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尽职守奋发有为不断推进山西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恪尽职守奋发有为不断推进山西工业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山西煤炭业转型发展

山西煤炭业转型发展 ——互联网思维1.为什么要转型? 1.1 中国经济中高速发展成为经济新常态 新常态下,与煤炭产业发展紧密相关的电力、钢铁、化工、建材等行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的挑战,普遍出现产能过剩、价格下滑、增长乏力等现象,对煤炭产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煤炭行业进入需求增速放缓期、过剩产能和库存消化期、环境制约强化期、结构调整攻坚期,依靠数量、速度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结束,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1.2 不断收紧的环保政策对煤炭消费提出了减量化要求 近几年来,雾霾问题备受关注,国家不断收紧相关环保政策,对煤炭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2014年,国家相继出台了《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商品煤质量管理暂行办法》和《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 —2020年)》。要求实行煤炭消费目标责任管理,严控煤炭消费总量,降低煤炭消费比重。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及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新上耗煤项目,要严格实行煤炭消耗等量或减量替代政策。对运距超过600 km 的商品煤要求更加严格,并对汞、砷、磷、氯、氟5种有毒有害元素指标做了相应规定。到2020年,力争使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以内,电煤占煤炭消费比重提高到60%以上。新出台的《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提出到2017年,焦化、工业炉窑、煤化工、工业锅炉等四大领域将节约煤炭消费8000万t;到2020年,这一目标将达到1.6亿t以上。可以预见,由于防治大气污染需要,煤炭消费减量化将成为长期趋势。 1.3 国家能源战略和新能源革命带来的挑战 2014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坚持节约、清洁、安全的战略方针,加快构建低碳、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48亿t标准煤左右,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42亿t左右;煤炭消费比重控制在62%以内。《行动计划》强调: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实施煤炭消费减量替代,降低煤炭消费比重。 近几年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核、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风电、核电、水电、太阳能在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比不断提升。可以预见,在未来20~30年,新能源将不断挤占煤炭产业的市场份额,煤炭产业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地位将受到挑战。 1.4 “一带一路”战略引发的深刻影响 在“一带一路”战略总体框架下,相继签订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定、中澳自由贸易协定和中俄煤炭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印尼、菲律宾、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煤炭将以较低关税或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无疑将对中国煤炭市场和本土煤炭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会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巨大的机遇。 1.5 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 预计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变动趋势更加严峻,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5年达到巅峰,并在2030年前后大幅度下降。据波士顿咨询公司的研究,中国到2030年,将会出现多达2450万人的劳动力短缺。煤炭行业作为危险度相对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变化和行业自身吸引力的影响,目前煤炭产业已面临招工难的问题,这个问题将会长期存在。 当今时代的变革新浪潮正在快速兴起,这就是互联网思维席卷而来,互联网十的时代己经来临。互联网不是技术,她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是一个颠覆传统的新观念,是一场全新的思维革命。互联网思维将秉承“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宗旨,改造和颠覆传统工业思维“集中、等级、控制、独享”的规则。互联网的出现并快速传播应用其意义非常重大而深远,是革命性的。她对煤炭企业传统经营管理模式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她又给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带来什么样的机会和变革要求?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深入思考和需要紧迫破解的大命题。对此,本文从互联网重多思维中选择五个关联视角点,对接煤炭企业助推其转型发展。 一、树立用户思维,寻找危害企业生存的短板

汾酒集团实习报告

山西汾酒有限责任公司实习报告 “劝君莫来杏花村,此地有酒能醉人”2014年10月31日,在老师们的带领下赴山西汾酒集团进行了参观实习,短短一天的行程颇有些紧张。早晨从太原出发前往汾酒集团驻地汾阳,一个多小时的路程便抵达目的地。实习的第一站首先参观了汾酒文化博物馆,听企业接待员介绍了企业的文化历史、产品、营销、市场等知识。随后乘车观看了风景优美的厂区,参观了汾酒的生产工艺,最后还有幸应企业的邀请品尝了新酿的汾酒。 一、山西汾酒基本概况 (一)汾酒集团简介 汾酒集团是以白酒生产销售为主,集贸易、旅游、餐饮等为一体的国家大型一档企业,集团下属5个全资子公司,11个控股子公司,2个分公司,1个隶属单位。集团现有员工近10000人。其中,山西杏花村汾酒厂股份有限公司为汾酒集团核心子公司,于1993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汾酒集团地处酒都杏花村,占地面积31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以生产经营中国名酒——汾酒、竹叶青酒为主营业务,年产销白酒75000多千升,是全国“AAAA”级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全国酒文化学术活动基地。杏花村汾酒酿造作坊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已入选世界遗产预备名录,汾酒酿造技艺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已进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 汾酒符合国家清香型制定的白酒标准,品质清香纯正。汾酒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和华夏文明、黄河文明、晋商文化同根同源,一脉相承。汾酒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汾酒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汾酒集团作为山西省属国有独资公司,拥有“汾”、“竹叶青”、“杏花村”三大中国驰名商标。新届的班子紧扣科学发展主题,以转型跨越为目标,确立并坚定不移实践汾酒战略新思维,实施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文化营销、市场开拓、人力资源、科技质量、基础管理方面的改革和创新,奋力推动企业实现跨越的发展。 (二)发展历程 杏花村汾酒厂成立于1949年继承了先代留下的宝贵文化遗产,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拓出了一条“以我为主,博采众长,继承精华,自成一体”的质量管理体系。1952年汾酒在

