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红素升高的原因

胆红素升高的原因

胆红素升高的原因

一、胆红素升高的原因二、日常养胆必知的饮食习惯有什么三、胆不好怎么调理

胆红素升高的原因1、胆红素升高的原因有什么

体内直接胆红素的量大大增高,而间接胆红素的量却相对正常,这可表明肝脏的代谢功能正常,但是排泄功能异常,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胆管的堵塞,主要有胆结石、胰头癌等,也可能是肝脏的毛细血管炎症,造成了胆汁的淤积。

2、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什么

血液中大量的血红细胞凋亡,这绝对不是一个正常现象,最有可能的是溶血性贫血,血型不符合的输血以及恶性的疾病。肝脏对间接胆红素的代谢缓慢或者停止,这可表明是肝脏出现了问题,可能是肝炎等影响了肝脏的功能。

3、胆红素升高的危害有什么

胆红素本身是临床上黄疸的主要判定依据,偏高也就预示着有相关的疾病。胆红素的成分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代谢产物,有一定毒性,对大脑和神经系统有不可逆的损伤。胆红素是属于抗氧化剂,会抑制体内的很多氧化反应,比如一直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导致体内的代谢异常。4、胆红素高怎么办

间接胆红素高除了积极的接受治疗之外,还应注意饮食。间接胆红素高患者朋友饮食注意事项:饮食宜清淡,如豆类制品,鱼类、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B、C、E、有较好的抗氧化功能且易消化吸收。宜多食海鲜、香菇、芝麻、核桃、大枣、瘦肉及动物肝脏等食物。忌饮酒,

体检报告间接胆红素偏高

关于胆红素 人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 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见 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 总胆红素是直 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总胆红素偏低的原 因有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 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就是面色微黄或苍白,但是否缺铁性贫血还要做进一步检查,红细 胞形态、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检查。厌食的人如果缺锌,也会引起总胆红素偏低。胆红素偏 低的医学参考价值低,对身体没有大的影响。 总胆红素偏低也有可能是检测错误引起的,总胆红素偏低的患者可以再检查一次肝功能, 看看是否是检查结果错误引起的。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危害一:由于间接胆红素是由红细胞产 生的,如果间接胆红素偏高,说明红细胞大量的被破坏掉,导致这些间接胆红素不能全部入 肝脏,所以有部分留在血中,容易导致溶血性黄疸。间接胆红素皮偏高的危害二:间接胆红 素偏高说明肝细胞受到损伤,没有能力加工间接胆红素,所以间接胆红素偏高,造成肝细胞 性黄疸。 直接胆红素偏高.是胆囊有问题,并不是严重偏高,只是偏高可以参考 中医调理治疗一下.平时多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一些辛辣肥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的食 物,中药方面可以吃些舒肝利胆的药物 由此我们可知,间接胆红素偏高与肝病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临床检查中如果患者间接 胆红素偏高一定要进一步检查肝脏问题,及时找出病因科学有效的采取治疗措施,且不可轻 心、大意。篇二: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高是怎么回事 直接胆红素高是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引起 的,间接胆红素高是由于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血液中间接胆红素升高超过肝脏转化能力。 那么下面请专家来详细讲解一下: 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高是怎么回事?北京261医院专家指出,间接胆红素偏高主要 有几种原因造成的:一些恶性疾病也会导致血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 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间接胆红素,当血中间接胆红素过多时,超过了肝脏的 转化能力,使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从而引起血中间接胆红素偏高,这种情况也被称之为 溶血性黄疸,患者通常会有皮肤发黄、巩膜发黄、尿色发黄症状。当输入血型不合的血液, 会导致溶血,使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从而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 间接胆红素高原因: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间接胆红素,当血中间接胆红素过多时,超过了肝脏 的转化能力,使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从而引起血中间接胆红素偏高,这种情况也被称之 为溶血性黄疸,患者通常会有皮肤发黄、巩膜发黄、尿色发黄症状。篇三:体检报告解读— —非结合胆红素(ibil)偏高 体检报告解读——非结合胆红素(ibil)偏高 非结合胆红素即不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又称为间接胆红素。 胆红素的相关代谢,您可以按照下面的内容通俗的这样理解。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通俗的说,胆红素的“前 世”是红细胞,红细胞死亡后,就被降解为间接胆红素(之所以称之为间接,是因为它不能 溶于水),后者进入肝脏,经处理、转化等一系列的加工,成为了直接胆红素(可溶于水),

实验十八 血清胆红素测定

实验十六血清胆红素测定 (改良J-G法) 【目的】 1.熟悉血清胆红素测定的原理和方法; 2.掌握胆红素测定的正常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原理】 血清中结合胆红素可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需要在加速剂(咖啡因-苯甲酸钠)作用下,分子内氢键破坏后,才能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偶氮胆红素。醋酸钠缓冲液保持反应的pH,反应完成后加入终止试剂(叠氮钠)以破坏重氮试剂,最后加入碱性酒石酸钠溶液,使颜色不稳定的紫红色偶氮胆红素在咖啡因存在下转化为稳定的蓝色偶氮胆红素,在600nm波长比色,从标准曲线查找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含量。 【器材】 试管及试管架、吸管、恒温水浴箱、分光光度计、秒表。 【试剂】 1.咖啡因试剂 称取无水水醋酸钠41.0g,苯甲酸钠38.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0.5g,溶于约500ml去离子水中,再加入咖啡因25.0g,搅拌使溶解(加入咖啡因后不能加热溶解),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L,混匀。过滤后置棕色瓶,室温保存。 2.碱性酒石酸钠溶液 称取氢氧化钠75.0g,酒石酸钠(Na2C4H4O6·2H2O)263.0g,用去离子水溶解并补足至1L,混匀。置塑料瓶中,室温保存。 3.5g/L亚硝酸钠溶液 称取亚硝酸钠0.5g,用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100ml,混匀,置棕色瓶,冰箱保存,稳定期不少于2周。若发现溶液呈淡黄色,应废弃重配。 4.5g/L 对氨基苯磺酸溶液 称取对氨基苯磺酸(NH2C6H4SO3H·H2O)5.0g,溶于800ml去离子水中,加入浓盐酸15ml,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L。 5.重氮试剂 临用前取上述亚硝酸钠溶液0.5ml和对氨基苯磺酸溶液20ml,混匀即成。 6.5.g/L叠氮钠溶液 7.胆红素标准液

