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山西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促进山西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促进山西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的建议

以十个转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以十个转变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 □裴泽生 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十二五”期间的一项重大工作。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以下十大转变,对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转型升级,大有裨益。 一、评价方式的转变:要从“产业本位”到“游客本位”,提升游客满意度。 从当前来看,旅游业要履行职责,完成好使命,更好地发挥在整个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是要通过扩大居民旅游消费来扩大内需,从而为推动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贡献力量。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吸引更多的游客参与到旅游中来,使旅游成为居民日常消费的重要内容。因此,游客满不满意和满意度的多少,直接关系到旅游消费在扩大内需中的规模和居民参与旅游的热度。相应来看,旅游产业发展的重点也应该而且必须转移到关注游客满意度上来,从注重产业本身的发展(产业本位)到更注重游客满意度的高低(游客本位)。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对提升游客满意度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为游客提供了更加高效快捷的服务,并委托中国旅游研究院对游客满意度进行调查和发布,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从今后我国旅游业发展来看,在这方面,要更好地实行“倒逼机制”,即通过提升游客的满意度来全面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要素的完善,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特别是在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进公共服务手段,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上,需要采取更多切实有效的举措。同时,对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评价,也要把游客满意度作为重要方面予以重点考虑。 二、增长方式的转变:要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提高产业化水平。

当前提出逐步实现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变,并不是要完全否定“门票经济”,而是包含着两个不同的概念。一是从长远看,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除开一些特殊的旅游资源由于保护的需要而收取一定的门票外(如日本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旅游区点),其他的完全实行免费政策。二是从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来看,要根据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在承认和肯定“门票经济”存在合理性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更好地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探讨我国旅游产业发展从“门票经济”到“产业经济”的转变,应该是建立在第二种认识的基础上,即结合各地旅游产业发展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从总体上看,以著名城市或城市内著名旅游资源为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应该在延长产业链上有更大的作为,有条件也能够在弱化甚至取消门票收入上实现更快发展,取得更好的效果。作为距离城市相对较远的旅游区点,也要在合理确定门票价格的基础上,更多地在提升游客满意度,延长旅游产业链条,满足游客需求上下工夫,进一步提升旅游的综合效益。 三、资源开发的转变:要从“分散经济”到“集约经济”,建立产业要素聚集区。 目前,我国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的构建,从消费性服务业的角度上看,主要有二类。一是城市依托型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二是景区与大型旅游项目依托型的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从生产性服务业的角度上看,还有旅游装备制造和旅游相关设施生产产业要素聚集区)。城市依托型的旅游产业要素聚集区要着眼于游客的休闲和商务需求,以六要素的合理配套为基础,以游客的集散为平台,合理规划,集中布局,使其成为推介和展示地方旅游的一张名片,最大限度满足游客的需要。完善的旅游管理服务、

河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旅游管理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虽然河北省具有许多优秀地文化旅游资源,但其文化旅游行业地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地关度很低,旅游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整合、调整结构、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等发展建议. 河北省明确提出要“依托华夏文明核心区和燕赵文化根基深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在未来地旅游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地作用,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与营销,是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提高地重要手段. 一、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简介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地总体特征是:总量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某些资源具有国内独占性和世界性,与京津大都市群有很强地关联性和互补性,但多种资源不具备协调性,空间配置不平衡.综合来看,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化旅游资源地域广阔、数量众多整体而言,自然地貌呈现以平原为主地多样性,体现出从塞外到中原过渡地自然地貌与环境特征.北部以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文化、张家口坝上草原文化为主;东部以秦皇岛北戴河海洋文化为主,;中部是以保定为主地冀中平原红色旅游文化. (2)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特色鲜明,保持了民间地质朴性燕赵大地古为边陲之地,与游牧民族交往融合,素来有豪迈英武地气概,在河北地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上也体现了这一气概.如戏曲、曲艺唱腔高亢激昂,歌

