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第2课时)导学案 湘教版必修1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学习目标 1.掌握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2.明确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及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3.理解地球上昼夜长短变化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及其变化规律。

4.能够解释四季、五带的形成。

一、地球的公转1.轨道:地球绕①__________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②____________面。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③________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④________上。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⑤________向⑥________。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⑦________。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⑧________年,约为⑨________日⑩______时⑪________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⑫________面与⑬____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⑭________。

也可以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⑮________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原因:由于⑯____________的存在,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⑰________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⑱__________移动、各地⑲____________的变化、⑳____________的变化以及○21________的更替、○22________的划分。

3.五带:○23______________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

○24____________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

○25________________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

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26_________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27________。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28______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29______,向○30______、○31______两侧逐渐○32________。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教案:第一单元第三节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及其应用一、教材分析:地球在公转过程中产生的地理现象: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2.昼夜长短的变化、3.四季更替、五带等自然地理现象。

还应分析这些现象对地理环境的形成和变化,以及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六、通过动画演示,能归纳并且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八、联系生活实际,正确应用正午太阳高度三、教学重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计算方法、应用四、教学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五、教学方法图例分析,自主归纳六、学生分析知识比较抽象,要求学生具备空间思维能力,对于难于想象的地理空间,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辅助,变抽象为具体,并且结合实际分析这些地理现象对人类活动所具有的意义。

七、课前准备多媒体辅助课件,投影仪等,给学生分发学案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提问考查上节课相关知识点课本14页材料:去年6月,赵亮的父母在“阳光花园”购买了一套位于一层的住房。

今年1月,全家入住后,发现阳光全被前排楼房挡住了。

他感到很疑惑,那天看房时,小院内阳光充足,怎么才过了几个月,阳光就被挡住了呢?你能帮赵亮分析原因吗?(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使地球表面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因时因地而变化。

这种变化可以用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定性地描述。

昼夜长短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反映了太阳辐射的强弱。

㈠、正午太阳高度的定义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当地地方时为12时,白昼的一半。

【补充】直射光线的画法:①过地心②和晨昏线垂直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flash动画演示】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完整版)地球公转导学案

(完整版)地球公转导学案

【学习目标】:1、了解地球公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特点。

2、理解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成因及其纬度变化规律。

3、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了解五带的划分及各带日照情况。

4、能够准确画出两分两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示意图,并说明地球上不同地带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学法指导】1、独学〔15分钟〕〔1〕读课本及相关资料用黑色笔做相关标记。

〔2〕填写导学案。

2、对学〔5分钟〕相互检查预习结果,提出预习疑问。

3、群学、小组展示〔20分钟〕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成果,老师补充指导〔5分钟〕。

【自学导航】梳理主干知识一、地球公转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地球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_______________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2、旋转中心:___________3、周期:一恒星年_____________________4、速度5、沿着地球公转的方向,从远日点——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变____再变_____.(选:快慢)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1)过地心且与地轴垂直的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_;地球公转轨道平面称为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黄赤交角。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____________。

2)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不同位置,地表接受______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__)是有变化的。

太阳直射的范围最北到达_________,最南到达______________。

北半球__________(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__;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南移,到了__________〔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__________;冬至日〔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之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北返,_________〔_________〕,太阳直射___________;到了__________,太阳再次直射23°26′N。

第3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 精品导学案附配套练习

第3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 精品导学案附配套练习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主备:周营营审核:授课人:课时:1课时[学习目标] 1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黄赤交角。

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3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

【学习重、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形成。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太阳光线对于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递减。

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

②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③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不同和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

例1:极昼的南北极为何冰雪不融呢?总结:某处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与最小值最大值最小值(2)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

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

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昼短。

总结:太阳直射的半球;太阳直射点向某半球移动,那个半球(3)四季更替。

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

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

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

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

(4)五带划分。

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

(湘教版)必修一:1_3_2《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湘教版)必修一:1_3_2《地球的公转》导学案(含答案)

第2课时地球的公转[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演示,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

2.理解黄赤交角的概念及大小,理解其对太阳直射点移动状况的影响。

3.绘图分析说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和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总结出四季更替的原因。

