臌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法:扶正行气,化瘀利水。
方药:扶正以四君子汤加黄芪、黄精为主方;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以调营饮为主方。
3.鼓胀晚期
• (1)正虚邪恋 主症: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 兼次症:神倦懒动,气短声怯,骨瘦如柴,面色苍 黄或恍白,或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男子 阳痿,女子停经或五心烦热,肌肤甲错, 头晕耳鸣,少寐盗汗等。 舌脉象: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细弱。
❖ 明·李中粹《医宗必读》“在病名有鼓胀与蛊胀 之殊。”。
❖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根据临床症状、病因、 病机、发病特点,提出了鼓胀、蛊胀、单腹胀。
病因病机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是浊气在上。 • 《诸病源候论》认为本病与感染“水毒”有关。
•李东垣主脾胃虚弱生寒,有中满分消汤记载
金 •朱丹溪认为是由于湿热相生,清浊相混,隧道壅 元 塞之故。
水停:健脾利水
正虚:扶正培本
• 早期以祛邪为主。
危象:采取多种措施抢救
• 中期和晚期,均宜攻补兼施,中期以利水消胀为目的。
• 晚 期应重视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三)分证论治
• 1.鼓胀早期
主症:腹大胀满,叩之如鼓,持久不减。 兼次症:胁下胀满或疼痛,纳食少馨,食后脘
腹胀满益甚,以暖气或矢气,肢体沉 困乏力,小便短少。 舌脉象:舌质暗,或有瘀点,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和血,行湿散满。
六、病程
• 大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在数月到数 年间不等,但也有极少病人在半月到一 月内不断进展。
七、病因病机
• 病机关键:气、血、水互结于腹中。
(一)黄疸、胁痛、积聚迁延不愈
湿热 • 黄疸 寒湿
阻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湿浊不化, 土壅木郁,肝气亦不能条达,致肝脾俱 损。迁延日久,伤及于肾,肾失开合, 水湿内停。
鼓胀
教学要求
1、明确鼓胀的范围,了解历代沿革和研究进展。 2、熟悉鼓胀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 3、掌握鼓胀的临床症候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 4、掌握鼓胀的证治方药。 5、熟悉鼓胀的调摄护理。
一、病名
•系因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临床以 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 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证。
气
• 胁痛;肝湿失浊疏内泄生,,气若机 久不 治畅 不, 愈日 ,久 累肝 及气 于犯 肾脾 ,, 终脾 至失 肝健、运脾,、
肾俱伤。
、 血 、 水
鼓 胀
互
•
积聚
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 或兼痰湿凝滞,迁延日久,病及于肾.开合不
结
利,水湿内停。
(二).情志不遂
• 忧思恼怒,肝失调达,气机不利,则血 液运行不畅,气阻络痹而致胁痛; 肝伤气滞日久,则致血脉瘀阻,日积月 累,气血凝滞,肝脾俱损,而成积聚。
