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之郁证PPT
中医内科学课件:郁证

8 【概说】
脏躁、梅核气是郁证中具有特异性的证候 脏躁-----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诱发,临
床表现多种多样,发作时一般以精神恍惚,心 神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主。 梅核气-----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以精神抑郁, 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为特征。
7 【概说】
二、证候特征 气郁--以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
等为主要表现。 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
舌质有瘀点瘀斑,或舌质紫暗; 火郁--兼见性情急躁易怒,胸闷肋痛,嘈杂吞
酸,口干而苦,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 湿郁--兼见身重,脘腹胀满,嗳气,口腻,便
23 【辨证论治】
1.肝气郁结 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 兼症: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 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 舌脉:苔薄腻,脉弦。
24
1.肝气郁结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方药:柴胡疏肝散
柴 胡 、 香 附 、 枳 壳 、 陈 皮 —— 疏 肝 解 郁 , 理气畅中;
朱丹溪还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 创立 了六郁汤、越鞠丸等有效方剂。
《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 既郁之久,变病多端。”
《临证指南医案·郁》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11 【与现代医学的联系】
抑郁症、焦虑症、神经官能症、癔 病、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病等, 当这些疾病出现郁证的临床特征时可参 考本节辩证论治。
第七章 气血津液病证第一节 郁 证来自13 【概说】
一、概念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或易怒易 哭,或伴胁胀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 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郁证 PPT课件

脏躁与癫证鉴别 脏躁 癫证 性别 青中年女性 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差别 年龄 发作 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 病程迁延,心神失常的症状极 特点 呈间歇性发作,在不 少自行缓解。 发作时可如常人
【相关检查】
结合病情需要作相关的检查,无异常发现。如以咽部
症状为主要表现时,需作咽部的检查。有吞之不下, 咯之不出的症状时,可作食道的X线及内镜检查。脏பைடு நூலகம் 的临床表现与西医的癔症关系密切,主要需与精神分 裂症相鉴别,后者具有思维障碍、知觉障碍和性格改
《临证指南医案》 精神治疗对郁证的重要意义。
治则涉及疏肝理气、苦辛通降、平肝熄风、
清心泻火、健脾和胃、活血通络、 化痰涤饮、益气养阴。
【讨论范围】 本病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癔 症及焦虑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抑郁 状态、更年期综合征等相类似。
病因病机
气机郁结
六郁以气郁为先
气郁
气郁日久化火
情 志 失 调
5、心脾两虚证
主症:多思善疑、头晕神疲,心悸胆怯,失眠
健忘,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 脉细。
证治概要:脾虚血亏,心失所养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代表方:归脾汤加减
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 当归、龙眼肉-补血养血 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 木香-健脾理气
心脾两虚证用药加减
心胸郁闷,情致不舒者,加郁金、佛手片
变等的症状,如被控制感、被洞悉感,幻听,原发性
妄想等。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1、辨明受病脏腑与六郁
郁 证
肝失疏泄
气郁、血郁、火郁
食郁、湿郁、痰郁
脾失健运
心失所养
虚证
气郁
2、辨别证候虚实
中医内科郁症ppt课件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1
梅核气
病 因
青中年女性,
情志不畅
加重要素
心情动摇
病症特点
虚火喉痹
青中年男性感冒、
长期烟酒辛辣。
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尚觉
无咽痛及吞咽困难
咽干、灼热、咽痒
脏躁与癫证鉴别
脏
1
躁
癫
病
主症
心情不稳,焦躁不宁,易
激易怒,时作欠伸,不发
如常。
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
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
证治分类〔1〕
• 肝气郁结
• 病症:精神抑郁,心情不宁,
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
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
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 证机概要:肝郁气滞,脾胃失和.
•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证治分类〔2〕
• 气郁化火
• 病症: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
少苔,脉细数。
•
证机概要:阴精亏虚,阴不
涵阳.