十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十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山西日报(山西日报20100721期——山西日报20100731期) 在2010年7月29日下午举行的山西省十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新当选的山西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袁纯清在讲话中提到:?我们必须以无畏的胆略和务实的举措,从煤炭依赖、政府依赖、计划依赖中解放出来,从封闭守成,小农意识,畏难情绪中解放出来……要牢牢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布局各项工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让想干发展的人有舞台,让干好发展的人有回报,形成人人想发展,个个谋发展,处处干发展的浓厚氛围,要牢牢树立转型跨越是山西发展必由之路的思想。 解放思想放胆争先——一论山西转型跨越发展 ?任何事物都是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关键看有没有胆气,敢不敢干……一定要敢往大处想,敢往大处做。? ?面对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领导干部要带头解放思想,敢为人先、敢于争先,立足本地打造企业平台,眼睛向外拓展发展空间……? 一个多月来,省委书记袁纯清走遍了三晋大地,从南到北,从东

到西,一路走、一路问,一边看、一边想,一面听、一面讲,其中解放思想是他反复提到的话题。 对于山西这样一个内陆省份、能源资源大省,解放思想远比占有技术更为重要,远比拥有资金更为珍贵。强调解放思想,抓准了山西的要害,抓住了制约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 改革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社会中每一次大的发展变迁,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思想解放了,经济社会发展就快,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的幅度就大;而思想观念受到束缚,经济社会发展就慢,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就难以有效提高。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解放生产力的过程,就是激发内在动力的过程,就是释放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过程,也必将成为山西今后一段时间和?十二五?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过程。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 现在山西经济社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攻坚期和机遇期,经济要转型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发展要跨越是山西面临的最紧迫的课题,也是山西3400万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和福祉所在!而要在转型发展中实现新的跨越,就必须破除僵化保守、阻碍发展的思想。山西发展所取得的一切进步和成就,都与解放思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山西发展的差距和不足,也无不与思想还不够解放紧密关联。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得到长足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与发展较快的省市比较,山西在发展方式、社会事业、创新能力、对外开放、利用外资以及发展环境等诸

最新形势与政策——山西转型发展资料

《形势与政策》调研论文 故乡的腾飞 ——山西省的转型发展 院系:社会管理学院 班级:11级人力资源管理1班 组别:第四组

小组成员 写在前面的话 我们小组的成员中有两个是从山西省来的。他们对自己家乡的巨大变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于是我们小组经过讨论最终决定选择以他们的故乡变化为背景,以他们的视角为基础,再通过我们共同查资料,共同文成本篇调研论文。这也是我们小组与其他小组相比最大的闪光点。

摘要 山西作为国内最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产业的发展长期“一煤独大”,制约着其延伸产业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山西省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跨越是必然趋势。这关系着全省大型煤炭企业的发展方向,也关系山西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谐社会的建设。 去年,山西省被国务院授予了资源转型开发特区。从近几年山西省的资源整合,煤炭业的逐步发展,环保技术的大力跟进,我们可以看到山西省的跨越式发展真的是激动人心的。 山西省经过了那一系列改革,天变蓝了,水变清了,树变绿了,这些可喜的变化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自豪与骄傲! 【关键词】:山西省转型发展可喜变化故乡腾飞

目录 一.印象中的旧山西 (5) 二.山西省进行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5) 三.山西省转型发展的方向——以煤为基多元发展 (7) 四.放眼观未来——从“十二五”规划中看未来变化 (11)