胆红素增高的原因

胆红素增高的原因 胆红素是一种胆色素,它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是黄色的。它是铁卟啉化合物在体内 的主要代谢产物,毒性大,可引起大脑和神经系统的不可逆损伤,而且具有抗氧化作用, 可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胆红素是判断临床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总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为0- 3.4μmol/L1-4mg/L。间接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为1.7-13.7μmol/L。胆红素对身体而言是废弃物,但若是血清中胆红素过高时,却透露出肝脏病变或胆管阻塞等异常讯息,血清胆红 素的数值的高低代表着异常的严重程度。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 3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疽、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 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疽、急性黄色肝萎缩。 1.注重饮食调理 胆红素高的调理对于饮食习惯很重要,要注意营养均衡。同时要注意清淡为主,要避 免辛辣、刺激和油腻的食物。 2.注意充足的休息 胆红素高本就表示肝脏受损,身体相对虚弱,所以足够的休息,充足的睡眠很重要。 做到劳逸结合,切忌熬夜等不良作息。保证肝脏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以便肝细胞的修复,这是胆红素高怎么调养十分重要的一点。 3.保持良好心态 胆红素高的调养一定要注意不要被疾病所吓到,要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以乐观的心 态来面对。 1、适当控制总热量 可使体重保持在正常标准范围。超重和肥胖者,应控制好每天的进食量,但控制饮食 应逐渐进行,可结合运动疗法,每月体重减轻 0.5~l 千克即可。糖和含糖量较高的糖果、糕点应尽量少吃。 2、少吃高胆固醇食物

高胆红素血症(黄疸)地鉴别诊断

给你一个土点的方法:永远不会忘记,"直"字组词-----直接(直结)----结合胆红素.(经肝脏作用后的了) 患者曾于20年前感染病毒性肝炎,曾行过短期正规治疗。后间断服药两次。服药间隔时间较长。最近偶感右上腹隐疼。久坐后右季肋区感钝疼。休息后缓解。于近日查肝功提示:总胆红素37.7(<20) H 间接胆红素29.8(2-17) H 直接胆红素7.90(1-7) H 总蛋白83.2(60-83) H 白蛋白51.4(35-55) 球蛋白31.8(20-30) 白球比1.62(1.1-2.5) 谷丙38.6(<40) 谷草27.8(<38) 谷丙/谷草0.72 碱性磷酸酶73.4(<115) 胆碱脂酶8631(5000-12500) r-谷氨酰氨转肽酶19.5(0-40) 以上肝功能结果中升高的值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对于这类长期慢性乙肝患者的治疗是什么?日常生活中注意什么?谢谢各位给予相关解释及帮助! 红细胞由血红蛋白和亚铁血红素构成,前者在肝、脾脏被分解为珠蛋白、铁、胆绿素,胆绿素还原成间接胆红素(即非结合胆红素因此,红细胞受破坏溶血时,出现间接型高胆红素血症),间接胆红素在肝脏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成直接胆红素(即结合胆红素)。后者能经肾排出,前者不能。 1、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常见于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疟疾、新生儿黄疸等。 2、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3、三者均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血中胆红素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UC、结合胆红素9CB)和δ-胆红素。成人每日平均产生25 0~350mg胆红素,其中约75%来自衰老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分解,另25%主要来自骨髓内未成熟红细胞的分解及其他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产物。UCB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通过肾小球滤膜。UCB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即为CB。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管后,在回肠未端至结肠部位,通过来自肝脏、小肠上皮细胞和肠道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转变为未结合胆红素。CB相对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δ-胆红素的反应性与结合胆红素相似,但它是未结合胆红素与清蛋白通过非酶促反应形成的共价结合物,通常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血中C B增高超过肾阈值时,结合胆红素即从尿中排出。 血中胆红素有3种:未结合胆红素(UC、结合胆红素9CB)和δ-胆红素。成人每日平均产生25 0~350mg胆红素,其中约75%来自衰老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的分解,另25%主要来自骨髓内未成熟红细胞的分解及其他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分解产物。UCB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通过肾小球滤膜。UCB入肝后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作用下形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即为CB。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至肠管后,在回肠未端至结肠部位,通过来自肝脏、小肠上皮细胞和肠道菌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水解而脱下葡萄糖醛酸,转变为未结合胆红素。CB相对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δ-胆红素的反应性与结合胆红素相似,但它是未结合胆红素与清蛋白通过非酶促反应形成的共价结合物,通常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血中C B增高超过肾阈值时,结合胆红素即从尿中排出。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胆红素的正常代谢: 1、血清胆红素红80~85%由衰老和受损的红细胞所产生。另小部分则来自非红细胞生成系统 如肌红蛋白、细胞色素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以及由骨髓少量原位溶血的幼红细胞分解而来的胆红素,约占15~20%,这即所谓旁路胆红素。 ●2、胆红素由单核-巨噬细胞(网状内皮)系统释出后,呈不溶于水的,非结合状态的化合物, 脂溶性。非结合胆红素形成后迅即与血清白蛋白紧密结合而输送。非结合胆红素呈van den Bergh间接反应,也称间接胆红素,它不能从肾小球滤出。 ●3、间接胆红素输运至肝细胞膜之旁时,胆红素与白蛋白解离,前者旋被肝细胞所摄取。肝 细胞胞浆内有两种载体蛋白(Y蛋白与Z蛋白),与胆红素结合,并输运至微粒体(相当于电镜下内质网的颗粒)中,受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作用,绝大部分结合成结合胆红素。呈水溶性,呈van den Bergh直接反应,也称直接胆红素,可通过肾小球而排出。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泄入肠内之后被肠内细菌分解成为无色的尿胆原,其中大部分氧化为尿胆素从粪便排出,称为粪胆素。 ●4、一部分尿胆原在肠内被吸收,经门静脉进入肝内。回肝的大部分尿胆原再变为结合胆红 素,随胆汁排入肠内,形成所谓“胆红素的肠肝循环”。 ●5、补吸收回肝的小部分尿胆原,则经体循环由肾脏排出。 ● ●溶血性黄疸的发生机理: ●1、红细胞破坏增多,超过正常肝脏处理的能力,潴留在血液中形成黄疸 ●2、肝功能减退:由于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所致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 等,可减弱正常肝细胞的胆色素代谢功能,致黄疸加重。 ● ● ●肝细胞性黄疸的发生机理: ●1、受损的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减弱,致正常代谢所产生的非结合胆红素不能全部转化 为结合胆红素,引起血中非结合胆红素增加。 ●2、未受损的肝细胞,仍能将非结合胆红素转化为结合胆红素而输入毛细胆管;但这些结合 胆红素可经坏死的肝细胞所流入血液中,或因肝细胞肿胀、汇管区渗出性病变与水肿、以及小胆管内胆栓形成,使胆汁排泄通路受阻,而致较多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循环中。 ● ●阻塞性黄疸发生机理: ●无论是肝内的毛细胆管、小胆管,肝外的肝胆管、胆总管、壶腹等处,任何部位发生阻塞, 则阻塞上方的胆管内压力不断增高、胆管扩张,终致胆小管与毛细胆管破裂,胆汁中胆红素反流入血中,从而出现黄疸。

