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同性恋的成因综述及其健康状况

同性恋的成因综述及其健康状况姜甜0714040218摘要:近年来,随着爱滋病的传播,同性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关于同性恋的成因,人们分别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其一是生理角度,学者们探讨了三个方面的因素:遗传因素、大脑结构和激素水平。
其二是心理社会角度,精神分析学说强调恋母情节导致了特殊的母子关系,从而引起性心理异常,形成同性恋。
行为主义心理学主张重视伙伴关系、偶然的机遇以及特殊的经历在同性恋形成中的作用。
本文并对同性恋健康状况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改善同性恋生活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同性恋;成因;健康1同性恋的界定同性恋在现代社会已不是一个陌生的字眼,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它也逐渐采取了越来越宽容的态度。
在历史上,同性恋虽曾被否定和禁止,但在很多时候也是被认可的。
例如在中国奴隶社会,同性恋现象公开流行,并同许多人在异性恋活动中的放纵行为交织存在。
到了封建社会,从秦到汉,同性恋一直未受到直接的谴责和批评。
自三国到南北朝,人们对同性恋的现象在道德方面亦未予以明显的歧视。
隋唐至明清,社会主流性道德对同性恋现象也相当宽容。
那么,什么是同性恋呢?各家学者对它都是怎么定义的呢?许多性学家们曾分别从性心理学、性行为学乃至医学、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多种定义,但是至今没有一个得到完全的公认。
例如,有的学者认为同性恋属于性变态,是对某一同性产生性爱的思想和感情,不论有无明显的性行为。
而另一种看法强调:“同性恋属于‘性变异’,是指同性个体之间肉体亲昵的性行为。
”至于同性恋的特点,有人认为是性对象指向同性,即与同性的人发生真正的或想象的性行为。
有的学者观点较为含混,把同性恋看成是在幻想中或在实际行动中,更喜欢与同性个体发生性关系的癖好。
而《性医学》则明确强调:“同性恋是指有明显的同性性行为和通行爱慕。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的定义极其简洁,他认为,凡是专爱同性者即为同性恋。
国外著名的现代性学家哈斯在20世纪70年代末所下的定义为:“同性恋是同性个体之间的亲昵的性行为,一种双方情愿但被视为违反习俗的性行为。
关于性取向成因的浅表论述

关于性取向成因的浅表论述2012级中西医临床01班杨新伟摘要:以致病角度来件要谈就人类性取向的形成过程及最终确定。
在此过程则忽略对不同性取向在道德与伦理层面上的所存在的争议与在人类生存繁衍上的不同态度。
仅将性取向看为是一种流行病,其所在人类个体上所造成的不同结果也仅是致病机理的不同而已。
在诸多致病机理中,本文则更注重不同的人的心理对影响其性取向的诸多因素既定发生时所产生的不同反应,从而在后天成长中所最终确定的不同性取向,以及不同性取向的人在进行自我承认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心理状态。
关键词:性取向异性恋同性恋无性恋“性取向”,又称“性偏好”或“性指向”或“性倾向”,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幻想和感觉的对象,通常是另一个人。
性取向的分类有:异性恋、同性恋、无性恋以及双性恋。
而目前所为大多数人所接受的是前三种性取向,最后一种双性恋则被认为是一种出于精神上的致病机理,其后期愈合则大多可表现出异性恋与同性恋,或者患者本身在患病时就表现出对于某种性取向的倾斜。
同时所要强调的是,性取向的划分可看做是人类的一种基本属性,不以后天的行为表现为依据,例如在现实生活中,处于边缘性向中的人群往往迫于某些压力而做出向主流靠拢的行为,像某些同性恋人群往往在最后的生活中选择结婚生子,有意识地隐藏或忽略自己的取向。
异性恋约占人口总数的89%至99%,关于异性恋的成因,一向鲜有人进行深入的研究,我想大部分原因在于该种性取向是为纵向的历史及横向的社会所普遍接受与认同的,它因在人类的繁衍生息中有重要的贡献而成为一种主流的性取向,并且在人类有智社会的逐渐发展中成为一种衡量道德标准的准则之一。
