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技术
在稻田里养殖甲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
它是利用稻田的自然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水生动物资源及其它能源物质更加充分地被甲鱼所利用,并通过甲鱼的觅食活动,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肥,改善稻田生态环境,达到一田(水)两用,资源共享和稻、鱼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之目的。
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积极引导渔(农)民在稻田里养殖甲鱼,取得了稻、鱼双丰收的喜人成绩,受到了当地渔(农)民的欢迎。
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稻田选择
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田埂厚实、地势平坦、保水性好、避风向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电力配套的田块,面积以10×667㎡左右为宜,土质以粘性土壤为佳、泥层深度为15-20㎝。
二、防逃设施
甲鱼有用四肢掘穴和攀登的习性,具有较强的逃逸能力。
因此,防逃设施建设是稻田养殖甲鱼的重要技术环节。
在田埂四周内侧,用钙塑板建防逃墙,进排水口用50目双层钢丝网封牢,以防甲鱼逃逸。
钙塑板高80㎝,埋入土下20㎝(压紧夯实),土上部分为60㎝,在钙塑板外侧每隔1.0-1.5m用一根木棍或竹篙做固定桩,将钙塑板打上孔眼,用细铁丝固定在桩上,稍向池内倾斜,四角做成圆弧形。
这种防逃墙防逃性能好,能抗住较大的风灾袭击,且投资少,建造方法简单,是当前渔(农)民较为常用的一种防逃设施。
二、田间工程建设
沿田埂四周内侧,距埂50-80㎝处开挖环形沟, 沟宽为1.5-2.0m、深为80㎝左右。
3亩以上的稻田要加挖“十”字或“井”字形田间沟,沟宽50㎝、深30㎝ , 沟沟相通,田沟面积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
在开挖环形沟时,应在西侧或东侧田埂内建一南北向沙滩“运动场”,供甲鱼上岸活动和晒背,另外,需在水陆交界的沟坡上搭建长方形食台,食台长度为2m、宽度为60㎝,露出水面部分为40㎝,倾斜的一侧延伸至水面以下20㎝,一般每667㎡搭建3-4个。
三、放养前准备
1.清整消毒。
对环形沟、田间沟及田面进行清整,使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75-100㎏∕667㎡,方法是加水化浆全池泼洒,不留死角,以杀灭病原菌。
2.投施肥料。
翻耕、暴晒、打碎泥土后,向稻田投施腐熟发酵好的猪、牛粪500-800㎏∕667㎡,方法是均匀抛撒,用作水稻生长的基肥;4月初,向环形沟内注水30-40㎝,适量投施鸡粪,以调肥水质,培育浮游生物,为甲鱼提供天然生物饵料。
3.投放螺虾。
螺蛳采用两次投放法,第1次于清明前后投放,投放量为200-300㎏/667㎡,让其自然繁殖生长;第2次于8月份投放,投放量为100㎏/667㎡左右。
螺蛳不仅是甲鱼喜食的活性饵料,而且还能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于5-6月份投放抱卵青虾,投放量为3㎏/667㎡,让其自然繁殖,为甲鱼提供鲜活的动物饵料。
四、水稻栽插
选择耐肥力强、抗病力强、茎秆坚韧、不易倒伏、优质高产,且稻谷的成熟期与甲鱼的捕获期相一致的稻种。
于6月上旬栽插稻苗。
稻苗先在秧畦中育成大苗后再移栽到大田中。
稻苗栽插前2-3天使用1次高效低毒农药,以防水稻病虫害传播。
稻苗通常采用浅水、宽行、密株的栽插方法,并适当增加田埂内侧环沟两旁的栽插密度,以发挥边际优势。
五、甲鱼种放养
放养的甲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个体肥壮、体色光亮、外形完整、裙边宽厚、活动力强、无病无伤。
在稻田里养殖的甲鱼生长时间较短,放养的规格宜大,一般为150-250g/只。
由于稻田养殖水位较浅,故放养密度应选择稀放,一般为300-400只/667㎡。
放养时间在稻苗成活后,选择晴暧天的上午放养。
幼甲放养前需用2%-3%的食盐水浸洗消毒5min左右或用1mg∕l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消毒5-10min。
六、日常管理
1.投饲管理。
甲鱼饲料投喂是甲鱼养殖过程中的重要技术环节,整个投喂管理过程是决定甲鱼养殖是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饲料投喂应遵循“四定”原则,即:定时、定量、定质、定位。
养殖全过程人工投喂的饲料为营养全面的甲鱼专用配合料,将配合料揉搅成团状后投喂在专用食台上,让甲鱼上“桌”就餐,以减少饲料浪费。
每日投喂2次,上午9:00、下午4:00各投喂1次,日投饲量为甲鱼总体重的2%-3%,具体的投饲量应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和甲鱼的摄食情况灵活掌控,一般以投喂后1.0-1.5h吃完为宜。
2.田间管理。
稻田的田间管理应与甲鱼养殖过程中的日常管理相结合,稻田
中的杂草应以人工清除为主,尽量不用除草剂;水稻病害防治用药应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用药时采取喷雾式,将配制好的药水喷洒在水稻茎叶上,避免药物直接落入水中,用药后应及时加注新鲜水,改善水质条件, 确保甲鱼的安全生长。
3.水质管理。
在稻田内养殖甲鱼水位调控十分重要,对水位的调换管理,既要满足甲鱼生长的需求,又要服从水稻生长的需要。
在水稻生长过程中,为使空气进入土壤,需要阳光照射田面,增加根系活力,同时为杀菌增温,需进行烤田,应将水位降至田面露出水面即可,烤田结束随即加水恢复至原水位。
平时应根据季节变化和水稻不同生长期调整水位。
5-6月份为提高水温,环沟内水深保持50㎝即可,然后逐步抬高水位;7月份水稻反青至拨节前,田面保持5-6㎝的水深,让甲鱼进入稻田觅食;8月份水稻拨节后,可将水位调至最大,待水稻收割前将水位降低至田面露出,为水稻收割作准备。
每月泼洒生石灰,改善水体环境,促进甲鱼的健康生长。
使用生石灰不仅能杀毒灭菌,调节ph值,而且还能增加水体中钙离子的含量,以满足甲鱼生长对钙质的需求。
4.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方针,预防的重点应放在切断病原传播途经,改良养殖环境,提高甲鱼自身免疫力方面。
充分利用稻田的自然环境优势,坚持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提高甲鱼品质,降低发病率。
甲鱼一旦发病,应减少投喂,及时换水,改良水质。
在治疗过程中,应对症下药,选用高效低毒的无污染、无公害及易降解的药物制剂,确保用药安全。
5.加强巡塘。
坚持每天巡塘2次,早、晚各1次。
主要任务有:一是检查防逃设施是否损坏,若发现有漏洞应及时修补,以防甲鱼外逃;二是观察水质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调节和改良措施;三是观察甲鱼的活动、吃食和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四是搞好清洁卫生,及时清除残饵,保持水质清新;五是根据水位变化,相应调整食台的高度。
七、甲鱼捕捞
放养的甲鱼在稻田内养殖一段时间后,规格达到500g∕只以上时,即可捕捞上市销售,起捕的方法可采用笼捕。
当市场行情较好时,可抽干沟水,大批捕捉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