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二章课件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二章课件
—三大类 4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由于评价的内容、标准
不同,可以分为绝对经济效果和——
12
单选
• 1 下列资源中,属于不可控资源的是()
A 物质资源
B 自然资源
C 人力资源
D 任何资源
2 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的含义是:一个经济总体 的整体功能的取决因素是
A 总体中最强一部分的能力值
B总体中各部分的平均能力值
B资源投入增加时,边际产品保持不变 C生产函数曲线是下凹 D资源投入增加时,产出相应成比例增加 E资源投入增加时,产出以不断增加的比例增

18
判断
• 1 在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同时减少的情况下,劳 动成果减少量大于劳动消耗的减少量,则会提高 经济效益
• 2 农业生产要素能力值高低差越大,表示各要素 之间越平衡
(三)边际的概念 “增量”的概念
10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第三节: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变动规律
(四) 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变动规律 (单项资源报酬形态)
Y
1
1.资源报酬固定形态 (直线)
2.资源报酬递增形态 (下凹)
3.资源报酬递减形态 (上凸)
2 3
(五)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及其原因 0
1 农业生产力的大小不是由最高能力值
收入与费用
TC 总成本
TR 总收益
0
A
B
FC
固定
成本
C
D
E 目标
经济临界点:A和E
经济效益范围[A----E]
可行性区间[B,D]
经济最佳点:C
7
提高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五种)
• 经济效果=劳动成果/劳动耗费
1.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同时增加的情况下,劳动成 果的增加量大于劳动耗费的增加量。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件

农业技术经济学-课件

04
CHAPTER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
总结词
通过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探究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实际应用效果。
详细描述
实证研究方法主要基于实地调查和数据收集,通过统计分析手段探究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实际应用效果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客观、真实的数据支持,有助于深入了解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实际应用情况。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方法包括静态分析和动态分析两种,静态分析主要
考虑一次性投资和收益,而动态分析则考虑时间因素和折旧。
03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实践
农业技术经济评价的实践包括对各种农业技术的综合评价、对区域农业
发展的规划评价以及对政策措施的效应评价等。
农业技术的投资决策
农业技术投资的特点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提高农 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水平。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业技术经济学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 展,通过合理的技术选择和资源配置,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 境。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历史与发展
起源
农业技术经济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世界各国对农业发展的重视和农业生产技术 的不断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需要一门学科来研究农业技术领域的经济问题。
农业技术项目评估
对已实施完成的农业技术项目进行效果评估和总结,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和借 鉴。
农业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
商业模式创新
探索新的商业模式,将农业技术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实现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 的共赢。
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融合
推动农业技术与商业模式的有效融合,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农业产业生态,促进农 业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

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

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1、技术的含义: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

2、经济效果: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包括社会劳动节约程度、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

3、资金生产率:是指在生产投入的资产与生产成果的比率。

4、投资总收益率:是指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年收益总额与投资总额之比。

5、试算分析法:是:以现行标准方案作对照,对新技术、新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预算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也是一种预测方法。

6、动态比较法:又称为动态数列对比分析法,它是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方案或政策实施后经济效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编制动态数列、计算和运用各种动态分析指标。

7、边际分析:当投入的生产资源增加某一数量时,产品的产出量也会随着改变,用两种增量的变化率来研究农业生产中投入产出的变化规律。

8、边际产量(MPP ):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资源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MPP=X T ∆∆PP =X∆∆Y 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资源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资源的投入数量。

10、生产弹性:产品数量变化率与生产资源变化率之比。

它反映了产品产量对生产资源变动的敏感程度,是衡量生产资源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即当资源投入量增加1%时,产品产量能增加百分之几。

11、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资源价格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资源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TC=P X 1 * X 1+ P X 2 * X 212、比例报酬:是指所有生产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后产出的变化率。

一般有三种情况:固定比例报酬、比例经济和比例不经济。

13、农业技术商品寿命:指技术成果在农业生产部门中有效应用的时间。

14、狭义的政策:是指管理部门为了使社会或社会中的一个区域与部门向正确的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法令、措施、条例、计划、方案、规划及项目。