•
治法:滋养心肾。
•
方药:天王补心丹
证治分类〔8〕
• 肝阴亏虚
• 病症:心情不宁,急躁易怒,眩晕,耳鸣,
或头痛且胀,面红目赤, 目干畏光,视物
不明,舌干红,脉弦细或数。
• 治法:滋养阴精,补益肝肾。
• 方药:滋水清肝饮
• 预防和调护措施
• 郁病发病,主要因情志内伤致病,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
> 记载了属于郁病的脏躁及
梅核气两种病证,并察看到
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
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护理课件

不足之处
当前郁证护理还存在一些不足,如护 理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护理方案 不够个性化等,需要加强培训和规范 化管理。
挑战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郁证护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如 患者需求多样化、医学伦理问题等, 需要我们不断创新和适应。
展望未来郁证护理的发展方向
研究方向
未来郁证护理的研究方向应该更加注重个体化、精准化,深入研究不同患者的病因、病 理机制和护理需求,制定更加科学的护理方案。
用药护理
遵医嘱用药
确保患者按照医生的指示服用药 物,避免随意增减剂量或停药。
观察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如 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定期陪同患者到医院复查,评估 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03
CATALOGUE
郁证护理措施
心理护理措施
建立信任关系
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倾 听其诉求,了解其心理状态,给
案例三:郁证患者的饮食调理
总结词
合理的饮食调理有助于改善郁证症状,如增加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摄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调理方案。建议增加富含维生素B群、维生素C以及钙、镁等矿物质的食物 摄入,如绿叶蔬菜、水果、全谷类等。同时,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过度加工食品,以免加重病情。此 外,可根据中医食疗理论,适当食用具有疏肝解郁功效的食物,如百合、莲子、山楂等。
适当运动
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 ,如散步、太极拳等,以 增强体质、缓解压力。
培养兴趣爱好
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提高 生活质量。
饮食护理
均衡营养
药食同源
郁证.ppt

郁证.ppt郁证医案一朱丹溪医案二戴思恭医案三颜正华医案1 医者简介:(同前)2 验案一女许嫁后,夫经商二年不归,因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里床睡,朱诊之,肝脉弦出寸口,曰此思想气结也,药难独治,得喜可解。
不然,令其怒。
脾主思,过思则脾气结而不食,怒属肝木,木能克土,怒则气升发,而冲开脾气矣。
令激之,·大怒而哭,至三时许,又令慰解之,与药一服,即索粥食矣。
朱曰,思气虽解,必得喜,则庶不再结,乃诈以其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而愈。
(引自《名医类案·郁》)3 评析本案为朱震亨治疗郁证验案之一。
丹溪治疗郁证,虽创越鞠丸和六郁汤之名方,为后世所宗崇。
然观此案,因情志刺激太久,而成郁证。
脾主思,过思则脾气结,故其病不食,困卧如痴。
脉弦则为肝气郁结之证。
丹溪认为“药难独治”,故采用精神心理疗法与药物疗法相结合,而以精神心理疗法为主进行治疗。
丹溪用喜怒之法,先令其怒,激之使其大怒而哭。
因怒属肝木,木能克土,怒则气升发,而冲开脾气矣。
思气虽解,必得喜,则庶不再结。
故后使其喜,诈以其夫有书,旦夕且归,后三月夫果归,其疾而愈。
在治疗过程中,还配以精神安慰,心理开导,以及解郁之药。
此案可见丹溪继承张子和之遗风,善用心理疗法。
1 医者简介戴思恭(公元1324~1405)明医学家。
字原礼,婺州浦江(今属浙江)人。
少随父受学于朱丹溪,为丹溪得意门生。
洪武(公元1368~1398)年间征为御医,治效卓著,建文(公元1399~1403)年间擢升太医院院使。
永乐初(公元1403年)以年老辞归,晚年著《证治要诀》12卷和《推求师意》两卷。
对丹溪学说颇多继承和发挥。
2 验案姑苏朱子明之妇,病长号数十声,暂止复如前。
人以为厉所凭,莫能疗,戴曰:“此郁病也。
痰闭于上,火郁于下,故长号则气少舒。
经曰‘火郁发之’是也。
”遂用重剂涌之,吐痰如胶者数升,乃愈。
(引自《续名医类案·哭笑》)3 评析本案为戴思恭治疗郁证验案之一。
中医郁证ppt课件

.
