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马斯_哈代_在绝望中找寻希望的现实主义诗人_从哈代的诗歌解读其人生哲学

合集下载

HardyandTess托马斯·哈代简介和作品赏析

HardyandTess托马斯·哈代简介和作品赏析
人物形象塑造
苔丝被塑造成一个纯洁、善良、坚强的女性形象,她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对 女性的压迫和束缚;而亚雷和安吉尔则分别代表了社会中的邪恶势力和虚伪道 德,他们的行为对苔丝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
艺术特色及文学价值
艺术特色
哈代在小说中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叙述,展现了19 世纪末英国农村的生活面貌和人们的内心世界。同时,他还巧妙地运用了象征、 隐喻等修辞手法,使作品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
06
托马斯·哈代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
对当时社会现象反映和批判
揭示社会不公
哈代的作品中经常描写社会的不 公现象,如贫富差距、阶级矛盾 等,通过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塑造 ,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端。
批判传统观念
哈代在作品中批判了传统的道德 观念、宗教信仰等,提出了对人 性的新的理解和探索,对当时的
社会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意义与影响
社会意义
《无名的裘德》通过展现主人公裘德的斗争和失败,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和 不公。小说呼吁人们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命运,追求自由、平等和真爱,具有深远的社
会意义。
影响
《无名的裘德》在出版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对当时的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同时,小说中的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也使得它成为后世研究和借鉴的重要对象。
影响
自出版以来,《德伯家的苔丝》一直受到读者的喜爱和推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范围内广为 流传。它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里程碑之作。
04
《无名的裘德》赏析
故事情节与人物形象塑造
要点一
故事情节
《无名的裘德》以英国农村为背景,通过主人公裘德的人 生经历以及他与旧秩序、旧道德的斗争,展现了人性的复 杂性和社会的残酷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对哈代的评价_托马斯哈代的评价

对哈代的评价_托马斯哈代的评价

对哈代的评价_托马斯哈代的评价伍尔夫称他是“英国小说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韦伯称他是“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

对于哈代,人们是怎样评价他的呢?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对哈代的评价哈代的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侵入英国农村城镇后所引起的社会经济、政治、道德、风俗等方面的深刻变化以及人民(尤其是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资产阶级道德、法律和宗教的虚伪性。

他的作品承上启下,既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也为20世纪的英国文学开拓了道路。

哈代的小说在时间上都是在维多利亚时期完成的,但小说里的主题却远远超越了那个时代。

他的主要小说都打破了传统小说对人物和情节的束缚,从遗传和环境的角度去重新观察认识人类。

这是典型的自然主义写作风格,充斥着一种悲观的基调:面对自然与社会,人类往往是受控的一方。

他们就像是生活在林子中的动物,在阳光灿烂的时候可以尽情地嬉笑玩耍;一旦暴风雨来临就惊慌失措,妥协投降者得以苟且偷生,奋起反抗者只能遭受更大的失败。

这种自然主义的客观冷静的写作基调在现代主义甚至后现代主义创作中一直延续,哈代后期的作品尤其是诗歌就明显带有现代主义的倾向。

伍尔夫称他是“英国小说中最伟大的悲剧大师”,韦伯称他是“英国小说中的莎士比亚”。

徐志摩指出:“哈代绝非一个武断的悲观论者,虽然他有时在表现上不能制止他的愤慨与抑郁……哈代在他最烦闷最黑暗的时刻他也不放弃为他的思想寻求一条出路的决心,为人类前途寻求一条出路的决心。

他的写实,他的所谓悲观,正是他在思想上的忠实与勇敢。

”哈代的宿命论宿命论是世界观的一种,世东方文化中的一派思潮。

“宿”是旧有、过去的意思,“命”指的是动植物的生活能力。

在中国的古代,素来有着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说法便是宿命论在中国古代的表现,包括的古希腊和古罗马也有着“服从命运”的主张,者都是宿命论的体现。

可以说宿命论有着唯心主义的色彩,也有着宗教的色彩,宿命论认为,一个人的命运是怎么样的上天早就已经安排好了,只要服从上天的安排,就这样活着就可以了。

thomas hardy the darkling thrush 赏析

thomas hardy the darkling thrush 赏析

thomas hardy the darkling thrush 赏析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英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作品主题深邃,笔触细腻,深受读者喜爱。

其中,《The Darkling Thrush》是他众多诗歌中的一首,通过对一只在冬日暮色中鸣叫的暗淡的知更鸟的描绘,传达了深沉而独特的情感。

《The Darkling Thrush》这首诗的情感基调是哀伤与希望并存。

在寒冷的冬日,知更鸟在暮色中唱出凄凉的歌声,象征着生命的脆弱和世界的冷酷。

然而,这只鸟儿“不顾九月的苍穹已不再看顾它的歌”,坚持歌唱,仿佛在冷酷的世界中找寻着希望。

哈代的诗歌常常通过自然和人类的困境来映射社会的冷漠和人生的苦难。

在这首诗中,他运用象征手法,将知更鸟的歌唱与人类的困境和挣扎紧密相连。

知更鸟的歌声不仅仅是自然的声响,更是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渴望和对苦难的抗争。

此外,哈代的诗歌语言优美、节奏感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真实又充满诗意的世界。

他的诗歌往往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The Darkling Thrush》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情感和哲理,让读者在欣赏其美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哈代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对人生的独特见解,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位伟大文学家的艺术才华。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手法,成为了英国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哈代诗歌赏析

哈代诗歌赏析

哈代诗歌赏析
哈代的诗歌分析
托马斯·哈代,一位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作品不仅在文
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哈代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他的诗歌常常以生活小事为题材,深入探索人类的情感世界,展现出他对人类和世间一切生物的深深关爱。

哈代的诗歌中,情感的表达是核心。

无论是哀怨、喜悦、低沉还是高歌,他都能以独特的笔触将之描绘得淋漓尽致。

他并不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是更注重情感的真实与深沉。

他的诗明白易懂,亲切感人,朴素自然,在淡雅中蕴含着深沉的韵味和诗意。

这种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哈代的诗歌中经常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这是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的体现。

这种乡土情感与他的诗歌主题紧密相连,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与此同时,他的诗歌也经常探讨命运、社会等深层次的问题,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普遍意义。