胆红素的临床意义

一、胆红素是什么? 尿胆红素是红细胞破坏后的代谢产生。胆红素可分为未经肝处理的未结合的胆红素和经肝与葡萄糖醛酸结合形成的结合胆红素。 未结合胆红素不溶于水,在血中与蛋白质结合不能通过肾小球滤膜。结合胆红素分子量小,溶解度高,可通过肾小球滤膜,由尿中排出,称为尿胆红素。 由于正常人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很低,滤过量极少,因此尿中检不出胆红素,如血中结合胆红素增加可通过肾小球膜使尿中结合胆红素量增加,胆红素检测呈阳性。 二、胆红素的临床意义 胆红素检测主要用于黄疸的诊断和黄疸类型的鉴别诊断。 1. 肝细胞性黄疸 肝细胞损伤时其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排除功能均可能受损。由于肝细胞摄取血浆中未结合胆红素能力下降使其在血中的浓度升高,所产生的结合胆红素又可能由于肝细胞肿胀、毛细胆管受压,而在肿胀与坏死的肝细胞间弥散经血窦进入血循环,导致血中结合胆红素亦升高,因其可溶于水并经肾排出,使尿胆红素试验呈阳性。 此外经肠道吸收的粪胆原也因肝细胞受损不能将其转变为胆红素,而以尿胆原形成由尿中排出,故肝细胞黄疸时尿胆红素与尿胆原均呈明显阳性。 在急性病毒性肝炎时,尿胆红素阳性可早于临床黄疸。其它原因引起的肝细胞黄疸,如药物、毒物引起的中毒性肝炎也可出现类似的结果。 2. 阻塞性黄疸

胆汁淤积使肝胆管内压增高,导致毛细胆管破裂,结合胆红素不能排入肠道而逆流入血由尿中排出,故尿胆红素检查阳性。由于胆汁排入肠道受阻,故尿胆原亦减少。可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内、外完全或不完全梗阻,如胆石症、胆管癌、胰头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3. 溶血性黄疸 红细胞破坏上升,因而血中间接胆红素上升,肝脏加工成直接胆红素也上升,因此有大量直接胆红素排到肠腔形成大量的尿(粪)胆素原,但尿胆红素不升高,使尿、粪颜色加深。溶血性黄疸可见于各种溶血性疾病、大面积烧伤等。 三、胆红素偏高怎么办? 胆红素偏高一般反应肝功能问题,检测发现胆红素偏高,建议您在饮食多注意,忌烟酒,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多吃水果;不能熬夜,注意休息。 如果多次复查胆红素都偏高,建议您去医院做一下肝胆方面的详细检查。

胆红素正常是多少

胆红素正常是多少 胆红素正常是多少?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一种,是人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那么胆红素正常是多少?现在小编就来为大家解答一下吧。 文章目录 胆红素正常是多少 1、胆红素正常是多少 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为0-3.4μmol/L(1-4mg/L)。 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的正常范围为1.7-13.7μmol/L。 2、胆红素偏高会传染吗 引起胆红素升高的原因有很多,即有生理性的、也有病理性的。因此,不能笼统的来讲,要准确的查明病因,才能判断是否具有传染性的。 长期的饮酒、剧烈运动等都可以引起总胆红素升高,这些是不会有传染性的,也不需要治疗,只要大家及时的进行相关的休息、禁酒等就可以恢复正常了。

