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诸城桃林初中华师大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解答 第4讲 明快简捷—构造方程的妙用(答案)$824520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竞赛培优辅导反证法和构造法(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培优辅导反证法和构造法(含答案)

培优辅导 反证法和构造法一、选择题:1.若假设“整数a,b,c 中恰有一个偶数”不成立,则有( ) A 、a,b,c 都是奇数 B 、a,b,c 都是偶数C 、a,b,c 中至少有两个偶数D 、a,b,c 都是奇数或至少有两个偶数 2.已知△ABC 的周长为18,c b a 、、三边的关系为c b a ≤≤,则( ) A 、a <6 B 、a >6 C 、a >7 D 、6≤a3.A 、B 、C 、D 、E 、F 、六个足球队单循环赛,已知A 、B 、C 、D 、E 五个队已经分别比赛了5、4、3、2、1场,则还未与B 队比赛的球队是( )A 、C 队B 、D 队C 、E 队D 、F 队 4.设等式在实数范围内成立,其中a 、x 、y 是两两不同的实数,则的值是( )A 、3B 、31 C 、2 D 、35 5.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a x 2-2x-3a-2=0的一根大于1,另一根小于1,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或a <-4.B 、a <-4.C 、a >0.D 、-4<a <0.二、填空题6.用反证法证明:“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角是直角或钝角。

”时,第一步应反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不查表可求得=︒5.22cot _________.8.321-+-++x x 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__.9.若28,1422=++=++x xy y y xy x ,则=+y x _________.10.已知))((4)2a c b a c b --=-(且0≠a ,则acb +=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1.设 c b a ,, 为互不相等的非零实数,求证三个方程:022=++c bx ax ,022=++a cx bx ,022=++b ax cx 不可能都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2021年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第 讲 方程与函数

2021年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 第 讲 方程与函数

感谢您使用本资源,本资源是由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制作并分享给广大用户,本资源制作于2020年底,是集实用性、可编辑性为一体。

本资源为成套文件,包含本年级本课的相关资源。

有教案、教学设计、学案、录音、微课等教师最需要的资源。

我们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聘请精英团队,从衡水中学、毛毯厂中学、昌乐中学等名校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师资,精研中、高考,创新教学过程,将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内容整体教给学生。

本资源适用于教师下载后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使用、适合于学生家长下载后打印出来作为同步练习使用、也适用于同学们自己将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整体把握进度和难度,是一个非常好的资源。

如果需要更多成套资料,请微信搜索订阅号“初中英语资源库”,在页面下方找到“资源库”,就能得到您需要的每一份资源(包括小初高12000份主题班会课课件免费赠送!)第十二讲 方程与函数方程思想是指在解决问题时,通过等量关系将已知与未知联系起来,建立方程或方程组,然后运用方程的知识使问题得以解决的方法;函数描述了自然界中量与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函数思想的实质是剔除问题的非本质特征,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研究问题.转化为函数关系去解决.方程与函数联系密切,我们可以用方程思想解决函数问题,也可以用函数思想讨论方程问题,在确定函数解析式中的待定系数、函数图象与坐标轴的交点、函数图象的交点等问题时,常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或方程组;而在讨论方程、方程组的解的个数、解的分布情况等问题时,借助函数图象能获得直观简捷的解答.【例题求解】【例1】 若关于的方程mx x =-1有解,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可以利用绝对值知识讨论,也可以用函数思想探讨:作函数x y -=1,mx y =函数图象,原方程有解,即两函数图象有交点,依此确定m 的取值范围.【例2】设关于x 的方程09)2(2=+++a x a a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1x ,2x ,且1x <1<2x ,那么a 取值范围是( )A .5272<<-aB .52>a C .72-<a D .0112<<-a思路点拨 因根的表达式复杂,故把原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来解决,即求对应的二次函数与x 轴的交点满足1x <1<2x 的a 的值,注意判别式的隐含制约.【例3】 已知抛物线0)21(22=+-+=a x a x y (0≠a )与x 轴交于两点A(1x ,0),B(2x ,0)( 1x ≠2x ).(1)求a 的取值范围,并证明A 、B 两点都在原点O 的左侧;(2)若抛物线与y 轴交于点C ,且OA+OB =OC 一2,求a 的值.思路点拨 1x 、2x 是方程0)21(22=+-+a x a x 的两个不等实根,于是二次函数问题就可以转化为二次方程问题加以解决,利用判别式,根与系数的关系是解题的切入点.【例4】 抛物线)1(2)45(2212+++-=m x m x y 与y 轴的正半轴交于点C ,与x 轴交于A 、B 两点,并且点B 在A 的右边,△ABC 的面积是△OAC 面积的3倍.(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2)判断△OBC 与△OCA 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思路点拨 综合运用判别式、根与系数关系等知识,可判定对应方程根的符号特征、两实根的关系,这是解本例的关键.对于(1),建立关于m 的等式,求出m 的值;对于(2)依m 的值分类讨论.【例5】 已知抛物线q px x y ++=2上有一点M(,0y )位于x 轴下方.(1)求证:此抛物线与轴交于两点;(2)设此抛物线与x 轴的交点为A(1x ,0),B(,0),且1x <2x ,求证:1x <0x <2x .思路点拨 对于(1),即要证042>-q p ;对于(2),即要证0))((2010<--x x x x .注:(1)抛物线与x 轴交点问题常转化为二次方程根的个数、根的符号特征、根的关系来探讨,需综合运用判别式、韦达定理等知识.(2)对较复杂的二次方程实根分布问题,常转化为用函数的观点来讨论,基本步骤是: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对应函数图象,由确定函数图象大致位置的约束条件建立不等式组.(3) 一个关于二次函数图象的命题:已知二次函数c bx ax y ++=2(0≠a )的图象与x 轴交于A (1x ,0),B(,0)两点,顶点为C .①△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442=-ac b .②△ABC 是等边三角形的充要条件是:△=1242=-ac b学历训练1.已知关于x 的函数1)1(2)6(2++-++=m x m x m y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则m 的取值范围是 .2.已知抛物线23)1(2----=k x k x y 与x 轴交于A (α,0),B(β,0)两点,且1722=+βα,则=k .3.已知二次函数y=kx 2+(2k -1)x —1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x 1、x 2(x 1<x 2),则对于下列结论:①当x=-2时,y=l ;②当x>x 2,时,y>O ;③方程kx 2+l(2k -1)x —l=O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 1、x 2;④x 1<-l ,x 2>-l ;⑤x 2-x 1=kk 241+,其中所有正确的结论是 (只需填写序号) .4.设函数)5(4)1(2+-+-=k x k x y 的图象如图所示,它与x 轴交于A 、B 两点,且线段OA 与OB 的长的比为1:4,则k =( ).A .8B .一4C .1lD .一4或115.已知:二次函数y =x 2+bx+c 与x 轴相交于A(x 1,0)、B(x 2,0)两点,其顶点坐标为P(-2b ,4b -4c 2),AB =|x 1-x 2|,若S △APB =1,则b 与c 的关系式是 ( ) A .b 2-4c+1= 0 B .b 2-4c -1=0 C .b 2-4c+4=0 D .b 2-4c -4=06.已知方程1+=ax x 有一个负根而且没有正根,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A .a >-1B .a =1C .a ≥1D .非上述答案7.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O 为坐标原点,A 、B 是x 轴正半轴上的两点,点A 在点B 的左侧,如图,二次函数y=ax 2+bx +c (a ≠0)的图象经过点A 、B ,与y 轴相交于点C .(1)a 、c 的符号之间有何关系?(2)如果线段OC 的长度是线段OA 、OB 长度的比例中项,试证a 、c 互为倒数;(3)在(2)的条件下,如果b=-4,AB=43,求a 、c 的值.8.已知:抛物线c bx ax y ++=2过点A(一1,4),其顶点的横坐标为21,与x 轴分别交于B(x 1,0)、C(x 2,0)两点(其中且1x <2x ),且132221=+x x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及顶点E 的坐标;(2)设此抛物线与y 轴交于D 点,点M 是抛物线上的点,若△MBO 的面积为△DOC 面积的32倍,求点M 的坐标. 9.已知抛物线m mx x y 223212--=交x 轴于A (1x ,0)、B (2x ,0),交y 轴于C 点,且1x <0<2x ,()1122+=+CO OB AO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2)在x 轴的下方是否存在着抛物线上的点P ,使∠APB 为锐角,若存在,求出P 点的横坐标的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0.设m 是整数,且方程0232=-+mx x 的两根都大于59-而小于73,则= .11.函数732+-=x x y 的图象与函数63322+-+-=x x x x y 的图象的交点个数是 .12.已知a 、b 为抛物线2))((----=d c x c x y 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b a <,则b c c a -+-的值为 .13.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k ,使得二次方程0)23()12(2=+--+k x k x 有两个实数根,且两根都在2与4之间?如果有,试确定k 的取值范围;如果没有,试述理由.14.设抛物线452)12(2++++=a x a x y 的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 (1)求a 的值;(2)求61832-+a a 的值.15.已知以x 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23842---=n nx x y ,该二次函数图象与x 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的差的平方等于关于x 的方程0)4)(1(2)67(2=++++-n n x n x 的一整数根,求n 的值.16.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开口向上且不过原点O ,顶点坐标为(1,一2),与x 轴交于点A ,B ,与y 轴交于点C ,且满足关系式OB OA OC ⋅=2.(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2)求△ABC 的面积.17.设p 是实数,二次函数p px x y --=22的图象与x 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 (1x ,0)、B (2x ,0).(1)求证:032221>++p x px ;(2)若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2-p ,求P 的最大值.(参考答案精品“正版”资料系列,由本公司独创。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大全 (含竞赛答题技巧)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大全 (含竞赛答题技巧)
思路点拨:通过讨论,脱去绝对值符号,把绝对值方程转化为一般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
【例5】已知实数 、 、 、 互不相等,且 ,试求 的值.思路点拨:运用连等式,通过迭代把 、 、 用 的代数式表示,由解方程求得 的值.
注:一元二次方程常见的变形形式有:
(1)把方程 ( )直接作零值多项式代换;
(2)把方程 ( )变形为 ,代换后降次;
11、已知 、 是有理数,方程 有一个根是 ,则 的值为.
12、已知 是方程 的一个正根.则代数式 的值为.
13、对于方程 ,如果方程实根的个数恰为3个,则m值等于()
A、1B、2 C、 D、2.5
14、自然数 满足 ,这样的 的个数是()
A、2 B、1 C、3 D、4
15、已知 、 都是负实数,且 ,那么 的值是()
20、如图,锐角△ABC中,PQRS是△ABC的内接矩形,且S△ABC= S矩形PQRS,其中 为不小于3的自然数.求证: 需为无理数.
参考答案
第二讲 判别式——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
为了检查产品质量是否合格,工厂里通常使用各种检验仪器,为了辨别钞票的真伪,银行里常常使用验钞机,类似地,在解一元二次方程有关问题时,最好能知道根的特性:如是否有实数根,有几个实数根,根的符号特点等.我们形象地说,判别式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在以下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利用判别式,判定方程实根的个数、根的特性;
运用判别式,建立等式、不等式,求方程中参数或参数的取值范围;
通过判别式,证明与方程相关的代数问题;
借助判别式,运用一元二次方程必定有解的代数模型,解几何存在性问题、最值问题.
【例题求解】
【例1】 已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 的取值范围是.(广西中考题)