• 气鼓—— 腹部膨隆,脐突皮光,暖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 空然, 叩之如鼓。
• 水鼓——腹部胀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 • 血鼓——胀病日久,腹部胀满,青筋暴露,内有症积,按之胀满疼痛,
而颈胸部可见赤 丝血缕。
2、辨本虚
• 脾气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少不馨, 舌淡,脉缓等
• 气阴两虚——除脾气虚症外,还可见口干不欲 饮,知饥而不能纳, 形体消瘦,五心烦热, 舌红体瘦而少津等
数,或弦滑。 治法: 醒神开窍。 方药: 湿热蒙闭心包者,用局方至宝丹,研化,吞服或
鼻饲,以清热凉开透窍。
十一、其他疗法
• 1、鲤鱼赤小豆汤:鲤鱼500g(去鳞及内脏)、赤 小豆30g,多用于鼓胀虚症。
• 2、牵牛子粉:每次吞服1.5--3g ,每天1~2次。 • 3、禹公散:牵牛子120g、小茴香30g、共研细末,
(四)理化检查
肿瘤标志物B腹部B超,Ⅹ线食道钡餐造影, 腹都CT检查,腹水穿刺检查,均有助于诊断。
九、鉴别诊断
1、与水肿鉴别
水肿
鼓胀
病位 病因
肌肤 外感邪气,饮食 不节或劳倦过度。
脏腑 主症
变症
肺脾肾
水肿由眼睑头面 或下肢起,后 至全身,腹部 便血,关格。
腹部 情志郁结,酒食不 节,感染虫毒,它病 转化。 肝脾肾 水肿由腹水起,后至 四肢,全身浮肿。
每次吞服1.5--3g ,每天1~2次。 • 4、甘遂末:每次吞服0.5—1.0g,装入胶囊,每天 • 1~2次。 • 5、阿魏、硼砂各30g,共研细末,用白酒适量调
匀,敷于脐上,外用布带束住,数日一换,有 软坚散结之效。
十二、转归与预后
转归转:归 1、本病在临床上常虚实夹杂,实胀与虚胀可相 互转化。 2、病程中可出现各种并发症。 预后: 1、实胀早期治疗,预后好。 2、虚胀久病,难治,预后不良。 3、病程中出现出现出血、神昏、痉厥等危候, 预后极差。
舌脉象:舌质红,苔黄,或舌淡脉弦滑而数,脉沉细而数。
治法:泄热宁络,凉血止血;气血耗伤者合益气固脱为法。
方药:泻心汤或大黄白及三七粉凉开水调为糊状,慢慢吞服。
• 3)鼓胀神昏
主症: 腹大胀满伴神昏。先见烦躁不宁,逐渐嗜睡, 终至昏迷。或先语无伦次,逐渐嗜睡,终至昏迷
兼次症: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大便不通。 舌脉象:舌质红、苔黄腻,或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 脾阳虚——面色苍黄,畏寒肢冷,大便溏,舌 淡体胖,脉沉细 无力等
• 脾肾阳虚——除有脾阳虚症外,还可见腰膝冷 痛,男子阴囊湿冷, 阳痿早泄,女子月经短 期,量少色谈等
• 肝肾阴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少寐, 颧赤烘热,齿 鼻血,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等。
二)治疗原则
• 攻补兼施为治则
气滞:理气祛湿 血瘀:行气活血
十、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 1.辨标实
• 气滞——两胁胀满,善太息,暖气,或得矢气后腹胀稍缓,口苦 脉 弦等。
• 血瘀——四肢消瘦,腹壁脉络显露,胁下或腹部痞块、面色黑, 面 颊、胸臂血痣或血缕,肌肤甲错不润,手掌赤痕,唇及爪甲色暗,舌 边尖瘀点、 瘀斑等;乏无力, 溲 少便溏,或有下肢浮肿等。
谢谢!
•刘河间认为气郁热盛则腹胀。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情志抑郁,饮食不节,或饮酒过度, 都是鼓胀的原因,明确指出“少年饮酒无节,多成水臌”。 •喻嘉言则认为症、积块,日久可转为鼓胀,其病机不外乎 气血水瘀积腹内。
治法
• 近代葛洪首次提出了放腹水的治法。
