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海洋形势论文: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
——一种框架性的研究
作者:刘中民
【内容提要】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因此,中国应该制定明确的海洋安全战略。本文认为,在宏观战略层面,中国要把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在微观战略层面,中国应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妥善解决中国与日本、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
【关键词】国际海洋形势海洋安全海洋战略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的变革突出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在此背景下,中国的海洋权益和海洋安全面临着日趋严峻的挑战。
海洋安全战略研究的任务主要在于为维护国家海洋安全,捍卫国家海洋权益,保障国家的海洋生存空间提供战略思路。由于中国在海洋安全方面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主要来源于中国海洋空间所处的亚洲太平洋地区,因此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应主要着眼于处理好中美、中日、中国与南海周边东盟国家的关系。在总体的战略层面,首先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冷战后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其次需要把中国的海洋安全战略纳入国家的大战略之中,并与国家大战略相适应、相配合。具体而言,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海权问题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妥善处理与日本的领海纠纷,维护中国海洋权益是当前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当务之急;从战略全局出发,妥善处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是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的重要课题。
一、深入认识当今国际海洋形势的深刻变革
1.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
自199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以来,世界各海洋国家都在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重新制定或调整本国的海洋战略、政策和法律。在此过程中,美、俄、日等国家海洋政策的调整尤其引人注目。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发展的战略规划。进入21世纪后,美国国会于2000年通过了《海洋法令》。2004年,美国出台新的海洋政策《21世纪海洋蓝图》,对海洋管理政策进行了彻底的评估,并为21世纪的美国海洋事业与发展描绘了新的蓝图。2004年12月17日,美国总统布什发布行政命令,公布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对落实美国《21世纪海洋蓝图》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建海洋强国已成为俄罗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普京明确指出,俄罗斯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大国。2000年3月,普京
以总统命令的形式颁布了《2010年前俄联邦海上军事活动的基本政策》。随后,《俄联邦海军未来10年发展规划》、《俄联邦海洋学说》等文件也纷纷出台。2001年7月,普京批准了《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海洋政策》,全面阐述了俄罗斯的国家海洋政策实质、原则、内容及其实施手段。
进入21世纪后,日本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海洋开发战略计划,并于2001年提出了国家海洋政策的基本框架。在2001年日本内阁会议批准的科技基本规划中,海洋开发和宇宙开发被确立为维系国家生存基础的优先开拓领域。2004年,日本发布了第一部海洋白皮书,提出要对海洋实施全面管理。2005年,“日本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发布了《海洋与日本: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其主要内容包括:树立海洋立国思想;制定日本海洋基本法,完善海洋法律体系;强化和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与协调机制;加强对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在内的海洋“国土”的管理;积极参与和引导国际事务;加强海洋教育和海洋意识宣传。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批准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进行了一系列海洋立法,发布了《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等政府性文件,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解决与周边国家海洋争端的思想,使我国的海洋事业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不容否认的是,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与海洋强国的目标之间仍然存在着巨大差距。《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针对中国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形势指出:“国际海洋事务出现了新的形势,维护海洋权益面临繁重任务;各国都在加强海洋科学技术研究、开发和应用,以增强国际海洋竞争能力。中国的海洋事业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发展海洋事业,迎接被誉为‘海洋时代’的21世纪,是中华民族责无旁贷的使命。”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并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缔结和生效,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公约所确立的主要国际法制度包括领海与毗连区制度、专属经济区制度、大陆架制度、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通过制度、公海制度、群岛和群岛国制度、国际海底区域制度、海洋环境保护与保全制度、海洋科学研究与技术转让制度、海洋争端解决制度等。这些新规定和新制度的确立,对于建立国际海洋新秩序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其积极影响包括:12海里领海制度突破了西方传统海洋大国坚持的窄领海制度;专属经济区制度和大陆架制度为各沿海国确立国家管辖区域提供了国际法律制度依据;国际海峡通行制度的确立有利于世界海洋贸易的发展;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确立了“人类共同继承财产”的概念和制度;国际海洋法法庭的创立有助于争端解决;沿海国、港口国污染管辖权的确立打破了传统的污染专属管辖权。
但是,由于《公约》是世界各国主张折衷、妥协的产物,使得诸多矛盾与分歧在《公约》生效后依然存在,甚至某些矛盾还随着《公约》的生效而日趋尖锐,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公约》生效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首先,《公约》的生效导致国际海洋划界争端的加剧,其根源主要在于《公约》关于划界原则的规定过于笼统、含糊,导致各国对海洋划界原则的理解和适用产生巨大分歧。其次,
专属经济区内海上冲突的可能性增多,其根源主要在于《公约》的不完善,为少数海洋大国在他国的专属经济区进行军事侦察等活动提供了借口。最后,“剩余权利”问题的消极影响开始显现,主要表现为《公约》对许多问题未作明确规定,在当前最为突出的问题主要体现为由围绕海洋和平利用以及海上反恐问题所引发的争议。
3.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加剧
大西洋和欧洲沿海海域的地缘战略争夺突出表现为美俄之间的争夺。近年来,美国一直积极推进北约东扩,从地缘战略层面来看,其战略目的主要在于全面挤压俄罗斯在大西洋的战略空间,将俄彻底挤出传统海洋势力范围,防范和遏制俄海军东山再起,进而全面控制大西洋。普京上台后,大西洋成为俄罗斯安全战略的重点。《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海洋政策》认为,俄只有在大西洋保持足够的海军实力,才能确保俄国家利益和安全。在太平洋和东亚海域,美、日的战略动向引人注目。美国的战略图谋主要包括:首先,维持在太平洋与东亚沿海区域的海权优势,通过发挥“离岸平衡手”作用主导亚太事务是美国的主要战略目标;其次,推行战略东移,遏制中国海权发展是美国西太平洋战略的主要图谋。日本当前的战略动向突出表现为不断强化日美同盟关系中针对中国的海上安全合作,推行大陆架延伸战略,不断扩大海上军事活动范围等。冷战结束后尤其是9·11事件以来,美国、印度等大国在印度洋的战略扩张尤为明显。当前,美国对印度洋地区的掌控能力明显增强,其安全战略日益凸显为从大西洋、太平洋两翼收拢,在印度洋合围,实现其世界海权与全球安全战略统合的目标。冷战结束以来,印度明确提出了“东方海洋战略”的构想,强力推进“西挺东进”战略,力图掌控从波斯湾到马六甲海峡以东的广大地区。为此,印度加强了对印度洋及其周边海域的战略部署,通过“东进”战略积极谋求向太平洋进行渗透,并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尤其是海上战略核力量。
4.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
从传统安全的角度看,海洋领域的安全追求主要表现为对海洋主导权的追求,对世界海洋航路及其战略要塞的控制,对海洋资源的争夺,对世界贸易主导权的掌控,进而谋取在世界政治、军事和经济领域的权势。但是,伴随战后以来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来自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问题也日益进入国际关系领域并对世界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是一种特殊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从安全威胁的层次来看,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涉及国家、地区、全球等多个层次。当前,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主要包括:首先,地震、海啸、台风、风暴潮、赤潮等海洋自然灾害无疑是最典型的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例如,日本大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核安全威胁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安全威胁之一。其次,海盗、海上恐怖势力泛滥,已经成为威胁全球安全的国际公害。第三,部分濒海国家面临海平面上升侵吞国土的严峻威胁。第四,海洋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危机不断加剧造成全球公害。
二、要从战略高度分析冷战后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