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2•深入了解数据在存储器中的存取方法及堆栈中数据的压入与弹出。
3•掌握各种寻址方法以及简单指令的执行过程。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要作好充分准备,包括汇编程序清单、调试步骤、调试方法以及对程序结果的分 析等。
2•本实验要求在PC机上进行。
3•本实验只要求在DEBUC调试状态下进行,包括汇编程序,调试程序,执行程序。
4•熟悉建立源文件,进行汇编和连接的全过程,并对程序进行调试。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准备
1分析题目,将程序中的原始数据、中间结果和最终结果的存取方式确定好。
2写出算法或画出流程图。
3写出源程序。
4对程序中的结果进行分析,并准备好上机调试的过程。
2•本实验要求在PC机上进行。
3•汇编过程中出现问题,可用DEBU(进行调试。
xorax,ax pushax movax,data movds,ax leasi,data1 leadi,data2 leabx,data3 moval,[si+3] movah,[di+3] an dal,0fh an dah,0fh addal,ah oral,30h mov[bx+3],al moval,[si+2] movah,[di+2] an dal,0fh an dah,0fh adcal,ah oral,30h mov[bx+2],al moval,[si+1] movah,[di+1] an dal,0fh an dah,0fh adcal,ah oral,30h mov[bx+1],al moval,[si] movah,[di] an dal,0fh an dah,0fh adcal,ah
;exercize21

精石油大学《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精石油大学《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1、根据实验内容写出完整的预习报告(画出程序流程图并编写出程序代码);
2、复习内存分段概念、数据类型伪指令语句中的表达式、无进位加法和带进位加法的实现、多位10进制数带进位加法的实现、简单循环的实现;
3、观察数据段和代码段的位置和大小。
四、编写完整的程序代码
DATA SEGMENT ;定义数据段
X DB 32,-43,76,95,-1
代码段的大小:0001FH规范字节
C:\masm>LINK TEST3;
C:\masm>DEBUG TEST3.EXE;
其中TEST3为源程序的名字
2.写出程序的数据段、代码段的位置和大小
数据段位置:
起始地址:00000H,终止地址:0000EH,
数据段的大小:0000FH规范字节
代码段的位置:
起始地址:00010H,终止地址:0002EH,
Y DB -78,127,-128,-125,88
S DB 5 DUP(?)
DATA ENDS
CODE SEGMENT ;定义代码段
ASSUME CS: CODE, DS:DATA
START: MOV AX,DATA;数据段初始化
MOV DA,AX
MOV CL,5
MOV BX,0
NEXT MOV AL,X[BX]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
实验名称:循环程序设计
实验形式:在线模拟+现场实践
提交形式:在线提交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学 号:
年级专业层次:1606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升本
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心:青岛直属学习中心
提交时间:2017年12月20日

微机原理的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微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2. 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3. 熟悉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4. 提高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二、实验内容1. 微机系统组成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微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

(2)实验内容:观察并记录微机系统的各个部件,如CPU、内存、硬盘、主板等,并了解它们的功能。

(3)实验步骤:①观察微机系统各个部件的连接情况;②了解各个部件的功能和作用;③分析微机系统的整体结构。

2. 微机工作原理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

(2)实验内容:观察并记录微机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如指令的取指、译码、执行等。

(3)实验步骤:①观察微机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②了解各个阶段的功能和作用;③分析微机工作原理。

3. 指令系统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汇编语言指令系统。

(2)实验内容: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如数据传送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等。

(3)实验步骤:①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②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实现数据传送、算术运算、逻辑运算等功能;③调试程序,观察程序运行结果。

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1)实验目的:提高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2)实验内容:编写一个汇编语言程序,实现以下功能:①计算两个数的和;②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偶数;③输出程序运行结果。

(3)实验步骤:①编写汇编语言程序,实现上述功能;②调试程序,观察程序运行结果;③分析程序运行过程,确保程序正确性。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微机系统组成实验:通过观察和记录微机系统的各个部件,了解了微机的基本组成和各部件的功能。

2. 微机工作原理实验:通过观察微机工作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掌握了微机的工作原理。

3. 指令系统实验:通过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指令,熟悉了汇编语言指令系统。

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通过编写汇编语言程序,提高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能力。

四、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微机原理实验,我对微机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和指令系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2014-2015秋学期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分工:报告人(签名)姓名:学号:班级:同组人(签名)姓名:学号:班级:实验时间: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报告一、设计目的1.熟悉emu8086的使用方法。

