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_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专题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

关于学情的研究

在经过高二阶段新课的学习以及高三上学期基础一轮复习之后,大部分学生对本章所涉及的主干知识、方法和技能都能有了一定地理解和把握,结合我校2014年上学期期末2月分的理综考试以及济南市3月份的一模考试,对学生的本次复习前的学习状况分析如下:2014年2

月份的四

诊理综考

试化学反应速率、平衡部分的考试题及考试分析试

已知I、II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焓变及平衡常数如下:

2H2 (g)+ S2(g) 2H2S(g) K1ΔH1(I)

3H2(g) + SO2(g) 2H2O(g) + H2S(g) K2ΔH2(II)(1)用ΔH1、ΔH2表示反应4H2(g) + 2SO2(g) S2(g) + 4H2O(g)的ΔH __________________

(2)回答下列反应(I)的相关问题:

①温度为T1,在1L恒容容器中加入1.8mol H2、1.2mol S2,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

得10min内v(H2S)=0.08 mol?L-1?min-1,则该条件下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 L ?mol-1,若此时再向容器中充入H2、S2、H2S各0.8mol,则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填“正

向”、“逆向”或“不移动”);

②温度为T2时(T2>T1),在1L恒容容器中也加入1.8mol H2、1.2mol S2,建立平衡时

测得S2的转化率为25%,据此判断ΔH1____ 0(填“>” 或“<” ),与T1时相比,平衡常

数K1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考试

分析

满分值人数平均分标准差

区分

得分率满分率零分率

10 61 8.56 2.16 0.22 85.57 57.38 0

济南市

2015年3月份一模理综考试化学反应速率、平衡部分的考试题及考试分析试

SO2经催化氧化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 + O22SO3 ΔH = a kJ ?mol-1在T1℃时,将2mol SO2、1mol O2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A中,充分反应并达到平

衡,此过程放热98.3k J,测的SO2的的转化率为50%,则a=______________,T1℃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____ L?mol-1。若将初始温度为T1℃的2mol SO2、1mol O2充入容积为2L的绝热密闭容器B中,充分反应,在T2℃时达到平衡,在此温度时上

述反应的平衡常数为K2。则K2__________ K1(填“>”、“<”或“=”)。

考试

分析

满分值人数平均分标准差区分度得分率满分率

6 58 5.14 1.49 0.15 85.63 68.97

经过对两次距离很近的考试有分析可以看出,平均得分率都在85%以上,说明本部分

主干知识及思维方式和解题方法,学生总体掌握尚可,但是不容忽视的是,满分率太低,反应大部分同学本部分的学习仍存在漏洞,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两次考试出现的错误的类型和原因相似,错误类型主要为:关于速率、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计算错误:一类是速率、平衡常数计算的基础知识没有掌握,不会做该题,在一类主要是在草纸上计算过程不严谨,数据处理错误。同样是上述两个因素导致部分同学不能正确的判断平衡移动方向,直接影响了对反应焓变符号的判断以及温度变化后K的变化情况。

针对这种情况,为增强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结合我校学生走读的特点,我采用翻转课堂的模式进行本部分的复习,设计了本部分如下复习过程:

1.提前印制课前学案。学案内容包括:2015山东理综化学卷考试说明速率平衡部分、2010~2013年山东理综化学卷速率与平衡部分的考题、考点分析表格、考点知识梳理与针对性练习、经验方法总结表、答案及评分细则。其中根据前三部分学生可清晰的了解山东卷考什么、怎么考;后面学生可结合答案及评分细弄清楚自己的漏洞、针对性选择复习、总结经验方法。

2.下发学案。学生用课余大约两个课时的时间独立完成课前学案,包括以下步骤:完成2010~2013年山东理综化学卷速率平衡部分考题、完成考点分析表格、对照评分细则了解失分原因、针对弱点强化训练、总结经验和方法。

3.课上讨论解决疑难点,分析、交流认识、经验方法,最后复习效果检测。

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评测结果及分析

2014年2月份寒假前我校进行了第四次诊断性考试、开学后济南市在3月初进行了第一次摸底考试,在两次考试的指导下我们及时进行了富有针对性的二轮专题复习,现将学生这两次考试情况分析如下:

2014年2月份的四诊理综考

试化学反应速率、平衡部分的考试题及考试分析试

已知I、II反应在一定条件下焓变及平衡常数如下:

2H2 (g)+ S2(g) 2H2S(g) K1ΔH1(I)

3H2(g) + SO2(g) 2H2O(g) + H2S(g) K2ΔH2(II)(1)用ΔH1、ΔH2表示反应4H2(g) + 2SO2(g) S2(g) + 4H2O(g)的ΔH

__________________

(2)回答下列反应(I)的相关问题:

①温度为T1,在1L恒容容器中加入1.8mol H2、1.2mol S2,10min时反应

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v(H2S)=0.08 mol?L-1?min-1,则该条件下的平衡

常数为_________ L ?mol-1,若此时再向容器中充入H2、S2、H2S各0.8mol,则平衡移动方向为_____________(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②温度为T2时(T2>T1),在1L恒容容器中也加入1.8mol H2、1.2mol S2,

建立平衡时测得S2的转化率为25%,据此判断ΔH1____ 0(填“>” 或“<” ),与T1时相比,平衡常数K1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考试

分析

满分值人数平均分标准差

区分

得分率满分率零分率

10 61 8.56 2.16 0.22 85.57 57.38 0

济南市

2015年3月份一模理综考试化学反应速率、平衡部分的考试题及考试分析试

SO2经催化氧化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SO2 + O22SO3 ΔH =

a kJ ?mol-1

在T1℃时,将2mol SO2、1mol O2充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A中,充分

反应并达到平衡,此过程放热98.3k J,测的SO2的的转化率为50%,则

a=______________,T1℃时,上述反应的平衡常数K1=____________ L?

mol-1。若将初始温度为T1℃的2mol SO2、1mol O2充入容积为2L的绝热

密闭容器B中,充分反应,在T2℃时达到平衡,在此温度时上述反应的

平衡常数为K2。则K2__________ K1(填“>”、“<”或“=”)。

考试

分析

满分

人数

平均

标准

区分

得分

满分

低分

6 58 5.14 1.49 0.15 85.63 68.9

7 0.0345

在本节课最后利用7分钟的时间,以2014年高考化学卷,涉及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考题29题,进行了当堂测试,试题及分析结果如下:

2014

年6月份高考理综考试化学反应速率、平衡部分的考试题及考试分析试

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NaNO3(s)+ClNO(g)K1?H < 0 (I)2NO(g)+Cl2(g)2ClNO(g)K2?H < 0 (II)

(1)写出反应: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

(g)的平衡常数K= (用K1、K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II)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

容器中加入0.2mol NO和0.1mol Cl2,10min时反应(II)达到平衡。测得10min 内v(ClNO)=7.5×10-3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 mol,NO的转化率а1= 。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反应(II)在恒压条件下进

