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特训专练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选择题
双塔灌区是疏勒河三大灌区之一。
该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水资源较丰富。
读某年双塔灌区农作物每吨水净产值表,完成第1--3题。
作物类型每吨水净产值/
元
单位面积净产值
/(元·hm-2)
作物种植面积
/hm2
小麦8 700 0.13 1 164 1 414
玉米8 700 0.70 6 057 246
棉花8 700 3.62 31 493 5 390
油料10 500 0.35 3 630 506
蔬菜12 300 1.81 22 313 604
瓜类 6 500 4.30 23 861 5 393
1、双塔灌区农业得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土壤肥沃
B.地势平坦
C.昼夜温差大
D.水源充足
2、为了在不对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该地区对农作物种植结构进行如下规划,最合理的是( )
A.减少玉米种植面积
B.增加棉花种植面积
C.增加小麦种植面积
D.增加蔬菜种植面积
3、双塔灌区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
①土地荒漠化②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③土地盐碱化④旱涝灾害频繁⑤水资源短缺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③⑤
解析:1.D 2.B 3.C第1题,由材料可知,双塔灌区位于河西走廊西端,该地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气候干旱,降水少,不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只有在有灌溉水源的地区才能发展农业生产,该地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为水源,故选D项。
第2题,读统计表可知,棉花单位用水定额少,经济效益高,为了在不对当地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经济效益,该地区应当增加棉花的种植面积,减少单位面积净产值低的小麦面积,故选B项。
第3题,双塔灌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严重,发展农业生产,进行灌溉,容易导致土地盐碱化,该地不易发生洪涝灾害,故选C项。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条件,适合发展不同的农业。
下图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第4--5题。
4.M区域发展商品粮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热量条件
B.土壤条件
C.降水条件
D.光照条件
5.对于P地土地资源的开发,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措施是( )
A.抽水排湿,发展耕作业
B.建设现代化的养殖基地
C.设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D.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现代化工业园区
解析:4.A 5.C第4题,由图中的经纬度可以定位该地为三江平原。
三江平原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制约商品粮生产的不利条件。
第5题,P 地为沼泽,属于湿地,生态效益强大,对其开发利用必须以保护为主,因此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下图为我国四个地区各类耕地比重统计图。
据此完成第 6 --7题。
6.据图可知( )
A.东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在全国最大
B. 25°以上坡耕地比重小的地区,灌溉设施多
C.耕地比重大的地区,25°以上坡耕地比重大
D.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小于东部地区
7.关于四个地区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有( )
A.东部地区人均耕地多,西部地区人均耕地少
B.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旱涝灾害发生频次高于东北部地区
C.西部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完善,中部地区机械化水平高
D.东北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耕地面积相等,农业生产差异小
解析:6.C 7.B第6题,设全国耕地面积为S,有灌溉设施的耕地=S×本区耕地占全国比重×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比重。
据此推算,西部地区有灌溉设施的耕地面积在全国最大,A项错;东北地区25°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小,而且该区域有灌溉设施耕地占本区比重小,说明灌溉设施较少,B项错;西部地区耕地占全国比重最大,而且该区域25°以上坡耕地占全国比重最大,C项正确;中部地区25°以上坡耕地面积大于东部地区,D项错。
第7题,结合我国人口分布可知,东部地区人均耕地少,西部地区人均耕地多,A项错;东北部地区有灌溉设施耕地比重最小,说明本地区农业发展不需大量灌溉,本区农业发展水分较充足,春季有季节性积雪融化,夏季有季风气候带来的降水,所以旱涝灾害发生频次较低,B项正确;西部地区耕地占全国比重大,有灌溉设施的耕地占本区比重小,说明农业基础设施不完善,C项错;
东北部与中部地区水热条件差异显著,故农业生产差异较大,D项错。
下图示意我国中部平原地区某村庄的土地利用情况。
该村将不同位置的农用地按人口进行均分,图中①②③④分别示意某农户分到的地块。
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和蔬菜。
与粮食作物相比,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
随着农民进城落户,该村农用地逐步向种田专业户集中。
据此完成8~10题。
8、该农户分到的地块中,最便于种植蔬菜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9、该农户不购置大型农用机械种植农作物,主要原因是该农户的地块( )
A.形状规整
B.地形差异小
C.分散细碎
D.距离村庄近
10、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该村( )
A.农产品商品率提高
B.农用地面积减少
C.农产品种类多样化
D.农产品质量下降
解析:(8 B 9C 10 A第8题,通过对比分析农产品的劳动投入(粮与菜),距宅基地距离(远与近),结合关键信息“蔬菜种植的劳动投入较多”,可知②地距离宅基地距离最近,方便农户安排农事活动,故B选项为正确选项。
第9题,结合关键信息“我国中部平原地区”“该村主要种植粮食作物”“农民进城落户”可推测该村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农业的机械化,题干信息“大型农用机械”,与图中图例信息比例尺及估算某农户的地块面积,可知由于该农户的地块面积分散细碎,使用大型农用机械投入大、产出低,操作不便,因此农户不会购置,故C选项为正确选项。
第10题,农用地向种田专业户集中后,集中连片;种田专业户,粮食种植技术水平高,熟练使用农业机械,极大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又因为,该村大量农民进城落户,农产品的消费量减少,该村农产品的剩余量增加,使农产品商品率提高,故A选项为符合题意选项。
我国某省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4 ℃,年降水量约1 400毫米。
下图为该省耕地分布状况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1--12题。