2.掌握汇编语言设计和调试方法。

3. 提高编程设计能力,掌握结构化编程的方法。

二、课程设计任务及其分析、流程图、代码本课程设计采用自上而下的结构化编程方法,将整个课程设计分为5个任务,并将第4、5个任务都分成第一步和第二步,依次完成这些任务。

先对DS、ES等初始化,再给这5个任务编写5个子程序,其中第4、5个子程序又分成两步。

最后,返回DOS系统,程序结束。

流程图:代码:title 1104520121陈冬冬_课程设计源程序page 60,132.model small.stack 64.data.codemain proc farmov ax,0100hmov ds,axmov es,axcall sub1call sub2call sub3call sub4call sub5mov ax,4chint 21h;返回dos系统main endp(二)每个设计任务及其分析、流程图、代码1.在数据段首址为0100H开始的内存区1按从大到小的顺序顺次存入二进制数15~0共16个字节的数据;分析:任务1要求将15~0共16个字节的数据存入首址为0100H的内存区1。

首先,将内存区1的首址赋给数据段地址偏移寄存器SI。

显然,不能将立即数一个一个立即数存入内存区1,这样在编程上是不现实的。

所以,我先用一个寄存器AL来存放这些数,再将AL的值存入内存区1。

可以先给AL赋值15,然后存入内存区1,以后每次AL自减1,内存区地址加1,这样就用少量代码实现了任务1。

流程图:NY代码:mov si,0100h;内存区1的偏移地址 mov cx,0010h;循环次数,十进制数为16 mov al,0fh;将要赋的值15~0放在al 中 intram:mov [si],al inc si开始初始化目标内存区首址SI=0100H循环次数CX=0100H 初始化将要赋值的寄存器AL=000FH 目标单元赋值 目标内存区SI<—SI-1要赋的值AL<—AL-1 CX<—CX-1 CX=0? 结束dec al;每循环一次,地址加1,数据减1loop intram2.将上述源区内容传送到目的内存区2(首址为1100H)中;分析:任务2要求将内存区1的内容传送到内存区2中。

微机原理及应用中南大学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中南大学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实验一单片机仿真开发机操作和MCS-51指令系统应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MCS-51单片机仿真开发机和开发调试软件的操作使用和调整;2、学会编写和输入汇编语言源程序、对输入的源程序进行汇编;3、掌握程序的调试和运行的各种方法。

二、实验说明1.输入给定程序,配置选项,调试并运行程序,观察程序控制下寄存器的变化。

2.选中此项keil为纯软件仿真。

3.编写程序上机调试通过,实验报告要求提交程序流程图及源程序。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完成分值:60分)本实验秩序运行Keil uVersion2程序,设置为keil为纯软件仿真(不需要连接仿真器就可以仿真)。

1.新建工程项目2.设置工程文件参数3.编写新程序事例4.调试程序直至能够运行出结果。

四、参考实验程序AJMP MAINORG 0030HMAIN: MOV R0,#20HMOV R2,#0FHMOV A,#00HA1: MOV @R0,AINC R0INC ADJNZ R2,A1MOV R0,#20H ;暂停,观察并记录!MOV DPTR,#7000HMOV R2,#0FHA2: MOV A,@R0MOVX @DPTR,AINC R0INC DPTRDJNZ R2,A2MOV R0,#030H ;断点,观察并记录!MOV DPTR,#7000HMOV R2,#0FHA3: MOVX A,@DPTRMOVX @R0,AINC R0INC DPTRDJNZ R2,A3DO: LJMP DOEND ;内部存储器数据块赋值,搬运数据块到外部存储器,再搬运回内部数据存储器。

