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合集下载

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的全面发展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王忠武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这一论断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

究竟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对此学者们已经提出了多种多样的观点。

笔者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理想目标和最佳状态,也是一个需要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对未来开放的无穷的历史进化过程,它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应当具有不同的具体目标、内容和要求。

在当代中国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与要求,大体上可以设定为三个主要方面,即:人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的健康发展;人的知识、情感和意志的协调发展;人的科技人文水平、道德品质和创造能力的和谐发展。

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马克思进行过深入研究,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

例如,他曾经分别考察了“三大社会形态”条件下人的发展的方式和特征,揭示了人由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原始完满发展、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片面独立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提出了“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273页。

)的著名论断,等等,为我们研究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提供了有重要价值的方法论原则。

本文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核心内容、根本目的和最高原则,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主体条件、中心任务和决定力量。

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应当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目标导向和手段选择,以优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的依赖条件和推动力量的发展战略。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要求当代中国所选择和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以人民为本位、以追求社会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形态,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历史必然地具有至上的地位和至高的价值,它从本质上要求把塑造“四有”新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尺度。

第一节 生产活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1

第一节  生产活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1

第一节生产活动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生活动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对其他一切活动起着决定的作
1、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

2、生产活动对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

⑴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产生的基础。

⑵生产活动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基础。

⑶生产活动是一切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1、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物质条件统称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⑴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连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⑵地理环境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①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的物质前提;
②地理环境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
③地理环境影响着社会经济体系的一些结构和生产发展的某些方向;
④保持生态平衡,对于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⑴人口因素:是指构成人类社会有生命的个人的总和;
⑵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作用
①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②人口因素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2、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协调发展;
三、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是
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2、生产方式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⑴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⑵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⑶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革决定社会制度的变革。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1)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

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

第二,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2)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问题。

突出地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一段时间内增长过快,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尖锐矛盾,并且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每年增加的大量劳动力适龄人口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相当多的人就业困难。

②人口增加与消费品的增长之间存在着尖锐矛盾。

人口过多地对农业、工业、交通、住房及其他消费品的生产构成了巨大压力。

③人口增长与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之间矛盾十分尖锐。

我国科技文化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大,青壮年文盲较多,适龄学生升学率较低,生产过程事业存在的诸多困难,无一不与人口过多有直接或间接联系。

④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增加了国家、集体、家庭的负担,既拖了经济建设的后腿,又极大地限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对我国面临的严重的人口问题,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

一是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对人口生育实行调节和控制,降低人口出生率和人口增长率。

二是要提高人口质量,提倡优生优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优化人口结构。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正是从这一国情出发,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将解决发展问题与解决人口问题紧密结合,坚持改革开放与计划生育两大基本国策,实行综合决策、统筹推进。

经过30年的努力,我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全面发展的两大奇迹。

实践证明,从中国国情出发,确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谱写了辉煌篇章。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材料:马尔萨斯的“人口自然规律”
• 人口以几何级数增加,2,4,8,16,32··· ··· • 生活资料则以算术级数增加,2,4,6,8, 10··· ···
生活资料的增长速度永远赶不上人口的增 长,把人口的增长看作是劳动人民的失 业、饥饿和贫困的原因,说这任何社会 都存在的“永恒的自然规律”。
引起全球环境问题的原因:既有自然 方面的原因,也有社会科技、政治、经济 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影响的积累,也有 现实加剧的因素。
森林破坏
物种减少
水资源的破坏
这将会是滇池吗?
空气污染
可持续发展 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 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哲学意义
第一,可持续发展思想要求人类进一步 确立自然界的整体观念。 第二,可持续发展思想要求人类正确认 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三,可持续发展思想要求人类全面看 待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决 定
基本 制度
阶级 结构
政治 观点
法律 观点
道德 观点
第三,物质生产及生产方式变化发展 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决定社会 形态从低级到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2、社会意识

