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土流失
考点热度★★★☆☆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①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
②地形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
③植被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削减降雨径流能力降低。
④土壤由粉砂质土状沉积物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侵蚀能力低。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①破坏植被——历史上的人类活动,如营造宫殿、过度樵采、毁林开荒等。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开挖地表土、破坏植被,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
④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地矛盾尖锐,经济水平低,环境意识差。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
(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
(2)扩大林、草种植面积。
(3)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实行轮封轮牧,保护草场。
(4)矿区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
4.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
考向水土流失问题的分析方法
1.水土流失的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
2.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应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1)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薪柴。
(2)山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3)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等开发建设不当。
3.从人类活动的技术角度分析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工程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来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学科~网
(2)生物技术措施:主要是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
3)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是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肥、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间存在密切的相关性。根据年降水量与林木覆盖率、草地覆盖率的对应关系,可以确定林草界线。下面两图分别为年降水量与草木覆盖率的关系图及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图。
(1)简述图B所示区域天然植被类型的空间分布特征,并说明成因。
(2)分析甲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简述甲区域防治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
【答案】(1)年降水量小于400 mm的西北部为荒漠草原地区,水分条件不适宜林木的生长,地带性植被为草原,故草地覆盖率较大。年降水量大于530 mm的东南部半湿润地区,适宜木本植被生长,故林木覆盖率较高。年降水量为400—530 mm的地区是林草过渡区。(2)甲区域年降水量为400—530mm,降水量较大且季节变化大,多暴雨;开垦历史悠久(垦殖率大),植被破坏严重;黄土裸露,坡陡,流水侵蚀作用较强,水土流失严重。(3)栽培耐旱植被;小流域垂直空间注重林、灌、草的合理配置;进行退耕还林(草)的生物工程建设等。
【解析】(1)图B所示区域年降水量东南多,西北少。结合图A可推断植被类型从西北部的荒漠草原向东南部的森林递变。
(2)由经纬度可知,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分析其水土流失的原因,应考虑降水、地形、植被等因素。
(3)从甲区域的位置特征看,降水量为400~530 mm,适宜栽培耐旱的草本植物及灌丛;位于河流支流的发源地,沟谷发育,注意立体开发和治理等。
元阳县地处云南省南部、红河南岸的哀牢山脉南段,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称,光、热、水、矿产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严重。下表为元阳县水土流失强度变化情况统计。读表,回答1—3题。
1.2005~2010年元阳县水土流失增长速度最快的侵蚀强度等级是
A.轻度侵蚀 B.中度侵蚀 C.强度侵蚀 D.极强度侵蚀
2.元阳县水土流失极强度侵蚀与剧烈侵蚀多呈点状,其成因最可能是
A.修筑公路 B.居民点建设 C.矿产开采 D.过度放牧
3.在农业生产中,该县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
①调整农业结构②修建梯田③发展“处方”农业④采用滴灌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8年广东省揭阳市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无定河,黄河一级支流,大致以地貌区为界,上游流经风沙区,下游流经黄土丘陵沟壑区,变化小,
4—6题。
4.无定河流经风沙区的河段,与丘陵沟壑区河段相比
A.含沙量大,水量大 B.含沙量大,水量小
C.含沙量小,水量大 D.含沙量小,水量小
5.无定河上游地区的水源补给主要是
A.大气降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湖泊水
6.针对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无定河很多支流修建了一些小型水库,这些水库的突出作用是
A.防洪 B.拦蓄泥沙 C.灌溉 D.发电
—8题。
7.沟头防护工程可以有效防治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渍化 D.生物多样性减少
8.种植树木可以更有效配合防护埂,缓解该处的生态环境问题,图中四点中最适合种树的为
A.A点 B.B点 C.C点 D.D点
﹝2018届天津市河西区高三总复习质量调查(三)﹞一科研团队为解决某地区饮水问题设
加以存储。读图文资料,完成9—10题。
9.图中进水口的独特设计,主要目的是为了
A.过滤水中污染物 B.方便引水管自流 C.减少引水杂质 D.防止泥沙淤积
10.最适合该工程推广的地区是
A.东南丘陵 B.河套平原 C.藏北高原 D.黄土高原
﹝2018届陕西省黄陵中学高三(重点班)下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地表坡面分散的地表径流称为坡面径流,坡面径流侵蚀力的大小与地形、土壤和植被等因素密切相关。地形(坡长、坡度和坡形)控制坡面流水冲刷速度和冲刷量。研究坡面径流侵蚀能为有效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提供重要决策性的依据。图a表示坡面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图b表示侵蚀强度和坡度的关系。据此完成11—13题。
11.地形与坡面侵蚀强度的关系表现为
A.同等降雨强度,坡度越大,坡面侵蚀越强 B.同等降雨强度,坡长越长,坡面侵蚀越强C.凹形坡比凸形坡的坡面侵蚀强度要大 D.坡度大于65°时,侵蚀随坡度增加而递减12.植被、土壤在坡面侵蚀的过程中主要作用表现为
A.植被降低坡面径流速度,减弱坡面冲刷 B.植被增加坡面径流量,增强坡面冲刷
C.浅薄土层能增强下渗,减弱坡面冲刷 D.疏松土质吸水性强,坡面侵蚀较弱
13.根据坡面侵蚀的原理,下列措施在控制土壤侵蚀、保持水土中最有效的是
A.改良土壤结构 B.修建坡面引水工程 C.增加植被覆盖率 D.打坝淤地
(2018届四川省广安、眉山、内江、遂宁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在覆盖层较厚、坡度较大的坡地,
景观。据此完成14—16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