第二章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ctkj

第二章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ctkj

②为满足一项技术创新的实现和转移,有时需要相
应配套技术的改进,这种由一项技术创新引发的
其他技术创新不断传递、转移的过程即扩散。
2024/8/2
13
2、技术创新扩散的模式
⑴、按扩散过程中知识产权转让方式与程度分: ❖ 内部扩散模式 ❖ 合资扩散模式 ❖ 合资转让模式
2024/8/2
14
技术创新扩散的模式
2024/8/2
39
现金流量图说明:
❖ 横坐标代表时间轴,零点代表起点,时间间隔点代 表各年年末,同时也是下年年初;
❖ 在时间轴的每个时点上数值代表现金流量,正值代 表现金流入,负值代表现金流出;
❖ 为便于计算,假设所有现金流量均发生在年初或年
末。
2024/8/2
40
现金流量图例
❖ 例如: 某工程项目第一年投资为200万元,第二年初又投资
49
2、等额支付类型
等额支付是指所分析的系统中现金流入与 现金流出可在多个时间点上发生,而不是集中 在某一个时间点,即形成一个序列现金流量, 并且这个序列现金流量数额的大小是相等的。
2024/8/2
50
等额支付类型
❖ 等额支付分为:期初支付(即付年金、预付年金) 或期末支付(普通年金)。
❖ 现介绍的4个计算公式,均指期末等额支付。
收等。
2024/8/2
35
②.现金流出量
❖ 通常用CO表示,一般包括: 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投资、经营成本、销售
税金及附加、所得税等。
2024/8/2
36
③.净现金流量
❖ 它是同一时点的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的差额, 通常用NCF表示。

NCF=CI-CO

06270技术经济学(牛宝俊)

06270技术经济学(牛宝俊)

第一章导论一、填空、选择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技术活动,目的是如何使农业生产活动适应自然规律的要求,以取得最好的技术效果;二是经济活动,目的是使农业生产活动如何适应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取得最好的经济效果。

3.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4.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和中介属性。

5.四种基本技术主要是指广义的机械技术、物理技术、化学技术和生物机械技术。

6.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

7.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8.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农业生产力中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

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系统性、数量性、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

10.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理论、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资源报酬变动规律等。

1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1)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与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A.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以及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B.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一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从研究内容,分为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从研究的角度,分为技术学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经济学农业技术经济学(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国际、国家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企业、事业单位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12.狭义农业技术经济研究的含义:分为理论与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13.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如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

二、名词解释1.技术:广义技术泛指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是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

(完整版)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

(完整版)农业技术经济学考试重点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思考题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技术技术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所采取的方法、手段、技能和工具设备的总称。

2.经济指劳动节约、经济分析和经济评价二、问答题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要素有哪些?答:技术、经济、定量。

2.简述技术与经济的关系。

答:在社会发展中, 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十分密切。

(1) 技术对经济的作用①技术是决定经济活动的主导因素。

②技术是促进经济基础变化的动力。

③技术进步推动经济结构的变革。

④技术进步是提高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

(2) 经济对技术的影响①经济活动是技术发展的重要动力。

②经济实力是技术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③经济关系制约着技术的发展。

3.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特征有哪些?答:(1)综合性。

农业技术经济学涉及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经济科学。

(2)计量性。

用数量关系反映农业技术经济的现象和规律。

(3)比较性。

比较的观点贯穿于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研究工作的始终。

(4)预见性。

在事件发生之前对其进行预先的分析和评价(5)实用性。

(6)时空性:由于农业生产的特点,决定农业技术经济具有很强的时空性。

4.简述农业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概括为:根据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联系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以分析、评价、论证和优选等方式研究生产实践中技术因素和经济因素合理结合的内在运动规律及运动条件,以取得最佳技术经济效果;研究农业技术创新扩散的内在经济规律,以及技术进步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学科性质:(1)研究农业技术实践的经济效果为目的,寻求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的科学(2)寻求生态效果和经济效果相统一的科学(3)解决农业技术措施与农业资源之间矛盾的科学(4)解决农业技术措施、技术制度、技术政策之间矛盾的科学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原理一、名词解释1.经济效益:经济效益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2.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措施的功能价值,它表现为技术功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和最终产生的物质成果。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农业技术应用的经济效果评价及其实现的经济条件,并进行综合分析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计量经济学科。

