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贵州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家乡贵州调查报告
篇一:家乡调研报告
家乡发展调研报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家乡发展调研报告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完善,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北京的农村到各地的农村,都在不知不觉中变化着,农村在我国的新时代发展中一直都是不可忽略的部分之一,所以时刻关注农村近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这也是为全面了解掌握农户的家庭经济和生产经营情况,建立完善农户档案,推进新农村信用建设,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更好地为新农村经济发展而服务。
二、调查目的
通过调查家乡的发展状况来了解家乡的变化及家乡人生活的变化,从中感受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带给中国农民的好处。
三、调查方法
1、通过上网,查阅资料,对比目前的家乡,找出两者的区别,分析原因。
2、走访老人,询问他们对家乡这几十年变化的经历及感受。
3、各处走走,比较家乡与自己记忆里的区别。
4、到家乡周围调查,看看家乡周围的变化。
四、调查结果
1、经济发展
我的家乡在XXXXXXXX,村民努力勤奋,朴实待人,经济发
展态势良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村经济发展呈现多元化。
耕地不再是农民获得财富的唯一途径,务工、个体私营、公司、合作社等新的形式层出不穷,并且它们已经日益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迅速,农民工日益崛起。
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劳力离开农村,进入城市,以此成为谋生的主要手段。
目前,农民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为以务工收入为主、种地为辅。
然而,随着国家政策的推行,农村农业经济也在大力发展。
人民生活条件正在逐渐提升至新的层次。
2、村容村貌这两年村容村貌的变化是最大、最明显的,主要体现在
村级公路的修建、房屋的更新和村容的整治几个方面。
村级公路的修建,由乡里统一出资修建了通过村里与各个村子连接的柏油路,并通上了公交客车,因此外出再也不用走几里路才能坐车了,村内的道路由村里出资也由原来的土路修成砂石路,再也不怕一下雨就出不了门了。
房屋的更新,俗话说:“看一个村子的穷富关键看房屋”初步统计这两年全村翻盖新房16座,整个村子的房屋全是砖混建筑,两幢土坯草房于前年在政府的帮助下在村里彻底消失,新房都有上下水设施。
村容的整治,近几年村里下大力
气整治村容,村干部挨家串户说服,将柴草垛和粪肥堆移到院内或移到村外,不允许堆放在村里道路两旁,解决了既影响交通又影响美观的问题,并对一些道路进行取直修理,走在宽阔的村路上心情特别舒畅。
3、教育医疗
教育和医疗问题是最贴近农民的问题,也是乡亲们最关注的问题。
关于农村义务教育情况,现在孩子们都能上起学了,从2021年起彻底免除了学费,根据政策规定,邻村几个特困户家庭的孩子凭特困证明还享受了免费提供课本的待遇,义务教育教师工资调整在春节前也进行了补发,但是农村小学的师资力量仍然不强。
关于农村合作医疗情况,全村人基本都参加了农村合作医疗,特困户由村里出资也按时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真正体验到农村合作医疗的益处。
五、总结感想
家乡的经济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发达起来。
以前,人们一个月的收入一般都极少,能维持家里的生活就已经很不错了。
而现在,人们一个月的收入不知道是以前的多少倍,不仅能维持家里的生活,还有钱多出来买车买房和一些珍贵的东西。
还有,人们的住房和食物也变得好起来,和以前的简直是无法比较,就连最基本的交通工具也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最早的时候,人们外出只能靠步行,慢慢地有了用牛、马等动物拉的车,到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了。
无论是经济上的进步,还是教育医疗的改革,都给我的家乡带来了很大的改善,使家乡人生活越来越好,这一切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我相信我的家乡会变得越来越美丽,越来越繁荣。
感谢党和政府给予我们幸福的生活。
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共产党。
篇二:关于家乡的调查报告
魅力池州
“关于自己家乡人文历史的调查报告”
调
查
报
告
调查人:传策4班丁贤宝
调查时间:2021年4月3
日
目录
调查内容................................................................... ..................................................................... (3)
前
言 .................................................................. ..................................................................... .. (3)
1.人文历史................................................................... (3)
2.人文典故...................................................................
