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电磁辐射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节内容复习
遥感是?世纪?年代兴起的一门对地观测技术, 优点是从高处观察地球,所获信息宏观、同步 准同步,较传统对地观测技术省时省人力省资 金。 其原理是利用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接收来自 地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因不同物的波谱特 性不同,故能区分地物。理论上遥感能分辨万 物,能分辨万物的细微差别。但实际上限于仪 器,限于技术,遥感在确定中有着不确定性, 准确里有着不准确。
有些波段的电磁波强度衰减,有些甚至完全不能通
过大气。
大气散射:使原传播方向上的强度减弱,增加了向其 他各个方向的辐射。一方面减少了电磁波上行下行的 强度,一方面又增加了进入传感器的电磁波来源。
由于大气散射的影响,进入传感器镜头的电磁波源有 三: 1.地物直接反射的太阳辐射
2.周边地物的反射,被大气散射进入传感器(带有 其他地物的反射信息,带来了误差)
收散射,53%到达地表(有文献认为是31%),其中
45%被地表吸收,仅8%被地表反射。但具体地点和具
体时期不同其吸收散射量不同,要看有无云层,有
多少水蒸汽和悬浮颗粒物等
2.4 地面物体反射光谱,P47
1.大部分传感器设臵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在该
波段,地物发出的波谱主要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我们需要了解地物的反射特点,才能在遥感图中把 各种不同的地物辨别出来。
土壤的反射光谱曲线
自然状态下呈光滑曲线,没有明显反射峰或吸收谷
干燥状态下,一般来说,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
高,反射率越低,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事实上含水量增 加,会在1.4、1.9、2.7um处明显下降,形成吸收谷
可见光外,还包括其他人眼看不见的波。
电磁波的性质:c=ƒ* λ
电磁波在传播中遇到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时会发生:
主要发生吸收、反射现象 如是液体和透明半透明体,还会发生折射和透射 如果电磁波的波长很长,遇到阻碍,还会发生衍射,
在遥感里只有微波,才考虑衍射
如遇到气体、水蒸汽、粉尘、气溶胶等小粒子,还
该波段昼夜均可成像
主要为8-14um,15um以上的电磁波被大气中的水 分强烈吸收,不能使用
遥感常用的波段:0.3-1.3um、1.5-1.8um、2.02.5um、3.5-5.5um、8-14um、0.8-2.5cm。请回答以 下问题。 主要体现地物热辐射的波段: 主要体现地物反射太阳辐射的波段:
2.地物的反射率:其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体本身 的性质和表面状况,同时与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和入 射角有关。
当电磁波与地物接触,发生的反射有三种情况:
如果地物是一个极平面(镜面),会发生镜面反射 如果地物表面粗糙不平,是一均匀粗糙面,则发生漫
反射:
实际地物相对于可见光和红外线,为一非均匀的粗糙
遥感技术系统由五部分组成:传感器、平台、 中继卫星、地面站、用户。 遥感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但使用范围远 较人眼和普通相机的可见光范围宽,它将地 面上一定范围的地物视为一个点接收,一般 为正方形,偶尔会有长方形或圆形。其信息 一般需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遥感概论
第二章 遥感电磁辐射基础
电磁波是电磁振荡在空间中的传播,是变化的磁场 与电场互相激发,向外传递。它与光波的区别是: 光波一般指可见光,而电磁波的范围却非常广,除
小,用以探测碳酸盐岩分布、水面油污染。
0.38-1.3μm: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摄影成像的最 佳波段,大多数地物都具有很好的亮度反差,易于 区分,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TM1-4,SPOT-HRV 50%-60%
1.5-1.8um,2.0-3.5um:近、中红外波段。白天无云 时成像效果较好。TM5、7波段用它来探测植物含水 量等 50%-60% 50%-60%
W0=σT4
σ=5.67×10-8
温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辐射通量密度很大的变 化。这是红外装臵测定温度的理论基础。
114/104=1.4641
124/104=2.0736
3.维恩位移定律:黑体温度越高,曲线的峰顶就越 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波
长λ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反比,满足公式:
其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无云的晴天,天空 为什么呈现蓝色? 朝霞和夕阳为什么
都偏橘红色?