病理性总胆红素升高,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急性黄疸、慢性肝炎等,这些是具有传染性的。 3、胆红素偏高怎么治疗好 一般环境下,致使总胆红素高的缘由可能是乙肝病毒复制,肝脏受损引发的,因此抗病毒是关头,在医治前必要进一步查抄肝功效别的项、乙肝病毒DNA和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以明白患者体内的病毒范例,是否产生变异,若何医治等一览无余,为对症用药供给了迷信的根据。 总胆红素偏高的患者万万不能滥用对肝脏有侵害的药物,防止对肝脏造成没必要要的包袱同时,总胆红素偏高的患者在医治的时候,必定要抉择肝病医治业余机构。

胆红素高对身体的危害 在肝功能检查中有一个重要的指标,那就是胆红素数值,包括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总胆红素。总胆红素偏高是由于直接和间接胆红素数值偏高导致的。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总胆红素预示着肝功能是否正常。胆红素是血液中红血球的血红素代谢后的废弃物。若是血清中胆红素过高时,预示肝脏病变或胆管阻塞等异常讯息,血清胆红素的数值的高低代表着异常的严重程度。 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这样就会使得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进而发生溶血性黄疸。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肝细胞发生病变、肝细胞肿胀、肝内的胆管受压或排泄胆汁受阻都会使得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进而发生肝细胞性黄疸;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结石,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进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主要为肝细胞性黄疸。

体检报告中总胆红素偏高

总胆红素偏高怎么回事?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07-1-18 18:32 我今年25岁,前些天体检时被测出总胆红素偏高(19.67umo/l),间接胆红素偏高 (14.5um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1.65mmol/l),请问是怎么回事啊!严重吗?是 我太瘦的缘故吗?45公斤女性。 提问者: zbimf - 二级 最佳答案 总胆红素偏高是怎么回事: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 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 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 根据你所提供的检测结果来看,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偏高。是胆囊有问题,并不是严 重偏高,只是偏高其他指标正常的化不是很大的问题,可以参考中医调理治疗一下。胆囊壁 毛糙但胆囊壁没有明显增厚的情况说明有轻度的胆囊炎症但不是很严重楼主大可放心,平时 多注意自己的饮食少吃一些辛辣肥腻的食物,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中药方面可以吃些舒肝 利胆的药物,如鸡骨草胶囊或舒肝利胆片! 补充:“b”超发现胆嚢粘膜稍毛糙,是否算病。应该看你有否右上腹胆嚢区不适、隐痛, 并影响到饮食否。如果没有上述不适,即胆嚢粘膜毛糙只能作为参考,定期随访、观察。不 作为病的处理。如果临床症状加重,那么胆嚢粘膜毛糙可以参考为疾病。就得进一步到医院 检查。 总胆红素高是什么原因?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 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 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 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 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 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 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 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 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总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17.1μmol/l(1-10mg/l),直接胆红素的正常值为1.71-7 μmol/l(1-4mg/l)。篇二:体检表怎么看关于胆红素 关于胆红素 人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 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胆红素增高见 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胆囊炎,胆石症等. 总胆红素是直 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总胆红素偏低的原 因有可能是因为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缺少铁质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 贫血。缺铁性贫血的症状就是面色微黄或苍白,但是否缺铁性贫血还要做进一步检查,红细 胞形态、血清铁、血清铁蛋白检查。厌食的人如果缺锌,也会引起总胆红素偏低。胆红素偏

高胆红素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 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亦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正常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为1.7~17.1μmol/L,其中一分钟胆红素低于3.4μmol/L。当总胆红素在34μmol/L时,临床上即可发现黄疸;如血清总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而肉眼看不出黄疸,则称为隐性黄疸,黄疸最常见于肝胆疾病,但其他系统疾病也可出现。 目录简介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的分类各种黄疸发生机理及临床特征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的鉴别诊断婴儿高胆红素血症分流性高胆红素血症综合征展开 简介正常胆红素代谢过程,如下: 一、胆红素来源正常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衰老红细胞所释放的血红蛋白为胆红素的主要来源,占80%~85%,约10%~15%胆红素来自骨髓中未成熟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另1%~5%来自肝的游离血红素及含血红素的蛋白质。血红素经微粒体血红素加氧酶催化变为胆绿素,胆绿素由胆绿素还原酶还原为胆红素。 二、胆红素的运输上述胆红素是游离胆红素,因未经肝细胞摄取,未与葡萄糖醛酸结合,故称为非结合胆红素。游离胆红素于血循环中附着于白蛋白上,形成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运载到肝。 三、胆红素的摄取在肝窦内,胆红素被肝细胞微突所摄取,并将白蛋白与胆红素分离。胆红素进入肝细胞后,由胞浆载体蛋白Y和Z所携带,并转运到光面内质网内的微粒体部分。 四、胆红素的结合游离胆红素在微粒体内经葡萄糖醛酸转移