第二章经济效果论◆经济效果: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取得的有用效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生产资源:按服务能力,生产资源可分为贮藏的生产资源(种子)和流动性生产资源(土地,劳动)◆有用效果:人们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全部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如产量、产值、净收入、利润等等.◆劳动消耗:产品生产过程总实际消耗的劳动量,包括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消耗,如成本指标,它包括物质费用、人工消耗、固定资产折旧、管理费等等。

◆劳动占用:生产过程中实际占用的物化劳动量,包括生产用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占用和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运行所需要的原材料设备,如种子,化肥等流动资产占用。

第四章边际分析理论◆边际分析:是以增量的概念来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问题,用增量的比率研究农业生产中的投入产出变化规律就是边际分析。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起初,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是增加的,但过了一定点之后,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产量增量就会越来越小,甚至为负数。

这一经济现象被称作边际报酬递减法则.◆平均产量:是指在各种不同的投入水平下,平均每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取得的产品数量.◆边际产量:是指在连续向某项生产追加要素的过程中,每增加一单位变动要素所引起的总产量的变化量,或者说最后一单位要素投入所取得的产品数量。

◆生产弹性系数:是指产品数量变动率(Δy/y)与资源数量变动率(Δx/x)之间的比率,用EPC或者EP表示。

用公式表示为:EP=产品数量变动率/资源数量变动率=边际产量/平均产量◆边际平衡原理:在一项生产中,能取的最大经济效益的最适投入水平,不是得到最大总产品的水平,也不是能得到最大边际产量的水平,而是通过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对比,能得到补偿水平,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稍大于边际成本)的水平.◆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作等要素线、生产机会曲线、等资源曲线和转化曲线。

农业技术经济学串讲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串讲资料

《农业技术经济学》串讲资料考试题型:单选题20分(20道)、多选题10分(5道)、判断改错18分(9道)、名词解释12分(4道)、简答题10分(2道)、计算题30分(3道)试题结构:试题难易程度比例是,较易的占30%,一般的占40%,较难的占30%第一章导论1、广义技术的含义(名词解释)。

P72、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单选题)。

P153、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定义(单选题)。

P19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判断改错)。

P26倒数第3行—倒数1行2、研究肥料利用率、全价饲料配合比例、种子发芽率、农机作业合格率,反映满足特定技术目标要求的程度,它的特点是没有劳动产品,可称为技术中间效果(多选题)。

P293、经济临界点:它标志着……转折点(名词解释)。

P33倒数第3行—倒数1行4、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如下五种可能性(单选题)。

P355、一个经济总体的整体功能……而是决定于最弱一部分的能力值(判断改错)。

P36倒数第4自然段6、高度差表明了各要素能力值的最大差距和不平衡度……平衡工作的任务愈小(判断改错)。

P37倒数第2行—P38第2行7、物质资源(判断改错)。

P40第1和第2自然段8、资源的贮藏性与流失性。

劳动力、时间都是流失性的资源,一去而不能复返(单选题)。

P41第2自然段9、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形态三种,图表2—2注释文字更正为:a.报酬固定形态,b.报酬递增形态,c.报酬递减形态(单选题、判断改错)。

P43—P4410、农业生产资源报酬递减规律,结合图2—3(简答题)。

P44倒数第4-2行11、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报酬递减现象的两方面原因(简答题)。

P46第三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程序1、在确定课题项目时,选择难易适当的项目(判断改错)。