一. 印象中的旧山西 小时候的记忆里,山西是一个贫穷到骨子里的小地方。尽管有很多人认为山西煤老板多,有钱人多,但是实际上煤老板仅仅是社会中的极小极小的一部分,大多数人们还是生活在贫困之中的。由于烧煤的缘故,山西的环境污染相当厉害,印象中山西的天空总是灰蒙蒙的,白天见不着蓝天白云,夜晚也看不到星星月亮。尤其是冬天的时候,因为要烧暖气,整个城市的污染仿佛更严重了,空气中的灰尘也多了起来。所以冬季里呼吸道疾病也就突然增加了起来。 如果把山西放到全国省区市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大格局中,山西对外开放的步子还是明显小、明显慢。“十五”末期,山西实际利用外资在中部6省排在倒数第一。2009年,山西实际利用外资13.5亿美元,按照商务部口径为4.93亿美元,无论哪个口径在中部排位都是垫底。再与周边省区同年利用外资数据相比,陕西15.1亿美元,内蒙古29.84亿美元,河北36.9亿美元,河南48亿美元,山西也还是处于末位。必须老老实实承认,在新一轮的开放进程中,山西的的确确是落后了 二.山西省进行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第一,激烈的竞争迫使我们跨越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生产要素流动和产业转移步伐加快。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发展,中部地区迅速崛起,西部省区你追我赶。这几年山西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与兄弟省市相比,我们还有一定差距。一个

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论文

摘要: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主要依靠煤炭发家。但煤炭是不可再生资源,终有开采完的一天,那是山西又该如何生存发展?因此,为了山西的长远发展,我们必须建立起促进山西转型发展的长效机制。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文化产业,促进山西转型发展。大力引进和培养人才,让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同时,要提高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关键字:转型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昔日的山西,500年逞强世界。而今山西面临资源日益减少,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经济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但综该试验区的设立为我们重振往日雄风提供宝贵机遇。因此,如何实现一个能源大省转型发展是最关键最紧迫的问题,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关键。 山西作为资源型省份,建立在丰富的煤炭资源基础上。但煤炭的不可再生的特性,随着煤炭开采量的逐年攀升而日益显露。为了山西经济长远发展,需要我们敢于创新,改善产业发展环境,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在资源型地区建立优化产业布局的协调促进机制。要振兴传统产业,加快推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产业开放工程,以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产业转移承接工程,以文化产业为重点的文化强省工程,让人才引领山西转型跨越,让高新技术产业助推山西转型跨越。 首先山西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充分重视农业的战略地位。目前,我省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正在从传统工业产业独占天下向支柱产业多元化转变,从粗放落后的发展方式,向节约集约绿色的发展方

式转变。农业农村为实现这种转型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和平台,同时近年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成效更为实现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然而,山西农业未来发展方向必须坚定地走现代特色农业发展路子,充分利用我省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丰富的气候类型,培育创新具有鲜明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同时更要搞活农产品流通,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推动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向纵深发展,促进优势基地建设,扶植龙头企业,打造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同时要用现代理念,现代科技,现代经营来改造传统农业。要依靠文化渗透提升农业产业内涵,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依靠品牌效应打响国内市场,使现代农业真正走出一条弘扬传统之路,特色发展之路,耦合创新之路,积极鼓励资源型企业转产兴办农产品加工,加快我省转型发展步伐。 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人文遗产使山西成为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大省。新的历史机遇为山西旅游由资源优势到产业优势的转变提供了绝佳时机。山西将建设文化旅游强省确定为山西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旅游业被作为第三产业发展的引领产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要有计划有策略地打造山西旅游品牌,加大旅游品牌的宣传。加快旅游产业的调整,打造旅游产业王牌:一是以那些重点旅游景区为主,向周围辐射,开开发新景点。一方面通过方便的交通拉近各旅游点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形成旅游网络;另一方面要用内容上的内在联系和文化上的一脉相承,使他们成为文化产品链。二是对景店进行整理和修补;三是要大力挖掘各名胜古迹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精