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а2а1(填“>”“<”或“=”),平衡常数K2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K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

是。

考试

分析

满分

人数

平均

标准

区分

得分

满分

低分

12 61 11.09 1.20 0.12 92.42 77.65. 0

由数据简单分析,经过本次复习过程,学生本部分的学习有了较为明显的进步,初步达到预期目的,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在学完初中化学、高中必修1、2后,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化学反应的快慢、化学反应的限度都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也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在学习完上一章化学反应过程的能量转化后,引导学生从初步定量的从动力学、热力学角度继续深入研究化学反应的原理,并为下一章溶液中的平衡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所以本章教材是连接前后知识的桥梁。

下面是我省使用人教版、鲁科版教材中本章教材的知识结构对比:

【人教版本章教材的知识结构】

【鲁科版本章教材知识结构】

结合2015年卷考试说明,化学反应方向的判断不属于考试内容,所以不再安排复习。分析历年卷试题,试题所涵盖知识点及其考察频次,如下:

由上表分析得出,复习重点为化学反应速率(简单计算、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化学反应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移动(温度、压强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化学平衡常数部分是考试中学生失分较多之处,也是复习过程中的难点。

本部分在复习过程中,计划采用翻转课堂模式,共需要约三课时,课前课下学习两课时,课上集中讨论学习一课时。

前置学案

二轮专题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3.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4.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5.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

6.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题】

1.(2010年,28题)一定温度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HI

(g),发生反应2HI H2+I2,H2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

图所示。0~2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HI)= 。该温度下,H2(g)+I2(g)2HI (g)的平衡常数K= 。相同温度下,若开始加入HI(g)的物质的量是原来的2倍,则是原来的2倍。

a.平衡常数b.HI的平衡浓度c.达到平衡的时间d.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

2.(2011,28题)已知反应NO2(g)+SO2(g)SO3(g)+NO(g)一定条件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b.混合气体颜色保持不变

c.SO3和NO的体积比保持不变d.每消耗1 mol SO3的同时生成1 mol NO2

测得上述反应平衡时NO2与SO2体积比为1︰6,则平衡常数K=___________。

(3)CO可用于合成甲醇,反应方程式为:

CO(g)+2H2(g)CH3OH(g)。

CO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反应

ΔH_____0(填“>”或“ <”)。实际生产条件控制在250℃、1.3×104kPa

左右,选择此压强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3.(2012,29题)火箭残骸中常现红棕色气体,原因为:N2O4(g)2NO2(g)

当温度升高时,气体颜色变深,则反应为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一定温度下,反应的焓变为?H。现将1 mol N2O4充入一恒压密闭容器中,下列示意图正确且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_____。

若在相同沮度下,上述反应改在体积为I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平衡常数 (填“增大” “不变”或“减小”),反应3s 后NO 2的物质的量为0.6mol ,则0~3s 的平均反应速率v (N 2O 4)= mol·L -

1·s

-1

4.(2013年,29题 )利用“化学蒸气转移法”制备TaS 2晶体,发生如下反应:

TaS 2(s )+2I 2(g )

TaI 4(g )+S 2(g )△H ﹥0 (I )

反应(I )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若K=1,向某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I 2(g )和足量TaS 2(s ),I 2(g )的平衡转化率为 (2)如图所示,反应(I )在石英真空管中进行,先在温度为T 2的一端放入未提纯的TaS 2粉末和少量I 2(g ),一段时间后,在温度为T 1的一端得到了纯净的TaS 2晶体,则温度T 1 T 2(填“﹥”“﹤”或“=”)。上述反应体系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

答案:(1)c (TaI 4) c (S 2) c 2(I 2)或[S 2][TaI 4][I 2]2,(2分) 66.7%(2分;0.667或2/3也可)

(2)<(2分;写成汉字“小于”不给分),I 2(2分,写“碘单质”或“碘”也可) 5.(2010年、2013年选择题组合)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A .放热反应的反应速率总是大于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 (错、错)

B .CO (g )+H 2O (g ) H 2(g )+CO 2(g )△H ﹤0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反应放出

的热量不变

【近五年高考考点分析】

年份

知识点

1011121314频次

反应速率

计算

影响因素温度压强浓度

催化剂、其他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及判断

化学平衡常数

表达式

计算

影响因素

判断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

温度

压强

浓度

催化剂、其他工业生产条件的选择

分值

[典例]

已知:反应a A(g)+b B(g) c C(g),某温度下,在 2 L 的密闭容器

中投入一定量的A、B,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如图所示。

(1)经测定前4 s内v(C)=0.05 mol·L-1·s-1,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上述反应分别在甲、乙、丙三个相同的密闭容器中进行,经同一段时间后,测得三个容器中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甲v(A)=0.3 mol·L-1·s-1乙v(B)=0.12 mol·L-1·s-1丙v(C)=9.6 mol·L-1·min-1

则甲、乙、丙三个容器中反应速率由快到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

(3)10s后的某一时刻(t1)改变了外界条件,其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t1时刻,增大了A的浓度b.t1时刻,升高了体系温度

c.t1时刻,缩小了容器体积d.t1时刻,使用了催化剂

(1)3A(g)+B(g) 2C(g) (2)乙>甲>丙(3)d

【考点复习二化学平衡】

[典例平衡状态判断]

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①混合气体的压强,②混合气体的密度,③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⑤混合气体的颜色,⑥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等于系数之比

能说明2SO2(g)+O2(g) 2SO3(g)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①③④________。2.(2014·浙江化学卷)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密闭真空恒容容器中(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NH 2COONH4(s) 2NH3(g)+CO2(g)。判断该分解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的是()

A.2v(NH3)=v(CO2) B.密闭容器中c(NH3)∶c(CO2)=2∶1

C.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D.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3.(2014·海南单科化学卷)将BaO 2放入密闭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 2BaO(s)+O2(g)达到平衡,保持温度不变,缩小容器容积,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衡常数减小B、BaO量不变C、体系压强不变D、BaO2量增加

总结经验、归纳方法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梳理]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

Cr 2O2-7(aq)+H2O(l) 2CrO2-4(aq)+2H+(aq) C2H5OH+CH3COOH CH3COOC2H5+H2O

C(s)+H 2O(g) CO(g)+H2(g) FeCl3(aq) + 3KSCN(aq) 3Fe(SCN)3(aq) + 3KCl(aq)

2.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换算

(1)N2O4(g) 2NO2(g) 1

2N2O4(g) NO2(g) 2NO2(g) N2O4(g)

(2)已知:H 2(g)+S(g) H2S(g)K1 ②SO2(g) S(g)+O2(g)K2

则反应SO 2(g)+H2(g) O2(g)+H2S(g)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____(用K1、K2表示)(3)已知:H2O H+ + OH-K w HAc H+ + Ac-Ka