P502、在确定课题项目时,优先选择成果可以计量、完成时间可以界定、责任可以明确的项目(单选题)。

农业经济学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

农业经济学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
然而,随着农用工业的快速发展,化肥价格相对于土 地价格持续下降,以及来势凶猛的生物技术的进步 ,给日本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完全不同于美国的新 契机。
29
日本模式(二)
人口增加需要更多的谷物,而化肥对传统作物的作用较差 ,在传统作物体系下不能大幅度增加产量。从而迫使日 本使用先进的农业生物技术,不断改良品种。
经济效果=
所得 所费
=
劳动成果 劳动消耗或劳动占用
劳动成果:满足市场需求的质量合格的劳动成果。
3
(1)经济效果:从成本角度分析投入与产出 (2)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强调在技术上达到
目的的质和量。
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力求统一。 1)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 2)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3)经济上的需要与技术上的可能之间的矛盾。
2024/9/8 33
(生产力系统、组合木桶、均衡、替代) 农业生产力系统的构成要素? 技术进步的动力?
补充:农业技术进步的机制
补充: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和模式
从发达国家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内容主要包括两 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的物质技术的现代化,即运用先进的 生产手段和科学技术装备农业,实现农业生产的机械化、 电气化、生物化和化学化,这是物质基础; 二是农业组织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是实现农业生产 的专业化、社会化、区域化和企业化,这是组织保证。
31
美国和日本农业技术进步的结果
美国和日本的农业技术进步开始于完全不同的初始生 产要素条件和供给条件,但在1880~1960年间,达 到了接近的农业和生产率的增长。
两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率先进入了世界上最 小国家的行列。
32
各国农业技术变迁的一般趋势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

农业技术经济学第一章导论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存在农业生产技术活动的地方,相应地总是有经济活动,农业生产的技术经济问题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的。

为了开拓新的生产领域,提高生产效率,改进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科学技术日益受到重视,并成为了生产的重要因素。

2.农业技术经济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59—1965年,是农业技术经济问题提出和兴起阶段第二阶段:1965—1977年,是农业技术经济研究停滞休眠阶段第三阶段:1973年后,农业技术经济研究恢复和发展阶段。

3.技术的含义与分类含义:狭义的技术,泛指根据生产实践和自然科学的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技能和技艺。

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属性: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属性和中介属性4.技术的分类第一级:四种基本技术。

技术的对象是自然界,基本作用在于改造自然界的运动形式和状态第二级:劳动过程的技术——八类劳动过程第三级:产业技术分类5.技术进步的作用技术进步促进了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促进了鉉济效益的提高技术进步促拚了经济结构的变化6.技术经济学的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7.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与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和微观农业 |技术经济学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技术学农业技术经济学、经济学的农业技术经济学8.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农业生产力中技术要素组合、运用及其发展的经济效果和条件为对象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由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综合性科学系统性:农业技术和经济不是孤立存在的,对于任何一个技术和经济问题,都必须把它们放到整个社会的技术经济大系统中去研究,考虑它们同系统中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及其影响,对其有利和不利方面进行系统分析数量性:农业技术经济学是以量的分析为主,进行定量计算的应用科学比较性:比较是农业技术经济学中很重要的方法预测性:农业技术济学主要是对未来的技术政策、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进行事先分析、计算、比较、评价和选优,所以,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全过程是一项预测性的工作决策性:农业技术经济学和科学决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优选性:农业技术经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在多个方案比较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也就是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的方案。

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

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

技术经济学名‎词解释:1、技术的含义: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指人们按照预‎定的目的,实现对物质、材料、能量、信息进行改造‎、改换、加工的物质手‎段和方法。

2、经济效果: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包括社会劳动‎节约程度、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

3、资金生产率:是指在生产投‎入的资产与生‎产成果的比率‎。

4、投资总收益率‎:是指新增加的‎固定资产在使‎用年限内年收‎益总额与投资‎总额之比。

5、试算分析法:是:以现行标准方‎案作对照,对新技术、新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预算‎的一种方法,实际上也是一‎种预测方法。

6、动态比较法:又称为动态数‎列对比分析法‎,它是研究农业‎技术措施、方案或政策实‎施后经济效果‎在时间上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方‎法,主要包括编制‎动态数列、计算和运用各‎种动态分析指‎标。

7、边际分析:当投入的生产‎资源增加某一‎数量时,产品的产出量‎也会随着改变‎,用两种增量的‎变化率来研究‎农业生产中投‎入产出的变化‎规律。

8、边际产量(MPP ):是指增加一单‎位可变资源的‎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MPP=X T ∆∆PP =X∆∆Y 9、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维持产‎量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资源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资源‎的投入数量。