(4)
3. 池州十大历史人
物 .................................................................. . (5)
4.我的感受................................................................... (6)
5.总
结 .................................................................. ..................................................................... .. (7)
调查内容
调查时间:2021年4月3日——4月4日。
调查地点:我的家乡安徽池州。
调查对象:池州的人文历史、典故、历史人物。
调查方法:通过自己调查以及网上资料。
调查人:传媒策划与管理4班,丁贤宝。
前言
我的家乡安徽池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北临浩荡长江,南接雄奇黄山。
东接铜陵,南邻黄山,北与安庆隔江相望,西望庐山,与江西九江、景德镇、上饶市毗邻。
现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和九华山风景区以及省级池州经济开发区,总面积827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万。
池州是皖江经济带和“两山
一湖”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更好的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家乡,我经过调查和整理做了一份关于家乡人文历史的调查报告,经过整理内容如下。
1.人文历史
池州是个开发较早、历史悠久的地区。
早在约2021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休养生息、辛勤耕作。
1977年和1983年先后在贵池灌口乡古石城旧址和里山乡红旗村出土了一批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器(有兵器、钱范、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等),这些青铜器玲珑别致,铸造精美,具有长江流域的独特风格,说明当时这里的人民已经掌握了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
秦汉时期,这里的冶铁、造船、铸造等手工业比较发达。
古石城是当时江南经济较为繁荣的城镇之一,同时也是水陆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是历代屯兵之地。
永泰元年,唐王朝为了政治、军事的需要,复置池州,移治于今池州城,以便“扼控大江”。
开成、会昌年间,池州刺史在城东南湖中筑翠微堤,开始了城内的建设。
明正统十年,知府何绍正费银33000两,修筑府城(旧府址在元伯颜下江南时毁于兵火)。
新城将近10里,开有6门,其中九华门楼3层,高6级,宏伟壮观。
后来知府陆岗、钱槚相继建造百牙塔、清溪塔。
双塔凌云对峙,仿佛府城卫士,城墙巍然屹立,犹如天然屏障。
新府城充分反映了当时经济的繁荣,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唐代以后,池州经济继续向前发展,茶、麻、桑等作为传统经济作物,不断发挥其优势,手工业产品也逐渐崭露头角,池州白麻纸在唐代被列为土产贡品。
宋时,这里生产的纸质量较高,《东坡志林》上将“池纸”与“宣墨”并称。
印刷业也很发达,刻有《昭明文选》、《朱子语录》等。
近年在山西祁县发现南宋绍兴二年池州所刻朱寂《昌黎先生集考据》,印刷精
美,为名贵善本。
清代,建德县盛产绿茶,名曰“朱兰茶”,又名“千两茶”,享有盛名。
清光绪元年。
歙县人余干臣在尧渡街创办“红茶庄”,试制功夫红茶获得成功。
数年后,余干臣将其经商中心移至祁门,故名曰“祁红”,饮誉海内外。
民国年间,今东至县徐村竹编工艺品制作精美,曾作为中国民间工艺品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览,为祖函赢得了荣誉。