舞风格落落大方,武术、摔跤风格刚劲粗犷,许多杂耍表演也十分豪壮.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滦南评剧、徐水花狮、沧州落子、井陉拉花、定州秧歌、清苑哈哈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树一帜,并且大量保留着传统地表现手法和风格,受到外来文化地冲击很小. (3)旅游容量宏大,可进入性强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遍布全省,而且环绕北京和天津,这种独有地地理位置是其他省份不能相比地.从北京南下地列车都经过河北境内,每到旅游旺季,都会开通从北京到承德、北京到秦皇岛等多条旅游专线.有多个高速公路进出口,境内有津浦、石太、京广等15 条铁路干线.河北地海运条件便利,东临渤海,省内有京唐港、秦皇岛港以及黄骅港等.加之河北省迅速发展地航空交通,更使河北省具有很好地进入性,为河北省聚集人流、发展旅游起到强有力地促进作用 二、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河北省文化旅游地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所孕育地巨大潜力相比,其文化旅游业地发展还有很大地差距.具体来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结构散乱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不少,但大多数文化旅游产品线路没有统一连贯起来,很多线路都是自成一体,没有进行合理整合.目前国际上旅游市场多以文化型、度假型以及复合型旅游产品为主,而河北省仍以传统地观光旅游产品居多,商务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这是导致河北文化旅游发展缓慢地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河北省处在北京地外围,内环京、津,与其地域相连,文化背景 相似,很多旅游景点相近、甚至雷同.但河北旅游发展地各项条件

山西省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山西省“十一五” 旅游产业进展总体规划 (审定稿) 山西省人民政府 托付单位:山西省旅游局

编制单位: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经济所旅游规划中心 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 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请山西省旅游局填写) 编制组专家成员名单: 总顾问:魏小安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旅游局原司长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助理:江五七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访问学者、硕士、讲师 杨宏伟山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系主任助理、讲师、硕士 毛成刚山西财经大学讲师、硕士 魏诗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专家:李南中国旅游协会常务理事、报刊协会秘书长全华东北财经大学旅游系主任、博士后、教授 董恒年北京联合大学都市与环境学院,博士,副教授 丁刚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助理,博士,研究员 郭亚军西北大学旅游系,讲师,主任助理

张豪禧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付磊北京同和时代旅游进展研究院,院长,博士 宋建军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陈龙桂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员,博士 朱世铭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研究室副主任 鲜宏利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所,访问学者,高工 专项规划组 组长:石培华国家发改委国地所旅游中心主任、教授、博士常洪林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院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成员:邱于皙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常华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王振清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 贺素雯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师 方磊北京中科景元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高级规划

山西运城旅游业发展研究

[PageIndex=1] 旅游区位非优区的旅游业发展研究———以山西运城为例要轶丽1,郑国2(1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西安710069;2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101008)阶段性研究成果。[收稿日期]2002-04-04;[修订日期]:2002-07-30[作者简介]要轶丽(1977-),女,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郑国(1977-),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规划。[摘要]旅游区位非优区是由于其区位的不理想,从而导致具有一定资源禀赋的旅游地开发困难、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地区。随着我国旅游业空间发展格局的改变,旅游区位非优区的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基于对旅游区位非优区现状的剖析,以山西运城市为例,提出了旅游区位非优区旅游业发展动力机制,促进其旅游业的加速发展。[关键词]旅游区位非优区;旅游规划;运城[中图分类号]F5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1)05-0058-041 旅游区位非优区内涵及研究意义旅游区的区位通过其与客源地和周围目的地的空间关系以及交通可达性来体现,因此旅游区的区位就主要包括了旅游资源区位、旅游市场区位和旅游交通区位。旅游区的区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该地区在宏观区域旅游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宏观区域旅游开发中的时序、水平、结构和组织等,具有良好区位条件的地区往往能够首先获得某一种或几种区位优势而得以

优先快速发展。那么旅游区位非优区就是由于其区位不理想,从而导致具有一定资源禀赋的旅游地开发困难、旅游业发展缓慢的地区。这类地区在我国分布较广,一般是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温点地区。过去我们对这类地区的旅游业发展不够重视,但随着当前旅游市场结构的改变和交通运输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空间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即:在空间尺度上,短线旅游将取代长线旅游而成为发展的主流;在空间位置上,旅游业发展的重心将由传统的旅游热点地区向温点地区转移。这就意味着旅游区位非优区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良机,因此加强对这类地区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2 旅游区位非优区透视2 1 资源区位旅游资源区位是指某一区域的旅游资源在空间位置上与临近区域的旅游资源的组合关系。旅游地旅游业能否兴旺及兴旺的程度,不仅取决于资源的绝对价值,更取决于资源的相对价值,即该地在空间位置中与临近区域资源的组合关系。旅游资源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可分为两种,即互补增强作用和抑制替代作用。在同一等级旅游资源之间这种作用是相互的,在不同等级旅游地之间,其作用是单向的,表现为上一等级作用于下一等级(见表1)。表1 旅游资源空组合关系Tab.1 Spatialrelationoftourismresources类型性质相异性质相同等级相同互补关系替代关系等级不同单补关系(高级对低级)单代关系(高级对低级) 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互补增强作用,无疑会互相促进其旅游事业的发展,而目的地之间的抑制替代作用则会影响到其间市场机会的重新分配。保继刚等在对海滨沙滩和喀斯特石林旅游开发的空间竞争分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 为加快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15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旅游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X —X年)的通知》(X政办〔X〕97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旅游业是最具竞争力的朝阳产业、最具效益的优势产业、最具环保的绿色产业。当前,我市旅游业全面迎来大众旅游时代,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又存在龙头产品缺乏、品牌影响力不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政策保障力度不足等突出问题,迫切需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导,以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转型升级为主题,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载体,以融合化、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标准化为方向,大力推进产品供给创新、服务供给提升、要素供给完善、政策供给强化,实施18项重点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力争到X年,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80亿元。 二、发展目标 X年,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促进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全面增强旅游发展新功能,构建全域旅游共建共享新格局。