山西地税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发言稿

山西地税转型跨越发展大讨论发言稿 怀仁地税局陈 先谈谈对我省转型跨越发展的认识。转型跨越发展,一场山西人敢问“路在何方”的突围之战。有两个原因造成。 1、节能减排,低碳发展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承诺到2020年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减少40%。山西的资源型经济是粗放型的,生态破坏相当严重,解放以来共采煤120亿吨,每采1吨煤要破坏2.5吨水,目前为止山西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痛定思痛,山西要改变“利润在沿海,代价在山西”的发展困境。 2、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要鉴戒辽宁阜新教训,阜新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能源工业基地之一。曾经是亚洲第一大露天煤矿的阜新海洲矿因资源枯竭而申请破产。全市80万人,有20万人下岗。19万人月收入在156元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山西预计到2020年将有近三分之一的地方国有矿井资源枯竭,减产1亿吨。我们不能再走阜新之路。 山西之所以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开始之后的第9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也是唯一一个省级试验区。我想,就是要保证山西一旦地下没挖的,还要手里有花的。 下面,我再谈谈对解放思想的认识,我觉得地税部门要重视两个观念。 1、敢为天下先。改革开放30年,山西这个资源大省还是欠发达省份,与周边的内蒙差距日益拉大。显然不是资源问题,而是思想观念束缚较重。个别同志工作中,总想着要把自己的工作思路停靠在上级的工作思路下。工作起来缺乏棱角。从袁纯清书记推荐的《把信送给加西亚》一书中我学习到,基层工作者要“具备这样一种品质,那就是主动”、“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完成工作”,这样才能高质量地服务和促进全省转型跨越发展。 2、价值高于位置。每一份工作都是一次修行的机会,我建议地税人的要树立“价值高于位置”的思想。铁打的营盘,首先要有铁打的兵。如果一个单位里都抢好位置,站在前面的精神,站在后面的松垮,是没有战斗力的。为此,上级部门多重视基层单位工作人员,给站得较远的靠后的多些关注,开发出他们的优点,及时地调整他们的位置。让最基层人员愿意在基层干,感觉干得有价值,有出路。 大税收,应主要体现在科学管理上;大服务,就是要服务纳税人,服务当地经济。我还想谈谈工作上的一些建议:

浅谈山西经济发展区域间差异

浅谈山西经济发展区域间差异 摘要通过对山西经济现状的分析,了解到山西产业结构趋同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此外,通过对山西区域经济格局——核心、外围和网络的简单分析,能够看出区域间经济格局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统筹省内区域发展,优化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协调发展才能使山西经济有显著的提升。 关键词山西区域经济格局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极辐射功能中心城市 山西经济最近两年经过金融危机的低谷后有所恢复和发展,但从总体来说,山西无论是整体经济实力还是城乡收入,较先进地区,差距仍然显著。从省内来说,省内各地区经济也有较大差距。因此,统筹省内区域发展,优化经济布局,建立省内协调发展机制是提升山西省综合竞争力的有力途径。 一、山西区域经济现状 1、山西行政区域简介 山西省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晋城六个地级市和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五个地区。共计86个县、14个县级市和18个市辖区。其中太原市包括8区2县,人口401万;长治市包括5区3县,人口325万;临汾市包括5区3县,人口326万;运城市包括4区4县,人口297万;大同市包括4区3县,人口270万;侯马市包括4区3县,人口281万;晋城市包括4区2县,人口211万;朔州市包括3区3县,人口 234万;阳泉市包括3区2县,人口 198万;忻州市包括3区2县,人口 208万;吕梁市 3区2县人口 201万 2、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地区产业结构趋同 山西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全省土地中含煤面积占到40.4%。煤炭资源集中分布在山西中部盆地和西部山区。全省119个县(市、区)中97个县(市、区)有煤炭资源,建成了大同、平朔、阳泉、西山、晋城、潞安、汾西、霍州、华晋等大型矿区和一大批地方煤矿。 从山西各地区的支柱产业情况来看,最主要就是煤炭等资源性产业在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的地位,山西煤炭工业产值在全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太原为11.2,大同为36.7,阳泉为29.68,长治为38.17,朔州为54.35,忻州为21.7,吕梁为14.42,晋中为13.58,临汾为17.17,这些地区都是以煤炭产业为支柱产业或重点产业的,只有运城市不以煤炭工业为重点。这说明山西各地区产业结构趋同问题相当严重,这种结构打破了区域的合理分工,使各地区的资源难以合理流动和配置。 3、山西三大旅游资源贯穿南北 山西的旅游资源极其丰富,宋代以前的地上古建筑约占全国总数的 70%多,被誉为古代建筑的博物馆。五台山、壶口瀑布、北岳恒山、云冈石窟是全国闻名的旅游景点,此外,悬空寺、应县木塔、晋祠、宁武天池、洪洞大槐树、乔家大院等都吸引着省内外的旅游者。形成了北部地区的石窟文化,中部地区的大院文化和南部地区的根祖文化。 4、省内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显著 从各市经济发展状况来看,人均GDP最高的是太原市,最低的是忻州市,两者相差4.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最高的是太原市,最低的是吕梁市,两者相差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最高的是太原市,最低的是忻州市,两者相差1.4倍;财政预算收入水平最高的是 二、山西区域经济格局