• 明清治法更加灵活多样,积累了宝贵经 验,仍有效指导临床。
中有实,或虚实夹杂。
八、诊断
• (一)病史
• 多有黄疸、胁痛、积聚病史
•(二)临床表现
•初则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则腹部渐大,可见面色萎黄、乏力、纳呆等症, 日久则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心突出,四肢消瘦,或下 肢浮肿。常有小便不利,牙龈出血、皮肤紫癜等出血倾向。
(三)体征
胁下或腹部积块,腹部有振水音,黄疸,手 掌赤痕,面、颈、胸、臂可见蛛纹丝缕。
方药:以木香顺气散力主方。
2.鼓胀中期
主症:腹大坚满,撑急,动之有振水声。 兼次症:面色苍黄无华,神疲肢怠,脘腹痞
胀,不敢进 食,口喝不欲饮,大便或 秘或溏,小 便短少,颈部、面颊或胸 背部散在红痣血缕,腹皮脉络怒 张, 手掌赤痕。 舌脉象:舌质淡,体胖有齿痕,或紫暗,或有 瘀斑,舌苔厚腻。脉沉细滑。
治法: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为主。
方药: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化裁。 滋补肝肾——麦味地黄丸或滋水清肝饮为主。
• 2)鼓胀出血
主症:腹大胀满伴出血。轻者呕吐物中夹有鲜血或血块,或大 便色黑。重者吐 血盈碗盈盆,或大便暗红而溏薄。
兼次症:口干口苦,胄脘灼热,肠鸣 腹胀,或心悸气短,汗出 肢冷。
(三)酒食不节
饮酒太过 嗜食肥甘厚味
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湿浊内生,湿 邪阻滞中焦,土壅木郁,影响肝胆疏 泄,病由脾及肝,或胆汁被阻不循常 道,浸淫肌肤而发黄疸。
(四)血吸虫感染
• 在血吸虫流行区接触疫水,遭受血吸虫 感染,未能及时治疗,虫阻络道,内伤 肝脾,脉络瘀阻,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日久气滞、血瘀、痰凝胶结不化,搏结 腹部而成积聚。
• 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
鼓——言其外,为他觉症状 胀——言其内,为自觉症状
• 本病反复迁延,久治难愈,晚期可见吐血、便 血、昏迷等症。
• 本病文献中名称繁多,如水蛊、蛊胀、膨脝、 蜘蛛蛊、单腹胀等。
历史沿革
病名:
❖ 鼓胀病名,首见于《内经》。《灵枢*水胀》详 细描述了本病。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此由水毒气结聚 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名水蛊也。”提 出了水蛊病名及成因。
吐血,昏迷。
2.与积证鉴别
• 积证是指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病证。 • 鼓胀以腹部胀大,腹壁脉络暴露为主症。
• 但腹中积块又多为诱发鼓胀的原因之一。
3.与痞满鉴别
• 痞满指腹中自觉有胀满之感,而按之柔 软无物,虽有胀满而无胀急之象。
• 鼓胀可兼有腹满,且有胀急之状,病程 长,腹内有积块等有形之物。
十三、预防及调护
• 1.注意休息,病重者以卧床休息为主。 • 2.饮食有节,宜低盐饮食,禁食生冷、油腻、
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炸、粗糙、坚硬 类食物。注意饮食营养,食用蔬菜水果等 富有维生素的食物。 • 3.忌饮酒,少吸烟. • 4.避免与血吸虫疫水接触. • 5.避免接触对肝有害的毒性物质。 • 6.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消除恐惧心 理,增强治疗信心。积极治疗积聚、黄疸、 胁痛等病。
• 肝硬化腹水及其他疾病出现类似鼓胀的 证候时,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施治。