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 括人们对一切社会生活过程和条 件的观念反映。
• 社会意识的基本类型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根据不同角度可以 将意识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 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心理也称日常的、普通的社会意识,是 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系统的、 不定型的社会意识。它表现为感情、传统、习惯、 风俗、成见、自发的倾向和朴素的信仰等。 社会意识形式也称思想体系,是一种高水平 的社会意识,是从社会化生活中概括提炼出来的 系统化的、具有确定形式的、自觉的社会意识。 它主要是由思想家自觉加工而形成的,主要包括 艺术、道德、宗教、科学、政治法律思想和哲学 等。它又可以划分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社会意识形态)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经济的角色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经济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社会的进步和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还可以促进各个领域的发展和提升国家的竞争力。

因此,经济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经济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并着重分析在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几个重要方面,包括促进就业和产业升级以及提升生活品质和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等方面。

首先,经济的发展对于就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更多的就业机会会被创造出来,为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此外,经济发展还能促进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使得劳动力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有利于提升劳动力的素质和竞争力。

其次,经济发展也能够推动产业升级。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全球化的推进,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以提高其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

经济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来推动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进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会对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影响。

经济的繁荣与发展能够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的商品和服务,进而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

同时,经济的发展还能够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进一步提升社会的整体福祉。

此外,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公平与稳定。

通过经济的发展,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能够得到提高,从而减少贫富差距,实现社会的公平和稳定。

同时,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健全和完善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提供福利和保障,能够减轻社会不稳定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进而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经济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够促进就业和产业升级,还能提升生活品质和促进社会公平与稳定。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和关注经济的发展,积极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为实现更好的社会发展和民生福祉作出积极贡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述题和主观题论述题三、论述题(备注:参考答案请自行整理)1. 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书P28)答:原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首先体现在,意识统一于物质,在统一的物质世界之外,没有任何非物质的存在或非物质的活动。

还体现在,人类社会也统一于物质,主要表现在:第一,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第二,人类获取生活资料的活动是物质性的活动,第三,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方法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石,有助于我们树立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为我们进一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有助于我们确定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思想方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论述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存在中的作用(书P107),论述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决定意义。

(书P108)答:①自然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的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人口因素也是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发展起着制约和影响的作用。

人士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②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及决定力量。

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3.论述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书P227)用相关哲学理论谈如何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我国经济。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唯物史观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唯物史观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唯物史观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即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它们在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中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决定性因素。

2.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人们的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它包括了人的一切意识要素、观念形态以及人类社会的全部精神现象及其过程。

社会意识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有其复杂的结构。

社会意识的构成,可以从多方面进行不同的划分。

(1)从社会意识的主体构成划分从意识主体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

(2)从社会意识的层次划分从社会意识层次的角度看,社会意识可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从社会意识对经济基础的关系划分根据社会意识对经济基础的关系,可把社会意识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扩展考点】两种历史观的对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种历史观的标准。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历史英雄论、神明论等)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相互关系(1)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和根源,社会意识的全部内容,都是社会存在决定的。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能够阻碍或促进社会发展。

(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公共基础知识:马哲唯物史观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是在物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生产关系表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2)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三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人口因素的作用 ⑶人口因素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 ◆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人口因素的作用受社会物质生 产状况的制约。
第三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要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地理环境决定论 4.地理环境作用的实践意义
应正确认识和发 挥地理环境的作用 。在发展经济的同 时,注重环境的综 合治理,维护生态 平衡,建立起人与 自然界的全面和谐 关系。
第三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的作 用 ⑴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⑵地理环境的优劣,通过对生产的不 同影响加速和延缓社会的发展。 ⑶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 定力量。 ◆不能决定社会性质和面貌。 ◆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制度 所制约。
3.使社会历史的研究 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4.为无产阶级制定路 线方针政策提供了科学 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三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一、社会与自然
(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区别 1.自然界的作用表现为一种盲目的、自 发的力量,社会规律则通过人们的自觉活 动发生作用。 2.自然规律本身不体现人的利益 ,而社会规律与人的利益直接相关 ,在阶级社会则涉及阶级利益。
第一节 两种历史观的对立
三、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的根源
1.社会根源 资本主义以前,生产 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 们的眼界。 2.阶级根源 剥削阶级的偏见和需要 3.认识根源 看问题的表面性