最全最新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讲解构造法

最全最新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讲解构造法

初中数学竞赛专题讲解构造法1、构造法的概念:在解答某些数学题时,通过对条件于结论的充分剖析,有时会联想出一种适当的辅助模型,式子、方程、函数、不等式、某些特殊类型等,以次进行构造,往往能使问题转化,使问题中原来隐晦部清的关系和性质展现出来,从而简捷地解决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构造法。

2、常用构造的方法:①构造式子(恒等式,不等式);②构造方差;③构造方程;④构造几何图形;⑤构造函数。

一、基础过关1.已知13,1322=-=-b b a a ,求22b a a b +的值;2.代数式的最小值为 .3.已知方程0132=-+x x 的两实数根为α、β,不解方程求ββα34322++的值。

4.若关于的方程的所有根都是比1小的正实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5.已知实数、、满足,求证:.6.求所有的实数,使得 .7.设0,求证.9)12(422+-++x x x 012)1(22=-+-mx x m m a b c 0))((<+++c b a c a )(4)(2c b a a c b ++>-x xx x x 111-+-=10<<z y x ,,1)1()1()1(<-+-+-x z z y y x8.已知关于的方程有四个不同的实根,求的取值范围.二、例题讲解构造恒等式或不等式例1:设、、、都为实数,,满足()()()()111221221a b a b a b a b ++=++=,求证:.练习1:已知, 1=abc ,2=++c b a ,3222=++c b a ,则代数式111111-++-++-+b ca a bc c ab 的值为( )A 、1B 、21-C 、2D 、32-练习2:已知a 、b 、c 均为正实数,满足3=++=++=++c a ac c b bc b a ab ,则()()()111+++c b a 的值为( )A 、10B 、9C 、8D 、7练习3:已知x 、y 、z 为实数,且5=++z y x ,3=++zx yz xy ,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 A 、1,-1 B 、1,313- C 、1,313 D 、313,1-构造几何图形x k x x =+-1322k 1a 2a 1b 2b 21a a ≠1))(())((22211211-=++=++b a b a b a b a例2:求代数式的最小值.练习1:已知a 、b 是正数,且2=+b a ,求4122+++=b a y 的最小值。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之一构造法之构造方程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之一构造法之构造方程

初中数学解题方法之一构造法之构造方程构造法是初中数学解题的常用方法之一,它通过构造合适的问题结构,将问题转化为可解的方程或等式,从而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构造方程是其中一种常见的构造法。

构造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先找出问题中的未知量和已知条件,然后通过逻辑推理或运用已知条件,构造出一个或多个与问题有关的关系式,最终得到方程,并解方程求解。

下面以一些具体的数学问题为例,介绍构造方程的基本步骤和一些常用的技巧。

1.确定未知量和已知条件:首先要明确问题中的未知量是什么,已知条件有哪些。

例如,问题中可能涉及到未知数的个数、长度、面积等。

2.运用逻辑关系或条件构造方程:根据问题中的逻辑关系或条件,构造方程。

可以采用等量关系、比例关系等。

3.解方程求解:得到方程后,通过计算求解方程,得到未知量的值。

下面通过几个具体问题的例子,来说明构造方程的应用。

例1:甲、乙两人同时从甲地骑自行车去乙地,甲总共骑了3小时,乙总共骑了2小时,两人相遇时甲比乙多骑36千米。

已知甲比乙骑得快一半,求甲、乙各骑的速度。

设甲的速度为x千米/小时,乙的速度为y千米/小时。

根据题意可得出以下的逻辑关系或条件:甲的骑行时间:3小时乙的骑行时间:2小时甲比乙多骑36千米甲比乙骑得快一半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构造出方程:甲的速度x乘以时间3小时等于乙的速度y乘以时间2小时再加上36千米。

即:3x=2y+36根据方程,我们可以求解未知量的值。

将方程进行变形:2y=3x-36y=(3x-36)/2由于甲比乙骑得快一半,即:x=(3x-36)/2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甲的速度是24千米/小时,乙的速度是12千米/小时。

例2:已知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求正方形的面积。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厘米。

根据题意可得出以下的逻辑关系或条件: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根据已知条件,可以构造出方程:周长就是4条边的长度之和,所以可以得到:4x=20解这个方程,可以得到正方形的边长是5厘米。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二分册) - 副本

