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内涵
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是图书馆服务的物理表现,它既具有室内设计的一般属性,也具有其作为公众阅读空间的独特性。
1.1室内设计的内涵
依据文健主编的《室内设计》一书,室内设计是指人们根据建筑空间的使用性质,运用物质技术手段,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优美的室内环境,以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而进行的空间创造活动,主要包括:对空间、色彩、材质、灯光和陈设的设计,以及对室内声、光、热等物理环境、心理环境和文化内涵的设计。由这个概念我们可以看出,室内设计“是一种人类创造和提高自己生存环境质量的活动”,它的设计理念、手段及目的,都承载着人们对生存、生活的需求和期待。然而由于人类需求的动态发展性和建筑空间的静态稳定性,室内设计呈现出一种现时和未来的冲突性,成为一项具有一定时代印迹的发展性活动。所以,如果要想将这种“冲突性”转化为“融合性”,就必须把握该建筑空间的元功能需求,才能在设计当中避免背负过重的时代需求而忽略了对未来的留白。
1.2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基础
阅读是图书生命价值的体现,而读者则是图书馆生存价值的体现,所以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的元功能需求就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并提升读者的图书馆体验,以鼓励读者的阅读行为。而要实现这点,一个必要的基础就是对读者阅读行为和图书馆业务流程的深入体察,并能将这些调研成果很好地运用在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当中。而这个基础也正是开卷的图书馆设计不落窠臼之处:首先,开卷拥有数年的图书馆咨询和培训方面的经验,如覆盖1万多名图书馆员工的“前沿网络培训课程”(Frontline),使得开卷对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和图书馆员有着关于工作第一线的了解。其次,开卷通过它的社区读者服务活动和图书馆服务业务,建立了成千上万份读者观察报告,而且通过它的“前沿网络培训课程”也搜集了5万多条读者采访纪录,对读者的阅读行为和习惯有着深入、细致的观察。再次,开卷既拥有自己的图书馆设计团队,也有和建筑设计师和承包商的多年合作经验,所以在实际设计当中,它能够将上述调研成果和被设计图书馆的具体需求恰切地融入在图书馆的空间设计当中,真正做到“以读者为中心”。
2“以读者为中心”的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
依照设计的步骤,室内设计可分为空间规划、空间环境设计、家具的选择与陈设三大部分。下面,笔者将依照这个顺序对开卷的图书馆内部空间设计做详细解读。
2.1开放、流畅的空间布局
空间规划是室内设计的首要步骤,“是指根据不同室内空间的功能需求对室内空间进行的区域划分、重组和结构调整”。在做空间规划时,开卷会充分考虑到图书馆的优先受众和服务,然后设计出一个能兼顾不同年龄读者群、不同资源类型和不同图书馆活动的区域划分方案,而每个区域的规模和位置,则要依据图书馆的具体情况而定。概览开卷的图书馆空间规划案例,其设计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2.1.1开放性
开卷的空间规划大部分以虚拟空间的形态呈现。“虚拟空间是一种无明显界限,但又有一定限定范围的空间类型。它是在已经界定的空间内,通过界面的局部变化而再次限定的空间形式,将一个大空间分隔成许多小空间”。这种界面的局部变化,主要是依靠非实体墙的虚拟分割来实现的,如通过列柱、灯具、书架、座椅等家具的排列构造,以及色彩和灯管的变化等,对空间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切分感。这样的虚拟分割手法使图书馆在整体上呈现一种开阔的形态,符合图书馆作为公众阅读环境的开放属性,同时又便于图书馆功能区域的增减与更替,确保了空间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大空间的分割又可以使图书馆在有限的空间中开展多种类型的服务,同时也便于图书馆资源能以不同主题在不同空间区域的形态呈现,这样既便于读者的快速选择,也有利于相邻区域的互动,挖掘、激发读者的潜在需求,开放读者的阅读选择。
2.1.2流畅性
