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第4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 是一个过渡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 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任务
1、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 留任务。 2、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 破败不堪的国民经济。
1937年至1949年,国民政府通货 增长了1400多亿倍,物价上涨了85000 多倍。工业萎缩,农业凋敝,物质奇缺, 市场混乱,人民困苦,到处是一片衰落 破败的景象。
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 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
第一阶段:1953年底以前,
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阶段。
资本家红利 ( 20.5% ) 国家税收 (34.5%)
企业公积金 (30%)
职工福利 (15%)
第二阶段:1954至1955年下半年, 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阶段。
第三阶段:1955年冬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要求过急 改变过快
工作过粗(行政命令@ 城管你懂的) 简单划一(忽视非公有制经济)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
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 步确立。
1、社会主义农业改造的方针政策 (1)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土改”后,党对农 民的政策:一方面保护个体经
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农
民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分散落 后的小农经济,限制了生产力
的发展。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
电影《三条驴腿的故事》插曲 《公社的日子万年春》
(3)坚持正确
2、采取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就其推进方式而言,可
以说是一场渐进式的革 命,都有一个由量变到
质变的渐进过程。
3、用和平的方 法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
由于采取了和平的 改造方式,就从根本上避 免了在生产关系大变革时 期往往可能会出现的对生 产力的破坏,很好地保护 了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不足和教训
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
底。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 的矛盾。主要任务:镇压反革命、没收 官僚资本、进行土地革命。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第二阶段:1953年-1956年。在土地问题解决以后,主要矛盾:国 内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国际是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主
要任务:在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 5亿多农民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 目标:把个体手工业的生
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 主义集体所有制 ② 方针:积极引导、稳步 前进 ③ 步骤:由手工业供销小 组,过渡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
社会主义性质的受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
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 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利用自 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 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
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
的阶级政策:依
靠贫农、下中农,
团结其他中农,
由限制到逐步消 灭富农剥削的农 村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实现逐步过渡
土改之后,贫雇农得到 了生产资料,有半数人迅 速变成了中农。毛泽东把 这部分进行划分为上中农 和下中农。贫农和下中农 占农村人口的60%-70%,形 成了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
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 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
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
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 济。
2、在政治方面,
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
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
命阶级联合专政,即 人民民主专政。
3、在文化方面,
新民主主义社会坚
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
1956年底,全国99%的工业企业和 82%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工业
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
举。
1953年,在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的同时,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开始 编制实施。
在社会制度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
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 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
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 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有力 的制度条件。
本章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
中国的初步确立,为当代中 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 造道路
1954年,我国开始对私有制进行 社会主义的改造,对个体农业、个体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逐步的
改造。“三大改造”实质上是两类性 质的改造,即小私有制经济和资本主 义经济。
(一)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据1953年6月统计,全国人口是 60193万人,农村人口50534万,占84%, 改造任务很艰巨。建国后,毛泽东把马 列主义的关于改造小农的理论与中国农 村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对农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的理论。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 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过渡的 时期。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社会。
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经济主要 是三种性质的经济: 即社会主义经济(领 导地位)、个体经济 (绝对优势)和资本 主义经济。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特征
1、在经济方面,新民主主
3、肃清土匪和抗美援朝运动 (1)肃清全国土匪运动
经过1950年至1953年三年的剿匪斗争,人 民解放军歼灭匪特武装240余万人,在全 国范围内基本上平息了匪患。
《大西南剿匪记》剧照
(2)抗美援朝保卫家园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 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 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 “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 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 的任何挑衅。”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 是一个过渡的社会
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 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基本结束 和社会主义革命阶段的开始。