五、附加题(完成分值:10分/单个附加题,附加题要求当场给指导老师检查结果,否则无效。

其中1、2、3附加题要求写在实验报告上)1.将光标移到想要暂停的地方,MOV R0,#20H所在行,选择“执行到光标处”功能,程序快速执行到光标所在行。

观察运行情况,并记录下表。

R0 R2 A 20H 21H 22H 23H 24H 25H2FH 00H 0FH 00H 01H 02H 03H 04H 05H26H 27H 28H 29H 2AH 2BH 2CH 2DH 2EH06H 07H 08H 09H0AH 0BH 0CH 0DH 0EH2.在MOV R0,#0A0H行设置断点,全速执行,暂停后观察并记录以下单元内容R0 DPL 7000H 7001H 7002H 7003H 7004H 7005H 7006H2FH 01H 0FH 01H 02H 03H 04H 05H 06H7007H 7008H 7009H 700AH 700BH 700CH 700DH 700EH07H 08H 09H 0AH 0BH 0CH 0DH 0EH3.画出程序流程图4.修改程序,实现新功能(例如搬运数据时实现倒序,变成对应的BCD码,请自行考虑与别人不同的功能,同组同学已经实现过的功能不算新功能)答:由程序可知,子程序Al产生数据,子程序A2将产生的数据搬运至7000H开头的地址,子程序A3将7000H开头的地址搬运至30H开头的地址。

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范文

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范文

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范文姓名:专业:学院:学号:指导老师:微机原理实验一一、实验目的1、熟悉汇编程序调试方法2、80某86指令运用及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二、实验设备80某86微型计算机三、实验内容1、编程并调试显示“HelloWord!”字符串的汇编程序STACKSSEGMENTSTACK;堆栈段DW128DUP()STACKSENDSDATASSEGMENT;数据段DATASENDSCODESSEGMENT;代码段ASSUMECS:CODES,DS:DATASSTART:MOVA某,DATAS;初始化MOVDS,A某OUTBUFDB'HelloWord!$'MOVD某,OFFSETOUTBUFMOVAH,9;显示在屏幕上INT21HMOVAH,4CH;退出程序INT21HCODESENDSENDSTART程序调试运行结果如下图:屏幕显示有“HelloWord!”字符串2、A、B、C、D、W是互不相等的在数据段中定义的16位有符号数,并假设加减运算不产生溢出。

编写一个完整段定义的汇编语言程序(包含必要的伪指令),计算W=(A+B)某(C—D)。

STACKSSEGMENTSTACK;堆栈段DW128DUP()STACKSENDSDATASSEGMENT;数据段ADW1HBDW2HCDW5HDDW6HWDW2DUP()DATASENDSCODESSEGMENT;代码段ASSUMECS:CODES,DS:DATASSTART:MOVA某,DATAS;初始化MOVDS,A某MOVA某,AADDA某,BMOVB某,CSUBB某,DIMULB某MOVW,A某MOVW+2,D某MOVAH,4CH;退出程序INT21HCODESENDSENDSTART调试验证结果:W=(A+B)某(C—D)=(1H+2H)某(5H-6H)=-3H,结果存于097E:0008开始的的4个单元里。

微机原理实验二一、实验目的1、熟悉80某86指令及汇编程序调试方法2、掌握分支和循环结构程序设计方法的运用二、实验设备80某86微型计算机三、实验内容3、设某、Y为在数据段中定义的有符号字变量。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实验报告1. 实验介绍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微机原理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并通过实践来深入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本实验旨在让我们熟悉微机系统的原理、组成部分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案。

2. 实验目的•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掌握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学习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熟悉实验中常用的开发工具和调试技术3. 实验步骤1.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微机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组成。

其中,CPU是微机系统的核心部件,它负责执行程序的指令和处理数据。

内存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输入输出设备用于与外部环境进行数据交互,总线则负责连接各个部件之间的数据传输。

2.接下来,我们将学习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微处理器是CPU的核心组成部分,它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

运算器负责执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控制程序的执行流程,寄存器用于保存指令、数据和中间结果。

3.在实验中,我们将学习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

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它与机器语言直接相对应。

通过编写汇编程序,我们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指令的执行过程以及数据的处理方式。

同时,在实验中我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调试工具对程序进行调试和测试。

4.最后,我们将熟悉实验中常用的开发工具和调试技术。

在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一些开发工具如汇编器、编译器和调试器来编写、编译和调试程序。

同时,我们还将学习如何使用逻辑分析仪和示波器等调试工具来对程序进行分析和验证。

4.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对微机原理及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学会了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了解了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并且能够使用汇编语言编写简单的程序。

