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关公崇拜中的民族传统价值观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关公崇拜中的民族传统价值观
【摘要】关公崇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是民间英雄崇拜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XX信仰的X畴,是对被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关圣、关帝、武圣等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云长的崇奉和膜拜。

本文首先对价值观的概念进行定位,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出发,揭示出民族传统价值观与关公崇拜的关系。

其次对什么是关公崇拜进行总体界定,进而分析出关公崇拜产生的四个主要原因;再次从多个侧面进而揭示出“忠贞赤诚、正义奉公、宽厚仁慈、崇尚智慧、诚实守信、崇尚礼义和勇武神威”就是中华民族在对关公进行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传统价值观,也从其中反映了关公崇拜所产生的正面作用和负面的影响。

最后指出正确区别对待关公崇拜现象,继续弘扬和传承关公崇拜文化,积极构建精神文明家园,是每一个中华民族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关公崇拜;民族传统;价值观
关公,本名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汉政权中的一名主要军事将领,是“三足鼎立”的关键性人物。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他出生于古代华夏荆楚大地,他诞生于平凡而普通的农耕民族家庭,出走于群雄逐鹿,世事纷争混乱的年代,因而其生命的存在是真实的。

同时,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在浩瀚而漫长的中国古代史上与其他众多平凡的历史人物一样,仅仅是推进历史向前发展的一分子,在历史上也没有什么重要的建树和特殊作为。

因此,他是在特殊历史时期诞生的平凡而真实的历史人物。

在三国历史时期,他与X备有着异性兄弟兼朋友加君臣的关系,其关系的特殊性决定了他在历史中扮演的角色和身份的多重性。

同时,关公诞生于儒家思想和教义占统治地位的时期,他的为人处世思想和原则深受儒家思想文化《春秋》的熏陶和感染,他的行为充分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本质特征。

因此,他的为人处世的思想、原则和行为,决定了他性格特征的多元化。

作为三国时期一个重要的军事将领,他在那段战火连天,战马啸啸,血流成河和英雄惜英雄,英雄爱英雄的历史长河中和逝去而不复返的岁月里,曾经疲劳过,曾经流血流汗,也在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战争中体现出了其生命的不平凡性和性格的复杂性,但是就因为其生命的不平凡性、性格的复杂性和特殊的历史性,也就决定了他性格上的缺陷性,也注定了他的一生,必定是以悲剧收场的一生,体现出了生命价值的悲剧性。

虽然他是一个悲剧性的历史角色,但是他为人处世的思想、原则和行为曾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产生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对中国长期而漫长的封建社会产生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就是在跨越新世纪的今天也依然
对中华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社会团体产生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正因为如此,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深受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和关公为人处世思想、原则和行为或者说人格精神和人品道德的熏陶和感染,导致无论时空如何变化,朝代如何更替,关公依然被人们不断推上神坛,并封侯、封王、封帝,并被中华各民族、各阶层和各社会团体、三教九流和古今中外民众一体尊崇,始终不曾冷落过。

这是任何神灵的地位也无法与之比拟的。

如此广泛而长久的崇拜,不但超越了XX,超越了民族,甚至还超越了时空和国界,这就是关公崇拜或者说关公崇拜现象。

那么关公其人真有这么伟大的形象和如此完美的人性吗?能受到中华各民族、各阶层和社会团体以及古今中外众多民众的极力推崇。

在这个现象的背后,是什么原因和动力在推动和引导着人们对他不断的加以推崇,并规X和影响着中华民族主体和个体价值的取向。

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在起作用。

那么,民族传统价值观与关公崇拜有什么关系?关公崇拜的本质及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中华民族在对关公进行崇拜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传统价值观或价值取向?中华民族在对关公进行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民族传统价值观,在历史与现实中产生了什么样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如何正确区别和对待关公崇拜现象,弘扬和传承关公崇拜文化,积极构建精神文明家园?就显得十分重要而且必要。

这几个方面就是本文立意探讨的问题。

一、民族传统价值观与关公崇拜的关系
历史上任何一种价值观的存在都有其两面性,即正面性(或积极性)和负面性(或消极性),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评价和调整着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获取与得失。

任何一种价值观的存在和延续都会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精神的、物质的现象以及个人、阶级、民族和社会产生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引导作用。

那么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就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X和态度的系统观点。

