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克斯《巨翅老人》中天使形象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尔克斯《巨翅老人》中的天使形象解析
摘要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巨翅老人》以独特的描写彻底颠覆了人们心目中天使那种青春、活力、具有神圣力量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萎靡落魄、衰老虚弱的天使形象。

人们拒绝了天使的介入,拒绝尊重生命,拒绝付出关爱。

依旧停留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往来的封闭社会里。

天使愈发苍老,终于被人遗忘,最后飞离这个封闭保守、冷漠无情的小镇。

这里,可以看出人们的自大与愚昧,衡量一切事物都仅仅停留在刻板成见上。

魔幻现实主义大师马尔克斯的笔法天马行空,但却张弛有度,刻画出一个具有多种解读可能的天使形象,留给读者多种解读空间。

关键词:加西亚·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复调理论《巨翅老人》天使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年3月6日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省一个依山傍海的小城镇阿拉卡塔卡。

他的短篇小说《巨翅老人》以独特的描写彻底颠覆了人们心目中天使原来的那种青春、活力、具有神圣力量的形象,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衣不蔽体、牙齿疏落、翅膀缺羽,似乎不具异能、不能降福消灾的天使形象。

在小镇居民们冷漠的围观中,人们始终不能和天使进行交流,便将注意力转向蜘蛛女孩,但是他一直保持良好的耐性。

天使逐渐苍老终于被人遗忘,最后终于飞离这个封闭保守、冷漠无情的小镇。

就是这样一个超现实的故事,在马尔
克斯不疾不徐的叙述下,巨翅老人给人留下了巨大的回味空间。

一不一样的天使
《圣经》典故的移用使小说带上浓厚的神圣色彩。

小说开头即写道:“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这使人想起《创世纪》第一天,宇宙还没有形成之前,整个世界一片混沌,地球漂浮在无边的黑暗中。

那时还没有天和地,也没有白天和黑夜。

可是,这又不是地球混沌初开时的样子,因为曾像火星一样闪闪发光的细沙如今变成了烂泥塘。

大雨连续下三天,水汪汪的庭院,空气格外凄凉,发烧的婴儿,被打死的螃蟹,暗淡的中午,贝拉约夫妇所在的世界仿佛世界末日一般。

在这种铺垫之下,马尔克斯笔下的天使出场了:“一位十分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伏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地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张巨大的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


天使在人们的心目中,应该是有着光洁的羽翼,生命力旺盛的上帝使者,通常不会跟烂泥之类的字眼放在一起。

“人们普遍持有的看法是:身穿白衣,头顶光圈,背后长有翅膀,经常以成年男子或天真烂漫的小孩的模样出现。

并且这一看法逐渐成为了既定的传统。

”这种出场方式是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也就是陌生化写作手段。

贝拉约的感受是怎么样的呢?如果他认为那是受伤的天使,或者受伤的人,按照常理,他也许会十分虔诚或十分真诚地嘘寒问暖。

然而,他的反应是什么呢?“贝拉约被这噩梦般的景象吓坏了,急忙跑去叫妻子埃丽森达,这时她正在给发烧的孩子头上放置湿毛
巾。

”至此,他的妻子也就自然出场了。

他的妻子和他一样,面对眼前的天使居然惊愕得说不出话来,为什么呢?马尔克斯继续刻画道:“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这时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

”光头、龋齿、老态龙钟、肮脏。

这哪里是形容天使的词语?天使在人们的心目中是美丽、青春、活力四射、羽翼丰满的上帝使者,神圣而不可侵犯。

夫妻俩不相信这就是天使,以为仅仅是一位普通老人,而且是“遭到台风袭击的外轮上的孤独的遇难者”。

通晓人间生死大事的女邻居指出,“这是一位天使,肯定是为孩子来的”,但是其他邻居认为“当代的天使都是一些在一次天堂叛乱中逃亡出来的幸存者”,天使的合法性受到动摇,身为警察的贝拉约手持着警棍整个下午从厨房里监视着这位天使。