山西转型综改总体方案解读

山西转型综改总体 方案解读

转型综改《总体方案》解读(一):创新完善产业转型促进机制 11月27日 15:55来源:山西日报编辑:小陌 编者按: 国务院正式批复《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后,山西转型综改工作全面启动。《总体方案》是推进我省转型综改试验区工作的总纲领和行动指南,对山西转型跨越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本报邀请省内各方专家分10个专题对《总体方案》进行深入解读,以期有助于各地对《总体方案》的学习理解应用,推进全省转型综改工作。 本期解读主题——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是转型综改的四大任务之一。多年来,我省产业转型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没有完全打破路径依赖。一个重要原因是促进产业转型的体制机制不活,特别是三次产业要素流动机制、循环经济改造机制、衰退产业退出机制、新兴产业扶持机制等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表现为产业组织模式陈旧、大企业大集团发展较慢、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活力不足。《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以循环经济和技术进步为基本路径,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令人期待。 全面推进产业优化升级 《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产业转型要以循环经济和技术进步为基本路径,这是加快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根本途径和主要内容,是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率和竞争力的战略重点。 就工业内部结构调整而言,要着力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 改造提升资源型产业,应以提高资源开采回收率、就地转化率和综合利用率为基本目标。一要坚持以循环经济为主要抓手,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煤炭、焦化、冶金、电力等资源型产业。二要扎实推进资源整合和兼并重组。三要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加大“关小上大”工作力度,实行产能控制,提高准入门槛,在资源综合利用上实现突破。四要积极探索高碳产业实现低碳发展的新模式,在电力、冶金、焦化等高污染、高耗能行业,推进碳捕捉、碳封存、碳利用的技术研发示范和产业化。 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一要大力发展煤炭机械、铁路装备、重型机械、重型汽车、不锈钢和铝镁深加工等山西有优势和潜力的产业。二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煤化工、生物产业、煤层气、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三要推动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物联网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就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而言,要更加重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努力使服务业增加值比重5年提高到40%以上、提高到50%左右。当前,我省正在加快推进实施服务业“1511”工程:加快建设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的品牌营销研究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的品牌营销研究 【摘要】:21世纪是品牌竞争的时代。一个国家拥有品牌的数量多少、质量高低、价值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一个企业拥有的品牌质量和价值反应了这个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以下简称汾酒集团)是全国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产企业,但是在各白酒企业纷纷打造品牌内涵、开展强势品牌营销的今天,汾酒集团的步伐显得缓慢。因此在竞争中,汾酒集团落在了后面。品牌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产品质量和创新、企业识别体系、品牌形象、品牌战略模式、品牌延伸、品牌整合传播、品牌资产和品牌保护这八个要素构成,以这些要素为主建立了品牌营销模型。通过对汾酒集团与其它知名白酒企业的品牌营销过程进行比较研究,发现汾酒集团品牌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技术创新力度小,品牌认知度、忠诚度和正面联想度不高,企业识别体系没有很好的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运用,品牌营销过程没有经过系统的整合,品牌定位与品牌个性塑造方向不一致,品牌宣传力度不足,保护措施不到位等。根据品牌营销模型和比较研究的结果,汾酒集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升品牌营销效应:将品牌营销提高到战略高度,对品牌营销要素加以系统的整合和运用;对产品的质量、技术、工艺、流程、材料、包装等进行全方位控制和创新;将企业理念贯彻到企业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中,提升企业和品牌形象;采取向上的品牌延伸战略;副品牌不应仅仅以包装作为命名和定位依据,更重要的是体现主品牌不同方面的文化内涵;加强品牌保护力度和危机

管理能力;合理运用内部营销、关系营销和大市场营销理论,整合企业内外部所有力量,共同指向品牌营销的方向,提升企业品牌资产的价值,树立强势品牌。【关键词】:汾酒集团品牌营销营销模型强势品牌【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273.2;F426.82;F224 【目录】:摘要6-7Abstract7-111导论11-151.1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11-131.1.1研究背景11-121.1.2研究目的121.1.3研究意义12-131.2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结构13-151.2.1研究方法13-141.2.2研究结构14-152品牌营销理论回顾15-202.1品牌的理论回顾15-172.1.1品牌区别论15-162.1.2品牌价值论16-172.2品牌营销理论回顾17-203汾酒的品牌发展历史及现状20-303.1汾酒集团简介203.2汾酒集团的发展历史20-233.2.1建国前汾酒的成名与发展20-213.2.2建国后汾酒的品牌发展历程21-233.3汾酒品牌发展现状23-303.3.1我国白酒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23-243.3.2汾酒集团的品牌营销现状24-304品牌营销模型的建立30-444.1建立品牌营销模型的意义30-324.1.1建立品牌营销模型的理论意义30-314.1.2提升品牌营销模型的现实意义31-324.2品牌营销模型的建立32-444.2.1品牌营销模型要素的选取