除了抒情诗,哈代还写过一篇以拿破仑战争为题材的宏大的史诗《群王》。

这首诗以其宏大的主题、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技艺而备受赞誉。

这首诗不仅展示了哈代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也展现了他对人类命运的深深关注。

总的来说,托马斯·哈代的诗歌是英国文学的一块瑰宝。

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独特的风格和对生活的深刻洞察而著称。

无论是探讨人类情感、乡土情怀还是历史事件,他的作品都展现出他对人类和世间一切生物的深深关爱。

这种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试论托马斯哈代的伤感诗

试论托马斯哈代的伤感诗

试论托马斯哈代的伤感诗托马斯哈代,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

他的诗歌充满了伤感情绪,描绘了人生的悲哀和无奈。

哈代的诗歌主题多为爱情、自然和死亡。

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人生的苦难和悲哀,也揭示了人类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在《无名的墓碑》这首诗中,哈代描绘了一座无名氏的墓碑,表达了死亡的普遍性和人生的短暂。

他写道:“他是谁?没有人知道/他在这个世界上留下了什么/只有无言的墓碑和青苔/证明他曾经活过。

”哈代的诗歌也表现了爱情的痛苦和无奈。

在《别离》这首诗中,他描绘了一对恋人的离别,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他写道:“我们分手了,在生命的最/甜美之时,在这个世界的/最残酷之日,我们的爱/像两条河流,分流而逝。

”哈代的诗歌还表现了自然的美妙和残酷。

在《晚风》这首诗中,他描绘了一片湖光山色,晚风轻轻吹过,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残酷的感叹。

他写道:“晚风从湖面上吹来/带着甜蜜的湖水气息/和悲伤的草地上落英的芳香/而生命在这里又是什么/只是像一只蚂蚁/在沙滩上爬行/而大海的巨浪不断地冲刷/生命是多么的脆弱。

”托马斯哈代的诗歌充满了伤感情绪,深刻地描绘了人生的悲哀和无奈。

他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人生的苦难和爱情的痛苦,也揭示了自然的美妙和残酷。

哈代的诗歌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伤感诗歌的代表之作。

托马斯·哈代与鲁迅是两位分别处于不同国度和时代的伟大作家,他们的作品《德伯家的苔丝》和《祝福》却同样展示了人性的复杂与悲剧性。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这两部作品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它们的主题、人物和叙述风格。

《德伯家的苔丝》和《祝福》都揭示了社会底层女性的悲惨命运。

苔丝是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孩,身处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农村,因家庭贫困而遭受富家子的玩弄和欺骗。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则是一位更为悲惨的中国女性,她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饱受摧残,最终孤独地死去。

尽管两部作品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不同,但它们都了底层女性的生存状态,揭示了社会的不公与悲剧。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笔记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笔记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笔记《德伯家的苔丝》读书笔记(8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但是读书笔记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德伯家的苔丝》读书笔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笔记1前一段日子,我读完了《苔丝》喜欢哈代的抒情诗,其中不乏情节生动,语句隽永的作品。

《德伯家的苔丝》是哈代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

这是个美丽凄凉的爱情故事。

当我合上书,苔丝对克莱尔忠贞的爱情故事确实令我感动,但令我温暖的是和苔丝一起挤牛奶的3个可爱少女伊丝、玛丽安与雷蒂。

她们也同苔丝一样深深爱着那个英俊少年克莱尔,但也深知克莱尔只爱苔丝,于是就把爱恋深深地埋在心里,而把祝福送给他们。

我喜欢她们三个的纯洁的友谊和坦率的言行。

《德伯家的苔丝》读书笔记2其实早就应该可以写这个东西了,只是太懒了,经常只在微信上发个照片,随便说几句,应付了事,很像是游客到了某个地方,拍个照片或者写个到此一游,纯粹是表明下,已经到过此地。

事实上,确实有很多想法,鉴于在手机上编写麻烦,又或者因为其他,然后只是付之叹息,沉默。

时间一久,所有的感悟慢慢消逝,也不知道剩下点什么。

再久而久之,连文字表达也开始生疏。

当然,那些看过的书,肯定对个人有作用,只是因为没有用文字梳理过,没有形成观点,更多的是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看上几十年,总是能让你于俗世里不太一样。

不过我确实一直因为水平问题或者说方向问题,很难从结构、技法、思想深度或者其他上面来分析、解构某篇文章或者某本书,看到最后,只是粗略地感觉到,好,不好……看到好书最喜欢的是古人说的,大善!看到坏书,最喜欢直接用狗屎或者垃圾。

最打动我,最让我有感触的是书中所体现的人性,光辉或者黑暗。

也因为不会,缺乏此种能力,所以一直避免自己受于这种窘状,干脆就不写。

只是老话说得好,不去做,就真的永远不会。

现在该是尝试的时候了。

德伯家的苔丝。

课题根据-周福霞

课题根据-周福霞

论文题目:论哈代《爱玛组诗1912-13》中的悖论一、课题根据1.课题的理论及实际意义1.1理论意义“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1840-1928)是连接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英国文学桥梁”。

其文学生涯,始于诗歌,终于诗歌,一生写了近千首诗,被认为是“英国诗歌主流的一位杰出诗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诗坛成绩最佳者”。

有的评论家甚至认为他是“现代诗歌的开创者之一”。

哈代在《威塞克斯诗集》、《今昔诗集》、《时光的笑柄》、《命运的讽刺》、《瞬间一瞥》、《早期与晚期抒情诗》《人生杂志》、《冬日之言》以及史诗剧《列王》中,用真挚的情感,朴实的笔触,对维多利亚时期的宗教,婚姻道德以及人类生存困境等进行了真诚探索。

然而,国内对哈代研究,几乎都聚焦在其小说上,认为诗歌是其小说的副产品。

尽管徐志摩早在二十年代已将哈代诗歌译介到中国,但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对哈代诗歌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最近几十年,情况有所好转,对哈代诗歌的研究开始升温。

笔者在梳理分析了国内外哈代诗歌的研究成果,在认真阅读哈代诗歌的基础上,提出哈代诗歌经典诗篇《爱玛组诗1912-13》的悖论研究这一课题。

哈代在《爱玛组诗1912-13》中,通过对一个经历或一个事件的回忆,追溯过去的美好时光,反思他和爱玛之间的隔膜,故地重游,幻想着再次见到爱玛,然而理智将他带到残酷的现实。