他对外来者极度提防,也极不人道,“将老人从烂泥中拖出来”,一个“拖”字已经表现出贝拉约对待老人的态度:轻蔑、粗暴、残忍。

实际上也是这样,他将天使“同母鸡一起圈在铁丝鸡笼里”。

第二天早上,所有的邻居都在围观,“毫无虔诚地戏耍着那位天使”,将其当作马戏团的动物或者是一种“俘虏”。

头脑简单的人认为他可能被任命为世界的首脑,头脑较为复杂的人,设想他可能被提升为五星上将,富于幻想的人则希望他生育一批长翅膀的人和管理世界的智者。

二被围观的天使
然而,大家对天使并没有一点敬畏之心,“小时之后,贝拉约的院子简直成了一个喧嚣的市场”,天使降落的地方成为一个市场。

埃丽森达本来想的不是如何让疲惫、受伤的天使不受干扰,静心修养,而是弃之于不顾,将其当成用以赚钱的道具。

既然天使这么肮脏、令人厌恶,为何还会吸引大家的注意呢?马尔克斯采用了对比的写法:流动杂耍班的杂技演员表演空中飞人,可是“他的翅膀不是像天使的那样,而是像星球蝙蝠的翅膀”。

另外一些来的人则是希望从天使身上获得某些奇迹的病人。

“贝拉约和埃丽森达尽管疲倦,却感到幸福”,不是天使净化了他们的心灵,而是因为世俗的原因:“屋子里装满了银钱”。

而且,这些钱在继续增长中,“等着进门的游客长队却一直伸展到天际处”。

天使在夫妇俩的眼睛中,已经成为印钞机的代名词。

贝拉约夫妇赚了不少的钱,旁观者也将天使当作取乐的工具,这可害苦了天使:“在这个临时栖身的巢穴里,他把全部时间用来寻找可以安身的地方,因为放在铁丝网旁边的油灯和蜡烛仿佛地狱里的毒焰一样折磨着他。

”但是他很有耐心,有人喂他樟脑球、母鸡啄食他翅膀上的寄生虫、残疾人拔下他的羽毛,有人向他投掷石头,甚至有人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

天使愤怒了,扇了扇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大风简直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

”马尔克斯似乎在暗示,这并非一般的力量可以达到,虽然天使生病了,但是毕竟具有俗人不可比拟的神力。

以教父为代表的旧文化势力,也不愿意因为这位天使的出现而改变既有的生活秩序,颠覆他们赖以生存的社会和文化。

贡萨加神父
十分教条,尽管他自己可以判断老人是否是天使,但他还是将判决交给了最高法庭罗马主教。

“时间都浪费在证实罪犯是否有肚脐眼呀,他的方言是否与阿拉米奥人的语言有点关系呀,他是不是能在一个别针上触摸很多次呀……”神父等人象征的那些封闭保守的人,总是站在既有的文化立场,带着既有成见将其他文明解释为违反文化规则的非文化、劣质文化,一概加以排斥,从自大走向自闭。

此时,蜘蛛女孩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大家可以“向她提出各色各样有关她的痛苦处境的问题,可以翻来覆去地查看她”,善良的人纷纷向她口里投掷碎肉,“这样的场面,是那么富有人情味和可怕的惩戒意义,无意中使得那个对人类几乎看都不愿看一眼的受人歧视的天使相形见绌。

”尽管也出现了少数与天使有关的奇迹,可是这些奇迹仅仅是一种“消遣娱乐”,胜于“慰藉心灵”的奇迹,因为尽是一些牛头不对马嘴的事情,从而更加降低了天使的声誉。

听不懂天使的贡萨加神父,先前因为听不懂天使的语言,感到非常头疼,觉得自己颜面尽失,而今没有人再理会天使,自己也不用那么紧张,于是他的病就好了。

马尔克斯仅用寥寥几笔就将这位愚蠢无知的神父形象刻画出来。

描写巨翅老人的时候,马尔克斯采取了复调的写作方式:在天使的周围,“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相融合的声音和意识,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真正的复调……”这里,不存在作者的统一意识,主人公与作者的关系是平等对话的关系,马尔克斯在创作过程中给予主人公极大的自由,让其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示出小
说的多重解读可能性。