山西惟有通过全面转型才能实现跨越发展

山西惟有通过全面转型才能实现跨越发展。为什么? 转型发展是世界潮流。跨越发展的真谛,就是以科学转型为"跳板",探求一种速度与效率并重、当前与长远兼顾、经济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可以说:跨越是目的,转型是手段。纵观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跨越进步,都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大转型:英国依靠技术进步转向工业立国,成为跨越两个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领头羊;上世纪80年代,美国把信息技术转向民用领域,一举成为信息时代最大赢家......目前,世界经济增长格局孕育重大变革,新一轮产业调整、升级和转型势不可挡。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势下,山西必须抓住这次世界经济转型的历史机遇,以大转型促进大跨越。转型发展是国家取向。近年来,转型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并将在"十二五"规划中成为制定政策和布局项目的战略重点。在此背景下,各省区市之间一场新的发展赛跑,围绕转型发展全面展开。山西只有奋力加快转型,抢占新兴产业制高点,才可能在新一轮"赛跑"中成为"黑马"。 转型发展是山西主题。能源重、化工轻;采冶重、制造轻;生产重、服务轻;材料重、加工轻--作为能源资源大省,山西的产业结构长期不合理。而且,在现有增长模式下,山西省的经济增速越高,结构重型化、不协调、不安全的问题越突出,发展的成本、代价和难度越增大。鉴于此,山西不转型就没有发展、没有和谐,也没有民生的改善。惟有转型的文章做好了,山西跨越发展的目标最终才能实现。 山西实现转型发展如何破题? 只有转型发展,才能实现发展的跨越。那么,山西转型发展的大文章该如何破题?

对此,袁纯清在讲话中有着精辟的论述:"转型发展不是推倒重来,是对原有发展的扬弃,是一个整合、提升、深化、创新的过程,是发展的发展。" 这番话观点新颖,内涵丰富,引人深思。 的确,转型发展必须从实际出发。脱离现实谈发展,不切实际谋转型,就是建"空中楼阁",注定难成大业。以煤为例,山西"因煤而困",但山西的优势在煤,山西的潜力和希望也在煤。因此,山西的转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围绕煤来展开和推进。但与过去不同的是,我们须充分认识到煤炭不仅是能源资源,也是碳材料资源,更是重要资本;不仅要挖好煤,更要用好煤;不仅要做好煤炭本身的文章,更要做好煤炭延伸发展的文章;不仅要开发好地下资源,更要开发好地上资源。 正是在这种科学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袁纯清紧密结合省情,指出了山西转型发展的重点:"推动发展由主要依靠资源开采、初步加工向资源深度开发、深度加工转变,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由传统产业一枝独大向多元发展转变,由粗放、高耗、低效、单一线性发展向集约、低碳、高效、多元循环发展转变,最终实现绿色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 "以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为基础,努力建设全国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中西部现代物流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大省,早日建成中部地区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袁纯清代表省委提出的山西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总定位,振奋人心,引人遐想。 转型正当其时,跨越前景灿烂--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一定能早日实现! 如何解释拉美陷阱? 拉美国家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实现了人均GDP3000美元,但由于未能及时转

山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研究

山西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研究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背景 我国目前已进入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期,转型跨越发展更是山西县域经济的主旋律。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壮大县域经济”,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2010年12月国家正式批准山西省为“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综合改革试验区,使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成为历史必然。2011年2月25日,山西省县域经济暨农村工作会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更是对县域经济发展作出了全方位的部署,以转型跨越作为县域经济发展主要抓手,县域经济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与城市经济相对应的基本经济单元,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是以县级政权为主体优化配置资源、获取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当前,县域经济已不再是单纯的自然经济、农业经济、传统经济,而是重要的板块经济、市场经济、转型经济。县域经济是省域经济的基本单元,具有基础性、全局性、根本性,实现县域经济转型发展是实现山西转型跨越发展的基本前提。 二、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意义与长期效应 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现实意义和长期效应就在于将从根本上彻底改