部分传感器不使用蓝光波段的原因
米氏散射:两类粒子直径相当,烟云、尘埃、小水
滴及气溶胶的粒径与可见光红外大致相当。散射强
度与波长二次方成反比。散射强度与天气清洁和干
湿状态有关
无选择性散射:粒子直径远大于波长,这时对任何
地物自身的热辐射与比辐射率(地物性质)、温度、 波长有关,最主要的因素是?
比辐射率是一个与温度和波长有关的量。同一物体, 在不同温度下,其比辐射率不同。部分物体,在不 同波长下,比辐射率不同。
传感器测得地物在某波段区间的辐射出射度,知道
其比辐射率,算出同温黑体的辐射出射度,再根据
黑体辐射定律可测出其温度
黑体的辐射规律
实验表明:黑体在某 一波长范围内的辐射 出射度Mλ与波长λ
的关系如图:温度K
为绝对度。
黑体辐射满足以下三个定律:
1.普朗克定律:一个黑体向外的辐射量及其辐射波长,
只由其温度决定,1900年。
2. Stefan-Boltzmann‘s law: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M,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密度:大气对太阳能
量有吸收和其他影响 波长 辐射能量密度 百分比
0.2-1.4um 1.4-1.8um
1.8-2.5um 3.0-4.2um
820 W/m2 47 W/m2
24 W/m2 10 W/m2
90.8% 5.2 %
2.6 % 1.1 %
4.5-5.5um
7.5-14 um
热辐射和反射太阳辐射均可体现的波段:
能够夜间工作的波段:
2.3 地球大气对电磁波的影响
大气中有:大气分子、烟、尘埃、雾霾、小水滴和气 溶胶(一种固液相的悬浮物,以尘埃花粉微生物盐粒 等为固体核心,外包液体,直径约0.01-30um)。
大气粒子对电磁波主要有吸收、散射、折射、反射和 透射作用。
介绍常见地物的典型反射光谱曲线:植被、土壤、水 体、岩石
植被的反射波谱曲线:
0.5-0.6、0.6-0.7、0.7-0.8、0.8-1.1
传感器探测波段的设计,是通过分析比较地物光谱特点而确定的
所有绿色植物的光谱曲线近似,都表现出叶绿素的吸收谷和小
反射峰,叶片在近红外的高反射。但其曲线随植物类型、植物 生长季节和是否受病虫害影响,含水量高低有变
max T b
温度 300 500
b=2.8978×10-3m*k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K
波长 9.66 5.80 2.90 1.45 0.97 0.72 0.58 0.47
只要测出物体的最大辐射对应的波长,即可 算出物体的温度
实际物体的辐射
吸收率高,则发射率高。由基尔霍夫定律可知:实 际物体在某波长的辐射出射度 M=同温同波长黑体辐 射出射度*该物体的吸收系数a。
3.大气散射没有到达地面就直接进入传感器的部分, 被称为大气散射的背景光,又叫程辐射或路径辐射, 这部分信息降低了遥感图像的对比度。
大气散射对某些波段影响较明显,原因是散射强度 与两种粒子的直径对比有关,可分为三种散射:
瑞利散射:大气粒子远小于电磁波长,小于波长的
十分之一,如大气分子对可见光和近红外的散射。
常温下多数物体的比辐射率在0.8以上,水为0.96,
几乎是自然界中发射率最高的自然物。
金属一般较低,光滑金属面尤低。粗钢板为0.82,
铸铁为0.21,光滑铝面为0.04
2.2 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特点
太阳:相当于6150k的黑体,最大辐射对应波长 0.47um。
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能量最集中,最 稳定,强度变化最小。是遥感最常使用的波段
在此波段只反映地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基本不反 映地物本身的热辐射
由于夜间没有太阳辐射,该波段只能在白昼成像
3-6um:中红外波段,太阳辐射10W/m2,地物发射1
W/m2,二者之比10:1,地物对太阳辐射能量的反
射是主要的遥感信息,但热辐射也不能忽略。
此波段昼夜均可成像,但白天的影像混合了反射和
大气折射:电磁波穿过大气层时,因近地层大气密度
大,折射率大,而高处密度小,折射率也小,故电磁
波在大气中的传播轨迹是一条曲线。
大气反射:指云层对电磁波的反射,阻碍和减少电磁
波的透过。云对可见光和红外有严重影响,或完全不 能使用,或出现云层阴影。但微波能?