它起着行为取向、评价标准、评价原则和评价尺度的作用。

价值观受到主体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它是具体的、历史的。

①价值观按历史发展进程分为传统的价值观和现代的价值观;有一般的价值观和核心的价值观的说法。

具体表现为经济的价值观、政治的价值观、道德的价值观、XX的价值观、民族的价值观、职业的价值观、生活的价值观、人生的价值观等等。

中华民族在对关公的崇拜中就体现出了民族传统的核心的伦理性的价值观。

而中华民族对关公进程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XX传统价值观切深深直根于“孔孟之道”和西汉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所提出来的“三纲五常”这一道德规X之中,深深直根于中华民族传统美
德之中。

在中国的历史上,人们进行XX信仰的方式具有多样性,其中有对人的崇拜,有对神的崇拜,还有对自然物的崇拜,总结起来有一个共性的特点,这就是都具有人性理想上和心理上的需求与依赖,都具有相同或不相同的价值取向。

当然,任何一种崇拜现象的出现都具有历史的、现实的,官方的、民间的,民族的、个体的,物质的、精神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关公崇拜现象也不例外。

关公诞生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和特定的文化土壤之中,有着历史的根基,以及历朝历代统治阶级和后人的不断推崇以及附加在他身上哪一道道金光闪闪的,耀眼的“光环”作“生命线”,使其关公具备了一个完美的、高大的、伟岸的历史人物形象,没有了半点瑕疵。

其实不然,他只是民众理想上和心理上的完美人性的寄托和向往,他并没有那么完美,他是人,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是一个食人间烟火的历史人物,而并不是神,在他平生的事迹之中也暴露出了其个性上刚愎自用、傲慢无礼、义气用事和军事上锋忙必露的缺点。

当然,历史中真实的关公也有优点,也有其优秀的一面,那就是他的忠义精神。

正因为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在一个具有真实生命的关公原形中,一个历史中的关公,文学艺术中的关公,生活中的英雄就这样孕育而生,一个代表着中华民族全方位、多层次价值取向的人物形象和具有着以忠、义、仁、智、信、礼、勇为核心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完美人性的关公形象就呈现在中华民族世人的面前。

久而久之,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信仰或精神支柱,从而铸就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性格,同时也自然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或民族传统价值观。

而关公的人格精神正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或民族传统价值观的艺术化,审美化的存在形态。

他的人格精神从某种程度上讲,既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又体现了民众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

因此,可以说关公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广泛推崇和景仰,演变为传统的伦理道德型的特殊历史人物,是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演变,传统文化的“包装”和精心打造以及后人在对他的崇拜中所体现出来的人生信念、价值倾向和对他为人处世所持的评价态度和附加的“优点”是分不开的。

二、关公崇拜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关公崇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侧面,是民间英雄崇拜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XX信仰的X畴。

具体是指中华民族各阶级、阶层、官方和民众对被尊称为关公、关老爷、关圣、关帝、武圣等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关云长的崇奉和膜拜。

关公崇拜是中国封建社会特定时期民族传统文化的产物。

其崇拜现象的产生有着多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关公自身的人格魅力,即关公的
出身与自身在历史中的经历所体现出来的忠、义主导人格精神,是形成关公崇拜的内在因素。

二是封建文化的影响与原始素材的自然流传,封建统治者的极力尊崇与民间民众的推动,民间的理想化处理与纯文学《三国演义》的完美化创造,使其关公的形象和关公崇拜现象达到了尽善尽美和登峰造极的地步。

三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极力推动,也为关公崇拜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四是当代社会影视剧作的正面反映,古往今来戏剧的演绎和文学艺术的渲染,当今民众和行业心理需求与理想观念的寄托,海外华人社会维系圈内社会联系和公共生活的特殊纽带以及亲情认证下重新塑造和组合的关公,为关公崇拜现象的产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此,中华民族对关公的崇奉和膜拜由来已久,有其内在的原因和外在的推崇,其崇拜现象呈现出时间跨度大、人数众多、X围广泛、形式多样等特点。

客观地说,关公崇拜是关公在当代社会人格精神和道德品质的延续和传承,关公形象的丰满性、高大性和完美性不乏时代的烙印和批上了封建主义色彩的外衣。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不断围绕着贴在关公身上的忠、义、仁、勇等道德做文章,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演变过程中,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庶民百姓,从文人学士、草莽义士,到说书艺人、戏子优伶,乃至远避尘世的僧尼道姑以及当今的人们,几乎都陆陆续续汇入了美化、圣化和神话关公的潮流之中。