全国初中数学竞赛辅导(初二分册) - 副本

初二数学竞赛班讲义第一讲因式分解(一) (1)第二讲因式分解(二) (10)第三讲实数的若干性质和应用 (17)第四讲分式的化简与求值 (26)第五讲恒等式的证明 (34)第六讲代数式的求值 (44)第七讲根式及其运算 (52)第八讲非负数 (63)第九讲一元二次方程 (73)第十讲三角形的全等及其应用 (81)第十一讲勾股定理与应用 (90)第十二讲平行四边形 (101)第十三讲梯形 (108)第十四讲中位线及其应用 (116)第十五讲相似三角形(一) (124)第十六讲相似三角形(二) (132)第十八讲归纳与发现 (153)第十九讲特殊化与一般化 (162)第二十讲类比与联想 (171)第二十一讲分类与讨论 (180)第二十二讲面积问题与面积方法 (188)第二十三讲几何不等式 (197)第二十六讲含参数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问题 (222)第二十七讲列方程解应用问题中的量与等量 (230)第二十八讲怎样把实际问题化成数学问题(一) (239)第二十九讲生活中的数学(一) (247)第三十讲生活中的数学(二) (254)复习题 (260)自测题 (268)自测题一 (268)自测题二 (270)自测题三 (271)自测题四 (273)自测题五 (274)复习题解答 (276)自测题解答 (304)自测题一 (304)自测题二 (309)自测题三 (314)自测题四 (321)自测题五 (327)第一讲因式分解(一)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方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1.运用公式法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1)a2-b2=(a+b)(a-b);(2)a2±2ab+b2=(a±b)2;(3)a3+b3=(a+b)(a2-ab+b2);(4)a3-b3=(a-b)(a2+ab+b2).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5)a2+b2+c2+2ab+2bc+2ca=(a+b+c)2;(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7)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正整数;(8)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偶数;(9)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奇数.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例1 分解因式:(1)-2x5n-1y n+4x3n-1y n+2-2x n-1y n+4;(2)x3-8y3-z3-6xyz;(3)a2+b2+c2-2bc+2ca-2ab;(4)a7-a5b2+a2b5-b7.解 (1)原式=-2x n-1y n(x4n-2x2n y2+y4)=-2x n-1y n[(x2n)2-2x2n y2+(y2)2]=-2x n-1y n(x2n-y2)2=-2x n-1y n(x n-y)2(x n+y)2.(2)原式=x3+(-2y)3+(-z)3-3x(-2y)(-Z)=(x-2y-z)(x2+4y2+z2+2xy+xz-2yz).(3)原式=(a2-2ab+b2)+(-2bc+2ca)+c2=(a-b)2+2c(a-b)+c2=(a-b+c)2.本小题可以稍加变形,直接使用公式(5),解法如下:原式=a2+(-b)2+c2+2(-b)c+2ca+2a(-b)=(a-b+c)2(4)原式=(a7-a5b2)+(a2b5-b7)=a5(a2-b2)+b5(a2-b2)=(a2-b2)(a5+b5)=(a+b)(a-b)(a+b)(a4-a3b+a2b2-ab3+b4)=(a+b)2(a-b)(a4-a3b+a2b2-ab3+b4)例2 分解因式:a3+b3+c3-3abc.本题实际上就是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证明前面给出的公式(6).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公式(a+b)3=a3+3a2b+3ab2+b3的正确性,现将此公式变形为a3+b3=(a+b)3-3ab(a+b).这个式也是一个常用的公式,本题就借助于它来推导.解原式=(a+b)3-3ab(a+b)+c3-3abc=[(a+b)3+c3]-3ab(a+b+c)=(a+b+c)[(a+b)2-c(a+b)+c2]-3ab(a+b+c)=(a+b+c)(a2+b2+c2-ab-bc-ca).说明公式(6)是一个应用极广的公式,用它可以推出很多有用的结论,例如:我们将公式(6)变形为a3+b3+c3-3abc显然,当a+b+c=0时,则a3+b3+c3=3abc;当a+b+c>0时,则a3+b3+c3-3abc ≥0,即a3+b3+c3≥3abc,而且,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如果令x=a3≥0,y=b3≥0,z=c3≥0,则有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z.这也是一个常用的结论.例3 分解因式:x15+x14+x13+…+x2+x+1.分析这个多项式的特点是:有16项,从最高次项x15开始,x的次数顺次递减至0,由此想到应用公式a n-b n来分解.解因为x16-1=(x-1)(x15+x14+x13+…x2+x+1),所以说明在本题的分解过程中,用到先乘以(x-1),再除以(x-1)的技巧,这一技巧在等式变形中很常用.2.拆项、添项法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逆运算.在多项式乘法运算时,整理、化简常将几个同类项合并为一项,或将两个仅符号相反的同类项相互抵消为零.在对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时,需要恢复那些被合并或相互抵消的项,即把多项式中的某一项拆成两项或多项,或者在多项式中添上两个仅符合相反的项,前者称为拆项,后者称为添项.拆项、添项的目的是使多项式能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因式分解.例4 分解因式:x3-9x+8.分析本题解法很多,这里只介绍运用拆项、添项法分解的几种解法,注意一下拆项、添项的目的与技巧.解法1 将常数项8拆成-1+9.原式=x3-9x-1+9=(x3-1)-9x+9=(x-1)(x2+x+1)-9(x-1)=(x-1)(x2+x-8).解法2 将一次项-9x拆成-x-8x.原式=x3-x-8x+8=(x3-x)+(-8x+8)=x(x+1)(x-1)-8(x-1)=(x-1)(x2+x-8).解法3 将三次项x3拆成9x3-8x3.原式=9x3-8x3-9x+8=(9x3-9x)+(-8x3+8)=9x(x+1)(x-1)-8(x-1)(x2+x+1)=(x-1)(x2+x-8).解法4 添加两项-x2+x2.原式=x3-9x+8=x3-x2+x2-9x+8=x2(x-1)+(x-8)(x-1)=(x-1)(x2+x-8).说明由此题可以看出,用拆项、添项的方法分解因式时,要拆哪些项,添什么项并无一定之规,主要的是要依靠对题目特点的观察,灵活变换,因此拆项、添项法是因式分解诸方法中技巧性最强的一种.例5 分解因式:(1)x9+x6+x3-3;(2)(m2-1)(n2-1)+4mn;(3)(x+1)4+(x2-1)2+(x-1)4;(4)a3b-ab3+a2+b2+1.解 (1)将-3拆成-1-1-1.原式=x9+x6+x3-1-1-1=(x9-1)+(x6-1)+(x3-1)=(x3-1)(x6+x3+1)+(x3-1)(x3+1)+(x3-1)=(x3-1)(x6+2x3+3)=(x-1)(x2+x+1)(x6+2x3+3).(2)将4mn拆成2mn+2mn.原式=(m2-1)(n2-1)+2mn+2mn=m2n2-m2-n2+1+2mn+2mn=(m2n2+2mn+1)-(m2-2mn+n2)=(mn+1)2-(m-n)2=(mn+m-n+1)(mn-m+n+1).(3)将(x2-1)2拆成2(x2-1)2-(x2-1)2.原式=(x+1)4+2(x2-1)2-(x2-1)2+(x-1)4=[(x+1)4+2(x+1)2(x-1)2+(x-1)4]-(x2-1)2=[(x+1)2+(x-1)2]2-(x2-1)2=(2x2+2)2-(x2-1)2=(3x2+1)(x2+3).(4)添加两项+ab-ab.原式=a3b-ab3+a2+b2+1+ab-ab=(a3b-ab3)+(a2-ab)+(ab+b2+1)=ab(a+b)(a-b)+a(a-b)+(ab+b2+1)=a(a-b)[b(a+b)+1]+(ab+b2+1)=[a(a-b)+1](ab+b2+1)=(a2-ab+1)(b2+ab+1).说明 (4)是一道较难的题目,由于分解后的因式结构较复杂,所以不易想到添加+ab-ab,而且添加项后分成的三项组又无公因式,而是先将前两组分解,再与第三组结合,找到公因式.这道题目使我们体会到拆项、添项法的极强技巧所在,同学们需多做练习,积累经验.3.换元法换元法指的是将一个较复杂的代数式中的某一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并用一个新的字母替代这个整体来运算,从而使运算过程简明清晰.例6 分解因式:(x2+x+1)(x2+x+2)-12.分析将原式展开,是关于x的四次多项式,分解因式较困难.我们不妨将x2+x看作一个整体,并用字母y来替代,于是原题转化为关于y 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问题了.解设x2+x=y,则原式=(y+1)(y+2)-12=y2+3y-10=(y-2)(y+5)=(x2+x-2)(x2+x+5)=(x-1)(x+2)(x2+x+5).说明本题也可将x2+x+1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今x2+x+1=u,一样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试一试.例7 分解因式:(x2+3x+2)(4x2+8x+3)-90.分析先将两个括号内的多项式分解因式,然后再重新组合.解原式=(x+1)(x+2)(2x+1)(2x+3)-90=[(x+1)(2x+3)][(x+2)(2x+1)]-90=(2x2+5x+3)(2x2+5x+2)-90.令y=2x2+5x+2,则原式=y(y+1)-90=y2+y-90=(y+10)(y-9)=(2x2+5x+12)(2x2+5x-7)=(2x2+5x+12)(2x+7)(x-1).说明对多项式适当的恒等变形是我们找到新元(y)的基础.例8 分解因式:(x2+4x+8)2+3x(x2+4x+8)+2x2.解设x2+4x+8=y,则原式=y2+3xy+2x2=(y+2x)(y+x)=(x2+6x+8)(x2+5x+8)=(x+2)(x+4)(x2+5x+8).说明由本题可知,用换元法分解因式时,不必将原式中的元都用新元代换,根据题目需要,引入必要的新元,原式中的变元和新变元可以一起变形,换元法的本质是简化多项式.例9分解因式:6x4+7x3-36x2-7x+6.解法1 原式=6(x4+1)+7x(x2-1)-36x2=6[(x4-2x2+1)+2x2]+7x(x2-1)-36x2=6[(x2-1)2+2x2]+7x(x2-1)-36x2=6(x2-1)2+7x(x2-1)-24x2=[2(x2-1)-3x][3(x2-1)+8x]=(2x2-3x-2)(3x2+8x-3)=(2x+1)(x-2)(3x-1)(x+3).说明本解法实际上是将x2-1看作一个整体,但并没有设立新元来代替它,即熟练使用换元法后,并非每题都要设置新元来代替整体.解法2原式=x2[6(t2+2)+7t-36]=x2(6t2+7t-24)=x2(2t-3)(3t+8)=x2[2(x-1/x)-3][3(x-1/x)+8]=(2x2-3x-2)(3x2+8x-3)=(2x+1)(x-2)(3x-1)(x+3).例10 分解因式:(x2+xy+y2)-4xy(x2+y2).分析本题含有两个字母,且当互换这两个字母的位置时,多项式保持不变,这样的多项式叫作二元对称式.对于较难分解的二元对称式,经常令u=x+y,v=xy,用换元法分解因式.解原式=[(x+y)2-xy]2-4xy[(x+y)2-2xy].令x+y=u,xy=v,则原式=(u2-v)2-4v(u2-2v)=u4-6u2v+9v2=(u2-3v)2=(x2+2xy+y2-3xy)2=(x2-xy+y2)2.练习一1.分解因式:(2)x10+x5-2;(4)(x5+x4+x3+x2+x+1)2-x5.2.分解因式:(1)x3+3x2-4;(2)x4-11x2y2+y2;(3)x3+9x2+26x+24;(4)x4-12x+323.3.分解因式:(1)(2x2-3x+1)2-22x2+33x-1;(2)x4+7x3+14x2+7x+1;(3)(x+y)3+2xy(1-x-y)-1;(4)(x+3)(x2-1)(x+5)-20.第二讲因式分解(二)1.双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时,我们常用十字相乘法.对于某些二元二次六项式(ax2+bxy+cy2+dx+ey+f),我们也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例如,分解因式2x2-7xy-22y2-5x+35y-3.我们将上式按x降幂排列,并把y当作常数,于是上式可变形为2x2-(5+7y)x-(22y2-35y+3),可以看作是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对于常数项而言,它是关于y的二次三项式,也可以用十字相乘法,分解为即-22y2+35y-3=(2y-3)(-11y+1).再利用十字相乘法对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分解所以原式=[x+(2y-3)][2x+(-11y+1)]=(x+2y-3)(2x-11y+1).上述因式分解的过程,实施了两次十字相乘法.如果把这两个步骤中的十字相乘图合并在一起,可得到下图:它表示的是下面三个关系式:(x+2y)(2x-11y)=2x2-7xy-22y2;(x-3)(2x+1)=2x2-5x-3;(2y-3)(-11y+1)=-22y2+35y-3.这就是所谓的双十字相乘法.用双十字相乘法对多项式ax2+bxy+cy2+dx+ey+f进行因式分解的步骤是:(1)用十字相乘法分解ax2+bxy+cy2,得到一个十字相乘图(有两列);(2)把常数项f分解成两个因式填在第三列上,要求第二、第三列构成的十字交叉之积的和等于原式中的ey,第一、第三列构成的十字交叉之积的和等于原式中的dx.例1 分解因式:(1)x2-3xy-10y2+x+9y-2;(2)x2-y2+5x+3y+4;(3)xy+y2+x-y-2;(4)6x2-7xy-3y2-xz+7yz-2z2.解 (1)原式=(x-5y+2)(x+2y-1).(2)原式=(x+y+1)(x-y+4).(3)原式中缺x2项,可把这一项的系数看成0来分解.原式=(y+1)(x+y-2).(4)原式=(2x-3y+z)(3x+y-2z).说明 (4)中有三个字母,解法仍与前面的类似.2.求根法我们把形如a n x n+a n-1x n-1+…+a1x+a0(n为非负整数)的代数式称为关于x 的一元多项式,并用f(x),g(x),…等记号表示,如f(x)=x2-3x+2,g(x)=x5+x2+6,…,当x=a时,多项式f(x)的值用f(a)表示.如对上面的多项式f(x)f(1)=12-3×1+2=0;f(-2)=(-2)2-3×(-2)+2=12.若f(a)=0,则称a为多项式f(x)的一个根.定理1(因式定理) 若a是一元多项式f(x)的根,即f(a)=0成立,则多项式f(x)有一个因式x-a.根据因式定理,找出一元多项式f(x)的一次因式的关键是求多项式f(x)的根.对于任意多项式f(x),要求出它的根是没有一般方法的,然而当多项式f(x)的系数都是整数时,即整系数多项式时,经常用下面的定理来判定它是否有有理根.定理2的根,则必有p是a0的约数,q是a n的约数.特别地,当a0=1时,整系数多项式f(x)的整数根均为a n的约数.我们根据上述定理,用求多项式的根来确定多项式的一次因式,从而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例2 分解因式:x3-4x2+6x-4.分析这是一个整系数一元多项式,原式若有整数根,必是-4的约数,逐个检验-4的约数:±1,±2,±4,只有f(2)=23-4×22+6×2-4=0,即x=2是原式的一个根,所以根据定理1,原式必有因式x-2.解法1 用分组分解法,使每组都有因式(x-2).原式=(x3-2x2)-(2x2-4x)+(2x-4)=x2(x-2)-2x(x-2)+2(x-2)=(x-2)(x2-2x+2).解法2 用多项式除法,将原式除以(x-2),所以原式=(x-2)(x2-2x+2).说明在上述解法中,特别要注意的是多项式的有理根一定是-4的约数,反之不成立,即-4的约数不一定是多项式的根.因此,必须对-4的约数逐个代入多项式进行验证.例3 分解因式:9x4-3x3+7x2-3x-2.分析因为9的约数有±1,±3,±9;-2的约数有±1,±为:所以,原式有因式9x2-3x-2.解 9x4-3x3+7x2-3x-2=9x4-3x3-2x2+9x2-3x-2=x2(9x3-3x-2)+9x2-3x-2=(9x2-3x-2)(x2+1)=(3x+1)(3x-2)(x2+1)说明若整系数多项式有分数根,可将所得出的含有分数的因式化为整系数因式,如上题中的因式可以化为9x2-3x-2,这样可以简化分解过程.总之,对一元高次多项式f(x),如果能找到一个一次因式(x-a),那么f(x)就可以分解为(x-a)g(x),而g(x)是比f(x)低一次的一元多项式,这样,我们就可以继续对g(x)进行分解了.3.待定系数法待定系数法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应用很广泛,这里介绍它在因式分解中的应用.在因式分解时,一些多项式经过分析,可以断定它能分解成某几个因式,但这几个因式中的某些系数尚未确定,这时可以用一些字母来表示待定的系数.由于该多项式等于这几个因式的乘积,根据多项式恒等的性质,两边对应项系数应该相等,或取多项式中原有字母的几个特殊值,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解出待定字母系数的值,这种因式分解的方法叫作待定系数法.例4 分解因式:x2+3xy+2y2+4x+5y+3.分析由于(x2+3xy+2y2)=(x+2y)(x+y),若原式可以分解因式,那么它的两个一次项一定是x+2y+m和x+y+n的形式,应用待定系数法即可求出m和n,使问题得到解决.解设x2+3xy+2y2+4x+5y+3=(x+2y+m)(x+y+n)=x2+3xy+2y2+(m+n)x+(m+2n)y+mn,比较两边对应项的系数,则有解之得m=3,n=1.所以原式=(x+2y+3)(x+y+1).说明本题也可用双十字相乘法,请同学们自己解一下.例5 分解因式:x4-2x3-27x2-44x+7.分析本题所给的是一元整系数多项式,根据前面讲过的求根法,若原式有有理根,则只可能是±1,±7(7的约数),经检验,它们都不是原式的根,所以,在有理数集内,原式没有一次因式.