X年,X山成功创建国家5A级景区,打造X全域旅游核心品牌,提升旅游知名度和竞争力,形成具有带动能力的旅游龙头企业。 X年,X北岸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培育X旅游产业转型和消费升级的增长极,提升全域旅游综合贡献和示范效应。 三、重点任务 (一)创新旅游产品供给 1.产品结构优化工程。提升传统旅游产品品质,加快X山、X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步伐,推进X顶综合提升、王母洞片区综合开发、小有河养生谷及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丰富充实旅游服务内容,提升旅游景区品质和X旅游品牌影响力。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产品,支持X北岸旅游度假区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大招大引强重点旅游项目建设,打造X养生养老旅游产业集群。推进特色小镇建设,依托X山、X历史文化资源,丰富X旅游业态,培育精品旅游产品。(责任单位:市文旅集团、X北岸新区管委会、旅游发展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2.“旅游+”深化提升工程。着力提升文化游,深入挖掘X精神文化、道文化、济水文化、创世文化、卢仝文化、乡土文化等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提升旅游产品文化含量;强化城展馆、科技馆、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的旅游功能;推动剧场、演艺、游乐、动漫等产业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争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探索发展工业游,发挥旅游产业“承一启二”的功能,引导我市

【最新】文化旅游发展背景综述-word范文 (2页)

【最新】文化旅游发展背景综述-word范文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文化旅游发展背景综述 文化旅游发展背景综述文化旅游发展背景综述文化旅游发展背景综述更多内容源自幼儿 产业背景 文化旅游市场基础山阳县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是市场所需,大势所趋。产业的形成依赖于市场的需求,有什么需求就会出现什么行业,当市场需求发展到一定程度,相应的产业就会应运而生,而文化旅游产业的市场潜力可以说十分巨大。据国家有关部门披露,201X年以来,全国居民生活消费中用于文化和旅游的消费,平均每年以5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世界旅游组织断言,文化旅游必将成为人们生活的新时尚,而中国必将成为世界最大的旅游国,而山阳文化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具有一定的垄断性。区位优势明显,距离西安较近,而与西安的旅游资源又有明显的差异,因此,可以融入陕西文化旅游资源大省的行列,借助较为成熟的文化旅游市场,发展山阳文化旅游。此外,山阳县作为商洛市的旅游副中心的定位,地处陕鄂交汇的区位,使它能吸引来自南北两方的游客。同时,这里文化的包容性,地理环境的避难性,自然环境的舒适性,使得这里必是人们修养身心的一个良好选择,恰恰符合现代人的需求。因此,这样的文化背景,促使山阳文化旅游必然有很大的市场空间,山阳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不是凭空设想,而是前景光明。文化旅游产业基础山阳已经加大对天竺山、漫川古镇等重点文化旅游区的建设推进。发展战略 山阳拥有开发旅游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背景和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应在文化旅游强国的宏观背景下,依托良好的市场背景,凭借已有的产业基础,以旅游产业为载体传播旅游文化,实现山阳产业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在山阳的旅游发展过程中,应围绕“生态、文化”的旅游产业进行发展定位,整合区域内的文化资源,以南北交融、秦风楚俗、多种宗教共生文化、红色文化、水道边关的商贸文化等为核心载体和底色,助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同时,进一步使地方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走出一条“文化与山阳”共荣的路子。发挥山阳作为“北通秦晋,南联吴楚”的文化资源优势,以“秦风楚韵、南北共融、宗教共生”等文化为核心,突显“和祥共生”的内涵,以文化促旅游,以旅游传文化,将山阳建设成为最富“和祥共生”的文化体验旅游目的地。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山阳县文化旅游的发展必须进行以下5个方面战略选择。确定鲜明主题,实施品牌战略鲜明主题和品牌是游客产生强烈印象与深刻体验的有效手段。山阳发展文化旅游,必须在“特”字上做文章,应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军事文化,特色的民俗文化等为主体资源,围绕这些资源,找出他们的核心突破点,进行整合提升,加大深度开发,实施品牌战略。加强区域合作,构建旅游网络适应客源市场的不同需求,山阳县应加强旅游产品为整合包装,可以推出多条旅游精品文化旅游线路和多样化的文化旅游产

