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
泰安第十四中学丁兆泉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它对于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树立并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建立和弘扬团队精神意义重大。
初中思想品德课小组合作学习,笔者经过尝试认为: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成功进行,发挥其应有功能,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优化小组构成、责权明确
教师给合作学习小组之间构筑一个竞争的“平台”,让每一个小组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这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进行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对合作学习小组的构成,要优化,要合理安排,科学配置。
分组前,教师应对全班学生的性别、个性、气质、成绩、品质、特长等一系列问题逐一摸底,然后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
每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少,不利于形成组内热烈竞争气氛:人数太多,宜杂乱无章,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及意见的统—。
麻雀再小,没有五脏,就无法进行生命的各种活动,一个小组仅管几个人,也是如此。
因此,组员定好后,应该合理分工,明确责权,如小组内设几个角色,每个角色如何安排,如何活动等等。
就拿我所教的九年级一班来说吧,这个班共有54人。
我把优、中、差生按2:3:1的比例进行组合,将全班分成9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同学们都取了十分好听的名字,什么“蓝精灵”、“超人组合”、“小神龙”等等。
各组设主持人、中心发言人、书记员各一名,其余为组员。
主持人全权负责本小组的活动情况按照教师要求召集小组成员,安排活动步骤,带领大家完成学习任务。
中心发言人则代表本组进行发言,阐述本组观点,表达本组见解,即汇报本组学习结果。
书记员则把组内的讨论学习结果进行整理记录。
小组主持人、中心发言人、书记员实行定期轮流制度,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出头露面,尝试各种角色,体验成功和责任,提高各方面能力。
二、精选小组合作学习问题
每次活动,教师应当给学生明确合作学习任务,避免讨论的随意性、盲目性。
要根据教学实际,精选那些有价值的,容易产生争议的,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
相反,如果提出的问题“粗制滥造”,讨论就会流于形式,长此以往,学生的探究意识就会削弱,合作热情就会降低。
那么,合作学习的问题从何而来呢?
1、从教学重难点中选择提取问题
教学中每节课都有重难点,教师首先应从这些重难点之中选择提取问题。
如:在《当代中国青年的崇高使命》一框中“立志做祖国需要的人才”是教学重难点的聚焦。
教学中,在课堂上通过CAI展示世贸组织在多哈会议上,中国加入WTO 的动人画面后,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让大家讨论:加入WTO后,中国将面临哪些机遇和挑战?面对这些机遇和挑战,国家和我们青年学生该怎么办?为纠正学生的模糊认识,在演示,美国FP一3侦察机侵犯我国领土的“撞机事件”,打出王伟的简要生平事迹后,可以设计这样的讨论题:只有好好学习,功成名就,才是人才?(目的:明确“人才”的概念)成才是自己的私事,与他人、国家无关?(目的:确定成才的目标)择业应首先考虑经济利益和个人名利,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也要考虑,但我个人的需要是最重要的。
(目的:正确对待升学和就业)
2、从时政与教材的结合点中选择提取问题
思想品德课教学要突出时代性,要与时政紧密结合,这是该学科的重要教学特点之一。
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那些社会热点、学生自身生活、家乡的建设发展等问题与教材的结合点,及时把它设计为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
例如:学习有关“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可结合当地的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状况出题:影响我们本地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哪些?我们如何才能实施本地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这一内容时,可结合陈水扁的“3·20公投”、“金钱外交”、“台独时间表”等出题:陈水扁的险恶之心用意何在?我们青少年对此应如何做?……这样,政治课学习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增强了学生的政治责任心和社会使命感。
3、从学生的疑惑中选择提取问题
教学中学生有时会突现一些“新发现”、“闪光点”、“奇思妙想”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中的这些资源,经过筛选,把它确定为合作探究的问题。
如在学习初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框时,教材中有这样的表述:“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而初二教材,在表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时,却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前者“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后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又包括文化建设”。