11.该地的地形( )
A.以平原为主
B.以低山丘陵为主
C.以高原为主
D.以盆地为主
12.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当地农业发展应( )
①开展多种经营②实行立体布局③扩大种植规模④延长农业产业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解析:11.B 12.A 第11题,该省25°以下有坡耕地比重超过50%,25°以上陡坡耕地比重约15%,耕地中坡耕地面积较大,说明该地地形崎岖,多山地丘陵。
第12题,该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故该省位于南方地区。
从地形、气候条件分析应该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实行立体布局,利用优势农产品优势,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下面图2为图1中M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14题。
图1
图2
13.M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 )
①洪涝灾害频率增加②气候由暖干变为冷湿③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④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加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4.下列措施有利于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是( )
①扩大开垦,提高湿地生产能力②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③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④规模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13.D 14.C 第13题,M地区的湿地面积减小,农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说明湿地对河流的调蓄作用减弱,会导致洪涝灾害频率增加;气候在短期内变化不明显;环境的破坏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农田及建设用地增加导致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的加剧,故D项正确。
第14题,若扩大开垦,将导致环境更加的恶化;退耕还湿,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有助于环境的保护;依靠科技,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对环境保护有利;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助于提高生产率,但对于环境保护作用不大。
故C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为我国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分布。
在古代,人们就在该地区筑东西向的“横塘”、南北向的“溇港”(拓挖的河沟),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溇”的水系格局。
杭嘉湖地区植桑养蚕历史悠久,塘边植桑,桑叶喂蚕。
与北方蚕区一年养蚕2~3次相比,本区一年养4~5次。
自唐朝以来,丝绸业一直是该区域的特色产业,素以“丝绸之府”著称,丝绸产品享誉国内外。
(1)简述古人在该区域修建“横塘纵溇”的主要功能。
(2)分析杭嘉湖地区丝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为使该地区的丝绸业做大做强,专家与学者纷纷献策。
一是立足国内市场,发挥优势谋发展;二是立足国际市场,加大创新谋发展。
对此从地理的角度谈一谈你的见解。
答案: (1)沟通水系、疏缓急流,利于蓄水和排水,减少旱涝灾害(旱引涝排);加强区间联系,便于部分河段水路运输。
(2)自然条件: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桑蚕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桑树种植广,饲料丰富。
社会经济条件:栽桑养蚕历史悠久,生产经验丰富;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河网密布,交通便利;丝绸产业规模较大,市场需求量大;政府支持,技术与产品创新。
(答出3点即可)
(3)(针对国内外市场的发展趋势)将两种发展思路整合,发挥区位优势(传承丝绸文化),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造出名优产品(进一步开拓国内与国际市场)。
解析:第(1)题,“横塘纵溇”就是沟渠纵横、四通八达的水系。
从减轻旱涝灾害和水运两方面分析“横塘纵溇”功能。
第(2)题,杭嘉湖地区丝绸业的区位条件应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分析,其中自然条件主要是指桑蚕养殖条件好,原料丰富;社会经济条件则包含种植经验、劳动力、市场、政策等。
第(3)题,丝绸业做大要考虑传承丝绸文化,发挥当地的区位优势,科学设计;而做强则要结合国内、国际两大市场,将两种发展思路整合,加大创新投入(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创造出名优产品,才能取胜。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下图示意宾川县的地形。
(1)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
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2)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主要从气温、热量、光照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2)题,以某类型农业为基础,提出经济可持续发展措施,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析: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引进和培育优良品种,提高农产品品质;保障农产品的种植规模,推行规模化、机械化、专业化生产;加大品牌培植力度,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丰富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依托该类型农业发展旅游观光等相关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等。
答案(1)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2)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1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高原夏菜是指夏季适宜在气候温凉地区生长的蔬菜,甘肃榆中县海拔在1 500~3 670米之间,高原夏菜种植较多,品质较好。
每年5月下旬到10月是榆中高原夏菜的上市期,主要销往东南沿海,很好地弥补了东南沿海夏季蔬菜供应的缺口。
榆中高原夏菜目前以分散的小
农户生产为主。
下图为甘肃榆中县简图。
请你为榆中县以高原夏菜为基础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规模化(集中/集约化)生产,形成规模效益;增加科技投入,开发新品种,提高品质,形成品牌效益;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发展蔬菜加工业,提高附加值;构建高效快捷的营销体系/发展网上销售/发展营销、生产资料供给、贷款、咨询、技术服务等相关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