池州人民不仅勤于耕作,而且敢于斗争。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为了保家卫国,他们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凯歌。
南宋末年,池州是抗元重地,池州知州赵昂发,为抗击元朝伯颜大军,率领军民,奋力守城,城破之后,全家自尽,后人为其立祠。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池州人民拥护太平军,与之协同作战,屡次击败清军,太平军曾在池州建立农民政权。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贵(池)秋(浦)东(流)地区,发生了三次农民武装暴动:
1932年9-10月间,中共秋浦县委在贵秋边区发动和组织农民暴动,由于泄露机密而未成功。
1935年1月,中共贵秋东中心县委以贵池郑家村为中心,领导农民武装暴动,历时9天,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太大而失败。
同年9月,中共江南特委以高山为中心地带,领导了贵秋东地区的第三次农民暴动。
江南特委在红军独立团的有力配合下,从7月开始,举办培训班,培训党的干部、积极分子和妇女干部,召开干部会、代表会和群众大会,宣传和发动群众,组织暴动队伍。
中秋节这天,秋浦北山欧村2021多农民群众,携带土枪、刀、矛、叉、棍等武器,进行示威游行,附近地区农民群众纷纷响应。
一天之内,
以高山为中心,东起贵池狮茅岭,西至东流白水张家,南起秋浦鸡头岭,北达贵池鸡公岗的广阔地区,5万暴动群众,没收土豪劣绅财产,捕捉顽固分子,处决罪大恶极的反动地主。
贵秋东地区的国民党政权和地主武装被摧毁。
暴动胜利后,成立了江南特区苏维埃政府及特区总工会、妇女会、青年团、互救会,领导人民巩固胜利成果。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池州人民为赶走侵略者,打倒反动派而前赴后继、英勇奋战,涌现出许多思歌可泣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业绩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
1949年4月,池州全境解放。
2.人文典故
1.杜牧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指的就是池州的杏花村呀。
2、陶渊明曾两次驻足这里,留下了钱溪赋诗和东流艺菊的千古佳话。
3、苏轼也曾经三访池州
3. 池州十大历史人物
1.吴应箕(1594~1645) 字次尾,号楼山。
明贵池大演(今属石台)人。
幼从学于舅父李首川, 16岁参加科举考试,20岁被为博士弟子生员。
八试南闱不第,49岁中副榜,与侯方域、陈定生、冒辟疆、方以智结为挚友,成为“复社”领袖人物之一。
明崇祯十一年(1638),执笔撰写了有140名士子署名的《留都防乱公揭》,揭露藿挞了魏忠贤党羽阮大铖持权当道,破坏抗清的罪恶勾当。
明亡后,阮大铖受南明皇帝朱由崧重用,捕杀复社文人,应箕躲避回乡。
清顺治二
年(1645)五月,清兵渡江,朱由崧被俘,应箕在家乡起兵,与徽州金声相呼应,配合抗清,一度占领贵池、石埭等地。
2.胡璋,字铁梅(1848—1899),清末建德(今东至县)梅城人。
胡璋出生于世代书香之家,祖父胡正通晓诗古文词,精通绘画,游粤时曾居邓廷桢制军幕府。
父胡寅曾随胜保赞军务。
胡璋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又得祖父绘画真传,成年后专攻书画,时人以郑虔三绝看待。
赏游日本,润笔极丰,受到日本画界的赞赏,遂声名大振。
日本国王以胆瓶求他绘画作色,画成后,国王爱不释手,钦赐金牌,予以奖赏,此后日本国学子从他学画的日益增多。
胡璋在赏游日本国期间,还搜集和钻研日本政俗,汇书10余册,回国后欲送清0,“盖未雨绸缪也,迄不得达,箧藏久之。
”
3.陈范有,名汝良,以字行。
陈一甫长子。
光绪二十四年(1898)三月十四日生于天津。
1912年入南开中学,1917年入北洋大学土木工程系。
1925年,任启新洋灰公司工程部土木工程师。
1933年至1945年,任公司协理。
1933年受公司委派南下,在南京主持创建江南水泥厂。
1945年抗战胜利后,组建江南水泥总公司,任常务董事兼总经理。
1950年9月,水泥厂正式点火生产,所制水泥被苏联专家誉为“东方水泥之冠”。
在天津时,还担任过滦州矿务公司董事、副主任董事,开滦矿务局议董等职。
解放后,被推选为全国水泥工业同行业联合会主任委员。
4.陈一甫名惟壬,以字行,号恕斋居士。