在组诗中,哈代对爱情的阐释,一扫千年俗唱,超越了浪漫主义爱情诗的浅薄意境,流露出一层沉郁的沧桑感。

从中读者能领悟出人生的真谛。

英美新批评提出细读文本,指出悖论适合诗歌分析,但从悖论的角度对《爱玛组诗1912-13》进行论述的文章尚未发现。

1.2实际意义托马斯.哈代出生在英国的一个石匠家庭,他求学, 当学徒的经历以及家乡环境和人民生活状态是其创作的源泉。

他的诗歌涉及面广, 主题多样化, 主要集中表达爱情、战争、宗教、自然、时间、死亡等主题上。

研究哈代的《爱玛组诗1912-13》能够警醒我们要珍惜我们拥有的东西,不要为自己留下无法弥补的遗憾。

哈代诗歌的现代性

哈代诗歌的现代性

第21卷第1期 2008年3月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Zhangjiak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Vol .21 No .1 M arch,2008 收稿日期:2008-01-12作者简介:成馨(1974-),女,河南安阳人,硕士,安阳师范学院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英美文学研究。

哈代诗歌的现代性成 馨(安阳师范学院,河南安阳455000) 摘要:托马斯・哈代的主要成就不仅在于小说创作。

20世纪初,哈代以成熟的诗人身份出现于英国文坛,并为后人留下了918首诗作。

哈代的诗歌既不是维多利亚时代风尚的,也不像现代派诗人那样走极端,而是兼有这两种风格特征.可以说,哈代是从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主义过渡的诗人,在英国诗歌发展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本文拟就从哈代诗歌的形式,主题及创作技巧等方面作一粗浅分析,通过对哈代诗歌的现代主义色彩的探讨,表明哈代作为诗人的现代性一面。

关键词:现代主义色彩;形式;主题;创作技巧中图分类号:I 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156(2008)0076-03 托马斯・哈代(1840-1928)不仅是19世纪英国文坛的著名小说家也是维多利亚时期杰出的诗人。

由于他的诗歌多以传统题材为主题且诗歌中充满了对原始农村生活的怀念,传统派诗作。

英国诗人Philip s L artin 就认为:“英国有反现代派的乡土传统诗派,哈代就是这一派的中心人物。

”[5:69]我国著名学者张中载对哈代的诗歌进行了分析梳理,也提出了:“哈代是英国传统派诗人”的观点。

[6:23]哈代生活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世纪交替之际,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与西方哲学探索的深入使现代文学创作迅速兴起。

他们挑战传统,运用各种手段达到对传统文学从形式到内容的变革。

哈代的创作也不可避免地带上了时代的烙印。

随着哈代研究的深入,评论界开始注意到哈代诗歌的现代性。

托马斯哈代的诗歌精译

托马斯哈代的诗歌精译

浪漫主义诗人托马斯哈代的诗歌精译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是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代表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感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在他的诗歌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浓郁的古典气息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可以看到他对人生的苦恼和困惑的反思。

本文将以托马斯哈代的诗歌精译为中心,介绍他的生平和诗歌创作,深入解读他的诗歌思想和艺术风格,带您探索这位伟大诗人的灵魂世界。

一、托马斯哈代的生平及诗歌创作托马斯哈代出生于1840年,是英国村庄维尔弗德的一个家庭的孩子。

他在当地接受了教育,随后前往伦敦学习建筑,在此期间他也开始写作。

他的第一部小说《荒原上的人》发表于1871年,此后逐渐转向诗歌创作。

他的第一本诗集《无人问津的研究》于1898年出版,成为了他成名的作品之一。

他的诗歌大都以叙事为主,内容涉及生命、死亡、爱情、自然等主题,充满着浪漫主义的情怀和哲学的深度。

二、托马斯哈代的诗歌思想托马斯哈代的诗歌思想受到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他的诗歌创作表达了他对人生、自然和时间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充满着浓郁的哲学情怀,对生命、死亡和时间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在他看来,人类的存在是短暂而微不足道的,时间的推移和自然的力量在不断地消磨人的生命。

但是,他并不是完全悲观的,他认为生命虽然短暂,但是人可以通过个人的品质和精神追求来使生命更有意义。

三、托马斯哈代的诗歌艺术风格托马斯哈代的诗歌艺术风格具有古典派和浪漫主义的特点,他的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他的诗歌大多采用平仄韵律的形式,使诗歌的节奏感更加强烈,同时也更容易记忆。

他的诗歌充满着自然的美感,在描写自然时,他经常使用形象生动而深刻的比喻手法,使人对自然产生更为直观的感受。

他的诗歌也充满了强烈的人文关怀,对人类的生命和命运进行了深刻而感人的描绘。

四、结语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诗歌思想和艺术风格对后世的诗人和文学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论哈代哲学思想在诗歌中体现

论哈代哲学思想在诗歌中体现

论哈代哲学思想在诗歌中的体现摘要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处于维多利亚时代向现代过渡的阶段,经济的繁荣、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人们的信仰带来了巨大的转变。

哈代与这个时代的许多小说家一样,在理智上接受科学思想,但在情感上却倾向于宗教。

理智与情感的矛盾使得哈代在思想上异常痛苦与迷茫,显然,这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之中。

关键词:哈代哲学思想诗歌体现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英文诗《hap》与《nature’s questioning》反映了托马斯·哈代的哲学观点。

在英诗《hap》中,哈代勇敢而坚定地抛弃了1000多年来在思想上占统治地位的“上帝”,但同时又为命运的偶然所困惑,他认为,冥冥之中,仍然有一种力量在安排,并决定着一切;在《nature’s questioning》中,他通过对自然界拟人化的描写及询问,再次提出上帝是否存在的问题,但没有得到回答。

风雨雷电依旧,生老病死依旧,人类的痛苦也依旧,诗人并未找到主宰这个世界的慈善上帝,这也反映了诗人拒绝上帝的观点。

总之,无论从人类角度来说,还是针对自然界而言,诗人都出现了信仰上的危机,上帝造人与自然的传说遭到了怀疑,上帝——这份思想上的”擎天柱”——被诗人抛弃了,于是,他也便迷茫起来了。

