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婚俗的文化意蕴.pdf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婚俗的文化意蕴
专业:
专门史学号:015姓名:
杨花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以已有规律
性的活动约束人们的婚姻行为与婚姻意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限于篇幅,不拟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而只是力图揭示中国婚俗中所蕴
含的传统伦理思想、民族文化心理及其艺术价值,以从一个为人所忽视的领域
反观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一、何谓中国婚俗
婚俗作为一种反映一定婚姻意识的积久成习的婚姻行为,离不开特定历史
条件下的婚姻思想观念的影响。

中国在长期延续的封建社会中,不仅统治阶级
的种种思想渗透于市民百姓的婚俗中,如封建的礼仪等,而且统治阶级上层的
婚姻行为也常常对下层市民百姓的婚姻方式产生种种影响,如“门当户对”的等级婚、聘礼与包办买卖婚等等。

这样,中国的婚俗就应包括两大层次:
统治阶级的婚姻习俗;被统治阶级—市民百姓的婚姻习俗。

这两大层次的婚俗虽有区别,但在中国婚俗的演进中,它们更多的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有
时交错混杂在一起。

少数民族的婚俗,只是不同地域的一种婚俗,是就婚俗所
涉及的范围而言的。

婚姻礼仪体现着一定的婚姻制度和政治文化观念;婚姻侄语、谚语则较集中地反映了流行于市民百姓中的婚俗,以及市民百姓的婚姻价
值观.所以,中国婚俗应该是一种包含着婚姻观念、婚姻行为、婚姻礼仪、婚姻
涅语等多种因素,并体现于不同阶一级、不同阶层之中的婚俗体系。

透过中国婚俗,便能发现传统文化在其中的种种影响与印记。

二、中国婚俗与传统伦理思想
一种婚姻习俗,实际上也就是一种婚俗道德。

婚俗道德具有极强的民族
性、历史性的特点。

也就是说,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其婚俗会
有极大的不同。

就是同一民族,由于居住区域、气候环境的影响、文化观点的
差异,婚俗道德也是不同的.死抱一种婚俗道德,把新婚俗看作伤风败俗,则是
对婚俗道德的无知。

中国婚俗中所体现的传统沦理思想精神,主要可以从以下
三个方面予以说明:
第一,媒人是使甲国人的婚姻合乎道德的楔子。

“媒灼之言”在古代与“父母之命”相提并论,构成婚姻所不可缺少的条件。

结婚要请媒人的婚姻习俗,“直沿袭至今。

媒人一词,见之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一首诗中: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

《礼记·曲礼》说:
《礼记·坊记》说: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问名”;
这些说的都是无媒不成婚姻.自周代始,婚姻的缔结要通过‘男女无媒不交”.
媒人逐渐成为一种风俗,不经过媒灼的男女婚姻是不合法的,是违背伦理道德
的,“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孟子·文公》)到了唐代,“媒灼之言”移入了法律条文
宋、元、明、清法律亦对媒人在中。

《唐律·户婚》规定;“为婚之法,必有行媒”.
婚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基本相同的规定,并说明对于违律嫁娶的,也处罚
媒人.这样,媒人在婚姻缔结中不仅具有道德价值,而且具有法律意义.
媒人,虽自古就被视为使婚姻合乎道德的楔子,但是,它并不具有绝对普
遍的意义。

宋、元时代就实行过一种无媒的婚姻。

一些权贵之家往往采用搭彩楼、抛
彩球的方法,在朝廷大考、进士及第游街的时候,竞相招聘为婿.
今天,在农村与城市里仍存在媒人说亲习俗,虽然不同于封建社会充当包
办婚姻介绍人的角色,也失去了原有的道德和法律的意义,但作为一种文化观
念,作为男女交往、结识的手段,介绍人(媒人)仍将在一定时期发挥作用.
第二,童养媳与乱伦是否相关.童养媳是传统中国社会特有的一种婚俗。


是指有子嗣之家,抱养人家的童女为养女,待其子和养女达适当年龄,即使他
们完婚。

一般来说,女孩总比男孩大几岁,这样,女孩可以代替婆婆带养自己
的“丈夫”,或者上田间干活,或做其他家务杂事,充当奴埠、劳力。

在《三国
志》中开始有了童养媳的记载:
“该诅国女,至十岁,婿家即迎之长养为媳。

”《后汉书》后记,建安八年,操进三宪节华为夫人,少时待年于国.可知古东夷有童养媳之俗,而曹操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