祖籍安徽石埭县(今石台县)广阳乡。
清同治八年(1869)正月二十四日生。
清代以父荫官直隶,花翎三品顶戴。
为江苏候补道,农工商部议员。
曾长期随周学熙襄办实业,任北洋海防诸职,后入东海关监督幕,又为北洋电报学堂总稽查、开平矿务局驻沪员、北洋银元局提调
等。
1906年,任北洋劝业铁厂坐办。
1912年任启新洋灰公司总事务所经理,后改驻津办事处坐办。
1924年,任开滦矿务管理局正主任董事。
1927年至1932年,任启新洋灰公司协理;1932年1月,任公司总经理,转年退职。
5. 罗尚忠(1584-1627),字孝可,号心华,本县杜村人。
万历四十一年(1613)中进士,先后任浙江平湖知县、江西建昌知县。
他为官清廉,惠政爱民,任内,曾捐俸置田,建义仓,以周济贫民。
以政绩迁升户科给事中及刑科、兵科给事中,其间,曾13次上疏-宦官魏忠贤
篇三: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21年12月
调查地点:建瓯
调查对象:文化
调查方式:网络查找,询问
前言:俗话说的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我爱我的家乡,并且爱的深沉,这片生我,育我的土地便是我的家乡——建瓯。
说起建瓯可能很多人没有听过,它是隶属于福建省南平市地区,位于武夷山,鹫峰两山脉之间的丘陵地区,建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300多年的历史,西周时期为“七闽” 地,秦时属闽中郡。
最让我自豪的地方在于建瓯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四个县之一,福建之建即取之建州(今建瓯)。
建瓯有着如此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相当深厚,曾经出过众多的请史留名的人才,比如有中国十大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宋代理学家朱熹等。
主体:建瓯的文化风俗不胜枚举,在经过我的一番调查之后,我最感兴趣的是建瓯的挑幡艺术。
下面,我将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建瓯特有的挑幡艺术。
挑幡艺术几百年前就已经开始在建瓯民间流行。
相传在明代末期,民族英雄郑成功招募抗清复明大军,横渡海峡收复台湾。
当时建瓯城效大洲村的青年壮年,大都纷纷应征入伍。
在收复台湾之后,壮年在正月初返回了家乡,全村男女老幼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当时,将士们将带回的军旗放置于长杆之上,尽情挥舞,藉此纪念壮烈牺牲的弟兄们。
长此以往,每逢正月初,大洲百姓都要按照惯例将旗杆来装点一番,舞动一番,以表示庆祝与纪念之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变逐渐谈化成了当今建瓯特有的挑幡风俗。
说到挑幡的制作过程,就不得不提建瓯“竹子之乡”的美称,这边的竹子那是相当的多,而挑幡所用的幡,就是选用一根大约10米长的笔直毛竹,削去枝叶,晾干后把竹子的外壳涂上朱红油,画上各种吉祥的图案,竿顶悬挂着彩灯,再装饰上各种各样的小铜铃,竹身还会悬挂一幅绣有歌功颂德的词句,这种制作工艺师我们建瓯独有的传统文化瑰宝,再说道挑幡表演,那才真的算上无与伦比。
如果用一言以概之,那就是技艺精湛,叹为观止。
从小到大,我看过的挑幡表演不在少数,但每次看到都能把我深深震撼,艺术表演者个个都身强力壮,表演时,有的是头顶长竿,有的是肩挑腿踢,有的是鼻托牙咬,形式多样。
这种表演一般是团体表演,那和谐统一的姿势,使得竿旋旗飘,幡幅呼啸,使得观看表演者目不暇接,美不胜收。
挑幡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场美轮美奂的表演,而是属于建瓯特有的文化习俗的碰撞与承接,每每看到这个表演感动之情溢于言表。
总结:挑幡表演艺术不仅仅代表着一项文艺演出,更表现出我们建瓯人不屈不挠,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华罗庚曾近说过:锦城虽乐,不如回故乡;乐园虽
好,非久留之地。
归去来兮。
我想,以后无论漂泊到何处,建瓯都是我魂牵梦萦之地,我爱我的家乡——建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