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中的希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绝望中的希望

“不要绝望,甚至不要因为‘你并不绝望’这个事实而绝望。当一切似乎山穷水尽、天欲绝人之时,一股新的力量又从你的内心油然涌现,帮助你。而那便意味着你仍然是活着的。”――《卡夫卡日记》

佛朗茨?卡夫卡,一个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封建残余势力同资本主义交锋时代的作家。正如许多评论书中所说的那样:“他与追求功利的父亲格格不入。”他不愿卷入世俗虚伪残酷的名利争斗之中,但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将自己白天的时间浪费在那些苦心经营之中。只有在每天的夜阑人寂之时,他才能够回到自己的视界中进行创作。这是卡夫卡的无奈,也是他的悲哀。

在卡夫卡看来,自己的一生都是失败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认为自己的写作基本上也是失败的。因此,他在遗愿中要求好友麦克思?勃洛德把自己的全部手稿付之一炬。但勃洛德并没有这样做。卡夫卡的这位好友在他死后整理并发表了他的全部作品和书信日记。

随着这份“被背叛的遗嘱”的问世,“卡夫卡”这三个字开始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了解。后来在世界各地掀起

的一阵“卡夫卡”热,或许是他生前未想到的吧。

当我看了《判决》之后,我深深感到了主人公的无奈,更读出了作者的伤悲。投水自尽,是主人公对自己最后的判决吗?不,不是的。那是社会对人的判决。在那个充满了欺骗与尔虞我诈的社会,在那个被“资本主义异己力量”压得喘不过气来的世界,人与人之间根本没有完全的信任可言。卡夫卡在作品中无法掩盖自己内心中的那份悲凉与痛苦,更无法遮挡他心中的孤独和对社会的满腔愤怒。毕竟,作为一个已经觉醒的人,他无法做到在那个“冷酷”的社会冷眼旁观。面对太多太多的无奈与悲哀,卡夫卡虽无力去抗争与改变,但他还是用自己仅有的力量,沾着鲜血写下了眼前的一切。想到这儿,我不禁对卡夫卡肃然起敬。

转而,我又想到了他的代表作《审判》。一个清晨,几张陌生的面孔。约瑟夫?K先生在自己家中无故被捕。没有原因,更不需要理由,只有接受。一次又一次的奔波,一回又一回的失望,早已把K先生一年前的那种慷慨自信消磨殆尽。此时的他顿然发现,一切的反抗与斗争都只是徒劳。终于在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K先生被带到郊外处死了。没有遗言,更没有人为他送行。一切的一切,来得是那么突然,结束得又是那样地平静。仿佛什么都未曾发生过,世界也未因此改变。

在《审判》这篇小说中,卡夫卡用梦幻般的描写为我们

讲述了一个看似离现实很远,却又很近很近的故事。他把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紧紧地结合在一起,用自己法学博士的锐利目光来审视这一场莫名的“审判”。他将自己对那个社会和黑暗政治现实的绝望与愤慨溢于笔端。记得《审判》的结尾有这样一句话:“他死了,但这种耻辱将留存人间。”留下的耻辱是什么呢?我无从知道。也许是在“异己力量”压迫下的无奈与妥协,也许是用此话来影射那些“像一条狗似的”奴颜屈膝活着的人们。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我们的揣测。

孤独的文字,毁灭的尽头。当一切都陷于绝望之时,其结果必然是灭亡。但灭亡之后,则是旧世界在涅磐后的重生。只要生命还在,就有争取明日希望的可能。就像卡夫卡曾说过的那样:“手攫牢石头,能攫多牢就攫多牢。但坚稳地攫牢只是为了将石头掷得更远些。石头落在哪里,路也就延伸到哪里。”的确,路在延伸,生命还在成长。只要你还活着,就有希望。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卡夫卡虽然已成为历史、成为过去,但今天的我们仍然可以从他那充满绝望的作品中找到那股

希望的力量。这种力量激励着我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满怀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勇气。正因为有了这种力量,我们相信:即使处在一片无助的荒原,也会找到那闪烁着希望之光的绿洲,走向明日崭新的未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