大气吸收:是造成遥感辐射误差的最重要因素。使
波长的散射强度都相同。如小水滴对红外是直径相 当,但比可见光大的多,对可见光各光段的反射强 度均相同。所以云雾无论从上还是向下看都呈?色。
大气散射的总结:
对于可见光及近红外,主要发生瑞利散射,散射粒 子是大气分子。波长超过1um以后,米氏散射的影响 就超过瑞利散射,散射粒子是大气中的尘埃气溶胶 小水滴等。对微波而言,粒子直径均比微波波长小 得多,属于?散射,
大气窗口:
吸收、反射和散射,衰减了辐射强度,剩余部分为透 过的部分。就遥感而言,只有透过率高的波段,才能 实现对地面的观测。
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
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
0.01-0.38μm:紫外线,少使用,吸收和散射严重,
通常在2000m以下接收。大多数地物在此波段的反差
辐射的信息,影像解译很困难。夜间的遥感信息则
仅限于地物本身的热辐射。
该谱段对地面高温物体(火或其他高热源)的反映
较好,常温物体则因辐射量低,难以细分其类型。
6um以上的热红外波段,太阳辐射1 W/m2,而地物辐
射在10-106W/m2之间变动。此波段主要为地物本身的
热辐射,地物反射太阳的能量可忽略不计
面,发生方向性反射:
如何判断地面的粗糙程度?粗糙程度是一个绝对概念 吗?
反射波谱:X轴为波长,反射率为Y轴,将地面反射率
按波长连成连续曲线,即为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
不同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不同,反映了地物性质不同。
而同种地物在不同内部和外部条件下反射率也不同, 但一般来说,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还是具有一 定的规律性。
会发生散射,就是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气体
及其中粒子时,除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外,其传播方 向会改变,向四面八方散去,带有很强的随机性。
电磁波谱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 播的频率或波长排 列起来,可以形成
一个连续的谱带,
是为电磁波谱。
黑体辐射和实际物体的辐射
因实际物体的规律较复杂,人们常从极端状态理想 状态开始研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做修正,以此 为基础和标准来研究实际物体的规律。 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 全部吸收,没有反射,则这个物体是黑体,也叫绝 对黑体。因其有最大吸收,故而拥有大量能量,在 条件满足时,也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发射。其发射率 为 1。 自然界无绝对黑体,黑色烟煤的吸收系数可达99%, 被认为是最接近黑体的自然物质。
1.6 W/m2
1.0 W/m2
0.18%
0.11%
地球辐射的特点
地球大约相当于300K的黑体,不论白天黑夜,始终
向外辐射能量。受大气吸收散射的影响,卫星上接
收到的地球辐射曲线为:
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分段性
0.3-2.5um:主要为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太阳辐
射约为102 W/m2,地物辐射为10-1 W/m2数量级,二 者之比1000:1
M M黑 * a
吸收系数又叫比辐射率或发射率,记作ε。
M M黑
实际物体的辐射表现为两种类型:
1.灰体:对各波长没有明显的选择发射,反射率
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
2.选择性辐射体:发射率与波长有关,随波长有
较大波动
M M黑
2000年8月7日早上9:30影像
TM6:10.40-12.50um
3.5-5.5um:中红外波段。又叫热红外波段,用以探
察地面高温热源
60%-80%
8-14um:热红外波段。适于夜间成像,测温。 80%
0.8-30cm:微波。全天候遥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
具有穿透能力;发展潜力大。 100%