山西旅游业发展法律问题研究

山西旅游业发展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山西省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早在山西省“九五”发展规划中,旅游业就被确定为跨世纪发展战略的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山西旅游产业发展快速,面对新时期的挑战和机遇,要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山西旅游产业进入跨越发展的新阶段。山西旅游业在发展规模上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制约着山西旅游业由资源大省向资源强省的转变。因此,努力探索将山西文物资源大省转变为旅游经济大省的对策,实现山西旅游业跨越式发展,为山西的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发展做出切实有效的贡献,就显得尤为重要。为适应新时期山西旅游业的发展要求,本文在调查山西省旅游业现状的基础上,客观的评价了近年来山西省旅游发展的成绩。提出要以优化产业结构作为调整经济发展的思路,强调旅游服务业在山西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山西旅游市场中存在的诸如管理体制、人力资源、不正当竞争和投融资方面的问题;并从山西产业结构调整及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出发,探讨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职能转变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并对私营经济投融资进入旅游景区进行经营,从产权理论上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将其作为政府投资的重要补充来对待,以此来解决制约山西旅游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关键词】:旅游市场法律问题法律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7;D922.29;F592.7 【目录】:摘要6-7Abstract7-8目录8-101山西旅游业发展现状10-131.1旅游业基础设施建设111.2旅游市场现状111.3旅游业对全省国民产业经济拉动作用明显11-121.3.1旅游经济效益显著提高121.3.2旅游业拉动作用明显121.3.3缓解就业压力121.4旅游管理体系得到完善,管理机制创新12-131.5加强旅游法制建设,旅游业发展环境优化132山西旅游产业相关问题分析13-192.1山西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13-162.1.1景区规划不科学13-142.1.2旅游市场法制不完善142.1.3政府管理职能机制不健全14-152.1.4产业发展硬件落后15-162.2解决旅游产业相关问题的构想16-192.2.1强化管理、理顺体制16-172.2.2优化法制环境、安全机制17-182.2.3完善旅游安全和突发性事件应急机制18-193山西旅游市场中不正当竞争问题规制19-243.1旅游业不正当竞争表现形式19-223.1.1恶性削价19-203.1.2商业贿赂20-213.1.3虚假宣传213.1.4商业诋毁213.1.5市场混同21-223.2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法律规制22-243.2.1立法措施223.2.2行业组织的自律22-233.2.3加强公众监督23-244山西旅游人力资源现存问题及对策24-274.1山西旅游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24-254.1.1旅游人力资源开发缺乏规划24-254.1.2旅游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254.1.3旅游人力资源结构不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及前景展望 一、中国文化演艺产业有望成为继电影产业之后的下一个爆发性行业 从整体文化产业来看,根据美日等发达国家经验,在人均GDP 达到3000美元之后,文化产业消费需求有一个快速增长的过程,一直持续到人均GDP迈过3万美元之后才有所放缓。2012年中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6100美元以上,目前正是文化消费需求快速释放的过程。 文化行业的快速增长已经在电影产业得到了验证。与电影行业一样,演艺行业也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演艺产业的规模大,产业集聚化程度高。 国外演艺市场一般都集中在特定的区域,剧场密集的分布创造出相互烘托、相互宣传、相互刺激的气氛,扩大了观众的整体数量。密集的剧场分布形成一个剧场群落,对于培养戏剧观众和戏剧文化,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带动了旅游、饭店、购物、交通等周边行业的快速发展。 国外演艺市场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众所周知的纽约百老汇聚集了时代广场附近12个街区以内的39家剧院共计47962座,有100多个舞蹈团、近60个音乐团体常驻于百老汇剧院区