变县域经济的发展方式,将传统的单纯依赖煤炭经济那种拼资源、拼环境的发展方式转变为“以煤为基、多元发展”的科学发展方式上来、将传统农业、服务业转变为现代农业和新型服务业,“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发展和物流运输、旅游商贸、信息咨询等服务业的重大提升,将县域经济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将对山西的产业结构优化和城乡居民收入翻番产生长期效应,再造一个新山西就立足于县域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 山西是历史文化大省、煤炭资源大省和特色农产品大省,90%的国土面积在县域,73%的人口在县域,2010年,全省县域经济总量占全省GDP的比重达到58%以上,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就没有全省经济的发展,没有县域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就没有全省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找准着力点,重点突破,推动县域经济向产业经济集中、向工业经济集中、向城镇经济集中,才能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不仅是既要培育一批有活力、发展快、个性强的特色县,而且是要打造一批国家百强县、中部百强县。所以,“十二五”要实现农民收入翻番、再造一个新山西,关键在县域经济,难点在县域经济,潜力也在县域经济。 三、县域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应坚持的原则 1. 特色化发展的原则。县域经济依托自己的条件和发展优势,实现特色化发展,要以新型工业、特色现代农业、特色旅游和商贸物流服务业,实现县域经济的转型跨越。 2. 坚持城镇化推动战略。县域城镇化的核心,是实施“大县城”战略、带动人口和产业聚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第三产业增长,形成县域经济的

山西省三次产业结构演变效应的实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818233655.html, 山西省三次产业结构演变效应的实证分析 作者:张卓罗淏炜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1期 关键词:产业结构;生产总值;劳动力;演变 产业结构指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产业结构的演变,表现出本地区内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的流动,主要包括就业人数和资本额等。本文采用各产业的就业人数及其所占比例变化和各产业创造的国民收入及其在全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来衡量山西省三大产业的演变规律,这是反映经济效益的指标。产业结构是一个地区一定时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研究产业结构演变对于掌握经济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趋势,最直观的表现是名义GDP从1978年的87.99亿元增长到了到2015年的12766.49亿元,从1978年到2015年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如图1: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总值和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山西省是资源大省,煤炭资源十分丰富,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很大。从三大产业生产总值占山西省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看,在2015年第三产业超越了第二产业。在发展速度上与东部沿海城市相比具有明显落后的特征。如上海在2005年第三产业就已经超越了第二产业。面临新的产业结构周期,山西应该抓住机遇,积极采取措施,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的长远发展。 一、山西三次产业演变特征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三大产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从1978年18.2亿元增长为2015年783.16亿元,增长了40倍;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从1978年51.47亿元增长为2015年5194.27亿元,增长了101倍;最为突出的是第三产业总值从1978年19.32亿元增长为2015年6789.06亿元,增长了371倍。总体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比例在不断减少,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增加,产业结构变得更加合理。山西省的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规律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 本文主要采取三次产业产值和三次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两个指标对山西省改革开放以来三次产业演变所呈现的特征进行描述。 1.产出分析 1978-2015年山西省三次产业占本省GDP比重的变化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1978-2015年,山西三次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大,第一产业所占比重除个别特殊年份外(这些年份主要受政策影响)整体呈现出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在1978-2014年处在45%-65%波动,并未呈现出明显下降趋势,在2012年后,第二产业产值出现下滑。其原因

山西杏花村汾酒股份有限公司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摘要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地快速发展,白酒行业也将慢慢的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但繁荣的背后是各大酒企白热化的竞争,面对这样的状况,如何在激烈的竞争内生存和发展,成为各大就业的首要目标,所以现阶段山西汾酒在不断地探寻属于自己的营销之路。所以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从白酒业的营销环境到竞争者环境分析和汾酒的SWOT分析,再以顾客为中心策略,产品策略,渠道策略,品牌策略, 营销管理体制改革及实施过程,再到存在的问题均作详细分析,并从中挖掘其优势与劣势,机会与挑战,成功与不足,进而找出相应对策,使得山西汾酒行业在市场上可以继续发展。 关键词:白酒行业;山西汾酒;营销策略;营销环境分析;SWOT分析。 Abstract As China's economic rapid development unceasingly, liquor-making industry will be gradually ushered in our own spring, but behind the prosperity is each big wine companies white-hot competition, in the face of such situation, how in the fierce competition in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become each big the primary goal of obtain employment, so the present stage of shanxi 汾酒 in constant search for their own marketing road. So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from the liquor industry marketing environment to the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SWOT analysis of 汾酒, customer-focused strategy, product strategy, channel strategy, brand strategy, marketing management system reform and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n to have a detailed analysis of existing problems, and to exploit its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e success and shortage, and then find out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made shanxi 汾酒industry can continue to develop in the market. Keywords:Liquor industry; Shanxi 汾酒; Marketing strategy; Marketing environment analysis; A SWOT analysis 目录 第1章绪论 1 1.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2 1.2.1国外研究现状 2 1.2.2国内研究现状 3 1.2.3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5 1.3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5 第2章相关理论基础 6 2.1市场营销的定义 6 2.2 环境分析法 6