10、生产弹性:产品数量变化‎率与生产资源‎变化率之比。

它反映了产品‎产量对生产资‎源变动的敏感‎程度,是衡量生产资‎源转化效率的‎重要指标,即当资源投入‎量增加1%时,产品产量能增‎加百分之几。

11、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的生‎产资源价格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资源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TC=P X 1 * X 1+ P X 2 * X 212、比例报酬:是指所有生产‎投入按同一比‎例增加后产出‎的变化率。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整理课件
21
四、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数量界限
每一次技术(包括技术措施、技术方案、 技术制度等)是否具有被采用的价值,要 用经济、技术、生态、政策等各项标准以 及各种生产条件可能性对它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看能否带来较大的经 济效果。经济效果是综合评价的核心,在 作经济评价和选优时,客观上要以经济效 果数量界限为依据。
产值(万元)
25
各种耗费(万元) 5
绝对效果(提供利润) 5
相对效果(利润/投入) 2500元/万元
乙 10 18 4 4
2857元/万元
整理课件
15
如果从绝对效果看,甲企业经济效果好, 而从相对效果看,乙企业投资报酬率高。 这是要分析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如果 以提供利润的水平作为经济目标,选择甲 企业,如果经济目标为提高投资利润率, 则选择乙企业。
整理课件
22
1、绝对经济效果临界限
绝对经济效果临界限=产出/投入>1或产出-投入>0
绝对经济效果临界限能够反映某一项技术本身能给人 们带来经济上好处的起码界限,低于这个界限,就不 能新增社会财富。
2、相对经济效果临界限
相对经济效果临界限=新技术经济效果/原技术经济效 果>1,或新技术经济效果-原技术经济效果>0(其 中:新技术经济效果=新技术产出-新技术投入;原 技术经济效果=原技术产出-原技术投入)
整理课件
6
劳动占用是指生产过程中实际占用的物 化劳动量,包括生产用房,机器设备等 固定资产占用和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所必需的原材料储备,如种子、化肥等 流动资产占用。
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措施运用与生产 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这种成就没有与劳 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相联系。
整理课件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整理

第一章:绪论1.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概念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农业产业领域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的应用与其经济效果相互关系的经济学科。

“农业”,指生产农副产品的整个产业部门,包括产前、产中、产后部门。

“技术”,指农业技术政策、技术方案和技术措施。

“经济”,指技术应用的经济效益,表述为:在同等的劳动耗费下,能够取得最大使用价值,或在取得同等效果的条件下,能够争取最小劳动耗费。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理论1.经济效果与技术效果(1)区别:经济效果:劳动效果和劳动消耗量的比较,着重从成本角度分析投入与产出。

技术效果: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求的程度,以及最终产生的某项生产成果。

强调在技术上达到目的,也用技术可行性来表示。

(2)关系:①一致性:经济方面的需要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和方向;技术方面的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果的重要条件和手段。

②矛盾性:1)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2)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的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3)技术上的可能与经济上的需要之间的矛盾。

(3)启示:技术经济效果评价基本准则:把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统一起来。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概念及其特点概念: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物质技术因素实施所发生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同生产成果之间的比例关系。

特点:1)相关性:农业生产的各种技术措施之间有强烈的相关性2)持续性:从生物技术的角度来看,都有技术后效效果3)综合性:动植物的生长发育必须同时具备各种各样的生活条件4)多样性:农业技术有多功能性,具有直接经济效果、生态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5)不稳定性:生产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地域性和季节性等可变因素多6)极限性:技术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有限。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临界概念:农业技术开发、产品生产、农业项目建设等经济活动中取得效益的临界值,代表着某项农业技术能带来经济上好处的起码经济界限,低于这个界限,表明没有增加社会财富。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经济效果(E)=劳动成果(Y)/劳动消费(L),可 以推出以下五种提高经济效果的可能:
(1)E↑=Y→/L↓ 劳动成果一定/劳动消耗减少 (2)E↑=Y↑/L→ 劳动成果增加/劳动消耗一定 (3)E↑=Y↑↑/L↑ 劳动成果大量增加/劳动消耗少量增
加 (4)E↑=Y↓/L↓↓ 劳动成果少量减少/劳动消耗大量减
绝对经济效果及其临界限
绝对经济效果
劳动成果 劳动耗费 or劳动占用
或,绝对经济效果
所得 所费
o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产出 投入
1
绝对经济效果及其临界限
也可表示为: 绝对经济效果=产出--投入
0
相对经济效果及其临界限
相对经济效果
新技术的经济效果 原技术的经济效果 or当家技术的经济效果
1
提高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途径
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主要内容:经济效果原理,生产要素组合原理,报酬 变动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讲授本章的目的在于使同学较深刻 地理解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区别与联系;影响经济 效果的因素;掌握农业技术要素整体论、平衡论、替 代论以及农业技术要素投入报酬变动规律的基本内容, 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基本原理的实践指导意义。
技术效果的大小取决于科学技术的水平,受自然条件 的制约
技术经济效果则是采用农业技术所得所费比较 技术经济效果以技术效果为基础,它的大小受节约规
律的制约 二者可能表现为同步性,也可能表现为矛盾性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表现形式及其界限论
1。绝对经济效果 绝对经济效果临界限
2。相对经济效果 相对经济效果临界限
4.报酬递减发生的范围从农业生产领域推广到了其他 领域
二、边际理论