进行演出,年票房直接收入为12亿美元左右,间接经济效益在43亿美元左右,相比之下,整个北美的电影票房收入也只有100亿美元。 与电影相比,演艺市场呈现更加小众化、消费高端化的特点,但是中国的演艺产业也面临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1、民众尤其是二三线城市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对户外娱乐消费升级的需求; 2、政府政策对文化演出市场和民营经济的支持; 3、演艺人才队伍的繁荣发展; 4、演艺产业的市场集中度将会快速提升。 中国的演艺市场正在进入爆发性的发展阶段,目前是最佳的抢占市场战略发展阶段。 二、旅游行业是成长型的朝阳产业,“主题公园+旅游文化演艺”的模式最有竞争优势 旅游产业是消费升级最核心的产业之一,是典型的成长型朝阳产业。2013年,尽管遭遇政务消费减少、禽流感疫情和国外游客减少的不利环境影响,我国的旅游行业依然实现高于GDP的增长水平。 在“三公”经费压缩的背景下,国内旅游仍然实现较好发展,说明大众消费是国内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此外,出境旅游较快发展,境外消费大幅增长。

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发表时间:2017-08-16T14:14:24.920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5期(上)作者:陈晓 [导读]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 (自贡市职业培训学院自贡 643000) 从最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由于内外条件的变化,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速度明显加快,可以说,旅游业正在进入“从量变到质变”的前夜。推进转型升级被视作是国家层面推动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而如何全面深入认识转型升级的一系列问题,在当前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就显得迫切而重要。 一、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背景 经过30年的发展,中国旅游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为下一阶段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奠定了基础。在新的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这些机遇也为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一是在发展环境上,地方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高。按照经济学家张五常的解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而以游客流为载体,形成的服务流和物料流,带动的资金流和人才流,拉动的信息流和商务流,创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对提升地方竞争力发挥了独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为此,各地政府纷纷把旅游业作为增加消费,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的重要切入点。继四川省之后,多个省市召开党政一把手参加的旅游发展大会。海南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岛的目标,形成了省委书记任国际旅游岛领导小组组长,省长和省委副书记任副组长的组织架构,这种重视程度,在中国旅游发展史上可谓空前。 二是在发展条件上,支撑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有利因素明显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意味着中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巨大的改变,生存性消费在整个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进一步减少,发展性消费、享乐性消费的比例则会显著增加,而旅游消费无疑会成为这轮消费结构转变中的一大亮点。同时,在这一过程中,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和带薪休假制度的进一步落实,旅游自身消费的结构也会发生进一步变化。此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在中央新增的4万亿投资中,有1.5万亿投入了以机场、铁路、公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当中。交通条件的改善无疑会对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是在发展潜力上,推进旅游转型升级的有利条件正在逐步释放。医疗改革的稳步推进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乡居民的看病压力,这有利于增强居民对包括旅游在内的消费信心。而正在抓紧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够达到预期目标,也将会对旅游市场的繁荣起到重要作用。 二、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表现 当前,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很多新的内容,这也构成了现阶段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总体来看,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很难用单一的模式进行描述。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旅游业的转型升级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一是从旅游产品看,尽管观光旅游仍然是我国旅游市场,特别是大众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场的唯一主体。休闲度假旅游、特种旅游、康体旅游、商务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的快速发展,使得中国的旅游产品类型更加丰富。同时像东莞等地“商务+温泉”、“商务+高尔夫”等旅游模式的出现,标志着各种旅游产品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从旅游市场看,已经完成了从入境旅游一枝独秀到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阶段。在这一进程之中,国内旅游因其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对于扩大内需的独特作用,正在中国三大市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游不仅对于平衡贸易,缓解经济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许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润来源;此外,中国公民在出境旅游之前和之后在国内发生的消费(比如为出境旅游而在国内购买的一些旅游用品),同样也对扩大内需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是从旅游方式看,在旅行社组织的团队旅游继续稳步增长的同时,散客旅游已经成为旅游方式的主体。特别是自驾车旅游的兴起,使得旅游方式的总体格局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俱乐部旅游、网上拼团旅游等新的旅游方式在年轻人中也是大受欢迎。 四是从旅游运营方式看,信息化对于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可以预见,未来信息化对旅游者的出游方式、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管理方式将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三、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要求 无论对旅游企业还是旅游行政部门而言,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基本目标是满足游客多样化和更高标准的旅游需求。因此,游客旅游需求的满足程度和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满意程度不仅是评价旅游企业经营好坏的重要标准,同样也是衡量旅游行政部门工作优劣的基本依据。 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就是要使旅游产品的结构适应旅游消费转型升级的需要,而这可以通过旅游企业的自由竞争和旅游行政部门的积极引导来实现。要增加游客的满意度,核心在于提高旅游的服务质量。对旅游业转型升级存在的认识误区之一,是认为旅游业应该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实,集约化经营,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带来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比较而言,旅游业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体的产业,虽然旅游业是一些科技应用的领域(比如主题公园里的高科技游艺设备),但提高科技水平并不是,也不应该成为旅游业的主要任务。旅游发展的优劣与好坏,根本是体现在旅游服务的水平上。而旅游服务质量的提高主要取决于旅游从业人员的劳动素质和服务技能。 因此要推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就需要像工业抓科技研发一样抓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升。应该把促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和特色化的结合,精细化和人性化的结合作为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的基本方向。当前,由于过分强调旅游就业的低门槛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游服务质量的总体提升。未来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加大旅游培训力度,使旅游服务水平提升成为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