同时,我还熟悉了实验中常用的开发工具和调试技术,能够使用它们来进行程序的编写、编译和调试。

通过实验,我对微机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

微机原理及应用-汇编语言上机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汇编语言上机实验报告

西南石油大学实验报告实验一一、实验目的熟悉汇编语言的上机过程,掌握各项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二、实验内容1.硬件:PC微机2.软件:DOS系统、EDIT.EXE、MASM.EXE、LINK.EXE、DEBUG.EXE三、实验过程1.前期准备:在开始进行汇编语言上机练习之前,建立并进入自己的工作子目录,准备好相关工具软件如MASM.EXE、LINK.EXE等,其后所有工作均在自己的子目录中进行,以避免因路径概念不清而导致的文件存取错误,以及对系统其它部分造成影响。

2.编写源程序:原则上可以用任何文字处理软件(如EDIT、写字板、甚至WORD)编写源程序,但必须注意,源程序应为ASCII码文件(或称纯文本文件),扩展名一般为.ASM。

因此,建议使用DOS环境下的EDIT软件。

3.汇编:利用MASM.EXE宏汇编程序,将已经存盘的ASCII码源程序翻译成二进制目标程序,其扩展名一般为.OBJ。

4.连接:利用LINK.EXE连接程序,将二进制目标程序整理成DOS系统下的可执行程序,其扩展名必须为.EXE。

5.运行:四、实验内容1、从键盘输入一个字符,进行大小写互换后显示。

源程序:结果:2、输入两个个位数字相加并显示结果。

代码:结果实验二一、实验目的:学习利用DEBUG调试程序的基本思想及方法二、实验环境:1.硬件:PC微机2.软件:DOS系统、EDIT.EXE、MASM.EXE、LINK.EXE、DEBUG.EXE三、实验内容与过程:利用DEBUG调试程序,可以将一个可执行程序(如.EXE、.COM等)装入内存中,并接管对程序运行的控制权,通过采取如反汇编、断点运行、单步执行、寄存器内容修改等方法,对可执行程序进行跟踪、调试,以找出其中的设计错误,然后再对源程序进行相应修改,重新生成正确的可执行程序。

1.准备被调试程序:假定所有有关文件均在当前路径C:\MYTEST>下,按照实验一的步骤生成一个被调试的可执行程序(如TEST.EXE)。

大学微机原理实验报告(3篇)

大学微机原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实验名称:微机原理实验实验日期:2023年10月25日实验地点:计算机实验室实验教师:[教师姓名]实验学生:[学生姓名]班级:[班级名称]一、实验目的1. 理解微机原理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结构。

2. 掌握微机硬件的基本操作和调试方法。

3. 熟悉汇编语言编程和程序调试技巧。

4. 通过实验加深对微机原理课程的理解,提高动手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微机硬件系统结构认识:了解微机硬件系统的组成,包括CPU、内存、I/O接口等,熟悉各部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

2. 汇编语言编程: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指令系统,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实现特定功能。

3. 程序调试:使用调试工具(如DEBUG)对汇编程序进行调试,查找并修正错误。

4. 微机原理实验:完成以下实验任务:1. 编写程序实现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的相加。

2. 编写程序实现字符串比较功能。

3. 编写程序实现乘除法运算。

三、实验步骤1. 微机硬件系统结构认识:- 观察实验室中的微机硬件系统,了解各部件的连接方式和功能。

- 使用示波器检测实验装置的信号是否正常。

2. 汇编语言编程:- 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指令系统。

- 编写程序实现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的相加,程序如下:```;加数DATA1 DB 3,4,5,6,7;被加数DATA2 DB 2,3,4,5,6;结果SUM DB 5 DUP(0);程序开始MOV CX, 5 ;循环次数MOV AL, 0 ;结果初始化为0MOV SI, OFFSET DATA1 ;加数地址MOV DI, OFFSET DATA2 ;被加数地址ADD_LOOP:ADD AL, [SI] ;加数加到AL寄存器ADC AL, [DI] ;进位加到AL寄存器MOV [DI], AL ;结果存回DI寄存器ADD SI, 1 ;加数地址加1ADD DI, 1 ;被加数地址加1LOOP ADD_LOOP ;循环;程序结束```- 编写程序实现字符串比较功能,程序如下:```;字符串1STRING1 DB 'Hello';字符串2STRING2 DB 'World';比较结果RESULT DB 0;程序开始MOV SI, OFFSET STRING1 ;字符串1地址MOV DI, OFFSET STRING2 ;字符串2地址CMP_LOOP:MOV AL, [SI] ;读取字符串1的当前字符CMP AL, [DI] ;与字符串2的当前字符比较 JNE NOT_EQUAL ;不相等则跳转到NOT_EQUAL INC SI ;字符串1地址加1INC DI ;字符串2地址加1LOOP CMP_LOOP ;循环MOV RESULT, 1 ;相等则将结果设置为1JMP END ;跳转到ENDNOT_EQUAL:MOV RESULT, 0 ;不相等则将结果设置为0END:;程序结束```- 编写程序实现乘除法运算,程序如下:```;被乘数DATA1 DB 10;乘数DATA2 DB 5;结果PRODUCT DB 0;程序开始MOV AL, [DATA1] ;被乘数加载到AL寄存器MUL [DATA2] ;乘数乘到AL寄存器MOV [PRODUCT], AL ;结果存回PRODUCT;程序结束```3. 程序调试:- 使用DEBUG工具对汇编程序进行调试,查找并修正错误。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一 程序调试实验(顺序结构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 1.学习及掌握汇编语言源程序的基本结构,明确程序中各段的功能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2.熟练掌握在计算机上建立、汇编、连接、调试及运行程序的方法。