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CARD中心.

农业技术经济学基本原理CARD中心.

2018/9/15
第2章 基本原理
10
一、剩余价值/再生产理论



马克思深入地研究了社会价值的形成机理,认为 推进社会发展是因为产生了剩余价值,由资本价 瓜、占有剩余价值,由于价值的增殖效应,资本 家会再投资,以获取更大的剩余价值。 马克思从经济的整个社会角度考察了社会总产品 的运动情况(消费-分配-交换-消费),揭示了社 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再生产发展的重要原理。 剩余价值与再生产理论的关系:
横向思考:从产业维度进行农业学科特征决定
下的技术经济分析 纵向思考:源头、生产、结果(包括环境评价) 将本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内容体系相结合,提炼 出5大基本原理
2018/9/15
第2章 基本原理
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五大基本原理
剩余价值理论与扩大再生产理论 资源利用理论 边际效益理论 技术经济效果分析理论 技术经济评价理论

技术经济性分析是本学科的直接基础
按照《技术经济学》原理,技术/经济关系是构造技术
经济学的基本要求。技术经济学要求掌握的主要内容 围绕技术方案的经济效果评价与寻求最优方案:

经济性评价 建设项目可研与评价 设备与项目管理 价值工程 技术创新

农业的技术/经济关系远比非农产业复杂得多
第2章 基本原理
7
——构建本学科知识体系的解析

知识体系框架——(链表)
时间状态上:静态与动态 考察维度上:对象、产业、状态 研究层面上:微观、宏观与超宏观(结合环境) 基本特征:技术、经济
2018/9/15
第2章 基本原理
8
——构建本学科的内容体系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

农业技术经济学复习知识

技术经济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导论1、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出于: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2、农业生产活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技术活动、经济活动。

3、技术的含义:广义的技术泛指包括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的劳动方法和技能的总称。

4、技术的属性: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多元化属性(有形技术与无形技术)和中介属性。

5、技术进步的作用:在经济增长中,硬技术的投入往往以(资金量)的大小表示。

而软技术的投入主要以(劳动力数量)表示。

6、技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微观问题和宏观问题7、农业技术经济学三要素:技术、经济、计量。

8、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在性质上是(经济科学),但其结构特征则表现为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很强的(综合性)。

9、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1)广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生态、社会以及价值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经济系统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2)宏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国际、国家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学问题。

—中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部门、地区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微观农业技术经济学研究企业、事业单位水平的农业技术经济问题。

(3)狭义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分类—理论农业技术经济学包括的内容:农业技术经济模型、技术经济方法、技术经济史、技术经济学说史。

—应用农业技术经济学有:种植业技术经济学、渔业技术经济学、林业技术经济学等。

10、领会:农业技术经济学的主要特征:综合性(研究技术与经济的关系问题)、系统性(系统的观点和系统分析的方法)、数量性(以量的分析为主,进行定量计算)、比较性、预测性、决策性、优选性。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1、劳动消耗:包括物化劳动消耗是指农业生产资料的消耗(包括种子、肥料、水、电、农机具、仓库、建筑物等)和活劳动消耗(指掌握一定生产技能或具有一定科学知识的人实际消耗的劳动量);且活劳动只能消耗,不能占用。

