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中特毛概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毛中特第八章教案
毛中特第八章教案课程讲义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精品课程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教学目的]正确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全国认识当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系统了解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认识。
[学习重点]1、正确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
2、全国认识当代中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3、系统了解党的十六大以来形成的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新认识。
第一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长期以来,不论是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学者,都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把市场经济看作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
在这种认识的支配下,我国学习苏联经济模式,于20世纪5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新中国建立后,在苏联模式的影响下,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这种体制与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期的经济条件和经济发展要求基本适应。
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初期任务的完成,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联系的日益复杂,这种经济体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
在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探索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但这种探索最终是不成功的。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对计划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必然地提到了中国改革的进程中。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第一阶段:1978年至1983年,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改革思想。
第二阶段:1984年至1987年,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第三阶段:1987年至1992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确认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资源的配置、企业的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方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共性,即第一,经济关系市场化第二,企业行为自主化第三,宏观调控间接化第四,经营管理法制化第五,保障制度社会化但同时在所有制、分配方式以及政府宏观调控的出发点上又具有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 志,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 期,由此全面展开的经济体制改 革,涉及到的一个最主要的内容 就是如何认识和解决好社会主义 与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 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 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 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 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这一论述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是经济 制度属性的传统思想束缚,为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实现了又一次理论突破和创新。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把握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两个要点
• 第一,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之内,是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具体体现,是我们 党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大发展和 创新。 • 第二,不能因为非公有制经济作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 内容,就认为非公有制经济也是社会主 义性质的经济。也不能因为非公有制经 济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就把它排除在 基本经济制度之外。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发挥作用的原因
(1) 当时全国的经济结构比较简单 (2) 社会利益关系比较单纯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一、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选择过程
3、问题与弊端
一是计划不能反映实际的变化, 二是计划难以解决利益矛盾。 三是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不能有 效发挥作用。
毛概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2015年最新版)
(3)基本经济制度怎样形成和确立
• 1)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由社会主义性 质的公有制经济构成; • 2)党的十二大,“劳动者的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 必要补充” • 3)十三大,把私营经济、中外合资合作经济、外商独 资经济同个体经济一起作为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 补充 • 4)十四大,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不是权宜之计, 而是一项长期的方针。 • 5)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 要组成部分。
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提出了社会 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 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 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会的”,新的 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控市 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后来,又提 出过“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第8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八章第一节
4.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 发展,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又一原则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体系概论》第八章第一节
个体经济(既是劳动者也是小私有者)
非 公 有 制 经 济 的 内 容
私营经济 外资经济
中外合资经济 中外合作经济
外商独资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私有部分) 港澳台投资的经济(私有部分)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正确认识计划与 市场的关系
第一阶段,1978-1983提出了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 节为辅的方针 第二阶段,1984-1987提出了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 第三阶段,1987-1991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第四阶段,1992年以后正式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体制改革目标
毛概课课件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制度建设,为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构建
“两个毫不动摇”
坚持公有制主体与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市场机制 和法治环境双重保障。
科学制定经济政策
坚持发展人民民主和法治, 实施宏观调控和基础设施建 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
深化改革,增强国家核心竞 争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现代化经济体系
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的优美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路径
科学发展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 想,推进创新型发展和绿色 发展。
高质量
推进 supply-side reform 和实 施“三去一降一补”。
全面开放
推进对外开放、开放型发展 和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改革开放与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特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
中国的特区是指在特定地区、 特定行业、特定企业开展改革 和创新,探索出条符合中国国 情的发展模式。
香港、澳门:中国开放 的窗口
香港、澳门是中国开放的重要 窗口和桥梁,与内地各领域合 作交流日益加深。
世贸组织:中国竞争的 新舞台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在 国际市场上履行了大国责任, 积极参与国际经贸合作。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经济
经济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我们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为实 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念
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促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2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主体是决定市场经济运转的关键因素,必须发挥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机制优势。
毛概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 1978年国务院召开务虚会议,提出建立“计 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机制; 1979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 经济”,并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不争论” 的方针。 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以“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运行原则;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 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经济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 1987年中共第十三大提出要逐步建立“国家调 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