社会学讲义2

社会学讲义2

社会学讲义2第四章社会与社会运行●第一节社会●第二节社会运行第一节社会●一、什么是社会●1、“社会”的词源考察:本意为集会、聚会。

●中国古书中的“社会”●“社”就是一块地方的主人。

“会”就是集会。

两个字合起来就表示在一定的地方,于民间节日举行的演艺集会或祭神的庆祝活动。

后来发展为第二个意思,是指志趣相同者结合的团体。

●社会学中的“社会”●英文society的译语,来自于拉丁语socius一词。

●明治年间日本学者翻译society时借鉴中国文献中的“社会”一词,近代中国学者又沿用了这种译法。

●社会指的是由有一定联系、相互依存的人们组成的超乎个人的、有机的整体,它是人们的社会生活的体系。

●2、唯实论与唯名论●唯实论:社会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独立于个体之外且对个体构成实实在在的限制。

●代表人物:乔治·齐美尔,涂尔干。

●唯名论:只有个体才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只是一个概念,是人们的主观想像或抽象.●代表人物:吉丁斯,塔尔德。

●3.马克思主义论“社会”●社会是人们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社会是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统一。

●人的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

●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实践是社会的存在方式,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二、社会的特点●(1)社会是由人群组成的。

●(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

●(4)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

●(6)社会系统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机体。

●三、社会的功能●(1)整合的功能。

●(2)交流的功能。

●(3)导向的功能。

●(4)继承和发展的功能。

●四、社会的类型●1.按生计方式来分(伦斯基)◆狩猎和采集社会◆游牧社会◆园耕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2、按社会关联的方式来分●滕尼斯(Tönnies):●礼俗社会(Gemeischaft)●法理社会(Gessellschaf)●涂尔干(Durkheim):●机械团结(mechanical solidarity)●有机团结(organic solidarity)●费孝通: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差序格局: 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

自考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章节重点复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第三章)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含义: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式。

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发展所依赖的诸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构成,适合生物生存的范围叫生物圈。

作用:①地理环境通过对生产的影响,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②地理环境还可以通过对军事、政治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

人口因素:是一个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人口的发展、人口分布和迁移、人口的自然变动和社会变动等各种因素的综合范畴。

作用:①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②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③人口因素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物质生产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口生产的发展方向和基本趋势,每一种生产方式下都有与其相适应的人口规律。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必需的生活资料的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作用:①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②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③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二)社会意识含义: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

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它是特定阶级、民族、社会集团或个人,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自发形成的、不定型、不系统的社会意识,表现在人们的情感、情绪、愿望、要求、风俗、习惯、传统、自发倾向和社会风气等等之中。

思想体系:是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亦称社会意识形态,它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反映社会础并为之服务,在阶级社会里具有一定的阶级性。