2、经济效果:是对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经济上合乎目的性程度的评价。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未来展望
1 智能农业
农业技术与人工智能的结合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2 农业科技创新
不断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和发展,解决食品安全和可持续农业发展等问题。
3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间的农业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农业挑战。
成本收益分析
对技术投入和产出进行成本效益评估。
微观计量分析
运用微观经济学模型研究农业技术与农民决策间的相互作用。
发展趋势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农业生产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2
可持续农业
越来越多的农业技术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3
农村电商
电子商务平台在农村地区的兴起,促进农产品销售和农民收入增加。
2 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技术经济学可以帮助农民选择适合的技术和种植方式,从而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 销售收入。
3 可持续发展
农业技术经济学关注资源利用效益和环境保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基本原理
1 效益分析
评估农业技术方案的投入产出比例,决定是否值得采用。
2 风险管理
考虑不同农业技术带来的风险,并提供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 理
农业技术经济学是研究在农业中应用技术和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旨在提高农 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入。了解其基本原理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定义
农技经济学
通过分析农业生产过程和农民行为,研究农业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以及如何优化资源配 置。
重要性
1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合理运用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并降低生产成本。
3 市场分析
分析农产品市场需求与供应情况,预测价格波动,为决策提供依据。
应用领域

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二)技术效果和经济效果的关系
• 在技术经济范畴中,技术效果是经济效果实现的基础,经济 效果是技术效果的最终表现,两者的关系十分密切。 • 1、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一致性 • 2、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矛盾性 技术的先进性与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盾 eg: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但是没有相应的资金 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eg:某种新技术和新设备,技术上可以满足要求,但是经济效 益却比较差 经济上需要与技术上可能之间的矛盾 eg:粮食需要提高产量,但是某技术尚未突破。
(二)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
• 经济效果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社会劳动节约程度、 社会需要的满足程度、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有效利用程度三 方面的内容。 • ①经济活动过程中劳动支付的有用性成果、收益性成果和 受益性成果的评价。 • ②包括单位资源的投入效率以及替代稀缺资源的考察。 • ③在分析微观和宏观经济效果时,特别找终于投入和产出 最佳比值的研究。 • 经济效益实际上是指盈利或利益,表示产值、成本、利润、 税收等因素之间的联系。 • 经济效果是经济效益的前提,经济效益的内容较广,是经 济效果的延伸和扩展,经济效益包括经济效果
• ①在科学技术相对稳定的前提下,报酬递 减和报酬递增都是客观存在的。 • ②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由于科学技术的革 命,资源投入报酬上升是不容置疑的客观 经济规律。
TC
TR
O

A
B
C
D
E
目标
注:TC表示总成本;TR表示总收入;FC表示固定成本
• 接上图分析 A点和E点是盈亏点或转折点,在经济上引 起质变的点,A点是由亏到盈的点,E是由 盈到亏的点。 A-E是可以取得经济效益的区间,因为在AE区间,产出﹥投入 可行性区间〔B,D〕 经济最佳值C点,这是最高产值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 劳动占用是指生产过程中实际占用的物 化劳动量,包括生产用房,机器设备等 固定资产占用和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所必需的原材料储备,如种子、化肥等 流动资产占用。
• 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措施运用与生产 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这种成就没有与劳 动消耗和劳动占用相联系。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通常,经济效果有三种表现形式:
• 1、所得=所费:这种情况下的经济效果表 现为生产者只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 2、所得>所费:这种效果对经营有利。表 现所得部分扣除劳动消耗后还有盈利,生产 者可进一步扩大再生产,如扩大生产规模, 购置新的设备等。
• 3、所得<所费:这种效果表现为亏损,生 产规模因亏损而逐渐缩小,甚至无法进行生 产。
• 因此,经济效果的数值范围宽,而经 济效益的数值范围仅仅是经济效果的 部分。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 以上两个指标一个是相对指标,一 个是绝对指标,都反映经济效果的 大小,是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达方式。 实际运用中,两个指标应联系起来 共同评价经济效果的大小。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如单位农产品成本、单位土地面积产量等指标。
• 第二,如果所得与所费是同度量的,则既 可用比率表示,如单位成本利润,每百元 资产产值等;也可用两者之差来表示:
即:所得-所费=经济效益 称为绝对经济效 果
如产值、纯收入、利润等指标。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 也有人认为:所得/所费>1、所得-所 费>0称为经济效益;所得/所费<1、 甚至所得-所费<0都可以称为经济效 果。
产活动,活动的目的是要创造人们生产和 生活所需要的有用效果。而为了取得这些 有用效果,就要消耗劳动和占用劳动。在 物质资料生产中,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 所取得的有用效果之间的比例关系就成为
经济效果。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经济效果= 有用效果(生产成果)
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
= 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
• 例:有甲、乙两方案,投入、产出各不相同, 试分析两方案劳动消耗一定时的经济效果和 有用效果一定时的经济效果。
指标\方案