酶催化,与葡萄糖醛酸基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主要为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约占结合胆红素总量的75%,其余部分与葡萄糖、木糖、双糖和甘氨酸结合。 五、胆红素的排泄结合胆红素形成后从肝细胞排出的机制,至今仍不甚清楚,可能经高尔基器运输到毛细胆管微突、细胆管、胆管而排入肠道,但无疑是主动转运、限速和耗能过程,其间并有胆汁酸盐、钠离子的参与。结合胆红素进入肠腔后,由肠道细菌脱氢的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大部分(每日总量约68~473μmol)随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小部分(10%~20%)经回肠下段或结肠重吸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转变为胆红素,或未经转变再随胆汁排入肠内,这一过程称为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肠道重吸收的尿胆原,有很少部分(每日不超过6.8μmol)进入体循环,经肾排出。 高胆红素血症(黄疸)的分类 一、病因发病学分类 (1)溶血性黄疸;(2)肝细胞性黄疸;(3)胆汁郁积性黄疸;(4)先天性非溶血性黄疸。 二、按胆红素的性质分类 (一)以非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 1. 胆红素生成过多 2. 胆红素摄取障碍3. 胆红素结合障碍 (二)以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可由于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运、排泄障碍或同时有胆红素摄取、结合和排泄障碍引起。 无论哪种分类方法,黄疸的发生归根到底都源于胆红素的某一个或几个代谢环节障碍。

胆红素三项都高是为什么

胆红素三项都高是为什么? 看问题描述,B超、肝功都正常,也没有肝炎黄疸,呢么胆红素水平应该是轻度升高而已,数值上绝对没有超过80,否则肯定会有“黄疸”的表现了。如果再做一个上腹部的动态 增强磁共振也没有发现问题,那就不用太担心了。 既然没有疾病,为什么胆红素会升高?这就要从头聊了。如下图所示,这是人体内胆红素的代谢简图:有这么几个关键环节:1、肝、脾、骨髓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将衰老的和异 常的红细胞吞噬,分解血红蛋白,生成和释放游离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是非结合性的,又称为间接胆红素。2、未结合 胆红素随血流至肝脏,很快就被肝细胞摄取,在肝细胞内的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DPGA)的作用下,与葡萄糖醛酸 结合,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又称为直接胆红素。随后,被分泌入毛细胆管,随胆汁排出。3、结合胆红素经胆道随胆汁 排入肠内,大部分随粪便排出,小部分(约1/10)被肠粘膜吸收经门静脉到达肝窦又重新随胆汁由胆道排出(肝肠循环),另有小部分经体循环,通过肾脏排出。常见的胆红素 升高的原因就是这三个环节中某个环节出了问题,比如第一个环节,红细胞溶解增加,上游来料增多,超过了肝细胞代谢的能力,表现为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升高,但是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第二个环节,代谢出了问题,

表现为三者同步升高。第三个环节,排出梗阻,造成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的所有胆红素均升高。有些严重的疾病会带来胆红素升高,但这往往会伴随着其他检查的异常。如果其他检查都正常,只有胆红素轻微升高,可以考虑是先天因素,不需要治疗。比如第二个环节,有些人先天体内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比较缺乏,或者由于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及胆红素向微粒体运送障碍,故使血中间接胆红素轻度增加。一般无需特殊治疗,且预后良好,不影响寿命,多见于男性。

总胆红素偏高的防治汇萃

总胆红素偏高的防治 总胆红素 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英文缩写TBIL或STB。参考值:3.42~20μmol/L。总胆红素是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二者的总和。总胆红素升高就是人们常说的黄疸。 总胆红素主要用来诊断是否有肝脏疾病或胆道是否发生异常,总胆红素正常值在1.7-20.5μmol/L之间,17.1-34.2μmol/L可视为隐性黄疸;34.2-170μmol/L之间为轻度黄疸;170-340μmol/L为中度黄疸;大于340μmol/L则为重度黄疸。 检查要求 空腹[1]12小时取静脉血。 详细解释 胆红素 胆红素 血清中的[2-4]胆红素大部分来源于衰老红细胞被破坏后产生出来的血红蛋白衍化而成,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直接胆红素,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二者的和就是总胆红素。 临床意义: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肝脏疾病和胆道梗阻,当血清总胆红素有很大增高时,人的皮肤、眼睛巩膜、尿液和血清呈现黄色,故称黄疸。当肝脏发生炎症、坏死、中毒等损害时均可以引起黄疸,胆道疾病及溶血性疾病也可以引起黄疸。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胆道梗阻等。以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常见于溶血性疾病、新生儿黄疸或者输血错误等。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总胆红素增高,见于中毒性或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恶性贫血、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黄疸、内出血、输血后溶血性黄疸、急性黄色肝萎缩。先天性胆红素代谢异常(Crigl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Dubin-Johnson综合征)、果糖不耐受等,以及摄入水杨酸类、红霉素、利福平、孕激素、安乃近等药物。 临床意义 胆红素增高见于: (1)肝脏疾患: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总胆红素测定试剂盒 (2)肝外的疾病:溶血型黄疸、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肝癌、胰头癌等。 总胆红素偏低的原因:

胆红素

胆红素 胆红素百科内容来自于: 血红素在体内分解产生胆色素(bile pigment)。胆色素包括胆红素、胆绿素、胆素原和胆素等多种化合物,其中以胆红素为主。胆红素对身体而言是废弃物,但若是血清中胆红素过高时,却透露出肝脏病变或胆管阻塞等异常讯息,血清胆红素的数值的高低代表着异常的严重程度。 概述 胆红素 胆红素(Bilirubin)是血液中红血球的血红素代谢后的废弃物。当红血球衰老(红血球生命周期120天)时,会经过脾脏加以破坏处理而产生胆红素,胆红素会透够肝脏作用并由胆管被排至十二指肠中,最后大部分随着粪便而排出体外。胆红素对身体而言是废弃物,但若是血清中胆红素过高时,却透露出肝脏病变或胆管阻塞等异常讯息,血清胆红素的数值的高低代表着异常的严重程度。一般而言,直接胆红素(Bilirubin DirECT)在0.5mg/dl以下、总胆红素(Bilirubin Total)在1.3mg/dl 以下属正常范围。 [总胆红素]3.4~17.1mol/L、 [直接胆红素]0~6.8mol/L以下、 [间接胆红素]1.7~10.2umol/L 以下 生成和转运 人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20天,红细胞衰老后在机体的肝、脾、骨髓等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中被吞噬破坏,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分解为珠蛋白和与血红素。珠蛋白可降解为氨基酸,供机体再利用。血红素则在单核吞噬细胞内血红素加氧酶催化下,释放出CO和铁,并生成胆绿素。这一过程在细胞的微粒体内进行,需要O2和NADPH参与。生成的胆绿素在胞液中胆绿素还原酶(辅酶也是NADPH)的催化下迅速被还原为胆红素。胆红素为橙黄色,脂溶性极强,极易透过生物膜。如果血浆中胆红素增多,就会透过血脑屏障,在脑内积蓄形成核黄疸,不仅干扰脑的正常功能,而且有致命的危险。胆红素生成后进入血液,主要与血浆清蛋白结合成胆红素-清蛋白而运输。这种结合既增加了胆红素的水溶性,有利于血液运输,又限制了其透过生物膜,防止对组织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胆红素高是怎么回事危害多大

胆红素高是怎么回事危害多大 胆红素偏高是由于红细胞大量破坏,血液中胆红素升高超过肝脏转化能力,使胆红素在血中滞留,肝脏没有能力将胆红素转为直接胆红素,这时胆红素入血增多,导致胆红素偏高。 胆红素升高原因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与直接胆红素之和就是总胆红素(t-bil)。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障碍,均可使人发生黄疸。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可以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1、直接胆红素偏高,若肝细胞受损,胆红素不能正常转化为胆汁,或是胆汁排泄受阻,都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常见病因有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2、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增高:急性黄疸型

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变,中毒性肝炎等。 3、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4、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5、红细胞破裂因素:肝脏的损伤,可导致乙肝患者肝脏内红细胞的大量死亡而发生破裂,当肝脏代谢功能不足以使得其转化为直接胆红素时,可引发溶血性黄疸症状。 6、肝细胞病变因素:当乙肝患者体内肝细胞发生病变,亦或者胆红素不能够转化为胆汁时,可导致肝脏肿大、肝内胆管受到压迫而造成胆汁排泄受损,引发血液中胆红素含量升高。 7、胆汁排泄受阻因素:譬如乙肝患者患有胆结石,胆结石可阻塞肝脏内胆汁的排泄,使得胆汁不能顺利排除肝脏,进而也可导致血液中胆红素的升高。 胆红素高的危害 体内的胆红素大部分来自衰老红细胞裂解而释放出的血红蛋白,包括间接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通过血液运至肝脏,通过肝细胞的作用,生成直接胆红素。不管在血红素代谢的任何一个器官出现问题,都可以使总胆红素偏高,引起人体产生黄疸现象。总胆红素高的危害:血清中总胆红素过高时,就说明肝脏损伤或者胆管堵塞。 间接胆红素高的危害: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超出肝脏代谢范围,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就会发生溶血性黄疸。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间接胆红素主要是由红细胞破坏而来,未在肝内经过葡萄糖醛酸化的叫做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经过肝脏代谢又可变为直接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间接胆红素是临床肝病检查中一项重要的指标。 当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产生大量的间接胆红素,超过了肝脏代偿能力后,肝细胞不能将其全部转变为直接胆红素,因此血中间接胆红素含量升高。间接胆红素可透过细胞膜,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不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那么,具体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1、肝脏疾患 一些恶性疾病也会导致血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溶血性贫血 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间接胆红素,当血中间接胆红素过多时,超过了肝脏的转化能力,使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从而引起血中间接胆红素偏高,这种情况也被称之为溶血性黄疸,患者通常会有皮肤发黄、巩膜发黄、尿色发黄症状。 3、血型不合输血 当输入血型不合的血液,会导致溶血,使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从而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 4、肝细胞性黄疸 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2]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

红素升高。 5、新生儿黄疸 当新生儿出生以后,48-72小时出现黄疸(并不按照面部、顶部、躯干、四肢的顺序出现黄疸),精神不好,且2周内没有消退,这主要是因此母子血型或者新生儿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引起的,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 肝炎与肝硬化病人的间接胆红素都可以升高,间接胆红素偏高说明肝脏的代偿能力低下或者肝脏出现了问题。 合理饮食原则 要知道间接胆红素偏高怎么办? 1、少吃糕点等高热量食物,肥胖者适当控制食物总热量。 2、少吃高动物内脏、皮蛋等胆固醇食物,另外蛋黄虽然含胆醇较高,但其中含有卵磷脂,对动脉硬化有防治作用,可以适当食用,但每天不宜超过2个。间接胆红素偏高怎么办 3、少吃多餐、禁烟酒、常喝茶。 4、食物不宜太咸,多吃富含钾、碘、铬的食物。 5、多食新鲜水果、豆类、蔬菜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丰富的食物。 6、要以植物油为主,少吃动猪油