则反应H2O +Ac-HAc+ OH-K=_________________(用K w、K a表示)

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对于一个具体的反应,K的大小只与__________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起始浓度的大小____________。

4.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①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Q=K时,该反应达到________;Q<K时,该反应向_________进行;Q>K时,该反应向________进行。

③判断反应的热效应:如果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_________反应,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_________反应。

④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

例:反应A(g) B(g) +C(g)在容积为2.0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A的初始物质的量为0.10mol,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A的转化率为50%,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 。

1.(2014·浙江理综化学卷,T12)氯在饮用水处理中常用作杀菌剂,且HClO的杀菌能力比ClO-强。25℃时氯气-氯水体系中存在以下平衡关系:

Cl 2(g) Cl2(aq) K1=10-1.2 Cl2(aq)+ H2O HClO + H+ +Cl-K2=10-3.4 HClO H+ + ClO-K a=10-7.5

则:Cl2(g)+ H2O 2H+ + ClO-+ Cl-K=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2012·海南化学卷15](9分)已知

A(g)+B(g)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

关系如下:

|温度/ ℃70083010001200

平衡常数 1.7 1.00.6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 =”);

(2)830℃时,向一个5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的A和0.80mol的B,如反应初始6s内A的平均反应速率v(A)=0.003 mol·L-1·s-1。,则6s时c(A)= _ mol·L-1C的物质的量为mol;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氩气,平衡时A的转化率为;

(3)1200℃时反应C(g)+D(g)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考点复习三化学平衡的移动】

[知识梳理]

化学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方法

I.根据条件改变后正逆反应速率相对大小II.浓度商和平衡常数K的相对大小

(1)v正>v逆:平衡_____________移动

(2)v正=v逆:平衡_____________移动

(3)v正

[考点训练三]

1.(2014·上海单科化学卷)合成氨工艺的一个重要工序是铜洗,其目的是用铜液(醋酸二氨合铜[Ⅰ]、氨水)吸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和CO2等气体。铜液吸收CO的反应是放热反应,其反应方程式为:[Cu(NH3)2]+ +CO(aq)+NH3(aq) [Cu(NH3)3CO]+完成下列填空:(1)如果要提高上述反应的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选填编号)

a.减压b.增加NH3的浓度c.升温d.及时移走产物

(2)写出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简述吸收CO及铜液再生的操作步骤(注明吸收和再生的条件)

当堂测试

(2014年卷,29题)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2NO2(g)+NaCl(s)NaNO3(s)+ClNO(g)K1?H < 0 (I)

2NO(g)+Cl2(g)2ClNO(g)K2?H < 0 (II)

(1)写出反应:4NO2(g)+2NaCl(s)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

K= (用K1、K2表示)。

(2)为研究不同条件对反应(II)的影响,在恒温条件下,向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 NO和0.1mol Cl2,10min时反应(II)达到平衡。测得10min内v(ClNO)=7.5×10-3mol?L-1?min-1,则平衡后n(Cl2)= mol,NO的转化率а1= 。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反应(II)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时NO的转化率а2а1(填“>”“<”或“=”),平衡常数K2(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要使K2减小,可采用的措施

是。

课后选做学案

1. (2013·福建高考)NaHSO3溶液在不同温度下均可被过量

KIO3氧化,当NaHSO3完全消耗即有I2析出,依据I2析

出所需时间可以求得NaHSO3的反应速率。将浓度均为

0.020 mol·L-1的NaHSO3溶液(含少量淀粉)10.0 mL、

KIO3(过量)酸性溶液40.0 mL混合,记录10~55℃间溶液

变蓝时间,55℃时未观察到溶液变蓝,实验结果如图。据

图分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40℃之前与40℃之后溶液变蓝的时间随温度的变化趋势相反

B.图中b、c两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相等

C.图中a点对应的NaHSO3反应速率为5.0×10-5mol·L-1·s-1

D.温度高于40℃时,淀粉不宜用作该实验的指示剂

2.(2014·四川理综,7)在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X(g)和Y(g),发生反应X(g)+Y(g)

M(g)+N(g),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

起始时物质的量/mol平衡时物质的量/mol

实验编号温度/℃

n(X)n(Y)n(M)

①7000.400.100.090

②8000.100.400.080

③8000.200.30a

④9000.100.15b

A.实验①中,若5 min时测得n(M)=0.050 mol,则0至5 min 时间内,用N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N)=1.0×10-2 mol·L-1·min-1

B.实验②中,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0

C.实验③中,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60%

D.实验④中,达到平衡时,b>0.060

3.(2014·福建理综化学卷,T24)

(3)已知t℃时,反应FeO(s)+CO(g)Fe(s)+CO2(g)的平衡常数K=0.25。

①t℃时,反应达到平衡时n(CO):n(CO2)=。

②若在1 L密闭容器中加入0.02 mol FeO(s),并通入xmolCO,t℃时反应达到平衡。此时FeO(s)

转化率为50%,则x=。

4.(2014·全国理综I化学卷,T28)

下图为乙烯水合法制乙醇:

C2H4(g)+H2O(g)==C2H5OH(g),乙烯的

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其

中=1:1)

列式计算乙烯水合制乙醇反应在图中

A点的平衡常数Kp=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5.[2012·新课标全国卷,27(4)]COCl2的分

解反应为COCl2(g)===Cl2(g)+CO(g)ΔH

=+108 kJ·mol-1。反应体系达到平衡后,

各物质的浓度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状况如

下图所示(第10 min到14 min 的COCl2浓

度变化曲线未示出):

②比较第2 min反应温度T(2)与第8 min反

应温度T(8)的高低:T(2)________T(8)(填

“<”、“>”或“=”);

③若12 min时反应于温度T(8)下重新达到平衡,则此时c(COCl2)=___mol·L-1;

④比较产物CO在2~3 min、5~6 min和12~13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平均反应速率分别以v(2~3)、v(5~6)、v(12~13)表示]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比较反应物COCl2在5~6 min和15~16 min时平均反应速率的大小:v(5~

6)________v(15~16)(填“<”、“>”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某小组用HNO3与大理石反应过程中质量减小的方法,研究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所用HNO3浓度为1.00 mol·L-1、2.00 mol·L-1,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实验温度为298 K、308 K,每次实验HNO3的用量为25.0 mL,大理石用量为10.00 g。

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表,并在实验目的一栏中填出对应的实验编号:

实验编号T/K大理石规格HNO3浓度/mol·L-1实验目的

①298粗颗粒2.00(Ⅰ)实验①和②探究HNO

3的浓度对该反

应速率的影响;

(Ⅱ)实验①和________探究温度对该反应

224 (H O)(C H)

:

n n

速率的影响;

(Ⅲ)实验①和________探究大理石规格

(粗、细)对该反应速率影响。

7(2014·广东理综化学卷,T31)向盛有CaSO 4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 ,发生反应:

CaSO 4(s)+CO(g)

CaS(s)+CO 2(g) ?H 1=

-47.3kJ?mol -1

于900℃达到平衡,c 平衡(CO)=8.0×10-5 mol?L -1,计算CO 的转化率(忽略副反应,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8. [2012·海南化学卷15](9分)已知A(g)+B(g)

C(g)+D(g)反应的平衡常数和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 700 900 830 1000 1200 平衡常数

1.7

1.1

1.0

0.6

0.4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H 0(填“<”“ >”“ =”);

(2)830℃时,向一个5 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mol 的A 和0.80mol 的B ,如反应初始6s 内A 的平均反应速率v (A)=0.003 mol·L -1·s -1。,则6s 时c (A)= _ mol·L -1 C 的物质的量为 mol ;若反应经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如果这时向该密闭容器中再充入1 mol 氩气,平衡时A 的转化率为 ;

(3)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的依据为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c (A)不随时问改变

d.单位时间里生成c 和D 的物质的量相等 (4)1200℃时反应C(g)+D(g)

A(g)+B(g)的平衡常数的值为 。

9.(2009·重庆卷)各可逆反应达平衡后,改变反应条件,其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

14

14

英语学习学习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八年级学生学情分析 王永霞 一、八年级三班学情现状: 没有尖子生,中等生及中等偏下学生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差生比例占全班比例在30%以上。因此当前要下大力气培养尖子生,树立榜样作用。重视中游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带动下游学生,减少差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二、教学措施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创设各种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地使用英语,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 2、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3、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合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4、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问题,并自主的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把英语教学与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和性格内向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讲话机会。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预习、课堂展示等,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2、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并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八年级英语期中学情分析 王永霞 本次期中试卷结构合理,直接采用中考试卷结构模式,与中考接轨,既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又注重对综合运用英语语言知识的能力和阅读写作能力的测查。同时,试题能根据课程标准把握重点、难点;知识点覆盖全面。本次考试,我所教班级的均分分别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报告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方法:缺乏思路一做就错效率低下机械记忆眼高手低 心态:粗心马虎考试焦虑信心不足贪玩厌学题海战术 提高:基础薄弱知识衔接同步超前英语过级基础不牢 缺乏思路:没思路就没有办法上升更高层次 很多学生认为,做题纯粹是“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做时凭直觉,做完凭运气,“文无定法”。由于对知识不熟悉、认识不深刻,导致在做题的时候缺乏思路,往往想当然的来回答,造成结果偏差很大。重大的升学考试中思路决定效率,能够为我们争取更多的做题时间,赢得更多的分数。 缺乏思路的危害: 1、不能形成清晰的解题脉络,找不出已知和所求的关系 2、解题方法单一,方法死板,遇到难题解不出,到时学习兴趣下降 3、综合分析能力较弱,逻辑思维体系不完善

缺乏思路的原因: 1、学习计划性不强,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2、缺少学习方法,听课时精力不集中,缺乏思考 3、没有勤学好问,预习和复习的好习惯 4、对解题的目的不明确,不会从题目入手,寻找关键要素和突破口 5、练习少,不能掌握知识要点 名师支招: ●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吸光 ●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 ●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 ●养成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习惯 ●养成擅于总结的习惯 一做就错:自我感觉良好,成绩一直无提高

孩子挺聪明的,就是粗心大意,不管多难的知识,一听就会,可是一做题就错。每当碰到那些看似简单、其实复杂的题目,没有进行自己的反思和容易出错的总结。 一做就错的危害: 1、对学过的知识一知半解,背诵、记忆时出错率多 2、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看似听懂了,过几天后一问三不知 3、经常需要翻书查看例题和知识点,做题和考试磕磕绊绊 4、影响知识迁移能力,只掌握容易的知识点而难题不会做 5、打击孩子学习自信心,考试容易出现紧张和消极的心理 一做就错的原因: 1、没有预习的习惯,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一无所知,只能被动地听课 2、不会巩固复习,对学过的知识消化不良,造成基础越来越不牢固 3、不重视平时的作业和练习,导致学习基础越来越差 4、不会运用学习工具,学习方式生硬、呆板,导致掌握的知识零散 5、学生没有掌握解题的思路和基本方法,不会举一反三 名师支招:

四上科学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声音》教材和学情分析 1.听听声音 【教材简析】 《听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起始课,声音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教科书通过“听听周围的声音”和“描述你听到的声音”这两个活动展开,引导学生关注声音,关注身边的声音世界。 “听听周围的声音”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认真倾听,感受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能感受到它。 “描述你听到的声音”板块,通过用科学的词汇将听到的声音描述出来,并能对声音进行简单分类。通过对声音的描述,可以了解学生对声音原有的认识,激发学生想要更多的了解声音的问题,为后面声音问题的研究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学生来说非常熟悉。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声音的存在,这对本课学习打下了良好的生活基础。 对于声音,虽然学生非常熟悉,但并没有真正思考过关于声音的问题。没有思考过他们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这些声音又是通过什么物体发出来的,这是本节课学习的障碍。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材简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教学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当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我们观察一个发声物体时,我们常常看不到这个物体的振动。本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多个物体发声时的状态,为学生提供观察发声物体振动的机会。 聚焦板块围绕“这些声音是怎样发生的?”这个问题,开展全班讨论,了解学生对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前概念。

探索板块,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实践揭示声音的本质。活动1:观察橡皮筋发出声音的状态,初步理解“振动”的含义,并初步在物体发出声音和物体的振动之间建立联系;活动2:观察钢尺、鼓、音叉等更多物体发声时的状态,进一步确认振动与物体发声的关系,物体振动时会发出声音,停止振动时就不会发出声音。 研讨板块,先通过问题引导研讨,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突出科学的本质。然后猜测吹竖笛的时候是什么在振动,来进一步拓展学生对振动的认识。 拓展板块,以阅读资料《我们的发声器官》来介绍人的发声器官声带,以及声带的发声原理,拓展学生的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对声音的产生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物体由于振动产生声音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他们觉得敲打、碰撞、摩擦……是物体发出声音的直接原因,他们关注的是什么动作使物体发出了声音,而不是发声物体的变化,缺乏深入的探究声音现象的本质。所以在设计整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理解水平。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教材简析】 《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声音》的第三课。教材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聚焦。教材通过让同学们听鼓声,观察鼓面振动,提出今天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第二部分:探究。通过对比真空和空气状态下同学们的声音体验,知道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通过比较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和不靠近桌面听到的声音,知道声音能够在固体中传播。通过观察音叉在水中的现象,听在水槽璧上的声音,知道声音也能在水中传播。第三部分:研讨。通过几个小问题,和同学们一起探讨,加深对于声音在物质中传播途径的掌握和理解。第四部分:拓展。通过制作土电话,玩土电话的活动,让同学们加深对于声波的理解,感知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外一个地方的。 【学情分析】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含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报告