先来看《hap》这首诗,从诗名上看,在《英汉辞海》中,“hap”被解释为:1、没有计划到的,意外的或未预测到的事情;2、运气、机会、命运等。

从这首诗的内容看,“hap”的这两种意思都有所表现,尤其是最后两行诗,“these purblind doomsters had as readily strown/blisses about my pilgrimage as pain.”,但主要意思还是表达命运的偶然性。

在结构上,《hap》中的前8行表达了诗人宁愿以自身的痛苦为代价去换取上帝存在的愿望。

在第一诗节中,“if but”是多么强烈而带有渴望的字眼,但同时也表达了一种不可能。

托马斯_哈代_一位悲戚而刚毅的诗人_哈代诗歌的生态批评解读

托马斯_哈代_一位悲戚而刚毅的诗人_哈代诗歌的生态批评解读

DOI:CNKI:13-1354/C.20111123.1642.004
网 络 出 版 时 间 :2011-11-23 16:42
网 络 出 版 地 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354.C.20111123.1642.004.html
托 马 斯 · 哈 代 (1840-1928 年 )是 19 世 纪 末 英 国 文 坛 著 名 的 现 实 主 义 小 说 家 ,同 时 也 是 维 多 利 亚 时 期 杰 出 的 诗 人 。 哈 代 以 他 的 “性 格 与 环 境 小 说”而 享 誉 世 界 ,然 而 国 内 外 对 其 诗 歌 的 研 究 相 对 滞 后 和 匮 乏 。 而 他 本 人 却 一 直 以 诗 人 自 居 ,不 喜欢别人 称 他 为 小 说 家。 多 才 多 艺 多 产 的 哈 代, 一 生 中 共 创 作 出 版 了 8 卷 诗 集 ,近 千 首 诗 歌 。 他 的 诗 歌 意 义 丰 富 ,题 材 广 泛 ,思 想 深 邃 ,按 照 主 题 可 以 划 分 为 自 然 、宗 教 、爱 情 、战 争 、死 亡 、时 间 等 诗 歌 。 他 用 诗 歌 讴 歌 自 然 、敬 仰 生 命 ,崇 尚 人 与 自 然 合 二 为 一 的 理 想 境 界 ;用 看 似 阴 郁 悲 凉 的 诗 行 表 达 对 自 然 生 态 的 忧 虑 ,叹 息 和 控 诉 人 类 对 自 然 的 残 酷 迫 害 ;通 过 揭 示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冷 漠 来 表 达 对社会生态的忧患。这一切都表明哈代的诗歌已 明显展现 出 超 前 的 生 态 意 识 和 积 极 的 生 态 思 想。 故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对哈代诗歌 进 行 解 读 ,从 而 挖 掘 作 品 中 蕴 涵 的 生 态 主 义 思 想 ,体 会 这 位 悲 观 但 不 绝 望 的 诗 人 超 前 的 生 态 人 文 精 神 ,唤 醒人类的生态良知。

在绝望和希望中徘徊的“鸫鸟”

在绝望和希望中徘徊的“鸫鸟”

在绝望和希望中徘徊的“鸫鸟”作者:郭雷熊毓红秦燕飞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8期摘要:英国著名作家兼诗人托马斯·哈代的名诗“暗处的鸫鸟”创作于世纪之交, 正值1900年。

表面上,整首诗营造着悲观的氛围,只在最后残留一丝希望的气息。

然而,诗歌的基调直到结尾处仍雾里看花。

本文旨在探讨这首诗的意象,感受诗人绝望和希望中徘徊的惆怅。

关键词:哈代;鸫鸟;意象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50-01英国文学史上,托马斯·哈代作为诗人也许不如他作为小说家那么知名。

然而随着人们对哈代研究的深入,“人们才普遍承认,哈代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至少他作为诗人像作为小说家一样伟大。

”从他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对妻子的缅怀、对少女的留恋、对动物的爱护、对友人的思念、对战争的厌恶、对未来的憧憬、对宇宙的思考等。

《黑暗中的鸫鸟》是哈代众多以自然为主题的诗作中难得的一篇佳作。

写于19世纪的最后一天,通过对冬日黄昏一片荒凉景象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心中深处的悲观情绪,但是对黄昏中画眉的刻画却暗示了希望之所在。

诗歌作为一门审美情感具像形态的艺术,是“将审美情感物化为诗的意象,然后依着诗人情感活动的脉络、轨迹富有个性的组成意象,以意象结构显现感情结构 ,传达情感”,所以意象是诗歌内在构造的基本元素。

在这首诗中,诗人为了传达这样一种信息——希望,创造了这样几个意象:寒霜(Frost)、冬日(Winter)、藤蔓(bine-stems)、陆地(land)、天穹(canopy)、风(wind)、鸫鸟(thrush)。

通过这几个原本日常所见的平常意象诉诸于读者的感官,调动读者的想像。

诗歌一开始,向读者推出了一组凄清惨淡的镜头:寒霜幽灵般的降临大地(frost was spectre-gra视觉意象和色觉意象);冬天的乏味好比是咖啡壶底的渣滓(Winter’s dregs)(视觉意象);白日则像一个忙碌的妇人眼神倦怠(the weakening eye of day)(视觉意象和色觉意象):藤蔓纠缠在一起像断弦一团(likrings of broken lyres)(视觉意象),徒增伤感;万籁俱静,不见人影。