学生针对前后两者提出了“教材编写前后矛盾”的疑问。
针对这一疑问,我及时布置小组合作讨论,经过合作探讨,同学们终于明白:教材没有错,而是我们对问题理解错了。
4、从学生设计的问题中选择提取问题
新课标大力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方式。
教学中教师可以有目的的安排学生自己找问题,设计问题。
教师再从中精选出那些具有共性的、能服务于教学的问题,作为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
这种做法的好处是强化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质疑能力。
三、优化过程、把握时机
小组合作学习有其活动过程,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学尘状况,准确把握操作要领,优化小组合作过程。
具体操作中,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提出问题,明确要求即根据教学情况,教师下达合作学习任务,对具体合作事宜提出要求。
第二步:个人自主探究即任务明确后,学生独自对问题进行思考,寻求答案。
第三步:合作交流即学生根据个自准备情况进行交流探讨。
可按以下顺序进行:1、在主持人协调下依次发言(相同答案可不必重复)。
2、互相质疑、辩论。
3、形成本组意见。
本组意见,有时可能是一个统一的答案,有时可能不尽一致,甚至各执一词。
对于不统一的意见,可以参照其他小组讨论结果进行再处理,也可以提交全班进行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过程要优化,但如果把握不住合作时机,小组合作学习同样不能取得理想效果。
一节课四十多分钟,小组合作学习,不可能也不能用个没完。
应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机,调控好节奏,掌握好“火候”。
一方面,一节课大约需要小组合作学习几次,什么时间来进行,每一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等,教师都应预先设计一下,做到有备无患:另一方面,还要在教学实际中随机应变,及时调整,妥善处理前面所述的学生的“新发现”、“闪光点”、
“奇思妙想”等“偶发事件”,让这些“偶发事件”成为合作学习的契机。
四、指导到位,面向全体
新课标强调:教师应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其中,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而不能自由放任,撒手不管,“坐山观虎斗”。
要不停的在组间巡视,针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注意随时监控合作学习的进程和质量,并及时思考下一步的教学应该做哪些调整,哪些问题值得全班讨论,哪些问题需要教师讲解。
教师指导不仅要到位,还要面向全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精髓是通过生生互动,求得问题的解决,求得小组成员的共同进步。
因此,教师指导时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的参与面,避免那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个别人争辩,多数人观看的局面。
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鼓励组内、组间学生互相辩论、探讨,在相互争论中得到对问题的认识,在反思和批判中建构起新的深层次的理解,在交流和碰撞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要特别关注那些学有困难的学生,应耐心细致地和他们交流探讨,倾听他们的见解,多用欣赏的眼光、赞扬的话语,激励他们的探究、发言欲望。
比如:现在我所教的初中毕业年级,前段时间每个班中都有那么四、五名学生,山于感到升学无望,而对学习丧失了信心。
上课时无精打采,心思游离于课堂之外,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热情不高,劲头不足,仿佛就是“局外人”。
对于这样一个群体,我提出了对他们—“尊重、赞赏、关心、牵挂”的口号,和其他学生坚持做到“四不”原则:不训斥、不冷落、不羞辱、不歧视。
从我做起带动大家走进他们,主动与他们交心,主动与他们探讨问题、交流看法,主动把表现机会让给他们,赞赏他们所取得的每一点滴成绩。
这样,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这部分学生一改原貌,合作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成绩都有很大提高,由“置身事外”走进了“全力以赴”。
五、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
研究结果表明,激励性评价机制的建立是培养学尘的合作精神,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成功进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可以这样设计:在每个教室的板报内,设置一个小板面。
每周把小组合作表现作为评价的指标,通过量化打分,在板面内进行公布,以此来评价每个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及小组成员的表现。
评价的项目可包括小组成员的合作方式,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小组成员的个性表现,个人对集体的贡献,小组任务完成率,小组发言率,小组的新特表现等。
评价要注意讲求民主,注重尊重,关注进步。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其中有些观点和做法可能还不够成熟,不尽完善,敬请大家斧正。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切实转变,是当前我们为师者应该研究和思考的一项崭新课题,我们应大胆尝试,努力探索,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创造出一片教与学的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