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学习资料

我国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应对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行旅游成为人们节假日休息消遣的首选。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旅游资源丰富,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的到来,带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业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但与此同时,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因此,正视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并找出解决的办法应成为现阶段我国旅游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1、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景区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我国旅游资源丰富,大大小小景区不计其数,因而在景区的建设上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交通依旧是制约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这个问题在节假日时期尤为突出,给游客带来很大的不便;其次,景区的安全措施不完善,使游客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障。最后,景区的环保、卫生等配套设施不齐全,制约了旅游发展。 2、旅游产品创新不够。 中国旅游产品早已存在的缺乏创新、品种单一的状况未有根本改观,旅游产品依旧是观光型产品与度假型产品占主流。各个景区的旅游纪念品大同小异,没有代表景区特色的产品。 3、旅游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遭到破坏。 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旅游生态环境的退化,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我国许多旅游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均出现程度不同的环境退化问题:水体污染,水土流失加重,植被覆盖量下降,动植物有效保护范围不断缩小。最重要的原因则是缺乏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旅游地的建设开发既缺乏科学指导,又缺乏合理监督。加上我国大多数旅游者与管理者的环保意识不强,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许多旅游景点在规划之时就基本上没有或者很少考虑环保设施的配套开发,而环境保护管理又没有及时跟上,从而导致严重的旅游污染问题。 4、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水平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 这个不平衡主要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开发力度不够;没有特色的旅游品牌。东部地区资源紧张但发展太快以至于超过了环境承载力。 5、旅游企业竞争力依旧低下。 特别旅行社的发展存在小、散、弱、差等问题。竞争手段单一,过度竞争现象严重。据相关统计资料,中国各类旅行社有8 993家,其中国内旅行社就有7 726家,真正形成规模效应,效益好的旅行社所占比例较小,普遍存在着无序和恶意竞争的现象。不仅使旅游企业的利润率普遍下降;而且造成旅游产品内容“缩水”,质量下降,游客数量减少,反过来又进一步加重旅游企业效益下滑的状况。 6、旅游管理体制不够顺畅,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 目前,中国旅游业在服务质量、管理水平、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都远远不能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需要。一些旅行社、景区景点的管理者、导游人员违规违法经营,任意削价无序竞争,欺客宰客,既侵害了旅游者的权益,又阻碍了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山西旅游业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山西旅游业发展环境的SWOT分析 (Wuyueli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orth University of China Taiyuan Shanxi province 030051) 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山西旅游业发展的内外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提出 山西旅游业应审时度势,制定长远发展战略,实现健康持续发展。 关键词:旅游资源SWOT分析法竞争 The paper attempts to make a thorough analysis , by a scientific analytical method SWOT, of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in which Shanxi tourism industry is expanding.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ituation be sized up and long-term strategies be formulated for promoting health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anxi tourism business. Key words: Tourism resources; SWOT; Compete 旅游业具有促进开放、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改善环境、带动大批相关产业发展等综 合功能和显著的产出效益,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经过多年开发与经营, 山西旅游业取得了很大发展。然而,山西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在全国仍然处于落后地位, 与其拥有的丰富的旅游资源严重不符,旅游业的规模化、集团化、市场化、特色化发展程 度较低,旅游资源开发滞后,是一个旅游经济弱省。 面对今天国际、国内旅游市场日趋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要充分发挥旅游业在我省经 济建设的积极作用,我们必须在全面分析其发展环境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实 现山西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运用经典的战略环境分析方法--SWOT分析法,从企业自身的优势(Strength)和 劣势(Weakness)外部环境中的机遇(O 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ens)四个方面对山西 旅游业经营发展环境进行了全面深入分析,为山西旅游业发展战略制定提供借鉴。 一、山西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 (一)主要优势 1.山西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山西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创造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人文景观, 是文物资源大省,文物不仅数量多,历史悠久而且独具特色:如五台山、平遥古城、芮城 永乐宫、北魏的恒山悬空寺、解州关帝庙、云岗石窟、应县木塔、永济普救寺、祁县乔家 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榆次常家大院等等,都各有特点,均是引人入胜的 人文历史景观。 山西的自然景物资源也是极为丰富而独特的。山西名山大川遍布,自然风光资源丰富 优美。北岳恒山是五岳之一,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绵山气候宜人,自古就是避暑胜地;北 武当山、灵空山、管涔山等也各有特点;黄河壶口瀑布是全国第二大瀑布,国家级风景名 胜区,还建有庞泉沟、芦芽山等自然保护区,风景秀丽。景致各异,有古树名木,珍稀动 物出没。 山西是老革命根据地,革命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山西旅 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 2.旅游景点建设初见成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很大改观 自1999年后,山西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抓,投入并吸引了大量资金 改善景区道路、停车场、供水供电、通讯、垃圾处理、旅游厕所、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 并加强了住宿餐饮、文化娱乐、纪念品开发、旅游购物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完整版)我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意义与作用