正常血清中存在的胆红素按其性质和结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型

正常血清中存在的胆红素按其性质和结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型。凡未经肝细胞结合转化的胆红素,即其侧链上的丙酸基的羧基为自由羧基者,为未结合胆红素;凡经过肝细胞转化,与葡萄糖醛酸或其它物质结合者,均称为结合胆红素。 血清中的未结合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由于其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对重氮试剂的反应(范登堡试验Van den Bergh test)不同,未结合胆红素由于分子内氢键的形成,第10位碳桥被埋在分子的中心,这个部位是线性四吡咯结构的胆红素转变为二吡咯并与重氮试剂结合的关键部分。不破坏分子内氢键则胆红素不能与重氮试剂反应。必须先加入酒精或尿素破坏氢键后才能与重氮试剂反应生成紫红色偶氮化合物,称为范登堡试验的间接反应。所以未结合胆红素又称“间接反应胆红素”或“间应胆红素”。而结合胆红素不存在分子内氢键,能迅速直接与重氮试剂反应形成紫红色偶氮化合物,故又称“直接反应胆红素”或“直应胆红素”。 除上述两种胆红素外,现发现还存在着“第三种胆红素”,称为δ-胆红素。它的实质是与血清白蛋白紧密结合的结合胆红素。正常血清中它的含量占总胆红素的20-30%。它的出现可能与肝脏功能成熟有关。当肝病初期,它与血清中其它两种胆红素一起升高,但肝功能好转时它的下降较其它两种为缓慢,从而使其所占比例升高,有时可高达60%。 正常人血浆中胆红素的总量不超过1mg/dl,其中未结合型约占4/5,其余为结合胆红素。凡能引起胆红素的生成过多,或使肝细胞对胆红素处理能力下降的因素,均可使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称高胆红素血症(hyperbilirubinemia)。胆红素是金黄色色素,当血清中浓度高时,则可扩散入组织,组织被染黄,称为黄疸(jaundice)。特别是巩膜或皮肤,因含有较多弹性蛋白,后者与胆红素有较强亲和力,故易被染黄。粘膜中含有能与胆红素结合的血浆白蛋白,因此也能被染黄。黄疸程度与血清胆红素的浓度密切相关。一般血清中胆红素浓度超过2mg/dl时,肉眼可见组织黄染;当血清胆红素达7~8mg/dl以上时,黄疸即较明显。有时血清胆红素浓度虽超过正常,但仍在2mg/dl以内,肉眼尚观察不到巩膜或皮肤黄染,称为隐性黄疸。应注意黄疸系一种常见体征,并非疾病名称。凡能引起胆红素代谢障碍的各种因素均可形成黄疸。根据其成因大致可分三类:①因红细胞大量破坏,网状内皮系统产生的胆红素过多,超过肝细胞的处理能力,因而引起血中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异常增高者,称为溶血性黄疸或肝前性黄疸;②因肝细胞功能障碍,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及排泄能力下降所引起的高胆红素血症,称为肝细胞性或肝原性黄疸; ③因胆红素排泄的通道受阻,使胆小管或毛细胆管压力增高而破裂,胆汁中胆红素返流入血而引起的黄疸,称梗阻性黄疸或肝后性黄疸。三种类型黄疸的血、尿、粪的改变情况总结如表11-3。 表11-3 黄疸时血、尿、粪的改变

【推荐收藏】 总胆红素偏高的饮食要点(附胆结石治疗)

【推荐收藏】总胆红素偏高的饮食要点(附胆结石治疗) 胆红素高往往表示肝脏受损、肝功能异常,患者除了需要积极治疗外,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合理的饮食调理,避免不良饮食加重患者的病情。那么,胆红素高不能吃什么? 1、忌饮酒酒精是直接经过肝脏代谢、解毒,胆红素高时代表肝脏功能受到损害,肝脏解毒、代谢功能较弱,此时饮酒无疑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2、禁吃辛辣、刺激、油炸类食物辛辣、刺激、油炸类食物可助湿生热,不但不易消化和吸收,会加重胃肠道不适症状,而且还会加重肝脏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3、禁吃高蛋白、高糖、高胆固醇类的食物高蛋白食物会加重肝脏代谢负担,从而加重肝损伤,对病情的恢复不利;糖易发酵,食用后不仅会加重胃肠道症状,而且糖易转化为脂肪,加速肝脏对脂肪的贮存,从而加重肝脏负担,对病情恢复不利;而胆固醇需在肝脏内进行代谢、解毒,胆红素升高后食用高胆固醇食物后会加重肝脏负担,对病情不利。 (附:哪些食物属于高蛋白、高脂肪食物?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可分为豆类、山产类、动物内脏、肉类、家禽类、水产类、蛋类等。 豆类:腐竹,每100克中含蛋白质50.5克;黄豆,每100克中含蛋白质36.3克。

山产类:干口蘑,每100克中含蛋白质35.6克;冬菇,每100克中含蛋白质13.9克。 动物内脏类:猪肝,每100克含蛋白质21.3克;猪血、羊血、牛肝、羊肝、牛蹄筋、猪皮等也含有大量的蛋白质。肉类:瘦牛肉,每100克中含蛋白质20.1克;酱牛肉,每100克中含蛋白质32克,红烧牛肉,每100克中含蛋白质25克。 家禽类:鸡,每100克中含蛋白质21.5克。水产类:青鱼,每100克中含蛋白质19.5克;带鱼,每100克中含蛋白质18.1克;黄花鱼,每100克中含蛋白质17.6克。 蛋类:鸡蛋,每100克中含蛋白质14.7克;鸭蛋,每100克中含蛋白质8.7克。 此外还有乳类等,也富含人体必需的完全蛋白质。 常见高蛋白食物索引 (每100克食物含蛋白质) 食物名称含量(克) 食物名含量(克) 燕麦15.6 莲子16.6 莲麻21.9 榛子15.9 黄豆36.3 西瓜子31.8 绿豆23.8 南瓜子35.1 豇豆22.3 葵花籽23.1 蚕豆28.2 猪肉(瘦) 16.7 豌豆24.6 猪心19.1 刀豆30.7 猪肝21.3 豆腐皮50. 猪肾15.5 干蘑菇38.0 猪皮26.4 花生26.2 猪血18.9 核桃15.4 牛肉(瘦) 20.3 松子16.7 羊肉(瘦) 17.3 羊肝18.5 鲢鱼17.0 羊肾16.5 鱿鱼