三)认识和反思 20世纪80年代后,对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 认识和反思。 第一,改革开放以前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的 经验和教训告诉我们,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和单一的经济调节方式不能有效地促进生产力的 发展。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市场作 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 展态势也比较好。 第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的事实 说明,计划和市场调节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 求,已成为各国调节经济普遍采用的手段。
计划经济存在的弊端
1、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2、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权力过于集中 3、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
4、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苏联计划经济时代
购物排长龙 食品单调短缺
中国计划经济时代
抢购 吃饭穿衣都要票
回 忆
一提起粮票,家住老北京城南、已到花甲之年的刘先 生立即如数家珍。他说,那年代,粮票就是人们的“命根 子”,没有粮票注定挨饿。 刘先生还记得,粮票给他的生活中带来的一段小插曲。 1979年6月,住在北方的他和对象商量好,不操办婚礼, 把省下来的钱用来旅行结婚。旅行结婚之前,最重要的一 桩大事,就是必须准备足够的全国粮票,否则出门就要挨 饿。因为,到外地饭店吃饭时,光有钱而没有全国粮票, 饭店是不会卖主食给顾客吃的。 刘先生与妻子到上海、杭州、南京等地旅行结婚,一 晃10多天过去,仍游兴未尽。但是,他们携带的全国粮票 已经用完。无奈之下,刘先生只好用2市斤江苏省粮票, 在南京买了10个馒头,然后与爱妻一路省着吃,勉强回了 北京。
毛概资料第08章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创新型国家的着眼点: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 创新型国家的着眼点: 内 容 途经 核心: 核心: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 学技术的战略基点 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 指导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 发展、 发展、引领未来 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 关键:是深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 创新体系。 创新体系。 主体: 主体:企业 软环境: 软环境: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文化氛 围
1、经济发展方式
内涵 意义 途经
200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000 2006年我国GDP总量达到27000 年我国GDP总量达到 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 GDP总量的 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5.5% 左右。 左右。但是我们为此消耗了多 少能源和资源呢? 少能源和资源呢?能源消耗达 到了24.6亿吨标准煤, 24.6亿吨标准煤 到了24.6亿吨标准煤,大约占 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 15%左右 世界能源消耗的15%左右。钢材 消耗量达到了3.88亿吨, 3.88亿吨 消耗量达到了3.88亿吨,大约 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 30%。 占世界钢材消耗的30%。水泥消 耗了12.4亿吨, 12.4亿吨 耗了12.4亿吨,大约占世界水 泥消耗量的54% 54%。 泥消耗量的54%。
近些年来,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保 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 但是无论是过去还是将 来,都不是评功摆好的 时候。 时候。我的脑子里是充 满了忧患。 满了忧患。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 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 合
毛中特毛概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重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6、生态文明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①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道路。
②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③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提出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1987年邓小平再次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利,就可以利用。
④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⑤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八章课件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统筹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是指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活动。 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主要是处理 好东中西部的关系、沿海与内地的关系。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的三个层次
东部:较发达(辽、京、冀、津、鲁、 苏、沪、浙、闽、粤、琼 )
中部:次发达(黑、吉、晋、豫、皖、鄂、 湘、赣 )
本节的提纲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 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 的科学发展观。
特点 内容 意义
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产 业竞争力的提高;有利于保证我国经济 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有利 于扩大就业,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 优势;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本节的提纲
一、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好”与“快”有机结合 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道路 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五、统筹区域发展 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邓小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 民族团结、山河秀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重要措施
中央
政财 策政
东部
利
技
税
术
西部
基人特 础才色 设工产 施程业
毛泽东思想概论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发展不平衡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 应
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二、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过程
1、改革开放前,取消非公有制经济; 2、改革开放初期提出非公有制经济作补充; 3、党的十四大把以公有制主体地位、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方针; 4、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
3、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它们对经 济活动的调节既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有自身 的不足和缺陷
资源配置两种方式的优缺点
(1)计划(经济)——“看得见的手” 特点:自觉性、事前性、
宏观性 长处:宏观调控 缺陷:微观领域
(2)市场(经济)——“看不见的手” 特点:自发性、事后性、微观性 长处:微观领域 弱点:宏观领域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一)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规范的企业产权制度为主 体,以企业承担有限责任为特征的新型企业制度。
特征: 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
典型形式:
公司制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改革经历的
第一阶段
扩权让利,重 点是调整国家 与企业的责权
经济体制是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特定生产关系的具 体形式和运行方式,它包括社会组织和管理经济的具 体制度、形式和方法以及经济运行方式。
(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相互关系 关系 决定
反作用
(三)我国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条件
客观条件:
集中全国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条件 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的影响;
HOME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毛概 第八章
参考资料:改革开放以来有关个体经济、私营经济 提法的演变
●1987年——1997年 1987年《关于 把农村改革引向深入的决定》,第 一次提出对私营经济也应采取“允许存在、加强管理、 兴利抑弊、逐步引导的方针”。同年十三大第一次公 开明确认可私营经济的合法存在,提出了鼓励个体经 济和私营经济的方针。 1988年,七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指出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 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 营经济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同年,我国开始对私营 企业进行登记。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我国经济体制的演进 1. 20世纪50年代—78年12月,确立并实行高 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评价 必须承认,这种体制曾发挥了积极的历 史性作用。 也要看到,这种体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其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共性与个性 的统一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993 年11月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 同发展 (2)转变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建立适应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宏观调控体系;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二)我国经济体制的演进 1. 20世纪50年代—78年12月,确立并实行高度集 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特定历史背景下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 客观方面:苏联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取得的巨大成就 的影响; 与特定条件下我国确定的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解放区经济管理方法的影响。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8章
正文 . 第八章
第 18 页
08
中
国建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立 和 完 善 社 会 经主
经 济义
济 体市
建 制场
设 第一节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阶段
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
“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全社 会的”,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的机制。后来,又提出“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计划经济体制: 指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计划经济曾被当