山西经济转型发展 英语

The Economic Transition in Shanxi Province of China Using data collection from internet, books, newspapers, 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the paper discuss the definition of economic transition and the why it should have to transform its economy in Shanxi. And finally the paper provides some suggestions to economic transition. Economic transition, industry, mechanism, human resource, developing strategy, talents, structure INTRODUCTION Economic transition means to change the pattern of the present economic development. Now, the present economic situation in Shanxi is as follows: because of the dramatic decrease in the coal resource, the economy develops in an extremely slow speed in recent years. Besides, there are lots of problems appeared with the mining of coal all over the province. Rivers are badly polluted, and so is the air. Therefore, some methods should be put into action according to these problems. First, some enterprises should try their best to strengthen th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ollect market information as much as possible. Second, the government of Shanxi province should determine to integrate and reshuffle these coal enterprises A definition and reasons Economic transition means the transition of resources allocation and the mod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cluding the change of patterns, factors, and ways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Nowadays, considering the present economic development’s situation in Shanxi, almost everybody in the province think that there should have a profound economic reform to improve its economy. “As is known to all, the economy of Shanxi province has always been well developed because of the rich coal resource. However, the economy development has also been restricted at the same time.” Chunqing Yuan wrote th is in the newspaper. As a matter of fact, there are a lot of factors that deeply influenc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hanxi. First and foremost, the strategie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no longer

休闲产业与山西省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休闲产业与山西省产业转型发展研究 【摘要】:山西是全国最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形成了以煤炭、冶金、焦炭、电力为支柱产业的单一产业结构,初级化、重型化特征明显。经济增长过度依赖煤炭,经济脆弱性突出。近几十年山西省的经济发展在享受煤炭红利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亚洲金融危机和国际金融危机中山西两次均受到重创即为明证。山西的资源型经济不仅对经济发展造成危害,还涉及到生态环境、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因煤而兴、因煤而困”的格局令全省深思,转型发展成为各界共识。我们说转型发展的关键是资源型经济转型,而资源型经济转型的核心就是产业转型,产业转型是山西的根本出路。但是,如何转型,向什么方向转型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休闲产业作为满足大众休闲需求而不断繁荣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产业,包含了旅游业、文化娱乐业、休闲体育、会展业等多个行业,产业关联作用强,带动就业优势明显,具有明显的服务业特征。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休闲产业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发展成为主导产业,成为地区经济的新增长点。山西省不仅拥有丰富的煤炭等资源禀赋,还有适于发展以文化旅游为主的休闲产业的大量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正基于此,本文探讨了发展休闲产业促进山西省产业转型的课题。文章主要由五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论述文章的写作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述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休闲产业的基础理论研究。包括休闲、休闲产业;休闲产业的分类及特性;休闲产业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第三部分,

休闲产业促进产业转型的作用机理研究,包括产业转型的内涵、模式和休闲产业促进产业转型的作用机理,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休闲产业促进产业转型的作用机理;第四部分,阐述了山西省产业转型的背景及存在的问题,对发展休闲产业促进山西省产业转型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分别从微观、中观和宏观角度对休闲产业促进山西省产业转型的路径进行了研究。【关键词】:休闲产业产业转型作用机理可行性路径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592.7;F127 【目录】:摘要6-8Abstract8-121.绪论12-221.1本文写作背景及意义12-141.2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述评14-201.2.1国内外对休闲和休闲产业的研究14-171.2.2国内外对产业转型研究的综述17-20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20-221.3.1研究内容和研究思路20-211.3.2研究方法21-222.休闲产业基础理论研究22-322.1休闲与休闲产业22-292.1.1休闲22-242.1.2休闲产业24-252.1.3休闲产业的分类及特性25-292.2休闲产业发展的原因、条件29-322.2.1休闲产业发展的前提及快速发展的原因292.2.2休闲产业发展所依赖的条件29-323.休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