外国文学欣赏_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

外国文学欣赏_悲戚而刚毅的艺术家托马斯·哈代

3. 哈代的理想社会是农村宗法制田园社会。 他看到农村宗法家长经济必定衰亡的趋势, 描写它的灭亡过程。
三、诗人的哈代
插曲的尾声
我们再也不会沉浸在 这段酸甜的过去的时光里; 爱情的光圈那时罩在 你,亲爱的,和我中间。 再也找不到当初 让我们紧紧相依的地方 当时看见我们相爱 相聚的地方已经空空荡荡 那些花朵和芬芳的空气, 他们此时会不会想起我们的来临? 那些夜鸟会不会尖声鸣叫 发现我们曾经在这里流连?
她的父亲约翰· 德北刚才听本村 的牧师说,德皮菲尔德其实是古老骑 士名门德伯维尔的直系子孙。穷极潦 倒的约翰听后信以为真喜出望外,赶 紧把这喜讯告诉了老婆乔安娜。乔安 娜想起了在德兰特山那边,住着一位 姓德伯的有钱的老太太。于是他们决 定让苔丝去认这门本家。苔丝为了想 帮助家里度过苦日子,勉强答应了, 但心里很忧郁。
小说体系
性格和环境小说
《绿荫下》《远离尘嚣》《还 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地 居民》《德伯家德苔丝》《无 名的裘德》
威塞克斯小说
机敏和经验小说
《计出无奈》《一个冷淡的女 人》《晚餐及其他故事》
一、复活了威塞克斯的哈代
哈代小说都是乡村题材,故 事发生在他的家乡,但是他 从来没有用过他家乡的真名 “多塞特”(Dorchester) 来称呼他所描写的乡村,而 是统一用“威塞克斯” (Wessex)这个古老的名 称。1874年,哈代在《远离 尘嚣》中第一次再现了威塞 克斯。他复活了一个被人遗 忘了的古老王国。
《德伯家的苔丝》讲的就是农民阶级毁灭后 的威塞克斯破产农民在新环境中的命运。 旧的还在约束着她们的行动,新的观念也 已经蠢蠢欲动,正是这种新旧交替的过渡 时期,使苔丝的形象也显得模糊而多义。
基本情节
故事发生在英格兰南部的德瑟特。傍 晚,暮色笼罩着辽阔的田野,一群少女穿 着白色的连衣裙,戴着白花编成的花冠, 踏 着明快的乡村舞节奏,在草坪上跳舞。 她们中间有个姑娘叫苔丝,生得秀丽、端 庄,周围没一个姑娘比得上她。然而,就 从这一天起,厄运一直追随着她。

伟大的人文主义诗人托马斯·哈代——从哈代的自然诗、战争诗、爱情诗解读其人道主义思想

伟大的人文主义诗人托马斯·哈代——从哈代的自然诗、战争诗、爱情诗解读其人道主义思想

2018年32期总第420期文艺研究ENGLISH ON CAMPUS伟大的人文主义诗人托马斯·哈代——从哈代的自然诗、战争诗、爱情诗解读其人道主义思想文/安璐璇一、诗歌中的生态审美19世纪的英国,动物保护思潮兴起,同时,又受到叔本华和达尔文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生物学、哲学、伦理学的思考,哈代的诗歌饱含了动物伦理学思想,他的诗歌关注了各类动物,例如:猫、狗、鸟类等。

哈代最早对狗表现出关爱,另外,他也是一位爱猫者,在1901年的时候,他最喜欢的一只猫丢失,他难过的写到“The violent death of dumb creatures always makes me revile the contingencies of a world in which animals are in the best of cases pitiable for their limitations”(Millgate,2004)哈代认为猫和拥有者之间不是物品和主人的关系,动物不应该受到人类的支配,否则,他们就会生活在胆怯和压力之下。

还有一些诗歌描写鸟类,批评人类对鸟类缺乏关心,人与鸟的不平等关系以及人类的野蛮行为,并强调由此可能造成的恶果,表达了诗人对鸟类的关心和爱护。

Around the house the flakes fly faster, And all the berries now are gone. From holly and cotoneaster. Around the house. The flakes fly!—faster这首诗写于寒冷的冬天,鸟儿在此时很难觅到食物,诗人也因为大雪而无法出去给鸟儿喂食,因此,他非常焦急,担心鸟儿挨饿受冻,最后创作出这首诗。

在生活中,哈代甚至连择友,也要考虑对方是否爱护动物。

他用自己的诗歌和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尊重动物的权力,反对人类对动物的野蛮行径。

对世界文学的审视:哈代作品解读

对世界文学的审视:哈代作品解读

对世界文学的审视:哈代作品解读引言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是英国才华横溢的小说家和诗人,他以其深刻描绘自然景观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而闻名。

本文将重点关注哈代的作品,并通过对其小说中重要主题、故事情节和角色分析,来理解和解读哈代作品背后所传达的深层意义。

1. 自然与命运哈代的作品常常探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复杂关系,暗示着命运和环境在个体生活中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通过分析《远离尘嚣》等作品中自然元素的象征意义,我们可以看到人类与自然界紧密相连的命运纽带。

1.1 自然景观与情感表达哈代善于利用自然景观来传递情感和表达主题。

例如,在《好女儿》中,作者巧妙地将荒凉、寒冷的风景与主角苦难经历相呼应,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共鸣。

1.2 环境限制与社会压力哈代作品中的角色往往受到环境和社会压力的束缚,他们的命运被注定好像无法逃脱。

在《远离尘嚣》中,巴斯特号农民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遭受了破坏,暗示着人类对自然的侵害将给个体和社区带来灾难性的结果。

2. 社会与爱情哈代作品中普遍存在社会约束对爱情产生的影响,以及个体对社会压力做出选择的困境。

2.1 爱情与阶级在哈代作品中,阶级地位常常成为爱情障碍。

例如,《小说家》揭示了上层社会对异类恋情抱有偏见和排斥的心态。

2.2 婚姻制度与自由意志哈代对婚姻制度提出了质疑,并探讨了个体应如何面对传统观念和自由意志之间的冲突。

《城市之光》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故事描述了两个不同背景下幸福不能长久维系的婚姻。

3. 性别与社会地位哈代的作品经常关注女性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和挣扎。

3.1 女性反抗与自主权通过塑造独立、勇敢的女性角色,《苔丝·达佛人》和《雾都孤儿》等作品揭示了女性因为社会地位限制而付出的代价,以及她们对不公平对待反抗的力量。

3.2 社会压迫与女性命运哈代作品中也展现了女性在男权社会中命运无法改变的悲剧。

在《红房子》中,菲比被迫接受命运安排,最终身陷困境。

试析哈代诗歌中的悲观意识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试析哈代诗歌中的悲观意识及象征手法的运用

试析哈代诗歌中的悲观意识及象征手法的运用作者:蒋玲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9期蒋玲(南京晓庄学院人文学院,江苏南京 211171)摘要:托马斯·哈代不仅是英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且是英国20世纪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在英国诗坛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哈代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在资本主义关系侵蚀下英国最后的宗法制社会的结束和农民阶级的毁灭。