一、地球的公转1.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叫公转轨道。

地球公转轨道面叫①__________。

地球公转的轨道是一个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②________上。

2.方向:沿公转轨道自③____向④____。

3.速度:每天向东移动约⑤____。

4.周期:地球公转的周期为⑥____年,约为⑦____日⑧____时⑨____分。

5.黄赤交角:地球的赤道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叫黄赤交角,约为⑩_____。

也能够说地轴与黄道面之间约呈⑪____的夹角。

二、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原因:因为⑫____________的存有,使得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⑬________位置不同。

2.表现: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⑭____________的变化以及⑮________的更替、⑯________的划分。

3.五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是一年之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称为热带。

⑰____________之内,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称为寒带。

南、北半球热带与寒带之间,是南、北温带。

4.正午太阳高度:太阳相对于⑱________________叫太阳高度,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⑲____。

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⑳____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在太阳光直射的纬线最○21____,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5.昼夜长短变化: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昼○22____夜○23____,纬度越高,昼越○24____,夜越○25____,在北极圈内,出现太阳整日不落的○26________现象;在南半球则昼○27____夜○28____,纬度越高,昼越○29____,夜越○30____,在南极圈内,出现○31________现象;○32______上各地的昼夜长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

高一地理导学案9---地球公转的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超实用2016最新

高一地理导学案9---地球公转的意义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超实用2016最新

课题: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教学目标: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和季节变化规律。

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方法总结、跟踪检测。

自主学习:一.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1.太阳高度角:阅读教材P23第二自然段内容,独立思考完成。

(1)太阳高度,也叫太阳高度角,指 的高度角。

(2)画出下图中A 点处的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常用h 表示,读图完成(在横线上填> < =)。

A 点的太阳高度:h 0B 点的太阳高度:h 0C 点的太阳高度:h 0D 点的太阳高度:h 0 总结规律:昼半球(白昼) h 0 夜半球(黑夜) h 0 晨昏线(日出日落) h 02.正午太阳高度角某地地方时 时的时候,太阳高度角达到一天中最大值,称为正午太阳高度角。

二.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一)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1.读教材P22图1-16、图1-17、图1-18中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布图,完成。

地面AA总结规律:由 所在的纬线向________递减;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___,越远越____。

(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根据下图提示,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并完成表格。

地点 位置 达到最大值时间达到最小值时间A 北回归线以北B 北回归线C 赤道与 北回归线之间D 赤道与 南回归线之间 E南回归线以南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方法节气 太阳直射点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大小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春秋分 _______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_______向______递减。

夏至日 _______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_______向______递减。

冬至日_______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从_______向______递减。

H=90°-∣所在地纬度+或-直射点纬度∣。

当所在地与直射点同为南半球或者同在北半球时,用-号,当所在地与直射点一个在南半球,一个在北半球时,用+号。

简单记为:H=90°—两地纬度差四.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举例1、确定经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纬度相差1度正午太阳高度相差1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

必修一同步导学案:1.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

必修一同步导学案:1.2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2)
课题:——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二)姓名:
一:学习目标
掌握正午太阳高度角纬度变化规律及季节变化规律。
二:课前预习
1.太阳高度:太阳光线于的夹角。在某一时刻,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90°)向四周降低,至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为。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时的太阳高度。纬度相同(或同一条纬线上)的各地,在同一天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C.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的地区D.北极圈以北所有地区
2.一个人在赤道上看太阳,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总是在他的北方
B.太阳总是在他的南方
C.既可以看到太阳在他的南方,也可以看到太阳在他的北方
D.太阳不可能在他的南方
3.下列四个节日中,符合“太阳直射点正在北移,但仍在南半球”这一事实的是()
A.元旦B.国际劳动节C.国际儿童节D.中国国庆节
日最小。
(2)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地理纬度+23°26′;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地理纬度-23°26′;
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90°-当地地理纬度。
(3)北极点的最大太阳高度在夏至日,为;赤道上的最小太阳高度在春秋分日,为。
2.我们当地,哪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哪一天达到最小值?上课的今天之后的一段时间,正午太阳高度将变大还是变小?
(4)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最接近近日点的是___。
(5)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是在___至___期间。
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达到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范围是(包括赤道)。
春分日和秋分日:上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为。
夏至日——冬至日是: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三:课堂研讨