身没有阶级性,可以一视同仁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经济基础服务。

个人意识:即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其内容主要有社会成员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人对其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反映的对象意识。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一,人类依赖地理环境: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 存发展提供空间;地理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 供物资资源。 第二,地理环境制约和影响人类社会发展:通过 影响人类社会生产,从而影响社会发展;通过对 军事、政治的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
地理环境的局限性
3.地理环境的局限性 第一,地理环境不能决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 度的更替; 第二,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 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第三,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 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受社会制度、 社会体制的影响。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
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一)地理环境 1.地理环境 含义: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 件的总和。 地理环境的构成: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 物圈构成。
人类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口
(二)人口 1.人口:是一个综合范畴,包括人口数量、质量、 构成、分布、变迁等因素。 2.人口生产的特点 第一,人口生产的周期较长。人口生产的周期指 一代人生育下一代人的间隔时间。
人口生产的特点
第二,人口生产的形式与物质生产的形式不同。 人口生产的形式是建立在婚姻关系基础上。 第三,人口生产的结果与物质生产的结果不同。 人口生产是为了人类世代延续所进行的生产。 第四,人口生产具有较强的惯性。人口生产的惯 性具有重复性和渐进性,物质生产则较少惯性。
人口作用的局限性
4.人口作用的局限性 第一,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因为 人口状况,即人口数量、质量、密度、构成、增 长速度等,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没有本质的、必然 的联系。 决定社会制度性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的性 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一、总体架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其中最主要的又是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生产方式。

因此,由生产方式及其延伸出的社会形态内部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由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总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所以,历史发展的动力又表现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形态发展主要是经济形态而非文化形态,并表现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同时,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世界历史理论而非民族历史理论,揭示的是整个人类发展的普遍性进程,人类社会各民族、各国家一般都将经历从原始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最终都会发展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①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社会历史基础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自己在寻找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自己创造(劳动实践)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社会意识。

因此,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是经济形态而非文化形态,在马克思历史哲学视域中,文化形态不过是经济形态的反映或衬托,并表现出社会存在(社会物质关系,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与社会意识(社会思想关系,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政治上层建筑、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宗教、道德、艺术、哲学等)之间的矛盾,②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社会动力观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张力。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与生产关系(生产所有制形式、人们在劳动中的地位的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国家政权、阶级、政党、军队、法庭、监狱等,思想或观点上层建筑,又叫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和哲学等)的矛盾,并由此衍生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与保守势力、人民群众与反动势力的斗争等的作用过程。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有多种,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因素:
1. 科技进步:科技的发展能够带来生产力的提升和社会变革。

新技术的出现不仅可以改善生活质量,还能够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2. 经济因素:经济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经济的增长和繁荣能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3. 文化因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化价值观念和社会风气会直接影响社会的行为模式和发展方向。

4. 教育因素:教育是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关键。

教育的普及和质量提高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人才,推动社会发展。

5. 政治因素:政治制度和政治环境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政治环境和稳定的政治制度促进社会的繁荣与稳定。

6. 社会因素:社会的组织和结构、社会分工和社会关系的发展等因素都会对社会产生决定性影响。

社会秩序、社会道德和社会公平等也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7. 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
冲击。

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日益增强,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决定着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没有一个因素可以独立决定社会的发展,而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繁荣。

第五章 社会的物质基础

第五章    社会的物质基础

(三)反对“人口决定论” 主要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英国) 主要观点:认为人口状况是产生社会问
题的根本原因 错误实质:属于历史唯心主义 (四)目前世界及我国人口状况与政策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一)生产方式的含义
就是人类向自然界谋取生活资料的方式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渗透性因素 准备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1、劳动者:
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并从事生产 实践的人。
包括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 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具有能动性和革命性的
因素 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2、劳动对象:
在生产中被加工制作的一切对象 分为两类——未被加工过的天然存在物
(3)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具体发展进程和道路。 因为:
社会具有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地理环境只是它的 必要条件
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社会生产才能对人类社会发生作用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受社会因素的制约(生产
力水平、生产关系性质、社会制度性质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二)反对“地理环境决定论”
1、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典型形象来反映社会生
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艺术的功能:审美;认识;教育;娱乐等功能。 2、道德:是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
内心信念的力量,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 行为规范与伦理观念的总和。
道德的功能:进步高尚的道德——
能规范人们行为,培养人们高尚思想品质,提高国民思 想道德素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一)社会意识的构成
个体意识 从主体上划分
群体意识 社会心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五章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一)社会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1)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环境或地理环境是指与一定社会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自然条件的总和。

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它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首先,自然环境提供了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人们就不可能进行生活和生产。