有多少太阳光能到达地表(大气透射): 大气顶层的太阳辐射,在向下的传播过程中,3%被 臭氧吸收,25%被云层反射散射,19%被尘埃气体吸
遥感是?世纪?年代兴起的一门对地观测技术, 优点是从高处观察地球,所获信息宏观、同步 准同步,较传统对地观测技术省时省人力省资 金。 其原理是利用对电磁波敏感的仪器,接收来自 地物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因不同物的波谱特 性不同,故能区分地物。理论上遥感能分辨万 物,能分辨万物的细微差别。但实际上限于仪 器,限于技术,遥感在确定中有着不确定性, 准确里有着不准确。
有些波段的电磁波强度衰减,有些甚至完全不能通
过大气。
大气散射:使原传播方向上的强度减弱,增加了向其 他各个方向的辐射。一方面减少了电磁波上行下行的 强度,一方面又增加了进入传感器的电磁波来源。
由于大气散射的影响,进入传感器镜头的电磁波源有 三: 1.地物直接反射的太阳辐射
2.周边地物的反射,被大气散射进入传感器(带有 其他地物的反射信息,带来了误差)
收散射,53%到达地表(有文献认为是31%),其中
45%被地表吸收,仅8%被地表反射。但具体地点和具
体时期不同其吸收散射量不同,要看有无云层,有
多少水蒸汽和悬浮颗粒物等
2.4 地面物体反射光谱,P47
1.大部分传感器设臵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在该
波段,地物发出的波谱主要以反射太阳辐射为主。
我们需要了解地物的反射特点,才能在遥感图中把 各种不同的地物辨别出来。
土壤的反射光谱曲线
自然状态下呈光滑曲线,没有明显反射峰或吸收谷
干燥状态下,一般来说,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
高,反射率越低,含水量越高,反射率越低。事实上含水量增 加,会在1.4、1.9、2.7um处明显下降,形成吸收谷
可见光外,还包括其他人眼看不见的波。
电磁波的性质:c=ƒ* λ
电磁波在传播中遇到气体、液体和固体介质时会发生:
主要发生吸收、反射现象 如是液体和透明半透明体,还会发生折射和透射 如果电磁波的波长很长,遇到阻碍,还会发生衍射,
在遥感里只有微波,才考虑衍射
如遇到气体、水蒸汽、粉尘、气溶胶等小粒子,还
该波段昼夜均可成像
主要为8-14um,15um以上的电磁波被大气中的水 分强烈吸收,不能使用
遥感常用的波段:0.3-1.3um、1.5-1.8um、2.02.5um、3.5-5.5um、8-14um、0.8-2.5cm。请回答以 下问题。 主要体现地物热辐射的波段: 主要体现地物反射太阳辐射的波段:
2.地物的反射率:其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物体本身 的性质和表面状况,同时与入射电磁波的波长和入 射角有关。
当电磁波与地物接触,发生的反射有三种情况:
如果地物是一个极平面(镜面),会发生镜面反射 如果地物表面粗糙不平,是一均匀粗糙面,则发生漫
反射:
实际地物相对于可见光和红外线,为一非均匀的粗糙
遥感技术系统由五部分组成:传感器、平台、 中继卫星、地面站、用户。 遥感接收来自地物的电磁波,但使用范围远 较人眼和普通相机的可见光范围宽,它将地 面上一定范围的地物视为一个点接收,一般 为正方形,偶尔会有长方形或圆形。其信息 一般需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遥感概论
第二章 遥感电磁辐射基础
电磁波是电磁振荡在空间中的传播,是变化的磁场 与电场互相激发,向外传递。它与光波的区别是: 光波一般指可见光,而电磁波的范围却非常广,除
小,用以探测碳酸盐岩分布、水面油污染。
0.38-1.3μm:可见光、近红外波段,摄影成像的最 佳波段,大多数地物都具有很好的亮度反差,易于 区分,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TM1-4,SPOT-HRV 50%-60%
1.5-1.8um,2.0-3.5um:近、中红外波段。白天无云 时成像效果较好。TM5、7波段用它来探测植物含水 量等 50%-60% 50%-60%
W0=σT4
σ=5.67×10-8
温度的微小变化,就会引起辐射通量密度很大的变 化。这是红外装臵测定温度的理论基础。
114/104=1.4641
124/104=2.0736
3.维恩位移定律:黑体温度越高,曲线的峰顶就越 往波长短的方向移动。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波
长λmax与黑体绝对温度T成反比,满足公式:
其散射特点是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无云的晴天,天空 为什么呈现蓝色? 朝霞和夕阳为什么
都偏橘红色?