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三)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任务
1、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 留任务。 2、努力医治战争创伤,恢复 破败不堪的国民经济。
1937年至1949年,国民政府通货 增长了1400多亿倍,物价上涨了85000 多倍。工业萎缩,农业凋敝,物质奇缺, 市场混乱,人民困苦,到处是一片衰落 破败的景象。
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 力的总量。”——《共产党宣言》
第一阶段:1953年底以前,
实行初级形式国家资本主义 阶段。
资本家红利 ( 20.5% ) 国家税收 (34.5%)
企业公积金 (30%)
职工福利 (15%)
第二阶段:1954至1955年下半年, 实行单个企业公私合营阶段。
第三阶段:1955年冬至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阶段。
要求过急 改变过快
工作过粗(行政命令@ 城管你懂的) 简单划一(忽视非公有制经济)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初步确立
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
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初 步确立。
1、社会主义农业改造的方针政策 (1)积极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土改”后,党对农 民的政策:一方面保护个体经
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促进农
民互助合作的积极性。分散落 后的小农经济,限制了生产力
的发展。
(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
电影《三条驴腿的故事》插曲 《公社的日子万年春》
(3)坚持正确
2、采取积极引导、 逐步过渡的方式
中国社会主义改造
就其推进方式而言,可
以说是一场渐进式的革 命,都有一个由量变到
质变的渐进过程。
3、用和平的方 法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
由于采取了和平的 改造方式,就从根本上避 免了在生产关系大变革时 期往往可能会出现的对生 产力的破坏,很好地保护 了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改造存在的不足和教训
第一阶段:1949年10月-1952年
底。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与帝国主义、 封建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之间 的矛盾。主要任务:镇压反革命、没收 官僚资本、进行土地革命。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第二阶段:1953年-1956年。在土地问题解决以后,主要矛盾:国 内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国际是中国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主
要任务:在进行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同时,对农业、手工业和
到1956年底,全国入社农户占总农户的96.3%, 5亿多农民通过合作化,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① 目标:把个体手工业的生
产资料私有制逐步改造成社会 主义集体所有制 ② 方针:积极引导、稳步 前进 ③ 步骤:由手工业供销小 组,过渡到半社会主义性质的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再发展到
社会主义性质的受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
到1956年底,全国共组织了10万个合作社,入社社员占全部手 工业从业人员的92%以上,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利用自 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 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
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
的阶级政策:依
靠贫农、下中农,
团结其他中农,
由限制到逐步消 灭富农剥削的农 村阶级政策。
(4)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实现逐步过渡
土改之后,贫雇农得到 了生产资料,有半数人迅 速变成了中农。毛泽东把 这部分进行划分为上中农 和下中农。贫农和下中农 占农村人口的60%-70%,形 成了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
义社会存在五种经济成分,即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半社会主 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
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
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 济。
2、在政治方面,
新民主主义社会实行
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
命阶级联合专政,即 人民民主专政。
3、在文化方面,
新民主主义社会坚
持马克思主义指导
的新民主主义文化。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 矛盾
1956年底,全国99%的工业企业和 82%的商业企业实行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这标志着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
义改造已基本完成。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一)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1、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工业
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
举。
1953年,在社会主义改造全面推开的同时,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开始 编制实施。
在社会制度变化的同时,我国社会的主要
矛盾也发生了变化。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
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 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
的矛盾。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
会变革,也是20世纪中国又一次 划时代的历史巨变。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中国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有力 的制度条件。
本章小结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我国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 社会主义的转变。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
中国的初步确立,为当代中 国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二、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 造道路
1954年,我国开始对私有制进行 社会主义的改造,对个体农业、个体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逐步的
改造。“三大改造”实质上是两类性 质的改造,即小私有制经济和资本主 义经济。
(一)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据1953年6月统计,全国人口是 60193万人,农村人口50534万,占84%, 改造任务很艰巨。建国后,毛泽东把马 列主义的关于改造小农的理论与中国农 村实际相结合,创立了对农业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的理论。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 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过渡的 时期。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 社会。
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经济的特点
新民主主义经济主要 是三种性质的经济: 即社会主义经济(领 导地位)、个体经济 (绝对优势)和资本 主义经济。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性特征
1、在经济方面,新民主主
3、肃清土匪和抗美援朝运动 (1)肃清全国土匪运动
经过1950年至1953年三年的剿匪斗争,人 民解放军歼灭匪特武装240余万人,在全 国范围内基本上平息了匪患。
《大西南剿匪记》剧照
(2)抗美援朝保卫家园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 发。美国即采取武装干涉政策。6 月28日,毛泽东发表讲话,号召 “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 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 的任何挑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