第二单元 1、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围绕“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这一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同学之间、课堂内外发生过许多难忘的事,学校生活多么丰富多彩呀!”简短的导语首先点出本组的专题──学校生活;然后安排了集中识字课———识字2,其内容是关于学校生活的十二个词语;接着,《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四篇课文,从各个不同方面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从中可以受到爱老师、爱学习、爱集体、爱劳动以及要珍惜时间的教育。本组最后的《语文园地二》中,“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熟字加偏旁”的识字方法和汉字的构字特点。“学习查字典”则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在学生明白部首含义的基础上,重在掌握部首查字典的一般方法。“口语交际”是与课文《我选我》结合安排的内容,讨论班里改选干部,自己会不会选自己。“展示台”则让学生展示新学到的本领。围绕一个专题整体安排教学内容,体现了课标避免烦琐、加强整合的思想,便于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2、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发现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随文和生活中会认57个生字,会写46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3、重点难点:通过学习与学校有关的词组,诗歌、故事,结合生活实际,感悟学校生活的丰富多彩,会认57 个生字,会写46 个生字。学习部首查字法,学会按部首个汉字归类,认识部首。 识字2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 3、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留心观察校园生活,体会校园生活的多彩多姿。 教学准备:ppt、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引入

学情分析报告

五年二班语文学情分析报告 王秀莹 本年级学情分析: 本年级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比较落后。其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待学习被动、麻木,课堂上目光呆滞,听不懂,记不住,或者记住了,忘得快;书写潦草,习作抓不住重点等等。 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在因素有三:即态度、习惯和能力。 1、态度:有些学生思维敏捷、聪明灵活,但是他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满 脑子想着玩。对待学习任务一味地应付,没有把智慧用到学习中。对待这类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我们要想方设法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大力地表扬他们,放大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尽力把他的兴趣、爱好拓展到学习上来,让他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通过竞赛的方式迫使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赢得成功,获得学习给他带来的快乐和荣誉感。其次,教师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或者寓教于乐,让课堂生动有趣;或者讲得激情澎湃、入情入境;或者干脆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体验学习的快乐。上这种有感觉的课堂,学生慢慢地就会喜欢上语文、喜欢上学习,从而端正学习的态度。 2 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而直接影响学习成绩的则是听课 习惯,听课习惯又包括边听边想的习惯和自制力两方面。有的学生坐在座位上纹丝不 动,看似专心致志,但实则一无所获,其原因就是他没有边听边思考,大脑没有参与课 堂,学习效率几乎为零。还有的学生在课堂上心神不宁、抓耳挠腮,注意力不能长久 保持,这类学生的学习效率也是很低的。怎么对付这种没有良好听课习惯的学生呢?我 认为,一定要让他们自己的大脑和手动起来,主动地学习,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比 如说,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和读不准的字音自己查字典,自己动手划住优美的和有启发的 句子,自己动手写写对某一部分的理解和 感悟,哪里不懂,就写出你的问题来等等,最好是给学生规定时间完成,之后要检查和反馈,否则将流于形式。有句话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那么学生自己动手思考和学习一定要比只听老师讲记得牢,而且能一点点地促进他们的思维,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帮助他们注意力的长久保持。 3、能力。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最根本的一个因素就是能力。能力差的学生,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观评记录

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阅读始终占据着绝对的比重,是当代中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始终是得分率偏低的一个部分。,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首先以近五年中考语文试题中语言赏析类所考的频率和所占分值导入新课、再以近五年中考现代文阅读语言赏析类试题看题型,又以朱自清《春》中描写春花的一段赏析从而得出赏析角度,再辅以中考真题演练巩固,使学生在语言赏析题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规范他们的答题语言,提升答题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现代文文本阅读中赏析语言的方法。 2、在赏析佳句中品味语言之美,体味作者的情感。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阅读始终占据着绝对的比重,是当代中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始终是得分率偏低的一个部分。,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现代文阅读并不仅仅以鉴赏好的文学作品为目的,也关系着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现代文阅读习惯,缺少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大部分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

都不是很强。影响的不仅仅是初中生的语文成绩和升学质量,作为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提高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意义重大。我校学生在现代文阅读能力阅读习惯好阅读爱好方面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问题,阅读范围狭窄,阅读兴趣不高,存在识字、理解障碍以及受劣质书籍毒害严重等问题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教学质量,特别是针对初三临近毕业的学生为了能在中考甚至未来的高考中取胜,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规范他们的答题语言,提升答题能力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现代文阅读之语言赏析》效果分析 这节课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程理念。下面,我从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学生的学习效果等方面,谈一谈这节课的优点。 一、基本教学技能 1.教学设计、教学理念 (1)整节课设计流畅,切合学生实际。脉络清晰,教学环节完整。 (2)教师创设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 2.教学手段、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兴趣、引发质疑,丰富了课堂。使不同学习风格、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3.教态、语言 (1)教师教态从容、亲切自然,与学生互动融洽。 (2)语调抑扬顿挫,有亲和力。提出的问题简练,发挥了“启发、引导、过渡、总结、激励”的作用。 二、学习效果 1.学生情感表现 (1)学生学习的兴趣浓厚,从学习活动中获得合作交流的乐趣。 (2)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发挥了主体作用。 (3)学生参与度广,多数同学在小组活动、发言等方面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2.学生能力培养 (1)思考能力。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表达能力。学生能积极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表述规范、有条理。 三、令人遗憾之处 1、丰富的教学资源没能充分利用。 2、学习评价机制有效性低。 在语文教材中,现代文阅读始终占据着绝对的比重,是当代中学教育的一个重点,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试题占据很大的比重,但始终是得分率偏低的一个部分。,因此,现代文阅读教学也成了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现代文阅读并不仅仅以鉴赏好的文学作品为目的,也关系着学生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但是由于缺乏良好的现代文阅读习惯,缺少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大部分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都不是很强。影响的不仅仅是初中生的语文成绩和升学质量,作为认知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等多种能力和素质的基础,提高初中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意义重大。针对初三临近毕业的学生为了能在中考甚至未来的高考中取胜,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答题习惯,规范他们的答题语言,提升答题能力而加强这方面的训练,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一、教材分析 (一)数学(1—6 年级)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与原则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这套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教材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和时代特征的数学课程体系,充分地反映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充分考虑未来社会对公民的数学要求。 教材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内容的学校数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师生关系方面,强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材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的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本套教材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条件。教材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需要经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教材体现我国广大教师的实践经验。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积累了许多经验。这套教材的编写,吸收了广大一线教材的经验,力求较全面地体现这些实践经验,使教材更加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的需求。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发展习题的层次性、思考性、有趣性、生活性。教材突破 - 1 -