其次,自然环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的作用。

优良的自然环境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恶劣的自然环境则不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再次,自然生态平衡对社会生活起重要作用。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如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就会给社会带来危害。

自然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自然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口是指从事生产和自我生产的人们。

人口因素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增长率和密度等。

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首先,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者。

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其次,人口的数量和质量等因素对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适度的人口对社会发展起加速作用;过密或过疏的人口对社会的发展则起延缓作用。

在现代社会,人口的质量(智力、体力等)、职业构成、教育程度和技术熟练程度等状况,对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人口因素要受社会生产状况和社会制度的制约,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人口增长或自我生产的规律是社会规律,而非自然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与人口生产相互制约,但物质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3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3 1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象地说人口数量越多、密度越大、增长越快越好,也不能反过来说人口数量越少、密度越小、
增长越慢越好。只有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才最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
人口因素虽然对社会发展具有制约和影响作用,有时甚至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它不是
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因为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而且它
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而人口是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没有一定数量的最低限度的人口,就
不能进行物质生产,人类社会当然就无法存在和发展。第二,人口状况能加速或延缓社会的
发展。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有不同的影响。一般说来,在生产力水
平比较低下的古代,生产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力的增加。因此,这时人口生产能否提供足够
和各种经济基础服务。
3.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个体意识即社会成员的个人意识,其内容主要有社会成员个人的自我意识和个人对其生
活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反映的对象意识。不同个人的个体意识千差万别,各具特
点,个性鲜明而丰富。群体意识是指各种社会群体的意识,其内容是群体的自我意识和群体
对其所处社会关系的反映的对象意识。人类的社会群体是复杂多样的,群体意识也是复杂多
上制约不同国家社会的发展。如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特点,对于抗日战争坚持持久战、
取得最后胜利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环境虽然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但对社会发展不起主要的决定作用、,这
是因为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形态的更替,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牛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衡。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主要内容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主要内容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内容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所能享受到的物质资源及服务的条件。

这些资源包括食品、住房、交通、医疗、教育等,它们不仅是人们切实需求的对象,也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下面从不同角度探讨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要内容。

一、住房条件住房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求之一,而居住环境对人们的健康状况、精神状态以及生活质量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因此,住房条件是衡量社会物质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个国家的住房条件良好,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幸福感。

同时,住房的发展也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效益。

二、交通条件交通软硬件设施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像教育、就业、医疗等许多方面。

公共交通网络在现代城市无论是为了环保还是为了节省时间上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交通系统在推动城市经济建设以及提高人们的运动效率上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食品药品安全条件食品药品的安全问题是一个与居民的基本健康紧密相关的问题。

食品安全涉及到的方方面面非常广泛,主要包括食品卫生安全、食品质量安全和食品生产加工安全。

同样,药品安全包括了药品的质量、安全性和可靠性等多个方面,需要重视药品监管、加强精神药品管理、推出安全有效的仿制药等方面,才能保证人们在治疗疾病时获得最佳的效果。

四、医疗卫生条件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了医疗卫生条件。

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是居民获得健康服务的重要手段。

良好的医疗卫生条件可以让居民保持身体健康,从而更加有助于个人的发展和对社会的贡献。

同时,医疗资源充足也可以使居民受到更全面、更及时的治疗和预防。

因此,在提高社会医疗卫生水平方面夯实医疗设施、完善医疗服务是至关重要的。

五、教育条件优质的教育可以提高人们整体的生存能力。

优秀的教育条件包括教育资源分配的公正性、教育机构的教学质量等方面。

高质量的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多有用人才,带动经济进步,开创一个新的未来。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提纲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提纲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的物质前提和基础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方面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前提,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和根本基础。

(一)地理环境(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与场所)1、定义:地理环境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

2、作用:地理环境的作用--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场所、地理环境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料和社会生产资料的来源、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的进程。

(地理环境给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特色。

地理环境还制约着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和前景)3、地理环境作用的性质: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的必要前提,对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对社会发展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这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第一,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第二,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主要受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制约。

