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新课改同行终审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新课改同行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新课改同行
大庙中心校:李怀斌
【文章摘要】: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学生的“再创造”,即由学生把已有的数学知识通过自己的总结,抽象再创造。在当今创新型社会,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创新型人才,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我在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创建宽松平等的教学氛围,实践活动,运用合作交流,利用生活资源等方法,让学生的思想在交流过程中绽放创造的火花,学习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逐渐形成创造意识和形成创造性人格。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培养潜能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既包括特殊才能的创造,也包括自我实现的创造。很多人认为:小学教学创新太困难,原因是小学生能力差,知识浅。其实不然,小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和解决方法,往往比较独特、新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把握新课程改革的真正脉搏,着力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呢?
一. 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诱发创新潜能
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因此,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坚持教学民主,热爱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通过展开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得到发展,并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善于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学生提问、答问题、发表意见,即使不符合书上说的、教师讲的,只要有道理就给予肯定。这样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愉快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使他们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和努力探索获得成功的强烈愿望,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索创新能力。
二、改变陈旧的课程理念,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
旧的教学思想,教学模式大多是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重课文理解、逻辑推理,轻质疑求新、发散求异;重概念内涵,轻形象直观。这样极大的阻碍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激
情。因此改革陈旧的课堂理念增强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势在必行,而且基础教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关键在于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教师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施者,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创新潜能,关键是教师如何有效地将这种潜能挖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其本人应非常乐于从事创造性活动,能够随机应变地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三、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情感氛围。
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特点,教师心系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课堂中教师的“一言堂”变为学生认真思考,努力解决问题的“多言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回答问题和讨论问题的机会,教师要不断地改进教学的方法,进行导入情景,激发话题引导提问,归纳总结,着力于培养学生
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造出一种和谐、平等、自由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这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思维活跃并且积极的发言。在此情景中,教师鼓励和引导学生释放个性思维,寻找创新的火花,进一步拓展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铺路架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影响学习进程与学习效果的内驱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追求。鼓励学生敢于求异,培养他们创新思维在教学中,教师不能用参考书上的现成答案来束缚学生的思维,对于一个知识性问题,要鼓励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要求他们不要人云亦云,不惟书本,不惟教师,要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要敢于怀疑教师,敢于怀疑课本。试想,没有怀疑,哥白尼就不会创立日心说;没有怀疑,爱因斯坦就不可能提出相对论。一个人的创新精神常表现在敢于突破前人的规范,善于重新审视事物和总结别人的经验教训。只有这样,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能得到训练,创新能力才能逐步提高。
五、引导和鼓励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强调实践性是新课程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离开了实践,就无法发现问题,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创新精神和和创新能力是在学生的实践活动过程中同时得到锻炼和提高的,丰富的体验和经验是创新的基础。因此,说到底,创造力是一种获得性或实践性的能力。也许学习一些专门的创造理论或技法是必要的,但是创造的无限丰富的机会埋藏于亲身实践的沃土中。从这种意义上讲,创新教育应当渗透于学科教学及各种实践活动之中。
在教学实践中,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应做个教育实践的有心人,在这新课程改革的大好形势中,经常思考新问题,探索新路子,积极参与教研活动,认真钻研教材,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同时向所有的同行学习,善于学习别人的经验来充实自己,才能在自己的课堂中体现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与学的交往互动,让师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体验,到达教学相长,才能更好地培养新一代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郝克明,谭松华。《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贵州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1版[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历史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小学论文:
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新课改同行
李怀斌
大庙中心校
20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