由于笔者本身所了解的有关异性恋形成原因的资料与文献甚少,大部分还是无人做该方面的研究,所以这里只作简要表浅的的论述。
关于异性恋的成因,笔者认为一方面是因为遗传基因的稳定延续,另一方面可进行反向的论述加以证明,即一个人没有过一些足以使其性取向偏离传统的经历,同时又在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下,那么他就会是一个道德所谓正常的异性恋者。
同性恋是什么形成的

同性恋是什么形成的同性恋是指只对同性产生爱情和性欲的人,具有这种性取向的个体被称之为同性恋者,造成同性恋的形成有哪些因素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同性恋是什么形成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同性恋的形成性取向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各种性取向并无优劣之分。
关于性取向的产生有很多种理论,当今大多数科学家、心理学家、医学专家认为性取向是先天决定的,无法通过后天改变,不是一种选择,也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从生物遗传学来说,携带有同性恋基因的个体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易于发展成同性恋细胞。
同性恋通常是由父亲遗传女儿,母亲遗传儿子,并且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都有家族化的倾向。
异性恋者的性取向通常是由父亲遗传儿子,母亲遗传女儿,然而有时会发生父亲的性取向遗传给女儿,母亲的性取向遗传给儿子的现象,这就会导致子女是同性恋者。
有研究发现,男同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出现在同一家庭的可能性较大。
也就说,如果兄妹姐弟中有一个孩子是同性恋者,那么其他孩子也有较大几率是同性恋者。
部分同性恋者在12岁时,就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了,另一部分同性恋者要在12岁~16岁的阶段继续探索自己的性取向并逐步确定下来,绝大部分同性恋者在20岁的时候都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取向了。
但是也有一些同性恋者可能在40~50岁时,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并深信不疑。
这些情况都是正常的,同性恋者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早晚,与个人经历、所处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联。
这是因为异性恋在数量上占据碾压性的优势,同性恋者很难在周围充满异性恋者的环境下,像异性恋者一样从小认知自己的性取向。
年幼的同性恋者充其量只会疑惑自己为什么不像周围人一样对异性感兴趣,但不会发觉自己是同性恋。
这就是“后天同性恋”的由来,实际上这些“后天同性恋”只是过晚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同性恋者罢了。
当然,前提是这些人从未对异性明确产生过爱情和性欲,否则就是过晚意识到自己性取向的双性恋者了。
同性恋的误区性别认同障碍、易性癖、双性恋皆不属于同性恋同性恋中有的人很异性化,要是不说出他(她)的真实性别,甚至有可能看不出来。
2018尔雅《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期末测试答案100%正确

2018尔雅《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期末测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
0 分)1.某男性常以穿着异性服装来达到性欲的满足。
由此可以推断该男性可能患有( )。
A、恋物症B、异装症C、窥阴症D、露阴症正确答案: B2。
“男女授受不亲”、“相夫教子”等此类的人伦常理表达的是( )的观点。
A、儒家B、道家C、佛家D、法家正确答案: A3.社会性别一般可以分为( )种性别.A、2B、4C、5D、6正确答案: D4。