小学数学_扇形统计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68——71页 教材简析: 本单元在统计表以及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编排。扇形统计图不仅表示各个部分数量的多少,而且侧重于用同一个圆里的大大小小的扇形,表示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各个部分数量分别占总数量的百分之几。教学扇形统计图,要使学生认识它的特点。了解它的用处,能够看懂统计图所呈现的数据信息,能够利用统计图给出的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的不同,体会根据数据内容合理选择统计图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不要求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制作扇形统计图需要扇形的知识,要计算扇形的圆心角,而小学数学只简单认识扇形,不教学画扇形,所以小学生不具备制作扇形统计图的知识与能力。况且,人们已经很少手工制作扇形统计图了,利用计算机画出扇形统计图,既方便又准确,而且十分美观。 教学目标: 1.认识扇形统计图,知道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意义,了解扇形统计图的作用。 2.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每人一份导学案、完成预习案中的题目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让学生完成预习案中的三个问题,包括: 1.我们之前学过哪些统计图?分别说出每种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2.了解关于奥运会的知识 3.根据第三十届奥运会金牌榜数据整理完成以下统计表。 填表说明: 水上项目包括:游泳、花样游泳、水球、跳水等 重竞技项目包括:拳击、跆拳道、举重、柔道、摔跤等 以上未列举的都统计到“其他”里面。项目射击水上球类竞技体操重竞技其他数量

二、复习导入 师:“之前我们学过哪几种统计图?分别有什么作用?”(指名回答) 学生边回答,课件边出示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图例比较。 师:“条形统计图可直观的看出数量的多少,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数量发展变化情况。” (总结) 师:“课前让同学们对奥运会的知识做了一定了解,谁来说一下自己所了解到的知识?”(指名回答) 师:“我国举行过奥运会吗?哪年在哪里举行的?老师带来几项奥运会项目,同学们边看边说出名称”(课件出示奥运项目图片以及中国奥运金牌榜统计表) 师:“共获得几枚金牌?” 指名同学说统计表数据,课件出示,统一答案 师:“根据统计表是否能完成一幅条形统计图?拿出导学案,完成条形统计图。” 三、自主探究 1.学生自主完成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做图情况。) 2.小组长带领学生检查统计图是否准确完整。 师:“请小组长汇报一下自己小组作图时,发现什么问题?”(小组长汇报)学生会发现,当数据不正好在格子上时,不好确定具体位置,针对这一问题,集体顶正时,带领学生思考准确作图的方法。 师:“请作图不准确的修改一下。” 3.引入扇形统计图的学习 师:“如果我想知道球类项目的金牌数占总金牌数的百分之几,该怎么计算?(课件出示问题)指名回答 生:球类项目的数量除以总数量 师:如果计算水上项目的百分比呢?(指名回答) 师:“有一种统计图,可以直观的呈现每一部分占整体的百分之几,(课件出示扇形统计图)这种统计图叫做扇形统计图。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扇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4.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师:“现在同学们拿出导学案,依据探究案中的四个问题自学课本69——70页,自学完成后,小组长带领大家谈论问题的解答,语言组织要简练,汇报时每组2号同学汇报。”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

棉花姑娘课堂实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棉花姑娘课堂实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作者: ————————————————————————————————日期: ?

棉花姑娘 杏东小学韩亚颖 一、教材分析: 棉花姑娘病了,叶子上长满了蚜虫。燕子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啄木鸟只能捉树干里的害虫,青蛙也只能捉田地里的害虫,他们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来谁也帮不了她。正当蚜虫们得意地吸食棉花姑娘的汁液时,七星瓢虫来了,把这些害虫一扫而光。棉花姑娘快乐地成长,吐出了雪白的棉花。 本课通过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等给自己治病的故事,告诉我们燕子、啄木鸟、青蛙和七星瓢虫分别吃什么地方害虫的科学常识。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段讲故事的起因,第二、三、四、五段讲棉花姑娘请求燕子、啄木鸟、青蛙给自己治病和七星瓢虫吃掉蚜虫的经过,第六段讲故事的结果。 课文采用童话的形式,寓生物常识于生动形象的故事之中,语言符合儿童特点,对学生了解科学知识有较强的启发作用。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来看。(识字、写字)孩子们经过将近一年的学习,基本掌握了汉字的基本笔画及书写规律,但自主识字的能力有待提高。开始学写合体字,初步了解合体字的构字特点,但间架结构和田字格占位掌握度不高。(朗读与交际上)同时,孩子们喜爱读童话,说童话,演童话,这为本课朗读与交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已有的生活经验来看,学生的学习渠道很多,在生活中他们对益虫、

益鸟就有了一定的了解,搜集资料很感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学习“姑、娘”等7个生字,并写好“只、星”等6个字。 2、学习复述课文,学会说祈使句“请你吧!”。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和益虫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运用一定的识字方法,学习“姑、娘”等7个生字,并写好“只、星”等6个字。 (2)学习复述课文,学会说祈使句“请你吧!”。 2、教学难点: 了解不同动物消灭害虫的不同本领,认识一些对人类有用的鸟类。 五、教学实录 课前三分钟:师:同学们,上课前,和老师一起来做个小游戏,你们会学小动物的叫声吗? 生:会。 师:那我说小动物的名字,你们用叫声来回答我,好吗? 生:好。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一章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新版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一)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基础上展开的.例如,对于棱柱,在义务教育阶段直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等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棱柱的结构特征及其体积、表面积.因此,在教材内容安排中,特别注意了与义务教育阶段“空间与图形”相关内容的衔接. 本章中的有关概念,主要采用分析详尽实例的共同特点,再抽象其本质属性空间图形而得到.教学中应充分使用直观模型,必要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模型,引导学生直观感知模型,然后再抽象出有关空间几何体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 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是简单的几何体,繁复的几何体大都是由这些简单的几何体组合而成的.有关柱体、锥体、台体和球体的研究是研究比较繁复的几何体的基础.本章研究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三视图和直观图、表面积和体积等.运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度量计算等方法,认识和探索空间几何图形及其性质. (二)教材分析: 1.核心素养 我们在高中阶段要培养学生数学的三大能力:计算能力,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本章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要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渗透空间想象能力面的训练.由于受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知识的限制,在讲解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时,我们应该多强调感性认识.要确凿把握这方面的要求,防止拔高教学.重视函数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要求,通过电脑绘制简单几何体的模型,使学生初步感受到信息技术在学习中的严重作用. 2.本章目标 (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

①利用实物模型、计算机软件观察大量空间图形. ②运用空间几何体的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 (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①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的简捷组合)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的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使用材料(如纸板)制作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 ②通过观察用两种方法(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画出的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例外表示形式. ③完成实习作业,如画出某些建筑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 (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①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②会使用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计算一些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和表面积. 3.课时安排 本章教学时间约需12课时,详尽分配如下: 3课时 3课时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章末检测题 4.本章重点3课时

