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化应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新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服务化应成为农业现代化的新方向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探索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解决。产业化是工业时代的选择,服务化是信息时代的选择。中国工业化还有六年即将完成,在即将进入的信息经济时代,以服务化驱动产业化,是与信息化驱动工业化相匹配的新的现代化选择。而真正“带战略性、纲领性、强调转型的完整概念”应是农业服务化。农业服务化代表着中国农业现代化未来的新方向。

农业现代化的新问题意识

从农业时代、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无论是农业家庭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都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从生产方式来看,农业家庭经营是按一产的生产方式搞农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按二产的生产方式搞农业,农业服务化经营则是按三产的生产方式搞农业。

汪向东、梁春晓新著《新三农与电子商务》通过对我国农业的现状及发展中出现的新事物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农业电子商务的整合创新模式。与农口侧重产业化的思考相比,他们侧重电子商务——实质是侧重服务——进行的思考,问题意识是新的。

书中其中涉及的政策,如“整合相关资源,有效推进涉农电子商务”;“激发农民电子商务能量”;“营造和改善涉农电子商务环境”;“将政府平台的支撑服务与电子商务交易相嵌合”等,指向的都是以电子商务为切入点的涉及服务的方向。对于长期浸淫于农业产业化的农口人士来说,从服务角度提出转型问题,或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两位作者都不是来自农口,但当农口在工业化仅剩六年即将基本完成时,还提不出适应信息经济全面发展的“带战略性、纲领性、强调转型的完整概念”(汪向东)时,他们的思考具有现实紧迫的特别的启发性。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农业现代化问题意识的转向。

农业与电子商务的关系,林林总总,书中归纳的还多处于具体层面,进一步从具体上升为抽象,将问题概括上升到农业现代化总方向的高度上,才能解决最原则性的问题。而真正“带战略性、纲领性、强调转型的完整概念”就是农业服务化。

农业服务化不是一个单纯的学术问题。它有着广泛的政策与实践基础。在基层实践上,信息化、电子商务助力和引领的“新三农”转型已经开始(书中大量篇幅都是这方面的说明);遂昌模式开启着服务驱动型县域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突显出“服务驱动”这个时代主题;浙江省的“电商换市”已成为全国首创的省级“电商兴农村”、“行业电商化”的战略和全局性的部署。这与当年安徽省率先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山东省率先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一脉相承的,都是依托实践,提出中国农业发展需解决和可解决的重大问题。

农业服务化要解决的实质性问题

从更广阔的背景比较农业领域的农村改革、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电商化,深层问题是一以贯之的,都是在求解农业现代化道路怎么走,特别是求解中国国情下家庭经营与社会化大生产如何有效结合。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中国特色农业家庭基因激活,通过两权分离,统分结合,初步解放了生产力;但遗留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与社会化大生产对接,跟上工业时代的步伐。农业产业化的问题由此提出。农业产业化在将二产的思路引入一产,实现了农业的工业化的同时,农户与企业的利益矛盾以及农民增收缺乏微观机制支持,又成为亟待突破的瓶颈。此时提出农业服务化的问题,可以视为上述思路的否定之否定,通过将三产思路引入一产,用信息化驱动工业化(产业化),一方面进一步提高产业化所具有的工业化效率,另一方面彻底从微观上解决还权于农民的问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个性化定制的家庭自主经营与产业化大生产对接的道路。

1、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率,服务化要比产业化的效率更高,比产业化更“产业化”

以农业电商化为代表的服务化,不同于网上做小买卖(“电子商务绝不等于网上零售”)。服务化首先是要以新的生产要素机制解决社会化大生产问题。用梁春晓的话说,就是要解决新的基础设施问题。具体说,要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第一代思路、“要想富先修路”的第二代思路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等服务基础设施的第三代思路。

梁春晓认为:“新商业基础设施在农村和农业中的普及与应用,使得信息逐渐成为与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同等重要甚至更为重要的核心生产要素,形成分布式协同特征的信息生产力,优化重构传统的农业生产与流通关系。信息生产力融入现代农业技术并进行集成化组装,进而释放出信息经济下农业升级的巨大能量。”这不是对产业化的否定,而是顺着产业化同方向,进一步创造社会化价值:“当电子商务是端对端地把整个供应链平台都搬到互联网上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成型的电子商务,这是整个价值的重新创造。”

2、以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提升农业位势,从机制上保障农民增收

在全球经济服务化、中国经济也急剧向服务化趋势靠拢的新形势下,仅靠产业化单腿支撑农业有其局限,需要以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在整体经济中的现代化位势,跨越式发展现代农业。

正如梁春晓所言:“如果我们没有足够强大的服务业,我们就不可能有更好的更优的增长方式”。在产业化机制下,我国农业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服务体系。从这种服务体系向服务业发展,是向市场经济的惊险一跃。需要实现电子商务服务与政府主导服务结合,共同支撑现代农业。形成产业化与服务化共同支撑现代农业的新局面。

由电子商务带动或驱动下的农业服务业的发展,将形成三类服务业态,一是电子商务交易服务,汪向东在本书中总结的大量案例都集中在这一类业态中;二是电子商务支撑服务。中国农业一旦与世界级的中国商务支撑平台结合,将释放出巨大能量;三是电子商务衍生服务,特指基于平台上的应用(APP)服务。值得注意的是,有别于产业化以公司为主体掌握重资产的思路,商务衍生服务的原理是,以农民为增收主体,让农民通过免费的商务支撑平台分享重资产,将增值的大头归农民所有。这是在机制上克服产业化中公司与农户利益矛盾的根本解决之道。它同时要求农民提高素质,从生产者向开发者转变。农民网商的不断涌现让我们看到了现实的希望。

3、通过服务化实现农业转型、效能提升和效益提高

服务化不同于服务业,是指服务型经济、经济服务化。正如乌家培先生指出的:“信息经济正是这种超越时空界限的服务型经济”,是“以服务为主的经济”。对农业来说,这意味着实现一产的三产化,从传统的一产向现代的一产转型。

发展农业服务化不等同于发展农业服务业,生产也有服务化的问题,具体指的是生产提高附加值。在这里,“化”是指生产方式转变,是指以服务业的生产方式(差异化方式)搞农业,以信息化的方式(低成本差异化方式)搞农业,提高农业的质量与效益。服务业或信息化的生产方式,在于将定制(家庭经营方式)与大规模(产业化经营方式)有机结合为一体(大规模定制)。这意味着,农业服务化是家庭经营与产业化的矛盾在更高现代化层次上的扬弃,是农村改革与产业化的结合。

产业化提高效益的思路主要是指望提高农业生产率,但农业与工业进行生产率竞争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很难讲通。服务化(信息化)的思路是另辟蹊径,在吸收产业化的效率标准的同时,加入多样性标准(从而发挥家庭经营的优势),组合成效能(效率+多样性)型农业。服务化中的平台经营主要用来提高大规模生产和社会化服务的成本领先竞争优势,服务化中以农民为主体的衍生服务主要用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