如果原式能分解,只能分解为(x2+ax+b)(x2+cx+d)的形式.解设原式=(x2+ax+b)(x2+cx+d)=x4+(a+c)x3+(b+d+ac)x2+(ad+bc)x+bd,所以有由bd=7,先考虑b=1,d=7有所以原式=(x2-7x+1)(x2+5x+7).说明由于因式分解的唯一性,所以对b=-1,d=-7等可以不加以考虑.本题如果b=1,d=7代入方程组后,无法确定a,c的值,就必须将bd=7的其他解代入方程组,直到求出待定系数为止.本题没有一次因式,因而无法运用求根法分解因式.但利用待定系数法,使我们找到了二次因式.由此可见,待定系数法在因式分解中也有用武之地.练习二1.用双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1)x2-8xy+15y2+2x-4y-3;(2)x2-xy+2x+y-3;(3)3x2-11xy+6y2-xz-4yz-2z2.2.用求根法分解因式:(1)x3+x2-10x-6;(2)x4+3x3-3x2-12x-4;(3)4x4+4x3-9x2-x+2.3.用待定系数法分解因式:(1)2x2+3xy-9y2+14x-3y+20;(2)x4+5x3+15x-9.第三讲实数的若干性质和应用实数是高等数学特别是微积分的重要基础.在初中代数中没有系统地介绍实数理论,是因为它涉及到极限的概念.这一概念对中学生而言,有一定难度.但是,如果中学数学里没有实数的概念及其简单的运算知识,中学数学也将无法继续学习下去了.例如,即使是一元二次方程,只有有理数的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用的.因此,适当学习一些有关实数的基础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基本方法,不仅是为高等数学的学习打基础,而且也是初等数学学习所不可缺少的.本讲主要介绍实数的一些基本知识及其应用.用于解决许多问题,例如,不难证明:任何两个有理数的和、差、积、商还是有理数,或者说,有理数对加、减、乘、除(零不能做除数)是封闭的.性质1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能写成有限小数(整数可以看作小数点后面为零的小数)或循环小数的形式,反之亦然.例1分析要说明一个数是有理数,其关键要看它能否写成两个整数比的形式.证设两边同乘以100得②-①得99x=261.54-2.61=258.93,无限不循环小数称为无理数.有理数对四则运算是封闭的,而无理是说,无理数对四则运算是不封闭的,但它有如下性质.性质2 设a为有理数,b为无理数,则(1)a+b,a-b是无理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在实数集内,没有最小的实数,也没有最大的实数.任意两个实数,可以比较大小.全体实数和数轴上的所有点是一一对应的.在实数集内进行加、减、乘、除(除数不为零)运算,其结果仍是实数(即实数对四则运算的封闭性).任一实数都可以开奇次方,其结果仍是实数;只有当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时,才能开偶次方,其结果仍是实数.例2分析证所以分析要证明一个实数为无限不循环小数是一件极难办到的事.由于有理数与无理数共同组成了实数集,且二者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所以,判定一个实数是无理数时,常常采用反证法.证用反证法.所以p一定是偶数.设p=2m(m是自然数),代入①得4m2=2q2,q2=2m2,例4 若a1+b1a=a2+b2a(其中a1,a2,b1,b2为有理数,a为无理数),则a1=a2,b1=b2,反之,亦成立.分析设法将等式变形,利用有理数不能等于无理数来证明.证将原式变形为(b1-b2)a=a2-a1.若b1≠b2,则反之,显然成立.说明本例的结论是一个常用的重要运算性质.是无理数,并说明理由.整理得由例4知a=Ab,1=A,说明本例并未给出确定结论,需要解题者自己发现正确的结有理数作为立足点,以其作为推理的基础.例6 已知a,b是两个任意有理数,且a<b,求证:a与b之间存在着无穷多个有理数(即有理数集具有稠密性).分析只要构造出符合条件的有理数,题目即可被证明.证因为a<b,所以2a<a+b<2b,所以说明构造具有某种性质的一个数,或一个式子,以达到解题和证明的目的,是经常运用的一种数学建模的思想方法.例7 已知a,b是两个任意有理数,且a<b,问是否存在无理数α,使得a<α<b成立?即由①,②有存在无理数α,使得a<α<b成立.b4+12b3+37b2+6b-20的值.分析因为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所以不可能把一个无理数的小数部分一位一位确定下来,这样涉及无理数小数部分的计算题,往往是先估计它的整数部分(这是容易确定的),然后再寻求其小数部分的表示方法.14=9+6b+b2,所以b2+6b=5.b4+12b3+37b2+6b-20=(b4+2·6b3+36b2)+(b2+6b)-20=(b2+6b)2+(b2+6b)-20 =52+5-20=10.例9 求满足条件的自然数a,x,y.解将原式两边平方得由①式变形为两边平方得例10 设a n是12+22+32+…+n2的个位数字,n=1,2,3,…,求证:0.a1a2a3…a n…是有理数.分析有理数的另一个定义是循环小数,即凡有理数都是循环小数,反之循环小数必为有理数.所以,要证0.a1a2a3…a n…是有理数,只要证它为循环小数.因此本题我们从寻找它的循环节入手.证计算a n的前若干个值,寻找规律:1,5,4,0,5,1,0,4,5,5,6,0,9,5,0,6,5,9,0,0,1,5,4,0,5,1,0,4,…发现:a20=0,a21=a1,a22=a2,a23=a3,…,于是猜想:a k+20=a k,若此式成立,说明0.a1a2…a n…是由20个数字组成循环节的循环小数,即下面证明a k+20=a k.令f(n)=12+22+…+n2,当f(n+20)-f(n)是10的倍数时,表明f(n+20)与f(n)有相同的个位数,而f(n+20)-f(n)=(n+1)2+(n+2)2+…+(n+20)2=10(2n2+42·n)+(12+22+…+202).由前面计算的若干值可知:12+22+…+202是10的倍数,故a k+20=a k成立,所以0.a1a2…a n…是一个有理数.练习三1.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有理数,哪些是无理数?为什么?5.设α,β为有理数,γ为无理数,若α+βγ=0,求证:α=β=0.第四讲分式的化简与求值分式的有关概念和性质与分数相类似,例如,分式的分母的值不能是零,即分式只有在分母不等于零时才有意义;也像分数一样,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这一性质是分式运算中通分和约分的理论根据.在分式运算中,主要是通过约分和通分来化简分式,从而对分式进行求值.除此之外,还要根据分式的具体特征灵活变形,以使问题得到迅速准确的解答.本讲主要介绍分式的化简与求值.例1 化简分式:分析直接通分计算较繁,先把每个假分式化成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再化简将简便得多.=[(2a+1)-(a-3)-(3a+2)+(2a-2)]说明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将假分式写成整式与真分式之和的形式.例2 求分式当a=2时的值.分析与解先化简再求值.直接通分较复杂,注意到平方差公式:a2-b2=(a+b)(a-b),可将分式分步通分,每一步只通分左边两项.例3 若abc=1,求分析本题可将分式通分后,再进行化简求值,但较复杂.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解法.解法1 因为abc=1,所以a,b,c都不为零.解法2 因为abc=1,所以a≠0,b≠0,c≠0.例4 化简分式:分析与解三个分式一齐通分运算量大,可先将每个分式的分母分解因式,然后再化简.说明互消掉的一对相反数,这种化简的方法叫“拆项相消”法,它是分式化简中常用的技巧.例5 化简计算(式中a,b,c两两不相等):似的,对于这个分式,显然分母可以分解因式为(a-b)(a-c),而分子又恰好凑成(a-b)+(a-c),因此有下面的解法.解说明本例也是采取“拆项相消”法,所不同的是利用例6 已知:x+y+z=3a(a≠0,且x,y,z不全相等),求分析本题字母多,分式复杂.若把条件写成(x-a)+(y-a)+(z-a)=0,那么题目只与x-a,y-a,z-a有关,为简化计算,可用换元法求解.解令x-a=u,y-a=v,z-a=w,则分式变为u2+v2+w2+2(uv+vw+wu)=0.由于x,y,z不全相等,所以u,v,w不全为零,所以u2+v2+w2≠0,从而有说明从本例中可以看出,换元法可以减少字母个数,使运算过程简化.例7 化简分式:适当变形,化简分式后再计算求值.(x-4)2=3,即x2-8x+13=0.原式分子=(x4-8x3+13x2)+(2x3-16x2+26x)+(x2-8x+13)+10=x2(x2-8x+13)+2x(x2-8x+13)+(x2-8x+13)+10=10,原式分母=(x2-8x+13)+2=2,说明本例的解法采用的是整体代入的方法,这是代入消元法的一种特殊类型,应用得当会使问题的求解过程大大简化.解法1 利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分式问题.(1)若a+b+c≠0,由等比定理有所以a+b-c=c,a-b+c=b,-a+b+c=a,于是有(2)若a+b+c=0,则a+b=-c,b+c=-a,c+a=-b,于是有说明比例有一系列重要的性质,在解决分式问题时,灵活巧妙地使用,便于问题的求解.解法2 设参数法.令则a+b=(k+1)c,①a+c=(k+1)b,②b+c=(k+1)a.③①+②+③有2(a+b+c)=(k+1)(a+b+c),所以 (a+b+c)(k-1)=0,故有k=1或 a+b+c=0.当k=1时,当a+b+c=0时,说明引进一个参数k表示以连比形式出现的已知条件,可使已知条件便于使用.练习四1.化简分式:2.计算:3.已知:(y-z)2+(z-x)2+(x-y)2=(x+y-2z)2+(y+z-2x)2+(z+x-2y)2,的值.第五讲恒等式的证明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是初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它涉及的基础知识较多,主要有整式、分式与根式的基本概念及运算法则,因式分解的知识与技能技巧等等,因此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是学好初中代数必备的基本功之一.本讲主要介绍恒等式的证明.首先复习一下基本知识,然后进行例题分析.两个代数式,如果对于字母在允许范围内的一切取值,它们的值都相等,则称这两个代数式恒等.把一个代数式变换成另一个与它恒等的代数式叫作代数式的恒等变形.恒等式的证明,就是通过恒等变形证明等号两边的代数式相等.证明恒等式,没有统一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采用不同的变形技巧,使证明过程尽量简捷.一般可以把恒等式的证明分为两类:一类是无附加条件的恒等式证明;另一类是有附加条件的恒等式的证明.对于后者,同学们要善于利用附加条件,使证明简化.下面结合例题介绍恒等式证明中的一些常用方法与技巧.1.由繁到简和相向趋进恒等式证明最基本的思路是“由繁到简”(即由等式较繁的一边向另一边推导)和“相向趋进”(即将等式两边同时转化为同一形式).例1 已知x+y+z=xyz,证明:x(1-y2)(1-z2)+y(1-x2)(1-z2)+z(1-x2)(1-y2)=4xyz.分析将左边展开,利用条件x+y+z=xyz,将等式左边化简成右边.证因为x+y+z=xyz,所以左边=x(1-z2-y2-y2z2)+y(1-z2-x2+x2z2)+(1-y2-x2+x2y2)=(x+y+z)-xz2-xy2+xy2z2-yz2+yx2+yx2z2-zy2-zx2+zx2y2=xyz-xy(y+x)-xz(x+z)-yz(y+z)+xyz(xy+yz+zx)=xyz-xy(xyz-z)-xz(xyz-y)-yz(xyz-x)+xyz(xy+yz+zx)=xyz+xyz+xyz+xyz=4xyz=右边.说明本例的证明思路就是“由繁到简”.例2 已知1989x2=1991y2=1993z2,x>0,y>0,z>0,且证令1989x2=1991y2=1993z2=k(k>0),则又因为所以所以说明本例的证明思路是“相向趋进”,在证明方法上,通过设参数k,使左右两边同时变形为同一形式,从而使等式成立.2.比较法a=b(比商法).这也是证明恒等式的重要思路之一.例3 求证:分析用比差法证明左-右=0.本例中,这个式子具有如下特征:如果取出它的第一项,把其中的字母轮换,即以b代a,c代b,a代c,则可得出第二项;若对第二项的字母实行上述轮换,则可得出第三项;对第三项的字母实行上述轮换,可得出第一项.具有这种特性的式子叫作轮换式.利用这种特性,可使轮换式的运算简化.证因为所以所以说明本例若采用通分化简的方法将很繁.像这种把一个分式分解成几个部分分式和的形式,是分式恒等变形中的常用技巧.全不为零.证明:(1+p)(1+q)(1+r)=(1-p)(1-q)(1-r).同理所以所以(1+p)(1+q)(1+r)=(1-p)(1-q)(1-r).说明本例采用的是比商法.3.分析法与综合法根据推理过程的方向不同,恒等式的证明方法又可分为分析法与综合法.分析法是从要求证的结论出发,寻求在什么情况下结论是正确的,这样一步一步逆向推导,寻求结论成立的条件,一旦条件成立就可断言结论正确,即所谓“执果索因”.而综合法正好相反,它是“由因导果”,即从已知条件出发顺向推理,得到所求结论.证要证a2+b2+c2=(a+b-c)2,只要证a2+b2+c2=a2+b2+c2+2ab-2ac-2bc,只要证ab=ac+bc,只要证c(a+b)=ab,只要证这最后的等式正好是题设,而以上推理每一步都可逆,故所求证的等式成立.说明本题采用的方法是典型的分析法.例6 已知a4+b4+c4+d4=4abcd,且a,b,c,d都是正数,求证:a=b=c=d.证由已知可得a4+b4+c4+d4-4abcd=0,(a2-b2)2+(c2-d2)2+2a2b2+2c2d2-4abcd=0,所以(a2-b2)2+(c2-d2)2+2(ab-cd)2=0.因为(a2-b2)2≥0,(c2-d2)2≥0,(ab-cd)2≥0,所以a2-b2=c2-d2=ab-cd=0,所以(a+b)(a-b)=(c+d)(c-d)=0.又因为a,b,c,d都为正数,所以a+b≠0,c+d≠0,所以a=b,c=d.所以ab-cd=a2-c2=(a+c)(a-c)=0,所以a=c.故a=b=c=d成立.说明本题采用的方法是综合法.4.其他证明方法与技巧求证:8a+9b+5c=0.a+b=k(a-b),b+c=2k(b-c),(c+a)=3k(c-a).所以6(a+b)=6k(a-b),3(b+c)=6k(b-c),2(c+a)=6k(c-a).以上三式相加,得6(a+b)+3(b+c)+2(c+a)=6k(a-b+b-c+c-a),即8a+9b+5c=0.说明本题证明中用到了“遇连比设为k”的设参数法,前面的例2用的也是类似方法.这种设参数法也是恒等式证明中的常用技巧.例8 已知a+b+c=0,求证2(a4+b4+c4)=(a2+b2+c2)2.分析与证明用比差法,注意利用a+b+c=0的条件.左-右=2(a4+b4+c4)-(a2+b2+c2)2=a4+b4+c4-2a2b2-2b2c2-2c2a2=(a2-b2-c2)2-4b2c2=(a2-b2-c2+2bc)(a2-b2-c2-2bc)=[a2-(b-c)2][a2-(b+c)2]=(a-b+c)(a+b-c)(a-b-c)(a+b+c)=0.所以等式成立.说明本题证明过程中主要是进行因式分解.分析本题的两个已知条件中,包含字母a,x,y和z,而在求证的结论中,却只包含a,x和z,因此可以从消去y着手,得到如下证法.证由已知说明本题利用的是“消元”法,它是证明条件等式的常用方法.例10 证明:(y+z-2x)3+(z+x-2y)3+(x+y-2z)3=3(y+z-2x)(z+x-2y)(x+y-2z).分析与证明此题看起来很复杂,但仔细观察,可以使用换元法.令y+z-2x=a,①z+x-2y=b,②x+y-2z=c,③则要证的等式变为a3+b3+c3=3abc.联想到乘法公式: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所以将①,②,③相加有a+b+c=y+z-2x+z+x-2y+x+y-2z=0,所以a3+b3+c3-3abc=0,所以(y+z-2x)3+(z+x-2y)3+(x+y-2z)3=3(y+z-2x)(z+x-2y)(x+y-2z).说明由本例可以看出,换元法也可以在恒等式证明中发挥效力.例11 设x,y,z为互不相等的非零实数,且求证:x2y2z2=1.分析本题x,y,z具有轮换对称的特点,我们不妨先看二元的所以x2y2=1.三元与二元的结构类似.证由已知有①×②×③得x2y2z2=1.说明这种欲进先退的解题策略经常用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中.总之,从上面的例题中可以看出,恒等式证明的关键是代数式的变形技能.同学们要在明确变形目的的基础上,深刻体会例题中的常用变形技能与方法,这对以后的数学学习非常重要.练习五1.已知(c-a)2-4(a-b)(b-c)=0,求证:2b=a+c.2.证明:(x+y+z)3xyz-(yz+zx+xy)3=xyz(x3+y3+z3)-(y3z3+z3x3+x3y3).3.求证:5.证明:6.已知x2-yz=y2-xz=z2-xy,求证:x=y=z或x+y+z=0.7.已知an-bm≠0,a≠0,ax2+bx+c=0,mx2+nx+p=0,求证:(cm-ap)2=(bp-cn)(an-bm).第六讲代数式的求值代数式的求值与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关系十分密切.许多代数式是先化简再求值,特别是有附加条件的代数式求值问题,往往需要利用乘法公式、绝对值与算术根的性质、分式的基本性质、通分、约分、根式的性质等等,经过恒等变形,把代数式中隐含的条件显现出来,化简,进而求值.因此,求值中的方法技巧主要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技能、技巧和方法.下面结合例题逐一介绍.1.利用因式分解方法求值因式分解是重要的一种代数恒等变形,在代数式化简求值中,经常被采用.分析 x的值是通过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给出的,若解出x后,再求值,将会很麻烦.我们可以先将所求的代数式变形,看一看能否利用已知条件.解已知条件可变形为3x2+3x-1=0,所以6x4+15x3+10x2=(6x4+6x3-2x2)+(9x3+9x2-3x)+(3x2+3x-1)+1=(3x2+3x-1)(2z2+3x+1)+1=0+1=1.说明在求代数式的值时,若已知的是一个或几个代数式的值,这时要尽可能避免解方程(或方程组),而要将所要求值的代数式适当变形,再将已知的代数式的值整体代入,会使问题得到简捷的解答.例2 已知a,b,c为实数,且满足下式:。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初三〕第一讲 分式的运算[知识点击]1、 分局部式:真分式化为另几个真分式的和,一般先将分母分解因式,后用待定系数法进展。

