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案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根瘤菌。活性是固氮体系中最高的。
②联合固氮菌:必须生活在植物根际、叶面或动物肠道等处
才能固氮的微生物。
③自生固氮菌:能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如蓝藻。
2、固氮酶
3、影响固氮作用的因素
(1)、含氮化合物浓度:高了不利于固氮
(2)、O2 的含量:高了不利于固氮
第三节 其它无机元素的循环
无机元素循环与转化的一般途径:
分解过程:首先必须经过微生物胞外酶(水解酶) 的作用,使之水解成可溶性的较简单的单糖后,才 能被微生物吸收分解。 作用过程:
水解
半纤维素——→单糖+ 糖醛酸
糖醛酸再进行好氧或厌氧分解。
4、果胶质的分解
由D-半乳糖醛酸以α -1,4 糖苷键构成的直 链高分子化合物。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天然 的果胶不溶于水,称为原果胶。 来源:造纸、制麻等。 作用的微生物:细菌(如枯草杆菌、多粘芽 孢杆菌、)真菌(青霉
四、固氮作用
空气中有大量的氮气,但植物和大多数微生物都 不能直接利用它,只有少数微生物可直接利用。 固氮微生物在固氮酶的作用下,把分子氮转化成 氨,进而合成有机氮化合物,称为固氮作用。 N2 +6[H]
固氮微生物 Mg2++ATP
2NH3
有机氮
固氮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和古细菌。
1、根据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可将固氮分为3个类型: ①共生固氮菌:只有与其它生物共生时才能固氮的微生物,
第六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 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碳 素 循 环 氮 素 循 环 硫、磷、铁等其它无机元素的循环
第一节 碳素循环
自然界中含碳物质有CO2、碳水化合物、 脂肪、蛋白质等。在碳循环中,CO2大部分来 源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碳的循环是以CO2为 中心的。
1、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一般途径
1、复杂有机物 简单有机物 营养摄取 细胞内加以吸收
分解过程:
水解(原果胶酶)
原果胶——→ 可溶性果胶+ 聚戊糖 水解 果胶甲脂酶
果胶酸+ 甲醇 水解 聚半乳糖酶
半乳糖醛酸
5、淀粉的分解
淀粉分直链和支链两类。是由葡萄糖分子脱水缩 合,以α -D-1,4 葡萄糖苷键(不分支)或α -1,6 键结合(分支)而成。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和果实 中。淀粉也是人类获取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来源:淀粉厂、酒厂等。 作用微生物:细菌(如枯草杆菌)和霉菌(如青霉、 曲霉等)
硝化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氨经亚硝酸细菌和硝 酸细菌的作用转化成硝酸的过程。
广义的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所有含氮有机物或无 机物中的还原态氮进行氧化的过程。
三、反硝化作用
狭义的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条件下,硝酸盐经微生物 作用被还原为N2的过程。 广义的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条件下,硝酸盐经微生物 作用被还原为亚硝酸、次亚硝酸、NO和N2的过程。
分解过程: 脂肪+ 3H2O 脂肪酶 ——→甘油+ 高级脂肪酸
7、木质素的分解
木质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和半纤 维素。酸、热水和中性溶剂对它都不起作用,只溶 于碱,是植物残体中最难分解的组分。 来源:以树木、农作物为原料的工业生产,如造纸、 印染等。 作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能降解木质素的生物极 少。木材的完全降解是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共同作 用的结果,其中真菌起主要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解过程: 淀粉
糊精酶
糊精 麦芽糖苷酶 麦芽糖 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6、脂肪的分解
脂肪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所形成的酯,存在于 动植物体内,是人和动物的能量来源,也是许多微 生物的碳源和能源。组成脂肪的脂肪酸几乎都有偶 数个碳原子。 来源:毛纺厂、油脂厂、制革厂等 作用微生物:如细菌中的荧光杆菌、绿脓杆菌、灵 杆菌等,真菌中的青霉、白地霉、曲霉、镰刀霉及 解脂假丝酵母等,某些放线菌和分枝杆菌。