56
三、病因病机
(一)病因
1.病后体虚 2.情志不调 3.嗜食辛辣
(二)病机
病位:卫表肌腠,与肺、心肾相关
总因肺气不足,营卫不和,阴虚火旺,邪热 郁蒸
.
57
三、诊查要点
(一)诊断:有病因,有症状,除外其 它疾病 (二)类证鉴别
1.脱汗 2.战汗 3.黄汗
相关检查
.
58
(二)病机
阴虚为本,燥热为标,病位:肺、胃、肾
.
47
三、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家族史 (二)病证鉴别
1.消渴与口渴症 2.消渴与瘿病
(三)相关检查
.
48
四、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病位:上、中、下 2.辨标本: 3.辨本症与并发症
(二)治疗原则
养阴生津,清热润燥
.
49
.
41
3.溢饮: 表寒里饮证
证机:肺脾失调,寒水内留,泛溢肢体 治法:发表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
.
42
4.支饮
1)寒饮伏肺 证机:寒饮伏肺,遇感引动,肺失宣降 治法:宣肺化饮 代表方:小青龙汤 2)脾肾阳虚 证机:支饮日久,脾肾阳虚,饮泛心肺 治法:温脾补肾,以化水饮 代表方:金匮肾气合苓桎甘汤
.
25
3.咳血:肺
1)燥热伤肺 证机:澡热伤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清热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桑杏汤 2)肝火犯胃 证机:木火刑金,肺络受损 治法:清肝泻火,凉血止血 代表方:泻白散合黛蛤散 3)阴虚肺热 证机:虚火灼肺,肺失清肃,肺络受损 治法:滋阴润肺,宁络止血 代表方:百合固金汤
.
18
(二)病证鉴别
1.鼻衄:内科与外伤
中内科学之郁证PPT课件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三、痰气郁结
❖ [证候] 胸中闷塞,胁胀或痛,咽中不适,如 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苔白腻, 脉弦滑。
❖ [治法] 理气化痰解郁。 ❖ [方 药] 半夏厚朴汤加味。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太冲、膻中、丰隆、鱼际、
神门、天鼎穴,用平补平泻法。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四、忧郁伤神
情志过激,心失所养
❖ 所藏 心神不安
情绪不宁。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初起多实证,属情志所伤,气分郁结,以舒 肝理气开郁为主;若挟湿痰、食积、热郁者, 可配以化痰、消食、清热之剂。
❖ 日久可以由气及血,由实转虚,耗伤心气营 血,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养血滋阴, 益气扶正为主。
中脘、三阴交穴,用泻法。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二、气郁化火
❖ [证候] 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口 干而苦,大便秘结,或头痛、目赤、耳鸣, 舌红苔黄,脉弦数。
❖ [治法]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 [方药] 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太冲、合谷、侠溪、太溪、
太阳、足三里穴,用泻法。
❖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 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或咽如有异物感等 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 分为“气郁”、 “ 火郁”、“ 血郁”、 “ 湿郁”、“ 痰郁”、 “食郁”等。
❖ 主要病机:情志不畅、气机郁滞。 ❖ 与心、肝、脾关系密切。
第九节 郁证
❖ 肝气郁结 ❖ 脾失健运 ❖ 心失所养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修改
中内科学之郁证
医者人之司命,如大将提兵,必谋定而后战。
开始啦!请将手机调成静音,如有疑问可以随时打断我!