2、 综合除法:多项式除以多项式可类似于是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可列竖式来进展。

3、 分式运算:实质就是分式的通分与约分。

[例题选讲]例1.化简2312++x x + 6512++x x + 12712++x x 解:原式= )2)(1(1++x x + )3)(2(1++x x + )4)(3(1++x x = 11+x - 21+x + 21+x - 31+x + 31+x - 41+x =)4)(1(3++x x 例2. z z y x -+ = y z y x +- = x z y x ++- ,且xyz ≠0,求分式xyz x z z y y x ))()((+-+的值。

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解:易知:z y x + = y z x + = x z y + =k 那么⎪⎩⎪⎨⎧=+=+=+)3()2()1(kx z y ky z x kz y x 〔1〕+〔2〕+〔3〕得:(k-2)(x+y+z)=0 k=2 或 x+y+z=0 假设k=2那么原式= k 3 = 8 假设 x+y+z=0,那么原式= k 3=-1 例3.设 12+-mx x x =1,求 12242+-x m x x 的值。

解:显然X 0≠,由x m x x 12+- =1 ,那么 x +x 1 = m + 1 ∴ 22241x x m x +- = x2 + 21x- m2= (x +x 1)2-2 –m2 =( m +1)2-2- m2= 2m -1 ∴原式=121-m 例4.多项式3x 3 +ax 2 +3x +1 能被x 2+1整除,求a的值。

解: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13313232+++++x ax x X ax1- a=0 ∴ a=1例5:设n为正整数,求证311⨯ + 511⨯ + …… +)12)(12(1+-n n < 21 证:左边=21〔1 - 31 + 31 - 51 + …… + 121-n - 121+n 〕 aaax ax xO x -++++1133223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21〔1- 121+n 〕 ∵n 为正整数,∴121+n < 1 ∴1- 121+n < 1 故左边< 21[小结归纳]1、局部分式的通用公式:)(1k x x + = k 1 〔x 1 - k x +1〕 2、参数法是解决比例问题特别是连比问题时非常有效的方法,其优点在于设连比值为K ,将连等式化为假设干个等式,把各字母页脚下载后可删除,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用同一字母的解析式表示,从而给解题带来方便。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第4讲明快简捷—构造方程的妙用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第4讲明快简捷—构造方程的妙用