男孩性早熟认定的年龄是( )。
A、八岁前开始性发育B、九岁前开始性发育C、十岁前开始性发育D、没有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C5。
25%以上酒精能杀灭病毒,()效果最好。
A、0.5B、0。
6C、0。
7D、0。
8正确答案: C6.如果早年父母把女孩当男孩养,给男孩梳小辫,穿裙子,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性别混乱,说明早年养育有一种( )。
A、印刻效应B、晕轮效应C、异性效应D、期望效应正确答案: A7.很多研究表明,男生的情感发动与()有关。
A、喜好B、习惯C、好奇D、需求正确答案: C8。
有些时候,人的自我是被一种()关系决定的。
A、顺应B、逆反C、亲密D、同在正确答案: D9。
2004年前,中国艾滋病传染的主要途径是()。
A、母婴传播B、毒品传播C、血液传播D、同性传播正确答案: B10。
2013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艾滋病患者治疗起始时间为体内CD4细胞数量少于()个mm3。
A、500B、600C、800D、1000正确答案: A11。
男性与女性性心理特点具有明显差异性,通常情况下,女性性心理特点不包括().A、被关心B、被依赖C、被了解D、被尊重正确答案: B12.女生可以善用()来合理的说“不”。
A、身体僵硬B、哭泣C、生气D、推搡正确答案: A13。
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性文化的典型特征的是( )。
A、零散B、非中心化C、系统的D、多元化、碎片化正确答案: C14.艾滋病首次出现是在(),在当时被认为是新型疾病。
性取向是天生的

论点:性取向是天生的红色的是大纲,蓝色的需补充的地方1.解释“性取向”这个名词。
(点出一个重点:在缺乏异性的情况下选择同性的行为并不能真正体现性取向)“性取向”和其他跟性身份有关的几个概念是相互区分的:“生理性别”(biological sex)是指男性或女性的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特征;“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是指一个人将自己视为男性或女性的心理认同;“性别的社会角色”是指社会对男性化行为或女性化行为定义的文化规范。
2.基因因素:(一)、双胞胎之间的基因联系与性取向一致存在高度相关(抓住同卵双胞胎均为同性恋比率远高于异卵这一点)资料:对非异性恋的研究和试验为另外一个观点开辟了道路:性取向是在孩童时期或更早的时候被固定的。
对同性恋同卵双生双胞胎的研究表明,如果其中一个人是同性恋,那么另一个人有40-60%的机会成为同性恋者;异卵双生的比率为15-30%。
对于不是双胞胎的同性兄弟姐妹来说,这个比率是5-10%。
(二)、1993年哈默实验1993年,美国遗传学家哈默(Dean Hamer)等人在调查了114个男同性恋家庭后发现,同性恋看来是母系遗传的。
他们进一步对同性恋兄弟的X染色体(只遗传自母亲的染色体)做了比较,认为同性恋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个被称为Xq28的片段上。
3.动物界普遍存在同性恋。
在绵羊中,大约6~8%的公羊是“同性恋”,即对发情母羊毫无兴趣,却会试图与公羊交配。
这使得公羊成为研究性取向的生物机制的绝好实验材料。
许多项研究表明,在胎儿发育时,性激素能让哺乳动物大脑的结构和化学功能发生永久的变化,从而决定了成年后的性取向。
例如,同性恋公羊大脑杏仁核中雌激素受体的数量明显少于异性恋公羊,而与母羊的相当。
因为大脑杏仁核与嗅觉有关,这意味着同性恋公羊对与性刺激有关的嗅觉信息的处理可能与异性恋公羊不同。
异性恋公羊下丘脑视前核显著大于母羊和同性恋公羊,大约是它们的两倍。
4.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同性恋发生率相近。
性取向不是一种选择的10个原因

性取向不是一种选择的10个原因性取向不是一种选择的10个原因近年来,关于人类性取向成因的的话题不仅在LGBT社群(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构成的群体),也在政治界、科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因此,许多医生、心理学家、科学家和其他群体都在寻找方法、开展研究来探寻同性恋的成因。