中医内科学----郁证 ppt课件共39页

37
2021/7/19
中医内科学
谢谢大家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中医内科学
[辨证论治]
6.心肾阴虚 治法:滋养心肾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 地黄、天冬、麦冬、玄参——滋补心阴; 人参、茯苓、五味子、当归——益气养血; 柏子仁、酸枣仁、远志、丹参——养心安神。
34
2021/7/19
中医内科学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心烦失眠,多梦遗精:合交泰丸(黄连、肉桂); 遗精较频:加芡实、莲须、金樱子。
疼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
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实验室检查——各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12
2021/7/19
中医内科学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虚火喉痹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 期烟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 尚觉咽干、咽痒、灼热。
[辨证论治]
3.痰气郁结 主症: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 兼症:精神抑郁,胸部闷塞,胁肋胀满; 舌脉:苔白腻,脉弦滑。
24
2021/7/19
中医内科学
[辨证论治]
3.痰气郁结 治法:行气开郁,化痰散结 方药:半夏厚朴汤
厚朴、紫苏——理气宽胸,开郁畅中; 夏、茯苓、生姜——化痰散结,和胃降逆。
中医内科-郁病ppt课件

完整版课件
33
加减:(1)肝经火热较甚,口苦,大便 秘结者,龙胆草、大黄(芦荟)泻热通 腑。
(2)肝火犯胃,肝胃不和,口苦,嘈杂吞 酸合用左金丸清泻肝火,降逆和胃。
(3)肝火上炎,头痛,耳鸣,加菊花、钩 藤清热平肝;伤阴,舌红少苔,加生地、 麦冬
完整版课件
34
(三)分证论治
3.痰气郁结证 主症:咽中如有物梗塞,咯之不出,吞之不 下 兼(肝郁气滞)症状:精神抑郁,胁肋胀满 舌脉:苔白腻,脉弦滑。 证机概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治法: 疏肝理气,化痰解郁 代表方剂:半夏厚朴汤加减。
多端。”
完整版课件
2
一、概述
1.郁证定义 2.古今郁证的区别 3.历史沿革 4.范围
完整版课件
3
一、概述
1.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 所引起的,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 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 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一类病证。(又有脏躁、梅核气等病 证)。
完整版课件
完整版课件
27
(二)治疗原则
根据《内经》“木郁达之”和《杂病源 流犀浊》“治郁之法,顺气为先”理气
开郁、调畅气机是治疗郁病的基本原则。
实证----理气开郁,并根据兼证分别采 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
虚证----根据损及的脏腑和气血阴精亏 损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 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等。
(一)病因
1.情志失调:
肝失疏泄调达
日久化火 火郁(火)
恼怒
伤肝
克
肝气郁结 (气)
血瘀(血)
脾
食滞不消(食)Biblioteka 忧思 伤脾脾失健运
水湿不化(湿)
郁证.优秀精选PPT

❖“凡五气之郁,则诸病皆有,此因病而郁也。 至若情志之郁,则总由乎心,此因郁而病也。”
❖“初病而气结为滞者,宜顺宜开。久病而损及 中气者,宜修宜补。然以情病者非情不解。”
《临证指南医案·郁》:提出了郁证的治疗
大法与治疗宜忌,进一步认识到精神治疗的重 要意义。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
属于郁证的两种病证,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 至今。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 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诸病源候论·结气候》:指出忧思会导致气
机郁结。