第四讲明快简捷—结构方程的妙用有些数学识题固然表面与一元二次方程没关,可是假如我们能结构一元二次方程,那么就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丰富的知识与方法协助解题,结构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是:1.利用根的定义结构当已知等式拥有同样的结构,便可把某两个变元当作是对于某个字母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2.利用韦达定理逆定理结构若问题中有形如x y a ,xy b 的关系式时,则x 、y可看作方程z2az b0 的两实根.3.确立主元结构对于含有多个变元的等式,能够将等式整理为对于某个字母的一元二次方程.成功的结构是成立在敏锐的察看、适合的变形、宽泛的联想的基础之上的;成功的结构能收到明快简捷、声东击西的成效.注:很多半学识题表面上看难以求解,但假如我们创建性地运用已知条件,以已知条件为素材,以所求结论为方向,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结构出一种协助问题及其数学形式,就能使问题在新的形式下获取简解,这就是解题中的“结构”策略,结构图形,结构方程、结构函数、结构反例是常用结构方法.【例题求解】【例 1】已知x、 y 是正整数,而且xy x y 23 , x2 y xy2120 ,则 x2y 2.思路点拨x 2y2(x y) 2 2 xy ,变形题设条件,可视x y 、 xy 为某个一元二次方程两根,这样问题可从整体上获取简解.【例2】若ab1,且有 5a220019 0及 9b22001b 5 0,则a的值是()a bA .9B.5C.2001D.2001 5959思路点拨第二个方程可变形为520019 0 ,这样两个方程拥有同样的结构,从利用b 2b定义结构方程下手.【例 3】已知实数a、 b 知足 a 2ab b2 1 ,且 t ab a2b2,求t的取值范围.思路点拨由两个等式可求出 a b 、 ab 的表达式,这样既能够从配方法下手,又能从结构方程的角度去探究,有较大的思想空间.【例 4】已知实数a、 b 、c知足 a b c 2 , abc 4 .(1)求 a 、b、 c 中最大者的最小值;(2) 求 a b c 3 的最小值.思路点拨不如设 a≥ b,a≥ c,由条件得 b c 2 a, bc 4.结构以 b、c 为实根的一元二a次方程,经过△≥ 0 探究a的取值范围,并以此为基础去解(2) .注:结构一元二次方程,在问题有解的前提下,运用鉴别式△≥0,成立含参数的不等式,减小范围迫近求解,在求字母的取值范围,求最值等方面有宽泛的应用.【例5】试求出这样的四位数,它的前两位数字与后两位数字分别构成的二位数之和的平方,恰巧等于这个四位数.(2003 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思路点拨设前后两个二位数分别为x ,y ,则有( x y) 2100x y ,将此方程整理成对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在方程有解的前提下,运用鉴别式确立y (或x )的取值范围.学历训练1.若方程 m2 x 2( 2m 3) x10 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是s ,则 s 的取值范围是.2 .如图,在Rt △ ABC中,斜边AB=5,CD⊥AB ,已知BC 、 AC 是一元二次方程x2(2m1)x4( m1)0 的两个根,则m 的值是.3.已知a、b知足 a 22a10 , b 22b 1 0 ,则ab =.b a4.已知210 ,210 ,,则的值为 ()A . 2B. -2C. -1D. 05.已知梯形 ABCD的对角线 AC 与 BD 订交于点 O,若 S△AOB=4, S△COD= 9,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 S 的最小值为 ()A .21B. 25C. 26D. 366.如图,菱形 A6CD 的边长是5,两条对角线交于O 点,且 AO 、BO 的长分别是对于x 的方程的根,则m 的值为 ()A.一 3 B . 5C.5 或一 3n 一 5 或 37.已知 p 22 p 5 0, 5q22q 1 0,此中 p 、 q 为实数,求p21的值.q 28.已知x和 y 是正整数,而且知足条件xy x y 71, x 2 y xy 2880 ,求 x2y 2的值.9.已知 3m22m 5 0 , 5n 22n 3 0 ,此中 m、 n 为实数,则m 1 =.n10.假如a、、c为互不相等的实数,且知足关系式b2c22a216a 14与bc a24a 5,b那么 a 的取值范围是.11.已知 5 x22y 22xy 14x 10y 17 0 ,则x =, y =.;12.如图,在 Rt△ ABC 中,∠ ACB = 90°, AC =b,AB = c,若 D 、E 分别是 AB 和 AB 延伸线上的两点,BD=BC ,CE⊥CD,则以 AD 和 AE 的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13.已知a、 b 、c均为实数,且a b c0 , abc 2 ,求 a b c 的最小值.14.设实数a、 b 、c知足 a 2bc8a70,求 a 的取值范围.2c 2bc6a6b0S梯形ABCD13,梯形的高AE=53,且15.如图,梯形 ABCD 中, AD ∥BC , AD =AB ,82S ABC1113 .AD BC40(1)求∠ B 的度数;(2)设点 M 为梯形对角线AC 上一点, DM 的延伸线与 BC 订交于点 F,当 S ADM1253,32求作以 CF、 DF 的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16.如图,已知△ ABC 和平行于 BC 的直线 DE ,且△ BDE 的面积等于定值k 2,那么当 k 2与△ BDE 之间知足什么关系时,存在直线DE,有几条 ?参照答案。

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件-第22章-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4课时)

华师版九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件-第22章-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第4课时)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22.2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第4课时 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
新课引入
观察与思考
用公式法求下列方程的根:
1 2x2 x 2 0;
用公式法 解一元二次 方程的一般 步骤
2 1 x2 x 1 0;
4
33x2 2 3x 1 0;
4 x2 x 1 0.
(1)把方程化为一般形
随堂即练
2.不解方程,判别关于x的方程 x2 2 2kx k 2 0
的根的情况. 解:
课堂总结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情况
当∆>0 时,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当∆=0 时,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当∆<0 时,方程没有实数根. 反之,同样成立!
x b 2a
b2 4ac 4a2 .
思考: 由此我们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可以直接判断
根的情况吗?怎样判断呢?
新课讲解
反过来,对于一元二次方程 ax2 bx c 0(a 0) 有:
1.当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时,有

2.当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时,有

3.当方程没有实数根时,有
.
要点归纳 我们把b2-4ac叫做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 的判别式,常用符号“∆”来表示,用它可以直接判断一元二 次方程ax2+bx+c=0(a≠0)的实数根的情况:
1.不解方程,判别下列方程的根的情况:
1 5 x2 3x 2 0; 2 25 y2 4 20 y;
3 2 x2 3x 1 0.
解:(1)因为∆=(-3)2-4×5×(-2)=9+40=49>0, 所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2)原方程可变形为25y2-20y+4=0. 因为∆=(-20)2-4×25×4=9=400-400=0, 所以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因为∆=( 3 )2-4×2×1=3-8=-5<0, 所以方程没有实数根.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课件.doc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课件.doc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一元一次方程解的讨论甲内容提要1, 方程的解的定义: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例如:方程 2x +6=0, x (x-1)=0, |x|=6, 0x=0, 0x=2的解分别是: x=-3, x=0或x=1, x=±6, 所有的数,无解。

2, 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的情况:化为最简方程ax=b 后,讨论它的解:当a ≠0时,有唯一的解 x=ab ; 当a=0且b ≠0时,无解;当a=0且b =0时,有无数多解。

(∵不论x 取什么值,0x =0都成立)3, 求方程ax=b(a ≠0)的整数解、正整数解、正数解当a |b 时,方程有整数解;当a |b ,且a 、b 同号时,方程有正整数解;当a 、b 同号时,方程的解是正数。

综上所述,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应先化为最简方程ax=b乙例题例1 a 取什么值时,方程a(a -2)x=4(a -2) ①有唯一的解?②无解?③有无数多解?④是正数解?解:①当a ≠0且a ≠2 时,方程有唯一的解,x=a 4 ②当a=0时,原方程就是0x= -8,无解;③当a=2时,原方程就是0x=0有无数多解④由①可知当a ≠0且a ≠2时,方程的解是x=a4,∴只要a 与4同号, 即当a>0且a ≠2时,方程的解是正数。

例2 k 取什么整数值时,方程①k(x+1)=k -2(x -2)的解是整数?②(1-x )k=6的解是负整数?解:①化为最简方程(k +2)x=4当k+2能整除4,即k+2=±1,±2,±4时,方程的解是整数∴k=-1,-3,0,-4,2,-6时方程的解是整数。

②化为最简方程kx=k -6,当k ≠0时x=k k 6 =1-k6, 只要k 能整除6, 即 k=±1,±2,±3,±6时,x 就是整数当 k=1,2,3时,方程的解是负整数-5,-2,-1。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含答案共30讲改好278页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含答案共30讲改好278页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含答案共30讲改好278页初中奥数辅导讲义培优计划(星空课堂)第一讲走进追问求根公式第二讲判别式——二次方程根的检测器第三讲充满活力的韦达定理第四讲明快简捷—构造方程的妙用第五讲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整数解第六讲转化—可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方程第七讲化归—解方程组的基本思想第八讲由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第九讲坐标平面上的直线第十讲抛物线第十一讲双曲线第十二讲方程与函数第十三讲怎样求最值第十四讲图表信息问题第十五讲统计的思想方法第十六讲锐角三角函数第十七讲解直角三角形第十八讲圆的基本性质第十九讲转化灵活的圆中角2第二十讲直线与圆第二十一讲从三角形的内切圆谈起第二十二讲园幂定理第二十三讲圆与圆第二十四讲几何的定值与最值第二十五讲辅助圆第二十六讲开放性问题评说第二十七讲动态几何问题透视第二十八讲避免漏解的奥秘第二十九讲由正难则反切入第三十讲从创新构造入手3第一讲走进追问求根公式形如a某2b某c0(a0)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而公式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最普遍、最具有一般性的方法。

求根公式某1,2bb24ac内涵丰富:它包含了初中阶段已学过的全部代数运算;它回答了2a一元二次方程的诸如怎样求实根、实根的个数、何时有实根等基本问题;它展示了数学的简洁美。

降次转化是解方程的基本思想,有些条件中含有(或可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相关的问题,直接求解可能给解题带来许多不便,往往不是去解这个二次方程,而是对方程进行适当的变形来代换,从而使问题易于解决。

解题时常用到变形降次、整体代入、构造零值多项式等技巧与方法。

【例题求解】【例1】满足(n2n1)n21的整数n有个。

思路点拨:从指数运算律、±1的特征人手,将问题转化为解方程。

【例2】设某1、某2是二次方程某2某30的两个根,那么某134某2219的值等于()A、一4B、8C、6D、0思路点拨:求出某1、某2的值再代入计算,则计算繁难,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根的定义及变形,使多项式降次,如某123某1,某223某2。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9)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9)

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资料(9)一元一次方程解的讨论 甲内容提要1, 方程的解的定义: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元方程的解也叫做根。