学案-地球公转的意义

学案-地球公转的意义

地球公转的意义【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

2.理解黄赤交角以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1.熟练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提高判读光照图的能力。

2.学会运用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1.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3.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学习过程】知识梳理【第1课时】一、地球公转的特点1.公转方向、轨道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着___________公转,其公转轨道为接近___________,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___________上。

2.公转周期地球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为___________,称为1恒星年。

3.公转速度随着地球公转,日地距离不断变化。

每年___________,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位于远日点附近,公转速度___________。

二、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1.黄赤交角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平面叫_____平面。

通过地心与地球自转轴垂直的平面叫______平面。

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简称黄赤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是______,在一定时期内可以分属于南北不同半球,两点纬度差为两点的______。

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______、冬至日朝向______,______日影最短(等于0)。

大于L=h·cotH(H:______正午太阳高度)。

(6)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太阳能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α)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H)______,如图,α+H =______时效果最佳。

合作探究【合作探究1】探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1.请在图1-2-5中标出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所在的位置,并用平滑的曲线接起来表示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

3.根据观测结果,归纳当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与物体影长的变化关系,试总结正午太阳角的计算方法。

当堂检测1.2011年的春节是2月3日,这天地球处于下图中哪一点的位置()A.甲B.乙C.丙D.丁2.下列我国节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最快的是()A.清明节B.元旦C.中秋节D.国庆节读“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图”,回答第3题。

公转意义导学案

公转意义导学案

高一地理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学习目标】1 能够准确画出并理解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地球的光照示意图。

2.明白地球上不同地带的正午太阳高度及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自主学习】地球公转的意义:①春分至秋分,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半球,是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夏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1.昼夜长短变化②秋分至次年春分,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半球,是半球日照时间最短的季节。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于夜长,纬度越高,昼越夜越。

冬至日,北半球各地昼,夜,北极圈内出现现象。

南半球相反。

③春秋分:太阳直射,全球。

④赤道上:终年。

①同一时刻:由直射点向递减。

②夏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一年中的最小值。

③冬至日: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一年中最大值;达一年中的最小值。

④春秋分:由向南北两极递减。

①四季的形成:除赤道外,同纬度地区,和随季节而变化,也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形成四季。

3.四季更替②天文四季:以,划分。

③气候四季(北温带为例):春季月;夏季月;秋季月;冬季月4.地球五带:界限:【自我检测】1.在下列各纬度中,一年中既没有太阳直射,又没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 A.67°N B.21°S C.50°N D.89°S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3.下列日期中,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最小的一天是: ( ) A.国际劳动节 B.儿童节 C.我国国庆节 D.我国教师节4.春分日下列地方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A.北回归线B.南回归线C.赤道D.北极圈5.国庆节我们的昼夜长短情况及其变化趋势是:()A.昼长夜短,白昼在变长B.昼长夜短,白昼在变短C.昼短夜长,白昼在变长D.昼短夜长,白昼在变短6.北温带许多国家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一般将夏季定为: ( ) A.4、5、6三个月 B.5、6、7三个月 C.6、7、8三个月 D.7、8、9三个月7.读“太阳照射图”回答:(1)此时北半球的节气是:_ _ 日。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2课时)高一地理教案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2课时)高一地理教案

房山高级中学高一地理教案 编号:06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第2课时)【课程标准解析】1.了解昼夜长短变化的原因及规律。

2.了解四季更替的现象并解释四季形成的原因。

3.了解五带的形成原因、五带的分布与界限。

【重、难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教法:归纳、多媒体、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三:公转的地理意义——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同一纬度地区一年内随季节的变化,如下图合作探究:1、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方,昼与夜的长度有什么规律?2、北半球哪一天白昼最长?哪一天最短?哪一天极昼范围最大?哪一极夜范围最大? (教师点拨) ☆自主学习四:通过学生自学完成学案内容合作探究6: 如果地轴与黄道面垂直,地球表面还有没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有四季和五带的变化吗?若黄赤交角变大或变小,五带的范围会如何变化?若黄赤交角为0呢?【典例剖析】: (教师精讲) 读2003年某日我国四地点日出日落时间表(北京时间),据此回答(1)~(3)题。