投入(成本) 300元
200元
产出(产值) 1000元
800元
劳动消耗一定
有用效果一定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 从两个方案分析:甲方案产值高,并且投 入与产出之差为700元,乙方案比甲方案低。 但通过“单位成本产值率”(劳动消耗一定) 和“单位产值成本率”(有用效果一定)指标 的分析,乙方案的经济效果并不比甲方案 差。如果将甲方案的投资转100元给乙方案, 则可能使乙方案获1200元的收益。
– 技术的可行性与经济效益性之间的矛盾 – 经济上需要与技术上可能之间的矛盾。
第二章含义及 特点
• (一)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含义
– 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农产品的需 要为基础,以培养提高土地生产力和促 进生态环境良好循环为前提,研究应用 农业技术方案、技术措施或技术制度等 的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与农业生产成果 之间的比较关系。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二)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特点
• 1、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相关性 • 2、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持续性 • 3、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多样性 • 4、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不稳定性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四、农业技术经济效果的数量界 限
• 每一次技术(包括技术措施、技术方案、 技术制度等)是否具有被采用的价值,要 用经济、技术、生态、政策等各项标准以 及各种生产条件可能性对它进行综合评价, 其中最重要的标准是看能否带来较大的经 济效果。经济效果是综合评价的核心,在 作经济评价和选优时,客观上要以经济效 果数量界限为依据。
劳动消耗和劳动占用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 有用效果的范围很广泛,指人们在生出 中所创造的全部使用价值量或价值量。 如产量、产值、净收入、利润等等。
• 劳动消耗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 的劳动量,包括活劳动消耗和物化劳动 消耗。如成本指标,它包括:物质费用; 人工消耗(工资);固定资产折旧;管 理费等。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二)经济效果与经济效益
• 以上第1、2两种表现形式所表现的经 济效果为正效果,而第3种表现形式所 表现的经济效果为负效果。通常,衡 量经济效果大小采用两个指标: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 第一:如果所得与所费是不同度量单位, 则用比率表示:
即:所得/所费=经济效果 称为相对经济效 果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三)正确处理技术经济效益中的几个关系
• 1、宏观技术经济效益与微观技术经济效益 相结合
• 2、目前技术经济效益与长远技术经济效益 相结合
• 3、定量技术经济效益与定性技术经济效益 相结合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二、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
• (一)技术效果的概念
– 技术效果是指某项技术的功能价值,它 表现为技术性能、满足生产要素的程度, 以及最终产生的某种生产成果。
– 技术效果包括中间效果和终极效果相互 联系的两层含义。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二)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关 系
• 1、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一致性 • 2、技术效果与经济效果的矛盾性
– 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之间的矛 盾
第二章 农业技术经济学 的基本原理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原理 • 第二节 农业生产要素组合原理 • 第三节 农业生产资源报酬变动规律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第一节 农业技术经济效果原理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一、经济效果的基本概念
• (一)经济效果 • 人们最基本的生产实践活动是物质资料生
• 例如,有两个企业:
企业

投资(万元)
15
产值(万元)
25
各种耗费(万元) 5
绝对效果(提供利润) 5
相对效果(利润/投入) 2500元/万元
乙 10 18 4 4
2857元/万元
第二章农业技术经济学的 基本原理
• 如果从绝对效果看,甲企业经济效果好, 而从相对效果看,乙企业投资报酬率高。 这是要分析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如果 以提供利润的水平作为经济目标,选择甲 企业,如果经济目标为提高投资利润率, 则选择乙企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