所以哈代的大部分诗歌,也就因其这种选材和主题而产生了一种被批评家称之为“悲观主义”的感伤情调,悲观意识就像一条忧郁的黑线贯穿于他的爱情、自然、战争、死亡四大诗歌主题之中。

关键词:悲观主义;悲剧意识;象征手法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1)09-0162-02一、哈代悲剧意识的根源及象征手法的时代影响托马斯·哈代是英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才华横溢,一生从事文学创作长达60多年,横跨19和20世纪。

最初以写诗开始了他的创作,但苦于没有知音,中途转写小说,却始终没有中断诗歌的创作。

哈代的一生几乎贯穿了英国整个维多利亚时期,也正是英国工业资本主义逐渐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尖锐,他敏锐而深刻地观察了他所处的那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时代,描写了资产阶级英国的旧经济和旧道德的崩溃,撕破了维多利亚王朝外表体面繁荣的面纱,揭露了资本主义毁灭农民的罪恶。

哈代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他的故乡道塞特郡,因此他对英国农村和农民的命运十分关注,虽然他信奉达尔文的进化论,从理智上认可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但在感情上却留恋过去,深爱宗法制农村的风土人情和田园生活。

哈代的作品具有一种历史文献性,它记录了英国南部残存的宗法制家长统治的农村毁灭的整个过程,也就是说,哈代以艺术的形式,描绘了在资本主义关系的侵蚀下,英国最后的宗法制社会的结束和农民阶级的毁灭。

二、哈代诗歌中悲剧意识的具体体现及意象运用艺术哈代擅长写抒情诗,文风质朴自然,这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诗坛独树一帜。

托马斯_哈代诗歌研究述评

托马斯_哈代诗歌研究述评
系及其对人生意义的探索。但是,三者均认为哈代诗歌
(《国外文学》
[3]吴笛:《论哈代诗歌中的悲观主义时间意识》
2004年第3期)
其中
,蒋文以哈代出版于
1909年的诗集《时光的笑
柄》为研究对象
,论述时间主题在哈代诗歌文本建构中的
重要作用
:分别就典型时空创造与诗歌美学效果、时间的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work on Hardy’s poetry, so as to give possible references to scholars for further study.
Key words: commentary research Thomas Hardy’s poetry
爱情的幻灭
”与“感叹生命的脆弱、人生的短暂
”,同时指
出“爱情
”与“死亡
”主题在哈代诗歌创作中的重要地位。
管其在晚年的部分诗作流露出明显的悲观主义倾向,但
从整体来看,哈代诗歌不乏具有现实意义的内容和情感。
302世界文学评论
朱文强调哈代诗歌悲观主义的矛盾性
,认为“绝望与希望
两种截然相反的思想协调地统一在哈代身上
Abstract: ThomasHardy, asoneofthemostimportantwritersinlateVictorianPeriod, waspaidgreatattentionbymostcritics
because of his“nature and environment novels”. However, Hardythrewmostofhisenergyintothewritingpracticeofpoetry. As

遗失的美好--从哈代诗歌解读其人生哲学

遗失的美好--从哈代诗歌解读其人生哲学

遗失的美好--从哈代诗歌解读其人生哲学
迟秋雅
【期刊名称】《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5(000)001
【摘要】研究指出,托马斯·哈代一直以小说家的身份受到各界的关注,但从20
世纪70年代起,哈代的诗歌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和批评家的注意。

他的诗歌既没有维多利亚时代的风尚,也没有现代主义的极端激进,而是将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这些思想深刻、内容充实的诗篇为处于浪漫主义末流的沉闷的维多利亚诗坛吹进了一股清新的风。

本文试图从诗人的诗歌主题和内容着手,分别从哈代的爱情观、人生观、自然观三个方面来追寻文字背后其独特的人生哲学,追寻作者心目中那遗失的美好。

【总页数】4页(P108-111)
【作者】迟秋雅
【作者单位】金陵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南京 21116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61
【相关文献】
1.生命的美好与悲歌——解读沈从文边城中的人生哲学 [J], 赵欣
2.寻找遗失的美好——解读废名的《桃园》 [J], 王红霞
3.追寻遗失的美好--解读《追风筝的人》中的生态意蕴 [J], 马辉;黄天琪
4.托马斯·哈代:一位悲戚而刚毅的诗人——哈代诗歌的生态批评解读 [J], 韩利敏;梁晓东
5.托马斯·哈代:在绝望中找寻希望的现实主义诗人——从哈代的诗歌解读其人生哲学 [J], 黄闪;何孟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哈代诗歌创作特色

哈代诗歌创作特色

哈代诗歌创作特色托马斯·哈代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创作有着鲜明的特色。

一、主题方面。

1. 悲观与命运的无常。

- 哈代的诗歌常常弥漫着一种悲观的情绪。

他就像一个看透人生百态的老者,总是在诗中诉说着命运的无常。

比如说,他笔下的人物常常被命运捉弄。

在他的诗歌世界里,美好的事物总是难以长久。

就像一朵娇艳的花朵,刚刚盛开就可能被风雨摧残。

他可能会描写一个勤劳善良的农夫,尽管努力劳作,却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天灾而失去一切。

这种对命运无常的描写,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人生的无奈和残酷,就好像命运是一个调皮捣蛋却又无比强大的小恶魔,总是在人们不经意间搞破坏。

2. 爱情与失落。

- 爱情也是他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

不过他写的爱情可不是那种甜得发腻的浪漫爱情。

他笔下的爱情往往伴随着失落和痛苦。

他会描写恋人间的离别、背叛或者是因为社会现实而无法在一起的无奈。

比如一对恋人,因为家庭地位的差异,不得不分开。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出女子在离别时的哀怨眼神,男子心中的苦涩与挣扎。

