业,轻工 业和农业发展滞后
——摘编自何正斌《经济学300年》
考点深化探究
解读 (1)史料1说明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 干预,反映了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调控作用 显著增强。 (2)史料2从理论上阐述了单一的市场调节 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职 能需要重新定位。 问题 根据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战 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认识。
政治 平反冤假错案,强调集体领导,改革干部制度
主干知识梳理
②评价: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取得了一定成效;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的 束缚,只是对斯大林模式的修补,改革失败。 【问题思索】 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否定 了斯大林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是斯大林模式的守墓人——其改革没有从 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对原有的政治经济体制进行局部调整。
世界的头号强国;国家垄断资本主
问题 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西方 义发展。
发达国家廉租房制度形成的原因和条件。 表现:低息贷款;利息补贴;租金补贴。
指出它们“政府的财政支持”的主要表现。
考点深化探究
考点二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
二战后苏联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措施
斯大林模式存在的问题
苏联经济改革的措施
主干知识梳理
(3)勃列日涅夫改革 ①背景: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② 内 容 ( 推 行 “ 新 经 济 体 制 ” 改 革 ): 恢 复 部 门 管 理 体 制 , 加 强 对 经 济 的 集中领导 ;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注意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 经营管理;注重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 ③结果:执政初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军事力量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 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改善;执政后期,社会矛盾加剧,经济发展停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点:都加强了对经济干预但是程度方式不同
•三、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
•1.背景: •①30年代大危机的惨痛教训迫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放弃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和二战战争的需要。 •②罗斯福新政为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实践经验 。 •③凯恩斯主义为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 •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 •⑤战后高科技的运用与第三次科技革命所需要的巨额资 金与归各部门的有效管理,超出了私人资本的承受能力。 •⑥工人阶级的长期斗争 •⑦对社会主义的建设成果的借鉴 •⑧有识之士改革的推动 •2.表现: •(1)资源配置方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 (2009高考广东单科)(12分)阅读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
况
2001年社会福利开支占GDP比重 1995~2005年GDP
( %)
年均增长速度(%)
美国
14.7
3.3
英国
21.8
2.8
挪威
23.9
2.8
德国
24.3
1.4
芬兰
24.8
3.5
法国
1.英国:二战后“混合经济”---1979年以后货币主义 经济理论-----20世纪90年代向经济自由主义过渡“ 多市场少政府”成为发展趋势
2.法国:二战后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20世纪80 年代中期以后受新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影响,开始 私有化浪潮。
3.联邦德国:二战后“社会市场经济”让市场充分发 挥作用,同时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结果: 成为西欧经济“火车头”。
• (3)形成过程: • ①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 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 ②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 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完备。 • (4)变化: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 会权利,并有立法和制度上的保证。 • (5)种类: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 和养老保险等。 • (6)特点: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3)社会再分配的调节——建立较完善社会福利 制度
•(1)条件:生产力发展,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社会财富巨大增长。 •(2)资金组成:个人交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 三部分。 •(3)特点:①是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 度的保证。②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国家 干预对社会财富的分配。 • (4)实质: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 种形式,反映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速进社会公 平,缩小贫富差距;财政支出过大,政府负担加重 ,减低生产积极性。
• (7)评价: • ①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 种形式,是分配领域社会化的反映;福利国家的出 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 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 ②发达国家的福利政策扩大了国家财政支出, 造成财政赤字,不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降低了 人们工作的积极性。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体 现在( ) •A.西方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B.西方国家废除了垄断组织 •C.经济危机在西方国家已经消失 •D.西方国家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造成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的原因是( ) •A.互联网时代,非体力劳动人员急剧增加,体 力 • 劳动人员急剧减少 •B.经济危机导致大量体力劳动者失业 •C.出于冷战的需要,美国大力发展科技,非体 力 • 劳动者人员急剧增加 •D.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 , • 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解析】由上图可知,1945年以后体力劳动人员 比重下降,非体力劳动人员比重上升。这种现象 正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引起的。主要干 扰项是A,要注意互联网的诞生是1969年。 •【答案】D