第三、地理环境只有通过生产过程或生产方式才能对人类历史发生作用。

资产阶级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二)人口因素(必要前提)1、定义:人口因素指的是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分布密度和增长速度等。

2、人口因素的作用:第一、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必要前提。

第二、人口状况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

3、人口因素作用的性质--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人口因素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也不能成为引起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人口因素只是社会存在发展的自然前提,只有同社会所能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处于社会实践中的人才成为社会的主体,才能对社会产生影响。

人口本身的生产和再生产不是由单纯的自然规律决定的,而是由社会规律决定的,由生产方式决定的。

(三)生产方式–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1、生产方式的含义: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其物质内容是生产力,其社会形式是生产关系。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在社会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1)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或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主要因素之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自然环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别是受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制约;自然环境不能决定社会的性质,不能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2)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社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人口因素要受社会(3)社会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构成了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004年单选题第1题) 。

A.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C. D.结成社会关系【B】生产活动是全部社会关系的物质根源。

生产实践和生产方式决定着人类社会的政治结构和文化观念结构。

(4)为维护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就必须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自然环境(2005年分析题第34题)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

”【答案要点】(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这3 个(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

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

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

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和人口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2004年单选题第2题)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历史人物一定是 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杰出人物,特别是杰出的政治 家,由于他们在知识、才能、 品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素质, 往往比一般人站得高、看得远, 能够比较深刻地认识社会的发 展趋势,顺应时代潮流,集中 群众智慧,提出新的理论,并 组织和领导广大群众为实现特 定的历史任务而斗争。因而对 历史的发展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随着信息时代、网络时 代的来临,普通个人的 作用和地位在不断提升, 在一个高度组织化、系 统化的社会里,人人都 有可能扮演主角,人人 都可以扮演主角。如今, 互联网的发展引出了 “网络民主”、“网络 无权威”的讨论,人的 个性化发展、个性化发 展的社会将是历史发展 的趋势。
二,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唯心史观虽然有主观唯心主义的唯意志论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宿命论之分,但本质都只有一 个,即否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主张英雄或某种神秘的力量决定历史的命运。
二,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 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 的人们,是社会成员的 大多数。▲●人民群众 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 同的国家 或不同的历史 时期,它包含着不同的 内容。但是,无论在什 么历史条件下,从事物 质财富生 产的体力劳动 者和从事精神财富生产 的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 都始终是人民群众的主 体。
生产关系体系和上层建筑体系
社会发展的多样性是指,不同国家和民族在 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同特点,在经济,政
治,文化发展上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
处于同一社会形态的不同国家和民族的 历史各有自己的特点。
不同国家和民族由低级社会形态向高级 社会形态转化的形式各有自己的特点。
有的国家和民族,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 在社会形态的转变中可能跨越某一个或 某几个社会形态。
二,普通个人为历史输送杰出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
一、总体架构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即社会存在,其中最主要的又是人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生产方式。

因此,由生产方式及其延伸出的社会形态内部的矛盾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动力,由于历史的进步和发展总是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一致,所以,历史发展的动力又表现为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形态发展主要是经济形态而非文化形态,并表现为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同时,马克思的社会形态理论是世界历史理论而非民族历史理论,揭示的是整个人类发展的普遍性进程,人类社会各民族、各国家一般都将经历从原始到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最终都会发展到无阶级的共产主义社会。

①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社会历史基础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自己在寻找自己生存和发展过程中自己创造(劳动实践)的物质基础(社会存在),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社会意识。

