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城市的特性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沃思:作为一种 生活方式的城市性
一、关于城市定义: 其他城市定义或标准:人口、职业、组织、物质 沃思:由不同的异质个体组成的较大、稠密、长 久的居住地 一种生活方式:人类联系形式 二、城市社会学研究的中心任务: 城市的生活方式:社会行为和组织形式 寻找有指标意义的城市特性 研究方法: 自变量:三个指标:规模、密度、异质性 因变量:生活方式:行为、组织
第六章 城市的特性
什么是城市性? 类型学意义上:相对于农村而言 对城市本质、特征的抽象概括 多元化的视角、标准 早期社会学家对城市性的分析 沃思: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城市性 甘斯:从居民特性出发来解释城市生活方式 杜维:二维分析坐标:人口与文化 费舍:亚文化理论:从生态分析到文化分析的根 本转变
费舍在20年后的修正与完善
概念的阐释: 非规范行为: 亚文化: 理论链条: 城市性 人口聚集 强化亚文化 简评: 从生态、人口到文化的根本性转折
甘斯的观点:
三、甘斯的结论: 生活方式的主要指标是人口特性
1. 2. 3. 4. 人口特性: 经济条件: 文化特征: 生命阶段: 不稳定性: 生活方式与居住地联系不大 研究生活方式,必须以居民特性为切入点: 不足之处: 对生活方式解释不全面; 尤其不能解释行为的原因
第四节 文化的解释
二、内城的居民特征分析: 5类 1. 四海为家者:只与亚文化有关 2. 单身者和无子女者:临时的 3. 种族村民:生活方式的移植、重建 4. 受剥削者:社会底层,暂时的 5. 困境者和落魄者: 前三者与所住地区无关,而与亚文化有 关;后二者与居民的不稳定性有关
城市与郊区的差别:P71 经常的看法:
第一节 早期社会学家对城市性的分析
孔德:社会发展三阶段 斯宾塞:军事社会与工业社会 涂尔干: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 滕尼斯:礼俗社会与法理社会(社区与社会) 韦伯:传统与理性 齐美尔:城市的精神、心理:世故、理性、冷漠 帕克:文化层面(与生物层面相对,生态而非类 型的划分):城市压力、精神病 简评: 零星的、经验性的、片面的 各执一词、不成体系
三、沃思对城市生活方式的描述总结
三个角度的实证研究: 生态学: 相互依赖、互相影响、自然生态 组织结构: 次属群体、专业化、家庭生活、自愿组 织 个性与人格: 心理:精神病、个性紊乱 非人格性:控制、交往
第三节 甘斯的居民特性分析
一、反思 1、对沃思的批评: 仍具有生态学传统,认为人类行为与居住地关系不大, 不应该从地域类型,而应该从地域上的居民的特性来解 释城市生活方式; 沃思所研究的只是工业化的城市社会,与民俗社会而不 是乡村对立; 2、方法: 不是把城市与乡村进行对比,而是区分出三个城市区域: 内城、外城与郊区,并对其生活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3、结论: 外城与郊区很少有沃思的城市性 经济、文化、生命阶段、居住者的不稳定性更能解释生 活方式 城市与郊区在生活方式上并无本质差别
亚文化与都市性的关系: 亚文化的类别: 亚文化的强度: 文化传播的数量: 非规范行为的发生概率: 外部影响: 城市与乡村的文化差异的持久性 非规范行为不是城市性发展的综合方向: 亚文化的发展:强度先于广度
城市性与亚文化
亚文化类型:人口规模与亚文化类型的多少; 亚文化的强度:制度化程度与联系强弱; 亚文化资源的传播数量: 非规范行为的发生率高; 亚文化:外部影响强于内部中心 城市性:亚文化的影响先于外部因素 非规范行为不存在一个总的发展方向 城乡文化差异是持久的
杜维:二维分析坐标 人口: 文化: 费舍的亚文化理论: 生态学与非生态学的观点划分; 如何解释反传统行为、非规范行为? 亚文化人口:临界多数 亚文化:信仰、价值、规范、习惯
一、杜威的二维分析坐标:人口与文化
方法上的质疑: 城市与乡村:连续统?边界的模糊性 问题:城市性究竟是什么? 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还是文化? 观点: 仅用人口学上的特征难以完整解释城市性; 城市—乡村连续统并不确切 杜威的做法:二维分析 人口维度:规模、密度、异质性等 文化维度:史前—文明;原始—文明; 主观—客观;神圣—世俗
二、科罗德· 费舍:亚文化理论
地位与影响:1975《朝向亚文化的城市性理论》 对生态学观点与非生态学观点的评论: 方法: 从研究城市居民的反传统行为切入; 重新引入密度与规模变量 基本观点: 反传统行为与某些城市性特征无关,而与亚文化有关. 城市与人口聚集 “临界多数”: 足以产生亚文化的人口数量