其实正史中的关公并非人们所崇拜的那个高大完美,乃是随着历史的发展,根据人们心理和社会需要不断改造而成的一个来自于现实而又大大超越于现实的一个精神偶像。

这就是关公征服更多社会阶级的人和众多中华民族个体,从而引起共鸣、钦佩、崇拜和景仰关公的直接原因。

因此,关公的人格精神和人格品质还需得作深刻研究和深刻领会,还需要作进一步的甄别、领悟和关注。

三、中华民族崇拜关公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传统价值观
由于关公崇拜现象的产生有着厚重的民族历史文化底蕴、有着深厚而且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有着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支撑。

因此,极容易引起中华民族在对关公进行崇拜和敬重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理智上的共识,道德意愿上的追求与向往,做人准则和价值观念上的取向。

随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历史的演变和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已凝结形成中华民族本身独有的传统的价值观念体系,而传统价值观念体系包罗万象,其核心主要集中在“忠、义、仁、智、信、礼、勇”等七种民族传统美德或民族精神上。

历史上关公的形象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们推崇为民族传统美德或民族精神的“形象代言人”,关公的英雄事迹经中华民族后人不断传诵,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社会各阶层和帮派组织的不断推崇,他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美德的化身;也就有机融合和凝结着
“忠、义、仁、智、信、礼、勇”的民族精神;也就成为了传统文化背景下孕育出来的民族英雄形象;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崇尚理想和为人处世的道德形象。

因此,关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忠诚、重义、仁爱、崇智、诚信、尚礼和勇武”的人品美德和民族精神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追求和崇尚的民族传统价值观。

那么,中华民族在对关公进行崇拜中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传统价值观?表现出了什么样的正面作用和负面影响?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在关公崇拜中的体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忠——忠贞赤诚。

忠,即为尽心竭力,忠诚之意。

有“忠肝义胆、忠心耿耿、忠贞不渝和忠于职守”的说法。

②在中国古代,“忠”的概念主要是指对君主的绝对服从。

对关公来说,就是尽守自己的职责,对汉末皇帝汉献帝、蜀汉皇帝X备的绝对服从,对X汉皇权的忠贞赤诚。

忠君,是封建社会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原则,也是封建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念和思想准则。

封建社会是封建帝王的“家天下”,皇帝就是国家的代表。

在这种社会基础上产生的忠君观念,在本质上是把君主作为国家的代表,“忠君”的背后,是一种深层的国家意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

忠君,是封建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经过统治阶级的大力宣扬,已深深地根植于人们心中。

造反、弑君等任何有损皇权的行为都被看作是十恶不赦的罪过。

只有绝对效忠皇帝,才是封建社会的道德楷模。

关公与X备、X飞“桃园三结义”,誓愿“上报国家,下安黎庶”,这是关公忠的内容,也是其终生的行动纲领。

为实现这一目标,关公一生忠心耿耿跟随X备,无论顺境逆境,从未动摇过对X备和汉王朝的忠诚。

正是如此,关公便顺应了中华民族心目中所期盼和追求的这样一个忠君的典X。

关羽与X备,除了君臣关系之外,还有兄弟与朋友的关系。

因此,人们往往认为,关公的忠,除了忠君之外,还有忠友的含义。

此议不无道理。

但即便如此,忠友对于忠君来说,也只是从属的意义,因忠君是高于一切的,而且这个“兄友”——X备,本身就是“大汉皇叔”,而非一般的兄弟朋友。

所以,忠友的本质还是忠君。

而且,忠,一般是就君臣上下等级关系来说的。

义,才是处理横向人际关系的X畴,朋友之间的关系一般用义来概括。

正因为如此,宣扬忠君思想是封建统治者用来束缚人民,维护其统治的重要手段,其实质就是要人民群众俯首贴耳地被统治,各级大臣官吏忠心耿耿为皇帝效力,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权威、皇帝的九五至尊。