例如:方程 2x +6=0, x (x-1)=0, |x|=6, 0x=0, 0x=2的解分别是: x=-3, x=0或x=1, x=±6, 所有的数,无解。

2, 关于x 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根)的情况:化为最简方程ax=b 后, 讨论它的解:当a ≠0时,有唯一的解 x=ab ; 当a=0且b ≠0时,无解;当a=0且b =0时,有无数多解。

(∵不论x 取什么值,0x =0都成立) 3, 求方程ax=b(a ≠0)的整数解、正整数解、正数解当a |b 时,方程有整数解;当a |b,且a 、b 同号时,方程有正整数解;当a 、b 同号时,方程的解是正数。

综上所述,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一般应先化为最简方程ax=b 乙例题例1 a 取什么值时,方程a(a -2)x=4(a -2) ①有唯一的解?②无解? ③有无数多解?④是正数解?解:①当a ≠0且a ≠2 时,方程有唯一的解,x=a 4 ②当a=0时,原方程就是0x= -8,无解;③当a=2时,原方程就是0x=0有无数多解④由①可知当a ≠0且a ≠2时,方程的解是x=a4,∴只要a 与4同号, 即当a>0且a ≠2时,方程的解是正数。

例2 k 取什么整数值时,方程①k(x+1)=k -2(x -2)的解是整数?②(1-x )k=6的解是负整数?解:①化为最简方程(k +2)x=4当k+2能整除4,即k+2=±1,±2,±4时,方程的解是整数∴k=-1,-3,0,-4,2,-6时方程的解是整数。

②化为最简方程kx=k -6,当k ≠0时x=k k 6 =1-k6, 只要k 能整除6, 即 k=±1,±2,±3,±6时,x 就是整数当 k=1,2,3时,方程的解是负整数-5,-2,-1。

华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华师大九年级数学上册《用直接开平方法和因式分解法解较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课件

17.在实数范围内定义运算“☆”,其规则为:a☆b=a2-b2, 则方程(4☆3)☆x=13的解为x=___±__6____.
18.用直接开平方法解方程: (1)2x2-9=0; 解:x1=32 2,x2=-32 2 (3)(t-7)(t+2)=0; 解:t1=7,t2=-2
(2)25-8y2=0; 解:y1=54 2,y2=-54 2 (4)x(x-3)+8x=0. 解:x1=0,x2=-5
21.如图,在长和宽分别是m,n的矩形纸片和四个角上都剪 去一个边长为x的正方形.
(1)用m,n,x表示纸片剩余部分的面积; 解:mn-4x2
(2)当m=12,n=4,且剪去部分的面积等于剩余部分的面积 时,求正方形的边长.
解:依题意有:mn-4x2=4x2,将 m=12,n=4 代入上式,得 x2 =6,解得 x1= 6,x2=- 6(舍去).即正方形的边长为 6
(2)4x2-2x=0; 解:x1=0,x2=12 (3)15x2=3x.
解:x1=0,x2=15
12.下列关于 x 的方程中,一定有实数解的是(B )
A.x2+1=0
B.(2x-1)2=0
C.(2x+1)2+3=0 D.(12x-a)2=a 13.一元二次方程 9x2-2x=0 的解是( A ) A.x1=0,x2=29 B.x1=0,x2=-29
知识点2: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 4.方程x2=9的解是( A ) A.x=±3 B.x=3 C.x=-3 D.x=9
5.方程 x2-2=0 的根是____x_1=____2_,__x_2=__-____2_____. 6.直角三角形的两边 x,y 满足|x2-16|+ 25-y2=0,则第三 边的长为_____3__或___4_1________.

山东省诸城市桃林镇桃林初中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第26讲开放性问题评说(附答案)

山东省诸城市桃林镇桃林初中华师大版初中数学竞赛辅导讲义及习题解答第26讲开放性问题评说(附答案)

第二十六讲开放性问题评说一个数学问题的构成含有四个要素:题目的条件、解题的依据、解题的方法、题目的结论,如果题目所含的四个要素是解题者已经知道,或者结论虽未指明,但它是完全确定的,这样的问题就是封闭性的数学问题.开放性问题是相对于封闭性问题而言,从所呈现问题的方式看,有下列几种基本形式:1.条件开放题称条件不充分或没有确定已知条件的开放性问题为条件开放题,解题时需执果寻因,根据结论和已有的已知条件,寻找使得结论成立的其他条件.2.结论开放题称结论不确定或没有确定结论的开放性问题为结论开放题,解题时需由因导果,由已知条件导出相应结论.3.判断性开放题称判定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图形的位置关系、方程(组)的解的情况或判定具有某种性质的数学对象是否存在的开放题问题称为判断性开放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是:由已知条件及知识作出判断,然后加以证明.【例题求解】【例1】如图,⊙O与⊙O1外切于点T,PT为其内公切线,AB为其外公切线,且A、B 为切点,AB与PT相交于点P,根据图中所给出的已知条件及线段,请写出一个正确结论,并加以证明.思路点拨为了能写出更多的正确结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分角度作探索,线段关系,角的关系、三角形的关系及由此推出的相应结论.注:明确要求将数学开放性题作为中考试题,还是近一二年的事情.开放性问题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解题方向,留有极大的探索空间.解开放性问题,不具有定向的解题思路,解题时总要有合情合理、实事求是的分析,要把归纳与演绎协调配合起来,把直觉发现与逻辑推理相互结合起来,把一般能力和数学能力⌒同时发挥出来.杭州市对本例评分标准是以正确结论的难易程度为标准灵活打分,分值直接反映考生的能力及创新性.【例2】 如图,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A 是BD 的中点,过A 点的切线与CB 的延长线交于点E .(1)求证:AB ·DA=CO ·BE ; (2)若点E 在CB 延长线上运动,点A 在BD 上运动,使切线EA 变为割线EFA ,其他条件不变,问具备什么条件使原结论成立? (要求画出示意图,注明条件,不要求证明) 思路点拨 对于(2),能画出图形尽可能画出图形,要使结论AB ·DA=CD ·BE 成立,即要证△ABE ∽△CDA ,已有条件∠ABE=∠CDA ,还需增加等角条件,这可由多种途径得到.注:许多开放性问题解题思路也是开放的(多角度、多维度思考),探索的条件或结论并不惟一.故解开放性问题,应尽可能深入探究,发散思维,提高思维的品质,切忌入宝山而空返.【例3】(1)如图1,若⊙O 1与⊙O 2外切于A ,BC 是⊙O 1与⊙O 2外公切线,B 、C 为切点,求证:AB ⊥AC .(2)如图2,若⊙O 1与⊙O 2外离,BC 是⊙O 1与⊙O 2的外公切线,B 、C 为切点,连心线O 1 O 2分别交⊙O 1、⊙O 2于M 、N ,BM 、CN 的延长线交于P ,则BP 与CP 是否垂直?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3,若⊙O 1与⊙O 2相交,BC 是⊙O 1与⊙O 2的公切线,B 、C 为切点,连心线O 1 O 2分别交⊙O 1、⊙O 2于M 、N ,Q 是线段MN 上一点,连结BQ 、CQ ,则BQ 与CQ 是否垂直?证明你的结论.⌒思路点拨 本例是在基本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运动改变两圆的位置而设计的,在运动变化中,结论可能改变或不变,关键是把(1)的证法类比运用到(2)、(3)问题中.注:开放性问题还有以下呈现方式:(1)先提出特殊情况进行研究,再要求归纳猜测和确定一般结论;(2)先对某一给定条件和结论的问题进行研究,再探讨改变条件时其结论应发生的变化,或改变结论时其条件相应发生的变化.【例4】 已知直线4-=kx y (k >0)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A 、C 两点,开口向上的抛物线c bx ax y ++=2过A 、C 两点,且与x 轴交于另一点B .(1)如果A 、B 两点到原点O 的距离AO 、BO 满足AO =3BO ,点B 到直线AC 的距离等于516,求这条直线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是否存在这样的抛物线,使得tan ∠ACB=2,且△ABC 外接圆截得y 轴所得的弦长等于5?若存在,求出这样的抛物线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思路点拨 (1)通过“点B 到直线AC 的距离等于516”,利用等积变换求出A 、B 两点的距离;(2)先假设存在这样的抛物线,再由条件推理计算求得,最后加以验证即可.注:解存在性开放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假设求解法,即假设存在→演绎推理→得出结论(合理或矛盾).【例5】 如图,这些等腰三角形与正三角形的形状有差异,我们把它与正三角形的接近程度称为“正度”.在研究“正度”时,应保证相似三角形的“正度”相等.设等腰三角形的底和腰分别为a 、b ,底角和顶角分别为α、β.要求“正度”的值是非负数.同学甲认为:可用式子b a -来表示“正度”,b a -的值越小,表示等腰三角形越接近正三角形; 同学乙认为:可用式子βα-来表示“正度”,βα-的值越小,表示等腰三角形越接近正三角形.探究:(1)他们的方案哪个较为合理,为什么?(2)对你认为不够合理的方案,请加以改进(给出式子即可);(3)请再给出一种衡量“正度”的表达式.思路点拨 通过阅读,正确理解“正度”这个新概念,同时也要抓住“在研究‘正度’时,应保证相似三角形的‘正度’相等”这句话的实质,可先采取举实例加深对“正度”的理解,再判断方案的合理性并改进方法.注:(1)解结论开放题往往要充分利用条件进行大胆而合理的猜想,通过观察、比较、联想、猜测、推理和截判断等探索活动,发现规律,得出结论.(2)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在这种阅读型研究性问题中,涌现了许多介绍新的知识和新的研究方法的问题,能极大地开阔我们的视野.(3)研究性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研究性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在《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的演讲时提出的.他主张引导学生直接用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教学,即设定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研究性问题是近年中考中出现的一种新题型,它要求我们适应新情况,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学力训练1.如图,l是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如果AD∥BC,有下列结论:①AB∥CD,②AB=BC;③AB⊥BC;④AO=OC.其中正确的是.(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的序号都填上)2.如图,是一个边长为a的小正方形与两个长、宽分别为a、b的小矩形ABCD,则整个图形可表达出一些有关多项式分解因式的等式,请你写出其中任意三个等式:①;②;③.3.有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三位学生分别说出了它的一些特点:甲:对称轴是直线4x;乙:与x轴两个交点的横坐标都是整数;丙:与y轴交点的纵坐标也是整数,且以这三个交点为顶点的三角形面积为3.请你写出满足上述全部特点的一个二次函数解析式:.4.如图,已知AB为⊙O的直径,直线l与⊙O相切于点D,AC⊥l于C,AC交⊙O于点E,DF⊥AB于F.(1)图中哪条线段与BF相等?试证明你的结论;(2)若AE=3,CD=2,求⊙O的直径.5.在一个服装厂里有大量形状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布料(如图).现找出其中的一种,测得∠C=90°,AC=BC=4,今要从这种三角形中剪出一种扇形,做成不同形状的玩具,使扇形的边缘半径恰好都在△ABC的边上,且扇形的弧与△ABC的其他边相切,请设计出所有可能符合题意的方案示意图,并求出扇形的半径(只要求画出图形,并直接写出扇形半径).6.如图,抛物线c=2与x轴交于点A(x1,0),B(x2,0)( x1<0<x2),与y轴交于点+bxy+axC(0,-2),若OB=4OA,且以AB为直径的圆过C点.(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2)若点D在此抛物线上,且AD∥CB.①求D点的坐标;②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PD的面积与四边形ACBD的面积相等?若存在,求出点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7.给定四个命题:①sinl5°与sin75°的平方和为1;②函数682+-=x x y 的最小值为-10;③4341a a a -=-;④xx x x --=--510510,则x=10”,其中错误的命题的个数是 .8.①在实数范围内,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根为a ac b b x 242-±-=;②在△ABC 中,若AC 2+BC 2>AB 2,则△ABC 是锐角三角形;③在△ABC 和△AB 1C 1中,a 、b 、c 分别为△ABC 的三边,1a 、1b 、1c 分别为△AB 1C 1的三边,若a >1a ,b >1b ,c >1c ,则△ABC 的面积大S 于△AB 1C 1的面积S 1.以上三个命题中,真命题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9.已知:AB 是⊙O 的直径,AP 、AQ 是⊙O 的两条弦,如图1,经过B 做⊙O 的切线l ,分别交直线AP 、AQ 于点M 、N .可以得出结论AP ·AM =AQ ·AN 成立.(1)若将直线l 向上平行移动,使直线l 与⊙O 相交,如图2所示,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2)若将直线l 继续向上平行移动,使直线l 与⊙O 相离,其他条件不变,请在图3上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上述结论成立吗?若成立,写出证明;若不成立,说明理由.10.如图,已知圆心A(0,3), A 与x 轴相切,⊙B 的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且⊙B 与⊙A 外切于点P ,两圆的公切线MP 交y 轴于点M ,交x 轴于点N .(1)若sin ∠OAB=54,求直线MP 的解析式及经过M 、N 、B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A 的位置大小不变,⊙B 的圆心在x 轴的正半轴上移动,并使⊙B 与⊙A 始终外切,过M 作⊙B 的切线MC ,切点为C 在此变化过程中探究:①四边形OMCB 是什么四边形,对你的结论加以证明;②经过M 、N 、B 点的抛物线内是否存在以BN 为腰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表示出来;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山西省中考题)11.有一张矩形纸片ABCD ,E 、F 、分别是BC 、AD 上的点(但不与顶点重合),若EF 将矩形ABC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设AB=a ,AD=b ,BE=x .(1)求证:AF=EC ;(2)用剪刀将该纸片沿直线EF 剪开后,再将梯形纸片ABEF 沿AB 对称翻折,平移拼接在梯形ECDF 的下方,使一底边重合,一腰落在DC 的延长线上,拼接后,下方梯形记作EE'B'C .①当b x :为何值时,直线E'E 经过原矩形的一个顶点?②在直线E'E 经过原矩形的一个顶点的情形下,连结BE',直线BE'与EF 是否平行?你若认为平行,请给予证明;你若认为不平行,试探究当a 与b 有何种数量关系时,它们就垂直?12.(1)证明:若x 取任意整数时,二次函数c bx ax y ++=2总取整数值,那么,a 2、b a -、c 都是整数.(2)写出上述命题的逆命题,且证明你的结论.13.已知四边形ABCD 的面积为32,AB 、CD 、AC 的长都是整数,且它们的和为16.(1)这样的四边形有几个?(2)求这样的四边形边长的平方和的最小值.参考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竞赛辅导反证法和构造法(含答案)