近来,随着一些证明基因会影响性取向试验的成功,以及试图证明外界因素影响性取向试验的失败,人们开始相信,性取向是先天决定的。
根据盖洛普咨询公司2013年的民意调查,目前有47%的美国人认为性取向是先天的而并非一种选择。
下文将从几个方面说明性取向是先天决定的。
10. 性取向是遗传的1993年,来自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迪恩·哈默博士,和他带领的团队宣布基因会影响男性同性恋的形成。
这个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研究,选择了40对男同性恋兄弟作为调查对象。
哈默博士和他的团队发现,在调查的40个家庭中,有33对兄弟在X染色体上具有一个共同的遗传标记——Xq28。
然而,哈默博士及其团队并没有声称发现了“同性恋基因”,他们只是认为,基因的连锁是基因影响男性性取向的有力证明。
但是自从这个研究发表之后,很多评论指出哈默博士的研究成果并不可靠。
许多人对基因影响个体性取向这一理论并不信服,更何况,这个研究只调查了40对同性恋兄弟。
为了收集更多关于性取向遗传因素存在的证据,哈默博士扩大了他的研究范围,甚至和一些有声望的科学家合作,这些科学家来自著名的剑桥怀特海生物医学研究所和科罗拉多大学的行为遗传学研究院。
研究仍集中在哈默之前发现的基因区域。
他们调查了另外33对男同性恋和11对男异性恋兄弟。
有趣的是,他们的调查证实了之前的发现,这使得哈默博士更加确信X染色体上存在某个基因,使得男性成为同性恋。
就在最近,《心理医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证实了哈默博士提及的Xq28基因的存在,以及第8号染色体8某一区域会影响男性性取向。
手指长度看出你的:性取向 智商 性格

手指长度看出你的:性取向智商性格手指长度谁决定?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进化心理学家约翰·曼宁教授指出:无名指与食指的相对长度是由胎儿在母体中接触睾丸激素的多少决定的,接触睾丸激素越多,无名指相对就更长。
这同时意味着,无名指与食指长度的比例,可以预知人们的诸多行为,比如是不是脾气暴躁、容易打架、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会不会成为赛跑中的获胜者。
典型的男性手掌:无名指比食指长;典型的女性手掌:食指可能比无名指长,或是同样长。
1、脑力研究人员通过研究揭示,食指相对比无名指更长的人,越有可能获得高学历。
英国研究显示,无名指与食指的相对长度能反映出胎儿在母体中接触睾丸激素的程度,而这种激素对大脑发育的影响又会导致学习新技术时的能力差别。
研究人员调查了150名计算机系学生的技术能力。
结果显示,那些无名指比食指更长的学生,在学习技术方面的能力往往更强。
而无名指与食指的相对长度是由胎儿在母体中接触睾丸激素的多少决定的,接触睾丸激素越多,无名指相对就更长。
研究人员还调查了119名文科学生在学习技术方面的表现。
结果也显示,那些无名指相对食指较短的学生,在学习使用电脑等方面的新技术时往往有更多的焦虑情绪,表现出“技术恐惧症”。
2、性取向容易出现同性恋倾向者:男性:食指和无名指同等长度女性:无名指比食指长的女性具有这样特征的人较其他人更容易出现同性恋行为。
3、性格食指相对于无名指更长·女性拥有更高的生育能力、比较谦虚、比较敏感、相对容易患乳腺癌、不爱冒风险;·男性生育能力较弱、口头表达能力较强、攻击性弱、方向感差。
无名指相对食指长·女性生育能力相对较弱、过分自信、相对不容易患乳腺癌、很爱冒风险;·男性生育能力较强、口头表达能力较弱、攻击力强、比较擅长数学、更容易患孤独症。
4、长相研究发现,无名指和食指的长度愈接近,五官面容便愈对称,即愈有吸引力。
维也纳大学的芬克博士指出,在比较五十名女性和三十名男性的手指长短,并把他们的样貌扫描进计算机量度其对称性后发现:“若无名指和食指的长度差不多,通常会拥有对称的面貌”。
性取向

性取向定义“性取向”是指对一种长期稳定的感受到的来至于他人的吸引。
这种吸引可以是情感的上,感觉浪漫的、性方面的或爱情方面的。
又称“性偏好”或“性指向”或“性倾向”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幻想和感觉的对象,通常是另一个人。