二、病象
• 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 露,有时可见双下肢浮肿,颈、 胸部出现血痣。
三、病位
1、鼓胀病位:腹部。 2、病变脏腑:肝、脾、肾。
四、病类
• 分为
虚证
实证
五、病性
• 本病以本虚标实,虚实交错为特 点,但在病变的不同时期,有虚 有实各有侧重。
• 鼓胀形成,肝、脾、肾功能失调是关键。 •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是形成鼓胀的基本条件。 • 脾脏功能受损,运化失职,遂致水湿停聚;肾
脏的气化功能障碍,不能蒸化水液而加重水湿 停滞,也是形成鼓胀的重要因素。
• 气滞、血瘀、水停互为因果,是邪实的主要内 容。
• 正虚是气滞、血瘀、水停的必然趋势。
• 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肝、脾、肾。 • 其病变的性质是本虚标实,或实中夹虚,或虚
方药:扶正以四君子汤加黄芪、黄精为主方;
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以调营饮为主方。
3.鼓胀晚期
• (1)正虚邪恋 主症:腹大胀满不舒,早宽暮急。 兼次症:神倦懒动,气短声怯,骨瘦如柴,面色苍 黄或恍白,或腰膝冷痛,畏寒肢冷,男子 阳痿,女子停经或五心烦热,肌肤甲错, 头晕耳鸣,少寐盗汗等。 舌脉象:舌质淡,体胖,苔白。脉沉细弱。
❖ 明·李中粹《医宗必读》“在病名有鼓胀与蛊胀 之殊。”。
❖ 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根据临床症状、病因、 病机、发病特点,提出了鼓胀、蛊胀、单腹胀。
病因病机
•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是浊气在上。 • 《诸病源候论》认为本病与感染“水毒”有关。
•李东垣主脾胃虚弱生寒,有中满分消汤记载
金 •朱丹溪认为是由于湿热相生,清浊相混,隧道壅 元 塞之故。
水停:健脾利水
正虚:扶正培本
• 早期以祛邪为主。
危象:采取多种措施抢救
• 中期和晚期,均宜攻补兼施,中期以利水消胀为目的。
• 晚 期应重视严重并发症的防治。
三)分证论治
• 1.鼓胀早期
主症:腹大胀满,叩之如鼓,持久不减。 兼次症:胁下胀满或疼痛,纳食少馨,食后脘
腹胀满益甚,以暖气或矢气,肢体沉 困乏力,小便短少。 舌脉象:舌质暗,或有瘀点,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和血,行湿散满。
六、病程
• 大多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在数月到数 年间不等,但也有极少病人在半月到一 月内不断进展。
七、病因病机
• 病机关键:气、血、水互结于腹中。
(一)黄疸、胁痛、积聚迁延不愈
湿热 • 黄疸 寒湿
阻滞中焦,气机升降失常,湿浊不化, 土壅木郁,肝气亦不能条达,致肝脾俱 损。迁延日久,伤及于肾,肾失开合, 水湿内停。
鼓胀
教学要求
1、明确鼓胀的范围,了解历代沿革和研究进展。 2、熟悉鼓胀的病因病机及其转归。 3、掌握鼓胀的临床症候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 4、掌握鼓胀的证治方药。 5、熟悉鼓胀的调摄护理。
一、病名
•系因肝脾肾三脏受损,气、血、水瘀积腹内,临床以 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腹壁脉络暴露为特征,或 有胁下或腹部痞块,四肢枯瘦等表现的病证。
气
• 胁痛;肝湿失浊疏内泄生,,气若机 久不 治畅 不, 愈日 ,久 累肝 及气 于犯 肾脾 ,, 终脾 至失 肝健、运脾,、
肾俱伤。
、 血 、 水
鼓 胀
互
•
积聚
肝脾受损,脏腑失和,气机阻滞,瘀血内停, 或兼痰湿凝滞,迁延日久,病及于肾.开合不
结
利,水湿内停。