初中数学竞赛竞赛辅导反证法和构造法(含答案)

竞赛辅导 反证法和构造法一、选择题:1.设c b a ,,为实数,,22,62,32222πππ+-=+-=+-=c c z c b y b a x 则z y x ,,中,至少有一个值( )(A )大于0 (B )等于0 (C )不大于0 (D )小于0 2.在凸10边形的所有内角中,锐角的个数最多是( ) (A )0 (B )1 (C )3 (D )5 3.已知实数b a ≠,且满足)1(33)1(2+-=+a a ,2)1(3)1(3+-=+b b ,则baaa b b + 的值为( )(A )23 (B )23- (C )2- (D )13- 4.当220041+=x 时,多项式20053)200420074(--x x 的值是( ) (A)1 (B)-1 (C)22005 (D)- 220055.已知c >1,12,1,1+-+=-+=--=c c z c c y c c x 则x ,y ,z ,的大小关系是 ( )(A )x >y >x (B )z >x >y (C )y >x >z (D )z >y >x二、填空题6、若a 是整数,2a 是偶数,则a 为 .7.已知三角形的3边互不相等,则过某一顶点且分原三角形为两个全等三角形的线段共5有__________条.8.对于实数x ,y ,定义一种新的运算“*”:x*y=ax+by+c ,其中a 、b 、c 为常数,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与乘法运算.已知3*5=15,4*7=28,那么1*1=_______. 9、20042005×20052004-20042004×20052005=______________.10.实数x 、y 、z 满足x+y+z=5,xy+yz+zx=3,则z 的最大值是________.三、解答题11.设2121,,,b b a a 都是实数,21a a ≠,满足1))(())((22122111=++=++b a b a b a b a ,求证:1))(())((22211211-=++=++b a b a b a b a .12.求代数式1342222+-+++x x x x 的最小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 明快简捷—构造方程的妙用
有些数学问题虽然表面与一元二次方程无关,但是如果我们能构造一元二次方程,那么就能运用一元二次方程丰富的知识与方法辅助解题,构造一元二次方程的常用方法是: 1.利用根的定义构造
当已知等式具有相同的结构,就可把某两个变元看成是关于某个字母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 2.利用韦达定理逆定理构造
若问题中有形如a y x =+,b xy =的关系式时,则x 、y 可看作方程02=+-b az z 的两实根. 3.确定主元构造
对于含有多个变元的等式,可以将等式整理为关于某个字母的一元二次方程.
成功的构造是建立在敏锐的观察、恰当的变形、广泛的联想的基础之上的;成功的构造能收到明快简捷、出奇制胜的效果.
注: 许多数学问题表面上看难以求解,但如果我们创造性地运用已知条件,以已知条件为素材,以所求结论为方向,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构造出一种辅助问题及其数学形式,就能使问题在新的形式下获得简解,这就是解题中的“构造”策略,构造图形,构造方程、构造函数、构造反例是常用构造方法. 【例题求解】
【例1】 已知x 、y 是正整数,并且23=++y x xy ,12022=+xy y x ,则=+22y x .
思路点拨 xy y x y x 2)(222-+=+,变形题设条件,可视y x +、xy 为某个一元二次方程两根,这样问题可从整体上获得简解.
【例2】 若1≠ab ,且有09200152=++a a 及05200192=++b b ,则b
a 的值是( )
A .5
9 B .9
5 C .5
2001-
D .9
2001-
思路点拨 第二个方程可变形为092001
5
2=++b b
,这样两个方程具有相同的结构,从利用定义构造方程入手.
【例3】 已知实数a 、b 满足122=++b ab a ,且22b a ab t --=,求t 的取值范围.
思路点拨 由两个等式可求出b a +、ab 的表达式,这样既可以从配方法入手,又能从构造方程的角度去探索,有较大的思维空间.
【例4】 已知实数a 、b 、c 满足2=++c b a ,4=abc . (1)求a 、b 、c 中最大者的最小值; (2)求3=++c b a 的最小值.
思路点拨 不妨设a ≥b ,a ≥c ,由条件得a c b -=+2,
a
bc 4=
.构造以b 、c 为实根的一元二次方程,通过△
≥0探求a 的取值范围,并以此为基础去解(2).
注: 构造一元二次方程,在问题有解的前提下,运用判别式△≥0,建立含参数的不等式, 缩小范围逼近求解,在求字母的取值范围,求最值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例5】 试求出这样的四位数,它的前两位数字与后两位数字分别组成的二位数之和的平方,恰好等于这个四位数. (2003年全国初中数学联赛试题)
思路点拨 设前后两个二位数分别为x ,y ,则有y x y x +=+100)(2,将此方程整理成关于x (或y )的一元二次方程,在方程有解的前提下,运用判别式确定y (或x )的取值范围.
学历训练
1.若方程01)32(22=+--x m x m 的两个实数根的倒数和是s ,则s 的取值范围是 .
2.如图,在Rt △ABC 中,斜边AB =5,CD ⊥AB ,已知BC 、AC 是一元二次方程0)1(4)12(2=-+--m x m x
的两个根,则m 的值是 .
3.已知a 、b 满足0122=--a a ,0122=--b b ,则a
b b a
+= . 4.已知012=-+αα,012=-+ββ,,则βααβ++的值为( ) A .2 B .-2 C .-1 D . 0
5.已知梯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若S △AOB =4,S △COD =9,则四边形ABCD 的面积S 的最小值为( )
A .21
B . 25
C .26
D . 36
6.如图,菱形A6CD 的边长是5,两条对角线交于O 点,且AO 、BO 的长分别是关于x 的方程的根,则m
的值为( )
A .一3
B .5
C .5或一3 n 一5或3
7.已知0522=--p p ,01252=-+q q ,其中p 、q 为实数,求
2
2
1q p +
的值.
8.已知x 和y 是正整数,并且满足条件71=++y x xy ,88022=+xy y x ,求22y x +的值. 9.已知05232=--m m ,03252=-+n n ,其中m 、n 为实数,则
n
m 1
-
= .
10.如果a 、b 、c 为互不相等的实数,且满足关系式14162222++=+a a c b 与542--=a a bc ,那么a 的取
值范围是 .
11.已知017101422522==--++y x xy y x ,则x = ,y = .;
12.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C =b ,AB =c ,若D 、E 分别是AB 和AB 延长线上的两点,
BD=BC ,CE ⊥CD ,则以AD 和AE 的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13.已知a 、b 、c 均为实数,且0=++c b a ,2=abc ,求c b a ++的最小值. 14.设实数a 、b 、c 满足
⎪⎩⎪⎨⎧=+-++=+--0
660
78222a bc c b a bc a ,求a 的取值范围.
15.如图,梯形ABCD 中,AD ∥BC ,AD =AB ,8
13
=∆ABC
ABCD
S S
梯形,梯形的高AE=2
35,且401311=+BC AD .
(1)求∠B 的度数;
(2)设点M 为梯形对角线AC 上一点,DM 的延长线与BC 相交于点F ,当
32
3125=
∆ADM
S ,求作以
CF 、DF
的长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
16.如图,已知△ABC 和平行于BC 的直线DE ,且△BDE 的面积等于定值2k ,那么当2k 与△BDE 之间满足什么关系时,存在直线DE ,有几条?
参考答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