这就是历代帝王屡屡加封,把关公推崇为忠君典X的目的。

所以,关公是在统治阶级的统治下塑造出来的“忠诚”形象,他的“忠”是一种愚忠,是一种封建性、落后性、愚昧性甚至残酷性的哥儿们义气的“忠”。

不然,他怎么会败走麦城,结束其悲剧性的英雄
人生,尽管如此,关公虽然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但他忠诚于自己的君主,他忠诚于自己国家大一统的思想,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统一、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后人的为人处世准则影响极大,因而受到中华民族和海内外人士全方位的首肯,赞赏和崇拜,这也就成为了中华民族崇拜他的价值取向,也是中华民族忠贞赤诚的民族传统价值观的正面表现。

然而,现实生活中正因为受着关公哥们儿义气的“忠”和关公“愚忠”处世原则的影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只讲哥们义气的“忠”的黑社会帮派组织和打家劫舍的不法群体,他们崇拜关公的忠君思想,并以“忠、义”为行动的判断标准和原则,拉帮结伙,置国家的法律和个人的道德行为而不顾,干起了违反国家法律和违背道德良知的事,最后不得不落入法网,这样做并且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法制与德制国家的建构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同时,正因为关公身上“愚忠”毒瘤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导致了现在国家机关行政部门很大一部分领导只顾着对上级唯命是从、唯命是听、忠心耿耿,最终达到捞取好处和升官发财,大量挥霍国家和人民的钱财,也不考虑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实际利益和听取人民群众的呼声,致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受到损害,人民群众群起而攻之。

那么,当今社会中华民族的忠贞赤诚价值取向是什么呢?那就是要以关公忠于国家的前提出发,忠于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人民,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忠于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职业,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忠于自己的家庭,让每个家庭成为和谐社会建构的细胞;忠于亲朋和忠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实际,做到为人处世实事求是;忠于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利,鞠躬尽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义——正义奉公。

关于“义”的起源,孟子认为出自人固有的“有所不为”的“羞恶之心”③,荀子认为源于人作为社会存在的“群”与“分”的需要④。

两种说法虽然不同,但都说明人类社会不能没有“义”,人不能不讲“义”。

完全不讲“义”的社会是难以想象的,也是无法维系的。

尽管不同社会、不同时代“义”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但不同社会、不同时代的“义”也有其共性和延续性。

中华民族崇拜关公的“义”,有两层含义。

第一方面的含义就是崇拜关公的正义、义气、侠义,这种含义比较接近义的本来意义,是义的一般意义。

关公与X备、X飞结盟之纽带就是一个“义”字。

义伴随了X、关、X的一生,以结义始,以义死结。

这个“义”就是“同心协力,救国扶危”的誓言所表达的堂堂正义。

桃园结义,三人共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皇天后土,实鉴此心。

背义忘恩,天人共戮!”⑤这就是彪炳千古的兄弟义气。

这就是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极大影响的义气。

关公的义气,还在于它不
仅对兄弟、对朋友讲义,而且对敌对势力也讲义,正是这种对敌对势力的义,体现出了关公人格中对君主切实做到了“义不负心”的正义思想,在麦城之败后,他最终选择了“舍生取义”的人间正义。

当然,关公的这种义气精神虽然值得传颂,但崇拜者崇拜关公的用心却非为正义的精神,而是另有所图。

这种精神只是监守关系的工具,目的仍停留在私利的获取,也就是重利轻义的价值观。

商人崇拜关公,是利用信义来保佑经商顺利;军人崇拜关公,是为了建功立业;读书人崇拜关公,只为求一官半职;地下组织崇拜关公,只为了使社团成员不背叛社团;君王推崇关公,不断封谥,只为顺应百姓,教化臣民,安抚民心。

凡此种种,皆与孟子所说的“义”相距甚远,即使每天挂在嘴边,也不能使生命得到提升。

因此,关公的正义、义气、侠义,是中华民族在崇拜关公中“义”的基本价值取向,有其正反两方面的意义,需认真辨别所取。

崇拜关公“义”的第二方面内容,即忠义、仁义、信义、礼义等,是引申的义,特殊的义。

桃园结义的誓愿“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就是忠义的内容。

这里的义即兄弟之义、朋友之义,是从属于忠君、忠于X备的,是与忠相统一的,以忠君为前提的。

这才是统治阶级所提倡的义。

而一般的正义、义气、侠义,如中国历史上无数次的农民起义,他们杀贪官豪强和杀富济贫的义,救人民于水火的义,反映了社会下层群众的利益,是人民群众所推崇的义,但这种义对统治阶级来说,是“以武犯禁”,只会鼓励民众不安分守己,造成社会动乱。

