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中人体的各种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气”的种类与运行机理气,是人体生命的能量,有气则存,无气则亡。

《图解黄帝内经》中的大气,又分为“天气”和“地气”。天地之气是人体所必须依赖的气,是形成人体所需后天之气的来源。

天气,是指由人体肺吸收的空气中的氧气,由人体皮肤接受的阳光(紫外线、红外线等),和人体接受的热能,以及日月星辰对人体的有益作用等。

地气,是指人体从食物中吸收的营养成本及水分,以及一切有益于人体的微量元素和地磁等,谓之“水谷之气”。

元气,又叫“原气”,包括元阴之气和元阳之气。元气根源于肾,由肾中精气所化生,以禀受于父母先天之精为基础,赖后天水谷精气之营养培育而滋生。故言,元气之盛衰,与先天禀赋及后天营养有关,尤其与肾、脾胃的功能有关。因为“元气”发源于肾(包括命门),藏于脐下“丹田”,借“三焦”的通路敷布全身,推动脏腑等一切组织器官的活动,可谓人体生化动力的源泉。人体吸收水谷之精气与自然清气结合而成的阴气(精、血、津液),与阳气(宗气、营气、卫气、脏腑之气、经脉之气)共同作用于人体,“气聚则生,气壮则康、气衰则弱,气散则亡””。阴气主物质,阳气主功能,阴阳二气可相互转化。

真气,又叫正气,《灵枢.刺节真邪篇》“真气者,所授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这说明“真气”是由先天之

气(天气、地气、元气)和后天之气化合而成。人体各种机能活动以及抗病能力都和真气直接相关,故真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

宗气,是饮食水谷所化生的营卫之气和吸入的大气相合而积于胸中的气。胸中仅是宗气积聚之处,又是一身之气的运动输布的出发点。它有两大功能,上出于喉咙而行呼吸,它关系到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其二是贯注心脉而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以及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多与宗气有关。

营气,又叫“荣气”,是指运行于血管中的精气。营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中焦,其性柔顺,有花生血液,营养周身的作用,故称“营气”。“营气”的运行从中焦上注手太阴肺经,然后通过全身的经脉不停地运转,营养人体上下、内外各个部分。正常情况下“营气”每昼夜沿十四经循行五十周,所以从生理角度而言,营气就是指血液的作用。

卫气,是人体阳气的一部分,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行于脉外,其性刚悍,不受静脉的约束,气行迅速而滑利。它的运行,内而脏腑,外则肌表腠理(腠còu肌肉的纹理),不受无所不到。它既能温养脏腑,又有温润肌肤,滋养腠理,启闭汗孔等重要功能。因为这种气以具有保卫肌表,抗御外邪的作用为特点,所以叫“卫气”。

浊气,指人食水谷精华的浓浊部分。指人体呼出之浊气和排除之失气等。

中气,通常是指中焦脾胃之气和脾胃等脏腑对饮食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等生理功能而言,但有时单只脾气。脾气主升,在临床上遇到脱肛、子宫脱落等病症,往往是由于脾虚下陷所致,常用补中益气法治疗,所谓“补中益气”就是指补脾和升降下陷的脾气。

精气,指人体精华之气。各种气的精华部分都可称为精气,但“精气”主要是指有生育能力的气。

神气,是由先天之气和各脏腑之气的精华所组成的、表达精神状态的气。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载:“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等,都属于神气之类。

除上述外,还有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经气)等不同名称的气,它们都是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共同分布、作用于脏腑、经络处,分别代表了各自不同的生理活动。

气散布于全身,流行于各处,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气的运动,称作“气机”。其运动形式虽多种多样,但可归纳为升、降、出、入四种基本运动形式。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一旦气的升降出入停止,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气的功能

气是一种的变化着的物质,气的这种运动变化过程就称为

“气化”。由于气化作用,而产生如下四方面的生理效能:1、推动作用

血是人的体液,由真气变化而成,循行于血脉而至全身,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与气是两种物质,血有形而气无形,血只有在气的推动作用下才能起作用。如“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

气的另一个推动作用,是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均依赖肾气的推动。气的活动能力很强,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一系列生理活动,都是气推动和激发的结果,由此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所以人体整个新陈代谢过程,就是气的运动变化过程。若气的激发、推动作用减弱,可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或出现小儿发育不良,或成人早衰现象。

2、温养作用

《难经.二十二难》载:“气主煦之,血主濡之”。气属阳、主动、主温煦;血属阴、主静、主濡润,气和血在属性及生理功能上存在的这种差异,说明气是人体热量的来源,所以人体体温的维持,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能量,都是气的温煦作用。

气的另一个温运作用是温煦精、血、津液,能使精、血、津液正常循行和输布,即所谓“得温而行,得寒而凝”。若阳气不足,产热过少,则可见体温低下,脏腑生理活动减弱,精、血、

津液运行迟缓或代谢障碍等虚寒性病变。

3、防御作用

气有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素问.评热病论》载:“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当机体气的防御作用减弱时,外邪就得以入侵而发病,所以气虚患者易患感冒等。

气的另一个防御作用,是人体自我修复功能。疾病之后,邪气已微,正气来复,重新恢复机体阴阳平衡,则病愈而康复。气的防御功能正常,邪气不易侵入;或虽有邪气侵入,也不易发病;或即使发病,也易于治愈。反之,气的防御功能减弱,机体抗病能力下降,外邪易于侵入机体而患病或患病后难以治愈。由此可见,气的防御作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4、固摄作用

《素问·生气通天论》载:“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气为阳,精、血、津液为阴,阳气具有对阴气的固密和调控作用。气有固摄人体津液(包括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精液)的分泌与排泄量,防止津液流失和妄加排泄。

气的固摄作用还体现在能保持内脏恒定的位置。若气的固摄作用减弱,可导致体内的液态样物质大量丢失或内脏下垂。如气不摄血,则可导致各种出血;气不摄津,则可导致自汗、多尿、小便失禁、流涎、泛吐清水、泄泻滑脱等;气不固精,则可导致遗精、滑精、早泄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