能够分解核酸的微生物很多,细菌、真菌、放 线菌等。
3、其他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尿素
尿素能被许多微生物(尿素细菌)转化成氨,如 尿八联球菌、尿小球菌、尿素芽孢杆菌等。
CO(NH2)2 + 2H2O —→ (NH4)2CO3 —→ 2NH3 + CO2 + H 2O
尿酶
二、硝化作用
狭义的硝化作用:
2、纤维素的分解
纤维素是葡萄糖高分子聚合物,(C6H10O5)n, n=1400-10000。由葡萄糖以β (1→4)糖苷键连接而 成的直链,天然纤维素为无臭、无味白色丝状物。 来源:以树木、农作物为原料的工业生产,如造纸、 印染等。 作用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
分解过程:首先必须经过微生物胞外酶(水解酶)的 作用,使之水解成可溶性的较简单的葡萄糖后,才能 被微生物吸收分解。
1、无机物的有机质化—吸收、合成作用 2、含无机元素的有机物的分解—分解代谢 3、无机物的氧化与还原 4、无机物的溶解与沉淀
8、烃类的分解
(1)、烷烃 一般过程为逐步氧化生成相应的醇、醛和酸, 而后经β -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TCA),最终分解 成CO2 和H2O。
(2)、烯烃 大多数烯烃比烷烃和芳烃都容易被微生物所利用。 微生物对烯烃的代谢主要是产生具有双键的加氧氧化 物或环氧化物,最终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酸,然 后再经β -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被完全分解。 (3)、脂环烃类 所有烃类中脂环烃类对微生物的抵抗力最强。
第二节 氮素循环
地球沉积物中各种形态的氮
氮素的来源
大气中的氮气
生物残体和土壤中的有机氮
一、氨化作用
定义:有机氮化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中释放出氨的过程。
1、蛋白质的水解与氨基酸的转化
蛋白质
多肽 蛋白酶 (胞外酶) 二肽
肽酶 氨基酸 (胞内酶)
能够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很多,细菌、真菌、 放线菌等。
2、核酸的分解
纤维素酶 2(C6H10O5)n + nH2O nC12H22O11(纤维二糖)
2nC6H12O6
纤维二糖酶 nC12H22O11 + nH2O
葡萄糖被微生物吸收进入体内,进行好氧或厌氧 的分解。
3、半纤维素的分解
存在于植物细胞壁内,是由多种戊糖或己糖组成 的大分子缩聚物,组成中有聚戊糖(木糖和阿拉伯 糖)、聚己糖(半乳糖、甘露糖)己聚糖醛酸(葡 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含量仅次于纤维素。 来源:造纸废水和人造纤维废水。 作用的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部分能 分解半纤维素。
②联合固氮菌:必须生活在植物根际、叶面或动物肠道等处
才能固氮的微生物。
③自生固氮菌:能独立进行固氮的微生物,如蓝藻。
2、固氮酶
3、影响固氮作用的因素
(1)、含氮化合物浓度:高了不利于固氮
(2)、O2 的含量:高了不利于固氮
第三节 其它无机元素的循环
无机元素循环与转化的一般途径:
分解过程:首先必须经过微生物胞外酶(水解酶) 的作用,使之水解成可溶性的较简单的单糖后,才 能被微生物吸收分解。 作用过程:
水解
半纤维素——→单糖+ 糖醛酸
糖醛酸再进行好氧或厌氧分解。
4、果胶质的分解
由D-半乳糖醛酸以α -1,4 糖苷键构成的直 链高分子化合物。存在于植物细胞中。天然 的果胶不溶于水,称为原果胶。 来源:造纸、制麻等。 作用的微生物:细菌(如枯草杆菌、多粘芽 孢杆菌、)真菌(青霉
四、固氮作用
空气中有大量的氮气,但植物和大多数微生物都 不能直接利用它,只有少数微生物可直接利用。 固氮微生物在固氮酶的作用下,把分子氮转化成 氨,进而合成有机氮化合物,称为固氮作用。 N2 +6[H]
固氮微生物 Mg2++ATP
2NH3
有机氮
固氮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和古细菌。
1、根据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可将固氮分为3个类型: ①共生固氮菌:只有与其它生物共生时才能固氮的微生物,
第六章 微生物在自然界 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碳 素 循 环 氮 素 循 环 硫、磷、铁等其它无机元素的循环
第一节 碳素循环
自然界中含碳物质有CO2、碳水化合物、 脂肪、蛋白质等。在碳循环中,CO2大部分来 源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碳的循环是以CO2为 中心的。
1、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一般途径