❖“结气病者,忧思所生也。心有所存,神有所 止,气留而不行,故结于内。”
神经衰弱 癔病 焦虑症 更年期综合征 反应性精神病
【病因病机】
1、病因: 腹胀、腹痛、腹泻者→加苍术、厚朴、茯苓、乌药健脾化湿,理气止痛;
②大多数有情志内伤的病史,且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郁金、青皮、苏梗、合欢皮→调气解郁 证机概要:气郁痰凝,阻滞胸咽。
①情志失调 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茹、瓜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
《丹溪心法·六郁》: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
提出了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 应的治疗方剂。
精神不振,心神不宁,心慌,虚烦不寐,悲忧喜哭。
“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烦躁,舌红苔黄者→加竹茹、瓜蒌、黄芩、黄连清化痰热;
❖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
基本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郁则气滞,其滞或在形躯,或在脏腑,必有 不舒之现症。盖气本无形,郁则气聚,聚则似 有形而实无质,如胸膈似阻,心下虚痞,胁胀 背胀,脘闷不食,气瘕攻冲,筋脉不舒。医家 不察,误认有形之滞,放胆用破气攻削,适至 愈治愈剧,转方又属呆补,此不死于病,而死 于药矣。”
郁证PPT课件

郁 证
痰气郁结 心肾阴 虚 气郁化火 心神失养
肝气郁结 心脾两虚
阴精亏虚, 阴不涵阳。
滋养心 肾
天王补心丹合 六味地黄丸
气郁痰凝, 行气开郁 阻滞胸咽。 化痰散结
肝郁化火, 疏肝解郁 横逆犯胃。 清肝泻火
半夏厚朴汤 丹栀逍遥散
营血暗耗, 心神失养。
脾虚血亏, 心失所养。
肝郁气滞, 脾胃失和。
甘润缓 养急心安 神 健脾养心
对照组30例:用多虑平,阿普唑仑,谷维素片治疗 实验组32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逍遥散加减治疗
2、李红宇
对照组42例:单纯采用多虑平治疗 实验组50例:采用自拟醒脾补肝泻胆汤配合多虑平治疗
实验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纯西药 治疗疗效明显要好
Page 13
六、预防调护
1.正确对待各种事物,避免忧思郁怒,防止 情志内伤,是防治郁证的重要措施。
就根据五运太过提出了五郁,并提出了五郁的治则。
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最早提出属于郁证的百合病、脏躁、 梅核气、奔豚气等情志引起的病证。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也有类似郁证的记载,如对结气病、气 病等病证的解释。
明·虞抟在其著作《医学正传》中首提“郁证”病名。
Page 3
郁证散见于古医籍胸胁痛、肝郁、梅核气、脏躁、百合 病、奔豚气等病证中。
2.医务人员深入了解病史,详细进行检查,用诚恳、关怀、 同情、耐心的态度对待病人,取得患者的充分信任。
3.郁证患者,应做好精神治疗的工作,使病人能正确认识 和对待疾病,增强治愈疾病的信心,并解除情志致病的原 因,以促进郁证的完全治愈。
Page 14
谢 谢 观 赏
总结
纵观历代对郁证的认识,郁证学说包括了七情、病邪、 药物等因素而致的郁滞状态,涉及到脏腑功能、气血津液 等诸多因素,其研究内容包括脏气郁、病气郁、客气郁、 情志郁、药郁等[2]
中医内科-郁病演示课件.ppt

最新.课件
18
(三)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共同点:咽喉不适。
2.梅核气与噎膈鉴别 共同点:症状与吞咽有关 3.脏躁与癫病鉴别 共同点:心神失常。 4.与胁痛的鉴别
最新.课件
19
(二)鉴别诊断
1.梅核气与虚火喉痹鉴别 共同点:咽喉不适。
最新.课件
20
病 性别与年 病因 名龄
主症
检查
梅 多发于青 情志内伤 自觉咽中有物梗塞, 咽部无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 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各系统检查和实 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最新.课件
17
三、诊断与鉴别
(二)相关检查 咽部症状进行食道的X线及胃镜检查。 脏躁的临床表现与癔症关系密切,需要 与精神分裂症相鉴别,后者有思维障碍、 知觉障碍和性格改变,如被控制感,幻 听,原发性妄想等。
郁证
中西医结合学院 常风云
最新.课件
1
“鬰” 病名释义:
① “郁”指病机:是气机郁滞的意思。 “郁”有积、滞、蕴结之义。《医经 溯洄集·五郁论》“郁者,滞而不通之 意。”
②“郁”指病因: 因郁而病的意思。是
指由情志抑郁所导致的多种病证的总
称。《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郁为七
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之久,变病
最新.课件
31
加减:(1)应用时为了提高疗效,加郁金、 青皮、佛手。
(2)肝气犯胃,胃失和降,嗳气频作,脘闷 不舒者,加法半夏、生姜;若无效再用旋复 花、代赭石
(3)瘀血固定或刺痛加当归、丹参、郁金、 红花
(4)肝气乘脾,腹痛、腹泻可用痛泻要方。
(5)妇女出现乳房胀痛,橘叶、炒王不留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三、痰气郁结
❖ [证候] 胸中闷塞,胁胀或痛,咽中不适,如 有物梗阻,吐之不出,咽之不下,苔白腻, 脉弦滑。
❖ [治法] 理气化痰解郁。 ❖ [方 药] 半夏厚朴汤加味。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太冲、膻中、丰隆、鱼际、
神门、天鼎穴,用平补平泻法。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四、忧郁伤神
病因病机
第九节 郁证 病因病机
忧思郁怒,肝气郁结
❖ 忧思郁怒 肝失疏泄 久化火 火郁;
气机郁结 日
❖ 气滞 血行不畅
血脉瘀阻 血郁。
第九节 郁证 病因病机
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 忧愁思虑 耗伤脾气;或肝郁劳倦 伤
脾 水谷
食积不消
食郁。
第九节 郁证 病因病机
情志过激,心失所养
❖ 情志不遂
耗伤心血 心失所养,神
失所藏 心神不安
情绪不宁。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辨治要点
❖ 初起多实证,属情志所伤,气分郁结,以舒 肝理气开郁为主;若挟湿痰、食积、热郁者, 可配以化痰、消食、清热之剂。
❖ 日久可以由气及血,由实转虚,耗伤心气营 血,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以养血滋阴, 益气扶正为主。
此PPT下载后可任意修改编辑增删页面
中内科学之郁证
有医术,有医道。术可暂行一时,道则流芳千古。
友情提示
感谢您不吸烟
手机调成静音
欢迎随时提问
第九节 郁证
掌握与了解
❖ 掌握郁证的症状定义;掌握郁证的辨治要点。 ❖ 熟悉郁证发生的主要病机。 ❖ 了解郁证形成的病因病机;了解郁证的辨证
施治。
第九节 郁证
症状定义
❖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 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或咽如有异物感等 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 分为“气郁”、 “ 火郁”、“ 血郁”、 “ 湿郁”、“ 痰郁”、 “食郁”等。
❖ 主要病机:情志不畅、气机郁滞。 ❖ 与心、肝、脾关系密切。
第九节 郁证
❖ 肝气郁结 ❖ 脾失健运 ❖ 心失所养
❖ [证 候]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 忧善哭,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
❖ [治法] 养心安神解郁。 ❖ [方药] 甘麦大枣汤加味。 ❖ [针灸治疗] 可选取膈俞、心俞、内关、肾俞、
三阴交穴,用补法或加灸。
谢谢聆听
中脘、三阴交穴,用泻法。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二、气郁化火
❖ [证候] 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嘈杂吞酸,口 干而苦,大便秘结,或头痛、目赤、耳鸣, 舌红苔黄,脉弦数。
❖ [治法] 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 [方药] 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加减。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太冲、合谷、侠溪、太溪、
太阳、足三里穴,用泻法。
❖ 郁证除药物治疗外,精神治疗也极为重要。
第九节 郁证 辨证论治
一、肝气郁结
❖ [证 候] 精神抑郁,情绪不宁,善太息,胸胁 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腹胀纳呆,大 便不调,舌苔薄腻,脉弦。
❖ [治法] 疏肝理气解郁。 ❖ [方药] 柴胡疏肝散加减。 ❖ [针灸治疗] 可选取太冲、期门、膻中、神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