关于中学生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学习习惯的调查报告 一、调研的目的 学生从小学进入初中后,学习科目的增加,学习任务及学习压力的陡然加大,相当一部分同学感觉很不适应,平时表现及学习成绩不理想,引起了家长朋友的焦虑。 现在的社会,应该说学生成人比成材更显重要。从素质教育角度来看,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关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亮点”,是大势所趋。为此,学生要从培养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显得至为关键。为了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行为习惯的情况,掌握其学习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行为习惯,设计并进行这项调查。 二、调查的对象与方法 我们以初一学生为对象,接受调查问卷的学生达200多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三、调查分析 1、学生课前准备及预习的习惯 学生课前准备的习惯从上调查显示,约占94%的学生一听到上课铃响了以后,都能停止户外活动,迅速进教室。但进教室后讲话的学生所占的比例约占36%左右之多。上课用的学习用品能每天带齐的还不到总人数的70%。究其原因,学生书包沉重,为减轻负担,每天只携带课表上安排课程的学习用品,有时临时调课,便显得慌乱;有的则由于自理能力差,没有自觉整理书包的习惯。书本、文具盒随意乱放的现象或还在课桌里的约占14%左右。做好课前准备是学生上好课的基本前提,它有利于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保证上课的质量。这一方面学校已按行为规范的要求、标准进行了训练,但检查考核评比工作未能深入持久真正落实,出现了抓一抓,紧一紧,放一放,松一松的现象,或还没有引起各任课老师的足够重视。在貌似平静的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值得引起重视。 2、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 学生上课听讲、思考的习惯从上表显示,能真正做到上课从不做小动作、注意专心听讲的学生比例不高,其比例还不到20%,集中注意力专心听讲,要求学生上课时眼睛注视老师,根据老师的要求注视黑板或看课本,不讲废话,不做小动作。学生的听课行为往往受学习情绪影响和教师授课质量、组织教学的能力所影响。学生感兴趣的课,开小差做小动作的现象相对较少,反之则多。另外,学习环境干扰等因素,也会干扰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上课听讲时能积极思考、爱动脑筋近占26%。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爱动脑筋学生数的百分比四、五年级较高,说明这个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较强。遇到疑难的问题时,大多数学生能主动请老师、同学,约占61%,但上课时不动脑筋,有疑问时不敢发问的学生也不在少数。甚至有4~6%的学生学习敷衍,有疑惑也得过且过,不求甚解。在这里也反映学习能力的问题。学生学习过程应是不断地生疑(发现问题)、质疑(提出问题)和解疑(解决问题)的过程。没有热爱学习,勤学苦练、善于思考的精神是不可能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因此,不断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勤学好问,善于思考的习惯是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课堂记笔记的情况和方法 调查表明,记笔记的方法是随学生的听课装态的变化而变化的。说明对于较难学习的科目或思维逻辑强的学科,学生应该集中精力听讲,以免造成思维混乱和前后逻辑不连贯的现象.确实有一部分教师习惯于写板书,也要求学生抄板书,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讲课思路,也影响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课堂上不能通过眼看,耳听,动手,动脑和口答等交替使用大脑皮层兴奋域构成多通路的联系,阻塞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对较难学科应该以听,想为主。 4、学生作业习惯 学生作业习惯有效地进行作业,不仅能巩固知识,而且能培养一个人健康的学习习惯和高度自觉的学习责任感。但目前许多学生作业的方法不健康,做作业前并不注意复习知识,不把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并梳理混合运算的顺序。混合运算前面学生已经学会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两步式题,并且知道小括号的作用,这里主要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对所学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整理。主要内容有:整理同级运算的顺序,教学并整理含两级运算的顺序及含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有关0的运算。 三步计算文字题是在两步计算文字题的基础的扩展,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语言并用算式表达的能力和列综合算式的能力,进一步强化运算顺序。计算三步文字题时,要着重从分析文字叙述人手,先确定最后一步是什么运算,再根据数量关系向前推导,确定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哪一部分在前,哪一部分在后,以及括号怎样使用等,直到列出综合算式。 应用题是本单元的重点,其中两步计算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与第六册学习过的连乘和连除应用题有所不同,特点是未知量可以随两个量的变化而变化。教学时,要从求未知量与两个已知量的联系人手,分析数量关系,得出两种解题思路,进而列式解答。连乘应用题与连除应用题从解题思路上是互逆的,教学时,应加强两种类型题的联系,通过对比练习强化数量关系,并要求会用两种方法解答,能列综合算式解答。 应用题部分还安排了比较容易解答的三步计算应用题,这是原来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近,数量关系

简单,学生利用两步应用题的基础,通过类推,可以比较容易掌握三步应用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如一年级上册和二年级上册出现的“加减混合”,二年级上册出现的乘加、乘减,二年级下册出现的含有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等等。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混合运算的作用,体会运算顺序。在中年级时,再结合解决现实问题,较为系统的介绍四则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这样的编排通过较丰富的现实素材,使学生逐步体会、理解混合运算及运算顺序,同时,在丰富的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四年级出现比较抽象的运算顺序,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规律,并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 2、在后面的教材中还会安排“混合运算”的单元吗? 在本套课标教材中,我们只在本册安排了“四则运算”这个单元,来教学和梳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在后面的教材中不会再安排“混合运算”的单元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也都是在此单元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因此,教师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根据《课程标准》的精神,应该让学生在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混合运算规定的必要性,从而系统地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为后续学习做好准备。 3、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八册“整数四则运算”单元对四则运算的意义进行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在课标教材这一相应的单元“四则运算”中,为什么没有?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大纲中“理解四则运