胆红素过高怎么办呢

胆红素过高怎么办呢 篇一:胆红素高该怎么办 胆红素高该怎么办 北京海文医院肝病科蒋国红治疗肝病专家为大家详细的介绍!胆红素是胆色素的一种,它是人胆汁中的主要色素,呈橙黄色。它是体内铁卟啉化合物的主要代谢产物,有毒性,可对大脑和神经系统引起不可逆的损害,但也有抗氧化剂功能,可以抑制亚油酸和磷脂的氧化。胆红素是临床上判定黄疸的重要依据,也是肝功能的重要指标。 在肝功能化验里,胆红素正常值范围如下: 直接胆红素又称结合胆红素(英文缩写DBIL),参考值:0-7.0 μmol/L。 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参考值:1.0-20.0 μmol/L。 总胆红素(英文缩写TBIL或STB),参考值:3.4~20.5μmol/L。 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1.总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①生理性原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在出生时出现上半身皮肤黄染的症状,其它没有不适,经过几周会自行消退,一般对新生儿没什么影响。 ②病理性原因:某些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急性黄疸、慢性肝炎、胆囊炎、胆汁淤积等都会引起总胆红素偏高。总胆红素偏高对肝脏是有损害的,长期如此可能会引起肝区疼痛。对于肝内疾病引起的总胆红素偏高更应该积极治疗,以免肝病恶化。

2.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①肝细胞受损后,或胆道有问题时,直接胆红素就不能排入肠道,使直接胆红素偏高。 ②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有部分是先天性体内缺乏某些酶,影响胆红素代谢导致的,当出现直接胆红素偏高,应积极到医院接受综合检查,查出病因。 3.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原因: ①肝脏疾患:一些恶性疾病也会导致血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②溶血性贫血:人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释放出间接胆红素,当血中间接胆红素过多时,超过了肝脏的转化能力,使间接胆红素在血中滞留,从而引起血中间接胆红素偏高。 ③血型不合输血:当输入血型不合的血液,会导致溶血,使体内红细胞大量破坏,从而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 ④肝细胞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 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 ⑤新生儿黄疸:当新生儿出生以后,48-72小时出现黄疸,精神不好,且2周内没有消退,这主要是因此母子血型或者新生儿先天性胆道畸形等引起的,这种情况也会导致血液中的间接胆红素偏高。

胆红素增高的原因及危害

人的红细胞的寿命一般为120天。红细胞死亡后变成间接胆红素(I-Bil),经肝脏转化为直接胆红素(D-Bil),组成胆汁,排入胆道,最后经大便排出。这就是肝脏内胆红素的正常转化。 但是如果出现其他疾病,则会导致肝脏代谢异常,进而间接胆红素无法正常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导致血清中胆红素偏高。此时可能发生溶血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这时就发生了肝细胞性黄疸;一旦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出现结石,将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一般为肝细胞性黄疸,也就是说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均升高,而淤胆型肝炎的患者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那么从病理上讲,导致血液中胆红素偏高的情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增高: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2、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增高: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输血,恶性疾病,新生儿黄疸等。 3、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都增高: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中毒性肝炎等。 4、间接胆红素偏高,体内的红细胞破坏过多,会使肝脏不能完全把间接胆红素转化为直接胆红素,导致体内间接胆红素偏高,引起间接胆红素偏高常见原因有溶血性贫血、输血时血型不合、新生儿黄疸等; 5、直接胆红素偏高,若肝细胞受损,直接胆红素不能正常转化为胆汁,或是胆汁排泄受阻,都会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引起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常见病因有肝内及肝外阻塞性黄疸、胰头癌、毛细胆管型肝炎及其他胆汁瘀滞综合征等; 胆红素是血液中红血球的血红素代谢后的废弃物。若是血清中胆红素过高时,预示肝脏病变或胆管阻塞等异常讯息,血清胆红素的数值的高低代表着异常的严重程度。如果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这样就会使得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进而发生溶血性黄疸。 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肝细胞发生病变、肝细胞肿胀、肝内的胆管受压或排泄胆汁受阻都会使得血中的胆红素升高,进而发生肝细胞性黄疸;肝外的胆道系统发生肿瘤或结石,胆道阻塞,胆汁不能顺利排泄,进而发生阻塞性黄疸。肝炎患者的黄疸主要为肝细胞性黄疸。 1)溶血性黄疸。由于一些溶血性疾病,可以使红细胞破坏过多,导致血中的间接胆红素增多。 2)肝细胞性黄疸。当肝细胞发生病变时,或者因胆红素不能正常地转化成胆汁,或者因肝细胞肿胀,使肝内的胆管受压,排泄胆汁受阻,使血中的胆红素升高。 间接胆红素偏高的危害: 1)红细胞破坏过多。 2)间接胆红素可透过细胞膜,对细胞有毒害作用,不能通过肾脏排出体外。 3)间接胆红素偏高说明肝脏的代偿能力低下或者肝脏出现了问题。 直接胆红素偏高的危害: 1)直接胆红素偏高通常是由肝脏疾病引起,常见有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黄色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如果患者体内红细胞破坏过多,产生的间接胆红素过多,这样就会使得肝脏不能完全把它转化为直接胆红素,便会发生溶血性黄疸。 总胆红素偏高的危害: 1)总胆红素偏高引起肝脏疾病,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肝坏死、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 2)总胆红素偏高引起的肝外疾病,溶血型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胰头症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