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物线虫病及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动物线虫病及治疗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家庭成员结构的变化,家养小动物变得日益普遍。人们爱护和保护小动物,将小动物视为家庭成员和伴侣,已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标志。本文将介绍比较常见的,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线虫病。
关键词:小动物疾病线虫病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旋毛虫病犬恶丝虫病
线虫病是由线虫纲属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犬、猫的食道、胃肠道或心脏等处所引起的疾病,常见的有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旋毛虫病和心丝虫病等。
1.蛔虫病:蛔虫病是指几种蛔虫寄生于犬、猫小肠引起的以卡他性胃肠炎为特征的疾病常导致幼龄犬、猫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时甚至引起死亡。本病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病原主要有犬弓首蛔虫、猫弓首蛔虫和狮弓蛔虫,基本形态为淡黄白色两端较细的线状或圆柱状虫体。犬弓首蛔虫:雄虫长40~60毫米,雌虫长65~100毫米,寄生于犬和犬科动物的小肠内,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胎内和吸吮初乳感染。猫弓首蛔虫:雄虫长40~60毫米,雌虫长40~120毫米,寄生于猫和猫科动物的小肠中,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和吸吮初乳感染。狮弓蛔虫:雄虫长20~70毫米,雌虫长20~100毫米,寄生于犬、猫和多种野生肉食兽的小肠中,感染途径为吞食感染性虫卵感染。
其症状多表现为,食欲旺盛,但发育迟缓,渐进性消瘦,多有异嗜现象;间歇性腹泻,大便含有黏液,常随粪便排出蛔虫虫体,严重时表现血性腹泻;当宿主发热、妊娠或饥饿时,蛔虫可窜入胃内引起呕吐,并被呕出;虫体大量寄生可造成肠阻塞或套叠,严重时引起肠破裂;幼虫在体内移行时,可引起肝炎或支气管肺炎的症状。
在对此类病症诊断时需依据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虫卵。犬蛔虫卵为短椭圆形,直径75~85微米,深黄色,外膜厚并有明显的小泡状结构,内含有分裂卵胚,卵囊充满卵黄细胞。猫蛔虫卵为亚球形,直径65~70微米,卵壳薄,表面有许多点状凹陷。狮蛔虫卵近似圆形,直径60~75微米×75~85微米,呈浅黄色,外膜光滑,内含未分裂卵胚,卵胚不够充满,卵壳内空隙较大。
经确诊后投服左旋咪唑10mg/kg体重,每天一次;投服丙硫咪唑或甲苯咪唑25mg/kg体重,每天一次,连用3天;皮下注射伊(阿)维菌素或通灭(多拉菌素)0.05~0.1ml。宠物康、德沃驱虫片、汽巴50、100等。
预防:及时清除犬、猫粪便,保持饲养环境清洁卫生。仔犬于出生后30天开始驱虫,肉用犬、工作犬应每2个月驱虫1次。母犬配种前应进行1次驱虫。观赏犬因饲养管理条件好,可春、秋两季各驱虫1次。
(二)钩虫病:钩虫病是指几种钩虫寄生于犬、猫小肠引起的以出血性肠炎、贫血为特征的疾病,该病在我国流行甚广,除北部个别
省份外,其他省、自治区均有流行。寄生于犬、猫小肠的钩虫主要有犬钩口线虫、巴西钩口线虫和狭头弯口线虫,基本形态为淡黄白色或灰红色纤细短小的线状虫体。
犬钩口线虫:雄虫长11~13毫米,雌虫长14.0~20.5毫米,寄生于犬、猫、狐等动物的小肠,可经口、皮肤、胎盘感染和吸吮初乳感染。
巴西钩口线虫:雄虫长5.0~7.0毫米,雌虫长6.5~9.0毫米,寄生于犬、猫、狐等的小肠,感染途径与犬钩口线虫相似,但经胎盘感染少见。狭头弯口线虫:雄虫长6~11毫米,雌虫长7~12毫米,寄生于犬、猫、狐的小肠,感染途径最多为经口感染,很少有其他感染途径。