3、熟悉和掌握DEBUG 常用命令的使用 二、实验要求:1、上机前,要认真阅读前言和课本相关章节2、上机前,画好流程图,编写好程序3、上机时,注意出现的错误,记录下出错信息,翻译之4、完成好实验报告 三、实验内容:在内存TAB 开始的16个单元连续存放了0-15的平方值(0-225),任给一个数X(0 ≤ X ≤ 15),求X 的平方值,并把结果存放在Y 单元中。

(2).分析X 平方的值是tab 为首地址且x 的值为有效地址中的值。

data segmentx db 8 y db ?data endsstack segment para'stack' db 100 dup(0) stack ends 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 start:mov ax,data mov ds,ax xor ax,ax mov al,x lea si,tab add si,ax mov al,[si] mov y,al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 start(3).程序调试:4.心得体会了解了顺序结构,掌握了程序的运行,调试。

实验二分支程序设计一、实验目的:熟悉运算类指令对标志位的状态影响以及标志位状态的表示方法;掌握条件转移、无条件转移指令的使用方法。

掌握分支程序设计、编写、调试和运行的方法。

二、实验要求:1、上机前认真分析题意,找出算法,画出流程图,依据流程图,编好程序。

2、认真调试程序,对程序可能存在的所有分支都要进行运行,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程序的正确性。

二、实验内容1.判断X单元数据的奇偶性,若为奇数,将Y单元设置为0FFH,若为偶数,将Y单元清0。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1. 引言微机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和实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微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本文将对我们进行的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进行详细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分析等。

2. 实验目的本次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微机原理的理解,掌握微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以及学习并应用微机的常见应用技术。

3. 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微机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微机的工作原理- 微机的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微机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技术4. 实验步骤4.1 实验一:微机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首先学习了微机的基本组成和结构,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

通过观察实际的微机硬件设备,我们对微机的组成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

4.2 实验二:微机的工作原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微机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的执行过程、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微机的工作过程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4.3 实验三:微机的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微机的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存储器的读写过程,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

4.4 实验四:微机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技术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微机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技术。

通过实际编写和执行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我们掌握了微机的编程技术,并了解了指令的执行过程。

5. 实验结果及分析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对微机的原理和应用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掌握了微机的基本组成和结构,了解了微机的工作原理,熟悉了微机的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掌握了微机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技术。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6. 总结通过本次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对微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理解,掌握了微机的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微机的指令系统和编程技术。

北京科技大学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机自1104学号:41140194姓名:李文虎组员:王靖宇实验一:8253定时器\计数器(2013年12月19日机电楼305)1.实验目的:掌握8253方式0的工作原理及编程方法。

2.实验内容:按图7虚线连接电路,将计数器0设置为方式0,计数器初值为N(N=0FH),用手动逐个输入单脉冲,编程使计数值在屏幕上显示,并同时用逻辑笔观察OUT0电平变化(当输入N+1个脉冲后OUT0变高电平)。