六年级学生学情分析报告

六年级一班数学学情报告 教师:马玉霞六年级上学期即将结束,我认为在教学中进一步对学生进行学情分析对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重要,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数学的品行、兴趣、动机及思维能力等方面的了解也必不可少。 一、班级情况: (1)学生情况:六年级一班开学共50人,本班学生部分都是从大河乡下属的各个农村小学转入进来的学生,本班学生的年龄大部分在12岁左右,也有少数偏小的学生,年龄结构比较正常。本班学生的地域来源比较繁杂,部分学生基础较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自律性差,上课好动,喜欢说话等。其中男生的思维能力比较强,但学习上缺少耐心与细心,女生相对男生来说学习更加认真,但分析能力却不及男生。 (2)学生成绩:由于留守儿童比例较大,课外学习几乎无人督促,而学生又缺少自制力,因此在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存在,及格率很难突破50%。 (3)学习习惯:有近十位学生有主动学习的行为,深得老师赞赏。学习热情也很高,并喜欢与老师友好相处,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常在一起交流学习体会(如刘佩兵,马国强,陈伟,李龙,马小云,马玉明十人等)。但仍有大部分学生(如马金龙,赵宝奎,马阿哥,李宁,杨小虎近三十人等)学习懒散、学习习惯差,如:粗心大意、书写不认真,不愿思考问题,上课开小差,依赖老师讲解,依赖同学的帮助,作业喜欢与同学对题。 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浮躁、好动,学习浮躁,做事浮躁,有一颗不能安定下来的心,不能真正静下心来搞学习。这是最棘手的一个问题,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早上来了,学生自己安排时间时,看书的不多,讲话聊天的多,跑动的多;上课的时候,心静不下来,总是想法子和周围同学说话,做小动作,更不说有很多课上爱说话、做小动作之类太多了;听到下课铃声响了,你可能还在说最后一句话,就有人已经迫不及待地看着外面了,说明铃声响之前人家都已经做好准备了,或许已经忍耐了半天了。仿佛这四十分钟的忍耐就是为了这一会的激情。 2、部分学生的学习欠缺主动性,存在依赖性。学习的动力来自督促,学习的目的是应付老师和家长的检查。对学习完全是应付差事、敷衍了事,差的作业在老师三令五申要求补齐的情况下,实在没办法了,就一个字……抄。 3、学生学习存在懒惰思想。不愿意去背诵积累,不愿意深度思考问题,不愿意自己探究问题。例如平时做作业、该识记的公式、基本性质等,老师不检查,他就不做不记,做也少题减题,你明天检查,他可能明天一早来看同学的,而且效果不佳。就是基础好点的同学,作业中也存在着敷衍,遇到思考题,随随便便肤浅写几句,不愿意多问,不愿意多思考,不愿意多写,这个成普遍现象,对自己学习有较高要求的人不多。 4、两极分化的情况日趋严重。学习后进生不光是基础差的学困生,他们往往又是学习习惯差的学生,更是语文、数学老师补差争抢的对象,在校时间特别紧俏,对老师来说,补差压力巨大 三、今后采取措施: 教学方面 1、“要抓质量,先抓习惯”。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要求

六年级英语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江都区樊川小学2015—2016学年春学期六年级英语教学计划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结合小学英语教学的特点,主要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着重培养学生英语基础语言能力和英语语感能力,循序渐进地建立起英语语言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良好基础。本教材提倡“情景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总的教学要求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每个单元的词汇和句型。 2.能实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读音正确。 3.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4.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做到书写规范整洁。 5.养成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认真模仿语音,语调,以逐步培养语感。 6.能根据要求和情境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完成某项任务,并促使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情感目标 1.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3.培养同学间的协作精神和环保意识。 三、教材分析 Unit1 The lion and the mouse 本单元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单元,也是一个典型的故事教学单元。本单元讲述的是一只老鼠如何帮助狮子脱离险境,最后两者变成好朋友的故事。通过讲述这个故事展开话题,并且引出本单元所要解决的副词用法的重点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故事教学,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取材巧妙,寓意深刻,语言的交际性和运用性较强,对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忙和指导作用。 1. 词汇:能听懂、会说、会读和会拼写单词large, strong, quietly, loudly, sharp, weak。 2. 句型:能听得懂、会说、会读和会写句型The lion asked sadly . The mouse said happily… 3. 语法:能初步感知副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及形容词变为副词的一般规则 4. 语音:体会语音语调在句子中的变化。 5. 文化渗透:能够初步了解不同国家的儿童文学作品。 Unit 2 Good habits 本单元以讲述两位同学的生活习惯为主线,以记叙文的形式分别记录了两位同学的好习惯和坏习惯。每位同学在生活中都会有一些好的习惯或者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坏的习惯。因此,本单元安排的教学情境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语言的表述性较强。此外,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多次出现了诸如sometimes, often, usually, never等表示频率的频度副词的用法。这对于学生讲述一件事情的发生次序及说明所做事情的频率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意义,

人教课标版高中数学选修4-4:选修4-4学情分析与教材分析-新版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一)学情分析: 本专题是高中数学选考内容之一,包括“坐标系”和“参数方程”两个内容.“坐标系”这个概念比较熟悉,但这里要涉及坐标变换、极坐标系、空间柱坐标系、球坐标系等,其中空间柱坐标系、球坐标系在高考中不作要求.通过本专题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极坐标和参数方程的基本概念,了解曲线的多种表现形式;通过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1.学生已经从初中开始学习坐标系,对坐标系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教学中我还是侧重让学生理解平面和空间中点的位置都可以用有序数组(坐标)来刻画,在不同坐标系中,这些数所体现的几何含义不同.同一几何图形的方程在不同坐标系中具有不同的形式.因此,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可以使表示图形的方程具有更方便的形式.在坐标系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尝试建立坐标系,说明建立坐标系的原则,激励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并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这样建立坐标系有哪些方便之处. 2.学习极坐标前学生已经在必修4中学习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再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体会极坐标的多值性,但是在表示点的极坐标时,如无特别要求,通常取ρ≥0 ,0≤θ<2π.极坐标方程与直角坐标方程的互化,主要是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的互化,主要是参数方程化为普通方程,并注意参数的取值范围.3.求曲线的极坐标方程主要包括:特殊位置的直线(如过极点的直线)、圆(过极点或圆心在极点的圆);求曲线的参数方程主要包括:直线、圆、椭圆和抛物运动轨迹的参数方程.4.在物理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平抛运动,由此引入参数方程,使学生了解参数的作用.应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知识,选择适当的参数建立曲线的参数方程.(二)教材分析: 1.核心素养 坐标系是解析几何的基础,在坐标系中,可以用有序实数对确定点的位置,进而用方程刻画几何图形.为便于用代数的方法刻画几何图形或描述自然现象,需要建立不同的坐标系,从而引入了诸如极坐标系等. 参数方程是以参变量为中介来表示曲线上的点的坐标的方程,是曲线在同一坐标系下的又一种表示形式.有些曲线用参数方程比用普通方程处理问题更为方便,学习参数方程有助于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中数学方法中的灵活多变. 本专题是解析几何初步、平面向量、三角函数等内容的综合应用和进一步深化,极坐标系和参数方程是本专题的重点内容.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数学》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一、教材分析 (一)数学(1—6 年级)教材分析 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与原则体现"三个面向"的指导思想。这套教材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教育思想,在深入研究国内外数学课程、教材的基础上,试图建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反映未来社会需要和时代特征的数学课程体系,充分地反映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充分考虑未来社会对公民的数学要求。 教材以新的课程标准为依据。强调从以获取知识为数学教育首要目标转变为首先关注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同时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作为教育内容的学校数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是学校数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在教学方面,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师生关系方面,强调使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

者。 教材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中推进素质教育。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的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本套教材大量采用操作实验、自主探索、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条件。教材以建构主义心理学等理论为基础。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需要经过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教材体现我国广大教师的实践经验。经过十几年的实践,广大教师积累了许多经验。这套教材的编写,吸收了广大一线教材的经验,力求较全面地体现这些实践经验,使教材更加符合我国基础教育的需求。 (二)教材的基本特点 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促进教与学方式的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