我国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意义与作用 文化旅游产业把文化与旅游相结合,抓住了文化与旅游的内在联系,顺应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融合的规律,明确了中国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因此,当前与未来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第一,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新格局的形成 新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对旅游产业不断提出新要求,旅游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面调整和提升的新时期,而此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新的活力不仅如此,在新一轮的产业整合与竞争中,旅游产业新格局的形成必将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相联系可以说,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新格局的形成。 第二,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有利于促进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我国旅游产业的发展总体档次低,发展方式落后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一方面有利于用文化来提升旅游产业的品味与档次,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通过旅游业来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载体,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再创新与产业化,实现从单一的文物观光型向文化体验型转变,既弘扬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又塑造现代文化,实现旅游产业由量到质的转变,从而推动旅游经济的全面发展。 第三,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有利于旅游产业功能的完善旅游产业不仅具有解决劳动者就业带动经济发展的功能,更具有促进人们身心健康知识增加,境界提升的功能过去一味地强调旅游产业的经济功能,而其它功能功能被弱化现代旅游业教育与提升人们境界的功能越来越突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以公益目的教育目的文化传播目的为主导的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有利于促进先进文化的传播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中,通过推出一批文化创意产品,让静态的文化资源活起来,使静态文化动态化,地下文化显性化,从而既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与先进部分,又有利于建设现代文化,促进先进文化的广泛传播。 第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互融合有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品牌价值的充分兑现一般来说,文化旅游目的地是文化遗迹品位高分布密集的地方,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与品牌价值,是该地区或国家一张重要名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有利于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位,促进旅游目的地价值的充分兑现。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趋势及启迪