其症状多表现为感染性幼犬经爪部皮肤侵入时,常引起指间钩虫性皮炎,皮肤红肿、发痒、破溃和被毛脱毛;表现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呕吐、腹泻、粪便带血或呈黑色柏油状;黏膜苍白,生长发育迟缓,渐进性消瘦,精神不振。
诊断:依据症状和流行病学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需通过粪便直接涂片或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虫卵。犬钩虫卵具有特征性,虫卵呈长椭圆形,大小为60~80微米×40微米,无色透明,内含8~16个分裂的卵细胞。
治疗及预防:治则同蛔虫病治则;同时结合肠炎和贫血等症状对症治疗,如消炎、止泻、输液、输血等。及时清理犬、猫的粪便,保持犬、猫舍干燥清洁。
(三)鞭虫病鞭虫病是指一种称为狐狸鞭虫的线虫寄生于犬、狐大肠内而引起的疾病,主要危害幼犬,严重时可导致死亡。鞭虫,即狐
毛首线虫,体长40~70毫米,寄生于犬、狐的盲肠。因虫体前部细长呈毛发状,约占体长的3/4,后部短粗,约占体长的1/4,外观如放羊鞭,故称为鞭虫。感染途径为经口感染,犬吞食感染性虫卵后,幼虫在小肠孵出,而后钻入肠黏膜中,2~8天后直接进入大肠发育为成虫。
症状:轻度感染时多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时(虫体可达到数百条),患犬呈现肠炎症状,腹泻、粪便混有血液和黏液,逐渐贫血、消瘦、食欲不振,幼犬生长发育障碍,甚至死亡。
诊断:依据临床症状和检出鞭虫虫卵而确诊。虫卵形态呈腰鼓状,两端有塞状构造(卵盖),大小为70~89微米×37~41微米,黄褐色,内含单个胚细胞。
治疗与预防:羟嘧啶为驱除鞭虫的特效药,犬按2mg/kg体重投服,有良好效果。也可投服丙硫咪唑50mg/kg体重或甲苯咪唑100mg/kg体重,每天2次,连用3~5天。预防:用适宜的驱虫药定期驱虫(如每年春、秋两次),是预防本病行之有效的方法。
(四)旋毛虫病旋毛虫病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至今已有150多种哺乳动物可以感染。旋毛虫成虫常寄生于猪、犬等动物小肠引起胃肠炎,其幼虫寄生于同一宿主横纹肌内引起疼痛、发热和呼吸困难等症状。人若摄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患病动物肌肉,容易引起发病,甚至死亡。我国各地均有发生。旋毛虫成虫十分细小,雄虫长1.4~1.6毫米,雌虫长3~4毫米,寄生于患病动物小肠黏膜上,称为肠旋毛虫。幼虫在横纹肌纤维之间盘曲并形成包囊,称为肌旋毛虫,最大可达0.25~0.5毫米,眼观呈白色针尖状。旋毛虫的生活史有其特点,同一
动物既是终末宿主又是中间宿主,当犬猫摄食含有旋毛虫包囊的动物肌肉后,幼虫先在小肠黏膜内发育为成虫,待雌、雄成虫交配并产出胎生幼虫后,幼虫再经肠系膜淋巴入血液循环而散布到全身,而后在横纹肌(主要为膈肌、肋间肌、舌肌和咬肌等)纤维间进一步发育形成圆形包囊。
症状:感染后2~7天,即当旋毛虫成虫寄生于肠黏膜的时期,患病犬、猫可出现卡他性肠炎或出血性肠炎症状,腹痛、腹泻,粪便混有黏液或大量血液;患病犬、猫肌肉疼痛,运动障碍,叫声异常,咀嚼吞咽困难,体温明显升高。
诊断:依据患犬采食情况及临床症状可作出初步诊断,也可取患犬粪便检查虫体,或用穿刺器采一小块舌肌做活组织压片,死后则取膈肌做压片检查,若发现旋毛虫包囊即可确诊。
治疗及预防:投服噻苯咪唑25~40mg/kg体重,每天1次,连用5~7天,能驱杀肠道内的成虫和肌肉内的幼虫。治疗中为防止副作用,应适当配合使用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预防:对饲喂犬、猫的肉食品或屠宰废弃物一定在煮熟后饲喂,同时对犬舍及周围环境灭鼠,并防止犬捕食其他野生动物。
(五)犬恶丝虫病犬恶丝虫病,又名犬心丝虫病或犬血丝虫病,是由犬恶丝虫寄生于犬的右心室及肺动脉所引起的以循环障碍、呼吸困难及贫血等症状为特征的疾病。本病除感染犬外,猫和其他野生肉食动物也可被感染。本病流行较广,南方比北方多发。犬恶丝虫,雄虫长120~160mm,雌虫长250~300mm,基本形态呈黄白色,细长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