3.参考流程图4.程序编码:ioport equ 0c800h-0280hIo8253a equ ioport+283hio8253b equ ioport+280h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start: mov al,14h ; 通道0为工作方式2mov dx,io8253aoutdx,almov dx,io8253b ;送计数初值为0FHmov al,0fhoutdx,allll: in al,dx ;读计数值call disp ;调显示子程序push dxmov ah,06hmov dl,0ffhint 21hpop dxjzlllmov ah,4ch ;退出int 21hdispproc near ;显示子程序push dxand al,0fh ;首先取低四位movdl,alcmp dl,9 ;判断是否<=9jlenum ;若是则为'0'-'9',ASCII码加30Hadd dl,7 ;否则为'A'-'F',ASCII码加37Hnum: add dl,30hmov ah,02h ;显示int 21hmov dl,0dh ;加回车符int 21hmov dl,0ah ;加换行符int 21hpop dxret ;子程序返回dispendpcode endsend start5.实验现象:拨动触发器开关一次产生一个脉冲,拨动14次后绿灯亮,再拨一次红灯又亮。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郭爽学号:2014012468年级:2014专业:电子2016年春季学期实验一.熟悉单片机开发环境1.功能要求在P1 端口接8 个LED,并编程依次循环点亮。

要求用软件延时程序控制LED 的亮灭时间,并能精确地计算和用软件测量延时时间。

2.硬件原理3.程序清单ORG 0000HLJMP STARTORG 0030HSTART: MOV R2,#8MOV A,#01H LOOP1: MOV P1,ALCALL DELAYRL ADJNZ R2,LOOP1MOV R2,#8RR ALOOP2: MOV P1,ALCALL DELAYRR ADJNZ R2,LOOP2LJMP STARTDELAY: MOV R5,#20D1: MOV R6,#80D2: MOV R7,#248DJNZ R7,$DJNZ R6,D2DJNZ R5,D1RETEND4.实验心得首次接触开发板,通过实验1加强了对单片机的了解,学会使用仿真软件,学会搭线的各种技巧,并且掌握了LED亮灭的原理。

实验二.并行口输入输出实验——循环彩灯控制1.功能要求P1 口接8 个开关,P0 口接8 个灯,每个开关对应一个灯,实时读取开关状态,开关闭合时,灯亮。

开关断开时,灯灭。

用5 个开关K0~K4,控制P0 口所接8 个灯的循环,各开关的功能要求如下:(1)K1~K2 分别选择灯的四种闪动方式;(2)K3 用于控制灯的循环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3)K4用于选择灯的两种循环速度;(4)K0 用于引发外部中断,在外部中断子程序中,读取通过K1-K4 所设定的循环彩灯的工作方式,并按所设定的工作方式控制彩灯运行。

当K0 没有引发中断时,保持上一次的循环方式。

2.硬件原理3.程序清单ORG 0000HLJMP MAINORG 0003HLJMP INTERRUPTORG 0030H MAIN: SETB EX0SETB IT0SETB EAMOV A,#01HA1: MOV P0,A DELAY2: MOV R0,#200D4: MOV R1,#200D5: MOV R2,#10D6: DJNZ R2,D6DJNZ R1 ,D5DJNZ R0,D4RETINTERRUPT:MOV 20H , P1JB P1.0,WORK1 JNB P1.0,WORK2 WORK1: JB P1.1,WAY1 JNB P1.1,WAY2 WORK2: JB P1.1,WAY3 JNB P1.1,WAY4 WAY1: MOV A,#01HRETIWAY2: MOV A,#03HRETIWAY3: MOV A,#07HJB 20H.2,B1JNB 20H.2,B2A2: JB 20H.3,LOOP11JNB 20H.3,LOOP22 B1: LCALL DELAY1LJMP A2B2: LCALL DELAY2LJMP A2LOOP11: RL ALJMP A1LOOP22: RR ALJMP A1ORG 0600H DELAY1: MOV R0,#100D1: MOV R1,#100D2: MOV R2,#10D3: DJNZ R2,D3DJNZ R1,D2DJNZ R0 ,D1RET4.实验心得开始熟悉开发板,通过实验2加强了对单片机的了解,学会中断程序的书写方法,学会搭线的各种技巧,并且掌握了跑马灯工作的原理。

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一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加实验姓名康吴伟系院专业电子科班级一班学号实验日期 4.14 指导教师毕翔,石雷成绩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1.学习数据传送和算术运算指令的用法。

2.熟悉在PC 机上建立,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汇编语言程序的过程。

要求:将两个多位十进制数相加,要求被加数,加数通过键盘输入后按顺序存放在以ADD1 和ADD2 为首的六个内存单元中(低位在前),结果送入SUM 为首的六个内存单元中。

