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第八章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选择什么样的经济体制?

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1)高度计划经济体制建立的原因:

客观条件:①新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

②苏联模式的示范作用。

③经济结构的简单和社会利益的相对单纯。

主观条件: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指导,理论上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重要区别。

(2)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

A、计划经济体制曾起过重要的历史作用:

“两弹一星”成功研制;

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B、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凸现

主要表现:

(1)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

(2)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3)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2、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集体对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陈云“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

第一,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经济手段。

第二,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但也有不足和缺陷。

第三,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只是经济手段。(两个分开)

(2)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都有自身的不足和缺陷。

(3)市场经济不具有制度属性,但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一个结合)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

1.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3.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关系?)

1、市场经济的共性:

(1)经济关系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

(3)宏观调控间接化

(4)宏观调控间接化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

所有制结构方面: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方式方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宏观调控方面:我们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能够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关系) 所有制制度(即所有制结构,它是决定经济关系中

最基本的东西)

所有制结构变化的趋势:

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

非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未改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p185)

——党的十五大报告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我国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在所有制结构上重全民、轻集体、排挤个体、消灭私营,盲目求纯,力图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2)改革开放后,我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认识不断深化。(从方针、政策层面上升到基本制度)p185

党的十二大肯定“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补充”。

党的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

党的十四大强调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一项长期的方针。

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十六大提出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3、基本经济制度确立的依据:

第一,由我国社会性质所决定的;

第二,由我国社会发展程度所决定的;

第三,“三个有利于”的标准。

4、如何看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

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性质来说是有区别的:

一方面,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另一方面,各种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但它们与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相联系,并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发展。

二、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1、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第一,基本原则。

第二,主要物质基础,根本体现。

第三,优越性具有关键作用。

2、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是由国家代表全体人民对生产资料行使共同所有权或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的经济形式。

新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平等和收益公有)p188

(2)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

1.公有资产在总资产中占优势(量的优势和质的提高)

2.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3、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1)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的区分:(p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