(二).情志不遂
• 忧思恼怒,肝失调达,气机不利,则血 液运行不畅,气阻络痹而致胁痛; 肝伤气滞日久,则致血脉瘀阻,日积月 累,气血凝滞,肝脾俱损,而成积聚。
• 气鼓—— 腹部膨隆,脐突皮光,暖气或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 空然, 叩之如鼓。
• 水鼓——腹部胀大,状如蛙腹,按之如囊裹水。 • 血鼓——胀病日久,腹部胀满,青筋暴露,内有症积,按之胀满疼痛,
而颈胸部可见赤 丝血缕。
2、辨本虚
• 脾气虚——面色萎黄,神疲乏力,纳少不馨, 舌淡,脉缓等
• 气阴两虚——除脾气虚症外,还可见口干不欲 饮,知饥而不能纳, 形体消瘦,五心烦热, 舌红体瘦而少津等
数,或弦滑。 治法: 醒神开窍。 方药: 湿热蒙闭心包者,用局方至宝丹,研化,吞服或
鼻饲,以清热凉开透窍。
十一、其他疗法
• 1、鲤鱼赤小豆汤:鲤鱼500g(去鳞及内脏)、赤 小豆30g,多用于鼓胀虚症。
• 2、牵牛子粉:每次吞服1.5--3g ,每天1~2次。 • 3、禹公散:牵牛子120g、小茴香30g、共研细末,
(四)理化检查
肿瘤标志物B腹部B超,Ⅹ线食道钡餐造影, 腹都CT检查,腹水穿刺检查,均有助于诊断。
九、鉴别诊断
1、与水肿鉴别
水肿
鼓胀
病位 病因
肌肤 外感邪气,饮食 不节或劳倦过度。
脏腑 主症
变症
肺脾肾
水肿由眼睑头面 或下肢起,后 至全身,腹部 便血,关格。
腹部 情志郁结,酒食不 节,感染虫毒,它病 转化。 肝脾肾 水肿由腹水起,后至 四肢,全身浮肿。
每次吞服1.5--3g ,每天1~2次。 • 4、甘遂末:每次吞服0.5—1.0g,装入胶囊,每天 • 1~2次。 • 5、阿魏、硼砂各30g,共研细末,用白酒适量调
匀,敷于脐上,外用布带束住,数日一换,有 软坚散结之效。
十二、转归与预后
转归转:归 1、本病在临床上常虚实夹杂,实胀与虚胀可相 互转化。 2、病程中可出现各种并发症。 预后: 1、实胀早期治疗,预后好。 2、虚胀久病,难治,预后不良。 3、病程中出现出现出血、神昏、痉厥等危候, 预后极差。
舌脉象:舌质红,苔黄,或舌淡脉弦滑而数,脉沉细而数。
治法:泄热宁络,凉血止血;气血耗伤者合益气固脱为法。
方药:泻心汤或大黄白及三七粉凉开水调为糊状,慢慢吞服。
• 3)鼓胀神昏
主症: 腹大胀满伴神昏。先见烦躁不宁,逐渐嗜睡, 终至昏迷。或先语无伦次,逐渐嗜睡,终至昏迷
兼次症:脘闷纳呆,恶心呕吐,大便不通。 舌脉象:舌质红、苔黄腻,或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 脾阳虚——面色苍黄,畏寒肢冷,大便溏,舌 淡体胖,脉沉细 无力等
• 脾肾阳虚——除有脾阳虚症外,还可见腰膝冷 痛,男子阴囊湿冷, 阳痿早泄,女子月经短 期,量少色谈等
• 肝肾阴虚——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心烦少寐, 颧赤烘热,齿 鼻血,舌红少苔,脉弦细而数 等。
二)治疗原则
• 攻补兼施为治则
气滞:理气祛湿 血瘀:行气活血
十、辨证论治
• 一)辨证要点
• 1.辨标实
• 气滞——两胁胀满,善太息,暖气,或得矢气后腹胀稍缓,口苦 脉 弦等。
• 血瘀——四肢消瘦,腹壁脉络显露,胁下或腹部痞块、面色黑, 面 颊、胸臂血痣或血缕,肌肤甲错不润,手掌赤痕,唇及爪甲色暗,舌 边尖瘀点、 瘀斑等;乏无力, 溲 少便溏,或有下肢浮肿等。
谢谢!
•刘河间认为气郁热盛则腹胀。
•明代医家张景岳认为情志抑郁,饮食不节,或饮酒过度, 都是鼓胀的原因,明确指出“少年饮酒无节,多成水臌”。 •喻嘉言则认为症、积块,日久可转为鼓胀,其病机不外乎 气血水瘀积腹内。
治法
• 近代葛洪首次提出了放腹水的治法。
• 明清治法更加灵活多样,积累了宝贵经 验,仍有效指导临床。
中有实,或虚实夹杂。
八、诊断
• (一)病史
• 多有黄疸、胁痛、积聚病史
•(二)临床表现
•初则脘腹作胀,食后尤甚,继则腹部渐大,可见面色萎黄、乏力、纳呆等症, 日久则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心突出,四肢消瘦,或下 肢浮肿。常有小便不利,牙龈出血、皮肤紫癜等出血倾向。