地点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① 7:18 16:48 ② 6:54 15:30 ③ 6:36 16:50 ④8:2418:56(1)、四点纬度排列由高到低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④③②① D 、③②④① (2)、此时的地球位置可能是右图的 ( ) A.1位置 B.2位置 C.3位置 D.4位置(3).③位于②的 方向A 、东北B 、东南C 、西北D 、西南 【练习巩固】:读地球公转图,完成下列问题:(1)当地球运行到A 点时,日期是_____________前后,速度_________(快或慢),这时地球的位置接近______________(近日点或远日点)。

(2)当地球运行到D 点时,太阳直射在_________(纬线)。

(3)地球公转一周为365日6时9分10秒,这叫______________年。

(4)若自3月21日至6月22日,地球运行在公转轨道AB 、BC 、CD 、DA 四段中的________段,此时段太阳直射点从赤道起向___________移,一直________移到直射__________。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一、辅导自学(内容、方法、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内容,结合P16图1-3-6 P17图1-3-7完成下列内容阅读教材P16_171.概念(1)太阳高度角:__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的_______出现在正午。

2.变化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变化规律:(1)随纬度的变化:由所在纬度向递减。

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正午太阳高度由;夏至日:太阳直射在,正午太阳高度由;冬至日:太阳直射在,正午太阳高度由;(2)随季节的变化:离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日达到最大值,日达到最小值。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日达到最大值,日达到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每年有次太阳直射。

4、计算:正午太阳高度=90度—纬距太阳能支腿的高度变化5、生活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商品房的采光问题楼间距大小二、讨论小结(合作探究):探究点1:读下列太阳光照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1)此图表示北半球。

(2)此图所示日期是6月22 前后,,北半球节气是夏至。

(3)图中ABCD各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C 点,白昼最短的是 D 点,二者相差12小时。

(4)图中ABCD各点中,此时为早晨6点的是 B 。

C点的时间是 15 点。

北京时间为 2 点。

(5)图中ABCD各点中,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90°的有 AD ;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D ,该点和图中 ABC 等点的角速度相同。

探究点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地球绕日公转的方向。

(2)图中字母所示的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分别是:表示近日点的是 B ,地球经过该点的时间 1月初。

表示远日点的是 E ,地球经过该点的时间是 7月初。

表示北半球夏至的是 D ,冬至的是 A ,春分的是 C ,秋分的是 F 。

(3)地球由A点公转到D点的过程中,扬州的正午太阳高度如何变化由最小到最大三、随堂训练:1.有关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赤道上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相等B.正午太阳高度就纬度分布而言,春秋二分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降低C.正午太阳高度就季节变化而言,赤道以北的纬度,每年6月22日前后达最大值, 12月22日前后达最小值 D.南北回归线上,太阳每年直射两次某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如图)。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三节课时1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三节课时1地球的公转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鲁教版必修1

地球的公转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学习目标定位] 1.通过观察和使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运动,分析说明地球公转运动的特点及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成因和运动规律。

2.通过绘图或计算机演示,说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纬度和时间的变化规律。

3.通过读图、绘图、分析、比较等,培养运用地理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空间思维能力。

一、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围绕太阳运动叫公转,公转的轨道平面叫黄道平面。

2.特点(1)方向:自西向东。

(2)轨道:接近正圆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其中的一个焦点上。

(3)周期:365日6时9分10秒,叫做1恒星年。

(4)速度⎩⎪⎨⎪⎧近日点附近1月初:较快远日点附近7月初:较慢3.黄赤交角及其意义 (1)黄赤交角①概念: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之间的交角,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字母B 。

②数值:23°26′。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①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

②移动规律:③移动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思考1.北极熊每年能比南极的企鹅多晒几天太阳,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答案这主要是由于地球绕日公转速度随日地距离不同而略有变化造成的,在(北半球)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用时较多;而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用时较少。

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概念(1)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2)正午太阳高度:一天中太阳高度的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2.变化原因: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3.变化规律(1)(纬度)空间变化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2)(季节)时间变化思考2.夏至日时,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是否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最大值?为什么?答案不是。

