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爱心教育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爱心教育的重要性

许德龙

2016.8

浅谈爱心教育的重要性

经过暑期几天的培训,使我受益匪浅,感谢上级给我们安排的这次培训,这次培训使我认识到,在教育中,要使基础不同、兴趣不同的各类学生发挥特长、全面发展,我们要以人为本,怀着一颗爱心去关心、帮助、感化每一个孩子。

爱心教育主要包括两个方面(1)爱工作: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神圣的事业,我们就要爱我们的工作,要为我们的工作去拼搏,去奋斗。(2)爱孩子: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之心,这是一种无私的爱,它包涵教师对学生的爱护、严格、信任、耐心、宽容和期待。只有在爱心的教育和熏陶下,学生才能学会爱,才能够去爱别人、爱祖国、爱同学、爱身边的一草一木。教育过程的完成也是通过师生的感情交流和沟通来完成的,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思想的共鸣。没有感情,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通过这次培训,我认为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方面:

一、爱心教育——使“优等生”全面发展

“优等生”一般都比较要强、听话、成绩好、安份守纪、工作能力强。他们优点多、表现突出,因而教师往往比较喜欢,甚至有偏爱的倾向,学习上的指导、生活上的关照、课上课外的表扬,教师都很容易做到。但是我们还应看到“优等生”存在的一些问题,有时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比如说“优等生”的心理一般比较脆弱,经不起任何风浪,就像一株从未经历风雨的小植株。平时他们的“闪光点”多,掩盖了人格方面的缺陷,而且他们大部分在群体中处于命令、领导位置,可能会形成专横、任性、以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易患有骄气和经不起挫折等毛病。要想克服“优等生”可能出现的这种毛病和性格缺陷,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多注重爱心教育,用心去关爱他们。(1)要克服偏爱。评价学生要具体、不能笼统,更不能以一好代“三好”,而要评价他哪一点做得好,这样可避免学生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倾向。(2)要与学生多谈心多沟通,有意识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传达平等、服务、奉献、献爱心等观念。(3)不

能溺爱他们,而要创造机会让“优等生”体会挫折,培养敢于面对现实和战胜困难的勇敢精神。(4)以身作则,让他们学会合作,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爱心教育——使“学困生”全面转化

“学困生”是指那些智力和生理并无缺陷,但思想道德、学习成绩、非智力因素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转化“学困生”是当今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头戏”,也是我们教师必修的一门课程。关爱“优等生”是人人乐意的。关爱“学困生”,则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学困生”有多种类型,但都具有“自卑---厌学---拒教”三大特征,他们往往视学校如囹圄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假如他们感受到的是“歧视、压制和冷漠”,听到的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朽木不可雕也”之类的话语,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向“恶”的方向发展,而且会一发不可收拾。但是,如果我们实施爱心教育,给予他们如慈母般的关爱,尽可能帮助并启发他们进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使他们不断进取与进步,甚至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等生,是完全可能实现的。这就要求我们思想上要爱得真诚、爱得持久,始终做到口中、眼中、心中无“差生”,并坚守着“转化一个学困生,等于培养一个高材生”的效益观,行动上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解决认识上的偏差;针对“学困生”的不同情况都能够做到耐心教育,因势利导,克服其“厌学”、“拒教”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其自觉的加入到学习的“大军”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是我在本次培训中的一点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勉之,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许德龙

201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