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传播的思考:以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做传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媒体传播的思考:以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做传媒
作者:王珂
来源:《传播力研究》2019年第34期
摘要:新媒体的出现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对传统纸媒造成巨大冲击,微信公众平台兼具丰富性与互动性,因此传统纸媒向新媒体领域拓展延伸已经刻不容缓。然而微信公众号在读者类型、传播方式、传播载体、反馈效果上,都和传统纸媒有着极大差异,所以传统纸媒的微信公众号不能仅仅只做内容的搬运工,必须充分了解受众需求,对自身做出相应改变。
关键词:新媒体;微信公众号;媒介融合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大众传媒,报纸曾经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在网络统治世界之前,人们的生活安逸,节奏舒缓。报纸作为获取人类世界相关资讯的一种生活方式,每天的内容都会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提供一些必需的信息。那个年代,绝大多数公务员的一天就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張报纸看半天”。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传统媒体行业危机已现。据统计,早在2009年仅美国就有105家报纸倒闭,上万人失业。然而,真正致命的一击却来自于移动互联网。人手一部手机或平板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了压垮传统媒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媒体的出现正逐步影响着人们的阅读习惯,也对传统纸媒造成巨大冲击。数据显示:在美国,报纸广告收入自21世纪初以来持续“跳水”,如今已经跌至20世纪50年代的水平。英国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不仅不少地方报纸倒闭,减薪、裁员现象也频频发生。在中国,2014年以来,上海《新闻晚报》《天天新报》、北京《竞报》等曾经一度辉煌的地方报纸纷纷停刊。
纸媒节节败退,新媒体却来势汹汹,使得唱衰纸媒的声音不绝于耳,纸媒似乎正面临着灭顶之灾,面对新媒体这样一个不速之客,是继续对立还是相互融合?这似乎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2011年1月,腾讯公司推出微信,成为继微博之后应用最广的社交工具。2012年8月,微信公众号正式诞生,并迅速发展壮大。据统计,截至2014年,微信公众号的数量已超过800万,也就是说平均每160人便拥有一个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的出现,被看做新闻传播变革的机遇,2012年7月微信公众平台开始内测后,最早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新闻尝试的是《钱江晚报》。如今大多数纸媒已拥有各自的微信公众平台,产生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
一、微信公众号的巨大优势
为何传统纸媒纷纷拥抱微信公众号?笔者认为,微信公众号总结起来有七点优势:
一是突破了传统纸媒的出版时限,可以随时传播新闻,弥补了传统纸媒,尤其是期刊,在突发新闻报道方面的不足,增强了时效性,2015年8月12日,天津港发生化工品爆炸事故,事件发生后,《中国新闻周刊》第一时间派记者到达现场,通过微信平台“百万庄的小星星”发布了大量及时而且有深度的报道,并获得了大量的转载,二次传播更是增加了广播的广度,为纸媒带来更大的知名度。
二是突破了传统纸媒的地域限制,可以进一步拓展受众范围,传统纸媒因其地域局限性,在传播范围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还要通过邮局才能传播到各地,在一些偏远地区,拿到报刊可能已是几天之后,新闻早已没了时效性。而微信公众号不同只要订阅,无论身在何地,只要能联网,随时都能看。
三是突破了载体的限制,更具便携性特点。微信公众号是以手机为载体,不受场景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阅读新闻。
四是突破了版面限制,丰富了传播内容。传统纸媒则需要根据版面对报道进行删改,有时甚至不得不“削足适履”,牺牲报道的完整性,来适应版面的需要。
五是突破了传播方式的限制,可以运用多种表现形式,让内容“活”起来。传统纸媒主要是通过文字和图片表现内容,相对比较严肃,而微信公众号,除了文字、图表之外,还可以整合各种新闻资源,用音频、视频、漫画等各种形式,对某一新闻事件进行集成式报道,甚至可以上传记者采访录音,将用户与新闻现场连接起来,让报道内容更加生动,读起来更加通俗易懂。
六是突破了单一传播模式,增强了与受众的互动。公众平台向用户推送消息,给用户的感觉就像是一对一的交流,纸媒公众号可以在重要的时间节点、重大新闻事件期间(比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想用户推送语音消息,开展话题互动。
七是突破了传播层级的限定,往往引发二次传播,多次传播。由于微信公众号是基于微信平台传播,受众在看到比较欣赏的内容时,往往会通过朋友圈或者微信群等方式进行转载,从而让传播迅速扩散,也为公众号集聚了更多的点击率和关注度。
二、运用新媒体思维
目前,很多传统纸媒公众号主要是用来推送内容其内容产品,有的甚至仅仅对标题进行改动,原样照搬,这样是不行的,一定要针对读者类型、需求做出调整,缩小和受众之间的距离感。
首先应该改变传播观念,由“宣传引导偏向”转向“服务用户偏向”。传统纸媒重视正面宣传和发回舆论导向作用,但却忽略了百姓的心声,所以不容易受到用户青睐。只有注重反映百姓心声、强调用户期望、满足用户需求,才会获得受众青睐。
其次应该注重传播模式。在社交传媒时代,微信订阅用户的流动性很大,取消和关注微信公众号都是动动手指就能完成的事情,因此除了提供内容产品外,还应该注重与用户保持积极互动,优化自身编辑交流模式,比如自动查找功能、留言评论功能、甚至有奖竞猜、相亲交友、同城活动等等,都是很好的模式。
最后是改变编辑方式。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信息爆炸式的增长,对于不能第一眼吸引眼球的内容,很多人都会一闪而过,所以应改变刻板的编辑形式,结合当代用户的阅读特点,注重用户体验。比如结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种方式,不再静态的传播新闻,而是采用多样化的表达方式,调动受众感官,提高用户体验。
三、传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众多纸媒认识到微信公众号的重要战略地位,到微信订阅用户超过百万用户的成功者寥寥无几,当传统纸媒纷纷转向做微信公众号时,一系列问题也陆续显现。
一是缺乏专业性,微信公众平台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推送信息,复制粘贴内容,更需要永无止境的创新精神,在千篇一律的微信推送中独树旗帜,树立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是内容同质化严重,媒体的特点和个性不突出。目前的微信公众号分为订阅号和服务号,订阅号偏向于信息发布,服务号侧重于企业服务,大多数纸媒注册的订阅号,根据微信公众平台的群发规定,订阅号每天只能群发1条信息,所以说在有限的内容中彰显个性,避免新闻撞车现象,对运营者来说是个难题。
三是平台监管力度不足,抄袭现象十分严重。一些媒体为了吸引读者眼球,大肆转载其他公号文章,造成侵权,原创作者却无能为力,2015年2月3日微信官方公布“关于抄袭行为处罚规则的公示”,规定首次抄袭的公号要删除内容并受到警告,二次抄袭被封号7天,累积5次被永久封号。但随后规定也遭到质疑,认为仅凭微信官方一家企业能否做到公正,评判标准是否准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