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在太阳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而不是在夏至日,但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夏至日时,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探究点一黄赤交角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探究活动阅读下面材料,分析下列问题。

1.2地球的公转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教师版)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1

1.2地球的公转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教师版)高二年级选择性必修1

20232024学年度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第二节地球的公转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导学案( 教师版)【学习目标】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知识清单】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 . 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 1 ) 太阳高度角: 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的夹角(即太阳在当地的仰角)。

( 2 ) 正午太阳高度: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

2.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 ) 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变化规律:①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②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 2 ) 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规律:①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 赤道以南地区达到全年最小值;③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大值,赤道以北地区达到全年最小值。

【课上检测】3 月21 日,我国某地某同学于北京时间9 时测得太阳高度为20°,北京时间10 时测得太阳高度为30°,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地这天3 月21 日)最大太阳高度为( )A.30° B. 50° C. 60° D. 90°2 该地所处的经纬度是( )A. 30°N,105°EB. 40°N,105°EC. 30°N,135°ED. 40°N,135°E 下图中M表示北半球某地太阳高度角,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3.此日浙江省金华市(约29°N)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约是()A.27°B.80°C.58°D.66°34′4.读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折线图,根据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规律,判断该地点可能位于()°N~90°N°S~90°SC.0°°N之间D.0°°S之间图1为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

高二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

高二地理: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

1.3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高度、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

2. 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大小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

3.能举例说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正午太阳高度大小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学习过程】三、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1.“太阳高度”与“正午太阳高度”概念自主学习1:,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

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值出现在正午,称为。

知识链接1:太阳高度在一天中的变化①日出、日落时刻,太阳光线与地平面平行,太阳高度为0°②从日出到正午,太阳高度由0°逐渐变大,正午12点达到最大,但不一定是90°③从正午到日落,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日落时刻为0°知识链接2:晨线、昏线、昼半球和夜半球上的太阳高度①晨线和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②昼半球上太阳高度大于0°③夜半球上太阳高度小于0°合作探究1:太阳高度:晨昏线上= 度(图中点),直射点上= 度(图中点),昼半球(图中点),夜半球(图中点)。

2.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近大远小”自主学习2: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向南北两侧递减(1)春分和秋分,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2)夏至,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3)冬至,正午太阳高度由向南北两侧递减合作探究2:(1)太阳直射北纬10°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2)如何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计算任意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1°小1°)(3)计算盱眙县城(33ºN ,119ºE )在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3. (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自主学习3:23°26′N 及以北地区H 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日;达最小值的是 日。

23°26′S 及以南地区H 达一年中最大值的是 日;达最小值的是 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学习小组 姓名 组内编号 评价
时间:2016-9 编制:高冰琳 审稿:高一地理组
第三节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第二课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通过动画展示让学生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2. 通过完成探究一,能归纳并学会描述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3. 通过完成探究二,能归纳并学会描述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4.
通过完成巩固应用1、2,能学会运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解释日常生活现象,如影子长短及光照面积的大小变化等。

温故知新
请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画出地球公转方向,并写出字母处代表的节气和日期。

同时在右图中画
【】
一、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
【探究一】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通过观察地球运动动画或分析光照示意图,总结二分二至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同一时刻)
总结:请总结一年中任一时刻,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拓展】
请说出下图中哪条曲线能代表夏至日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A
B
C
【巩固应用1】
)描述图示日期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小结】
【探究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极值)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变化)
【巩固应用2】
右图是“青岛市(36°N )某一窗户朝南的房屋”和“地球公转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公转到图中________位置时,正午射进屋内的阳光面积可达一年中最大。

(2)地球从A 公转到C 位置时,正午屋内的光照面积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

(3)一年中每日正午时刻该房屋的阴影朝向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类作业:必做。

读下图分析回答1-2题:
1.当太阳直射点处在d 位置时,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 )
A .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小值
C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
D .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两极递减 2.当太阳直射点移动从d →a 之间的位置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B .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
C .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
D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 B 类作业:选做 3.为了最大限度利用太阳能,若热水器与地平面的夹角可以随时调整,请问一年内,我校(36°N )的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化规律是?
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