假定计算的结果也是六位,否则算溢出,可不处理。

二、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和代码)实验程序框图:三、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data SEGMENTts DB 'please input:$'again DB 0ah,0dh,'again?(y/n)$' data ENDScode SEGMENTASSUME CS:code,DS:dataenter1 PROCPUSH AXPUSH DXMOV AH,02hMOV DL,0dhINT 21hMOV DL,0ahINT 21hPOP DXPOP AX三、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三BCD 码相乘实验姓名康吴伟系院专业电子科班级 1 学号实验日期 4.28 指导教师毕翔,石雷成绩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掌握用组合的BCD 码表示数据,并熟悉如何实现压缩的BCD 码乘法运算。

要求:实现BCD 码的乘法,要求被乘数和乘数要求以压缩的BCD 码形式存放,在内存中各占一个单元,乘积存放在另外两个内存单元中。

程序中可采用将乘数1作为计数器,累加另一个乘数的方法得到计算结果。

二、实验内容(包括实验步骤和代码)实验程序框图:程序语言:DA TA SEGMENTBCD1 DB 23HBCD2 DB 20HBCD3 DW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实验四从键盘输入数据并显示姓名康吴伟系院专业电子科班级 1 学号实验日期 5.5 指导教师毕翔,石雷成绩一、实验目的和要求目的:掌握键盘接收数据的方法,并了解将键盘数据显示时须转换为ASCII 码的原理,并在中设置错误出口。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材料(中南大学2014年)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材料(中南大学2014年)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中南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精密测控实验室实验二软件程序设计1.实验目的:1、掌握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及用汇编语言编程技巧;2、了解和熟悉用MCS-51单片机仿真开发机调试程序的方法。

2.实验内容:1、编写排序程序并上机调试通过。

已知8031内部RAM60H~69H单元中,依次存放了FFH,99H,77H,CCH,33H,DDH,88H,BBH,44H,EEH,它们均为无符号数,编程将它们按递减次序排序,即最大数放在60H中,最小数放在69H中。

2.、编写多字节加法程序并上机调试通过。

8031内部RAM20H~22H单元中,存放了3字节被加数(低字节在前),在2AH~2CH单元中存放3字节加数(低字节在前),求两数之和,并将结果存入以20H为起始地址的区域中(低字节在前)。

3.实验设备名称、型号:4.画出软件程序流程图,写出上机调试通过的汇编语言程序清单:程序1、编写排序程序并上机调试通过。

已知8031内部RAM60H~69H单元中,依次存放了FFH,99H,77H,CCH,33H,DDH,88H,BBH,44H,EEH,它们均为无符号数,编程将它们按递减次序排序,即最大数放在60H中,最小数放在69H中。

解:本设计采用冒泡排序法,使用双重循环,并在内循环中进行比较如果合乎从大到小的顺序则不动,否则两两交换,这样比较下去,比较9次后,最小的那个数就会沉底,在下一次比较时将减少一次比较次数。

如果一次比较完毕,没有发生交换,说明已经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了。

则可以退出循环,结束程序。

程序结构框图和程序代码如下:ORG 1000HTEM DATA 50HMOV R7 , #9MOV 60H , #0FFHMOV 61H , #99HMOV 62H , #77HMOV 63H , #0CCHMOV 64H , #33HMOV 65H , #0DDHMOV 66H , #88HMOV 67H , #0BBHMOV 68H , #44HMOV 69H , #0EEHLOOP0: CLR F0MOV A , R7MOV R6, AMOV R0 , #60HMOV R1, #60HINC R1LOOP1: MOV A , @R0MOV TEM , AMOV A , @R1CJNE A ,TEM , NEXTSJMP NOCHANEXT: JC NOCHASETB F0MOV @R0 , AXCH A , TEMMOV @R1 , ANOCHA:INC R0INC R1DJNZ R6, LOOP1JNB F0, HALDJNZ R7, LOOP0HAL: SJMP $END程序2:编写多字节加法程序并上机调试通过。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微机原理及应用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微机原理及应用,了解微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微机汇编语言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实验器材与软件:电脑、汇编语言编译软件、实验板、示波器。

实验内容:1.微机硬件组成及工作原理-学习微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和ROM)、输入输出设备(I/O)等组成部分。

