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鹊界文化——农耕与风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
紫鹊界,位于湖南省新化县,属于雪峰山中部的奉家山体系,最高峰海拔1585.2m。
紫鹊界及周边的奉家山一带,群山环绕,30余座1000多m高的山峰,以紫鹊界梯田为中心,共有梯田5300级,梯田坡度一般在30度左右,陡的达到50度以上,初垦于秦朝。
紫鹊界集中连片的梯田就有1300hm2以上,从海拔500m到1200m之间,共
500余的梯田,竟然没有一口山塘,全靠天然灌溉系统,可称为天下奇观,当地歌谣云:外面大乱,此地无忧;外面大旱,此地有收。
其中核心景区达二点八万亩的紫鹊界梯田形态原始,阡陌纵横,线条流畅,其地势之高、规模之大、形态之美堪称世界之最。
由山岳、梯田、溪流、岩石、道路、板屋等组成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
因山就势和古树环抱的木架板屋的民居,组成了紫鹊界“天人合一”的美妙自然景观。
紫鹊界梯田的自然美,还表现在随着季节气候变化而景色不同,使紫鹊界的梯田更加婀娜多姿。
春天是阳光下的块块水晶,夏天是从天而泻的弯弯碧玉,秋天是纵横交错的片片金黄,冬天是千万根舞动的白色飘带。
这里是人间乐园,是旅游的好去处。
人文
紫鹊界梯田属雪峰山区,相传是古梅山中心区域,苗瑶祖山。
这里,文化底蕴深厚,有2000多年有史可考的文明史,苗、瑶、侗、汉文化杂糅融合,包容共进。
新化山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文化遗存较多,干栏木板屋保存着苗瑶遗风,民间瓦屋屋脊上3-5个白色的牛角型装饰物、家家拥有并且节日里耍弄的傩面表达着对蚩尤的崇拜。
除此之外,这里特产丰富。
梯田上耕种的贡米——紫鹊界紫米、紫鹊界特有的供茶有近2000年的历史,还有令人流连忘返的民间饮食,奉家山人喜食甜、水酒和糍粑,至今种植糯稻的比例仍然很高,每当秋收过后,特别是春节将临时,家家煮糯米酒,打糍粑,因为米质好,煮的酒特甜,糍粑特糯,这个时节,那些住在城里的亲朋戚友便纷纷来这里分享,此种饮食,世代相传,久负盛名,享誉省内外。
地方文化独具特色,民间传说数不胜数,张五郎、梅山十峒、纸钱界、天子山等地名和人物的传说故事妇孺皆知。
历史
紫鹊界梯田起于秦汉,形成、发展于宋明,苗瑶民族是紫鹊界梯田这个人间奇迹的始创者,多民族数十代人的不懈劳作,最终造就了这一撼人心魄的人类文明。
奉家山区紫鹊界的人类活动,最早可追溯到商周。
两汉时期,统治阶级对居住在这里的苗、瑶民族规定“只服徭役、不纳田税”,唐、宋时期,朝廷鼓励开垦荒地,多次颁布有关垦辟农田的诏令,并积极鼓励种植“高田”。
新化建县以后,“给牛贷种使开垦,植桑种稻输缗钱”
的政策,推动了大量汉民的迁入,他们与当地瑶民一起开创了紫鹊界农耕文化的新纪元。
龙普村瑶人冲,是紫鹊界梯田最壮观的景点之一,面积达两千余亩,两道山梁一条冲,横断面形成一个“凹”字,这片梯田的最终形成,便是当时居住在这里的苗瑶同胞和后来迁徙而来的奉姓人家,愚公移山般父死子继地连续开发了三十几代,经历近千年。
随着梯田的开发,许多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公益设施相继建设起来。
单以紫鹊界靠锡溪一面的茶亭为例,就有淡如亭、吉清亭、泽润亭、应息亭等十多座,连海拔1600多米的风车巷绝顶亦建有茶亭,足见当时紫鹊界梯田开发的繁荣兴旺景象。
原籍新化的中国民俗文化资深学者陈子艾教授,走遍天下,年逾古稀重返家乡,在考察了紫鹊界梯田后,深感震撼:“紫鹊界梯田,是我们各民族的祖先用毕生的精力和心血,经过世世代代的劳动才创造出来的,我们应从这个文化创造中感悟到我们的祖先那种顽强拼搏创造世界的精神,十分爱护他们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
农耕
紫鹊界的山歌古朴,富有原始韵味,有劳作之景,有农闲之乐,亦有两情相悦之欢,喻人拟物,借古讽今,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而一些原始的风俗习惯代代相传,这里至今仍保留有最为原始的图腾崇拜和宗教信仰,给这片土地笼罩了神秘的光环。
潺潺溪水、缕缕炊烟,阡陌纵横之间,偶尔有板屋交错,有着和谐统一的美感。
而梯田的耕种是与众不同的,即使在人类农业机械化日新月异的今天,这里依然是残存有刀耕火种的痕迹。
限于梯田面积的大小,即使是牛耕也是用不着的,各户农家,锄头、木耙、弯刀等原始劳作工具一应俱全。
农耕时节,三五人群辛勤劳作梯田之间,几泓清水、层层绿浪、道道金黄,便在这劳作中变换着梯田的颜色,收获着历尽千年的喜悦。
阳春三月,人们开始在梯田劳作,首先将田坎上的草修理得干干净净,然后用田泥加固一道田塍,这田塍很窄,一般不到一尺宽,仅为关水和让人通过,人站上去软绵绵的,胆小和有高血压的人绝对不敢在上行走。
梯田也很窄,大多只有一、两米宽,却很长,呈带状。
所以不大好使用耕牛和犁耙,而是用一种很宽的板锄,一锄一锄将地翻转,然后用一种宽而带齿的长柄木耙,将田泥整平。
收割季节,这里扮禾仍然普遍使用传统作业,不用打谷机,而是使用一种木制的四方禾桶,这种禾桶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在梯田中搬运。
稻谷晒干扬净以后,都储藏于特制的大木桶中或者放于谷仓,这种谷仓,四面都用杉木板装修,底层有良好的通风气孔,红薯则储于山坡上的地窖里,黄玉米、红辣椒等都结成串挂在木屋的横梁和廊柱上,随食随取。
风俗
五谷大神祭拜的由来
五谷大神祭的是神农皇帝。
神农尝百草,发明了稻谷,后人尊为稻神,各地都有不同时节的稻神节,仪式有求雨、祭农具、招稻魂、除田鬼,均在药王庙举行祭祀仪式。
而紫鹊界的稻神节则在每年的八月初十,用猪头四足、雄鸡酒礼、炮蜡香纸等十多种礼品,请五位道士在新扎的高台上以最隆重的仪式祭拜五谷大神,祈求风调雨,人寿年丰,是紫鹊界几千年来流传至今最为重要的祈福仪式,是先民们在长期的农耕生产中创造出来的稻作文化深刻体现。
舞草龙的历史
舞草龙也是为了纪念稻神,同样有着几千年的历史,草龙是用稻草拧股成鞭子扎成,再在上面缠绕万岁藤。
自古以来,紫鹊界人们极为重视舞草龙活动,每年春节都要组织龙队到各村各户舞龙敬稻神、闹元宵。
在每年稻谷青苗时,村民自发组织敲锣打鼓,在稻田间舞草龙,以达到预防虫灾的目的。
在一些重大的节日和庆典上,也要舞草龙以示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