因此,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的社会形态是经济形态而非文化形态,在马克思历史哲学视域中,文化形态不过是经济形态的反映或衬托,并表现出社会存在(社会物质关系,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与社会意识(社会思想关系,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包括:政治上层建筑、非意识形态和意识形态:
政治法律思想、宗教、道德、艺术、哲学等)之间的矛盾,
②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社会动力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张力。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矛盾具体表现为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科学技术和管理技术)与生产关系(生产所有制形式、人们在劳动中的地位的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形式)、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及其设施:国家政权、阶级、政党、军队、法庭、监狱等,思想或观点上层建筑,又叫社会意识形态: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和哲学等)的矛盾,并由此衍生阶级社会的阶级斗争、革命、改革、科学技术与保守势力、人民群众与反动势力的斗争等的作用过程。

③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规律观
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认为人类社会发展是有客观规律的。

具体表现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表现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公有制(无阶级)——私有制(有阶级)——公有制(无阶级)的螺旋式进步过程。

具体形态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诸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而对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

具体表现在:
首先,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场所,因而是人的存在和活动的基础,也是社会得以存在的基础。

其次,地理环境能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再次,地理环境能决定生产部门的分布从而形成某一地区生产的特点;
最后,地理环境能制约一个国家生产发展的潜力。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它对社会的发展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
首先,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一个社会制度的性质是由这个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的;
其次,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变化;
再次,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的制约,与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是紧密相关的。

法国的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英国的巴克尔、德国的拉果尔、黑格尔《历史哲学》、拉采尔、中国的梁启超等人的“地理环境决定论”是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史观。

2、人口因素
人口因素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第一、人口是社会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

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可能有物质生产,也形成不了人类社会,更谈不上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人口是社会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不同的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首先,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数量应是同社会的生产和科技水平要求相适应的人口数量。

其次,人口素质越高就越能适应生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就越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不能起决定性作用:
首先,人口状况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其次,人口状况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最后,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必须通过物质生产,因而必然要受到物质生产的制约。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是机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历史观。

史料:1949年初,当时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在致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信中关于中国革命的问题,认为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口太多。

为此,毛泽东发表了《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

在这篇著名的历史文献中,毛泽东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生产方式决定人口变动的基本观点,批判了艾奇逊等人所宣扬的马尔萨斯“人口决定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物质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

当时,面对中国革命即将取得最后胜利,艾奇逊在信中别有用心地说中国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对土地造成了“不堪负担的压力”,宣扬决定社会制度变革的动力不是社会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而是人口的变动。

毛泽东对此坚决加以批驳,他说:“革命的发生是由于人口太多的缘故吗?古今中外有过很多的革命,都由于人口太多么?中国几千年以来的很多次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么?美国
一百七十四年以前的反英革命,也是由于人口太多吗?艾奇逊的历史知识等于零,他连美国独立宣言也没有读过。

华盛顿杰佛逊们之所以举行反英革命,是因为英国人压迫剥削美国,而不是什么美国人口过剩。

中国人民历次推翻自己的封建朝廷,是因为这些封建朝廷压迫和剥削人民,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

俄国人所以举行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因为俄皇和俄国资产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而不是什么人口过剩,俄国至今还是土地多过人口很远。

”毛泽东运用的大量历史事实,驳斥了以艾奇逊为代表的“人多引起革命”的唯心主义观点,批判了唯心主义的马尔萨斯“人口决定论”,捍卫了马克思主义人口理论的基本观点,指明了革命的发生的根本原因是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导致的必然结果,而决不是什么人口太多的缘故。

决定一种旧的社会制度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的根本原因只能是社会生产方式,而不能是人口。

3、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

马克思说:“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第一,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是人类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是社会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生产方式既为社会其他活动提供基础,又对其他社会活动起制约作用。

第三,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首先,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生产方式,就会有什么样性质的社会制度。

这是因为生产方式实际上是社会的经济基础,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思想上层建筑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基础决定的,而且要由这个基础得到说明。

其次,生产方式的变化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生产方式的变化是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当一种生产方式被另一种生产方式所代替,就意味着旧的社会制度被新的社会制度所代替。

第四,生产方式对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能起制约作用,后两者对社会发展怎样起作用及作用之大小,要受生产方式的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