部分传感器不使用蓝光波段的原因
米氏散射:两类粒子直径相当,烟云、尘埃、小水
滴及气溶胶的粒径与可见光红外大致相当。散射强
度与波长二次方成反比。散射强度与天气清洁和干
湿状态有关
无选择性散射:粒子直径远大于波长,这时对任何
地物自身的热辐射与比辐射率(地物性质)、温度、 波长有关,最主要的因素是?
比辐射率是一个与温度和波长有关的量。同一物体, 在不同温度下,其比辐射率不同。部分物体,在不 同波长下,比辐射率不同。
传感器测得地物在某波段区间的辐射出射度,知道
其比辐射率,算出同温黑体的辐射出射度,再根据
黑体辐射定律可测出其温度
黑体的辐射规律
实验表明:黑体在某 一波长范围内的辐射 出射度Mλ与波长λ
的关系如图:温度K
为绝对度。
黑体辐射满足以下三个定律:
1.普朗克定律:一个黑体向外的辐射量及其辐射波长,
只由其温度决定,1900年。
2. Stefan-Boltzmann‘s law:斯忒藩-玻尔兹曼定律。 黑体的总辐射出射度M,随温度的增加而迅速增加, 与黑体温度的四次方成正比。即:
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量密度:大气对太阳能
量有吸收和其他影响 波长 辐射能量密度 百分比
0.2-1.4um 1.4-1.8um
1.8-2.5um 3.0-4.2um
820 W/m2 47 W/m2
24 W/m2 10 W/m2
90.8% 5.2 %
2.6 % 1.1 %
4.5-5.5um
7.5-14 um
热辐射和反射太阳辐射均可体现的波段:
能够夜间工作的波段:
2.3 地球大气对电磁波的影响
大气中有:大气分子、烟、尘埃、雾霾、小水滴和气 溶胶(一种固液相的悬浮物,以尘埃花粉微生物盐粒 等为固体核心,外包液体,直径约0.01-30um)。
大气粒子对电磁波主要有吸收、散射、折射、反射和 透射作用。
介绍常见地物的典型反射光谱曲线:植被、土壤、水 体、岩石
植被的反射波谱曲线:
0.5-0.6、0.6-0.7、0.7-0.8、0.8-1.1
传感器探测波段的设计,是通过分析比较地物光谱特点而确定的
所有绿色植物的光谱曲线近似,都表现出叶绿素的吸收谷和小
反射峰,叶片在近红外的高反射。但其曲线随植物类型、植物 生长季节和是否受病虫害影响,含水量高低有变
max T b
温度 300 500
b=2.8978×10-3m*k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K
波长 9.66 5.80 2.90 1.45 0.97 0.72 0.58 0.47
只要测出物体的最大辐射对应的波长,即可 算出物体的温度
实际物体的辐射
吸收率高,则发射率高。由基尔霍夫定律可知:实 际物体在某波长的辐射出射度 M=同温同波长黑体辐 射出射度*该物体的吸收系数a。
3.大气散射没有到达地面就直接进入传感器的部分, 被称为大气散射的背景光,又叫程辐射或路径辐射, 这部分信息降低了遥感图像的对比度。
大气散射对某些波段影响较明显,原因是散射强度 与两种粒子的直径对比有关,可分为三种散射:
瑞利散射:大气粒子远小于电磁波长,小于波长的
十分之一,如大气分子对可见光和近红外的散射。
常温下多数物体的比辐射率在0.8以上,水为0.96,
几乎是自然界中发射率最高的自然物。
金属一般较低,光滑金属面尤低。粗钢板为0.82,
铸铁为0.21,光滑铝面为0.04
2.2 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特点
太阳:相当于6150k的黑体,最大辐射对应波长 0.47um。
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和中红外,能量最集中,最 稳定,强度变化最小。是遥感最常使用的波段
在此波段只反映地物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基本不反 映地物本身的热辐射
由于夜间没有太阳辐射,该波段只能在白昼成像
3-6um:中红外波段,太阳辐射10W/m2,地物发射1
W/m2,二者之比10:1,地物对太阳辐射能量的反
射是主要的遥感信息,但热辐射也不能忽略。
此波段昼夜均可成像,但白天的影像混合了反射和
大气折射:电磁波穿过大气层时,因近地层大气密度
大,折射率大,而高处密度小,折射率也小,故电磁
波在大气中的传播轨迹是一条曲线。
大气反射:指云层对电磁波的反射,阻碍和减少电磁
波的透过。云对可见光和红外有严重影响,或完全不 能使用,或出现云层阴影。但微波能?
