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探析
摘要:“有效教学”的实质就是要求我们教师改进和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这样,学生的学业负担自然就轻了。
但是,减负增效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工作,不是一天两天的努力就能成功的,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我们有耐心,责任心和时间去认识去探索,而且这项系统工程还需要社会、家长,学生,老师的理解、支持和配合,需要学科教师的协调平衡,统一思想,才能更见成效。
关键词:初中语文有效教学探析
新课程主张以人为本,以学促教,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以追求教学的整体效益和价值最大化,《新课程标准》也指出,“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追求的基本目标,教学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教学的核心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少无效教学,是每一个教师无法回避、急待解决的问题。
有效教学的理论告诉我们:教学是否有效,既要考察教学目标的合理有效性及其实现程度,也要看这种目标的实现是怎样取得的,有效教学的评价标准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行为,更要看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斯莱文提出的qait 模式,反映了对教学质量(教师有效地讲、问、论、导)、教学的
适当性(学生的有效准备)、教学的诱因(对学生的有效激励)、投入时间(学生学习时间充足)四大有效教学特征的认识。
近期有中国学者指出九大特征,即正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科学的组织、清晰的讲解、饱满的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融洽的师生关系、高效地利用时间及激励学生的学习。
显而易见,有效的师导、生学、激励、时间是其共同关注的要素及过程,差异则更多体现于关注细节的不同。
下面我就怎样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谈几点认识:
一、营造气场,吸引学生
课堂是教学的主场所,也是有气场的。
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在于创设一种氛围,提供一种条件,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在这种条件下,心情放松,思维活跃,享受学习的快乐。
如果能在语文课堂教学的最初就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极早进入状态,则是一门艺术。
教师就像主持人,能不能把全体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过来,需要看老师有无激情和智慧。
教师的穿着,表情,动作,语言,教师的活动,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文章的认识等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教师要精心设计营造与教学内容相切合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
二、明确目标,学有所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
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可见,语文的教学目的很复杂,词语、句法、逻辑、修辞是该讲的内容,而人文精神、道德情操、观点思辨也是语文应有的内涵,或许还不止这些。
但一节课时间有限,教师只能确定一两个中心。
就语文特点而言我认同“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的教学层次即先引导学生感受字面的内涵,再进一步由学生自己对感触较深的点进行拓展挖掘,反对一味架空内容、不着边际的讨论。
即便是对美的感悟、对思想的挖掘,亦应由文本直接得出,不宜主观随意深化美化,否则会让学生如堕云里雾里,迷失阅读的本初目的,不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明确教学目的后,教师可筛选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节奏,提高教学成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个性的综合性的和谐发展,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
三、挖掘美点,学有所悟
教师寻找课文的最佳切入点,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
语文教材都是精品与经典。
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精妙的篇章结构,塑造了一个个感人的艺术形象或抒发了自己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感受。
教师应抓住美点引导学生更深切的感受作品的魅力,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手法美、思想美,在“美”字上下功夫,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和迅速发现文章特色
亮点的能力。
在分析鉴赏的过程中,让学生沉醉其中,涵咏其中,忘乎天地之间,那种深入灵魂深处的启悟是可以使学生终生难忘的。
四、激趣激思,学会学习
就教学内容而言,我有一个做法,只有教师切实感到美的,感受到语句独特之处的才讲即“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这样做基于更有效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语文是情感的载体,当老师情满于文时才有可能影响到学生。
当老师有创新批判意识,学生思维才可能被激发起来,所以,死搬教科书、教辅资料的做法应摒弃。
那只是在浪费时间甚至扭曲事实,但并不是不可参考教辅资料,只是强调师生的独立思考空间。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的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这也正是产生认同和共鸣的基本前提”。
激发思维就要不失时机的让学生在课堂上交流他们感受最深的
地方而不是教师一言堂,当然也不是随意脱离文本的漫谈,教师要善于把控课堂。
五、情境练习,学以致用
我们强调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决不能以削弱学生的基本语文训练为代价。
应在兼顾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扎扎实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了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把提升人文素养渗透于扎实的语言文字
的训练之中,语文教学的理想境界才有可能实现。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抓住课堂训练点,一方面巩固基础知识,一方面锻炼学生思维表达能力。
练习可分几个层面:字词句的识记和理解;课文美点的探讨和赏析;课文人文思想的感悟和理解;特定情境的合理表达等。
让学生在动眼、动耳、动脑、动手、动笔课堂活动中巩固落实所学内容。
总之,语文是艺术,让语文在艺术的殿堂绽放它应有的光芒与魅力。
让学生在享受语文的同时,提高运用我国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提升人格素养、人性品质,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功效。
我们相信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地去做,一定会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效果,极大地改变我校的课堂教学面貌,大幅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