马尔克斯就曾经毫不隐讳地承认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他的学习楷模。

三被遗忘的天使
贝拉约夫妇也不算太恶劣。

当他们赚了不少钱后,就用这些收入盖了两层楼的住宅,将其完全封闭起来,修了高高的围墙,窗子上也安装了铁条,地上爬的螃蟹,天上飞的天使都难以再进他们家了。

贝拉约辞掉了警官职务养兔子,而埃丽森达买了贵妇们星期天才穿的光亮的高跟鞋和鲜艳的丝绸衣服。

几乎将关在鸡笼里的天使忘记了。

天使“像一只普通驯顺的狗一样忍耐着孩子的恶作剧”,后来天使和孩子同时出水痘,医生无意中发现天使心脏那么多杂音,这跟天使健康活泼的形象截然相反。

但是从医生专业的视角来看:天使的翅膀“竟然在这完全是人的机体上长的那么自然”。

小说以医生的权威身份从侧面说明,这位天使绝对不是乔装的。

天使一直在贝拉约夫妇家里呆了很久,直到孩子开始上学。

房子变旧了,鸡笼也被风雨侵蚀坏了,“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

但是生命垂危的天使并没有让埃丽森达感到心灵的宁静,而是让她“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

贝拉约数年来没有好好善待天使,将其跟家禽一样看养,好在良心未泯,没有最终抛弃这位苍老的天使,“用一床被子把他裹起来,仁慈地把他带到棚屋里去睡。

”可是老人在睡觉的时候,“整宿地发出呻吟声,毫无挪威老人的天趣可言”,天使的形象再次受到削弱。

马尔克斯认为,“小说是用密码写就的现实,是对世界的猜测”。

在小说末尾,他笔锋一转,“到十二月时,他的眼睛重新又明亮起来,翅膀上也长出粗大丰满的羽毛。

这羽毛好像不是为了飞,倒象是临死前的回光反照。

有时当没有人理会他时,他在满天繁星的夜晚还会唱起航海人的歌子。

”天使不属于人间,不管是怎么样,都会飞回他应该去的地方。

“埃丽森达眼看着他用他那兀鹰的翅膀扇动着,飞过最后一排房子的上空。

她放心地舒了一口气,为了她自己,也是为了他。

洋葱切完了,她还在望着他,直到消失不见为止,这时他已不再是她生活中的障碍物,而是水天相交处的虚点。

”这跟文章开头第一段的“苍天和大海连成一个灰茫茫的混合体”,遥相呼应。

四结语
长久以来,人们的注意力仅仅停留在神的力量与荣耀上面,而忽略了神的苦弱与孤独。

马尔克斯塑造的巨翅老人将这个问题凸显到了读者的面前。

“读者的主观性只有将它被放在不确定的、未实现的、潜在的位置上,才能实现自己。

”小镇上的人们对陌生人始终保持着戒备心态,即使是老态龙钟、温和耐心、没有攻击性的老人也概莫能外。

他们把老人看成是异己,生活中的障碍物,希望他消失。

尽管巨翅老人表现出谦和的态度和巨大的忍耐力,但是依旧离开了那里,回到属于他的世界。

人类拒绝了天使的介入,拒绝付出关爱,拒绝尊重生命。

依旧停留在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往来的封闭社会里。

这里可以看出人类的自大与愚昧,衡量一切事物都是
停留在刻板成见上。

马尔克斯把天使外形丑陋但脾性好的情况陈列完毕后,同时展览的还有人性的劣根,可是近乎愉快的收尾,让世人看到是丑陋的人类,更为天使的宽容而非报复伤害,感觉格调温暖平和,给人类得以拯救的希望。

正如阿根廷著名文学评论家安徒生·因贝特所指出的:“在魔幻现实主义中,作者的根本目的是借助魔幻表现现实,而不是把魔幻当成现实来表现。

”而阐释学派认为每个人都有平等的解释权,可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因为解释者背后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都影响着读者的观点。

这么如此看来,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天使。

参考文献:
[1]《莫言获奖理由: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融合》,中国新闻网,2012年10月12日。

http:///a/20121011/001858.htm
[2] 加西亚·马尔克斯,韩水军译:《巨翅老人》,《魔幻现实主义经典小说选》,北岳文艺出版社,1995年版。

[3] 威廉·房龙,戴欢译:《圣经故事》,当代世界出版社,2009年版。

[4] 蔡晓燕:《〈巨翅老人〉老人身份解读》,《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

[5]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向题》,三联书店,1988年版。

[6] 利科:《解释学与人文科学》,河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7] 加西亚·马尔克斯,朱景冬等译:《两百年的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谈创作》,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作者简介:刘源,女,1983—,重庆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工作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