性取向分类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
美国性科学家金西通过广泛的抽样调查,把人类的性爱分为六类:异性恋35%;主导异性恋偶尔的同性恋35%;主导异性恋稍多些的同性恋20%;几乎两者相等2%;主导同性恋偶尔的异性恋2%;同性恋4%。
性取向的形成因素关于性取向产生有很多的理论。
当今大多数科学家同意性取向很可能是环境、认知和生物等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性取向在青春期早期没有性经验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
心理学家认为性取向不是一种有意识的选择,也不能自由的改变。
生物因素与性取向●神经学家发现:男同性恋者与女异性恋者的大脑惊人相似;并拿出新的证据:性取向植根于人类大脑神经回路。
脑部扫描显示,男同性恋者与女异性恋者有着对称的大脑,左右半球几乎一样大。
与此相反,女同性恋者与男异性恋者的大脑就不对称了,大脑右半球明显大于左半球,男异性恋者大脑的右半球比左半球大2%;女同性恋者脑部的不对称情况也类似,右半球大脑大左半球1%。
●位于瑞典首都著名脑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同样发现,在男同性恋者与女异性恋者的脑部,与情感反应有关的大脑神经回路一模一样。
●由精神学家IvankaSavic领队的此项研究,以先期研究为基础。
先前的实验确认,性与性取向有关的空间想象语言能力有所差异。
同时发现,男同性恋者与女异性恋者在言语表达方面表现优良,方向感均不佳,而男异性恋者和女同性恋者空间感则更强。
大脑构造的差异与性取向,是前者导致后者,还是后者导致前者,还未有科研结果。
◆同性恋✧定义同性恋是指一个人在性爱、心理、情感上的兴趣主要对象均为同性别的人,无论这样的兴趣是否从外显行为中表露出来。
那些与同性产生爱情、性欲或恋慕的人被称为同性恋者。
社会心理学重点补充

社会心理学总结一、名词解释1、自尊:(self-esteem):对自己的积极的和消极的全部评价。
特质自尊(trait self-esteem):人们关于自身能力和性格的长久持续的信心和感受.特质自尊相当稳定,一个时间点高度自尊的人多年后仍倾向高自尊,反之亦然。
状态自尊(state self—esteem):对自我的瞬间感觉到的动态和变化的自我评价。
2、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
一般来说,成功经验会增强自我效能,反复的失败会降低自我效能。
是指个人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行为的期望,它包括两个成分,即结果预期和效能预期,其中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某种行为可能导致什么样结果的推测;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实施某行为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3、自我参照效应:第一,当信息与我们的自我概念有关时,我们会对它进行快速的加工和很好的回忆。
第二,人们倾向于把自我作为评判他人的标准或规范。
理论解释:精细加工说、组织加工说及双过程说.影响因素:参照他人的亲密程度、回忆方式、个体差异、刺激材料的性质。
4、自我表露:Jourard提出。
他最早认为自我表露是个人将有关自己的信息表露给目标人(将个人信息与其进行交流的人)。
后来他在《透明的自我》(The Transparent Self)一书中将其界定为,告诉另外一个人关于自己的信息,真诚地与他人分享自己个人的、秘密的想法和感受的过程。
为相互作用过程,特征:1、自我表露是双向、持续的循环过程,而不是一个单独事件;2、自我表露是情境性的,情境会影响自我表露的过程;3、自我表露过程中的所有成分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5、自我同一性:没有明确的定义.本意是证明身份,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自己决定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统一风格”的自我。