• ③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 节作用。 • ④战后出现的高科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 效管理。 • 2.什么是“福利国家” • (1)含义:“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叶 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是指国家 运用社会保障政策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并 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高标准的社会福利。 • (2)形成原因: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 济大危机,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因财富不均 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解析】第一问和第三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设计,这类 设计一般没有固定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但切忌 由论没据。第二问对高福利的评价,应坚持一分为二 ,辩证的观点。
•【答案】法国比美国福利水平高;法国富人的税收 负担较重。(2分) •(2) 有人认为,高福利会制约经济发展,低福利较有 利于经济发展。请分析说明材料中的数据是否都支持 这一观点?(假定除福利水平高低之外,各国经济发 展面临的条件相同)(4分)
•B.“经营者革命”——企业管理专业化
• (1)原因:企业生产科技含量的增加和生产 过程的日益复杂,对企业经营者提出更高要求。 • (2)表现:由专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经 营企业,企业所有者退出经营第一线,对企业的 控制力下降。 • (3)作用: • ①提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 ②改变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结构,出 现了“新中间阶层”。 • ③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
•(3)20世纪70~80年代初,出现“滞涨”局面。 •表现:陷入生产停滞和通货膨胀并存困境。结果 :凯恩斯主义失灵;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崩溃。 •(4)里根(1981~1989年执政)对策:减少政府开 支和紧缩货币来抑制通货膨胀;削减税收和加大 国防开支来抑制生产停滞。结果:经济开始回升 。但造成高赤字、高国债和贸易逆差居高不下局 面。 •(5)20世纪90年代进入“新经济”时代。 •①原因:克林顿(1992~2000年执政)实施“宏 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实行介于自由 放任和国家干预之间的第三条道路,既反对完全 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
•(2)企业经营管理方式的转变
•A.“人民资本主义”——资本社会化 •(1)背景: • ①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 • ②股份公司成为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 •(2)表现: • ①股票分散化,即股票不再为少数资本家拥 有,企业普通职工和一般民众也拥有股票。 • ②但企业的决定权仍然掌握在少数大股东手 中。 • (3)作用:股票分散化起到了缓和社会矛盾 和吸收社会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 。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鉴于二战 后经济危机的教训,纷纷加强对经济进行干预,使资 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从而使现代资本主义 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有力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但并不意味着经济危机已经消失,因为经济危机是资 本主义制度固有的产物。 •【答案】A
•(2010年佛山一模)下图为美国劳动力构成变化
•(4)产业结构调整—— •A.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
•含义: 高科技产业部门发展迅速,成为国 民经济的重要支柱,第三次工业革命蓬勃发 展,成为当代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部门。 •原因:(1)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 的发展; • (2)公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需求 的多样化,推动了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3)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私人资本垄断组织出现
(4)经济危机之后,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先 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出现。二战以后获得长足 发展。理论:凯恩斯主义
(5)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普遍减少了国家对经 济的干预。理论:新自由主义
• 1.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因 • ①资本主义私人垄断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资本主 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进一步加剧 ,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 ②战争的特殊作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各个国家 都要对大量工业部门进行集中管理,以应付战争之需。 这种战时管制有很大的强制性和临时性,但它确实为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为战后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合乎规律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物质基础。
28.5
2.1
瑞典
29.5
2.7
23个发达国
22.0
2.6
家的平均值
•注:1995~2005年上述各国每年的社会福利开支占 GDP比重与2001年的数据相当。 • ——据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 探源》 •问题: •(1)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有下列看法:①如果是穷人 ,“当一个法国人绝对好于当一个美国人”;②如果 是富人,“做法国人就有其不利之处了”。请忽略其 他因素,利用材料分析①的合理性;结合福利开支主 要来自税收这一事实,分析②的合理性。(2分)
•B.美国“新经济”的出现
• 1.概念: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知识经 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 模式。 • 2.表现: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在低 失业、低通货膨胀和低利率的条件下,实现 持续增长。 • 3.问题:新经济依然受到经济周期性波 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
•重点归纳:
•主要方式: • ①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企业。(典型国家 是英法德) • ②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日本) • ③扩大政府开支大力投资科研与教育、政府 直接采购、广泛补贴出口以及利用税收、财政、 和金融等财政政策调整社会生产。(美国) •评价: • ①利: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 生产和技术改造社会化,能容纳更大的生产力发 展也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 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 • ②弊: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经营不善、效益低 下的弊端。
•1.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表现以及经济政策的ຫໍສະໝຸດ 变化阶段特征 原因
经济政策
战后— 60S
高速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 增长 加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70年代
80年代 (里根)
滞胀 复苏
经济危机打击 凯恩斯主义出现弊端 西欧、日本及第三世界国家的竞 争 深陷越南战争泥潭不能自拔
削减政府开支、紧缩货币、减税
凯恩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