因此,是要受到统治阶级的坚决反对的。

所以,关公的义,具有两面性,作为一般的义气、正义、侠义,它为社会下层群众所拥护。

作为忠义的代表,他代表了封建统治者的利益,也代表了广大下层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也就同时说明了关公的义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具有最广泛的社会基础,既有被社会上层拥护的方面,又有代表社会下层群众利益的一面。

不同的社会阶层,在关公的义上求得了共同点,这就是关公之所以世代被官民共崇,形成超阶级的“全民崇拜”的内在根源。

千百年来,历朝历代的帝王,无不极力推崇关公,封谥不断,虔诚祭拜,归根到底,就是看中了关公的忠义。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把关公塑造为一个理想的忠君典X,让人们顶礼膜拜,永远忠于封建王朝。

相反,世世代代的社会下层群众虔诚地敬仰关公,是把关公看成行侠仗义、杀富济贫、扶危解困的英雄豪杰。

梁山好汉等造反义军、各种带有XX色彩的帮会组织和社会团体,乃至一些黑社会组织,都把关公的义气、侠义作为维系内部关系的精神纽带和支柱,以此来凝聚力量,开展活动。

因此,关公的义深得人心,在封建历史基层群众中有着深厚基础,但同时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负面的影响。

如在市场经济建设的今天,很大一部分商人的家中,商铺中,办公室中虽然供奉着一尊尊
金光闪闪,香火绵延不断的关公神像,但是他们缺乏了最起码的道德和行为准则,他们崇拜关公忠义精神是假,利用关公忠义精神赚黑钱和没良心的钱是真,玩弄着市场经济,昧着良心,不讲信义,大量出售伪劣产品和吭蒙拐骗,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权益和败坏了市场经济建设的原则。

另外,正义、义气、侠义、信义、仁义、礼义等等,作为重要的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已被广大的群众特别是社会下层群众所认可、推崇和继承。

关公这种正义奉公,坚守原则的义,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这也是成为了中华民族崇拜他的价值取向的一部分。

当然,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关公形象的历史局限性,看到“义”在现实中的负面作用。

辩证地对待关公崇拜,分清精华与糟粕。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如果不能理智地分析,仔细权衡,就会导致凭义气用事,而置大局于不顾,造成得小义而失大义的遗憾。

此类例证,可谓举不胜举。

成于大义,败于小义。

数百年前《三国演义》的作者就以清醒的审美意识恰如其分地评判了自古被中华民族所崇奉的传统道德“义”的正面作用与负面影响、进步性与局限性。

因而在关公崇拜现象持续存在的今天,人们切不可盲目崇拜义字。

应弘扬大义,慎待小义。

(三)仁——宽厚仁慈。

“仁”的基本含义就是孔子所说的“爱人”⑥,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不忍之心”③,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人对于同类生命的基本的同情和关怀。

缺少对生命和人性的同情与关怀,就叫做“麻木不仁”。

儒家认为“仁”是为人的根本,是人的精神家园。

用孟子的话说就是“人之安宅”③。

仁,还有仁慈、仁厚、仁道、仁义等含义。

其基本含义是指爱心、爱人之心。

人们崇拜关公不仅崇拜他勇武绝伦,而且更崇拜他的宽厚仁慈精神。

关公这种仁具有超乎常人的意义,他的仁爱之心不仅是对君主、对兄、对友的仁,还表现了对敌人曹操的仁,主要表现在“华容道释曹操”一事上。

众多崇拜者的说法和做法反映出关公不仅生前是位仁爱之人,而且死后更成为仁爱之神。

如关帝爷抗敌护国,救灾保民,扶贫济困,惩恶扬善,祛病疗疾,辟瘟禳灾,还可以科场促考,保佑人们发财,甚至还有给人“送子”的神通等等,真是一位做尽了善事的菩萨!总之,在人们的眼中,关老爷是什么好事都办的仁义之神。

在这样的仁义精神塑造下的神,在社会主义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今天是不可取的,它具有着封建迷信色彩,会无形中给中华民族的现实生活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带来无形的伤害和负面影响。

当然,这不过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和期盼。

“仁”不仅是各个历史时期,各种道德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德目,而且也是世俗道德生活中最普遍的道德标准。

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特征,“仁”与“人”、“道”是同一的。

由此可见,仁是儒家精神的精髓,是儒家世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