自我同一性的确立(identity achievement),就意味着个体和自身有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组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自我的发展作出了自己的思考。
2018尔雅《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期末测试答案100%正确

2018尔雅《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期末测试答案100%正确2018 尔雅《大学生恋爱与性健康》期末测试答案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 分)1. 某男性常以穿着异性服装来达到性欲的满足。
由此可以推断该男性可能患有( ) 。
A、恋物症B、异装症C、窥阴症D、露阴症正确答案: B2. “男女授受不亲”、“相夫教子”等此类的人伦常理表达的是( ) 的观点。
A、儒家B、道家C、佛家D、法家正确答案: A3. 社会性别一般可以分为( ) 种性别。
A、2B、4C、5D、6正确答案: D4. 男孩性早熟认定的年龄是( ) 。
A、八岁前开始性发育B、九岁前开始性发育C、十岁前开始性发育D、没有正确答案正确答案: C5.25%以上酒精能杀灭病毒,() 效果最好。
A、0.5B、0.6C、0.7D、0.8正确答案: C6. 如果早年父母把女孩当男孩养, 给男孩梳小辫, 穿裙子, 可能会造成孩子心理性别混乱, 说明早年养育有一种( ) 。
A、印刻效应B、晕轮效应C、异性效应D、期望效应正确答案: A7. 很多研究表明, 男生的情感发动与() 有关。
A、喜好B、习惯C、好奇D、需求正确答案: C5.有些时候, 人的自我是被一种() 关系决定的。
A、顺应B、逆反C、亲密D、同在正确答案: D5.26年前, 中国艾滋病传染的主要途径是() 。
A、母婴传播B、毒品传播C、血液传播D、同性传播正确答案: B8.年世界卫生组织建议艾滋病患者治疗起始时间为体内CD4细胞数量少于() 个mm。
3A、500B、600C、800D、1000正确答案: A11. 男性与女性性心理特点具有明显差异性, 通常情况下, 女性性心理特点不包括( ) 。
A、被关心B、被依赖C、被了解D、被尊重正确答案: B12. 女生可以善用() 来合理的说“不”。
A、身体僵硬B、哭泣C、生气D、推搡正确答案: A13. 下列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性文化的典型特征的是( ) 。
性取向的数学解释

性取向的数学解释摘要:性取向受多种因素(主导因素为雌雄两性除外)的共同影响服从正态分布(或标准正态分布),从异性恋到双性恋再到同性恋,呈现性取向的流动性,这就用数学方法解释了同性恋存在的合理性了。
关键词:性取向同性恋流动性正态分布一、性取向的定义及其分类“性取向”,又称“性偏好”或“性指向”或“性倾向”,是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幻想和感觉的对象,通常是另一个人。
性取向的主要分类有: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
亦称性指向、性位向,是指一个人在情感、浪漫、与性上对男性及女性有何种型态的耐久吸引。
几十年的研究表明,性倾向是个程度渐进的连续概念(有如肤色),每个人的性倾向位于从“只对异性感兴趣”到“只对同性感兴趣”之间的某个位置。
通常,性倾向被归为三类:异性恋(对异性产生浪漫情感与性的吸引)、同性恋(对同性产生浪漫情感与性的吸引)、双性恋(对两性均能产生浪漫情感与性的吸引)。
此外,亦有无性恋的概念(对两性均无浪漫情感或性的吸引)。
“性倾向”和其他跟性身份有关的几个概念是相互区分的:“生理性别”(biological sex)是指男性或女性的解剖学、生理学、遗传学特征;“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是指一个人将自己视为男性或女性的心理认同;“性别的社会角色”是指社会对男性化行为或女性化行为定义的文化规范。
“性倾向”的定义并不单单含有或依赖于性行为,而是依赖并表现于一个人在性和浪漫情感上的耐久吸引,这包括一个人在爱、依附感、亲密行为等非性方面的内在深刻需求,具体表现例如:非性爱慕、共同目标与价值观、相互支持爱护、长久承诺等。
一个禁欲或从未发生过性行为的人,并不一定是“无性恋”;一个跟同性发生过性行为的人,但缺乏浪漫或情感上的耐久吸引,并不是同性恋;一个跟异性发生过性行为的人,但缺乏浪漫或情感上的耐久吸引,也不是异性恋。