这种爱情中的失落感,就像吃了一口苦涩的巧克力,虽然也有一丝甜蜜的回忆,但更多的是那种难以消散的苦涩味道。

3. 对传统乡村生活的怀念与变迁的感慨。

- 哈代对传统的乡村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感。

他的诗中常常出现乡村的田园风光、古老的习俗和淳朴的村民。

他也看到了乡村在现代工业文明冲击下的变迁。

他会描写曾经宁静的乡村被铁路、工厂所破坏的景象。

那些古老的农舍被拆除,传统的农耕方式被现代机械所取代。

他就像是一个守旧却又无奈的守护者,眼睁睁看着自己心爱的东西一点点消逝,心中满是惆怅和感慨。

二、风格方面。

1. 简洁质朴的语言。

- 哈代的诗歌语言简洁质朴,没有那些花里胡哨的辞藻。

他就像一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用最直白的话语讲述着深刻的故事。

他的用词简单易懂,即使是没有太多文学素养的读者也能轻松理解。

例如,他描写乡村景色时,可能就直接说“那片田野,绿草如茵,牛群在吃草”,简单的几个词就勾勒出一幅乡村画面,不需要堆砌那些生僻华丽的形容词。

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的人名意蕴

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的人名意蕴

托马斯哈代长篇小说中的人名意蕴
陈珍
【期刊名称】《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2(000)002
【摘要】哈代小说中的人名富含文学寓意,哈代借助文学人物的特殊命名,或直接通过人名的字面意义、或引经据典、或利用谐音双关来刻画人物性格、传达人物思想、揭示人物背景或预示人物命运,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个性更加鲜明,形象更加逼真,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地方乡土魅力。

【总页数】4页(P88-91)
【作者】陈珍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青海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青海西宁8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写实传统下的先锋实验--托马斯·哈代的长篇小说分析 [J], 李倩;赵峻
2.在死亡中实现自由——托马斯·哈代悲剧小说中的"保护性死亡"叙事研究 [J], 楚苹
3.议父权意识在托马斯·哈代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体现 [J], 关桂云
4.探析托马斯·哈代作品中的悲观主义思想——以《卡斯特桥市长》为例 [J], 张莹
5.托马斯·哈代:在绝望中找寻希望的现实主义诗人——从哈代的诗歌解读其人生哲学 [J], 黄闪;何孟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卷第10期2009年10月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Kunm i ng Un i versity of Sc ience and Technol ogy Vol 19,No 110Oc t 12009收稿日期:2009-08-20第一作者简介:黄闪(1981-),女,浙江安吉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托马斯#哈代:在绝望中找寻希望的现实主义诗人)))从哈代的诗歌解读其人生哲学黄 闪1,何孟秋2(1.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092;2.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092)摘 要: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把哈代定位于一位悲观主义诗人。

通过对哈代诗歌的认真研读,这种论断受到了质疑。

哈代实为一位反映生活本质,在更真实的层面上呼吁人们直面生活的痛楚,要勇于去承担生活重负的现实主义诗人。

关键词:哈代;诗歌;悲观主义;现实主义中图分类号: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254(2009)10-0095-04Tho m as H ardy:a R ea listic P oet in Q uest of H ope i n D espa ir)))A n In terpr etation of H ardy p s Ph ilosophy of L ife from the P er spective of H is PoetryHUANG Shan 1,HE M e ng 2q i u2(1.Facu lt y of Forei gn Languages and Cu lt ures ,Kun m i ngUn i versity of Sc i ence and Technol og y ,Kun m i ng 650092,Chi na ;2.School of Fore i gn Languages ,Yunnan Nor ma lUn i ve rs i ty ,Kun m i ng 650092,Ch i na)Abstr act :R ecently ,so m e Ch i n ese scholars consi d er H ardy as a pessi m istic poe.t Th is argu m ent is ques 2ti o ned after a seri o us study ofH ar dy p s poetry .H ar dy is a rea listic poe,t who ,depicting the true nature of life ,appea ls to people to f ace up to the suff eri n g i n the world and to bear the heavy burden i n lif e .K ey words :H ar dy ;poetry ;pessi m i s m;Realis m一、诗人哈代托马斯#哈代(1840-1928)作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而享誉世界文坛。

哈代在小说上的成就已经得到了世界的公认,他所著的5德伯家的苔丝6,5无名的裘德6等小说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备受文学爱好者的推崇。

然而,哈代本人却始终以诗人自居,写小说对他而言,很大程度上是经济所迫而赖以谋生的手段。

近年来,哈代的诗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的认可。

诗人哈代的声誉几乎都要超越其作为小说家的声望。

英国著名诗人如奥登(W.H.Auden)和菲利普﹒拉金(Philip Lark i n )等人就深受哈代诗风的影响,而拉金更是推崇他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诗人[1](P1)0。

当哈代已经以一系列/性格与环境小说0跻身于杰出小说家行列之时,他却毅然放弃了小说创作,转投诗歌领域。

与其说这是一个惊人之举,不如说是哈代本人的兴趣所致。

在以后的32年间,哈代一共出版了8卷诗集近千首诗歌。

从最初的5威塞克斯诗集6(1898)到5命运的讽刺6(1914)再到5梦幻时刻6(1917),几乎每一卷诗集里都有哈代生活的点滴。

其中,有对已故妻子爱玛的悼念,有对战争的反思,有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也有对生命及死亡的严肃思考和深切感悟。

近年来,国内一些学者把哈代定位为一位悲观主义诗人。

王洪涛在5试论托马斯#哈代的悲剧意识6(5东北林业大学学报61989.8)中指出,/英国诗人,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就是这样一位艺术家。

他是在叔本华和尼采两位哲人的同时或稍后同样为人类悲剧命运所困扰的一位缪斯徒。

[2](P73)0蘜玉梅在5试论托马斯#哈代的伤感诗6(5山东外语教学61995)中写到,/哈代是耸立在-维多利亚时代和新时代的交界线上的忧郁形象.,他的小说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

哈代的诗歌也同样是悲观主义的,主题凄婉哀伤,充满了伤感的情调。

其伤感诗主要有两个主题,一是哀叹爱情的幻灭,二是感叹生命的脆弱,人生的短暂,人既是大自然的宠儿,又是大自然的牺牲品。

[3](P42)0然而,笔者在认真研读了哈代的诗集以及一些关于哈代诗歌的评述之后,认为托马斯#哈代绝非是一位悲观主义论调的诗人。

虽然哈代的爱情诗是对传统爱情诗的颠覆之作,没有把爱情一味地浪漫化,神圣化,而描述了爱的丧失和爱的困境,但是哈代对待爱情的态度并不悲观,这是诗人在经历了爱情之后所发出的感慨。

