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思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思考

摘要: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其发展来看,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同时也存在很多具体问题。本文主要从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思路等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旨在发现、解决协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求健康、快速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创造条件。

关键词: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思考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是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户、专业户自愿组织起来,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以提高竞争能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专业性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立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不改变现有的生产关系,不触及农民的财产关系,适应了农村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六枝特区作为后发展山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情况如何笔者主要是对较具代表性的贵州省六枝特区洒志乡茶叶协会进行了一些调研。

一、发展现状

六枝特区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产生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目前为止,全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已发展到58个。协会涉及种植、养殖、加工、技术服务和购销等多个行业。

洒志乡平均海拔1275米,年降雨量毫米,无霜期324天,较适宜茶叶的种植,同时洒志乡四面环山,这一天然的屏障,非常有利于茶叶的无害化发展。洒志乡农民种茶有很长的历史,并掌握一定的种植与管理技术,现全乡有茶园面积1040亩,种茶户101户。2004年3月创建了“六枝特区洒志乡茶叶协会”,并已登记注册,协会目前工作运转正常,走产、加、销一条龙服务的经营发展路子,厂房加工设备初具规模。2005年初,协会已把洒志茶叶申报注册商标为“洒志茶”,近几年由于协会发挥了中介组织的作用,“洒志茶”供不应求。

六枝特区洒志乡茶叶专业技术协会采取的是“市场+协会+农户”的运作模式,建立稳定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对外形成畅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会员负责生产,协会负责销售,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特点是:一是没有改变农户最敏感的土地承包关系,没有改变农户自主经营的权利,农民根据自己生产经营的需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专业协会。二是专业性强,协会大多以专业化生产为基础,以某一类

专业产品为龙头组织起来,如养猪协会、养牛协会、养羊协会、茶叶协会、水果协会、蔬菜协会等等,都有明显的专业特征。三是专业技术协会以服务为宗旨,较好地帮助农民解决一家一户做不了做不好的事情。协会了解农民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服务。四是在组织管理上,实行自愿结合,入会退会自由,管理民主。正因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有这些特点,所以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六枝特区洒志乡茶叶技术协会2004年3月成立后,就发展会员119人,种植茶叶940亩,举办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会员1200人次,对茶园实行规范化管理,打造“洒志茶”品牌,每斤茶叶从过去的20元卖到现在的800元,会员2005年至2007年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60元、2890元、3200元,比六枝特区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多%、%、%,为此协会于2008年4月获六盘水市委、市政府授予科协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虽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从其发展来看,还存在很多具体问题。

二、存在问题

1.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较快,但组织化程度不高。目前,六枝特区有郎岱镇酱业协会、洒志乡茶叶协会、大用镇毛坡大蒜协会、堕却乡马铃薯协会、岩脚镇养鸡协会等专业技术协会,可谓是蓬勃发展。但组织化程度并不高。

一是有一部分没有注册,规模小,没有章程,或有章程但形同虚设;覆盖面小,没有自己稳定的市场销售网络。二是制度不健全。缺乏具体的管理体制,如财务制度、议事制度等。三是组织机构不健全。相当多的合作组织未设财务管理机构。四是许多合作组织在较大项目和活动中决策不民主,许多会员不太关心组织的发展,合作意识不强,只愿利益共享,不愿风险共担。

2.农村专业技术协会连接了“两个市场”,但市场化程度不高。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把“卖方市场”与“买方市场”紧密的连接在产业链中,切实解决了农户“卖不出”、“买不进”的两难问题。但市场化程度还是不高。主观上,不少农户思想观念保守,一些农户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安于现状,“种田为吃饭,养猪为过年”的观念根深蒂固,制约协会发展;一些农户风险意识薄弱,不敢投资,瞻前顾后,不敢拿出钱来进行投资。客观上,目前协会中一些农户的实际情况是“离乡不离农”,种田种地搞生产依然是主业,而搞产业发展只是副业,没有真正走向市场。

3.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实现了专业化生产,但专业化程度不高。特区初步形成了一些有自己加工生产、销售网络的企业龙头,各专业技术协会充分地把生产销售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形成了专业化生产,实现产业链发展。但专业化程度还不高。一是专业技术薄弱。合作组织中大部分农

户不懂专业生产,技术力量依靠组织选派代表到培训中心学习,或者请特区、乡镇派技术员下来指导,对整个组织自身来说,技术力量相对薄弱。二是农户对专业化生产的关注度不高。一些农户亦工亦农,搞多种生产经营,认为这行不赚那行赚,产业盈亏对自己影响不大,没必要“一颗树上吊死”。而目前专业化生产链没有大规模的形成,农户还没有真正分享到精深加工带来的市场高额利润,看不到实实在在的利益,难免热情不高。三是信息服务手段落后。没有先进的手段传递信息,其信息来源和传递绝大多数依靠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或者靠电话联系和通过报刊资料了解,信息反馈慢。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手段运用很少,现有信息网络也不够健全、不够灵敏。

4.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缺人才、缺资金。我区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员素质普遍较低,多数只有中小学文化程度,他们知识面窄,掌握的科学技能较少,思路不宽,商品意识还比较薄弱,市场信息不灵,适应市场变化能力较差,加上资本要素从农村流向城市,借贷无门,难以积累足够的资金去扩大再生产,参与市场竞争。如洒志乡茶叶协会会长文化程度仅为初中,尽管本人很好学,但面对目前复杂多变的市场,面对培训会员、提高产品技术含量的问题,面对众多需要上报的材料,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三、对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的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