性取向是指对一种长期稳定的感受到的来至于他人的吸引。
这种吸引可以是情感的上,感觉浪漫的、性方面的或爱情方面的。
我觉得今天我有点Gay

我觉得今天我有点Gay1979年,瑞典还认为同性恋是“一种病”。
聪明的瑞典公民对此规定感到愤怒,奋起反击——他们纷纷请了病假,病假原因是“我觉得今天我有点gay”。
我睁开眼睛,耀眼的午后阳光从指间流泻下来。
午休时间,日光暖暖的,烘得人无精打采。
趴在栏杆上看操场,整个校园就像沉在阳光的海底。
走廊的另一头传来足音。
前一刻我下意识地扭头去看,后一刻--时间停住了。
"他在发光啊……"我呆呆地想。
那个男生高高瘦瘦,一只手塞在牛仔裤口袋里,另一只手拎着本旧旧的物理书,闲闲地侧着头不知在看什么,一点也没意识到自己踩碎了一地的阳光。
他越走越近,我感觉自己全身的血液都涌上头顶,耳边只能听到血液在血管中涌动的声音。
赶紧低下了头,屏住呼吸假装认真地盯着自己的手,听着背后的脚步声一点点走近,又一点点走远……那一年,我12岁。
美国性学家金赛曾经写道:"如果不将人分成同性恋者或者异性恋者,而是将他们视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性恋经历和一定程度的异性恋经历,这样或许我们可以更好的理解人类的性向问题。
"3秒钟快速问答:同性恋的反义词是什么?我猜,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不假思索的答道:当然是异性恋啊。
不过聪明的你,一定能想象到我在电脑屏幕这边奸笑着摇头,no no no,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们来掰扯掰扯。
首先,让我们从人类的"性"扯起。
"性",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受到生理、心理、社会和主观选择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生理性别(biologcial sex)是最先奠基的那一部分。
得到游泳冠军的精子健将一头扎进卵子姐姐怀里的那一刻,就决定了日后我们的口头禅是适合用"蛋疼"还是"乳酸"。
可是,长了喉结的人都认同自己是男人吗?摔!你让变性前的金星姐姐情何以堪!人家可是从小就坚定地认为自己住错了躯壳哦!所以说一个人心理上将自己视为男人还是女人,即"性别认同"(gender identity),也是构成性别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今的同性恋者越来越多,然而是 什么决定了他们的性取向呢?
究竟性取向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是不可变的还是可选择的?有些人认 为同性恋是一个学习行为,但也有人认为,如果同性恋是一种学习行为的话, 应该可以通过让同性恋者学习异性恋者的性觉醒、性刺激和性行为来改变同 性恋取向,但这事实上是很困难的。
生理因素
从心理角度分析大体上的原因有五,
(1)是来自于家庭或家族中男性角色缺失,男孩在妈妈、姐姐、姑姑、阿姨等女 性圈中长大,或男性气质遭遇挫败(挫败指父辈男性气质被创伤事件削弱,并失去对 男孩的正性影响)。
(2)孩子在幼年时,性别认同遭遇混乱,比如家人把女孩当男孩养、男孩当女孩 养,或过分强调男孩像女孩子,
由下面的研究数据可以看到,童年的行为特徵和成年的 性倾向,在统计学上是相关的,但从个别个案来看两者的关 系并非必然的,由下面格林的研究(1987年)可以看出,也 有些人童年时有性别认同的问题,长大後成为异性恋者。 (1982年,美国)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心理学家募 集了792个研究对象,其中男同性恋者、女同性恋者、男异 性恋者、女异性恋者各有198人。该问卷,填写者被问到他 们儿时有否参与过58种游戏或运动。结果发现女同性恋者和 男同性恋者较倾向玩一些非性别典型(gender atypical)的 活动。 (2009年,巴西、土耳其、泰国)有研究者以问卷和访 问调查了巴西、土耳其和泰国三地的成年男子,共有878个 对象,当中177人是同性恋者,157人是双性恋者,544人是 异性恋者。普遍来说,男同性恋者童年时对运动较不感兴趣, 较多跟女孩子玩,性格也没那麼有侵略性。