大气吸收:是造成遥感辐射误差的最重要因素。使
波长的散射强度都相同。如小水滴对红外是直径相 当,但比可见光大的多,对可见光各光段的反射强 度均相同。所以云雾无论从上还是向下看都呈?色。
大气散射的总结:
对于可见光及近红外,主要发生瑞利散射,散射粒 子是大气分子。波长超过1um以后,米氏散射的影响 就超过瑞利散射,散射粒子是大气中的尘埃气溶胶 小水滴等。对微波而言,粒子直径均比微波波长小 得多,属于?散射,
大气窗口:
吸收、反射和散射,衰减了辐射强度,剩余部分为透 过的部分。就遥感而言,只有透过率高的波段,才能 实现对地面的观测。
通常把电磁波通过大气层时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
的,透过率较高的波段,称为大气窗口。
遥感常用的电磁波波段
0.01-0.38μm:紫外线,少使用,吸收和散射严重,
通常在2000m以下接收。大多数地物在此波段的反差
辐射的信息,影像解译很困难。夜间的遥感信息则
仅限于地物本身的热辐射。
该谱段对地面高温物体(火或其他高热源)的反映
较好,常温物体则因辐射量低,难以细分其类型。
6um以上的热红外波段,太阳辐射1 W/m2,而地物辐
射在10-106W/m2之间变动。此波段主要为地物本身的
热辐射,地物反射太阳的能量可忽略不计
面,发生方向性反射:
如何判断地面的粗糙程度?粗糙程度是一个绝对概念 吗?
反射波谱:X轴为波长,反射率为Y轴,将地面反射率
按波长连成连续曲线,即为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
不同地物的反射波谱曲线不同,反映了地物性质不同。
而同种地物在不同内部和外部条件下反射率也不同, 但一般来说,地物反射率随波长的变化,还是具有一 定的规律性。
会发生散射,就是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气体
及其中粒子时,除一部分能量被吸收外,其传播方 向会改变,向四面八方散去,带有很强的随机性。
电磁波谱
电磁波在真空中传 播的频率或波长排 列起来,可以形成
一个连续的谱带,
是为电磁波谱。
黑体辐射和实际物体的辐射
因实际物体的规律较复杂,人们常从极端状态理想 状态开始研究,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做修正,以此 为基础和标准来研究实际物体的规律。 黑体:如果一个物体对于任何波长的电磁辐射,都 全部吸收,没有反射,则这个物体是黑体,也叫绝 对黑体。因其有最大吸收,故而拥有大量能量,在 条件满足时,也能达到最大程度的发射。其发射率 为 1。 自然界无绝对黑体,黑色烟煤的吸收系数可达99%, 被认为是最接近黑体的自然物质。
1.6 W/m2
1.0 W/m2
0.18%
0.11%
地球辐射的特点
地球大约相当于300K的黑体,不论白天黑夜,始终
向外辐射能量。受大气吸收散射的影响,卫星上接
收到的地球辐射曲线为:
太阳辐射和地球辐射的分段性
0.3-2.5um:主要为可见光与近红外波段,太阳辐
射约为102 W/m2,地物辐射为10-1 W/m2数量级,二 者之比1000:1
M M黑 * a
吸收系数又叫比辐射率或发射率,记作ε。
M M黑
实际物体的辐射表现为两种类型:
1.灰体:对各波长没有明显的选择发射,反射率
虽然小于1,但基本不随波长变化
2.选择性辐射体:发射率与波长有关,随波长有
较大波动
M M黑
2000年8月7日早上9:30影像
TM6:10.40-12.50um
3.5-5.5um:中红外波段。又叫热红外波段,用以探
察地面高温热源
60%-80%
8-14um:热红外波段。适于夜间成像,测温。 80%
0.8-30cm:微波。全天候遥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
具有穿透能力;发展潜力大。 100%
有多少太阳光能到达地表(大气透射): 大气顶层的太阳辐射,在向下的传播过程中,3%被 臭氧吸收,25%被云层反射散射,19%被尘埃气体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