1、复杂有机物 简单有机物 营养摄取 细胞内加以吸收
分解过程:
水解(原果胶酶)
原果胶——→ 可溶性果胶+ 聚戊糖 水解 果胶甲脂酶
果胶酸+ 甲醇 水解 聚半乳糖酶
半乳糖醛酸
5、淀粉的分解
淀粉分直链和支链两类。是由葡萄糖分子脱水缩 合,以α -D-1,4 葡萄糖苷键(不分支)或α -1,6 键结合(分支)而成。广泛存在于植物种子和果实 中。淀粉也是人类获取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 来源:淀粉厂、酒厂等。 作用微生物:细菌(如枯草杆菌)和霉菌(如青霉、 曲霉等)
硝化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氨经亚硝酸细菌和硝 酸细菌的作用转化成硝酸的过程。
广义的硝化作用:
硝化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所有含氮有机物或无 机物中的还原态氮进行氧化的过程。
三、反硝化作用
狭义的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条件下,硝酸盐经微生物 作用被还原为N2的过程。 广义的反硝化作用:在缺氧条件下,硝酸盐经微生物 作用被还原为亚硝酸、次亚硝酸、NO和N2的过程。
分解过程: 脂肪+ 3H2O 脂肪酶 ——→甘油+ 高级脂肪酸
7、木质素的分解
木质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和半纤 维素。酸、热水和中性溶剂对它都不起作用,只溶 于碱,是植物残体中最难分解的组分。 来源:以树木、农作物为原料的工业生产,如造纸、 印染等。 作用微生物:在自然界中,能降解木质素的生物极 少。木材的完全降解是真菌、细菌等微生物共同作 用的结果,其中真菌起主要作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解过程: 淀粉
糊精酶
糊精 麦芽糖苷酶 麦芽糖 葡萄糖苷酶 葡萄糖
6、脂肪的分解
脂肪是甘油和高级脂肪酸所形成的酯,存在于 动植物体内,是人和动物的能量来源,也是许多微 生物的碳源和能源。组成脂肪的脂肪酸几乎都有偶 数个碳原子。 来源:毛纺厂、油脂厂、制革厂等 作用微生物:如细菌中的荧光杆菌、绿脓杆菌、灵 杆菌等,真菌中的青霉、白地霉、曲霉、镰刀霉及 解脂假丝酵母等,某些放线菌和分枝杆菌。
能够分解核酸的微生物很多,细菌、真菌、放 线菌等。
3、其他含氮有机物的分解—尿素
尿素能被许多微生物(尿素细菌)转化成氨,如 尿八联球菌、尿小球菌、尿素芽孢杆菌等。
CO(NH2)2 + 2H2O —→ (NH4)2CO3 —→ 2NH3 + CO2 + H 2O
尿酶
二、硝化作用
狭义的硝化作用:
2、纤维素的分解
纤维素是葡萄糖高分子聚合物,(C6H10O5)n, n=1400-10000。由葡萄糖以β (1→4)糖苷键连接而 成的直链,天然纤维素为无臭、无味白色丝状物。 来源:以树木、农作物为原料的工业生产,如造纸、 印染等。 作用的微生物:细菌、放线菌和真菌。
分解过程:首先必须经过微生物胞外酶(水解酶)的 作用,使之水解成可溶性的较简单的葡萄糖后,才能 被微生物吸收分解。
1、无机物的有机质化—吸收、合成作用 2、含无机元素的有机物的分解—分解代谢 3、无机物的氧化与还原 4、无机物的溶解与沉淀
8、烃类的分解
(1)、烷烃 一般过程为逐步氧化生成相应的醇、醛和酸, 而后经β -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TCA),最终分解 成CO2 和H2O。
(2)、烯烃 大多数烯烃比烷烃和芳烃都容易被微生物所利用。 微生物对烯烃的代谢主要是产生具有双键的加氧氧化 物或环氧化物,最终形成饱和或不饱和的脂肪酸,然 后再经β -氧化进入三羧酸循环而被完全分解。 (3)、脂环烃类 所有烃类中脂环烃类对微生物的抵抗力最强。
第二节 氮素循环
地球沉积物中各种形态的氮
氮素的来源
大气中的氮气
生物残体和土壤中的有机氮
一、氨化作用
定义:有机氮化物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中释放出氨的过程。
1、蛋白质的水解与氨基酸的转化
蛋白质
多肽 蛋白酶 (胞外酶) 二肽
肽酶 氨基酸 (胞内酶)
能够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很多,细菌、真菌、 放线菌等。
2、核酸的分解
纤维素酶 2(C6H10O5)n + nH2O nC12H22O11(纤维二糖)
2nC6H12O6
纤维二糖酶 nC12H22O11 + nH2O
葡萄糖被微生物吸收进入体内,进行好氧或厌氧 的分解。
3、半纤维素的分解
存在于植物细胞壁内,是由多种戊糖或己糖组成 的大分子缩聚物,组成中有聚戊糖(木糖和阿拉伯 糖)、聚己糖(半乳糖、甘露糖)己聚糖醛酸(葡 萄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含量仅次于纤维素。 来源:造纸废水和人造纤维废水。 作用的微生物: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大部分能 分解半纤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