LGBTQLA:女同性恋,男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 者,对同性恋有疑问的人,双性人,无性恋。 泛性恋(Pansexual)是一种性行为或性倾向,指对 任何性别皆可能产生身体吸引或爱慕情绪。在文字 上的解释,双性恋因其首字双而着重于对男、女两 性的恋慕,而泛性恋则不强调恋爱对象的性别。在 这个解释之下,泛性恋亦包含对不被认为属于两性 人种的吸引。
(3)父爱母爱缺失、被同性大哥哥或姐姐照顾而产生强烈依恋与朦胧的爱意。 (4)来自与环境、传媒及社会文化影响,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角色混乱与探 索自我的高峰期,他们往往会在着装、行为语言甚至心灵上,模仿自己所追随的偶 像以得到自我角色满足感,更能获取异性或同伴的关注,如果他的偶像是同性恋者 或者花样男生他也会有好奇的去模仿,社会文化影响比如在古希腊和中国的魏晋南 北朝及汉朝,是一个男子注重仪容风貌的年代,在这种氛围里中性风尚以及同性恋 也较为普遍。 (5)来自于溺爱家庭,孩子生活优越,以自我为中心,并自恋倾向明显,且女性 气质凸显。
组员:李雨琪、梁瑞、曹政、李雨冰、高 咏欣、关漪琪、吕伟瑞
“性取向”亦称性取向、性指向、性位向,是指一个人在 情感、浪漫、与性上对男性及女性有何种型态的耐久吸引。 几十年的研究表明,性倾向是个程度渐进的连续概念(有如 肤色),每个人的性倾向位于从“只对异性感兴趣”到“只 对同性感兴趣”之间的某个位置。通常,性倾向被归为三类: 异性恋(对异性产生浪漫情感与性的吸引)、同性恋(对同 性产生浪漫情感与性的吸引)、双性恋(对两性均能产生浪 漫情感与性的吸引)。 此外,亦有无性恋的概念(对两性均无浪漫情感或性的 吸引)和二禁恋(只对二次元世界的人产生浪漫情感与性的 吸引)。性倾向的多样情况,在人类历史和世界不同国家与 文化中都有描述。
同性取向 年轻人中不乏花样美男,他们大多长相清秀,头发服饰绝 对有型,言行雅致细腻,有一种惹人怜爱的风韵。他们自认 比“帅哥、酷仔”更胜一筹。但也有人认为这类男孩有同性 恋倾向。 从心理分析的角度,每个人或多或少可能有同 性爱的倾向。同性恋的本质来源于自恋,也就是说社会上每 一个人均有双性恋的潜在可能性。其中,中国北京就有一对 爆红的男同性恋。夏河洛洛。
决定性取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童年影响
生理因素
同性取向 基因因素 大脑因素 家庭因素
童年影响
研究者,尝试解答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人的童
年,来判断他们将来的性倾向的吗?童年就有线 索可循的吗?我们知道,即使摒除文化或社会因 素,平均来说,男孩子和女孩子的行为都有差异 的,例如男孩较喜好竞争性的游戏。类似的差异 也能在成年时有不同性倾向的儿童身上找到吗?
这个分析在世界卫生组织同性恋研究会2008年的研究统 计中得到证明:所有的同性恋者中,有87%的人有自恋的 特点,根据此特点很容易的推测出,同性恋和自恋有直 接关系。金赛性学报告指出,美国有 37% 的男性曾经在 与另一个男性的接触中达到不同程度的快感;而在另一 个研究中,美国国家意见调查中心报告说只有大约0.7% 的美国男性认为他们是绝对的同性恋者。很多在美国和 欧洲进行的随机调查趋向于认为在过去有过同性性行为 经验的人的人数占 8% 左右,而只有同性性行为经验的人 只占 2% 左右。
不少科学家认为荷尔蒙是影响因素之一。
患有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 CAH ,在胚胎发育期睾丸素过多)的 女性,跟她们一些没有患此症的女性亲戚比较,前者同性恋的比率较一 般女性高。 研究显示一些非性别典型的特质(包括喜好的游戏、攻击性、食指无 名指长比、脑内SDN-POA的大小)会受到出生前荷尔蒙浓度影响。有些 科学家猜想,性倾向和这些性质就好像“一个套装”般加诸人身上。由 此推论,这个“套装”是会受到出生前荷尔蒙的浓度影响其“内涵”的。 性取向与身体的激素水平有关,它决定着性吸引的对象。“维立尼及 其同事们分别测量了同性恋和异性恋的激素水平,并将两者加以比较, 他们发现,男同性恋者尿中的睾丸酮较异性恋对照组为少,而女同性恋 者尿中的睾丸酮则较异性恋对照组为多。柯罗德尼及其同事也验明,男 同性恋者血液里睾丸酮水平较异性恋对照组为低,同时精虫记数较少, 畸形精虫较多(李银河《同性恋亚文化》p26-27)。”例如,体内雄性 激素不足而雌性激素较多的男性可能为同性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