(三)体征
胁下或腹部积块,腹部有振水音,黄疸,手 掌赤痕,面、颈、胸、臂可见蛛纹丝缕。
方药:以木香顺气散力主方。
2.鼓胀中期
主症:腹大坚满,撑急,动之有振水声。 兼次症:面色苍黄无华,神疲肢怠,脘腹痞
胀,不敢进 食,口喝不欲饮,大便或 秘或溏,小 便短少,颈部、面颊或胸 背部散在红痣血缕,腹皮脉络怒 张, 手掌赤痕。 舌脉象:舌质淡,体胖有齿痕,或紫暗,或有 瘀斑,舌苔厚腻。脉沉细滑。
治法:温补脾肾,或滋补肝肾为主。
方药:温补脾肾——附子理中丸合济生肾气丸化裁。 滋补肝肾——麦味地黄丸或滋水清肝饮为主。
• 2)鼓胀出血
主症:腹大胀满伴出血。轻者呕吐物中夹有鲜血或血块,或大 便色黑。重者吐 血盈碗盈盆,或大便暗红而溏薄。
兼次症:口干口苦,胄脘灼热,肠鸣 腹胀,或心悸气短,汗出 肢冷。
(三)酒食不节
饮酒太过 嗜食肥甘厚味
脾胃受损,运化失职,湿浊内生,湿 邪阻滞中焦,土壅木郁,影响肝胆疏 泄,病由脾及肝,或胆汁被阻不循常 道,浸淫肌肤而发黄疸。
(四)血吸虫感染
• 在血吸虫流行区接触疫水,遭受血吸虫 感染,未能及时治疗,虫阻络道,内伤 肝脾,脉络瘀阻,脾失健运,痰浊内生, 日久气滞、血瘀、痰凝胶结不化,搏结 腹部而成积聚。
• 鼓胀是以腹部膨胀如鼓而命名。
鼓——言其外,为他觉症状 胀——言其内,为自觉症状
• 本病反复迁延,久治难愈,晚期可见吐血、便 血、昏迷等症。
• 本病文献中名称繁多,如水蛊、蛊胀、膨脝、 蜘蛛蛊、单腹胀等。
历史沿革
病名:
❖ 鼓胀病名,首见于《内经》。《灵枢*水胀》详 细描述了本病。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此由水毒气结聚 于内令腹渐大,动摇有声,……名水蛊也。”提 出了水蛊病名及成因。
吐血,昏迷。
2.与积证鉴别
• 积证是指腹内结块,或胀或痛的病证。 • 鼓胀以腹部胀大,腹壁脉络暴露为主症。
• 但腹中积块又多为诱发鼓胀的原因之一。
3.与痞满鉴别
• 痞满指腹中自觉有胀满之感,而按之柔 软无物,虽有胀满而无胀急之象。
• 鼓胀可兼有腹满,且有胀急之状,病程 长,腹内有积块等有形之物。
十三、预防及调护
• 1.注意休息,病重者以卧床休息为主。 • 2.饮食有节,宜低盐饮食,禁食生冷、油腻、
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油炸、粗糙、坚硬 类食物。注意饮食营养,食用蔬菜水果等 富有维生素的食物。 • 3.忌饮酒,少吸烟. • 4.避免与血吸虫疫水接触. • 5.避免接触对肝有害的毒性物质。 • 6.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刺激,消除恐惧心 理,增强治疗信心。积极治疗积聚、黄疸、 胁痛等病。
• 肝硬化腹水及其他疾病出现类似鼓胀的 证候时,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施治。
二、病象
• 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 露,有时可见双下肢浮肿,颈、 胸部出现血痣。
三、病位
1、鼓胀病位:腹部。 2、病变脏腑:肝、脾、肾。
四、病类
• 分为
虚证
实证
五、病性
• 本病以本虚标实,虚实交错为特 点,但在病变的不同时期,有虚 有实各有侧重。
• 鼓胀形成,肝、脾、肾功能失调是关键。 •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是形成鼓胀的基本条件。 • 脾脏功能受损,运化失职,遂致水湿停聚;肾
脏的气化功能障碍,不能蒸化水液而加重水湿 停滞,也是形成鼓胀的重要因素。
• 气滞、血瘀、水停互为因果,是邪实的主要内 容。
• 正虚是气滞、血瘀、水停的必然趋势。
• 涉及的脏腑主要是肝、脾、肾。 • 其病变的性质是本虚标实,或实中夹虚,或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