作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传统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市场经济: 简单来说就是在市场机制调节下运行的经济,具体说是一种以市场
机制为资源主要配置方式和经济活动为主要调节手段的社会经济运行方式,与市场 经济相对应的是计划经济。
二是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运用包括
市场在内的各种调节手段,既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防
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正文 . 第八章
第 28 页
08
中
国建
特 色 社 会 主 义
立 和 完 善 社 会 经主
经 济义
济 体市
建 制场
设 第一节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毛泽东指出:我国是一个商品生产很不发达
的国家,很需要有一个发展阶段,必须有计划 地大力发展商品生产。他认为商品生产的命运,
最终和社会生产力的水平有密切关系,如果产品还 不很丰富,某些范围内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仍然 有可能存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重点: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5、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6、生态文明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①1979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应当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才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1981年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方针,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开辟了道路。
②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概念,明确肯定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这是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
③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提出新的运行机制总体上来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
1987年邓小平再次强调,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利,就可以利用。
④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从理论上破除了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制度属性的陈旧观念,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为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⑤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实现了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突破了过去公认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
②作为调节经济的两种手段,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社会化大生产和存在着复杂经济关系的条件下,市场经济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更强的适应性、更显著的优势和较高的效率。
③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本身不具有制度属性,但是,它与社会主义相结合而形成的经济体制则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①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经过20世纪90年代的不断深化改革和建设,20世纪末,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根据实践发展的要求,对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任务。
③2007年,党的十七大根据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的经济发展目标,提出了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要取得重大进展的要求,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④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决定》强调,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遵循这条规律,着力解决市场体系不完善、政府干预过多和监管不到位问题;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公平竞争,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推动可持续发展,促进共同富裕,弥补市场失灵。
这些重大举措,有利于在全党全社会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和根治消极腐败现象。
⑤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在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的同时,市场分割、政府干预过多、市场发育参差不齐、垄断等问题仍比较突出。
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消除在商品市场、资本、劳动力、土地等要素市场中存在的各种体制性障碍,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让商品和各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决定》围绕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对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等五个方面做了具体部署,表明党中央攻克体制机制痼疾、突破利益固化藩篱的坚定决心,必将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⑥2013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致力于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这是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当前,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政府职能转换还不到位,给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阻碍。
《决定》提出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明确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健全宏观调控政策体系、形成参与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机制,深化投资体制改革、完善发展成果考核评价体系;要全面正确履行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职责和能力,加强地方政府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要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统筹党政群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
这必将更好地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真正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2011年真题第22题,多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它一方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另一方面又必然体现社会主义的制度特征。
主要表现在:(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1)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没有正确的认识。
原因在于长期以来只是抽象地从社会主义一般原理出发,而没有切实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
(2)1997年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基本根据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基础,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②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生产社会化程度还不高,发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
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公有制经济,也包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非公有制经济。
把非公有制经济纳入到基本经济制度之中,是因为它们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一样,也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而不是因为它们也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2011年真题第6题,单选)(注意:这里一定要区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前者包括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后者只包括公有制经济)2.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党的十六大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则——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必须亳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1)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①所有制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②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支柱和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性质的根本体现。
③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
④我国对所有制结构的改革,是以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前提的。
(2)正确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实质和核心是全体社会成员或者部分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实现了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平等。
(3)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的范围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4)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占优势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这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些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5)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6)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①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②公有制经济的性质体现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所有制作为生产关系的基础,有公有制与私有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区别。
③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2012年真题第6题,单选),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