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关系_教育学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师生关系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标:
1.让同学们了解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2.让同学们分别站在学生的角度,老师的角度去理解学生与老师间的相互关系.用心去体会本节的教学内容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来分析理解师生间的相互关系
三、教学手段
PPT展示教学内容 ,写板书记录教学重点以及学生观点,播放视频引出学生讨论和辩论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提问、讨论、辩论、读书指导等
五、作业
观察其他老师上课,站在老师,同学等不同角度去思考,找到同本次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
六、参考资料
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学基础第五章教师与学生第三节师生关系
七、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具体实施见PPT中带下划线的黑体字)
1.PPT展示,写板书记录教学重点以及学生观点(贯穿于整节课)
2.读书指导
3.老师提问
4.学生观看视频
5.学生进行讨论
6.学生进行辩论
7.老师进行总结,授课
《班级管理理论与方法》课程教案
课题第三章:班级管理理论
课时: 6学时
授课方式及手段:讲授式、讨论式
教学目标:
1、理解班级管理理念
2、掌握班级管理理论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班级管理理念。
2、班级管理理论。
难点:班级社会体系的理论模式。
教学内容:
1.班级管理理念
2.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理念
3.和谐发展观
4.学生主体观
5.教育活动观
6.系统整体观
7.开拓创新观
8.教育法制观
9.善于建立个人的班级管理理念
10.班级管理理论
11.马克思主义哲学
12.班级社会体系的理论模式
13.帕森斯的GAIL图式
14.盖哲尔与谢伦的班级社会体系观
15.艾雪黎等人的班级教学理论模式
16.斯金纳的行为改变技术模式
17.现代班级管理的理论模式
18.果断纪律理论
19.尊严管理理论
20.内在纪律理论
21.可借鉴的现代企业管理原则
(一)“人才盘点”原则
(二)“邻桌原则”原则
课后练习:
1、班主任要管好班级,应具备哪些理论?
2、一名称职的班主任应具备哪些理念?
3、试评班级社会体系的理论模式对班级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
阅读参考书目:
钟启泉编著:《班级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PPT内容: 第三节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两个最活跃的因素,他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推动教育过程的发展。
什么是师生关系?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交往和互相影响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
读书指导;要求学生看书,找到相关内容
一、师生关系在教育中的作用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调动师生双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前提。学生愿不愿意接受教师的影响、能否主动配合教师,直接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研究表明:师生关系与学生学习成绩显著相关,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完整人格有重要意义。
(二)是衡量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学生既有独立性,也体现自主,张扬个性;教师感受到生命的可敬、体验到工作的价值。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三)师生关系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投射出学校的价值取向、人际关系状况、管理水平等。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一)以年轻一代成长为目标的社会关系包括:
1、代际关系。教师代表上一代人。
2、师生之间的政治关系。这是国家、集体与个人关系在教育中的反映,权威与服从关系是师生政治关系的外部表现。即师生关系要反映政治的需要。
3、文化的授受关系。教师是人类已有文化的掌握者,学生相对不足,文化势差的缩小使师生之间有这种关系。
4、道德关系:师生的活动要受到社会首先规范的约束,如公平、正义、秩序等师生都要遵守。师生交往还必须符合教育内部的首先规范,如师德、学生守则等。
5、法律关系:教师和学生作为公民具有法律保护的权利,义务,责任.学生作为未成年,还拥有<<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赋予的权利.教师要尊重和维护学生的权益,学生也要尊
重教师的合法权利.
(二)以直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关系(也称为工作关系)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这种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即它是以教育活动为纽带服务于一定的教学任务,是不以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主要表现为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教学目标上的协调一致。
在师生关系中,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一种合理化的结合关系,师生之间的良好工作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和素质修养。具有较高教育水平和良好素质修养的教师,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为达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努力。
(三)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
心理关系是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实际交往而形成和建立的人际情感关系。这种关系使师生摆脱了既定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束缚,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人格、精神和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三者关系:从师生关系的结构体系中,我们可以看出,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师生关系的基础,离开了这一关系,其他关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和意义;社会关系是一种背景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作为社会人的身份在教育教学中的直接反映,具有规范性、稳定性特点,常以比较强硬的方式折射到师生之间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中。心理关系又是伴随工作关系而生成的关系,它是以内隐的影响教育关系,它具有情景性、弥散性特点。在工作关系中,如果没有心理意义上的情感作用和联系,工作关系也不能有效维持。
三、师生关系的模式
(一)几种典型的师生关系模式
1.放任型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在教学中,以这种师生关系模式为主的教师采取放任的作风,却不负任何实际责任,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要他们学习自己所高兴的东西。教师不控制学生的行为,也不指示学习的方法,一切活动由学生自己进行。
2.专制型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命令、权威、疏远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教师在教室内采取专制的作风,并担负全部的责任,计划班级的学习活动,安排学习的情境,指导学习的方法,控制自己的行为;学生没有自由,只是听从教师的命令,对教师往往是敬而远之。
3.民主型
这一类型的师生关系模式是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教师在教室内,以民主的方式教学,重视集体的作用,与学生共同计划,共同讨论,帮助学生设立目标,指引学生对着目标进行学习。
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并写板书记录学生观点):1.如果你是老师,学生上课吵闹、不服从你,你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