-了解CPU的工作原理,包括指令译码、执行和数据传输。

-掌握存储器的分类和作用,了解RAM的读写操作和ROM的存储功能。

-理解输入输出设备的工作原理,例如键盘、显示器、串口等。

2.微机汇编语言基础-学习汇编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指令格式。

-掌握汇编语言中的数据存储和操作方法。

-学习汇编语言的控制结构,包括顺序、选择和循环结构。

3.实验操作-实验前准备:连接实验板、示波器和电脑,启动汇编语言编译软件。

-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例如实现两个数字相加的功能。

-编译和调试汇编程序,观察电路的输出情况。

-修改程序代码,实现其他功能,例如实现数字的乘法和除法。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内容,我们成功学习了微机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了汇编语言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了实际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CPU是整个微机系统的核心,通过执行指令和数据操作来实现各种功能。

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RAM可以读写操作,而ROM只能读取。

输入输出设备是与外部环境进行数据交互的媒介。

通过编写简单的汇编程序,例如实现两个数字相加的功能,我们深入了解了汇编语言的语法和指令格式。

在编译和调试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了解指令执行的效率和结果的正确性非常重要。

在修改程序代码的过程中,我们扩展了功能,例如实现数字的乘法和除法。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在程序中使用循环结构和控制结构。

总结与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微机原理及应用的相关知识。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掌握了微机的硬件组成和工作原理,学会了使用汇编语言编写和调试程序。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自主学习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自主学习报告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自主学习报告一、单片机与D/A转换器组成波形发生器单片机处理的是数字量。

然而,在单片机的实时控制和智能仪表等应用系统中,被控制量或被测对象的有关参量往往是一些连续变化的模拟量,如温度、压力、流量等物理量。

这些模拟量必须转化成数字量后才能输入到计算机进行处理。

计算机处理的结果也常常需要转化成模拟信号,驱动相应的执行机构,实现对被控对象的控制。

如果输入是非电量的模拟信号,还需通过传感器转换为电信号并加以放大。

这时就需要解决单片机的D/A、A/D的接口技术问题。

本次,就D/A 转换器原理及简单应用进行了学习。

将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的过程称为数/模转换(Digit to Analog,D/A),实现D/A转换的设备称为D/A转换器或DAC。

1.1D/A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1)分辨率分辨率表示对输入的最小数字量信号的分辨能力,即当输入数字量最低位(LSB)发生一次变化时,所对应输出模拟量的变化量。

它与输入数字量的位数有关。

通常定义刻度值与之比。

例如,如果满量程为5V,设8位D/A转换,分辨率为5/=19.5mV,即二进制变化一位可引起模拟电压变化19.5mV。

位数越多分辨率就越高。

分辨率也可用百分比表示,如8位DAC的百分比分辨率为0.4%。

(2)建立时间建立时间是描述转换速度快慢的一个重要参数,是D/A转换器输入数字量为满刻度值(各二进制各位全为1)时,从输入信号到模拟量电压输出达到满刻度值或满刻度值的某一百分比(如99%)所需的时间(也可表述为:从输入数字量到转换结束,输出达到最终值并稳定(终值误差±1/2LSB)所需的时间。

电流型快(几百ns~几µs),电压型慢。

例:DAC0808建立时间约150ns,DAC0832为1us。

),也可称之为D/A转换速度。

(3)转换精度精度参数用于描述D/A转换的精度程度,一般用误差大小表示。

通常以满刻度电压(满量程电压)VFS的百分数形式给出。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机电工程学院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据查找实验
实验二:工业顺序控制模拟实验
实验三:交通灯控制模拟实验
实验四:模数转换实验
班级:
学号:
姓名:
撰写日期:
实验一数据查找实验
实验日期:指导老师: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程序框图和主程序
四、实验步骤
五、思考
欲统计片外RAM 8100H ~ 811FH中05H的数目,如何修改实验程序?
实验二工业顺序控制模拟实验
实验日期:指导老师: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程序框图
六、思考
欲使每道工序有多位输出,如何修改实验程序?
实验三交通灯控制模拟实验
实验日期:指导老师: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三、实验内容
四、实验要求
1. 画出状态转换图
2. 画出实验接线图
3.
4. 设计延时方案
5. 设计中断服务子程序
6. 设计控制程序
写出每条基本指令的地址、目标代码和源程序代码
五、实验步骤
六、实验总结
实验四模数转换实验
实验日期:指导老师:成绩: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内容
三、实验程序框图和程序
四、实验接线图
五、实验步骤与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