流畅性是开卷的图书馆空间规划节奏的一种体现,指读者在馆内体验中有始有终、有起有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视野的通透感首先,虚拟空间的形态能够让读者在入馆时快速概览图书馆的全景;其次,在主要功能区的设计上,开卷也尽量保持主要功能区在整个空间视野中的可见性。例如,沿着两条虚线可以看出,读者无论是从西北门入馆,还是从正中门入馆,都可以在书架陈列时特意留出的视野线中看到里面的人工咨询台。(2)移动的连续性开卷研究了读者在图书馆的移动特点,如读者会在哪儿拐弯、会走多远、在哪儿停下来,设计出般的幽曲布局。这样的空间布局,“既确保了馆内人流的通畅,避免了拥堵,还能诱导读者不断探索,深入浏览”。(3)功能的贯穿性功能的贯穿性是指读者在“进馆—浏览—停歇—借阅—出馆”整个过程中,随时可能产生的服务需求都能得到高效、高质的满足。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此呼彼应”的服务设计主要包括:导览图设计、自助服务设计、快速选择设计、人工咨询和流通服务台设计。服务设计的“此呼彼应”是服务设施在馆内覆盖完整性的体现,包括入馆区域设计和馆内区域设计。入馆区域,即图书馆入口区域,可分为馆外和馆内区域。例如,中lift(电梯)出口之外的方形区域都属于图书馆入口处的馆外区域,这个区域是设置图书馆导览图的重要区域。
对于初次到访的读者,可以通过导览图快速了解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布局,从而决定从哪个门入馆或去向图书馆的某一层甚或某个区域。图书馆入口处的馆内区域是设置“读者自助服务设施”和“快速选择区”的必选区域。快速选择区是为了满足在馆时间较短的读者的需求和解决图书馆一些图书长期无人借阅问题而专门设置的小型阅览区。它可以仅仅是一个小型的台面式书架,图书正面朝上摆放在上面;也可以是由一排书架和桌椅所构成的独立阅览区;还可以是相连的书架中的某一个书架。而贯穿馆内外区域的服务设计为人工咨询和流通服务台。一般咨询台的设置都在馆内,但也有在馆外的,如布兰肯哈斯特图书馆(BrackenhurstLibrary)入馆处的咨询台,一半是在馆内,一半是在馆外,这样方便了不能入馆的读者进行咨询。而与入馆区域服务相呼应的便是散落在馆内的服务设计。例如,设置在每层楼梯转角处的服务内容导览图,右侧中儿童阅览区的自助借还机,多个阅览区枢纽位置的人工咨询和流通服务台,“小说(Fiction)”类图书中设置的“快速选择(”QuickChoice)。这些散落在各处的服务设计和入馆处的服务设施共同构成了整个图书馆的服务体系,方便读者更加便捷地获取服务。②“移步移景”的阅览区设计根据开卷的调研,75%的读者依靠浏览来选择图书,而在依照A~Z排列的图书区浏览时,没有一个读者的行走范围超过G区。由此开卷构建出“移步移景”的阅览区形态,来降低读者浏览的疲倦感,并试图激发读者的深入浏览行为。
“移步移景”是指读者在浏览时,不断有新的景象呈现,有新的浏览体验产生,具体的设计手法有:第一,曲线式的书架排列。开卷在书架的排列形态上一改往日的直线并行式,而是采用富于变化和动感的曲线式。曲线形态符合人行走随意、自由的无规律性,会让读者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曲线式的书架所造成的错落布局,可以让读者一览资源布局,更快地定位到自己想要去的区域;借用幽曲的书架排列,可以让整体的布局形成一种如框景法般“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探索感,激励读者深入浏览;幽曲的书架,也是划分空间区域的重要手段,通过书架的组合、环绕,创造出一片独立的阅读区域,区域中可陈列供读者逗留阅读的桌椅、电脑等。总体来说,这种幽曲的书架排列形态激发了读者深入浏览探索的兴趣,缓解了直线延伸式书架所带来的呆滞和疲倦感。第二,不同空间性格的创造。想要让读者不断产生新的阅览体验,除了幽曲书架的“诱读深入”外,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柳暗花明”后的“又一村”的设计。根据每个子空间的功能或子区域馆藏资源的主题,通过色彩、标识、布景、桌椅等元素的排列,开卷在整个大空间中分割出性格不同的小空间来辅助读者的快速浏览,吸引目标受众。具体的构造手段,笔者在下文的空间性格部分将详细阐释。第三,穿针引线的细节设计。灯光、色彩、标识等的设计既是切割空间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读者在图书馆的整体体验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弯曲、延伸的吊灯既调剂了过于沉静的空间气氛,也在一定程度上诱导着读者的移动;地面色彩的起伏变化和标语、图案的设计既起到分割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