摘要:旅游业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本文梳理了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特点,预测了世界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旅游业发展可资借鉴的启示。关键词:世界;旅游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启示 旅游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发展成为超过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的世界第一大产业,也是世界经济中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重要战略性、支柱性、综合性产业。当今,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世界旅游业更是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时代。2011年3月3日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发布的《2011-2021旅游业经济影响报告》认为,尽管目前世界经济增长遇到了很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旅游业却一直是增长速度最快的部门之一,而且成为推动经济和就业增长的主要力量。预计未来10年里,世界旅游业对全球国生产总值GDP的贡献每年将达到4.2%,总额为9.2万亿美元,并创造6500万个就业机会。准确把握世界及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特点和主流趋势,对于我国确立旅游业发展战略,提升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过去60年来,世界旅游业发展一直长盛不衰,期间虽然也有波动,但总体上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推动世界旅游业迅速发展的关键因素有三个:一是各国经济快速增长及与其相关的国民收入稳步提高,使人们有能力支付价格不菲的旅游旅行费用。比如,目前在欧洲,一个月收入4,000~6,000欧元的中等收入家庭,可非常容易地到亚洲、非洲旅行。每人每次旅行的平均费用大约为2,000欧元,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旅游业未来发展方向 今年十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有业内人士说:“《意见》是在我国旅游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出台的一个纲领性文件,为我国旅游业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其中,《意见》明确提出:“各地要破除对旅行社跨省设分社、设门市的政策限制,鼓励品牌信誉度高的旅行社和旅游车船公司跨地区连锁经营。积极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扶持特色旅游企业,鼓励发展专业旅游经营机构,推动优势旅游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打造跨界融合的产业集团和产业联盟,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民族品牌的旅游企业做大做强。” 从上述的这段政策中,我们可以解读出三点:一、国家鼓励旅行社开始分社、销售门市; 二、鼓励旅行社跨行业、跨地区资源整合;三、鼓励旅行社做自己的品牌。 悠嗨旅行网的发展模式与这三点不谋而合。悠嗨独创的“旅游便利店”模式,旨在帮助中小旅行社零成本扩大经营。旅行社无需投入大量资金、人力、物力,就能像百事通一样,拥有几十家、上百家的连锁销售门市。 什么是旅游便利店? 旅游便利店是悠嗨旅行网开创的一种互联网时代的旅游新模式。互联网时代,人们出游的习惯也在改变,年轻人更喜欢通过在旅游B2C网站上购买旅游产品。但是,同样还存在着巨大的“不触网”群体,比如夕阳红,他们同样是旅游产品消费的中坚力量。旅游便利店将是他们的首选,不需要懂网络,更不需要去找旅行社,就在小区楼下,熟人办事放心、价格实惠、服务质量有保证。 行业跨界 旅游便利店是采用与商家合作的方式,将旅游跨界放在各个行业里面,进行交叉销售; 资源共享 将旅游资源和各个商家的门户资源结合,实现共享,相互借力,导入客流; 效益提升 1、旅行社扩大了销售渠道和宣传渠道,同时省去开店的费用; 2、对于门店来说是零成本、零风险,并且可以从额外的旅游业务中获利; 3、消费者可搜索身边的旅游便利店信息,享受即时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的运营模式: 统一品牌:组团社下设的旅游便利店,统一为该旅行社的品牌; 统一管理:同一品牌的所有旅游便利店,均受上级组团社的统一监督; 统一操作:所有的旅游便利店只得提供旅游业务的咨询、预定,不得误导游客报名,不得私自操作; 统一价格:同一地市,绝对同一报价、同一质量。 旅游便利店的利益保障: 统统免费:1、组团社、批发商、景区入驻悠嗨,悠嗨承诺永久免费; 2、旅游便利店所需物品,如门头、旅游宣传页等由所属组团社免费提供;并且旅游便利店的经营者及家人每年可以享受不定期旅游的福利; 协议保障:1、便利店与旅行社签订签订相关利益保障协议,接受上级组团社的监督; 2、旅行社与游客签订旅游协议,负责游客的售后服务责任; 旅游质量:1、旅游市场得到了整顿,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 2、消费者享受到悠嗨带来的旅游的便捷性和高性价比的旅游服务。 旅游便利店完美的契合了国家的旅游政策,悠嗨旅行网正在朝着此方向前进。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想要实现对旅游产业顺利的转型与升级,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针对市场需求改革旅游供给。本文将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其对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意义,并站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分析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策略,最后以云南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例进行分析,通过以目前云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其他地区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 标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策略 doi:10.19311/https://www.360docs.net/doc/8713530582.html,ki.16723198.2017.17.005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机遇 1.1对我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有启示作用 我国国民收入的增加,将消费的重点逐渐转移至精神方面,面对日益增加的旅游需求市场,如何为市场提供更加高品质的旅游产品和旅游供给服务是目前旅游产业的根本。可以发现,我国很多地区的旅游产品同质化非常严重,游客走到哪里旅游产品都大同小异。这种局面如何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我国很多地区的旅游都是以山水旅游为主,这种观光型的旅游产品文化层面涉及比较少,很难与游客形成深层次的互动。想要给游客一个深刻的印象,就需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提供体验和满足的旅游需求,可以适当发展休闲度假游、文化体验游、风味美食游等等,为游客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旅游产品。 1.2对提高我国旅游质量有促进作用 只有提高了旅游的质量与效率,才能够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特别是在我国旅游产业产品不断丰富的情况下,加上利用“互联网+”,获取旅游信息资源的途径变得越来越便捷,很多观光型旅游产品不能再凭借山水风光采取落后的模式。现在不仅仅是我国国内的旅游产品在不断的进行升级转型,由于出境签证的优惠与便捷国民出境游越来越常态。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國的旅游产业无法实现有效的转型升级,提升自身的服务品质,这有可能推动我国国民出境游。 1.3对改善我国市场消费环境有积极作用 旅游市场秩序对我国整个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有着积极意义。目前我国很多地区的旅游都存在各种低价无序竞争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我国的北京、云南等很多地区都非常普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我国提出了智慧旅游,这个标志着我国的旅游已经进入到智能化时代,游客从获取旅游资讯、选择旅游产品到评价旅游体现都可实现智能化。游客如果在旅游的过程中受到不公平对待等都可以利用网络曝光,这对于当地的旅游市场必定会带来一定的冲击。这一点也提示我国众多的旅游景区需要为游客提供一个良好的旅游环境,提升自身的口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