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论文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监测中有机物的污染

鲁欢

随着工业的发展,水环境中有机污染日益严重,因此有机污染物监测已成为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斯德哥尔摩会议规定禁止或限制使用12种有机物,“加强环境调查,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是该次会议的重要基本原则之一。受到农药和有毒物质污染的食品,禁止出口,许多国家提出了更高的卫生要求,出口食品农药残留量和有毒物质含量标准规定到了近乎苛求的地步,我国作为WTO的成员,高效、快速地监测有机污染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艰巨任务。

有机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生物积累性和“三致”作用,甚至有些痕量有机物的危害也是很大的,因此不断寻求痕量、超痕量污染物的监测方法是当今有机污染物监测的重要任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环境监测工作高效率的迫切需要,研究高效、快速的有机污染物监测技术已成为国际环境问题的研究热点之一。沉积物是水体污染物沉积的归属地,污染物在水和底泥的两相间存在着迁移转化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如洪水爆发、河道清淤)又会污染水体。因此有效地分析监测河流和水库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对于治理水体污染有重要意义。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水源地特定监测项目中规定了68种有机污染物的标准限值,因此,迫切需要有机污染物监测的先进技术普及与推广,特别是在水利系统,对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工作研究不够,急需先进的监测技术支持并指导水质监督工作的发展。

环境监测治理的作用

昌晓峰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

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是指“被人们利用的物质或者能量直接或间接地进入环境,导致对自然的有害影响,以至于危及人类健康、危害生命资源和生态系统,以及损害或者妨害舒适和环境的合法用途”。我国《环境保护法》第24条所列举的“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包括“在生产建设或者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粉尘、恶臭气体、放射性物质以及噪声、振动、电磁波辐射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是我国环境法制尤其是针对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则。但是,由于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具有相伴相随的孪生关系”,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当程度的价值正当性或社会有用性”,因此,将环境污染完全消灭于无形是不现实的,除非实行“零增长”“零排放”。鉴于此,环境监测治理在实际应用生活中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浅谈四川省大气污染防治与法律机制

童丽珍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为公众参与提供了政治、法律保障。因此,大气污染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法律机制的建立和实施,是必须在理念上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在环境立法中制定、修改、完善公众参与法律制定,在环境实施中完善公众参与执法、司法监督制度。

(一)提高全民族的大气环境保护法律意识,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大气环境保护

管理活动。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广度和深度依赖于公众环境意识的提高,而公众环境意识

受整个社会环境的制约。据联合国统计署提供的调查资料,84%的荷兰人、89%的美国人、90%的德国人,在生活中会考虑消费品的环保标准。因此,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大气环境文化宣传,逐步提高公众的文化科学水平和公众的环境伦理道德水平。同时,应

积极推进环境教育走出学校,把真实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为环境教育的场所和

教材,利用每年的“地球日”(4月22日)、“世界环境日”(6月5日)等,向广大公众普及和宣传环保知识,进行“保护环境以保护人类自身”、“爱护地球以保留给子孙较干净的地球”的教育。

(二)完善立法,通过立法将公民在大气环境保护方面的各项基本权利和义务法律化、制度化。

首先,应把大气污染防治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导向融于有关法律法规之中,使道德规范法制化,用法律铸造良好的道德风尚。借鉴新加坡以法律和道德规范保护环境,其现行400多种法律法规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地吐痰罚款200

新元,随地扔一个烟头罚款1000新元。通过这些措施将良好的文明行为变为全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又转化为全社会的道德共识,成为一系列法律规则的社会基础。同时,在中央和地方不同层级法律体系中继续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包括国家、公众所在地区、区域环境状况的资料,公众所关心的每一项开发建设活动、生产经营活动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及其防治对策的资料,以及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

的法律法规资料;要保证公众对有关环境活动的决策参与权,能够使公众有机会和途径向有关决策机关充分递达其所关环境问题的意见,并确保其合理的意见能够为决

策机关所采纳;保证当环境或公众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时,人人都可以通过有效的行政或司法程序使环境得到保护,使受侵害的环境权益得到赔偿或补偿,并排除侵害等。

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

鲁欢

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把大气环境看作一个整体,统一规划能源结构、工业发展、城市建设布局等,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污染的技术措施,充分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以改善大气质量。地区性污染和广域污染是多种污染源造成的,并受该地区的地形、

气象、绿化面积、能源结构、工业结构、交通管理、人口密度等多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大气污染物又不可能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处理,因此只靠单项治理措施解决不了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实践证明,只有从整个区域大气污染状况出发,统一规划并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才可能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

(一)发展植物净化

植物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截留粉尘、吸收大气中有害气体等功能,可以在大面积的范围内,长时间地、连续地净化大气。尤其是大气中污染物影响范围广、浓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植物净化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城市和工业区有计划地、有选择地扩大绿地面积是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具有长效能和多功能的措施。

(二)利用环境的自净能力

大气环境的自净有物理、化学作用(扩散、稀释、氧化、还原、降水洗涤等)和生物作用。在排出的污染物总量恒定的情况下,污染物浓度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分布同气象条件有关,认识和掌握气象变化规律,充分利用大气自净能力,可以降低大气中污染物浓度,避免或减少大气污染危害。例如,以不同地区、不同高度的大气层的空气动力学和热力学的变化规律为依据,可以合理地确定不同地区的烟囱高度,使经烟囱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能在大气中迅速地扩散稀释。

(三)减少或防止污染物的排放

一是改革能源结构,采用无污染能源(如太阳能、风力、水力)和低污染能源(如天然气、沼气、酒精)。二是对燃料进行预处理(如燃料脱硫、煤的液化和气化),以减少燃烧时产生污染大气的物质。三是改进燃烧装置和燃烧技术(如改革炉灶、采用沸腾炉燃烧等)以提高燃烧效率和降低有害气体排放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