哈代的自然诗也是风格迥异,自成一派。

他并没有一味地传承了浪漫主义诗人对自然的崇拜与赞美,哈代笔下的自然通常是阴郁的,也反映了自然冷酷无情的一面。

但是诗人在感叹自然无情的同时也看到了万物顽强的生存意志。

在哈代的死亡诗与生命诗中,种种磨砺与苦难只是为了体现人类那自强不屈的生命特征。

在此,笔者选了三首哈代的代表作来验证哈代实为一位揭露生活本质的现实主义诗人。

二、哈代的战争诗在哈代的战争诗中,5当万国崩溃时6(I n T i m e of/The Break i n g ofN ations0)是一首为读者熟悉的作品。

当哈代在创作这首诗的时候,他已步入古稀之年。

这首诗创作于1915年,时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

战争对生命的戕害,对生活的否定,对自然的荼毒深深震撼了诗人的心灵。

然而,哈代的诗歌中并没有像传统的战争诗一样,落入控诉战争罪行的俗套。

然而却以一种古朴凄美的田园诗的形式解读了战争,并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告诉世人战争是短暂的,而爱情,生活却是永恒的,不朽的:只有一个人在耙地沉默缓慢地徐行一匹老马步履蹒跚,垂头丧气,他们仿佛半睡半醒。

只有几缕不冒火光的轻烟从茅草丛中袅袅升起。

同样的故事将继续重演纵然古往今来朝代更易。

(刘守兰译)这首诗的诗名取自5旧约6,/你是我的战斧和武器,因为我要用你把万国砸个粉碎,我要用你把万国摧毁。

0(Thou artmy battle ax and weap2 ons of war:f or w ith thee w ill I break i n p ieces the na ti o ns,and w it h thee w ill I destroy k i n gdo ms.)当时欧洲的局势与以上圣经引文的画面十分相似,借用其中的关键词作为本诗的题目可谓是十分贴切。

[4](P183)全诗一共分为三节,每一节都给读者展示了一幅普通的田园画面。

在诗歌的第一节中,我们看到一幅萧瑟的农耕图,图中的农夫形单影只,沉默地耕作,只有一匹步履蹒跚的老马与他相伴,不论人或是马,都是昏昏欲睡,没有半点神采。

这幅农耕图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争对当时英国乡村生活的破坏。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可以这样认为,即使战争带来了伤害,人们却依然坚强地生活,努力地耕作,期待来年的好收成。

在第二节中,袅袅轻烟从茅草丛中升起,这是农民用燃烧茅草的方法获得草木灰作为耕地的肥料,为来年的播种打下根基。

虽然战事纷繁,朝代更替,但是古朴的农耕生活并没有受此影响。

袅袅轻烟象征着生生不息的耕作。

而到了第三节,诗人展示了一幅充满生机的画面。

少女和她的情郎正窃窃私语,与第一节中农夫的沉默形成鲜明的对比,顿时给全诗增添了一抹亮色。

战火没有停歇,然而爱情也没有消亡。

/诗人显然是想通过这对乡村青年恋爱的画面来揭示了人类不断繁衍的规律,战争无法阻挡大自然的客观规律,世界依然按照其原来的规律向前发展[4](P186)0。

耕作的农夫与老马,没有火光的轻烟,喃喃低语的恋人或许永远不可能被载入史册,但是对于诗人,他们比当时遍地硝烟的战争更具有现实意义。

因为战争是短暂的,有如过眼云烟,而人类的生活却是永恒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这从一个层面反映了哈代的人生观,诗人决不是那种对万事万物抱有消极态度的悲观主义者,而是对人生,对未来都充满展望的文人。

三、哈代的自然诗在哈代关于自然的诗歌中,最受关注的还是5黑暗中的鸫鸟6。

这首诗与浪漫主义诗人济慈的#96#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9卷名作5夜莺颂6以及雪莱的5致云雀6堪称是同类诗歌中的典范。

然而,哈代的自然观与浪漫主义诗人的自然观是截然不同的。

浪漫主义诗人把纯净美好的自然与邪恶扭曲的人类社会进行对比,希望远离尘世的喧嚣重归大自然的怀抱,从自然中找寻那遗失的美好。

而哈代笔下的自然通常是阴郁的,甚至是悲凉的。

自然与人类社会一样,充满了残酷的竞争。

哈代对这种残酷的揭示在于找寻人类生存的意义。

/虽然哈代是忧郁的诗人,但决不是绝望的诗人。

他表现生存的痛苦,却从来没有让人们放弃生存意志,而是希望人们以坚忍和刚毅的态度来对待生存的痛苦0[5](P66)。

哈代的这种自然观在5黑暗中的鸫鸟6一诗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我倚在以树丛作篱的门边,寒霜象幽灵般发灰,冬的沉渣使那白日之眼在苍白中更添憔悴。

纠缠的藤蔓在天上划线,宛如断了的琴弦,而出没附近的一切人类都已退到家中火边。

,,突然间,头顶上有个声音在细枝萧瑟间升起,一曲黄昏之歌满腔热情唱出了无限欣喜,)))这是一只鸫鸟,瘦弱﹑老哀,羽毛被阵风吹乱,却决心把它的心灵敞开,倾泻向渐浓的黑暗。

远远近近,任你四处寻找,在地面的万物上值得欢唱的原因是那么少,是什么使它欣喜若狂?这使我觉得,它颤音的歌词,它欢乐的晚安曲调含有某种幸福希望)))为它所知,而不为我所晓。

(飞白译)这首诗收录于哈代1901年出版的5今昔诗集6中。

对于哈代来说,刚刚过去的这十年是一段艰难的时期。

1891年出版的5德伯家的苔丝6及1895问世的5无名的裘德6在当时的英国社会无疑是离经叛道的作品,受到了舆论界猛烈的攻击。

此外,与爱玛的婚姻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种种挫折使得诗人/似乎已丧失热情0。

然而此时,一只瘦弱,老哀的鸫鸟却在诗人的头顶欢唱,诗人不由得地感问,是什么令它如此欣喜,怀抱希望?全诗共有四节,而前两节与后两节之间有一个分水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